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024-04-10

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用10篇)

篇1: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执教:王刚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

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学习内容: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信中对爸爸的描写的内容。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一)激情——凸显“呼声”。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评自改。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同学们,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究的重点内容。

[意图:通过课前播放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那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又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激起学生的情感,凸显‚呼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感悟呼声。

1.默读课文,找原因。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动笔画一画,找出‚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读读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2.小组合作、议原因。

小组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3.班级交流,悟原因。

问题: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①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语句,教师点拔、领悟‚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是‚世界并不太平‛。

②出示语句——‚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课后思考练习2)

③读句感悟

(a)理解重点词语‚太平‛‚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句子意思。(b)联系课文内容,互评促进,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c)交流具体事例,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d)观看录像图片,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④小结:同学们,大家从‚雷利的爸爸为维护和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收集的有关具体事实和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要和平不要战争)。

⑤过渡:‚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的呼声,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一起呼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意图: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切入,找出最根本原因,突出难点所在,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有关事例交流和观看录相图片中以评促学突破难点,使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延伸——内化呼声。

1.联系实际,写行动。

学习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或句式小练笔。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2.内化情感,道心声。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学生在班上交流,评价。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为了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让我们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把我们的心声唱出来吧!(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下课。

[意图:通过自己写行动,交流评价道心声,意在读写结合,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内化情感,进一步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板书: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界并不太平

篇2: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http:///

高级瑜伽教练张美娟

让瑜伽融入生活 打造身心合一新境界

近年来,一种由印度传来的健身运动逐渐地风靡世界,它就是瑜伽。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

在中国,有很多女明星都选择练练瑜伽来健身,下面小编就为读者们列举几个典范吧!

孙俪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李冰冰

为什么女明星会选择练瑜伽呢?小编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练瑜伽可以修身养性,有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因为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对明星拍戏、跳舞、表演是有益处的。

瑜伽,不仅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经过历史的演变,瑜伽已经形成了许多流派体系,任何一种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张美娟老师,请她给我们分享一下练瑜伽的心得体会吧!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张美娟,生活馆瑜伽导师,高级瑜伽教练,国家二级运动员,裁判员,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全美瑜伽联盟颁发的国际认可瑜伽教练证书,从事瑜伽教学培训工作多年,擅长哈他,正位纯瑜伽,流瑜伽,阿斯汤加,空中瑜伽,阴瑜伽,DC普拉提等。跆拳道黑带二段,2014年湖北省跆拳道比赛冠军。

健康猫:现代,瑜伽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工作之余的选择。张老师你怎样看待练瑜伽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张美娟:首先,练瑜伽修身养性,它使我做事更有耐心,面对困难能够更加沉稳;第二,瑜伽使我身体更加健康,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第三,由于我的影响,我们全家都在练习瑜伽,家庭更加和睦。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健康猫:练了那么多年瑜伽,你觉得练瑜伽对身体健康有哪些显著效果?

张美娟:

1、改善视力与听力:正常的视力与听力主要是靠眼睛与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环与神经传送。供应眼睛与耳朵的神经与血管必须通过颈部。年岁增长时,颈部正如脊柱其他部分一样失去弹性,神经与血管经过颈部时就有可能遇到滞疑难行的状况。如此变妨碍神经与血液对眼睛与耳朵的供应,因而影响他们的运作。瑜伽体位与瑜伽颈部运动能改善颈部状况,进而加强视力与听力。

2、缓解压力:坚持进行瑜伽练习的人身、心、灵都会更加趋于平静。这样能够促进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更能帮助身体排出以为压力产生在身体内的毒素。这样就能很好地帮助练习者释放压力了。

左边是练瑜伽前;右边是练瑜伽后

3、增加疾病抵抗力:瑜伽锻炼出一副健壮的体格,免疫能务也增加。这个加强的抵抗力可以对付从感冒到诸如癌症的各种严重病症。

4、消除紧张、疲劳:瑜伽练习过程中需要练习者能够摒弃一切杂念,放松全身心,并且通过不少伸展全身的动作,能够有效帮助消除一天的紧张、疲劳感。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健康猫:我们都知道瑜伽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你觉得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有哪些诀窍?

张美娟:当年王羲之为了练字用了18口水缸的水,池塘都染成了黑色。我练瑜伽这几年年练坏了11个瑜伽垫。当你连坏了这么多瑜伽垫,你就成功了!

健康猫:你觉得练瑜伽让你取得荣耀以外,还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张美娟:让我更具有青春活力,让我韧带更好,让我的身材保持苗条。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健康猫:张老师会瑜伽,还会跆拳道,结合你的经历,你觉得跆拳道和瑜伽有哪些相辅相成的效果?

张美娟:都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都有一些表演性,运动大多都是有共通特性的,最后的结果都是致力让我们更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挺高气质和自信。要有耐力,持之以恒练下去。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健康猫:健康猫生活馆开业了,来学瑜伽的女性应该偏多,如果有男性来学瑜伽,你会怎样教他们呢?

张美娟:我认为瑜伽不是只有女人才能练习的项目,我也鼓励广大男士过来练习。男性跟女性相比柔韧性会差一些,这样我们教学需要更多的耐心,平时对他们倾注的关注要更多一些,时常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以及信心。

健康猫APP-让运动不寂寞

http:///

健康猫:健康猫颠覆了以往的运动健身,采用了互联网+运动健身的模式,你对健康猫生活馆有哪些期待呢?

篇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凯旋、遗体”等词语。

2.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 对和平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实现道德自勉。

3.引导学生, 利用各项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朗读品味文章内容, 读中悟情。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学习准备:

收集一些战争图片, 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的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安宁的环境中, 但你们可曾知道, 有许多孩子却饱受战争的折磨与蹂躏。今天我们就去倾听一位中国孩子的呼声, 看看战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2.师:从课题中, 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预习, 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3.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4.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并讲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理清文章顺序

5.师引:读完课文请你说—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 (解决刚才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位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7.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全班同学一块呼吁一下吧﹗ (生齐读)

8.我们知道这位小孩名叫雷利, 那雷利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呼吁呢?再读这一段, 用铅笔, 将你所找的句子画出来。 (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儿子,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对雷利而言它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爸爸) , 师引:他是怎样牺牲的? (生:在执行维护和平活动中牺牲的)

9.总结:是啊, 战争是无情的, 残酷, 正因为战争, 才使雷利失去了敬爱的父亲。让我们跟随雷利再次向加利发出呼吁吧。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凸显“呼声”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战争使雷利失去了至亲至爱的父亲, 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些伤疼, 同时也触动了你的内心, 让你同样感到悲伤不已。将这样的文字画下来, 看看划到那些文字时你的心头不由得一颤。让你忍不住有话想说。

二、探究———感悟呼声

2.生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并找出自己感到悲痛的句子。

(1) 师引:通过“沉浸”可以感受到失去父亲我们的内心多么的悲伤, 而且这种悲伤可能不只是两年, 他甚至会持续一辈子。 (生读出这中悲伤的感情)

(2) 鲜血让红了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多媒体出示句子) 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内心, 看到这些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浸满、染红两个词语, 可以看出他死的非常壮烈) 他挚爱的亲人看到这一幕心情会怎样呢?你再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自由读) 我们读完之后, 心情都如此的沉重。雷利肯定更是终生难忘, 假如你就是雷利, 请你读出此时的心情吧。生反复的诵读, 感受战争给雷利一家, 带来的巨大伤痛。

3.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 雷利的父亲怎么就让战争给夺取生命了呢?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雷利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请你快速的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结合着别人对他的评价, 以及他干的事情来谈。

4.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人, 有着丰富学识的爸爸, 却被无情的战争夺取了生命。我们再去读一读那悲惨的一幕吧。 (生再来读三自然段)

5.爸爸被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生命, 但爸爸却还有自己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对和平的呼唤。

(课件出示) 爸爸的嘴长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我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妈妈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读前半部分, 学生补充呼唤的是和平.再来感受对和平的渴望)

6.师引:雷利的爸爸, 因为维护世界和平, 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现在是不是天下太平了呢?如果没有, 文中那些句子又能看出来?针对某一个词语或者是某一句话, 来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合作,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和文中的句子来理解。理解重点词语“娇嫩的‘和平之花’, 句子“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感受战争依旧存在。

7.这里更有一组活生生的例子, 述说了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 战争所造成的危害。课件出示相应的数据, 学生再次来体会战争的残酷, 激发对和平的向往。

三、延伸———内化呼声

8.过渡:战争夺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雷里利的呼声, 也是我们的呼声, 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 一起呼吁﹗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篇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5、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6、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战争图片,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如,《黄继光》《小兵张嘎》……

2.学生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

(2)了解认识维和部队的任务和使命。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激情

1、教师导入新课:这一周我们一直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比一比看谁搜集整理的资料多)

2、师: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不在祈盼和平。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看课题中,提出问题:(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并读准下列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

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解释蓝盔的意思。 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

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理清顺序

1、请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分学习小组)

师补充归纳: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

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下面请你再读课文,从以下三部分内容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2.同学们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1)联系现实,体会“但是51年后的今天、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明确这节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忆了两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经历,请同学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带着什么样的语调去读?)。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你从中体会了雷利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十分难过,非常伤心,痛不欲生……

2、.师:雷利悲伤,雷利痛苦,雷利怀念自己的父亲!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呢?请同学们再读1-5小节。(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可勾画,可写小注。(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指导朗读。抓住 “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让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情境创设:师: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充分想象雷利等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师:雷利能忘记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吗?不能

3、.师:多美好的约定呀,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来迎接他。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4、师: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谁能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回来的,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这是多么悲惨画面呀!(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梁祝》),学生配着音乐读。

5、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的“……鲜血“(音乐)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怎么做?(扑到爸爸的身体上大哭)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对话:再也看不到父亲深情的目光,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很伤心。仅仅就是伤心?

师接着问“是什么让雷利失去了父亲?“(战争)

爸爸的嘴张着,似乎还有未了的心愿要传达给大家,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们都听见了,你们听见了吗?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重点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3小节。

接着出示课件: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品味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为了和平而牺牲的是多么壮烈呀!)

语段二:“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要重读。)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学生回答 “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试读。(可从低到高,表达出爸爸和我们对和平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也可从高到低,越来越坚定,让爸爸的心声宇字句句去撞击每个人的心灵。)

5.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篇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质疑激趣

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篇6: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时, 根据课文感情强烈而真挚的特点, 以读为主, 让学生用心用情去读,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

因为课文的背景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 所以, 在授课之前, 我指导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 并在上课伊始进行了交流, 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然后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刚才交流了对战争的看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面对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大家打开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认真地多读几遍, 要边读边想:雷利在这封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 所以, 学生都很投入地自读课文, 初步地感知了雷利在信中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 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和发出“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为下面品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品读课文, 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体悟文本, 用文本自身感动学生,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反复品味, 深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感情。

1. 自读课文, 圈点批注。

这是一封呼唤和平, 控诉战争的信, 字里行间饱含着小作者真挚的感情。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并多读几遍, 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课文的边上。这样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自主阅读, 自主探究, 自主品味, 圈点批注, 悟语悟情, 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这篇课文感情浓烈, 感人至深, 因此, 在这一教学环节, 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 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品味体会, 进入情境, 引发情感共鸣。

2. 互动交流, 深入体味。

在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后, 学生被课文里的情感所感染。此时此刻, 我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情动而辞发”, 纷纷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说:我最受感动的是第3自然段, “我”感受到爸爸虽然牺牲了, 但死不瞑目, 他多么希望世界和平啊!

3. 感情朗读, 表达情感。

感言于心, 化心为言。有了前面的感悟和体味, 这个时候, 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感体会会更加深入。我说:多么悲惨的场景啊!的确, 第3自然段确实让我们感动。现在, 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读出那悲惨的场景,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读出自己的感情。接着让学生自由感情朗读几遍, 然后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读得入情入境。

这一环节的教学, 我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先前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融在一起, 生成了一种强烈感情, 最后通过交流和朗读表达出来, 这样, 不需教师讲解, 学生自能体会, 而且体会得更深。

三、借助图像, 深化体验

课文第5、6自然段是教材的空白, 单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是难以体验到的。为了深化学生的体验, 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图片图像资料:1.英美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激战画面;2.“9·11”恐怖事件场景;3.城市爆炸场景;4.房屋废墟及百性伤亡情境;5.最近几年战争造成的伤亡数字;6最近一段时间, 世界动乱地区的战争或恐怖事件的文字描述资料。这样, 将课外教育资源引入教学, 每展示一项资料都加以教师的“旁白”, 让学生由一个人、一个家庭, 联想到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目睹各种画面、文字资料, 倾听各种声音和教师的解说中心灵受到震撼, 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从而理解和平的重要性, 产生对和平的向往。

四、读写结合, 倾吐心声

篇7:《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以“媒”激情

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朗读与教师有机的导读激起学生情感,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 以“媒”拓知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以“媒”抒情

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性和网络的交互性、反馈的实时性等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上写下和平感言,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反馈,交流思想。不仅情感得以升华,而且实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学生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向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以点带面,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达了全中国孩子的呼声,把一个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拉近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缺少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资源及环境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设有“课文内容”、“美好世界”、“残酷战争”、“动荡世界”、“和平之歌”、“参考资料”、“我的呼声”七个栏目。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3.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4.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即时训练,以“媒”导写

师:请在网站留言板上留言,写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

生2:战争是阎王派来威胁我们的恶魔,和平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让我们赶走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少了人们的维护,这道七色彩虹将不再美丽,愿全世界人们共同来描绘这道彩虹,让它更绚丽,更迷人!

(教师查看留言,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有效地发挥教学成果的共享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开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情感,分享智慧,将和平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我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景触情,以情促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2.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注意借助网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突破“疑问点”和“重难点”。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互动交流

教学中构建网上互动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沟通情感,分享智慧。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的思想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呼应,情感得以升华。

篇8: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在音乐中教师描述, 学生闭眼睛想象:蔚蓝的大海上, 一群群白鸥在自由飞翔;茂密的森林里, 鸟儿们在尽情歌唱……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是写谁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突破重点, 读中感悟

1.小结后过渡:作者失去的是怎样的一位爸爸呢?轻声读课文第一到五自然段, 用心体会。划出相关句子, 写自己感受。

2.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体会爸爸的杰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我的爸爸是) 一名卓越的观察员, 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3.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

4.我的爸爸还是怎样的人呢?学习“机场分别”的一幕。

5.结合学生回答, 体会爸爸的自信和对妻子、孩子的爱, 对和平的热爱。

“孩子, 等爸爸回来, 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6.指导朗读。

7小结, 想象一家人平时的幸福生活。

8.过渡:我们和爸爸相约——— (齐读句子)

9.想象画面:假如爸爸真的凯旋归来了, 当他走下飞机, 我、妈妈会怎么做, 怎么说呢?

10.齐读机场分别的内容。

11.我和妈妈在思念中等待, 等待与爸爸机场重逢的幸福时刻。可是— (在《假如爱有天意》中, 教师深情诉说: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12.我们迎来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来吧。

13.此刻, 机场重逢, 我却不能———从此以后, 我再也不能———我只能——我只能———

14.指名读, 齐读。

15.回读机场离别时的情景, 再次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16.爸爸走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听不到他亲切的话语。但是此刻, 我却分明听到了他的呼唤, 他呼唤的是———全世界都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

17.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我的爸爸还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同学们, 现在再读这两句话, 你的心中除了自豪, 更多的是什么?

三、结合资料, 攻破难点

1.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爸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爸爸用生命捍卫的和平实现了吗?轻声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看看当今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吧。

2.指名回答。

3.出示当今世界一些战争情景, 学生观看。

4.此时此刻, 你想说什么?你想呼唤什么?

5.小结:1945年, 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不论是51年后的1996年, 还是现在, 和平之神都没有永驻人间。和平之花是那样的美丽, 但它又是那样的娇嫩, 那么容易遭到破坏。

四、深究课题, 升华情感

1.再看题目, 这还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2.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我们呼唤的是———

3.在《让世界充满爱》中, 教师激情呼唤:我、你、他, 大家都在呼唤,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无法阻止战争, 但我们能不断壮大热爱和平的力量。我们希望一起 (齐读) ———为战争敲响丧钟, 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五、总结全文, 指导表达

在语文课堂上, 激动学生的是情, 打动学生的是情, 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情”。

1.以境激情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由于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 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 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 所以我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 让孩子们或在伤感的音乐中任泪水流淌, 或在悲壮的音乐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或在纯净的音乐中憧憬对和平的向往……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 他们不仅体验了文本内容, 更在这样的情境中经历了一次情感的历程。

2.用情点情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激情, 而这种情首先要由教师来点燃, 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 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 我几次停笔, 因为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而在教学中, 我自己做到了全程全情投入, 把我体会到的骄傲、深情、幸福、悲痛、热爱……通过我的语言、我的神情、我的动作传递给学生, 为学生营造浓浓的“情”的氛围。

3.生活导情

课堂小天地, 生活大课堂。语文教学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而学生的情感也更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时, 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我让学生回到生活中,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想象作者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画面, 想象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爸爸的情景, 让学生有了真真切切的体验, 激起幸福的感觉。

4.对比生情

在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事, 最容易让人把它们往一起想。而人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愈加发现失去之可贵。在这节课前半部分的教学中, 我努力让学生体会一份骄傲, 满心幸福。就在这时出示迎接父亲遗体的文字, 配以伤感的歌曲, 同样的机场, 却物是人非, 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怎不让人悲从中来?学生的情感从幸福的巅峰跌落谷底, 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推动, 于是学生潸然泪下。这时对“机场迎接”这一部分的朗读是一种泣泪的宣泄, 而对“机场送别”部分的朗读更是一种无言的悲痛。

5.情感升华

篇9: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情境设计】

师:(富有启发性地叙述)我们的小雷利为拥有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热爱和平、勇敢、热爱家庭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他是多么热切盼望爸爸能凯旋而归,把那顶象征着和平的“蓝盔”戴在自己的头上。现在你就是雷利,你可以闭上眼睛美美地想象画面,并和同桌交流,把你的喜悦传递给对方。开始吧。(学生自由想象并交流)

师:有谁来美美地说说,爸爸回来以后,可以和你一起干什么?

生:我想送给爸爸一个甜甜的吻,并和爸爸一起庆祝他的凯旋归来。

师:看得出你深爱着爸爸,你憧憬和平,和平之日就是爸爸凯旋之日。

生:可以让爸爸教教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和平。

师:嗯,也是和平的话题,时时不忘和平教育。

生:可以一起去旅游。

师:哦,旅游,热爱生活,好。

生:我们父子俩可以一起去游公园、逛动物园、玩过山车、放风筝……

师:嗯,你想得挺美,说得也真多,看来爸爸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爸爸。

生:爸爸会教我四国语言,将来我可以当和平使者。

师:哦,看来这位父亲还挺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

师:好,听了你们美美的想象,老师深深陶醉于其中。是啊,日思夜想的爸爸终于要回来了,雷利的那股高兴劲儿可甭提了。

师:(模拟情境)此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响起飞机降落声),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雷利仿佛看到爸爸笑盈盈地从舷梯上健步走了下来。(停顿)爸爸手里还拿着那顶他梦寐以求的“蓝盔”。

师:听,此时机场仿佛响起了——(生答)如雷的掌声、相机的咔嚓声……舷梯缓缓地下滑……(稍作停顿)但是……但是,(师声音凝重)雷利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番情景,笑容在雷利的脸上凝固了——(课件呈现:播放哀乐及灵柩归来的场景)

师旁白:(声音哽咽)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

师: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着爸爸那冰凉的遗体,你现在就是雷利,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很失望,也很伤心!

生:非常难过,我恨这战争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生:万分悲痛,心就像刀割一样。

师:嗯,你道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这种感受融进你们的朗读当中去,读读这一段话。(屏示:“现在这顶藍盔回来……浸满了凝固的血。”)……

【分析】

“己心所悟,最是至深。”案例中,教者采用原型体验策略,运用语言描述、画面勾连、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在学生有了与凯旋归来的父亲共享欢聚之乐的想象生成之后,教师抓住这一言语生成的契机,穷追不舍,模拟欢迎场面的情境:“飞机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此时机场仿佛响起了——”,教者再借助画面勾连、音乐渲染,将沉浸在对雷利一家即将见面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想象中的学生,一下子带入了丧父的残酷现实,营造了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 “ 面对着爸爸那冰凉的遗体,你现在就是雷利,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为后续学习蓄积情感。进入对比参读后,这种扩大的情感张力越发明显,一极是共享欢聚之乐的想象“美说”,一极却是失去父亲现实的万分悲痛。这丧父之痛是借助音乐渲染式的背景诵读来实现的,至此,教者不仅实现了学生和文中小雷利的全然在场,也让学生在披文得意、入情悟理中不断生成异彩纷呈的阅读感受。(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篇10:张美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是一位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信。信中雷利缅怀了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身的英雄。信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望”作结,表达了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后的悲痛和盼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主要依靠语文实践。由于我们的孩子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整合知识、能力和激发情感,必须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多维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搜集的信息对话、与伙伴对话,在多重对话中理解感悟,达成三维目标。教学时,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所承受的巨大悲痛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再通过思维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动荡的世界局势,去体会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感受,抒情怀,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中品析重点词句,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孕育感情

1.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1)配有轻松愉快音乐的一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地生活着;(2)一群儿童在轰炸声中显露惶恐和绝望神态的画面。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你可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无法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他们中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有的房屋被炸,无家可归,无粮充饥。战争,这个恶魔,时刻都在夺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战争是多么残酷呀!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自学课文,与文本对话。(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义。(2)小组同学间相互说说,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请教同组同学。(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在幸福与悲惨景象的强烈对照中,产生心灵震撼,为本课的学习情感定下“基调”;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地、充分地与文本、与伙伴、与所搜集的资料和与老师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读通、读顺课文,运用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为情感激发及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做了铺垫。]

二、探究“呼声”,彰显亲情

1.再现幸福生活场景。(1)雷利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他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如果爸爸活着回来了,父子相处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2)飞机已经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此时在想些什么?

2.感悟父亲的形象。画出课文描写爸爸的语句,想想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白:(1)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和丈夫。(2)从联合国秘书长赞扬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3)从爸爸临上飞机时对“我”说的话中,看出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4)从“染红了”、“浸满了”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勇敢的、尽职尽责的人。(5)从“精通四国语言”,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6)从“仿佛呼唤着什么”,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用生命捍卫世界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场景,彰显了亲情,使教学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的、递进的新情境。学生的正义情感在强烈反差中得以充分激发,维护和平的观念自然产生。同时,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也为突破重点词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父亲的形象,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三、感悟“呼声”,体味悲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学生静听教师范读正文第4自然段,在脑海中再现灵柩归来的情景。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正文第3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感情朗读指导:如,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一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我”对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说:“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一句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强信念;“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是一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音调要提高,特别是连用的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读出小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愤,读出大家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设计意图:灵柩归来场景的再现,语境的想象和移情体验,为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所透露的感情交流,与人物内心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这是营造一个语言和精神底色极为鲜明的教学情境,以求达到语文课堂应“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求。]

四、直面“呼声”,呼唤真情

1.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2)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伊拉克城镇的电视报道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的苦难。再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战争画面有什么感想?

2.雷利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5.小练笔,道心声: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6.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高潮。它融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于一体。这又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进一步的感知、感悟中,又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强化学生情感,让他们由衷地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小练笔,道心声”环节的安排,目的在于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初步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上一篇:腹肌力量训练有什么下一篇:大学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