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2024-04-10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篇1:《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分析

全班有学生13人,其中优生6人,这6人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但是优秀生之间也有差距,其中有些同学不止阅读水平高,而且写作也不差,而有些同学阅读水平高,写作也不差,但写字差;后进生2人。阅读写作差,智力差,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则是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本班学生通过中、高年级阶段的训练,基本接受了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积累及运用词句的能力,但还比较薄弱。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标教材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重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学具准备:查找有关维和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学生说――)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师:看到这课题大家肯定会想这孩子是指谁?

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师: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板书重要的问题

3、很好。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们这种有疑而问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解疑、学习第一部分

1、“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板书:生前的理想。

怎么朗读?用什么语气读?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妈妈此时的心情。(如悲痛欲绝等。)个别读、齐读。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他对我说:“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板书:家人的希望(或雷棣的希望)(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这句话是爸爸临上飞机对我说的,用什么成语概括?应该有什么语气读。

全班齐读。

4、什么是蓝盔?有关维和部队资料,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找,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各小组汇报)

5、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三)观看插图、启发想象

1、爸爸牺牲了,望着爸爸的遗像,他会怎么想呢?(挂出插图)

2、指名说。

3、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四)再读课文,解学生疑(大略了解课文第二段)

1、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找一找,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并概括一下,?)

板书:(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2、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交错叙述了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雷棣成长经历的哪些事,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标出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说说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竟”什么意思?

读一读。

五、深化主题

1、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学了课文,说说你对企盼的理解。能不能换成盼望?为什么?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八、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九、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板书设计:

篇2:《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企盼和平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课堂练习:

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作业安排:

1、你对雷棣有什么认识吗?谁来谈一谈。

篇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

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教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但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编者选择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在于劝导我们的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缺点。若把列宁定为中心人物来讲课文,能受到最大启迪的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列宁的做法让老师们加深理解了“要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一个道理。而小男孩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这一点倒是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把小男孩定为中心人物来教学,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情感渗透效果。

【设计理念】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做法,通过孩子们的自主研读,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让他们感受与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可爱的”的认识。

1.精选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通常我们的教学结构都是按课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结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了“灰雀失踪”和“灰雀重新回到树林”这两个板块进行教学,先让孩子们感受灰雀失踪后列宁那种焦急的心情。当看到找遍树林也没找到的灰雀重新回到树林时,孩子们在兴奋的同时产生了种种疑问:失踪的灰雀究竟上哪儿去了?它是怎么回到树林的?……抓住文章情节的矛盾之处,发现文章的张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解除这种张力,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体会心理变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以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作为学习的重点,围绕“失踪的灰雀究竟上哪儿去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他们细读第3~10自然段,找线索,说依据。孩子们通过反复研读,透过人物的语言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还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在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深化主题,感受人物品质。

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情节的分析是不够的。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列宁为重回树林的灰雀感到高兴,更为男孩的

感到高兴”这一问题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孩子们感受到有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能加以改正,这样的孩子在他人眼中仍是诚实的孩子,仍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宁这样的伟人的尊重,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感染,播下诚实的种子。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悟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 1 自然段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漂亮的、活泼可爱的、欢蹦乱跳的、惹人喜爱的……)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效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1自然段)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过渡:是呀,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可喜欢它们啦!每次走到白桦树下,他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可是有一天,列宁像往常一样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

二、对比质疑

(课件出示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1.惹人喜爱的灰雀突然不见了,列宁会怎样呢?请你好好读读第2自然段。(着急、难过、万分焦急……)从哪看出来的?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自主感悟,走进列宁的内心深处,体会灰雀不见后列宁着急的心情。】

2.后来,灰雀回到树林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第11 自然段)

看到丢失的灰雀又重新回到了枝头欢唱,你们开心吗?列宁跟你们一样可兴奋了!请用朗读告诉大家列宁当时的感受。

3.请你再读读这两段话(第2 自然段、第 11 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呀,失踪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看到灰雀重新回到树林,男孩应该高兴才对呀,为什么他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设计意图:列宁在灰雀不见后着急的心情与灰雀回归树林后的兴奋形成强烈对比,使孩子们心中产生了种种疑问,引起了探究欲望,产生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精读第 3~10 自然段,体会小男孩从抓鸟到放鸟的心理变化

1.生自由读课文第 3~10 自然段,找线索。

2.展开讨论:你认为那只灰雀去哪儿了?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第 3~10 自然段)

3.研读小男孩的四句话。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请一生读)

“没”字的后面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课件出示:男孩__地说:“没……我没看见。”)(吞吞吐吐、低声、低着头、支支吾吾、红着脸、慢吞吞……)

【设计意图:这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契机,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语言、表情、动作展开想象,揣摩男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读这句话,体会男孩复杂的心情。】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为什么不敢讲?此时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这两句话里都有“一定”这个词,这两个“一定”一样吗?为什么?

自己读读,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词语是文章的生命。抓住两个“一定”和感叹号,让孩子们通过朗读体会男孩在语气和情感上的变化,男孩要把鸟放回树林的想法一次比一次坚定。】

4.再读对话,感受男孩语气变化的原因。

(1)男孩的情感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让他改变了想法?请你再次细读第3~10自然段,从文中寻找答案。

(2)研读列宁的话。读读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总结:列宁发自内心的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男孩决定放回灰雀。

5.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把小男孩作为中心人物来教学,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研读了男孩说的四句话,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小男孩从抓鸟到放鸟的心理变化。然后,以“男孩的情感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一问题回归整体,让学生再次研读这段对话,明白是列宁的言行深深打动了男孩,他决定放回灰雀。】

四、学习第 11~13 自然段

1.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而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此时,他又在想些什么?

2.列宁有没有再问男孩灰雀是怎么回来的?

是呀,男孩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是个诚实的孩子。(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所以列宁没有再问那个男孩,而是微笑着说……

3.列宁为重回树林的灰雀感到高兴,更为男孩的___感到高兴。(诚实、知错就改、敢于改正错误……)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许多教师在教学最后三自然段时,总是试图让学生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和宽容。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用成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用“列宁为重回树林的灰雀感到高兴,更为男孩的___感到高兴”让学生感受到有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能加以改正,这样的孩子在他人眼中才是诚实的孩子,才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宁这样的伟人的尊重,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感染。】

五、真情告白,提升情感

学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男孩或列宁说吧!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篇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一、相关资料:

1 人物介绍: 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联合国追受予“达.哈马金尔德”勋章。 2 联合国: 1945年成立,是全球的国际政治组织,筹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感悟课文内容。 3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 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

1. 听写生字 回眸 蓝盔 凯旋 灵柩 殉难 赢得

2. 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3. 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5.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如果让你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你能不能给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好的建议或措施? (开放性题,不求答案一致)

6.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篇5:《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篇6:《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反思

1、语文教学应树立文体意识,但不应为文体意识而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既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上,又没有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部分,适当降低写作教学的比例,不让教学变成各种写作方法的堆砌。

2、注意让学生潜心会文。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去感悟,在品读时,对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平静”“激动”这两个提示语时,让学生回到文本感悟词语的用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就比较容易理解期中的重要性。

3、教学中将本课的知识点与旧知联系起来,如插叙部分,联系过去学到过的知识,让学生巩固理解,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7:维护世界和平, 理性反对霸权

美苏争霸, 最终以1991苏联解体, “北约”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美国因此在经济军事上都蒙受了惨重损失, 为了巩固其世界头号强国和美洲中心的绝对地位, 将霸权主义再次提上议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的劣势地位, 在没有选择权利和余地的基础上卷入了全球化这场没有硝烟的发展之战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 我国就充分利用了国际市场这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来弥补自身缺陷,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福祸难料, 前途不容乐观的游戏”。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民族, 毅然秉承自己的信念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向前发展。冷战后, 美国则瞄准了中国在其经济复苏和巩固地位中的潜力与作用, 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渗透。在我看来对我国经济上的霸权显得尤为突出。

一、在贸易壁垒的掩盖下, 美国处于绝对的贸易自由之中

美国已经和贸易壁垒设立的初衷渐行渐远了。诚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体验到了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和便捷, 但我们只进行加工, 成品研发和技术项目我们却没机会参与, 而且有关“买美国货”的法律条文就有明确规定, “我们有选择的对特定物品征收高关税”,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置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我国在美国出售的比美国本土价格低的商品, 全部以“倾销”冠名, 厦华彩电就被无辜的以“倾销”挤出美国市场, 他们声称“中国企业对美国彩电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存在实质侵害的威胁”, 厦华高层做出明确回应, 因为厦华一直秉承坚持高技术路线, 因此使厦华的出口平均单价成为所有被诉企业中最高的, 这样一来厦华自然而然就获得了较低的税率。国内首次的反倾销回应败诉了。更有甚者美国商务部搬出了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征税令”的议案, 可见美国对我国的经济霸权层层渗透。

二、美国不断将低成本的企业转移到我国, 这样双管齐下全面保护美国国内生产商

“人心不足蛇吞象”美国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伞下, 获得了利益, 同时也不断扩充着美国的野心, 通过跨国公司实现资本全球流动和贸易市场已经不再是它们追逐经济霸权和经济封锁的唯一着眼点。他们借口缓和在贸易壁垒掩盖下对我国的经济霸权和无节制的剥削, 而我国一向都是秉承以和为贵, 在美国肆意经济侵略的欺压下没有过过激的行为。其实他们忽略了我们的联想品质同样优秀, 在同等配置的机型中, 联想的价格并不比进口品牌的低, 甚至还要高, 只是因为受拥戴的程度不够高, 因此作为我国IT界头等品牌联想, 在举步维艰的创位中努力着。

三、美国用“反倾销”政策来应对、打压我国出口产品, 没有公平可言

1994年, 美国商务部申诉提出的资料认定中国大蒜对美国造成倾销损害, 在中国出口商没有出面应诉的情况下,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大蒜倾销案做出裁定, 以376%的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 使中国大蒜行业损失约1亿美元。美国对我国的经济霸权一步步加深, 我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 对美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美国要不断从经济上对我国进行干预, 这样一来不但使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也弥补了贸易赤字造成的损失。美国在这种经济压榨的霸权剥削方式中尝到了甜头。

我们有必要为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尽自己绵薄之力。从自身做起尤为重要, 第一, 要支持国货, 我们应该给本土产品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因为他们同样可以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其次, 我们不要盲目地抵制外国货, 我们可以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剖析, 并进行适合国情的创新, 从而大方的给产品标上“中国制造”。第三, 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的政策, 购买我国的产品, 拓宽商家的销售渠道, 有了资金就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

反霸对我们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们要有恒心和信心。我们应该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起来, 虽然在反霸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但是我们不会放弃、不会松懈, 我坚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 霸权主义将会走投无路, 世界真正的和平指日可待, 那时候阳光会更加明媚, 蓝天会更加澄澈, 社会更加和谐。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联系加强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就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并不是统一了,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国仍遭受美国霸权主义的欺压, 经济上的制约和打压使我国深感危机和压力。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面对如此现实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保证我国的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增长。

关键词:霸权主义,冷战,经济全球化,关税壁垒,民族企业

参考文献

[1].倪建民、陈子舜, 《中国国际战略》, 人民出版社出版

[2].金灿荣, 《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 当代世界出版社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编译, 《全球化:时代的标识》, 时事出版社

[4].陶文钊、蒋振寰, 《美国与20世纪亚洲的冲突和战争》, 重庆出版社

[5].周永生, 《经济外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篇8:读《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有感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地牺牲了,他的儿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他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

当父亲在世时,雷棣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他淘气开心地生活着。但是不幸的是父亲为了执行任务不幸牺牲了,雷棣知道后伤心欲绝,高烧不退,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世界上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人牺牲了,他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他关心、体贴妈妈,他关心国家政治,他发奋图书学习,他下决心要去完成爸爸未完成的事业,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雷棣的这些具体表现,我们足以看出雷棣不仅没有被不幸的生活所打败,相反之他还是一个自强不息、懂事、善良的好孩子!

篇9:企盼世界的孩子 特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等词语。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2、感悟课文内容,通过雷棣的成长经历,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

3.找课题中的关键词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认为主要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弄懂意思。

2.检查预习,出示课件,读一读认一认。

企盼

凯旋

蓝盔

殉难

牺牲

邀请

教授

未竟 泣不成声

了如指掌

资治通鉴 3.理解词义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在得知()的消息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的感人故事,以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汇报课文层次及段意

一(1--2)雷棣在大会上的发言。二(3--4)得知父亲牺牲,悲痛不已。三(5--6)雷棣的成长。四(7)雷棣正在发奋努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3、学习倒叙的记叙方法,了解其作用。

4、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上课前我们聊点什么呢?好吧,就来说说它!(出示钓鱼岛图片)现如今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你是什么态度呢?(学生畅所欲言,可能有主战方,也会有反对战斗的一方)难道在如此和平的年代,真的会爆发一场战争吗?(出示战后图片)这就是战争的恶果,天地荒芜,横尸遍野。我们的人民也要经受这样的苦难吗?(出示图片)不!我们需要的是什么?(生回答:和平)对,我们需要的是和平、世界和平。(板书补充完整:世界和平)

2、(出示带课题的和平鸽图画)同学们,那飞翔的是什么?(生回答:和平鸽)

3、今天就让一起我们走进文本,感受雷棣的成长经历。

二、复习巩固,走进文本

1、首先让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做以巩固。(出示“我会读”)

2、谁愿意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3、师:通过大家的朗读,老师已感受到大家对词语的掌握已经很扎实,接着我们看一下本节课我们所要完成的课时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自学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① 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做到流利、有感情。② 在你有感触深的地方做批注。

学法:可以是对人物或人物语言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出现的时间、某个词或某个句的感受。

学时:5分钟

2、师:从大家的批注中,我可以感受到父亲对于这个家的重要性,以及母子俩对这位英雄父亲深深的爱。

3、(出示资料补充改变雷棣的力量)在一次采访中,雷棣的妈妈曾对雷棣这样说过:“爸爸妈妈是‘人’字的一撇一捺,现在爸爸不在了,那一笔就该你来撑起了。”(指名读,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4、师:正因为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事情,深深震撼了雷棣幼小的心灵,这是雷棣改变自己的根本动力,真正的能撑起那个“人”字,那个“家”!

5、(出示,分角色感情朗读:师旁白,女生妈妈,男生雷棣,指导读出雷棣懂事和坚定)妈妈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雷棣泣不成声、坚定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

四、合作探究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第1、2、5、6自然段,找出雷棣成长经历中令人佩服的5件事,尝试着用学过的方法给这5件事加上小标题。

学法:小组长分配朗读任务,组内朗读;读后,针对第1、2、5、6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归纳小标题,用最少的字、相同的字数概括整个事件。

学时:8分钟

2、班内汇报交流

① 生:老师,由我们第*小组为大家汇报学习结果。我们为这5件事命名的小标题为:关心妈妈、关心政治、发奋学习、谢绝帮助、宣读信件。(师板书)

② 师:非常准确,集体的智慧真是让人叹服!可是,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时间在父亲牺牲后的两年后,可是作者为什么把这件事放在了开篇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雷棣追求的世界和平与联合国大的国际背景联系起来,这样就写出了雷棣为了追求世界和平而努力的经历。)可以看出雷棣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齐说:热爱和平,师板书)那我们就要把“宣读信件”挪一下位置啦(把“宣读信件”写在第一行)。

③ 这种写作手法我们5年级已经学过了,把事件的结果先放在开头,这叫?(生齐说,师板书:倒叙)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倒叙吗?(出示课件:倒叙和倒叙的作用,学生齐读,根据课件板书:顺叙)

④ 同学们,你们发现第5、6自然段中有两件小插曲了吗? 师:第5自然段,雷棣改变前淘气的事例,我们也给它们命两个小标题吧:“西瓜皮事件”、“爸爸的教育”。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两件以前发生的事件,这种写法叫——插叙(板书)我们5年级的哪篇课文也用到了这种写法?(《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修鞋姑娘》)

⑤ 爸爸的那句话让老师很有感触(出示课件):“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指名读,抓重点词谈感悟,再带感情指名读)

⑥ 师:爸爸对雷棣的教育是改变雷棣的直接动力。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这就叫——自强不息!(板书,生齐读此句)

⑦ 雷棣在信的结尾中这样写道:“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这个事业是什么呢?齐说——维护世界和平!师: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愿望!⑧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课后第一题,了解了雷棣成长的动力:爸爸生前的教育、爸爸的牺牲、爸爸未竟的事业(出示课件,生齐读)

五、回顾课时目标

六、升华板书

1、孩子们,我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吗?好了,往黑板上看,老师要变魔术了!(完成鸽子板书)看啊,孩子们,和平鸽飞到我们身边来了!

2、我们期待战火消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渴求各国小朋友能够携手未来,共抱“和平与幸福”。请你给远方战火中的伙伴们写一写心里话,送以最真挚的祝福吧!

3、你们的语言真挚感人,打动人心,相信只要我们有爱,世界一定是幸福的海洋!祝福每一个人是快乐的,祝福我们的国家和平昌盛!

篇10:《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一、局部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国家仍然处于战乱之中

随着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此后, 整个世界的格局出现变化, 世界多极化发展开始形成。但是因为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 使得因宗教、民族及历史因素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深化, 使得地区及国家内的战乱连连不断。导致这些地区的不稳定, 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 第一方面因素是历史遗留的民族及领土归属问题而使得冲突不断的发生, 像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家之间的斗争, 就是因为领土问题得不到解决, 使得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 使得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很难达到。就另一方面来说, 其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原因是一些国家存在民族种类比较多, 因而长期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就会导致战乱的出现, 这一因素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之中。像加拿大亏呗重新形成高潮的分离主义运动, 都是国内多民族得不到统一而产生的结果。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在民族出现分裂的时候, 分裂势力往往都会走国际化及暴力化的路线, 使得事态得到不断的扩大, 以便寻求国际干预与支持。并且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正是通过干预其它国家的民族矛盾, 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除此之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大, 使得各国经济出现很大的差距, 因此使得一些国家因为利益而产生许多的冲突。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他们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恐怖活动来与发达国家近些对抗。对于这些恐怖主义来说, 其往往都是以民族主义为旗号, 来寻求极端民族主义的势力来对其进行保护, 使得其政治目的得以实现。在民族主义的保护下, 使得这些国际恐怖主义能够得到建立相关基地的机会。像库尔德人, 因为长期散居在伊朗等国家, 使得其不断的被阿拉伯人进行同化, 因为常规方面很难寻求政治上的统一, 因此就会转而成为恐怖主义。

在冷战之后, 因为各种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战争, 使得大量的人员伤亡, 并且为战争的爆发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两伊战争中, 因战争而达到的伤亡人数超过到一百多万, 其中死亡人数达到三十多万, 使得三百多万居民因战争而流失。在这些民族分裂而导致的战争中, 使得很多地区涌现出难民潮, 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中, 因为北约维和部队的进入, 使得科索沃出现一百多万因战争而导致的难民涌进来, 另外在非洲等地, 因为内战的原因, 而导致两百多万难民的出现。这些难民的出现, 使得国际社会出现了巨大的负担, 并且造成了各种暴力事件的出现, 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穷现象得不到解决, 战争的不断爆发, 使得它们长期生存在贫困与战乱的不稳定之中。这一切现象的出现, 使得要达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冷战之后出现民族主义狂潮使得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

1. 民族矛盾不断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战争的发生, 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来进行维持, 这个战争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在两伊战争中, 因为战争而损耗的5400亿美元, 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另外在非洲的索马里及苏丹的战争中, 因为民族之间矛盾导致的冲突不断发生, 使得两国人民长期的处在疾病与饥饿之中。另外战争的出现, 还会使得大量的基础设施遭到破话, 使得众多的企业在战乱之中倒闭, 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就目前来说, 每年国际上仍然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来用于对战争破话的建设。并且, 因为战争的出现, 使得很多国家的贸易得不到进行, 这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 冷战过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民族主义的兴起, 使得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现象不断的加深, 使得贸易战争不断的得到进化,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措施也不断的变多。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中, 开始出现了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 使得在世界经济体制下, 能够得到更多对规则的制定权力, 使得其能够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来说, 其更体现出一种政治化的形态, 使得在经济贸易关系中, 加入了人权问题, 并以人权问题为理由, 来对其它国家进行相关的制裁与威胁。像美国, 将贸易问题中引入了人权及政治方面的问题, 并且通过美国国会来制定与发表一系列的提案与手段, 来对中美交易中出现的贸易逆差表示不满, 将美国国内出现失业率等问题都强加到对于贸易政策之中, 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中国抢占了其市场份额, 然后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结与对人权的控制之上, 使得国家间的正常贸易得到了破化,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得到阻碍, 这对国际贸易等方面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使得国际经济的发展受阻,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3. 极端的民族主义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其对本国利益的过分强调, 在很多经济、政治及外交过程中国, 都会反对国际, 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得不到实现。其次, 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很多矛盾与冲突不断的出现, 这给很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很严重的差距, 使得各个国家之间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及地区经济一体化,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 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但是冷战过后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使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走的更加艰难。

三、总结

冷战过后, 虽然世界的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但是因为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 使得很多地区仍然长期的处于战乱与不稳定之中, 给不仅阻碍了世界和平的实现, 还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使得人才与贸易交流出现很大的阻碍,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产生很大的阻碍。

摘要:在冷战过后, 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目前世界各国来说, 都在不断的发展都要进一步的追求, 这使得在冷战过后, 让民族主义得到了兴起, 使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冷战后,民族主义,世界和平,发展及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篇11:《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设计

关键词:微课程,微教案,语文教学

当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时, 你会发现,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被重新定义。受众的眼球, 已经围绕新技术而改变, 我们正处于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 微时代已经来临。在教育领域, 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零散的时间很多。因此, 针对学生零散时间而产生的微学习, 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微学习要有效地发展, 必须依托一个新的载体——微课程, 于是教育领域刮起了一场“微”风, 微课程正在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 探索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健康生命、主动发展的人。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效学习, 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微教案是微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微课程教学的前提。

一、微教案的内涵

微课程 (Microlecture) , 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运用建构主义方法的实际教学内容, 以简短、完整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半结构化、情景化、可动态生成与交互的课程资源。它可分为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解题型等多种类别。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特定主题的教学视频, 同时还包含与该主题相关的学习指导单、教学设计 (微教案) 、素材课件 (微课件) 、练习测试 (微测验) 、学生反馈 (微反馈) 、教师反思 (微反思) 等教学辅助资源。微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微课程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它包括一般教案所含有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但课时控制在10分钟内, 内容精短, 教学灵活。

二、语文微教案设计四部曲

要想探索微课程的精妙世界, 微教案功不可没。微教案设计尤为重要, 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则:

主题鲜明:在设计中, 要求尽可能地只有一个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必须做到精而简, 力求分析得充分、准确。

导入快捷:设计微教案时要注意导入途径的新颖、迅速, 以求内容讲授时间占主导。在微教案设计中, 通常采用这些导入方式:1.从设置一个题目导入课题;2.从学过的内容导入课题;3.从生活实际导入课题;4.从开门见山导入课题;5.从一个疑问、悬念导入课题, 等等。

总结精准:总结要画龙点睛, 归纳要重点突出并力求简练、精准。

亮点独特:亮点是锦上添花。亮点包括精妙讲授、细致剖析、激情朗诵、善用媒体等, 适当运用, 可以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水准。

三、《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微教案的同课异构

(一)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微教案一

1.教学主题:理解地坛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并感受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2.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同学们, 2008奥运, 让我们记住了很多奥运强将, 同年的残奥会也健儿倍出, 残疾人成功, 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文坛上, 就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品读《我与地坛》。

(2) 整体分析。师: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源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坛。现在的地坛是一副什么模样?给你什么感觉?明确:地坛:剥蚀、淡褪、坍塌。感觉:荒芜。师:此时“我”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明确:失魂落魄、颓废。师:请同学结合地坛的特点来谈谈“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明确:史铁生看着同样命运的地坛, 将其当成同病相怜的朋友。师:请同学朗读第五节中的景物描写, 此时在地坛里除了荒芜, 他还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句子。明确:荒芜但并不衰败。师:为什么并不衰败?明确:地坛里的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等, 虽然都很微不足道, 可它们都在努力按自己的方式生存, 使这里不再“衰败”。师: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给了史铁生怎样的启示?明确:史铁生虽然身体残疾, 但精神顽强, 珍爱生命。

(3) 课堂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 能从史铁生身上获得启迪, 关注生活, 关爱他人。

(二)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微教案二

1.教学主题:通过文中对地坛三次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 体会作者乐观顽强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很早便学会了写“人”, 人之所以顶天立地, 是因为有两条腿支撑, 而史铁生, 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 忽地残废了双腿”, 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倒塌。他痛不欲生, 但最终掌握了命运之舵, 是什么给了他走出人生低谷的勇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

(2) 整体分析。师:同学们, 我们知道地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 有着四百多年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现在的地坛是什么模样?课文对地坛有几处描写, 分别是怎样描写的?明确:共3处。有一处是这样描写的:“四百多年里, 地坛剥蚀了浮夸的玻璃, 淡褪了炫耀的朱红, 坍塌了段段高墙, 散落了玉砌雕栏”描绘了地坛的荒芜。

师:为什么描写地坛的荒芜, 结合作者谈。明确:荒芜是作者此时的状态写照, 烘托作者失去双腿的苦闷颓唐与悲苦命运。师:还有哪里描写地坛的?明确:地坛里的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等, 虽然都很微不足道, 都洋溢着生命之美。“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师:这样一个不衰败的园子让作者思索到了什么?明确:地坛中蕴含的生命力, 让作者渐渐找到了丢失的生命之魂, 重燃生的希望。师:还有没有其他有关地坛的描写?明确:“譬如”的排比句式, 写出了地坛蕴含的生命激情、乐观、永恒, 让我们解读一个人应该这样活——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

(3) 课堂总结。生与死有段距离叫人生:怎样走过这段距离, 叫生活。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 我们通过三处地坛景物描写分析, 荒芜——不衰败——生命力, 体会到作者颓唐——希望——重生的精神, 用对生命的热爱书写真正大写的“人”。 (配乐朗诵: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 同课异构比较

四、语文微教案设计反思

(一) 微教案之不微:微教案作为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微小”, 实“精华”, 这对微教案设计者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整合能力、教学功底和个人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微教案设计中, 必须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二) 微教案之实效:微教案设计以最终在学生身上产生多大的“发酵”为评价标准, 具有务实有效的风格。设计时,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以主线旁生紧密关联的问题, 引爆学生思维火花。

(三) 微教案之立人:微课程的根本理念是立人, 所以微教案必须树立学生“人”的意识, 把学生健康发展定为方向。教师时而是引领者, 时而是陪伴者, 但最终是面带笑容看着学生自由高飞者。

朱永新教授说, 教室是一根“扁担”, 一头挑着课程, 一头挑着生命。我们抓住了课程, 保住了生命, 这根“扁担”就能平衡。微课程展示的是教师的智慧, 得益的是班级里参与课程的每一个生命。微教案的开发与探究给微课程的成功运用提供了动力, “笔尖的微世界”很好地诠释了微课程教学的无限潜力。

参考文献

[1]周弘恺.从微视频到微课程——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探索[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4

[2]姜钰.微课程:在线教育新模式[J].出版参考, 2014

[3]韩立明.“微”而“立”——对语文微课程的几点思考和探索[J].新校园 (上旬刊) , 2014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及意义下一篇:温度为话题写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