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2024-04-11

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共5篇)

篇1: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计课时)

【教学目标】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设计】

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人们的认识既可以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又可以不相符合,也就是说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詹姆士认为真理是一种有用的观念,对自己有用的就是真理。实质是把真理看成是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美国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获取了巨大的石油利益。“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命题对美国政府发动战争是“有用”的。但是随着战争的进展,布什不得不承认“在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时曾经是战争借口的“有用”命题就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因此有用并非就是真理。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规律是真理,在这一真理指导下,人们能够用火箭克服万有引力把卫星送上太空;人们能够用抽水泵做功克服引力把水从低处引往高处。真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真理是“有用”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为什么说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知道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就是这样一位大智慧的学者对于一天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变化问题也无法作出正确的回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认为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近,而中午距离我们远。因为早晨太阳大如车盖,中午则如盘盂。一儿曰:我认为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远,而中午距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太阳沧沧凉凉,中午则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真理具有客观性,那么对于一天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这一认识对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既然对于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那么会存在多个真理吗?(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也就有远有近。但是这种远近相差不大,一年里面太阳与我们最远和最近的距离,大约相差五万公里,只有太阳与我们平均距离的三十分之一。如果只说一天的话,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所以可以说一天中早晨和中午太阳距离我们的远近几乎一样。在对一天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不同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是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就是一天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几乎一样。这就是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我问大家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能回答吗?(不能)为什么?(你没给我具体的条件。当谷物播种完毕,下起小雨,这雨对谷物生长有利。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无益的。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此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P47探究——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几何中 1

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真理。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毛泽东曾经提出过“造反有理”这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如果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为什么?(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提出“造反有理”,是指人民起来反抗剥削阶级的统治,以解放自己,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真理。)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又打出“造反有理”的旗号,他们提出的“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为什么?(他们提出的“造反有理”是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阴谋篡夺人民政权,不是真理。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内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牛顿对科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创立了完整的古典力学理论,开创了一个“牛顿时代”。但是十九世纪末,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向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牛顿古典力学理论只适用于解释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适用于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1905年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问世,解决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问题,向前推进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能否否认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的科学性?这说明了什么?(不能。牛顿古典力学理论反映了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范围内物质运动的客观内容,在这个范围内它是真理,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解决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问题,向前推进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是相对的。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1986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航天飞机失事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因此应在挫折中找原因继续探索。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P49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肯定会。因为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早在我国三国时代就有关于火星的记载。人类登陆火星探索火星始与上世纪60年代。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作为认识对象的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认识工具的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类对输血的认识经历了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从“实践——认

识”和从“认识——实践”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认识和实践每一次循环中逐渐接近真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篇2: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知起点:学生已学习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

(2)学习兴趣:高二(2)班是音美班,学生政治学习的总体能力一般,对抽象的理论理解力差,运用能力也不好。学生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来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难度: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3.所属的章节:

本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学时数:40分钟

教学设计

1.教学三维目标:

⑴知识目标

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⑵能力目标

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解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内容分析:

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边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学生学习上有难题,但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3.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念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依据:比较抽象,理念层面较高)。

4.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未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情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④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教学流程设计

①阅读P46--49思考:.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探究活动一:用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思考: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你认为真理是什么?如果有用的是真理会有什么情形出现?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探究活动二:PPT演示:故事“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设问: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探究活动三用PPT展示:“造反有理”设问:造反有理是真理还是谬误?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篇3: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一、课堂回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

教师:今天我们一同探讨乔布斯的第三个苹果成功的秘诀。

【讲授新课】

(PPT展示)探究一:苹果公司强烈的未来概念

材料一:本世纪初,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一体机并没有配置软驱,而是设置了USB接口,用它连接外围的设备。软驱是当时所有的电脑的标准配件。iMac的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甚至当时外界普遍质疑iMac注定失败。但是,短短几年,软驱被市场淘汰,电脑的发展趋势证明了乔布斯的独到眼光。

材料二:安息吧,史蒂夫·乔布斯。所有人感谢你所做出的工作,你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成为可能。——美国总统奥巴马

他始终把用户的使用体验放在首位,这一点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向前。——谷歌CEO佩奇

设计问题:

⒈“iMac的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为什么人们对于电脑发展的认识不尽相同?

⒉结合材料二,乔布斯对于iMac的设计是真理吗?为什么?

同学们合作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从而真正把握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过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PPT展示)探究二:苹果与诺基亚的PK

坚持不断提高手机的性能、降低价格,用更高的性价比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战略,从2000—2010年,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在30%以上,始终蝉联第一。

坚持更偏重于高端、人性化及时尚,强调娱乐与科技的结合的发展战略,苹果2012年获得了全球手机行业利润的60%,而营业收入则占整个行业的超过50%。

日前,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4.2亿。网民对手机的偏好具有年代特征,90后只认苹果,70后对诺基亚情有独钟。在无線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的角色正在经历着由通讯工具向上网终端的转变,手机市场正在发生智变,诺基亚手机市场占有率日渐衰落。

设计问题:

⒈诺基亚的发展战略在当时是否是真理?为什么?

⒉苹果的发展战略为什么能成为手机行业新的真理?

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上的败北?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教师总结: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学生举例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过渡)既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追求真理呢?

(PPT展示)探究三:在困境中不断追求苹果的卓越

1989年,被Sculley扫地出门的乔布斯经营Next公司失败;2000年,苹果公司再次出现季度亏损,股价大跌,苹果数码相机因内存小没有液晶显示屏遭人嫌弃。2005年,推出第二代iPod mini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2010年,发生的iPhone 4“天线门”事件中,部分用户抱怨称,当他们以正常握姿手持iPhone 4时,该手机经常会发生信号减弱、甚至丢失的情况。为此,苹果公司不断收集市场信息,坚持用户第一的理念,不断改进技术,缩小缺口,追求品牌的卓越。

设计问题:

⒈苹果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难免有失败和挫折,原因何在?

⒉有人认为“iphone智能手机就是手机的终结版”你赞同吗?请畅想你心中未来的手机。

⒊苹果缩小缺口,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启示着人类认识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学生A、B、C、D等分别发言。

观看苹果手机的未来搞笑视频(略),看同学们的预测和专家预测的吻合度。

(PPT展示)苹果设计教父谈未来科技4大发展趋势

柔性产品:艾斯林格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柔性产品。他说道:“我认为可弯曲的外壳比坚固的外壳更适合未来的硬件。”

人性化设备:艾斯林格认为人机互动领域也将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新软件将不仅能控制用户的数据流,而且能掌握用户的性格、生活习惯和脾气等。

更智能的软件:他认为,软件应该与硬件同步开发和投入使用。“我认为软硬件的所有元素应该以更智能的方式结合”。

3D界面:艾斯林格说道:“目前很多小型电脑设备已经可以搭载3D界面。3D界面最大的技术屏障在于设备的运算能力。”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形成结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课小结】略

二、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选用真实的情境,采取了一个主要的案例背景作为线索进行分析,俗称“一例到底”,一个话题贯穿课程始终,这样设计能够随着情境的深入而逐步呈现本课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性。本课所用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热情。

我校2005年5月开始提出智慧课堂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问题、参与、体验”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科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给予的各个问题情景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有时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形成了“问题教学”思想。

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注重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做到现代教学技术和师生交流相结合;哲学思想与时尚信息结合。这节课最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有更透彻的理解,并让学生更好地享受这节课,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合作探究中思维的火花已经不仅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审视社会生活的能力,发散性和创新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审视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学好政治学科的基本素养。

篇4: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2、理解目标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3、运用目标

(1)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性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涓埃怒斥真理反对谬误。

三、德育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难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认识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为了追求真理,许多学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追求真理,许多勇士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匈牙利的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什么是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

(1)真理的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有的认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如人会死、鸟会飞),有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概念分析】真理是一种认识、反映,但不是一切认识都是真理; 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反映,错误的认识、反映不是真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正确认识不是真理;(2)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举例】由于立场不同,同样写黄昏,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举例】“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由于知识构成的不同,对这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被打是受害;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学工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举例】由于阶级立场不同,面对下雪场景会产生不同认识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这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穷人:放他妈的狗屁;

但是,在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多种认识中,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课堂探究】P46

A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B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之为真理?

C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探究提示】“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与“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两个说法是不同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客观标准,后者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

A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真理因为真(正确)才有用 B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说法正确。

【举例】为了扩张土地,日军屠杀中国人民,侵略对日本多张土地是有用的,侵略是不是真理?(二战希特勒宣传部长: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举例】“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命题是美国政府作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获取巨大的石油利益的借口,对美国来说是有用的。但随着战争的进展,曾经是战争借口的“有用”的命题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过渡】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说真理是不变的,真理的客观性是说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P47 【课堂探究】P47

A欧几里得定理是否不再是真理?

B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探究提示】旨在讨论真理是不是永久的、不变的,探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A发现不能否认该定理的真理性,它只证明了真理的条件性。B使用范围的变化、条件的变化。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举例】阶级斗争学说在阶级社会(枪杆子里出政权)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为纲:文革)的不同意义和结果

(2)真理都是具体的 P47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一定的历史范畴,不顾历史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举例】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里所说的“造反有理”是指“人们要求解放是有道理的”,它是真理,是正确的。然而,20世纪60 年代的和平时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的大旗,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这样的认识就是谬误,是反动的。

(3)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它们往往相伴而行。新的真理不是一开始就得到理解和承认,新的真理往往为错误的、传统的观念、偏见、习惯势力所不容,有时反而被当作谬误遭到反对。

【举例】伽利略塔斜实验被视为疯子;哥白尼的日心说被视为异端邪说; 【举例】牛痘接种

英国乡村医生詹纳行医期间发现,感染过牛痘病毒的挤奶妇对天花免疫,连续多年观察和试验。1796年5月4日他给一个八岁男孩接种牛痘成功,当时人们将信将疑,教会则攻击他,造谣说那个接种牛痘的孩子脸上长出了牛毛、眼睛象牛公,连咳嗽的声音也如同牛叫一样,他连续收到许多诽谤信和恐吓信。他说:“我好像乘着一只小船,快要到岸了,却受着暴风雨的袭击”。风雨过后才见彩虹。后来,牛痘接种法推广开来,英国政府承认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立碑塑像,碑铭上写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英雄致敬!”

(4)正确对待错误

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总是难免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正确对待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名言】P48毛泽东

【思想教育】避免犯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反对无所谓、自卑破罐子破摔)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两次飞跃)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认识主体的限制: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举例】对月球的认识(实践水平)

远古时代――人们较为准确的记录它的视运动,但当时错误地把月亮看成是自己会发光的星体,月亮里的阴影被看成某种动植物。

我国秦汉时期――科学家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发射月光。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新说,认识到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弄清月亮的阴影是环形山。后来――人们根据观察和计算大致描述了月亮的质量和直径等。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看清了月球的真面目,并在月球表面采回了岩石的标本进行物理化学分析。

以后――月球还在变化、发展,有待人类继续认识、探索奥秘。

【举例】黑猫白猫论-社会主义是否建立市场经济的争论(立场、观点)

B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复杂、变化,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讲解】人们在实践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举例】德国医生兼细菌学专家欧立希为了发明606这种药,经过了605次反复试验,都失败了,直到606次才获得成功。为了表彰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此药取名为606。

【学生讨论】P48课堂探究 A 我们为什么会遭遇失败?

B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讨论总结】A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

B正确对待挫折,要有迎难而上、不怕失败的精神,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课堂探究】P48-49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无限发展、永远前进、永无止境)

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反复性,而且是无限发展、永远前进的。对于一个具体事物和过程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获得正确认识后就算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的认识无限发展,无限深入,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从认识的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广度无限、深度无限),其运动、发展也是无限的。

B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类世代延续,这一代的人无法完成的认识会由下一代人继续完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实践不断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无限的。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和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名言】P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名言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和上升。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地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地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西城二模)长尾鸟天性胆小,见到树蛇后会躲在远处的树洞里。它警告飞向树蛇的其他鸟,甚至有时还有追上去阻止的冲动,可往往是刚钻出洞来,就又缩了回去。而多多鸟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有哪只鸟想在此栖息,它就会冲上去撵走那只鸟。故事启示我们: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能改变现实

C.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D.观念可以变为现实 2.(2015·东城期末)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 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 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海南预测金卷)2013年12月20日,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开始进入科学探测阶段。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可见()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 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5·盐城三模)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确的解答。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

5.(2015·唐山三模)长期以来,GDP 都是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这常常使发展陷入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困境。近日中央出台“不以GDP 论英雄”的干部考核体系,强调把经济与社会、民生、生态等综合起来考评。这一变化表明()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C.实践决定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6.(2015·烟台5月测试)下列能正确表达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有()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②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柳宗元)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④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2015·龙岩质检)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等问题。从认识论角度看,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当是()A.集中开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撰写读书心得 B.网络培训,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学习体会 C.深入基层,调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 D.下发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做好工作记录

8.(2015·福建四地六校模拟)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5·武汉5月模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及其研究团队宣布,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在丁肇中看来,这些研究成果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②科学实验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5·镇江一模)一篇名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指出,虽然不同地区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升高导致居民死亡率上升,已经初步得到证实。这些研究成果直接促成了世界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其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卫生标准。这表明()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人类实践的发展 ②作为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张掖五诊)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2015·南通三调)“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物”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表明()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5·重庆南开二诊)2013年12月,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试述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4.(2015·天津预测金卷)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改革开放前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

1978~1984年

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1984~1988年

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8~1992年

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2~2012年

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1.选B“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表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答案选B。

2.选D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如今的人们对徐悲鸿的画作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表明人们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时过境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的提高是人们的认识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③④符合题意。①不是人们认识“更深刻”的原因。②不符合实际,排除。

3.选B 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体现了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但是说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错误的;④观点错误,错在“替代”,夸大了科学仪器的作用。故答案应选B。

4.选C 材料旨在强调科普节目运用科学实验求证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为C;A、D不为材料所反映。B表述错误。

5.选C 将GDP视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中央对干部考核体系的认识发生变化,这表明实践决定认识,答案为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唯一途径,A错误;B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错在“决定”;D与题目无关。6.选B①强调的是工具的重要性,②说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④强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为B。7.选C 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这一知识点。反对“四风”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故C正确。

8.选A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表明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答案为A;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②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绝对的,④错误。

9.选B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认识事物必须立足于客观物质条件。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入选;人们获得了对暗物质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体现了③,故选B。10.选B②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促成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大气颗粒物卫生标准体现了①;人们在研究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上升关系的实践中对大气颗粒物的认识不断完善体现了④。

11.选B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这有着主客观原因,答案为B;①否认真理的客观性,④混淆了真理与谬误。

12.选D 材料旨在说明实验证明了民间谚语的错误,③④正确,选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同等重要,②错误。

13.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与材料相对照,根据材料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珠算的出现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代商业的发展推动珠算的发展和推广,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筹算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珠算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篇5:在实践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选择题

1.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导学号 24110285()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不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C是错误的。故选D。

2.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导学号 24110286()A.真理的具体性 C.真理的条件性 [答案] D [解析] 对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D。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吐故纳新的生命体,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有尊重国情、循序渐进,我们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不断收获新的民族自信。这表明导学号 24110287()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答案] A [解析] 西方政治模式只能适用于西方某些国家和地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谬误,B不符合题意。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C错误。D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真理的多样性 D.真理的客观性 4.中学物理课上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容。一学生在灌满水的塑料瓶上钻一个小孔,水从小孔处顺势流出,然后用激光灯对准小孔照,结果发现水让光线改变了方向。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导学号 24110288()①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④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通过实验,该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光沿直线传播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实现的,实验改变了这一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符合题意。④中“循环过程”说法错误。

5.哲学家莱辛说:“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追求真理本身。”这是因为导学号 24110289()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与谬误是完全对立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是客观的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也是相对的。因此,要不断地追求和发展真理,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二、非选择题

6.(2016·福建八县市期中考试)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国的中医学奠定国际地位开创了先河。中国中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然而,在屠呦呦研究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之前,受西医传入的影响,中医在中国曾遭受沉重打击。一些人因中医药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药材炮制等方面与西医药存在的差异和差距而开始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屠呦呦从汉医方剂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科研灵感成功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案例,重新证明中国医药学确是人类伟大宝库。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一些人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的原因。导学号 24110290

[答案] 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因而有些人对中医药会持怀疑甚至否

B.②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定的态度。

②有些人因中西医药差异和差距,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是因为没有看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具体的。用西医药研究的理论、方式方法来评判中医药,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解析] 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特点以及认识的特点。本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没有看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说过:“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这说明导学号 24110291()①真理不能超出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③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真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A.①③ C.①② [答案] C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故①②正确。③说的是真理自身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④错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就不能称之为真理。

2.有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它看到了导学号 24110292()A.思考有助于获得真理 C.真理既源于实践,又源于思考 [答案] B [解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强调发现真理的艰辛,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故排除A,选择B。C错误,真理只能源于实践。D说法正确,B.②④ D.③④

B.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但不符合题意。

3.“错误”说:“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中得出的结论有 导学号 24110293()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只要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发现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②③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真理与谬误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016·中原名校联考)一夜之间,月缺月圆,月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回答第4~5题。

4.中国古代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 导学号 24110294()①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古代民间对月食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制约,①与题意吻合。材料并未涉及认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②排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更新,人们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发展,③正确。④中“唯一”说法错误。

5.中西传统文化中对于月圆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圆往往象征团圆美满;但在西方文化中,月圆则意味着狼人变身,充满了恐怖气氛。中西文化对月圆的理解不同,原因可能有 导学号 24110295()①认识对象的差异 ②科技水平的差异 ③主观因素的差异 ④实践活动的差异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排除,这里的认识对象是相同的,即月圆。材料中对月圆的理解与科技无关,B.①②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②排除。中西文化对月圆的理解不同,主要是因为认识主体和实践活动的差异性,故③④符合题意。

6.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不需要额外的钙,摄取过多的钙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此前有些科学研究由于研究方法错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误导了消费者。这一研究佐证了导学号 24110296()①自然规律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化发展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的发展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A.②③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科学研究得出新的结论,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原有的错误认识表明,认识的发展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④错误,真理性认识不会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7.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导学号 24110297()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C.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③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二、非选择题

8.(2016·湖北宜昌期中)“抢红包”是近几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

●反方:冲淡年味

“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B.②③ D.③④ B.①② D.③④

难免会让他们失落。

■正方:回归本质

“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导学号 24110298

[答案]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篇:微光依然美文下一篇:母亲节,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