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2023-02-21

第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学习逻辑学和哲学时有所思考,现在写下这样一篇文章,也希望将这个问题与他人一起探讨,如果老师觉得我的思考有错误,恳请指出。 高中时,作为一名文科生,我曾经在政治课上学习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进入大学,这一论断又在概论、马哲课上被多次提起,生活中也毫不少见它的踪影,显然已被大多数人奉为真理。

硬币抛起时,似乎总是正面朝上,而我们早该把反面翻过来看个究竟了。 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对这样一句话进行思考,首先我们应当探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个人认为,其原理如下:

① 我们认可和信仰时间的权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质

上和“时间会证明一切”是同样的意思。他们都将问题的解决留给时间,将问题的解决留给未来。嗯,难怪时间和实践只有一个音节之差。

② 我们相信人类自身的实践检验手段,而对它疏于考察。我们认为,

当一个理论和假设经历了一定次数实践的检验,且结果趋于一致后,它便可以被认为正确或错误,我们只需要实践的结果来支持“错误或正确”的结论。

我必须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相信经验”“相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美化版说法,它的实质是将对真理的检验托付给不具有确定性的或然性推理,而我们则似乎习惯于从或然性推理中得出必然性结论,我以为“这可以被称为一个很有用处的坏毛病”。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认为,实践无法证明任

何理论是真理,只能够证明某一理论为非真理。他认为,实践作为一种检验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归纳推理——“对理论进行的第一次检验正确,第二次检验同样正确,一直到第N次检验仍然正确,因而归纳得出——此理论为真理”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表明,我们还没有发现不为这一理论涵盖的区域而已,而远远不足以得出“某理论为真理”这一结论。只有当我们发现了一个为该理论所不容的特例时,我们才可以宣布:这一理论错误。而对于其他的理论,无论它们目前看起来又多么真实,多么正确,经受住了多少实践的检验,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还没有发现特例的理论而已,并不能称之为真理。

然而,卡尔波普尔的结论似乎也并不完全正确,笔者对其理论的前半部分表示赞同,但并不同意这一理论的后半部分。

也即我认为:【实践既不能证成,也不能证伪。】关于不能证成的原因,卡尔波普尔进行了详明的阐述,然而为何实践也无法进行证伪呢?其原因就在于——由于实践检验的两个主要特性——依赖时间、相信人类实践手段,使得实践的检验事实上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假设以下情景:我们通过1组实践,检验了理论A,通过这一次实践检验,认为它错误,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在运用实践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涉及多个要素:检验者(人),检验对象,检验手段。如果要确保实践检验真理的可靠性,那么我们必须确认至少两个条件:①检验手段正确无误。②检验者正确地理解了实验的结果和过程,也即——检验者根据实践展示出来的结果进行了正确的判断,而没有得出与实践结果不相符的结论。也许有反驳者会驳斥:这些有什么必要检验?但我必须认为:我们一直在将实践当作一种工具进行运用,却忽视了对实践本身所必须进行的检验。假设我们用A手段(一种实践)来检验B(一个理论),

并得出了结论C(无论对错)。那么,我们需不需要对A本身进行检验?如果不需要,那么一旦我们运用了一个错误的实践作为工具,如何能够保证结论C的正确性?如果我们需要对A进行检验,那么用什么进行检验?当我们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我们必然只有一种选择——继续用实践进行检验。那么,假设我们用A¹(一种实践)来检验之前的实践A并且得到结论D,我们又将陷入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也有必要对A¹进行检验?我惮于对此问题下一个结论,因为这将导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但我又不得不作出如下判断:【这个过程会一直重复下去,而无法找到答案。】如果我们在验明检验手段的正确性之前,就匆忙地下一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就很值得考量。然而,对于手段正确性的检验又将是一个无限后退的过程,从而使得结论本身被无限期地搁置——直到时间终结从而使得这一过程无法继续下去。在解释学的理论中,这一困境被称为“明希豪森三重困境”,这一困境除了上述理论之外,还包括另外两种情况:

① A的证明依据为B,而B的证明依据为C,C的证明依据又为A。也即在多个分别需要证明的部分之间实现了循环论证,这一循环理论缺少例证,因而使得它似乎是模糊不清的。

② A的证据为B,B的证据为C,C的证据必然又为其他某一条件,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为地搬出某一道理,并且宣称它是“不证自明”的,例如以某一教条、公理、普遍常识为依据,截然地将论证过程终止。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或许存在于自然科学中,因为其本身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所谓“不证自明”的理论并不存在,一切最为古老的经验、最普世的原理、看似最坚固的

理论都值得怀疑,而实践本身无法为任何原理的真理性作辩护或证明。

综合看来,实践不仅不能够证明某一理论正确,同时也无法证明某一理论错误。因为从实践推导出来的结论必然是经验性的、若要探求其根本,探求过程本身又必然是无休止的,结论的正确性也就无从证明。因而“真”“伪”的属性也就无法得到确认,除非我们求助于所谓的“先验”的检验手段。

而谈到所谓“先验”即先于经验,先于实践的检验手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形式逻辑。然而必须要注意,形式逻辑只能保证(如果我们假设它确实能保证)思维形式的正确,而纯粹以形式为内容的检验则只存在于数学领域中,一旦我们迈出数学的大门,形式逻辑就无法为结论的正确性提供任何绝对意义上的保证。数学领域之外,形式逻辑都只能保证某一检验过程的形式正确,而检验中涉及的内容本身,则仍将受到“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的诘难,仅靠形式逻辑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本文通篇没有使用举例的方法进行说明,那是因为当我们承认实践检验的不完全可靠性时,我们必然也将形成一种如下的认识:任何依靠事实积累增强说服力,依靠特例和单例来证明某一涵盖全部范围的理论,是没有真正可靠性的。特例和单例的作用在于证明某一情况“存在”,而不能为证明某一理论能够覆盖全部范围,然而,如果举例有助于使理论的意义得到表达,我也愿意举例加以证明。

亚里士多德提出,轻的物体下落慢,重的物体下落相对要快,这一理论经历了1000年左右时间的实践检验,没有人对它提出异议。然而1000多年之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著名的“坠球实验”,从而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误。那么我们必须询问,过去1000年的实践到底检验了什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错误来自于当时实践的错误,而这一实践错误在1000年的时间内被重复着,直到1000年之后伽利略的实验,【验证了1000年之间检验的错误】。然而这一过程是否又告诉我们,伽利略的实验一样需要得到检验,而我们检验伽利略实践的实践仍然需要检验,以致如此往复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轻重物降落速度快慢”的答案将要永远搁置。将对真理的检验付诸实践,其实是放弃对真理作出判断,而将这一任务推脱给后来者。如果我们必须运用实践来推进我们的认识,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放弃对真理的信仰,而用“似乎正确的认识”一词来替代它。真理和实践的互斥性使得人类永远无法用经验手段来达致真理,永远无法用实践来证明或证伪认识。我们对真理,更应该保持的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它的分量太重,可以为人所追求,但不应为人的言语所宣称。只有上帝,才能为真理代言。

第二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实践论》有感系专业班级: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12级汽设1班 学号:3120112080306322 姓名:史德辉 摘要:“真理的标准只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是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仁人志士都提出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和思想,但是毛泽东更系统权威地提出了实践论,毛泽东的《实践论》指出: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况而得出的结论,这对中国的历史乃至今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

一、实践论内容简介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理论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主席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了北伐战争和土地改革战争中的历史教训。特别是总结了王明等人的“左”倾 教条主义斗争中的历史教训,系统的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反映论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思想路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全书的基本思想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的具体的统一!围绕这一思想,毛泽东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实践论: 1.认识的基础是实践。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缺点是不懂得认识和实践的依赖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强调认识对实践了依赖性。 2.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运动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过程,从实践再回到认识的过程是从事实的角度来检验理论,修正理论,改正错误的时候,更是一个质的飞跃。 3.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告诉人们,只有在认识运动过程中循环反复这一辩证规律,人们才能再不断地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一步步的从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

二、实践论内容评价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该著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文中强调,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主要结论或启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居安思危,从实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毛泽东实践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论》中指出认识是一个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要进行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不断的取得成就,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这样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结晶。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的精辟概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毛泽东 《实践论》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依然能体会这句耳熟能详名言所蕴含的哲理。如同其他真理一般,这句话也同样被无数实践检验过。实践是一把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尺牍,是一种辨认真理与谬论的方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其身后的混沌洪流中,数不尽的理论堆砌出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大厦。在实践不断的检验中,谬论被剔除,如大浪淘沙般,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冲刷洗涤之后所遗留的便是闪闪发光的真理。真理如同天上浩淼的星辰,熠熠生辉,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样的,是真理就一定会被实践检验出来。这种例子数不胜数。麦哲伦的纪念碑上用拉丁文写着: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这是为了纪念这个发现真理并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伟人而树立的。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进行了探索和游历,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正是由于人生中这些特殊经历,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并决心要做一次环球探航。他的计划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麦哲伦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虽然历经瘟疫、叛乱、海难等困难,麦哲伦本人也在中途逝世,但真理最终还是被检验出来了,当最后一艘船回到西班牙时,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了马克思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 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由此可见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15信计班 杨志聪

2016年5月29日星期日

第四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 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 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二十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中,都发生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权威”自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

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我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这些基本原理是马、恩、列、斯和毛主席从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的,它们被长期的实践证明为不易之真理;但同时我们用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一点也不能离开当前的(和过去的)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批判只有结合大量的事实分析,才有说服力。不研究实践经验,不从实践经验出发,是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的。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是一个新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不正确,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去检验,只有帝国主义时代的实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才能证明列宁这个学说是真理。

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八四八年《宣言》发表后,在四十五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又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二八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一八八八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五一页)这是因为,《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的。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新发现的历史事实,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说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一八七二年,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二九页)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 ”。(《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二○一页)

正如华主席所指出的:“毛主席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题采取极其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要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定他的选集”。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一九五五年毛主席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时候,写了一百零四篇按语。当时没有预料到一九五六年以后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因此,一九五八年在重印一部分按语的时候,毛主席特别写了一个说明,指出这些按语“其中有一些现在还没有丧失它们的意义。其中说:一九五五年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决战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这样说不妥当。应当说:一九五五年是在生产关系的所有制方面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在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战线方面和政治战线方面,则或者还没有基本胜利,或者还没有完全胜利,还有待于尔后的努力。”(《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二二五页)

革命导师这种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们极大的教育。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的;并不认为只要是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了。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决不能动摇;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关于哲学,毛主席曾经说过: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只有几篇原有的哲学著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那是不行的。实践、生活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正是革命导师的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列宁说:“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一四二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毛主席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事实上这种改变是常有的。毛主席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实践论》)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 ,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 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本文原载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第五篇: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感

学号:201213006793 班别:金融(三)班

姓名:杨莉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如果真理是名贵的珍珠,那么实践就是产生珍珠的大海”,“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古今中外无论是学识渊博的文人墨客,还是聪明绝顶的科学家,亦或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都用自己的智慧及经历给我们后人总结下宝贵的智慧财富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在动动荡荡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当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来国家的发展一筹莫展,对于“四人帮”强加在人民身上的枷锁还没解开,在许多领导人坚持包泽东“俩个凡是方针”唯唯诺诺,固守旧思想,人民渴望得到更大发展,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恢复正常秩序的时候,《光明日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好比一声巨雷震响,撼动了人民的思想,带来了一场久违的酣畅甘霖。

文章观点鲜明,尖锐锋利,理性而知趣。它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引用毛泽东“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的思想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深刻的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利用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拜﹑对马列主义的相信的这种人人都能接受的方式阐明观点,让人民改变旧思想从更好的角度理解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无疑是成功的做法。

结合实际与理论的结合的观点。对经过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这些“浮夸风”“共产风”还是“用火车运一棵玉米棒”的夸张言论的人民来说尊重实际是最好的教育。再有“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及“四人帮”扭曲人民思想,一些背离实际的做法,导致了许多领导人的固守思想,处于无目标前进的状况。这时该文章的发表及时的给了人民一个指引,不仅驳斥了那些呆板的思想,还如一阵柔和的春风吹醒了呆滞的灵魂。“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来人民津津乐道的箴言,是真是假一试便知,对或错,检验就知道答案,成功与否说了不算,做才懂。

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得邓小平等国家开明领导的支持,也说明了它的发表对国家的重要贡献。文章发表之后对人民思想的洗礼,使人民开始 有了较清晰的思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奠基作用。在这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重新部署新的工作任务,转移党和领导人工作路线,开始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等开天辟地的政策,实践证明了这些政策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我国开始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伟人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即使是真理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没能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到群众的支持,也终会无力。“实践得真知”,才是我们应奉承的真理。

联合现今实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观点,学习不能一昧的接受,要理解要吸收装换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用于实际,变成自己的财富。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要从自身的喜好,特长出发,不能赶流行的趋势,就像现在的一些经济类的专业成为许多学子追求的热门专业,造成了像社会管理等专业的冷门,这类工作者供不应求,而经济类的工作者却供过于求,失业率飙升。其实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者容纳是有限的。我们应吸取现社会许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合理规划自己的选择道路。再有现在的社会对大学生有着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不能把空余的时间单单浪费在网络,睡觉上。应多多参加实践,如参加学生会,社团联等组织或是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比赛,如果对这些不感兴趣,可以利用假期去做兼职,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及时纠正,对我们自身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胆量等。对以后出到社会找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力行而后知之真”。一粒种子只有被播到土里,它才能快速的生长﹑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一颗药只有被送到病人嘴里,它才能尽快的溶解,浸润到痛苦的伤处,发挥最佳效果:一根蜡烛只有被点燃,它才能雀跃的燃烧,照亮黑暗的角落,发出耀眼的光芒„礼花没绽放之前是卷着灰的纸筒,一经点燃瞬 间美丽。

上一篇: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总结下一篇:暑假期间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