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和体会

2022-09-1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了, 许许多多所谓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无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真正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 还有一个过程。现就本人在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学校教育最终要通过塑造和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来服务于社会和个人”。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要通过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学习的性质由传授性, 传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今后的教育活动要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真诚关注“自己的学生”,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于一种“上所施, 下所效”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 单向传输的“一言堂”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这显然是与我们的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 转变教育观念, 真诚关注“自己的学生”,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现代教育者需要认真实践的课题。

教师能放下架子, 真诚地理解和尊重学生, 关心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要主动地、诚心诚意地关爱那些所谓的“差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并用不同尺度去合理地评价学生, 始终保持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

当前通过课程调整, 让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已成为新课程体系明确追求的目标。这个观点可能每个教师都能讲, 或者时常见诸教学计划、总结等材料之中。但很多时候这仅仅作为一个观点被引用, 而没有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我们的血液, 引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对我们教师来讲, 在教育教学的任何一环不真诚地关注自己的学生, 把学生发展作为“指南针”, 都可能迷失方向, 甚至误入歧途。例如教学设计环节如果心中没有渴望阳光雨露的精神, 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指针, 教师就会要么抄袭教案, 剪辑教案, 要么挖空心思搭花架子, 设计表演课。这种设计的效果可想而知。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九年级上, 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安排内容为“献给教师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调查教师一天或一年的生活, 形成调查报告。许多一线教师, 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 往往首先看到这个活动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然后又揣摩好像他不会在考试当中表现出很明显的实效。于是就干脆将其删除。这样恰恰忽略了它正是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训练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宝贵机会。就其根源就在于心中没有学生的发展。面对教材和其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哪些一定要先用, 哪些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一定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和发展需要来确定。

我们往往用时尚的“三维”目标来装点教案, 用自主、探究等新鲜词汇来表现我们在“革命”, 大量套用合作来标榜我们观念的深刻变化。看到别人讲《秦淮河》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探讨“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拍摄思路, 形成简单剧本, 效果颇好。就欣然接到自己的课堂, 而不去思量他人设计的实质何在, 以不去考虑自己的学生懂不懂拍摄, 知不知剧本,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已达到这样的基础。结果往往是空走过场, 甚至一团糟。就其本质就在于它并不是以学生发展实际要求为着眼点。因此, 我们的教学设计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实际及当前发展需求。在教学设计中会不会自然地、真诚地关注自己的学生, 我认为这还是取决于学生发展观是否成为教师基本素养。

二、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狠抓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培养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口号如雷灌耳, 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理顺师生关系, 努力贯彻民主平等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平等和谐, 学生能自由发表意见, 师生心理互动的天地。以学生发展为本, 可以焕发学生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课堂上, 学生能自由发表意见, 敢于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思想, 他们个性化的特点和主动探索精神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使学生学习的性质由传授性、传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 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 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要改变过去的语文课被老师一连串的问题牵来扯去的状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给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写批注, 并适时设趣,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促其自己解决问题。

三、实践综合性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综合性的课堂学习方式是我长期坚持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 (1) 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联想。如观看图表、幻灯、录象, 收听录音、歌曲, 欣赏漫画、小品等。通过形声并茂,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于观察、聆听、思维、想象和创造之中,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2) 留下“缺口”, 创设思维空间。教师由完全讲授变为不完全讲授, 留下空白点, 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 这样容易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 激起想象的涟漪, 呈现出思维发展的自主色彩。 (3) 鼓励学生“质疑”,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我们的学生中, 常有一些极富个性, 喜欢标新立异, 有逆向思维的人, 他们爱对老师或课本的说法提出疑义,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 教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 得出自己的结论。

总之, 我们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运用多样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开发课程资源, 引导他们调整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主动参与, 动手实践。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应坚持用学生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心系学生智力、能力、情感的发展基础及需求, 积极将创新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中, 解放思想、大胆尝试, 不断探索和创新, 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阵地。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关注“自己的学生”,贯彻“学生为主体”,实践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