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政管理的概念

2024-04-23

狱政管理的概念(精选5篇)

篇1:狱政管理的概念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2011年06月10日

授课班级:08级司警9中队

授课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提问法3.案例法

授课的重点、难点与解决的措施:

授课的导入:

授课内容:

第十八章未成年犯管理

第二节 未成年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一、未成年犯管理机构

(一)未成年犯管理机构的设置(未成年犯管教所)

(二)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1.性质:352、下3

2.地位:352、下2

3.任务;352、下1(第一;第二;第三)

二、未成年犯的管理制度

(一)收监与转送353

(二)内卫和警戒

(三)生活卫生管理

(四)考核奖惩

(五)刑满释放

第三节 未成年犯的特殊管理措施

一、贯彻“以教育改造为主,习艺性劳动为辅”的原则

1.2.3.二、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

三、将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严格分开监管

四、未成年犯处遇的特别规定

五、对未成年犯的社会帮教

授课小结:

课外作业:

篇2:狱政管理的概念

授课日期:2011年06月7日

授课班级:08级司警9中队

授课的目的与要求:

监狱突发事件的概念、成因、危害、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提问法3.案例法

授课的重点、难点与解决的措施:

授课的导入:

授课内容:

第十七章 突发事件的处置与预防

第一节监狱突发事件概述

一、监狱突发事件的概念:

(一)概念319、1

(二)种类:

319、2二、监狱突发事件的成因:

(一)监狱管理方面的原因

(二)服刑人员方面的原因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四)自然方面的原因

三、监狱突发事件的危害:

(一)对监狱事业的危害

(二)对正常监管秩序的危害

(三)对监狱人民警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四)对服刑人员人身合法权益的危害

(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

(六)对社会和国家稳定大局的危害

四、监狱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发生时间的突发性

(二)作用方式的联动性

(三)事态发展的扩张性

(四)危害结果的严重性

(五)防范处置的紧迫性

授课小结:

篇3:试论我国狱政分类管理制度的完善

分类管理制度是针对罪犯分类而言, 现代意义上的罪犯分类始于18世纪, 到20世纪开始把罪犯分类作为行刑的一项专业活动且明确其涵义。依据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66条、第67条和第68条的规定, 罪犯分类是对罪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归类, 给予相应关押、管理、监督和矫正的活动。由于可操作性强, 各国根据本国监狱的历史发展和管教经验, 吸收并创造适合自己国家情况的罪犯分类管理制度, 因此, 分类管理制度存在不同的模式。

不论是否将监区分类包括在内, 分类管理制度都是为了将罪犯区别化对待、个别化改造。笔者认为, 监狱分类是分类管理的大前提, 属第一级分类, 监区分类是第二级分类, 罪犯分类是第三级分类。三者组成由大至小、由粗至细的分类管理体系, 缺一不可。

二、典型模式概述

(一) 美国监狱管理模式概述

1. 监狱分类标准

美国监狱一般包括监狱、感化院、刑罚场所、看守所和拘禁中心等。按照地域和审判法院的管辖级别, 可以划分为联邦监狱和州监狱。在各个州, 根据监狱警戒程度的不同, 分为最高警戒、中等警戒、最低警戒三个等级。有的地区为了实现罪犯管理过渡, 在每个等级监狱之间再设立很高警戒监狱和很低警戒监狱。最高警戒监狱的戒备程度最高, 但不一定关押人身危险性最大的犯人, 一般犯人都先关押在这种监狱里, 依据审判结果和服刑表现再分配到其他监狱中。这种分类方法仅适用于男性罪犯, 女性罪犯一般按地区统一关押在一个监狱中。

此外, 美国还设立了社区矫正中心和特殊犯监狱。社区矫正中心收容即将释放的犯人, 而特殊犯监狱相当于精神病医院和各种治疗中心, 专门用于关押心智不健全者、性犯罪者、吸毒者和嗜毒者。[1]

2. 罪犯分类标准及制度

以对罪犯的分类调查为前提, 按照个体品性分类、着眼人身安全分类、按照个人和特定环境相互作用的需要分类。分类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报告、病历、身体现状、精神症状、教育和职业技能, 以及犯罪情节的总结, 这类总结有助于进行初步分类、重新分类和释放前分类。初步分类通常在接收中心完成, 中心是监狱的一个独立单位, 任务是使罪犯适应新环境和对罪犯进行测试, 进行对罪犯的安全等级和人员分派。[2]重新分类是罪犯在监狱中安顿之后, 根据纪律程序再分配。释放前分类是重新分类的继续, 将罪犯的档案资料交给假释委员会考虑, 不需要特殊的安全考虑。

(二) 日本监狱管理模式概述

1. 监狱分类制度

根据日本现行监狱法规定, 监狱可以分为惩役监, 用于惩罚罪犯并要求其服劳役;监禁监, 仅监禁罪犯不要求服劳役;拘留场, 拘禁不超过30天;拘置监, 类似我国的看守所, 关押未决犯和等待执行死刑的拘禁场所;留置场, 附属于警察局, 不得连续拘禁1个月之上以及少年监狱。[3]此外, 日本还设置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专业化监狱, 即交通犯监狱。

2. 罪犯分类制度

日本1908年的《监狱法》初步确立了收容分类的原则, 1933年的《行刑累进处遇令》确立了科学的调查分类原则。二战之后受美国罪犯调查分类制度影响, 开始借鉴并采用美国的罪犯分类制度, 于1948年实施《受刑人调查分类纲要》, 正式确立科学的分类制度。规定设立分类中心, 负责调查分类, 调查时间为60天, 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5天, 调查身体和犯罪情况, 第二阶段25天, 将受刑人送去综合适应性试验工厂参加劳动, 根据劳动情况分配其后的劳动任务, 第三阶段10天, 综合调查结果, 决定最适合受刑人的矫正处遇方法, 并移送矫正机构服刑。

(三) 英国监狱管理模式概述

1. 监狱分类标准

英国监狱的分类管理在横向上, 按照性别年龄为标准可以分为成年男犯监狱、成年女犯监狱、未成年犯监狱, 按照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封闭式监狱、半封闭式监狱、开放式监狱。开放式监狱犯人不受严密而持续的监视, 自由地接受有责任心的训练, 从事教育和劳动。关押的犯人大多是短期徒刑或即将期满的犯人。[4]在纵向上, 依据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把监狱分为四个等级, 即最高警戒度监狱、中度警戒度监狱、低警戒度监狱和开放矫正机构。

2. 罪犯分类标准

与人身危险性监狱分类相适应, 罪犯分为4类, 即:A类, 可能从监狱中脱逃会对公众、警察及国家的安全造成极大危险的罪犯, 此类罪犯应关押在最高警戒度监狱;B类, 不必使用最高警戒度防范, 但也不能使其逃跑的罪犯, 此类罪犯应关押在中度警戒度的监狱;C类, 尽管不具备逃跑能力, 但在自由条件下生活令人不放心的罪犯, 此类罪犯应关押在有一定自由度的非开放监狱中;D类, 在自由条件下能令人放心的罪犯, 此类罪犯置于开放式矫正机构服刑。[5]

(四) 我国监狱管理模式概述

我国监狱分类的法律依据是《监狱法》39条和74条, 规定了监狱对成年男犯、女犯和未成年犯实行分开关押和管理制度, 即我国监狱分为三大类, 成年男犯监狱、女犯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实践中, 成年男犯监狱又分为重刑犯和轻刑犯监狱, 或者根据罪犯劳动的性质, 实际部门将监狱分为农业监狱、工业监狱和混合生产型监狱。

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 结合考虑犯罪手段、恶习程度和改造表现等, 分类编队分为以下四类:一财产型罪犯, 包括盗窃犯、诈骗犯、走私犯、贪污犯等, 二性犯罪罪犯, 包括强奸犯、引诱容留强迫卖淫犯和重婚犯等, 三暴力性犯罪罪犯, 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犯, 抢劫犯和放火犯、投放危险物质犯等, 四其他罪犯。[6]此后针对罪犯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及入狱后表现再做细致矫正对策, 实行从严、一般、从宽的三级管理制度。

三、我国分类管理制度的缺陷

比较美国、日本、英国的监狱制度和罪犯分类制度可以看出, 监狱分类制度主要区别在于罪犯的分类制度。美国和日本着重罪犯初入监狱的调查和分类, 再分阶段对罪犯再分类, 并且在罪犯即将出狱时, 为其适应社会、再就业等可能出现社会心理做过渡性的服刑过程。由上反映, 我国目前的分押分管制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 缺乏科学的罪犯分类机制, 分类标准过于简单。我国监狱法中没有明确监狱的类型, 却有分类关押的规定, 并在实践中, 采用的罪犯分类标准。

第二, 不仅缺乏法律依据, 而且监狱内部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罪犯分类机构, 无专门程序可以遵循。将罪犯的犯罪性质和男女性别、年龄等作为罪犯分类的依据, 是仅限于罪犯外表特性的区分, 没有与罪犯思想的动态变化相结合。

第三, 尚未建立明确、系统的罪犯分类调查制度。分类调查制度应当是分阶段进行的, 首先对初入监者要进行身体、心理、生活环境、社会待遇及入监原因的初步调查, 然后制定综合评价, 为进一步分类服刑做前期工作。其次, 再分类的依据是罪犯服刑一段时间的服刑表现以及在监狱内的劳动能力表现, 以实现矫正目的。

第四, 分类关押制度中所采用的矫正分类方法处于静态分类状态, 没有结合动态因素加以考虑。我国对初入监者的分类标准是以犯罪性质和刑期为主, 即在轻刑犯监狱中可能出现判处强奸罪和盗窃罪的短期自由刑受刑人同在一个监室服刑的状况。虽然刑期相同, 但是不能有效避免罪犯“交叉感染”, 相互传授犯罪经验的可能。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节约监狱管理成本, 但不利于教育改造, 降低了分押纯度, 淡化罪犯的罪责感受, 反而可能强化罪犯的认同感和纠合性。

四、我国监狱分类关押制度的完善途径

第一, 修订《监狱法》, 细化分类关押制度。自1994年12月29日, 监狱法颁布施行已近有17年, 与《刑法》、《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三个重要法律部门。《刑法》经八次修改, 《刑事诉讼法》经一次修订, 《监狱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衔接在实践中出现些许问题, 需要通过修订、增补或者相关细则以完善。

从立法角度来说, 《监狱法》存在着权威性、操作性、规范性不强等问题, 其适用程度不及《刑法》、《刑事诉讼法》, 监狱法律制度和原则还有空白需要完善。正此类问题, 在监狱行刑和矫正过程中, 《监狱法》不能作为强有力的法律标准, 反而多以《刑法》为依据。

第二, 设置监狱专门分类机构, 管理罪犯分类事务。建立健全省级、地区和监狱三级具有罪犯鉴定、预测和分类的功能的罪犯分类 (分流) 中心, 实施规范化的罪犯分类甄别鉴定工作, 将危险程度不同的罪犯分别送至相应的等级监狱服刑改造。各级分类 (分流) 中心立足监狱实际情况, 从收监开始即严把罪犯入监第一关。同时, 借鉴美国监狱制度, 建立开放式、半开放式出监监狱, 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保障。[7]因此, 专门机构是独立的监狱部门, 其功能在于对初入监者的初步分类, 制定矫正计划, 对服刑人员的再次分类, 跟进并修改矫正计划, 最后, 帮助即将出狱者回归社会。

第三, 建立分类调查制度和动态分类矫正体系。根据上述所列举的典型监狱制度表明, 分类调查是罪犯分类制度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环节, 其调查结果是罪犯分类的依据。罪犯的思想是活的, 罪犯的服刑表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调查分类、再分类的矫正制度, 才能实现区别化对待、个别化改造的刑罚目的。罪犯分类调查制度应该包括入监初期的最初分类调查、服刑期间的定期再调查和不定期再调查。分类依据由目前的人身危险性和犯罪性质转向对罪犯可矫正性的考量, 即优先考虑罪犯的矫正或改造程度, 以罪犯能否这被有效矫正或矫正效果、罪犯的矫正需求为主要分类依据。再定期分类是依据整个监区受刑人的服刑状况决定, 不定期分类是根据受刑人的个别表现和矫正计划决定, 其调查的主要项目是罪犯的心理变化情况和改造情况, 包括罪犯的认罪悔罪态度、思想动态、劳动学习和遵守监规纪律等方面, 人生危险性是否逐步降低和有无逃跑、自杀、自残倾向等。分类调查和动态分类矫正过程中, 可以借鉴英国的罪犯分类等级, 滚动式的将罪犯由最初的评定等级向最低等级转变, 直至其出狱时能够实现矫正目的。

摘要:分类管理制度是我国狱政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也称作分类关押制度, 该制度包括监狱分类和罪犯分类。通过列举英、美、日三国的监狱分类和罪犯分类模式, 比较并细化我国现有分类管理制度, 强调对罪犯区别化对待、个别化改造, 已达到有效执行刑罚、实现有效矫正的目的。

关键词:分类管理制度,监狱分类,罪犯分类

参考文献

[1]李勍.美设特别监狱, 专治顽固不化[N].法制日报, 1998-3-2.

[2]杨永明主编.监狱简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32.

[3]杨世云, 窦希琨.比较监狱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103.

[4]杨世云, 窦希琨.比较监狱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94.

[5]刘保民.监狱罪犯分类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07.8.

[6]冯建仓主编.监狱法的充实与完善[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

篇4:狱政管理教案9

授课日期:2011-03-21 授课班级:08级9中队 授课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收监的概念,掌握收监的条件及收监应履行的手续:了解人监管理的要求,掌握服刑人员服刑期间死亡等有关事务的处理规定和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提问法

3.案例法 授课的重点、难点与解决的措施:

授课的导入: 授课内容:

第六章:收监与释放

第一节 收监

一、收监的含义:(收监标志着监狱对服刑人员刑罚执行的开始)

(一)、含义

(二)、送达的对象有两个:103页

1.交付执行的文件送至公安机关 2.交付执行的文件送至监狱。

二、收监的对象及条件

(一)收监的对象

(二)收监的条件

1.刑事判决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交付执行的法律文件应当齐全,记载无误。3.服刑人员的身体情况一般应适应在监狱内服刑。

三、收监的程序

(一)法律文件检验。

(二)身体健康检查

可覱不收监的条件:106页中上3点

(三)人身和物品检查

1.发现违禁物品予以没收:6项 2.检查程序和注意事项:

(四)收监登记:

(程序和注意事项)

(五)谈话教育 1.教育的重点:

2.谈话的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

其二

其三

(六)通知服刑人员家属 1.通知的时间:。

第二节 服刑人员死亡的处理

一、服刑人员死亡的情形

(一)服刑人员死亡的含义:

(二)服刑人员死亡的分类:包括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

(三)非正常死亡的情形:108页2段

二、服刑人员的死亡处理工作:

1、立即报告。

2、及时发出死亡的通知。

3、及时作出死亡鉴定。

4、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进行尸体检验、尸体处理、遗物处理等。

三、服刑人员死亡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一)监管法律关系消灭。

(二)刑罚的取消。

授课小结:

篇5:狱政管理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狱政科员,在狱政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有了一点关于狱政管理方面的想法,并将之整理如下,希望能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还需各位指点:

一、狱政管理的内涵

狱政管理是指我国监狱依法对在押罪犯直接实施的有关监管改造和罪犯处遇等方面的刑事司法管理工作。它是监狱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监狱工作最集中概括和全过程表现。我认为,监管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至今,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发达的现状,我们狱政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大潮的需要,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从狱政管理的内在规律出发,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加强监狱的管理者—监狱人民警察自身的综合素质,来不断作用于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促进行刑活动经济和行刑效应的最大化。它是狱政管理的工作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它的内容、要求及其实现所标定的内涵与我们的工作传统、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提高狱政管理的科学化具有相对性。

由此而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的就是:

1、狱政管理的机制要根据这一工作的发展要求,合理设置各个层级的管理机构;优化人员配置组合;专职化人员工作职责;科学地划分职能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职能互补。

2、狱政管理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理性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中具有普适性的手段与方法,加大加强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以更好的强化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水平。

二、监狱人民警察在对监狱的管理中应当处于的位置

狱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管理关系是监狱依法对在押服刑罪犯的管理。监狱是狱政管理活动的实际管理者,而这一管理活动的具体操作者则是全体监狱人民()警察,绝不是单单狱政管理科的几名人员所能单独完成的巨大工程。

当前我省监狱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监狱的管理同样也应当如此。先进的设施得到物尽其用,完善的制度得到良好的遵守,归根到底都要求要提高全体监狱警察的素质。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同时又站在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考监狱的发展问题,是能否实践“排头兵”的指导思想问题,是能否全面推进监狱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认为,我狱在近几年来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主流的,在狱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确保监狱安全等方面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但这些成绩不能成为我们固步自封的包袱,我们要使我狱继续走在全省监狱系统的前面,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目前,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从整体上讲是好的,但是形势在发展,社会文明进程在加快,监狱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同步。监狱人民警察也必须贯彻与时俱进的要求,具备较高的素质,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监狱人民警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执法工作受到新的挑战

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其性质、种类、规模、程度和犯罪的构成随之发生了巨变,与行刑有紧密联系的《刑法》《刑事诉讼法》都已作了修改完善,而《监狱法》依然故我。狱务公开,少数罪犯片面理解公开的目的,与干警对着干,只重权利保护不接受改造义务的事屡屡发生。以至在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少数干警执法不按程序,管理不按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以罚代教以劳代教的落后管理模式仍然沿用,缺乏把先进科学知识与罪犯改造相结合的观点和能力。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形象,成为我们队伍建设的严重障碍。

(二)爱岗敬业精神有所退化

建狱几十年来,我狱涌现无数献身监狱事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我狱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创业精神。但近几年来,受社会大潮的影响,部分干警甘于艰苦、乐于清贫的优良传统逐渐丢失,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警察接受的外界信息多,思想开始活跃,不仅横向比较还纵向分析,与公检法相比监狱地位低,工作压力大,环境条件差,与沿海省市监狱相比付出多得到少,贡献大报酬小,越比越提不起精神,越比牢骚话越多。这部分警察的精力不能集中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上,工作消极应付,缺乏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奋敬业的精神。

(三)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司法部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宏伟目标的确立,要求有较高的改造质量,同时从目前监狱建设的角度考虑又要求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两项目标关键是干警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干警业务水平存在多方面的局限,形势不容乐观。表现在监狱改造上为不敢大胆管理;或者简单地把严格管理与粗暴教育等同起来;还有的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掌握少,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缺乏,生产管理无序进行,给监狱经济造成损失。

(四)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监狱通过公开招考录用警察,使监狱人民警察的文化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监狱人民警察达不到工作需求,当然,有很多干警正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但有的并非是为了提高执业能力,而是为文凭所学,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文凭,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质的提高并不明显。总之,干警文化知识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文凭与水平的结合仍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应具备素质提高的当务之急。

三、当前在狱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狱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制度成就,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狱政管理活动中的人治权威影响仍难根除。依法治监必须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强调法治、履规,排斥着人治、任意。但少数民警不认真思考如何依制度办事,依规范管理,却总是想努力营造个人权威,习惯于自己说了算,以人治代替法治。法治被曲解为是用法的威严去治、去吓犯人、去树、去立自己的威信。

2、监狱的器物建设经过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活动的洗礼,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监狱物态包括建筑与设施离现代科学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科学含量偏低。如我狱条件仍很简陋,硬件设施不足、监控条件简单,现代科技手段如闭路电视监控、红外线报警系统、触摸式报警器等刚完成不久,在使用中尚未真正形成对罪犯的威慑力,而计算机网络管理更是尚在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状态。

3、监管安全工作抓得非常扎实,但仍存在的着这样几个需要突破的方面:一是安全理念问题。为了保证监狱的改造安全,在狱政管理过程中,偏重于监狱安全的静态性,只许罪犯“规规距距”,人为地阻却民警与罪犯的在许多情况下的良性互动,忽视了监狱安全的本质在于动态性,以及对于绝大多数可改造和求改造的罪犯而言,秩序与安全,其实也是他们的需要,他们可以也应当是自觉维护秩序与安全的一种力量。二是安全资源配置问题。为了实现静态的安全,监狱固然不惜成本、不计代价,让民警严防死守,天天警钟长鸣。在适量资源发挥作用足以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过量地投入资源、混杂资源的效用,不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内耗。三是防范重点的问题。监狱内存在的“管人头”防逃跑的现象长期存在,在监管措施设施相当得力和完好的情况下,罪犯的逃跑已实现多年的零指标,安全防范工作尚未能及时由防逃跑转向防罪犯安全生产事故、罪犯人际矛盾突发重大事件、以及罪犯心理异常突发重大事件。

4、罪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是促进劳动改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只抓生产的管理就是变相地蚕食在生产过程中的狱政管理。监狱生产是为服务罪犯劳动改造需要而实施的改造形式,监狱生产在客观上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不应是监狱生产的指标追求,充其量只应在生产成本上尽可能地进行成本节约,避免浪费。但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生产的任务仍相对繁重。狱政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始向着帮助监狱生产、尤其是生产管理异化。狱政管理所肩负的对罪犯的惩罚与矫正、养成的任务,变相地体现为强制罪犯适应繁重的劳动、提高罪犯的劳动技能,而对转变罪犯的罪错意识、矫正他们的非常态行为、养成罪犯的社会化思想与行为却逐渐被忽视。

5、罪犯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是狱政管理的热点、难点,也是警囚矛盾在狱政管理中的焦点。狱政管理应当切实维护罪犯应有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是罪犯的应有合法权益,仅靠法律列举是不足以详尽概述清楚的。现实中,不同的监狱对罪犯的权利有不同的态度,社会与监狱之间也会在一些权利有无的问题上存在理解差距。维护罪犯权益,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在观念上,一些民警把狱政管理的“人道”理解为“仁道”,对罪犯的权益不是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保障,而是出于一种怜悯心理,凭着自已的主观意愿“大方的施舍”,这是不科学的,是需要通过法制建设去纠正的。

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应具备素质的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监狱人民警察面对监狱押犯数量的明显剧变,涉黑,涉毒,严重犯罪比例的显著提高;罪犯的反社会性,犯罪思想的顽固性,难以改造性日益增大,特别是罪犯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严格执法,行刑文明的要求空前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如何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在押罪犯直接实施有关监管改造和罪犯处遇等方面的刑事司法管理工作,以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树立完善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值得普遍关注的课题,提高干警素质已成为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当前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治建设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作为担负刑罚执行任务的监狱人民警察首先必须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现阶段从政治工作上培育干警就是提高监狱干警应具备的素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警头脑,坚定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好权利观,利益观;从根本上保证监狱人民警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要发挥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优势,结合监狱工作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要求,制定监狱人民警察基本道德规范,以约束和激励干警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监狱人民警察普及职业道德知识,施加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影响,以促进监狱人民警察提高道德的认识,培养职业情感,善于发现和敢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及时表彰,激励履职意识强,道德素质高的先进者,批评鞭策落后者,促进警察奋发努力,爱岗敬业。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事管理。

大力推行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等较为先进的人事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以此同时加大人事管理力度,推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要根据监狱工作的特殊性,设置相应的警察素质,对缺乏监狱管理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加强对监管所需的管理能力的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体能条件等。

上一篇:朱河镇中二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简案下一篇:感恩的心歌曲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