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概念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研究

摘要:我国刑法在近年的修订过程中呈现逐渐犯罪化的趋势,犯罪圈不断扩大,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力度趋强。学界对刑法犯罪化趋势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在这种背景之下讨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近年来由于跟踪纠缠行为未得到有效规制所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所闻,却没有获得充分的关注。刑事立法犯罪化应当保持必要的谦抑,但是谦抑并非全盘非犯罪化,在世界各地将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已渐成趋势,跟踪纠缠行为危害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应立足于现实考虑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问题。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归纳梳理国内外关于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方法,进而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创新和研究限制之处。第一章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概述。虽然我国大陆地区对于跟踪纠缠行为的研究不足,但是域外对于跟踪纠缠行为的研究相对较为充分,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犯罪化的立法目标。在列举、比较国内外关于跟踪纠缠行为的内涵界定以后,首先总结本文研究对象跟踪纠缠行为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行为人多次持续反复跟踪、尾随、纠缠、骚扰被害人,足以使被害人陷入恐惧不安的状态,严重影响被害人日常生活的,即应视为本文所界定的跟踪纠缠行为。其次,参考域外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跟踪纠缠行为分为跟踪接近型、通讯骚扰型、远程监控型、网络跟踪型和其他类型。最后,回顾国内外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立法过程,观察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刑事立法经验与教训,希望我们可以基于理性思考做出刑事立法的决定,而不再以残酷的惨案作为推动立法的导火索。第二章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正当性根据。首先,回顾既有的犯罪化正当性根据,何种行为应当纳入犯罪化的范畴,其最终的落脚点应在于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犯罪化正当性根据的两大核心要素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和法益侵害。其次,通过国外实证调查数据和国内裁判文书分析,阐明跟踪纠缠行为普遍多发,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进而从心理、人身安全、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对被害人的具体危害,如精神创伤、社会功能减损以及经济方面的损失等。如果跟踪纠缠行为不能被及时制止,还可能危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和行动自由。最后,法益保护原则应适应社会发展,法益的概念也呈现精神化趋势,法益范围正由传统的物质法益不断向新兴的精神法益扩展。跟踪纠缠行为侵害的法益具有双重性,打破被害人身心自洽的安宁状态,导致被害人陷入毫无安全感的恐惧不安之中,既侵害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权、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等传统物质性法益,同时也侵害了被害人的隐私权、生活安宁权与个人安全感等新兴精神性法益。因此,将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具有理论正当性。第三章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现实必要性。对于跟踪纠缠行为的规制,被害人可以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要求行为人赔偿,但是往往因无法履行举证责任而很少得到法院支持;对于恐吓、骚扰等部分跟踪纠缠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较少难以抑制跟踪纠缠行为的再次发生;而纳入刑法规制的部分跟踪纠缠行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即使定罪处刑也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往往是被害人的生命、身体健康或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此外,被害人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可以“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但是适用对象仅仅限于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对于其他人员则无法适用。不管是单一法律规范还是刑事法律规范与非刑事法律规范组合,均难以胜任有效规制跟踪纠缠行为的任务。因此,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具有现实必要性。第四章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建议。首先明确相当一部分跟踪纠缠行为系表面上看似不会给被害人造成实际危害的日常生活行为,关于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刑事立法建议应当更加慎重,应合理划定跟踪纠缠行为的犯罪圈并匹配恰当的刑罚。其次,比较分析国内外关于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立法模式,制定专门法律规范规制跟踪纠缠行为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但是,考虑国内犯罪化的典型模式,制定专门规范规制跟踪纠缠行为存在障碍。本着刑事立法便宜与实用的原则,建议根据危害的大小将跟踪纠缠行为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中分别规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减少刑事立法模式的选择给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带来的阻力。最后,参考域外立法例和我国大陆地区跟踪纠缠行为类型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刑法条文设置为:无正当理由跟踪纠缠他人,经责令停止而继续多次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足以严重影响被害人日常生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1.跟踪、尾随、贴靠他人,掌握被害人的行动轨迹;2.在他人住处、工作单位、学校等经常出入地监视或安装监视设备;3.在他人的车辆、手机或电脑等个人物品上安装监控设备;4.违背他人意愿拨打被害人电话、发送短信、寄送物品等;5.在社交媒体等公开他人的隐私要求他人做无义务之事;6.其他足以危害他人日常生活的跟踪纠缠行为。最后为本文的结语部分。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属于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轻微犯罪,虽没有故意伤害等传统犯罪的后果易于显现,但是长久的跟踪纠缠行为却不断侵蚀被害人的身心健康,也侵蚀着被害人的生活安宁,甚至是威胁到被害人的意思决定自由与行动自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轻微犯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遏制,日积月累,将严重损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严重侵害被害人的生活安宁,易于使得被害人对法律丧失信任感,迟早会危害社会治理这一堤坝,进一步蚕食社会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正当性;必要性;刑事立法建议

学科专业:刑法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选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与研究限制

第一章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概述

第一节 跟踪纠缠行为的界定

一、跟踪纠缠行为内涵界定概览

二、跟踪纠缠行为内涵界定比较分析

三、跟踪纠缠行为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二节 跟踪纠缠行为的类型

一、跟踪接近型

二、通讯骚扰型

三、远程监控型

四、网络跟踪型

五、其他类型

第三节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立法发展

一、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发展趋势

二、部分地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历程简述

三、部分地区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受阻分析

小结

第二章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正当性根据

第一节 犯罪化正当性根据的选择

一、现有犯罪化正当性根据理论回顾

二、犯罪化正当性根据理论评析

三、犯罪化正当性根据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跟踪纠缠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跟踪纠缠行为普遍多发

二、跟踪纠缠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后果

三、跟踪纠缠行为潜伏着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第三节 跟踪纠缠行为严重侵害法益

一、传统法益向新兴法益的变迁

二、跟踪纠缠行为侵害传统法益

三、跟踪纠缠行为侵害新兴法益

小结

第三章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现实必要性

第一节 现有非刑事法律规制跟踪纠缠行为分析

一、民事法律规范对跟踪纠缠行为的规制

二、反家庭暴力法律规范对跟踪纠缠行为的规制

三、治安管理法律规范对跟踪纠缠行为的规制

第二节 现有刑事法律规制跟踪纠缠行为分析

一、跟踪纠缠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分析

二、跟踪纠缠行为涉嫌其他罪名分析

三、跟踪纠缠行为涉嫌犯罪预备行为分析

第三节 现有法律规范难以全面有效规制跟踪纠缠行为

一、现行法律规范难以全面规制跟踪纠缠行为

二、现行法律规范规制跟踪纠缠行为渠道不畅通

三、劳动教养废除导致跟踪纠缠行为的惩处缺位

小结

第四章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建议

第一节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模式选择

一、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模式比较分析

二、我国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刑事立法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罪状设计

一、罪状设计应符合明确性原则

二、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客观要件

三、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主观要件

四、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罪状建议

第三节 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刑罚配置

一、域外跟踪纠缠行为刑罚配置比较分析

二、域内关联犯罪刑罚配置对比分析

三、跟踪纠缠行为犯罪化的刑罚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心理学与生活论文提纲下一篇:茶叶出口贸易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