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法

2024-05-04

高校教育教学法(通用8篇)

篇1:高校教育教学法

【摘 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除了做好教学,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外,还必须对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术 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

美育或审美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把“琴、棋、书、画”作为知识分子必备的知识,说明了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一、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且能够进行创造美,从而将美与丑区别开来。审美教育不但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审美分量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成为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对高等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高校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审美心理的教学与研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充分利用美术作品鉴赏这个平台

作品鉴赏是审美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作品的线条、黑白、色彩等诸多因素感受作品传递的美与丑、是与非、真与假。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各种情感,或高兴、或压抑、或叹息,在完全投入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调动身体各个机能去感受美,进入审美境界,会让学生诱发联想,从而领略作品的意境美。从以下三个步骤具体阐述,怎样在美术作品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1)对美术作品做感性表述。美术鉴赏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对艺术形式的直接感触和审美关照来对作品进行品评。著名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姆认为,“感性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这种“感性概念具有最令人向往的开放性,那是达到充实和完善的最直接途径。”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不用考虑其艺术内涵,不用去了解其创作背景,只需要点明画面上有那些物象,把学生带入欣赏情境。这是鉴赏的第一步。

(2)引导学生对欣赏的画面进行理性分析。这个阶段要解决的已经不是作品给了你什么感受,而是作者是如何让你产生这些感受的。在此过程中通过系统且严谨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趋于理性和深刻,进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联想和想象,获得再次感受,使鉴赏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这个过程我们主要对作品的造型元素和形象寓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味形式美的意味。比如我们可以先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笔触、肌理等造型元素,接着分析这些造型元素如何在画面当中形成空间感、形体感、运动感,以及画面中对比、虚实、疏密、对立和统一等一系列的形式美的法则。再通过横向比较,找出作品与其它画面相比较之下最突出的优点。使审美上升到画面形式和艺术风格表现的的高度。

(3)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对美术作品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对画面语言和审美信息符号的解读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哲学意味,进而在从画面内容与形式、风格与品位、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画面做出评判。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角。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尚不具备深刻的人格,缺乏精神上的深度,他们所做的是结合“感性表述”和“理性分析”尽可能地去理解和感悟。在评价过程中禁忌“惟我独尊”式的独断评论,以多元的、开放的方式展开。教师可以尽量收集来自各家的评论,已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优秀的艺术作品中都会存在对社会、对人性的批判或赞美。在欣赏美的同时内容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性的认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提高审美的角度讲,动手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画家,不强调系统的训练,更不需要创作出多么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于了解一件作“美”的事物产生的过程,从材料到步骤到最后效果。如果一点动手实践都没有,对美的体验就不能上升到较高的层次。

3.提高美术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美术老师,肩负着授业与育人的双重任务,所以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通过培训、研修、举办教学研讨会等,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在传授基本技能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出错误的审美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审美化能力和在教育过程中审美因素的传递能力,教师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实施美育的保证。

4.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

学习西方国家在美术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史,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西方精神文明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在学习国外对美的各种表达方式中将我国的绘画技巧及审美观点与西方国家的进行融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去领略、品味、体验和赏识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美,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对美的欣赏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树立、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提高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性情和净化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以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领会艺术大师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的精神面貌的。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写生,领略山川的高大雄伟,小溪的弯曲流转,树木花草的娇艳妩媚等,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发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xx.

[2]曹瑞林.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初探—谈21世纪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篇2:高校教育教学法

(一)高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

我国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的同时,社会对于用人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就是高校,高校不但担任着教授学生知识、教授学生做人道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同时还担任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更好的结合,只有找到正确的切入口,才能够教授学生更多的、正确的音乐知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机构不但有高校,还有民间文化组织,但是民间文化组织具有非常不稳定性,仅仅依靠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以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学生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高校学生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就更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高校不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在高校中传承音乐文化势必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

高校教学不但要教知识,教道理,还要注重对音乐方面知识的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十分重点的内容。纵观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很多的高校对音乐教育都十分的重视,并且很多的学校将音乐设置成为基础课程,对于使用的音乐教材也会经过严格的挑选,这些现象也是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体现。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能够在国际范围之内获得一席之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充分的展现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就应该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完美的融合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更好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也显得特别的重要,在教育教学当中也是一样的重要。因此,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说到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让高校学生更好的了解该作品的演绎技巧,让学生能够增强对音乐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民族文化差异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独特的魅力。教师在对音乐的历史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课十分有必要,通过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民族音乐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音乐课堂的当中。实现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音乐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当中最忌讳的就是出现死板的教学方式,教授死板的知识。当然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更不能死守旧的一套,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在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中先进的部分要保留,对于落后的部分要剔除。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开放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密不可分性,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且通过吸收的这些先进文化去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

能否实现好的音乐教学,能否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关键还得看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音乐教师在保障音乐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师作为高校音乐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对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还需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总之还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晶.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J].当代音乐,20xx,02.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2.

[3]吴姿霖.中国传统音乐段落构成刍议[J].音乐创作,20xx,12.

篇3:高校教育教学法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形势,增强自身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并积极地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从重要性和发展路径两个维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希望以此能为该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概括起来讲,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在知识能力、身心健康、思想政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高校教育环境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的进步也成为一种必然现象。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它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满足家庭的迫切期望

在现实中,高校学生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承载着家庭的殷切期望,又肩负着国家繁荣富强的神圣使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常重视家庭和伦理,高校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是非常必要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地营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这是其开展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如果做到了这些,就会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有利于满足家庭的各项教育需求。

1.3 它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校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佼佼者,既发挥了一种表率作用,又发挥了一种先锋兵的作用。而他们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是看教育。高校只有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知识型、技能型与综合型的人才,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2.1 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目标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总体上看,教育目标与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决定与反映的关系。教育目标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而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又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目标。从这个关系中可以看出,在两者之间,教育目标处于首要位置,而教育者只是处于一种次要位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用其来指导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开展思政教育以前,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是教育者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的,绝不能过分超过或低于实际水平。如果超过实际水平,就会挫伤教育者的积极性;如果低于实际水平,就不利于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要积极地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2.2 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总体上看,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服务与载体的关系。教育目标是为教育对象服务的,而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在实践中,为了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教育对象价值取向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讲述事例、专题讨论等授课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教育对象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院旁听、案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 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教育内容与先进教育方法的帮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又要围绕着教育目标来具体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元素,这个专业本身的职责就是为社会不断输送思政教育人才。所以说,在处理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关系问题上,他们一定要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例如,在《政治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综合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章节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并最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3 结语

篇4:高校动画教育的教学理念探讨

【关键词】教学理念 全面性 多样性 全能性

我国动画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阶段。在六十年代以前成果丰硕,比如说《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中使用的是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被人们奉为艺术瑰宝。提到这些,相信国人都会为我国的动画的独树一帜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国外的优秀动画被引入进来后,国产动画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国产原创动画的数量日益减少,国内动画市场也逐步被日本、美国等国家所垄断。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了中国国产动画产业的一蹶不振,于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希望重振国产动画的雄风。俗话说产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肩负着振兴中国动画业的众多高等院校也积极改变办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期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动画人才。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高校也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原有的体系下,注入新颖的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的全面性

如果把动画理论比作是根的话,那么实践就是那盛开的花。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少了根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养分,花儿会很快枯萎;少了花的引人驻足,根也就不被大家所认可。因此说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当然这里提及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动画原理,还包括了电影理论、音乐理论等一系列动画涉及的体系理论。对于动画创作人才,学习这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其进行动画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众学科要交叉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动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它用到了文学、美术、音乐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可以这么说,动画包含的知识体系相当丰富。现如今,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动画就是美术加电脑技术”,这是观点是极其片面的,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动画教学变成培训班的形式,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如果高校的教学成果就是如此的话,那将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它无疑是一部很出彩的动画片,我们细看会发现它的巨大成功其实与它的配乐有很大的关系,音乐对影片的气氛、主人公个性的烘托都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上面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好的音乐对动画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当然效果创作人员如果没有丰富的音乐修养是根本达不到这种期望的效果的。

三、学生的全能性

现如今,数码技术的发展相当迅猛,我们都会不禁赞叹利用三维数码技术制作出来的动画,几乎所有的观众被它独特的魅力所打动。那什么是三维数码技术呢?三维数码技术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环境的三维空间,模拟真实的或虚拟的物体,表现出它的质感和真实的运动,能将物质的逼真性、失控组合的自由性、艺术想象的灵活性融为一体。利用三维数码技术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虚假的真实,以弥补实拍达不到的效果而带来的视觉遗憾,例如现在大热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泰坦尼克号3D》等就是采用这种技术的,它们的上映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盛宴,将观众带入了“真实的非现实”空间,体会到了梦幻般的境界,直呼过瘾。然而离开了三维技术,观众就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新奇的视觉体验。也正因为三维产品如此受欢迎,所以三维数码制作也渐渐成为将来动画业以及影视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二维动画仍然具有它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简洁明快的造型,概括夸张的色彩,仍然受到广大动画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从上面对二维和三维动画的各自优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比较流行的常用的创作法就是将二维与三维制作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制作效果。所以,对二维制作和三维制作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找到它们的制作特征、制作技巧,找出它们的契合点,才能发挥它们的优势。通常我们在制作动画片时,道具采用三维手法,角色则采用二维手法。在三维制作时,控制空间层次,以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及灯光的设定,来达到三维背景与二维角色的协调搭配。二维与三维相结合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成为现代动画制作的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这样一种理念:将二维与三维并重,把学生培养成全能性的动画人,为国人制作出一部部精彩纷呈的国产动画片,在让观众享受到超过瘾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重塑我国国产动画辉煌的形象。

结束语

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对于我国动画教育来说,对动画教育理念的更新就是那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理念的更新要适应了当前动画发展的大背景,符合了今后动画发展的大趋势,那么这些新的理念会在推动我国动画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寇强.论高校动漫教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特别关注,2009.

[2]胡亮.高校动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电影文学,2008.

[3]许晓萍.浅谈高职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教育,2010.

篇5: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结束语

篇6: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专业课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力要求,因此,无论是从课程的改革上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上,学校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高校舞蹈教学方面,多数学校已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舞蹈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由于其内容的多变性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高校在舞蹈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方面,目前来说问题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课程的内容与设置有欠缺,自己教学方法死板、教条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下来都会对学生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将此类问题重视起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对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将舞蹈课程作为一项公共课设置给大学生,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同学,这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培养其艺术素养的条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

一方面,现代主义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传统意义上,课堂的作用主要是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传播,学生只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即可,学生的课程体系中除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外,并未设置多余的艺术课程,学生欠缺应有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高校学生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团队的作用,而专业课的学习往往是相对枯燥的,由于艺术课程,尤其是舞蹈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课堂内容与形式相较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活泼善动的,因此,将艺术课程纳入非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基础上,更能使学生内部之间很好的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与互动能力,为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相关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的进步使得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在各类教学中广泛应用。在非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枯燥无味的口头讲述,学生往往没有较大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态。而艺术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过程中的调味剂,使得学生在培养相关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其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重要。其中舞蹈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其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课程之余、丰富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有浓厚的兴趣,进而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产生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应该从学生本身的意识抓起,学生自觉地提升素养意识,才能在根源处提高他们对自身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高校学生不同于一般舞蹈专业学生的方面就在于,他们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整体性素养的培养不重视,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而且对自身艺术认知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培养学生对艺术认知的自觉意识,就要将艺术素养教育贯穿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与示范作用,培养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信息化背景下,与互联网教育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和更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艺术信息意识。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传统意义上来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内容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讲授与部分学生的互动组成的,而新时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主要的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尤其对于艺术课程,其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自护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舞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将班级成员按小组划分开来,并对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最终得出结果进行汇报。同时,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教师在进行准确示范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与交流,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能力,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是否能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高校都应该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起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解惑者。教师作为舞蹈课堂主导者,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吸收与艺术实践有着统领与协调作用。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是舞蹈技能的表现,教师应当将舞蹈与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基础任务进行安排,并将其贯穿到每一次的学习与实践中。对于舞蹈任课教师来说,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舞蹈专业知识贯穿到理论教育中。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舞蹈技能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高校必须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当做一种日常工作任务,为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

互联网与信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与课件教学已经在各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广泛喜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演出团队或组织达成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关于舞蹈的活动,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提升。无论对于哪些专业的教学,都应根据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实际接纳情况,学校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学生对于舞蹈相结合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兴趣与能力,使其能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擅于互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今普通高校舞蹈与相关艺术课程主要强调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枯燥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得学生真正的对专舞蹈知识进行吸收,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一些舞蹈实践,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室,为学生提供舞蹈实践的机会,将实践活动也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丰富课堂内容,将艺术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结语

为更好的培养新兴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跟上历史与经济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舞蹈课程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壮大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高校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舞蹈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xx,(24):70.

[2]杨晓雨.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xx,(23):189.

[3]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8(02).

[4]张艺斐.李永明.浅谈舞蹈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xx,(14).

[5]张梦缘.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02).

[6]斯琴.浅谈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北方音乐,20xx,(18).

[7]杨永倩.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J].艺术科技,20xx,29(11):342-343.

篇7:高校教育情感教学论文

教学是涉及到教师、学生理性与情绪动态变化的人际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此过程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重视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通过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并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行为。

一、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认知教育而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仅作为接收者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老师讲,学生听。授课教师忽视互动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整个过程单向单调,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易陷入沉闷、无生气的状态。学生没能作为学习的主体,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

现代媒体技术的引入,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多媒体技术下的辅助教学使得教师在课堂内能讲授更多的内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中教师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也随之猛增,“满堂灌”的现象没能随着新教学手段的带来而改善,却越演越烈。教师备课做PPT,上课读PPT,下课后继续准备下次课的PPT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学生由原来的看着老师学,变为看着屏幕学,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高校教育情感教学的实施

1.控制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人生观的树立等,是通过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因此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带着正性情感进行教学,这些正能量会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便会变的愉悦。相反,若教师带着负面情绪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抑。因此,为使学生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交融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2. 倾注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倾注其情感,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一些问题,将情感倾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

(1) 尊重。教师在教学中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视、尊重学生由于生源地和学习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对应为学生提供求知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激发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

(3) 赏识。为使学生能在心理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帮助分析问题。伯令纳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4) 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善意的指出和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屡禁不止的现象批评教育是一种必然的手段。

3.重视课堂外的情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能激发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注情感,在课堂外也应创造机会多和学生沟通,利用QQ、微信、E-mail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情感。

4.学生间互动

高校教育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的学习,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布置一些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协作完成,提交相应的成果或报告,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或答辩,给予一定的成绩或奖励。这样一种学生间相互监督、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篇8:高校教育教学法

高校的教育发展, 必须首先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培养学生的质量决定学校的前途, 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又决定学生的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拥有众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以身作则, 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唯有这样, 才能将教学落于实处, 上下齐抓共管,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局面。

其次, 高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目前教学评估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高校的教学评估仍然把重点放在教案检查、抽查作业等层面上。这种方式无法有效的评估真正的的教学人才, 同时也会降低老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态度。所以,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 使那些有才能、有毅力、有思想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得到最为公平的筛选, 并且在全单位范围内起带头作用。在这一点上, 学校务必要保持公平性性与公正性, 为评选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务必要加强教育与教学改革。这一点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会出现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认为凭自身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将一事无成。这样的忧虑既是他们对于步入社会时恐惧、困惑的真是反映, 同时, 也折射出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巨大问题。所以,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其内容涉及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

1.教学内容改革。应按照课程设置的教学大纲, 努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将兴趣转移到他们所认为枯燥的课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好习惯。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 需要实行高校学分制教学,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 综合单位需要, 自主选择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促使教学机动化, 并适当通过延长学习期限来达到学制柔性化。该项改革的依据为:

2.依据培养目标。做到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 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应紧紧围绕各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为专业技术和技能服务。

3.依据单位需求。授课的内容务必要针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教学的内容必要要围绕单位需求, 首先要对目前社会中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做充分的调研, 利用统计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到常调整, 常更新。岗位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

4.依据行业变化。岗位包含于行业, 行业的变化和导向直接影响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因此我们在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形式, 做到心中有数, 并利用相关成果, 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

5.依据社会发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社会要求。做到真正的课程服务专业, 专业针对岗位、岗位包含于行业, 行业服务于社会。

改革原则为:

1.所学知识必须充分。我们再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必须充分”, 即紧紧围绕单位和行业,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更多的, 可用于单位和行业中的必要理论和技术,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胜任岗位。

2.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高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需要更多讲授能为技术服务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实践能力的基本框架, 增加技术知识的授课力度。

3.重点培养学习潜力。高校的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 在满足当前社会与单位需要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想, 务必要坚持人才发展观。

4.课程设置改革。在这个问题上, 需要我们摈弃传统观念, 重新构划教学中的专业内容。要做到专业内容跟随时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行业的需求来确定学生的毕业标准, 然后再确定为达到这一标准, 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哪些专业知识及培养方法。在设置的全新授课体系中, 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更为科学、完善、合理的教学框架。教师通过培养与启发, 使学生能实现自主学习与思考。这样, 就可以使巩固与深化整个教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 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例如, 可以将课程体系“模块化”, 完成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 将课程体系按照先后、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模块, 按照模块逐一授课。针对本课程应用性强, 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研究如何发挥专题讲座的优势,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研究专题讲座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加强教学管理, 研究和确定专题讲授对象、专题讲授时间等;

5.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研究型”教学, 研究课程内容的规律, 整合校内外资源, 基本确定兼职教师并与专职教师组成教学梯队;同时调整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变消极“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研究型”学习。加大实验课教学力度, 增加与优化相关实验项目, 按照“理论上大课-精讲, 实验开小班-精练”的要求实施改革项目, 并修订完善“单元化”的实验内容。设置方案论证与实施细则制定。同时处理好与理论课程的关系和课程定位, 使理论实践更好的相互转化。

上一篇:株洲市政府下一篇:幸福的初一时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