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术科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者对网络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和变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术科教学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术科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摘 要 本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运用发现式学习、构建主义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学大纲中对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大,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过多强调教师的灌输和传授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分别抽取了对吉林省设有体育学院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等高校的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600份学生问卷,有效问卷573份(其中男297,女276)。回收率为 100%,有效率为 95.5%。

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性教学对学生术科兴趣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性教学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热烈气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评价结果分析如表1。我们发现,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P值(0.01

(三)研究性教学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

学生教学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课堂带准备活动和教学实习来培养和评价的,主要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并根据各种能力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分析得出,研究性教学、传统教学的学生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性教学学生在讲解、示范、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练习、编写教案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四)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认知和态度总体分析

研究性教学与常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喜欢程度、兴趣、教学能力、师生关系、回答问题、实习能力、技术掌握等有很高的显著认同。学生非常喜欢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和这种评价方式,并且认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有利于他们掌握技术、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赞同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他项目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收集材料的能力,并为以后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普遍认为上课的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很融洽,在这种气氛中大部分学生在课上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示范动作,并能虚心的接受同学、老师的指正批评,说明研究性教学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中研究性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培养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比传统教学都占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先桃,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探析[J].教育导刊.2008,3.

[2] 李宁川,陆董等.体育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扬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论文专辑.

作者:徐振军

高校术科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2:

网络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者对网络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和变革。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体育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一、前言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应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环境的变革下,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体育学习方式的改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体育学时比较多,覆盖学习内容广,是一门颇受学生欢迎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项实践性和参与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发挥网络化教育的优势,拓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日渐显露。摈弃传统体育教学中僵化的学科、课程观,改革以开放发展的活动观,把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一种全新、充满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组成,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而其它两种教学形式基本上已经被弱化和忽视。事实证明,突出课程和学科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无法实现高校体育的多重价值与功能,反而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我国高校扩招后,参加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难以科学合理的调配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场地、器材、师资配置,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这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强有力的冲击。利用网络平台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教学时间灵活、教学层次多重化

体育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中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授课时间固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时间接受体育教学,合理地分配授课时间,灵活支配教学计划中固定的体育教学课时。可以说,学生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学习何种体育课程,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所以网络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基本方式都是以教师根据确定教学内容来教,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来学,而通过体育网络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学生选择最好的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这是一种将课程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的自主教学模式。

2.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体育网络教学,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受的是多媒体教学,大量的文字、体育技术动作图片、视频、flash动画以及影像可以综合起来运用到教学当中。通过体育网络教学,学生欣赏和模仿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逐步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感观认识。体育网络教学能使多种教学方式融于一体、同时应用,不受客观条件限制,节省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了教学效率。体育网络教学通过综合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来组织体育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拓展了体育教学资源,适应于高校的各种人群,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适用于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构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一)构建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原则

1.坚持“教与学并重”的原则

在构建网络平台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是自主性的学习,是以网络作为教学的载体,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自定学习进度,并且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负责建立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来引导、组织学生体育课程进行学习与探讨。这就要求在体育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处于同等地位的。

2.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

体育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教师与学生能在课堂内外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体育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合作化”的特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作研究和探讨,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3.坚持“开放与适度”的原则

体育网络教学的内容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在这基础上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通过网络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但在体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这就要求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学习内容的适度性和学习范围的适度性。

(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

1.建立完善的学校网络综合服务体系

学校网络综合服务体系包括体育教学网站、相关体育教学网页、师生交互平台、网络精品体育课程等,并与学校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系统一起形成教学、科研、交互、教学课件资源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平台。而体育网络教学只是这一网络综合服务体系共享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建立响应的网络综合服务体系。

2.建立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

(1)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建立专门的体育教学网站。建立专门的学校体育网络教学团队;由专职教师负责体育教学网站的建设及维护;建立相应的体育课程子网站,并在课程网页上体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课件、教学影像等,体现课程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

(2)完善体育课程的网络资源。通过制作相应体育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影像资源等,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有限、课外指导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

(3)在体育教学网站上增设课余体育交流平台、体育基本常识介绍等,讨论与反馈并做好相关网络资源的链接,使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扩充网络资源

体育教师要经常收索和了解网络上相关的体育教学资源,并对收索到的网络资源进行修改和整理,然后链接于学校体育教学网站上。扩充的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扩展体育知识,帮助学生节省上网搜集时间,避免学生受不良网站的侵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效果。

(三)建立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建立一种由以往的单一教学评价体系转变为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体育发展的评价、对教师体育教学的评价、对网络体育教学环境的评价是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变化,以定量、定性的标准进行价值评价判断,在评价功能上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合作研究的评价。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促进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为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构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模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促进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完善体育网络资源的建设,使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

★基金项目: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编号:JB102)。

参考文献:

[1] 王文成,孟昭莉,田爱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 378-380.

[2] 张铁雄.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3):29-31.

[3] 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学刊.2002(6):98-99.

[4] 熊勃.多媒体C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18-119.

[5] 文善恬.高校体育术科课程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6] 李莺歌.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08.12.

作者:瞿昂

高校术科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对入学新生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为例,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中实施的四种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期待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校招生;术科测试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ity Test Mode in the Sport Coaching Department on the

Quality of the Freshmen Recruite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WANG Shu-hong1, LI Jin-long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speciality testmode;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college freshers; quality

投稿日期:2010-09-08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2010届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王树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省市可以自行确定术科测试的项目、内容、比例、评分标准与办法。十余年来,通过对术科测试内容、比例的不断调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四种模式。不同的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质量及人才培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期待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为例,研究目前实施的四种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以山西、河南、辽宁、江西13所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及2008、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术科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训练背景及术科学习状况。学生问卷共发放974份,回收有效问卷963份,问卷总有效率98.9%;教师问卷共发放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总有效率96.2%。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评判法检验,分别有100%和91.7%的专家认为上述两种问卷内容合适或非常合适。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检验,委托山西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的调查人,各选择20名学生和10名教师,在第一次调查结束后的两到三周内再次调查,所有问题的再测一致性都在80%以上。

1.2.2 实地调查法 在2009年11月至12月,笔者到山西、河南、辽宁、江西4省的13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质量及人才培养状况。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进行频数统计、百分比统计、差异检验,并对一些统计结果进行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模式的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高校办学体制、高考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先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体育考生报考资格、高校择优录取办法、术科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的科学性、术科测试的公平公正性等引起了广泛的争论。1995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研讨会上,原国家体委科教司正式确立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研究》课题,子课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由沈阳体育学院负责。课题组于1997年底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政策修改方案,并提出了“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身体素质+专项”三种术科测试方案。[2]辽宁省从1998年开始试行“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方案,随后,广东、湖南也试行该方案。江西从2000年开始实施“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术科考试方案。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高校扩招,体育考生人数也成倍增加。体育术科测试,特别是专项测试中主观评分类项目中有悖公平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术科测试效率,降低术科测试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取消了专项,只测试身体素质。

十余年来,通过对术科测试内容、比例的不断调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模式:即“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采用“身体素质”模式的有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吉林、山西、湖北、安徽、重庆、陕西、贵州、西藏、青海、广西等省。上述14省(市、区)大多数测试100 m跑、800 m跑或1 500 m跑、原地推铅球、立定跳远或立定三级跳远等四项身体素质,各占25%;采用“身体素质+专项”模式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黑龙江、海南、河南、内蒙古、四川、甘肃、新疆、宁夏、云南等14省(市、区),这些省(市、区)测试三到四项身体素质和专项,2/3省(市、区)专项占总分的40%,其余专项占总分的20%到50%不等;江西实施“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2009年身体素质测试100 m跑、800 m跑、立定跳远(各项满分为15分);综合技术测试篮球往返运球投篮和足球20 m运球绕杆射门(各项满分为15分,其中达标12分,技评3分),总成绩按百分制换算;辽宁、湖南采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2009年辽宁身体素质测试100 m、800 m、原地推铅球三项(各占15%);非专项基本技能测试,要求考生从跳远、篮球往返运球投篮中任选一项,占总分的20%(篮球专项考生只能测跳远,田径专项考生测篮球往返运球投篮),专项占总分的35%。湖南的测试项目为:身体素质(占60%)+辅项(占15%)+专项(占25%),湖南的辅项测试,相当于辽宁的非专项基本技能测试。

2.2 不同术科测试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训练背景、体育基础及术科学习状况 从2003年开始,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中取消专项。2007年至今,测试100m、800 m、立定跳远和1分钟杠铃连续挺举;河南省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曾经取消了专项,1997年又恢复。2008、2009年的术科测试项目为100 m、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各占25%)和专项(占25%)。笔者对山西、河南、江西、辽宁1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本省籍)入学前的训练背景、入学时的体育基础及术科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

2.2.1 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高中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有高考训练队、学校代表队、体育特长班、学生自发训练队等。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见表1。

上述调查结果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每两省之间X2检验的结果见表2。

表1 四省高校体教专业2009级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

训练的组织形式

山西114.017262.34817.43914.162.2河南198.010243.05221.95523.293.8江西21.210966.9148.63722.710.6辽宁93.113547.07225.16322.082.8表2 四省体教专业2009级学生高中阶段训练组织

形式的X2检验结果

注:*表示P<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以下各表同。

除辽宁和河南学生高中阶段参加训练队的组织形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两省之间的P值均<0.01,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山西、江西被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高考训练队的百分比较高,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这两类训练学生的百分比较低,而辽宁、河南正好相反。

2.2.2 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 山西、河南、江西、辽宁体教专业2009级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见图1。

四省高校被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每两省之间也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山西、河南学生中高中阶段训练时间在1 a以下的超过2/3,辽宁、江西学生约2/3训练时间在1 a以上。

2.2.3 新生高中阶段参加专项及综合运动技能训练情况 高校体育专业(体教和社体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对高中体育训练具有较大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体育高考带队教师的调查了解到,不论在哪种术科测试模式下,中学高考训练队和体育特长班的训练内容多以体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内容为主。校代表队则多以专项训练为主,兼顾身体素质训练。

山西高校被调查新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专项训练的占1/4;河南被调查新生几乎都进行过专项训练,但是56.5%的学生接受的专项训练不太正规,训练的内容几乎是考试内容;江西的综合技术测试中有篮球运球上篮和足球绕杆射门技术,被调查新生在上大学前基本都掌握了这些技术。而在河南和山西,在上大学之前已经掌握了这这些技术的百分比分别为37.6%和23.6%;江西被调查新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的比例较低,约占1/5;辽宁的非专项技能测试要求考生在跳远和篮球运球上篮技术中选测一项。笔者在辽宁省体育测试点——沈阳体育学院的访谈中了解到,80%以上的考生选择篮球运球上篮,原因是该项目易于得分。调查结果表明,85.4%的辽宁籍新生在上大学前已经掌握了该技术。辽宁学生中,一半以上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辽宁的专项考试有实战性内容,即使是高考训练队,训练也比较正规。

2.2.4 术科教师对入学新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整体水平的评判 为了较为客观地掌握四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情况,笔者请13所被调查院校2008、2009级术科教师共159人,对近两年来自己所教授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做五级评判(好、较好、一般、差、较差)。山西、河南、江西、辽宁术科教师对所教学生入学时身体素质的五级评判结果经X2检验,P0.155>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有64.2%、71.8%、70.7%、73.0%的人认为他们教授的新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的五级评判结果差异非常显著(P0.000<0.01),评判结果在每两省之间进行X2检验(表3)。

表3 四省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评判的X2检验结果

81.0%的山西术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一般、较差或差,62.0%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46.1%的河南术科教师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好或较好,58.7%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江西术科教师中的上述两个值与河南较为接近,分别为43.9%和58.5%,辽宁则为59.5%和78.3%。辽宁术科教师对学生入学时运动技能的整体水平的评判要好于其他三省。

2.2.5 不同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入学新生的术科学习状况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师范性和运动实践性特征,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能力是术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与学生主体的术科学习情况关系密切。

表4 四省体教专业入学新生对术科学习难易程度的自评

山西3111.24116.011946.75620.33010.9河南2811.86728.310243.0229.3187.6江西159.25332.57143.6138.0116.7辽宁5318.510938.09332.4248.382.8四省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学习难易程度的自评结果经X2检验,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调查结果每两省之间经X2检验,除河南和江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P0.832>0.05),其余每两省之间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值均小于0.01)。

2.3 不同术科测试模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 山西的术科测试除杠铃1 min连续挺举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外,其余三项技术性相对不强,易于搞突击训练。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多参加的是高考训练队,训练时间短,训练内容多为考试内容,参加过专项训练的学生的比例也较低,学生入学时的整体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难以满足术科学习的要求,术科学习吃力或较为吃力的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的新生质量,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入学新生运动技能下降的状况,太原师范学院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技术练习,并派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在早操或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运动技术练习,长治学院则增加了术科教学课时量。山西大学的一些术科教师认为,该校近年来录取的学生体育成绩都在80分以上,表面上看生源质量不错,但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项训练,他们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再加上术科普修课时量的缩减,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

河南的术科测试有专项且内容较多,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前的训练时间及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的百分比都比较高,新生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要好于山西,多数术科教师认为学生入学时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能够或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术科学习轻松或较为轻松的百分比(40.1%)也要明显高于山西的数值(27.2%)。河南省划定体育成绩最低控制线时还规定专项必须达到及格分,被调查学生中约有1/3接受过较为正规的专项训练。河南专项所占的分值较小(25%),专项考试缺少对抗性、实战性内容,因此新生在入学前突击训练的百分比也较大。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付道华教授认为,专项分值应该提高,难度应该逐渐增加,这样利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能够对中学课余训练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河南高校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入学学生,大都有过专项训练的经历,他们掌握了或多或少的专项技能,这样,有利于大学阶段专项的选择与学习。

江西的“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的术科测试模式,重视对考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考查,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前的训练时间整体上要多于山西和河南,术科教师对新生运动技能的评价与河南较为接近,新生质量好于山西。经过高中阶段的备考训练,绝大多数入学新生已经掌握了篮球运球上篮和足球绕杆射门技术,对球类也有了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为大学阶段的球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江西省的体育术科测试没有专项,新生在中学参加过专项训练的比例不到1/5。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程其练教授认为,篮球运球上篮考核的是学生的球性的好坏,足球过杆射门,考核的是学生的脚下控球能力,江西省的综合技术考试有利于球类教学,但是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角度来说,只考核身体素质和综合技能还是不够全面,体育术科测试应该加试专项。术科测试改革后江西师大录取的学生球类素质较以前好,但是专项水平普遍有所下降。针对学生专项技能下降的情况,江西师大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主项选修课,从第六学期开始选择辅项选修课。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籍学生较多,多没有进行过专项训练,为此,该校的专项教学从第一学期就开始。

辽宁省的术科测试内容多,重视对考生身体素质、体育综合能力和专项技能的全面考查,将近半数新生入学前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备考训练时间也要多于其它三种术科测试模式。被调查新生入学前大都参加过专项训练,并掌握了篮球运球上篮技术和专项基本技术。辽宁的专项测试有对抗性、实战性内容,即使高考训练队的专项训练也较为正规。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入学新生的运动技能要整体上好于其它三种术科测试模式,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一专多能”、“多能一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张绍礼教授认为,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的选才指导思想受沈阳体育学院“重视运动技能”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按照专项要人,专项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在就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身体素质和一般运动技能是专业基础,专项技能是体育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2.4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本质上是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拔新生的一种活动,选才的结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新生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师范性和运动实践性特征。从2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是中学,人才培养类型主要定位为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人才规格或能力要求来看,多数院校强调“一专多能”、“多能一专”或“实践能力”。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要求学生通过术科必修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开设项目的主要技术、战术,并培养和发展针对这些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组织裁判能力。通过术科选修课的学习,学生的专项和辅项的运动技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与1997课程方案相比,新课程方案中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有所下降,选修课比重由过去的27.0%上升为36.7%,限制选修课是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形式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一专多能”、“多能一专”“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新方案是在素质教育和基础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颁布的。素质教育与新课标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上述要求,否则,将可能导致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新课标颁布前后,学校体育领域中存在“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健康与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无关”等思潮,在这些思潮及高校扩招的影响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领域中出现了“重理论、轻技能”的人才培养观,也给体育高考术科测试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世纪之交,先后有15个省市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中取消了专项。季浏教授认为,新课标不仅没有忽视或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反更加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3]实施新课标后,运动技术的教学与传授仍然是体育课的重点,运动技能依然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在教学中,一个优美正确的动作示范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知要胜过无数形象生动的语言。选项课教学中,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是吸引学生选择学习某个项目的重要因素。运动技能也是体育教师课余体育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基础。

体育教育专业考生的专业潜质的甄别是通过术科测试来实现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应该依据体育教育专业的选才标准而确定,而选才标准的依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不是随意确定的,应该遵循以下一条逻辑主线:

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多能一专”、“一专多能”的体育师资,其中的“专”与“能”都是指体育技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运动技术教学,“新方案”指出术科学时要占到总学时的1/3左右。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较多的运动技术,专项运动技能也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要求高校尽可能多地选拔那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训练背景的考生入学深造。

“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术科测试模式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兼顾”的选才标准。相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更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全面的选才标准与体育教育专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多能一专”、“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身体素质”术科测试模式反映出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能”的选才标准,这样的选才标准有失偏颇,最终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拔的新生存在运动技能“先天不足”,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对高中备考训练产生了不良的导向。

3 结论与建议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已经形成了“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等四种模式。

2)不同的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参加训练的组织形式、训练时间、专项及球类运动技能训练、运动技能整体水平之间差异较大,对新生上大学后的术科学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身体素质”术科测试模式下,高校所选拔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突击训练的比例大,训练时间短,他们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较差,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4)“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下,高校选拔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训练时间较长,且大都经过专项训练或篮球、足球综合技能训练,新生的整体运动技能水平较好,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有利。

5)“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在入学前参加训练的时间长,参加校代表队和体育特长班训练的比例大,新生的运动技能整体水平要好于其它三种模式,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6)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的确定,要遵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才标准→术科测试项目与内容”的逻辑主线。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加重视运动技能,术科测试应该全面考查考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7)建议教育部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尽快制定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术科测试的指导性意见和考试大纲,规范术科测试的项目与内容,使术科测试向着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暂行规定[Z].[1989]体科字20号.

[2] 王揖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体育考试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92.

[3]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76-79:91.

[4] 胡建鸿,洪熊.论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人才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345-346.

[5] 刘平清,袁作生.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38-540.

[6]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10(2):1-4.

[7] 王志斌,康辉斌,程其练.体育高考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社,2001:103.

[9] 杨改生,屈东华,王崇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4):30-31.

[10] 陈俊钦,连文毓.2001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成绩评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4):34-36,46.

[11] 应淑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王树宏 李金龙

上一篇:渠道土方开挖填筑管理论文下一篇:案例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