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政府

2024-05-04

株洲市政府(精选6篇)

篇1:株洲市政府

株洲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工作主题,全面履行职责,圆满实现了任期目标。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不断突破的五年。全市GDP由2002年的343.95亿元增加到710亿元,增长1.1倍。财政收入从24.4亿元增加到67.6亿元,增长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3.3亿元增加到276亿元,增长2.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从79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增长2.1倍。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化工、陶瓷、农产品加工、服饰等六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0%。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大到24.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42家。年均粮食总产量达到182万吨,年出栏生猪增加到480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到2680家,加工产值四年翻了两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6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台实施,芦淞市场群通过提质改造,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十大专业服装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7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增长78.8%。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炎帝陵成为全省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上市公司增加到7家。在2006年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我市列第56位,跃居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

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改制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增加值由38.5亿元增加到108.6亿元。支持在株洲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接收单位1172个、离退休人员3.8万名。不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在全国首创“同城合一”的招投标体制。在全省率先撤销行业管理办公室。平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少乡镇31个、行政村312个,农民人均减负129.4元。民营水利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事业单位、要素市场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2%提高到55%。利用外资8.1亿美元,引进内资32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到180家,来株洲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9家、中央企业达到10家。进出口总额从3.8亿美元增加到10.1亿美元。国际、国内友好城市分别增加到6个和5个。对口支援扎囊、泸溪和接收三峡移民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继获得国家批准。新建中环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36条、跨湘江大桥2座,改造小街小巷85条。体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园二期、天鹅湖、白石港流域治理、建宁港治理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湘江株洲县段百里大堤全面整修,城区段4个防洪闭合圈基本形成,3个排渍站完成改造投入运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0个重点村成为样板村,105个示范村全部有主导产业,345个村完成整建规划,1000个整治村呈现出新的气象。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4.7亿元,全市城镇化水平由39.8%提高到47%。投入19.2亿元加强水利建设,连续五年获得全省“芙蓉杯”。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3.8万亩。完成工程造林64.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5%。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6.2亿元,新建和改造公路5093公里,其中新增等级公路1780.3公里。106国道株洲段改造全面完成,醴潭高速建成通车,衡炎、长株高速建设进展顺利,网朱等4条干线公路开工建设。株洲航电枢纽竣工发电,洮水水库完成投资2.6亿元。天然气成功引入株洲市区和醴陵。建成沼气池4.3万个。新建和改造变电站17座,农村实现了户户通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34元增加到1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68元增加到4900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1.3%。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5.1亿元,在全省率先实行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6.5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城镇就业20.03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6亿元。新建和改造乡镇敬老院95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由8%提高到24%。投入1.1亿元,帮助3.02万人脱贫致富。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湘江水质由四类改善到三类。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分别实施并圆满完成市10件实事,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

这五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切实加强的五年。市本级投入37.95亿元,支持发展各项事业。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31个、资金2亿元,成为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和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投入4.6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2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消除D级危房。筹资7821万元,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补助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圆满完成城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城区入学难问题基本解决,1.1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投入1.2亿元,新改扩建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10所疾控中心、6个传染病隔离区、104所乡镇卫生院。五县市和天元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提高到87.9%,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达95%。抗击“非典”和禽流感取得重大胜利。一批文化精品荣获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炎帝广场、文化园世纪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炎帝陵祭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办省十运会和第七届残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无偿献血、扫黄打非、民族团结等工作获得全国先进,人口与计生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档案、市志、气象等事业都有新的进步。

加大“平安株洲”创建力度,连续第三次获得四年一评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称号,是全省唯一获得“长安杯”的市州;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州称号(2004-2006)。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依法整治黄赌毒问题,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民意测评中,株洲民众安全感指数名列前茅。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领导接待日等制度,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各项控制指标逐年下降。建成社区服务用房116栋7.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的监察和审计,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政风和行风持续好转。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积极拥军优属,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连续第三次、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防工作获得全国先进。

这五年,是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主法制稳步推进的五年。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1788项减少到377项,电子政务内网及公文传输系统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完善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考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中介机构“四分开”,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项目建设年”活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协等多方面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8件,政协委员提案1210件,答复率、见面率均为100%,满意率99.8%。“四五”普法获得全国先进,“五五”普法全面铺开,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稳步推进村(居)民自治,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大,阳光行政深入人心。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为了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尽心倾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主要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始终突出产业发展。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中材、华新新型干法水泥和攸县煤电一体化、株洲航空城、电动汽车、株冶节能减排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50亿元甚至上100亿元的项目顺利开工,投资30亿元、年产整车20万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的“北汽控股”南方制造基地落户株洲。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园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株玻、湘运、株起等市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建成首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0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总收入增长14.8%。积极参加节会招商活动,引进外资2.4亿美元、内资107亿元,分别增长23.8%和32.1%。二是始终突出城市提质。拆除了3个跨湘江大桥收费站。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到335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8.6%和40.1%,市区公园增加到14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一举成功。积极实施城市清洁工程和亮化工程,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三是始终突出基础建设。完成了天元大桥、建宁大道、沿江防洪景观道路河东段一期的建设和长江广场、长江北路的改造,开工建设湘江五桥、田心立交、东环北路、新塘东路、泰山西路、铁西南路、石宋大道西段、沿江防洪景观道路河西城区段等项目。促成长株潭公交顺利开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300个村庄整建规划编制完成。投入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万处。四是始终突出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市中心医院开工建设。炎帝文化艺术中心完成立项,株洲影剧院动工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城区2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新增用户4.1万户。推进体育中心对外招商,服务群众的作用得到发挥。首届读书月活动反响良好。两次提高城区“低保”标准共50元,人平每月达到220元。科学决策,果断处置,战胜“圣帕”台风等自然灾害,夺取了抗洪救灾的胜利。整顿关闭小煤矿59家,查处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点385个,积极整治合泰、龙泉地区“三合一”消防隐患,杜绝了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应急管理逐步规范。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市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法宝,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以创新的思维、宽阔的视野、市场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必须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好抓发展这一首要职责,始终围绕又好又快发展想问题、办事情、下力气;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政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把团结奋斗作为第一保障,坚决服从市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努力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形成谋发展、抓改革、搞建设、保平安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株洲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优,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构想

抢抓机遇,容不得我们有片刻迟疑;应对挑战,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务必敢闯、敢试、敢冒,创造独特的体制优势、优越的环境优势,让株洲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沃土、生活的乐园;面对货币政策从紧、区域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在新的机遇中加速提升,在新的挑战前励志跨越,实现株洲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坚持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继续实施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四大战略,着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为建设开放、文明、繁荣、宜居的株洲而努力奋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GDP和财政收入五年翻一番,到2012年,GDP力争达到15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人均GDP超过3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继续保持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力争跻身全国50强。同时,我们将集中财力,集中精力,实施10大基础性、公益性建设。

这10大建设是:

1、百万农民受益的洮水水库。

2、穿越茶陵、炎陵的衡茶吉铁路。

3、纵贯四县(市)的醴炎高速(岳阳至汝城高速公路株洲段)。

4、贯通城区东西主干道的湘江五桥。

5、连接武广客运车站与市区的炎帝大道。

6、融道路、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湘江生态经济带。

7、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河西污水处理厂。

8、作为市民重要文化阵地的歌剧大剧院。

9、定位全省市州一流的中心医院。

10、全国颇具影响的职业教育大学城。这10大建设,对株洲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充满信心,通过这10大建设,株洲创业的条件必将更加优越,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更加提升,发展的后劲必将更加强大!

(一)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

坚持走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株洲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打造产业旗舰。全面实施“5115”工程(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10家企业过50亿元),加大政策引导,提供优质服务,支持1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税收过80亿元。推动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陶瓷、农产品加工、服饰六大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同时,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发展风电装备、汽车、航空工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新产业群。

优化产业布局。继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整合现有工业园区,明确发展定位,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优质资源、优势企业向特色园区集中,把园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012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按照抓大企业是抓重头、抓中小企业是抓源头的思路,坚持扶优扶强,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注重提升三产业,将芦淞市场群打造成在国内更具影响力的服饰市场,带动完善三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以炎帝文化、红色教育、工业文明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株洲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激发产业活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专利保护和品牌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业兴业,保护创业成果,充分聚集各类创业资源,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巩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帮助在株洲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扩大产品和劳务出口,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二)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按照“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总体构想,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水平管理城市,把株洲建成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旅游的城市。

推进城市提质扩容。树立规划龙头地位,继续完善城市总规,抓紧制定各类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规划的执行力、约束力。引进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理念,着力建成一批有品位的标志性工程、标志性建筑,打造有影响的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区域。加快更新提升河东老城区,致力让老城区的面貌明显改观。积极拓展云龙新城、武广客运株洲站、东大门、凿石山、新马、枫溪、渌口等“七大片区”。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建成石宋大道、新塘路、田心立交、东环北路等重点工程,规划建设铁东路等主次干道,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开辟城市第二水源。进一步加强城区水系建设,改善湘江水质。加快建设长株高速、武广客运专线,推动长株潭城际轻轨、融城大道尽早开工,积极参与长株潭客运公交化和公交同城化,方便群众快捷出行。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工作为总揽,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完善城管环卫设施。加大对企业、学校、车站周边和“城中村”、集市等脏乱差治理力度,改善市容市貌。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理顺城管体制,提高管理绩效。着力提升市民素质,调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发展农业生产,壮大县域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建设“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抓紧建设对县域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衡炎、界茶高速公路,建成网朱等11条干线公路,加快公路通乡达村入组步伐,着力打造快速交通圈。继续加强以水库除险保安、渠道防渗、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全面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扩大农村自来水覆盖面。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提高通信传输质量。加大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容整治力度,进一步抓好以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能源开发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

提高县域经济水平。积极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尽力帮助解决资金、项目、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和支持集约种植、规模养殖,壮大优质米、竹木、肉食、油脂、果蔬等五大优势产业。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比较效益。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支持城区工业向县域延伸,推动县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农村工业为主导、休闲观光和流通服务业为重点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土地流转、粮食流通、集体林权等各项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大力开展务农技术培训和务工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四)积极推进生态株洲建设

大力开展“蓝天碧水绿地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一定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生产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加大环保投入。多渠道争取环保项目资金,实施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奖励办法,引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投入。实行城市建设资金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倾斜,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城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严格项目准入。坚决做到五个“一律不批”,即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老污染不达标又上新项目一律不批,不具备治污能力、没有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坚决依法停建、停产、关闭。

狠抓环境整治。严格环保绩效考核,推行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证制度,确保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市区空气质量提高到二级,湘江株洲段水体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清水塘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将其打造成能耗低、效益高、环境好的“样板区”。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建设城区绿化景观带,治理开发内湖,改造内港,完善公园设施,形成生态景观体系。建成一江两岸四港风光带(湘江,湘江两岸,建宁港、枫溪港、白石港、霞湾港),改造提升炎帝广场,拓展完善天台公园。推进城乡植树、护绿工作,城区一半以上为绿地,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

(五)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建设以和谐为取向的城乡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生活,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大力挖掘工业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力作,壮大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教育强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招商引资的品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城乡。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和妇幼保健水平。

发展其他各项事业。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设科技馆、规划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全市人民的国防意识。推动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市志、档案、新闻出版等其他事业加快发展。

(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突出做好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的就业工作,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城乡青壮年无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指导。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积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系统的运行机制、合理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扩面机制,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力争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均提高到80%,及时调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加强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做好扶贫、助残、慈善等事业。

抓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严格遵照有关法规,切实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市场食品检测制度。依法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

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救援体系和应急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成“数字株洲”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依法、及时、合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株洲发展的黄金时期,宏伟的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株洲人民,一定能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现实的美景,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丽富饶,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努力实现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紧中求活的方针,开好头,起好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GDP增长13%;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4%以上;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步。

全年工作尤其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千方百计抓机遇。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已经启动,这是新一届政府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既重节能,更重减排,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长株潭社会事业一体化的眼光谋划社会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区组团式发展格局,致力创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建设管理四大模式,强化区域功能,进一步形成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让我们株洲吸纳更多资金参与基础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家和专业人才创业兴业,吸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

聚精会神抓发展。加速推进“5115”工程。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支持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支持做大订单农业,建成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扫尾任务,主动做好在株洲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做强做大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不懈抓环境。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环境建设年”,突出在硬环境建设上下大力,在软环境优化上出实招。认真实施城乡规划法,严格规划管理。拓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石宋大道、新塘东路、炎帝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完成芦淞路、人民路等路段改造,加快河西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实施龙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抓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继续更新街区道路和人行道板,提质改造城区所有小街小巷。加快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冲水公厕建设力度,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城市清洁、亮化工程和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完成所有通乡、通村公路的提质改造。投资5亿元,抓好农田水利、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市农田旱涝保收率在90%以上。农民不再缴纳农田灌溉水费,水费由政府支付。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造林6万亩。加强市级重点镇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和改造。支持衡茶吉铁路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所有审批事项一律进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限时办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全方位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金融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尽心尽力抓民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稳步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积极筹建湖南工商技师学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完成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中医伤科医院综合楼土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二医院和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成市广电中心主体工程,加快炎帝文化艺术中心招商引资步伐。加大网吧整治力度。办好第二届全市读书月活动。积极推进县市城镇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搞好市体育中心产业开发,加快对河东体育场馆的改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视频监控网络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实施“科技兴安”工程,建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所有县市区打造成“平安畅通县区”。建立全市信访信息局域网络,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推行农村社区试点。积极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同时,为人民群众继续办好10件实事。

各位代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一定要敢于负责、全力服务、坚守法治、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敢于负责,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一方经济的责任、富裕一方群众的责任、维护一方平安的责任。要敢于直面复杂矛盾和困难局势,在工作中弘扬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实干作风,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奋发干事业、一心求实效的浓厚氛围,鼓励改革者,尊重创业者,支持探索者,褒奖实干者。

全力服务,就是要为发展大局和工作中心搞好服务,政府各个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项目、争投资,为地方发展办实事、作贡献;要为投资者和企业搞好服务,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创业便利,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为基层和群众搞好服务,关心基层干部,支持基层工作,服务基层发展。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真真切切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坚守法治,就是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法治意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下大力解决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清正廉洁,就是要做到文风清新,会风清简,政风清正。压缩文山会海,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讲解决问题的话。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展望株洲的未来,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人民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谱写株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篇2:株洲市政府

——2011年1月11日在株洲市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奋力跨越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保二争

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成功抵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沉着应对建设高峰、偿债高峰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克难奋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GDP由2005年的521.6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年均增长36.4%。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由45%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7.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9.5:54.5:36。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汽车、陶瓷、服饰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涌现出3家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5亿元增加到620亿元,增长1.75倍,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7%。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8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440余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余家,加工产值超过150亿元。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5亿元,年均增长18.6%。芦淞市场群进入全国十大服饰市场和服饰物流中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新入驻股份制银行8家,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此外,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大气魄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武广高铁客运专线、株洲西高铁站、醴潭高速、衡炎高速和长株高速竣工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杭长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浏醴高速、醴茶高速、茶界高速、分炎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建设顺利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同号升位并网,天然气成功引入市区和醴陵。大手笔实施城市提质扩容。着力构筑“一体三极”格局,依托市区主体,向北打造云龙示范区,向西拓展河西新城,向南建设航空城;加快构建“一圈三环”路网,天元大桥、芦淞大桥建成通车,畅通了城市内环;中环大道东环北路开工建设,炎帝大道、时代大道、田心立交、王家坪立交等相继完工,荷塘大道开工建设,城市东西南北四张大门全部打开;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展览馆投入使用,中心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强力实施“五改”工程,全力推进“四创四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大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干线公路205公里,建设乡村公路764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投入资金124亿元,兴修水利工程15万处,治理病险水库275座,洮水水库基本建成;实施饮水安全工程,37万农民彻底告别了“喝水难”;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新建沼气池4.1万个;新造林7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5%;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1.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2%。炎陵县

创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并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这五年,是“两型”建设率先突破、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云龙示范区完成投资45.6亿元,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职教大学城、欧洲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天易示范区拉开大河西发展框架,武广新城、栗雨中央商务区、湘水湾生态公园建设进展顺利,电动汽车、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着力“两改四提”,45个项目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12个节能减排和5个限期治理项目稳步实施,产业正加速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两型”环境加速构建。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关停污染企业123家,拆除工业烟囱284根,新建污水处理厂7座,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98天提高到350天,湘江株洲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1.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1%。“两型”改革深入推进。按市场化运作理念,组建了城发集团、国投集团、地产集团等“6+2”投融资公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城乡统筹改革和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3%,居全省第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从6.9亿美元增加到14亿美元,年均增长19%。来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央企达到15家。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30元增加到19600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957元增加到7550元,年均增长13.8%。新增就业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稳定在68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7133个,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城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每月170元提高到300元,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住房公积金发放贷款36.6亿元,支持城镇居民购房、建房440多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5万套,新建经济适用房4545套,新建农村安居房5927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高端A型地铁车辆;投入运营电动公交车达420台,是全国推广数量最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第七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大力推广“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创建合格学校326所,新建城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52个,救助家庭贫困学生25万人次。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4%,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圆满承办省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和2009年省艺术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获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模范城市,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连续两年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居全省第一,连续三次荣获“长安杯”,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五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此同时,信访、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广电、气象、市志、档案、国防、红十字、助残、老龄等事业都有新进步。

这五年,是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有效提升的五年。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317件,政协委员提案1436件,办结率、见面率均为100%,满意率99%以上。率先开展“法治株洲”创建,“大普法”、“大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大力推进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项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9项。“数字株洲”建设步伐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全面开通,妥善处理市民建议、投诉等事项5.2万件。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廉政建设也取得新成效。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提速”的总体要求,紧扣转方式、促“两型”这条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战役”,突出了四个重点。

一是突出打好“三大战役”。城市提质战果显著。四大精品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湘江

风光带河西城区段、神农城广场对外开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职教大学城已有7所院校入园。“四创四化”纵深推进,新增绿地面积481公顷,提质改造道路路面及人行道66条,亮化小街小巷33条,美化建筑物88栋,改造地下管网96处、老旧小区8个、门店橱窗200余栋,被列为国家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指标已有21项达标。创建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一举成功,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园区攻坚来势强劲。全年启动园区项目259个,固定资产投资达238亿元。南车株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南车株洲所公司、株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北汽集团南方基地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成功下线,投资40亿元的变流技术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已经签约,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天桥起重成功上市,唐人神集团上市获批。旅游升温成效明显。旅游总人数达到122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78亿元,增长30%;包装策划35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578.7亿元,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荷塘月色、神农福地、酒埠江4A景区创建等项目全面启动,鹿原镇、酒埠江镇获评省特色旅游名镇。

二是突出推进“两型”建设。云龙、天易示范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云龙示范区开发重大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近1000亿元。云峰大道建成通车,迎宾大道基本建成,云龙大道全面开工。天易示范区高塘村完成土地改革试点,实现了“村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集体变国有”的历史性转变。完成霞湾港水变清一期工程、株冶总废水零排放工程,启动建设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两型”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三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扩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8家,新改建农贸市场21个,农家店600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8个。基本完成网株公路等4条干线公路改造,建成农村公路1135公里;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系统356个,20万农户用上清洁能源;整理土地8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6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1.8万名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供养,10.5万农民领到低保救济金。

四是突出改善民生民利。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所,市区新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4860个,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57万人。在城市四区及株洲县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就诊药品费用下降38%。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增参保人数26.1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8万人。新增廉租住房7115套,新建公共租赁房470套,新建农村安居房1100栋。全市1.3万户、6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见附表)。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保二争

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不动摇,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我们始终坚持“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我们始终坚持“内提外拓、统筹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不动摇,“一体三极、一圈三环”城市框架初步构建,城市空间全方位拓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惠民行动,想群众所忧,急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切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造福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五年风雨,五载耕耘,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民利;必须坚持激情工作,做到规范管理;必须坚持勤政廉政,严格依法行政。

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影响深远。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

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的力度还不大,实现“两型”改革率先突破的办法不多;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依然繁重;制约经济增长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有待破解,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较大;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不高,推动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需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需要继续加强,执行力、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奋勇前行 科学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株洲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发展难度不断加大,但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实施和全省“四化两型”战略的推进,为株洲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应对挑战、战胜挑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争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和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努力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两个明显下降”,即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全市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万元GDP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GDP年均增长13%,达到25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55:4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260亿元;居民消费率达到4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努力建成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们将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务本求实的要求,转方式、促“两型”、保增长、惠民生,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持久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四个株洲”,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新跨越。

(一)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建设智慧株洲

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教育体系、信息应用体系,形成强劲的创新发展能力、教育支撑能力、智慧管理能力,打造智慧株洲。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抓好科技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科技攻关的重大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争取实施50项以上国家“863”计划,新建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力争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深入推广“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快乐德育”,抓紧实施《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资源配臵,改善办学条件。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职业

教育“立交桥”,努力把株洲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重点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湖南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统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实施信息应用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宽带城域网覆盖全市,推进“三网融合”,抓好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建设与推广,构建信息高速网络平台。加快建设新一代“数字株洲”电子政府,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数字城管、治安电子防控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抓紧建设城市规划、医疗、社保、环保、统计、计生、民政等信息管理子系统,构建高效、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指挥平台。不断完善智慧服务系统,建立集住房、教育、水电气供应、应急处臵、社会治安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应用体系。

(二)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建设实力株洲

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形成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优质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两型”产业体系,打造实力株洲。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公司、南车株洲所公司、南车电机公司、株冶集团、株硬集团、北汽集团、中航南方、唐人神等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具有强劲引领和带动力的旗舰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搭建融资、配套协作、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优化园区管理和服务,加速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发展。突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八大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高速发展的坚实平台。建成1个总产值过100亿元、4个总产值过50亿元的县域工业园区。认真落实“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四城三基地”,即轨道科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再造一个株洲工业。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两跳”方针,跳出“农”字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五年内产值翻一番;跳出农业抓农村,以城镇化的理念建设新农村,切实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加大城镇投入,做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强化“两调”举措,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不断调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现代农业,努力调高现代农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加快“两转”步伐,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发展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集中;实施“百万农民进城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产业工人转变。

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加强策划宣传,深化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加快“一廊两片”、“一城三湖”、“一江八镇”建设步伐,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5A景区、湘江风光带、云峰湖国际度假区、云阳山、酒埠江、荷塘月色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精心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工业牌”等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株洲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组建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建成长株潭国际物流园、芦淞现代服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荷塘生活用品商贸城,努力构建面向全省、辐射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引进,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同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芦淞服饰市场群提质改造,扶持大型

商业超市连锁经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提升消费水平。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政银企交流对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打造一批服务业品牌。

(三)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建设绿色株洲

科学制定城镇规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城镇提质扩容步伐,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致力形成城镇相连、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两型”城镇体系,打造绿色株洲。

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中心城市按照“两型”理念和“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战略构想,强力推进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航空城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建设武广新城、金山新城、新马片区、白井片区,实施“一江八镇”城市拓展建设工程,力争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战役,纵深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停车场所、公交站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电力、自来水、燃气、新能源等供应保障设施,强化城市功能。按照“一主两次、两轴四带”的发展构想,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沿106国道、S211省道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

加快构建交通能源体系。构筑大交通,建设大枢纽,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沪昆高速客运专线、衡茶吉铁路株洲段,加快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建设,改造提升醴茶铁路。建成岳汝、泉南、分炎、炎睦、长株潭南环等高速公路,完成京港澳高速株洲段和左权大道等拓改工程,力争建成长株潭高速东环线,形成市域2小时高速通勤圈。建成洞株路、铜霞路等城际干道;开工建设湘江大道、长株攸快速路株洲段,完成芷渌公路、G106、S320等7条干线公路改造。完成湘江株洲段航道改造工程,建成铜塘湾新港区,使湘江主航道常年达到2000吨级航道标准。建成株洲通用机场,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茶陵洮水电站、攸县桐坝电站等新增电源点的建设。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构建稳定、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按照“人在林中、城在园中、路在景中”的目标,扎实推进湘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三边”造林等项目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抓好城区生态园林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量,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系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加快构建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推进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加快建成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彻底改变清水塘地区面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跨区域占补平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深入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力度,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低碳示范城。扎实推进城镇、农村治污工作,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建设幸福株洲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幸福株洲。

实施收入倍增工程。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举措,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实施社保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社会救助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构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安居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成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整治任务,推进非公组织公积金制度建设,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实施健康惠民工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建成市中心医院并投入使用,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区医疗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实施文化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艺术中心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现代城市生活。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作一批艺术精品,举办系列重大节日文化活动,活跃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加快建成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文艺演出、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承接高规格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体育品牌。

奋起赶超 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株洲建市60周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4%;万元GDP能耗下降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按照“保增速、保提质、保民生”的基本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打好“三大战役”,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十大民生实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

十大产业项目:1.加快轨道千亿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重点推动时代研究院、第二制造中心、动车组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2.开工建设五矿集团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提升传统冶炼产业。3.启动通用航空机场、通用航空发动机和轨型飞机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4.推进北汽集团南方基地二期续建工程,为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奠定基础。5.加快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6.加快推进唐人神集团1000万头生猪产业链一体化工程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7.积极推进旗滨玻璃二期工程建设,提升现代建材产业水平。8.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完成电厂厂房一期工程。9.加快推进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年内开园营业。10.推动南车时代与曙光汽车合作,建设新能源客车基地。

十大基础工程:1.加速神农城建设,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2.加快推进湘江风光带建设,基本建成湘江河西防洪景观工程。3.启动“一江四港”整治工程,建成重金属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清水塘污染问题。4.完成铜塘湾港区主体工程,提升湘江港口吞吐能力。5.启动湘江六桥建设,完善主城区交通体系。6.启动湘江大道建设前期工程,逐步形成大河西发展格局。7.开工建设航空大道,基本完成荷塘大道主体工程,加快“一体三极”格局的形成。8.加快浏醴、醴茶、茶界、分炎、炎汝、炎睦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市域2小时高速通勤圈。9.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步伐,开工建设7所院校,5所竣工投入使用;10.完

成神农大剧院和神农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图书馆和科技馆的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生活。

十件民生实事:1.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2.基本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6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稳定在53%以上,新建或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所,建成中心医院并投入使用。3.改善就学条件。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8所;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85万人;完成城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项目27个,启动市二中、白鹤小学武广新城分校建设。4.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和公租住房6500套;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865户;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800户;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到85%。5.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6万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6.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一江四港”治理力度,确保湘江株洲段保持国家Ⅲ类以上水质,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100%;农村建设沼气池6000口;新增混合动力公交车207台。7.完善农贸市场。城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2个,每个县市至少完成1个示范点。8.基本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9.加强社会救助。城区城镇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330元,农村提高到65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1600元/年,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4所。为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案件1200件。10.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各类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内;餐饮业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率达到100%;基本药物目录考核品种质量合格率98%以上;新解决11.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继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重点抓好“十百千”工程,建好栗雨工业园、董家塅高科园、田心高科园、金山工业园、南洲工业园、醴陵陶瓷产业园、攸州工业园、金星工业园、九龙工业园和云龙创意产业园等十个产业园区;培育航空装备产业园、风电产业园、变流及电子信息产业园、钨钼铅锌精深加工产业园、纺织服饰产业园、釉下五彩创意园、电瓷电器园等百亿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和汽车及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在380万亩以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争创2个省级和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稳步推进茶陵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培育2个省级和10个市级龙头企业。努力扩大内需,完成芦淞服饰城综合提质改造工程,推动芦淞商圈新一轮发展;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启动株洲烟草物流中心、荷塘生活用品商贸城、中南粮油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重点抓好“123”工程,即办好以湖南旅游节为龙头的系列旅游节会活动;建设岳汝高速株洲段沿线和“醴陵仙岳山—婆仙岭—仙庾岭—云峰湖”城郊两大旅游长廊;突出抓好神农福地、云峰湖国际度假区、神农城等三个重大项目;弘扬炎帝文化,办好辛卯年省长公祭炎帝陵活动,全力打造“炎帝五千年,中部欢乐谷”精品旅游品牌。

(二)加快“两型”建设,凸显示范效应。加速示范区建设步伐,云龙示范区抓紧建成云龙大道、华强路,加快推进云峰湖体育公园、职教大学城、欧洲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天易示范区栗雨中央商务区、武广新城、新马片区等项目开发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一江四港”综合整治力度,尽快启动建设白石港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南郊垃圾处理场渗漏液处理设施改造工程、建宁港和霞湾港清淤及港体整治工程;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积极开展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考核目标责任,引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投入,狠抓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突出抓好清水塘地区污染治理,确保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如期完工,做好市区洗水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加快推进“两型”改革,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各类投融资公司的主体作用,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加快土地经营制度改革进程,启动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和流转试点工作;启动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改革;启动水务一体化改革,整合涉水事务管理职能;继续深化城区建设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三)加快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扩大招商成效,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等大集团、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策划包装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特色园区招商,积极参加“粤洽周”、“沪洽周”等招商活动,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抓好全球轨道交通发展论坛、全球华商峰会暨炎帝服饰节等会展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招商影响力,增强招商实效。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积极引进PE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同时,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加工贸易,致力打造以湖南华强和时代电气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示范园。

(四)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继续打好城市提质战役,重点抓好“448”工程,即深入推进“四创四化”,加快建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四大精品工程”;积极稳妥地构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八大体系;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动工兴建湘江六桥,全面建设自行车专用绿道。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杭长客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分炎、炎睦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岳汝高速株洲段、茶界高速,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建成S315龙下至攸县段、S322炎陵至牛岗排段、S211株洲段、G106炎陵至槽里段和芷渌公路。启动炎帝陵至神农谷、云峰湖至官庄水库等旅游环线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抓好新农村示范工程和示范片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抓紧云田、松西子、仙庾等城乡统筹改革试点,进一步巩固试点成果;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村民变居民;着力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健全集医疗、养老、低保于一体的城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启动村级治理制度改革,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力争覆盖率达到30%。

(五)加快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努力使我市成为要素集聚、功能配套的区域性创业中心,打造国家创业型城市;巩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成果,逐步在全市推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廉租房“荷花家园”小区建设,兴建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完成公交车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各级各类教育,创建6所优质初中,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强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完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食品市场整治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加强价格执法,确保物价指数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隆重办好建党90周年、建市60周年庆祝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红十字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平安株洲”创建

成果;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争创“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奋发有为 全力保障“十二五”跨越发展

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落实“五个敢于”的发展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超人的胆略,更优质的服务,更务实的政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整合政府机构,优化政务流程,加快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管理体制。创新经济发展体制。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围绕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统筹城乡、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劳动力、土地、资金、市场、价格等要素瓶颈,努力形成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良好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提升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弘扬“火车头精神”,提升城市精神状态,追求卓越,勇创一流,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按照建设“法治湖南”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行政执法权力,构建规范健全的法制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力度,严肃查处各种仿冒、欺诈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按照公开、透明、精简、统一的原则,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深入治理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建立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

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着力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医药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突出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以及科技工业园等各类人才基地建设。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改革企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放宽人才政策,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人才荟萃、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着力加强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调研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改进市长热线和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监管、财政、审计、监察等制度,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我们信心百倍,激情满怀。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图强,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全面建设智慧、实力、绿色、幸福的新株洲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一圈三环,三环七射:“一圈”,即形成从市区至各县城2小时高速公路通勤圈。“三环”,即为株洲城区道路内、中、外三环。“七射”,是指建好进出中心城区的七条通道,即时代大道、迎宾大道、荷塘大道、左权大道、枫溪大道延伸段、湘江大道、株洲大道及延伸段。

2.一主两次、两轴四带: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以岳

汝高速、长株攸快速路为纵向轴,以S313、S315、S320、S321等沿线为四个横向城镇发展带。

3.“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6”是指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陶瓷、医药食品、服饰加工贸易六个传统产业,“1”是指培育物流产业,“4”是指壮大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

4.一江四港:一江是指湘江,四港是指霞湾港、白石港、建宁港、枫溪港。5.一廊两片、一城三湖、一江八镇:“一廊”是指炎帝文化景观长廊,即沿“岳汝高速”株洲段沿线景观布局;“两片”是指北部城市休闲娱乐片区,南部炎帝文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片区。“一城”是指神农城;“三湖”是指城区云峰湖、攸县酒仙湖、茶陵洮水水库(桃水湖)。“一江”是指湘江;“八镇”是指沿湘江开发八个古镇古村,分别是石湾、王十万、朱亭、淦田、堂市、三门、雷打石、马家河。

篇3:论株洲法治政府建设

一、权力“瘦身”: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 以“权力清单”治理权力“越位”, 建构“有限政府”

国家无须出场时不得越位, 国家必须出场时不得缺位。“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权力到底以多少为宜, 有没有一个数量界限?现实中, 包括行政主体, 乃至行政相对人, 几乎没有几人能够说得清, “胸中无数”是权力“模糊”的最好注脚, 也是导致权力“越位”的“第一动因”。政府建设也在“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之间摇摆不定。“以敬民之心, 行简政之道”,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就是要以“权力清单”的利器, 关闭政府权力“任性”的大门, 治理政府行为“越位”的顽疾, 让权力空间在阳光下一览无余, 实现政府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更好作用。一言以蔽之, 政府权力“瘦身”, 做到“清权”、“减权”、“放权”三管齐下。

(一) 在“清权”上下工夫,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 株洲对市政府行政职权事项展开了清理, 同时对市直62家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单位的行政执法职权进行审核。经清理, 市政府共有行政职权178项。下一步还要在以下两方面发力:一是政府自身对行政权力做到“门儿清”。推行权力总量清单制度, 让政府这个大当家, 对本级政府的权力总数, 做到“胸中有数”;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让行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 乃至行政执法人员, 对自身的权力做到“胸中有数”;推行权力种类清单制度, 让行政主体对行政决策权、行政执行权、行政监督权等行政权, 做到“胸中有数”。二是老百姓对行政权力做到“门儿清”。权力清单制度, 一头挑着的是行政主体, 另一头则是行政相对人。老百姓对权力清单制度是“雾里看花”还是“门儿清”, 事关该制度的成败, 为此, 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 推行晒权制度:把“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要求全部公之于众。各个部门对权力清单的工作流程进行公布, 并在权力清单所归属的单位后标有此单位的联系电话。这种通过流程图和联系电话公布办事途径的方式, 能减轻办事民众的时间负担,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二) 在“精简”上出重拳, 货真价实, “减权”到边。

《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 株洲市先后七次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行政许可事项由302项精简至122项, 精简幅度近60%;下一步株洲市必须下好三步棋:减权力品种数量、减权力运行时间、减权力运行费用。

1、减品种, 打造“最小政府”。

要求“实砍”、“虚置”两手并举:“实砍”是把无需政府管辖、行政相对人和市场能够解决的权力事项, 毫无保留地一刀切掉;“虚置”是把“治标不治本”的权力事项和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权力事项, 予以搁置, 或转为事后监管, 或交由市场调节。

2、去环节, 打造“高速政府”。

要求“调结构”“提速度”两步同行:一方面空间上, 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要先行一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追求, 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再造, 大力推行并联、串联等联合办公机制, 尽力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缩小投资项目核准范围, 加快备案进度, 对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 探索实行事后备案, 全力减少不必要的权力运行环节, 最大限度挤压权力运行的空间, 为节省权力运行时间, 留出最大的余地;另一方面时间上, 提高权力运行速度要快行一步:大力强化“为人民服务”、“为市场服务”意识, 切实提高干部办事能力, 力争办事时间最短化, 建造权力运行“高速路”:审批申报材料减三分之一、审批环节减三分之一、承诺时限压三分之一;行政部门审批权限同步下放、审批工作同步实施, 实现横向对接、纵向贯通;进一步强化商事制度改革, 全面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3、降成本, 打造“廉价政府”。

帮助企业降成本, 主要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保交费、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等。一方面加快“营改增”步伐, 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改革范围, 减税种、减税目、降税率, 确保企业税负只减不增;另一方面要实施收费清单制度, 进一步清理取消规范现有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项目数量指标递减制度, 完善公示制度, 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动态公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涉企服务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张清单, 清单之外无收费, 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的整治力度。另外, 推行大部制改革, 合并和整合部门机构、乡镇、村, 精简人员, 减少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 在“放权”上求突破, 应放尽放, “放权”到底。

2013年以来, 株洲市向所管辖的各县市区下放行政许可事项54项, 向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园区分别下放工业和基础设施类项目行政许可事项62项和60项。简政放权是事关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 必须做到速度不慢、力度不减、宽度不窄。但“放权”是个“技术活”, 它讲究力度、速度、广度。一方面在纵向上, 要回应政府治理结构创新的新任务, 配置好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部门、部门与机构的权力与职责, 合理放权:上级重宏观、重决策、重统筹、重监督, 把执行权放下去, 做到应放尽放, 毫不保留。“放权强县、放权强镇”, 凡与县区政府之间能够协商处理的, 或者直接面向县区政府的, 或者由县区政府管理更方便有效的, 要彻底下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 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 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 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另一方面在横向上, 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 解决好政府与企业法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科学放权:政府重规则制定、秩序维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 把相对人的自主权利全部放下去, 做到不留死角, 绝不截留。

二、责任“强身”:“做正确的事”、“正确做事”, 以“责任清单”治理权力“缺位”, 建构“责任政府”

权力和责任好比币之两面, “权力清单”制度, 解决了简政放权问题, 但“放权”不是“放任”, 简政放权, 并不意味着政府做“甩手掌柜”, 权力须“放”亦须“为”。为“什么”的问题, 在过去, 同样存在“底数”不清问题。“责任清单”制度, 作为回应性的刚性制度设计, 其使命是要将政府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 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精而言之就是要建设“责任政府”, 彻底解决政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做事”的问题。株洲市实施“责任清单”制度, 要着力解决好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管什么?二是怎么管?三是管不好怎么办?

(一) 知责明责:

划好“责任田”。划好“责任田”, 要用“国标”来丈量, 做到“不留白”。诚如全国政协周文彬所说:“防止从权力清单去推导责任清单”, 政府责任不是权力的对应物, 政府权力具有有限性, 政府责任是从政府或者部门的职责推导出来的, 简政放权, 并不等于减职减责;相反, 政府的服务、监管、服务等职责必须加强。比如, 审批权力要减, 监管职责就得增加。政府及各个部门到底要尽哪些职责, 不能心中无底, 更不能自定, 必须用国家标准来衡量。这个“国标”就是法律、法规、规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三定”规定、编委编办文件。要按照上述依据, 进行对照和细化, 解决好“三不管”问题。切实做到处处有人站岗, 事事有人负责。

1、划好“责任田”, 要厘清职责边界, 做到“不交叉”。

通过梳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事项, 明确相关部门的履职界限。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对于部门间的职责交叉事项, 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予以理顺, 对于确需多个部门负责的事项, 要明确牵头部门, 分清主次责任, 强化协调配合, 消除推诿扯皮现象。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当前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责交叉问题。

2、划好“责任田”, 要“标注”重点, 做到“不失衡”。

以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 将教育公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改善、环境治理等问题高度“聚焦”, 列为政府责任的重点清单, 提高“首位度”。

3、划好“责任田”, 要适应“新常态”, 做到“不落伍”。

当前, 全国300多项改革已经全面铺开, “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必须与改革相适应, 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相配套, 与上下级权力的下放与集中相连接, 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新要求, 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相对接。只有适时对清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才能确保清单与时俱进, 符合实际。

4、划好“责任田”, 要公开透明, 做到“不失范”。编制标准统一、内容详细完整、表述清晰准确、程序正当规范。要主动向社会公开 (涉及国家秘密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 接受社会监督, 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

(二) 尽职尽责:

种好“责任地”。在全面履职中尽责。坚持依法行使职权, 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同时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 进一步提出减少操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的措施办法。针对行政审批和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等社会关注事项, 建立健全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信用奖惩、行业自律等制度。

1、在全面创新中尽责。

围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健全责任体系, 着重解决“重审批、轻监管”或“只审批、不监管”等突出问题。要坚持权力与责任、管理与指导、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正确把握履行监管职责与服务发展的关系, 既要严格监督管理, 防止监管缺位, 又要避免过度监管、不当监管和违法监管, 防止监管错位、越位。

2、在全面监督中尽责。

全面推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双随机一公开”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出结果) 监管制度:各级各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 分类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明确监督检查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及如何处理。对转移委托下放的权力事项, 根据事项特点, 加强对承接组织或机构行使权力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措施, 通过随机抽查、调查评估、第三方评价等形式对转移委托下放的权力事项进行监管。实行属地管理执法事项的监管, 重点加强对下级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 着力解决权限划分是否合法合理、程序是否规范、执法是否到位等问题。同时, 注重对下级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

(三) 严格问责:

追责“零容忍”。真追责。教育千次, 不如追责一例。建构责任政府, 必须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原则, 对乱作为、不作为、缓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实行倒查责任和终身追责, 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

1、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要大力完善对失职或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 构建人大、公民、司法等多渠道、多途径的监督体系, 以实现对政府权力行使的全方位监督;要努力完善政府责任的追究途径, 包括立法机关追究、司法机关追究、行政机关追究和行政救济追究等, 防止政府出现重大事故后逃避责任。此外, 还应重视政府本身的行政监督, 加强上级对下级的领导监督、专业监督等。

2、建立追责情形分检数据中心。

以纪检监察为中心, 各部门发现追责情形后, 及时向中心报告, 纪检监察录入数据库后, 向适格的追责主体放出追责分检派送单, 限期追责, 各追责主体对责任人追责后, 向中心反馈, 然后销号。有关部门、单位在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的过程中, 发现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违纪违法线索的, 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 及时向监察机关移送;有关部门、单位发现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等情形中有追责必要的, 应当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过程中, 发现相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反行政纪律行为, 拒不纠正且不构成犯罪的, 应当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 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 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纪情形的应当将材料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3、追真责。责任追究, 事关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重大利益, 不能矫枉过正, 必须做到责任法定、权责一致、公平公正。

(1) 区分情形追真责。追责不能意气用事, 更不能“莫须有”。实践中, 相关行政责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容较为明确, 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类是内容概括, 由行政长官承担的领导责任。追责时常常实行无过错的严格责任模式, 这种模式难免使干部有所顾忌。为鼓励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需要做出三个区分: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错误, 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中的失误和错误与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牟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干部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外, 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逻辑前提, 对责任主体违法违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 必须调查清楚, 认定准确。证据必须确凿充分, 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2) 严守程序追真责。追责机关应当严守追责程序。第一, 要启动立案程序, 报请主管领导批准, 重大追责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第二, 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情节进行调查, 固定证据;第三, 听取责任人的陈述申辩并进行核实;第四, 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 不能久拖不决;第五, 送达处理决定, 告知责任人处理的依据、事实、证据采信的理由, 以及责任人权利救济的时间、途径;第六, 受理责任人的申诉, 并及时处理。

(3) 把准方式追真责。根据责任主体、行为性质等的不同情形, 分别追究政治责任、道义责任、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对负有政治责任的人员追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调离等责任。对内部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告诫、离岗培训、调离岗位。对违纪公务员追究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责任。对造成相对人损失的人员, 追究追偿责任。对严重违法人员, 追究刑事责任。

三、程序“守身”:“织笼子管住决策权”、“建篱笆管住裁量权”, 以“程序清单”治理权力“任性”, 建构“守法政府”

“法定程序不能乱”。权力好比河水, 程序就是河道, 河道不宽, 河水就会泛滥;河道不直, 河水就会淤积。行使法定权力、履行法定职责, 都有程序要求, 无程序则无法治。与界定权力、设定职责的实体法治建设相比较, 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就滞后得多。目前, 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规范散、乱、多、不统一、效力低, 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拦路虎。建构守法政府, 政府必须“严以用权”, 做到“守身如玉”, 这里的“玉”, 就是程序。政府权力“守身”具有“童子”般的示范作用, 政府行为“出轨”具有“洪水”般的破坏作用。当下, 在行政程序法出台前, 推行权力运行流程清单制度, 让行政主体对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监督程序和简易行政程序、一般行政程序、特殊行政程序, 做到“胸中有数”, 不失为建构守法政府的理性选择。重点是管好决策权和裁量权。

(一) “织笼子”管住“决策权”, 使决策“不任性”。

推行决策程序清单制度, 能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重大决策程序清单制度,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大决策事项清单, 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重大决策包括: (1) 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2) 编制各类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3) 编制财政预决算, 重大财政资金安排; (4) 重大政府投资项目; (5) 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6) 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住宅建设、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7) 重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确定和调整; (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 (9) 其他需由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二是重大决策步骤清单,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行政决策的步骤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三是重大决策责任清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 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 “建篱笆”管住“裁量权”, 使裁量“不任意”

1、定原则, 使裁量权的行使不失理。

实行行政裁量权行使规定制度。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一般规则: (1) 符合法律目的; (2) 平等对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不偏私、不歧视; (3) 考虑相关事实因素和法律因素, 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4)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必要,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 应当选择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不得与所保护的法定利益显失均衡; (5) 除法律依据和客观情况变化外, 处理相同行政事务的决定应当与以往依法作出的决定基本相同。

2、定程序, 使裁量权行使不失范。

实行行政裁量权程序控制制度。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应当执行回避、公开、告知、听证、证据、期限、说明理由等程序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工作程序, 实施行政行为应当明确由不同的内设机构分别负责立案 (受理) 、调查、审查、决定等职责。实施重大行政行为的, 应当由本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3、定基准, 使裁量权的行使不失度。

对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可以量化和细化的行政裁量权的内容进行梳理, 并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裁量阶次, 裁量阶次一般不得少于3个。

4、定案例, 使行政裁量权的行使不失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选择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发布, 指导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行政机关处理相同的行政事务, 除法律依据和客观情况变化外, 应当参照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典型案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典型案例发布。典型案例发布应当遵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案例。

四、行为“修身”:“绑住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 以“负面清单”治理权力“寻租”, 建构“服务政府”

过去, 政府和市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令者”和“听令者”的关系, 政府说什么, 市场就做什么, “政府前边走、市场后边跟”。“负面清单”行动下的法治政府建设, 要瞄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以“法无禁止即可为”为原则, 通过“列举法”到“排除法”、“前置审批”到“事后监管”的治理方式的深度嬗变, 来“绑住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 最终把政府打造成“廉洁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借以形成和释放市场的活力和动力, 催生株洲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 “照镜子”, 从“牟利性政府”转变为“廉洁型政府”。

“我无欲, 而民自朴。” (《道德经》) 李克强指出, 新一届政府工作千头万绪, 但建设廉洁政府尤为关键。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才是人民所期盼的, 也是市场所需要的。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融入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中, 做到行政作为规范化、标准化、无差异化, 管住权力过大、依据不清、标准不公开等“权力风险点”, 坚决堵住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吃、拿、卡、要”。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

政府职能转变是加快廉洁政府建设的第一要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要将重点放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要重构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还要转变职能的履行方式, 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 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 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总之, 要减少不适当的职能履行方式可能带来的腐败。

2、加大行政权力制约, 消除权力“寻租”的条件。

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保障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实现权利主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以社会参与制约权力:廉洁政府建设需要政府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但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鼓励、支持和监督, 需要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和社会自下而上的参与紧密结合起来。为此, 政府应当正确对待、合理引导民众的参与热情, 将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更好地吸纳到廉洁政府建设中来。

3、推进政府制度创新, 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

通过政府制度创新, 打造一张全方位的制度网络, 阻却“寻租”机会。首先是明确责任。政府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应明确各自的廉政责任, 并切实做好责任分解;其次是监督检查。对任务分解后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落实, 不断探索监督检查的有效途径, 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效果;最后是责任考核。要加大对廉政建设的考核力度, 对于政府领导班子而言, 不仅要把能力大小、政绩高低作为评价的指标, 更要把领导和带动本级政府、本部门开展廉政建设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坚决破除“唯能力论”、“唯政绩论”。要将廉政建设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把是否清正廉洁作为选人用人的优先标准, 纳入“一票否决”的范围。

(二) “讲诚信”, 从“失信政府”转变为“诚信政府”。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 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才会导致市场双赢的市场交换的发生,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才会健全发展, 整个市场体系才会存在。现代政府是建立在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之上的政府, 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市场运行的监督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一旦政府失信, 不但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断裂, 而且会直接摧毁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因此, 政府必须诚实守信,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市场的活力和动力是各种“预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预期”不稳、不明, 就会耗散市场的活力和动力。政府诚信对市场比黄金还贵。政府对市场守信, 要做到“三言三守”:

一是“守言”, 做到“一言九鼎”, 提升市场预期的保障性。执法上做到“一言九鼎”,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政府的制度要求。政府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是最大的守信。如果国家法律这个“言”, 得不到政府的严格遵守, 那么市场就毫无“预期”可言。“负面清单”视域中的政府“守言”包括政府行为不违法和违法行为得到严格惩处两个维度。因此, 我们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行政行为标准化、行政管理体系化、行政流程信息化, 切实提高政府执行法律的水平。

二是“守信”, 做到“一锤定音”, 提升市场预期的可靠性。严于自律, 有诺必践,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政府的理念特质。要求政府行为具有善良性, 全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严禁趋利性、骚扰性、刁难性和报复性涉企行为。要求政府行为具有信赖性, 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 政府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法定事由, 撤销或者改变行政决定导致相对人损失的, 国家应当对其进行补偿。

三是“守诚”, 做到“一言为定”:提升市场预期的真实性。“一言为定”,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治事理政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对市场出台的政策, 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 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即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客观性, 不能朝令夕改, 出尔反尔。要求政府对市场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公开性, 不能弄虚作假。要求政府对企业作出的行为必须具有合理性、公正性, 不论过去现在, 内资外资、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不显失公正, 畸轻畸重。

(三) “补短板”, 从“经济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 政府基本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 主要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时至今日, 这种惯性依然存在, 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求政府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还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 为人民、为市场服务。

1、要强化服务理念。服务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 寓管理于服务中,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针对这个问题, 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中央强调, 各级政府抓经济发展, 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 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 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不”, 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2、要健全服务体系。

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情况比较复杂, 需要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于发展公共事业性服务, 政府责无旁贷。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政府应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切实推动节能减排。同时, 还应加快电网、铁路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其中属于商业性的部分交由市场去做, 属于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担起来。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3、要创新服务方式。

政府是一种自然垄断性组织, 只有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精神, 才能提高服务市场效率。一是流程再造。针对企业诉求较多的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事项, 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和风险可控前提下, 将市级权限内建设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分为立项许可、用地审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和合并验收五个环节, 实行“一窗受理, 牵头负责, 同步审批, 限时办结”;二是压缩时限。所有市直行政审批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进入中心办理,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 开设“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三是全程代办。对民生及工业项目, 市政务服务中心与项目业主签订无偿代办协议, 全程免费代办各种审批手续;四是“互联网+”。对外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及评议。对内通过电子监察系统, 可对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察, 对审批环节超时、总时限未超时的, 实行问责。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 2016.3.18.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http://imgs.xinhuanet.com, 2014.10.29.

[3]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15-2020年) [N].人民日报, 2015.12.28.

[4]乔新生.权力清单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之举[J].监督沙龙, 2015.8.

[5]姜水静.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问题研究[N].长沙大学学报, 2015.1.

[6]耿相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必须严格工作环节[N].学习时报, 2014.5.

[7]刘学彬.论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J].领导科学论坛, 2015.1.

[8]杨伟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和落实[J].中国焦点, 2014.1.

篇4:何谓“株洲模式”

2011年2月,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肩动建设,公共自行车样车出炉:5月6日,株洲市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成为湖南省首个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城市。

细致规划打造“株洲模式”

株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与国内杭州、武汉等地的盈利模式不同,它不建棚,不建亭,车身不做广告,不以广告盈利,三小时内骑行不收费,采取的是“对外输出”的盈利方式。

建成后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引进一家生产自行车的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进而向外输出“株洲模式”,占领其他城市或国家的自行车市场份额,用投资回报的形式解决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的建设管理费用,解决未来发展瓶颈问题。

株洲市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财政收入及城区路网结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管一体、市场运作”模式,即打造“株洲模式”。

这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前期建设由政府全额投资,中标单位广东顺德天轴车料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后期的运营管理实行市场化,由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广东顺德人轴车料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株洲健宁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宁”)负责;株洲市政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政府对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每月进行考核。

目前,株洲基本实现了建成一个系统、引进一家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战略目标。

部门联动创新管理模式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包括租赁站点建设、路网改造、运行管理等诸多环节,要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顺畅,而这些环节单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是不能完成的。

2011年4月,由株洲市市委书记陈君文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任组长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创建办、市法制办、市建设局、市公安局等19个单位部门共同组成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发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展开以及全面投入使用。

科学布点搭“骨架”连“动脉”

在自行车租赁点设置上,株洲市遵循的是网点全城全覆盖、方便市民的原则。将整个城区自行车租赁点分为一、二、三级。在科学计算每个站点附近可能用车频率和人数,以及勘察路面网络实际情况后,最终确定设置的每个一级站点的自行车超过40辆,作为主干网络;二级站点的自行车在20辆到40辆之间,作为次干网络:三级站点的自行车不超过20辆,站点间距一般为300~500米。

在已经完成的一期租赁点建设中,全市共设有502个站点,共投放自行车10000辆。其建设点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火车站、城铁站、汽车站、公交站等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零换乘:二是银行、医院、超市、学校、商场、酒店等大型公益服务场所周边,为市民出门办事提供方便;三是体育中心、风光带、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地的便利转移:叫是机关、企业等地,方便市民上下班及公务需求。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一期工程建设只是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的起点,其目的主要是让租赁点成网成系统,搭好“骨架”,连好“主动脉”。

在一期工程中,株洲市已经建成13000个公共自行车锁柱,投放自行车10000辆,共502个租赁点,已基本上做到城区全覆盖,系统初步形成。

紧接着的二期工程,将建设规划点503个,投入车辆10000辆,主要布局集中在“六区”——小区、校区、景区、园区、郊区、新区。

二期工程通过“居民向小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布点方针,实现“主动脉”与“末梢”的无缝对接,实现租赁点的全城覆盖,让株洲市民充分感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便捷和优越。

合理改造捍卫骑车人的安全

在日渐拥堵的城市,自行车与机动车辆混合出行,骑车人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民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要推动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必不可少。为配合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城建、交警等多部门加快道路改造与管理。

在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期间,株洲市规划局编制了自行车专用道改造建设规划,对已有的非机动车车道进行体制改建。

目前,株洲市的具体做法是:在长江广场、黄河路口、新华西路等路段设置自行车专用的绿色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则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开辟0.8米至1.5米的非机动车道:对没有非机动车道,也无法腾出更多空间的道路,则利用标志标识将自行车引入行人道,画线行驶;在行人道无法划出非机动车行驶空间时,则在混行的情况下对机动车实行限速。

针对不同的道路状况采取不同对策,全方面实现车行、人行、道路的统一,让骑车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为配合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投入运行,株洲市交警支队对城区的74条主次干道的标志、标线和标识进行提质改造,增设“非机动车右侧通行”标志220块,施划标线7000多平方米,增设“非机动车道标志”2900个,铲除了路边停车泊位314个,全方位保护骑车人的安全。

双卡绑定杜绝不文明用车

株洲市自行车租赁系统采取的是租赁卡与信用卡绑定。

办卡时收取200元押金和100元预存租赁费,这是对人为破坏和恶意不归还自行车行为的制约。

同时,将租赁卡与信用卡捆绑,防范不良信用人员办卡,引导市民文明用车。

相关链接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国内城市中主要有两种建管模式:

一种是“建管分离”,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建成后由下属国有企业管理,如杭州、广州。

一种是“建管一体”,由企业全额投资建设并负责管理,产权在约定的年限内属企业所有。其中,有的城市采用补贴模式,如武汉建1个点政府补贴10万元,投放1辆自行车政府补贴100元,另外给予企业诸如租赁点的雨棚广告权、贷款担保与贴息等优惠;有的城市采用购买服务模式,如上海每年向产权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建设费用予以回购,并以支付服务费的方式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篇5:株洲市政府

关于开展“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活动实施方案

为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认真解决机关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市作风办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办机关开展“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主题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促进机关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

二、主要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重点治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循守旧,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畏惧困难,回避矛盾等不作为问题;二是办事拖拉,程序繁杂,互相推诿等慢作为问题;三是架子大、口气大,态度生硬,“衙门”作风问题;四是目无组织领导,执行党组决定、落实领导指示找理由、打折扣、讲价钱,甚至软抗硬顶拒不执行的问题。

三、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领导,办成立由 陈旌同志任组长,李玉玲同志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谭韶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作为本科室主题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机关全体人员尤其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于治理不力、问题较多的科室,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科室要结合自身实际,解决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和基层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使群众和基层从主题活动中得到实惠,使主题活动从人民群众的支持中获得动力,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实际效果。3.搞好结合,形成合力。各科室要切实搞好工作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形成机关建设的合力。要把主题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巩固整改成果;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与政府办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机关效能;与文明创建紧密结合,增进机关和谐。

篇6:株洲市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

《关于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顺物业管理工作体制

(一)理顺监管体制。构建以市、县市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下同)为主体的三级监管机制,加强对物业企业和物业经营项目的立体式全覆盖的监管。株洲市房产管理局为本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各区人民政府应设立物业管理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的协调、管理工作。各县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指导,协助市、区物业管理机构,协调解决社区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由县市区物业管理工作机构负责召集,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辖区派出所、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及相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物业管理的疑、难、急问题。

二、加强开发建设管理,夯实物业管理基础

(一)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到位。新建物业项目的供水、供电设计必须满足“一户一表,每表出户”且可直接计量收费到户的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在物业建成后,应当将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按规定移交给上述相应的专业经营单位进行维护管理。公用水、电表不再挂户在物业服务企业的名下,可明确为小区公用水、电表,落户在业主委员会名下。

(二)确保物业管理用房到位。开发建设单位新建物业项目应严格按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并满足物业管理的要求。规划部门在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确定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和面积。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房屋

总建筑面积3-5‰的标准配备物业管理用房,但最低不低于6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应为地面以上、水电到位、便于物业管理活动、具有正常使用功能的房屋。未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建设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划部门在进行规划核实时,直接认定为不符合规划条件,同时由房产部门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理。

(三)严格执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开发建设单位应按《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业主或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对新建物业实施前期物业管理,并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送物业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在商品房销售时,公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和临时管理规约。项目综合验收完成后,开发建设单位应及时将相关资料移交物业服务企业。

(四)严格履行建筑保修责任。开发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房屋质量保修责任,开发建设单位在退还施工单位质量保证金时须经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签字证明,对未履行保修责任的施工单位应延期退还质量保证金。

三、明确责任,确保执法进小区

(一)强化部门执法责任。各有关主管部门应按如下工作职责,加大对物业管理小区的执法力度,形成合力,保证执法效果。

1.房产部门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负责查处下列行为: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侵占、损坏共用部位、公共场地、共用设施设备;建设单位未按规定配足物业管理用房;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有关规定,对业主或者使用人的违法行为未予以劝阻、制止或者未及时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2.规划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进行改、扩建和增建,或者擅自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的,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处罚。

3.建设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在房屋装饰装修中,未经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未经排水净化,擅自排放生活污水;擅自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行为。

4.城管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在建筑物、构筑物上涂写、刻画或者违反规定悬挂、张贴宣传品;乱倒建筑及生活垃圾;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未经批准擅自饲养家畜家禽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对城市流动摊点进行

整顿。

5.园林绿化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侵占园林绿地或擅自砍伐、移植、修剪等损坏城市花草树木的行为。

6.公安部门职责:负责查处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以及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加强犬类管理和社会生活噪音的管理;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的安防工作,加大对盗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7.消防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擅自改变建筑物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消防设施;增加建筑物火灾荷载、占用消防道路设施等行为。

8.工商部门职责:查处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对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申请人未能提交本单元、本栋住户、业主委员会等利害关系人书面同意材料的,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对影响周边环境不适合于在住宅小区内开设的经营项目不予核发营业执照;适当放宽物业服务企业的兼营范围,在不损害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情况下,允许和扶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经营。

9.环保部门负责查处下列行为: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贮存、堆放、弃置、倾倒、排放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等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噪音等其他影响物业管理区域环境的行为。

四、规范费用代收代缴行为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直接为业主提供服务,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并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责任;对直接收费到户有困难的,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代收,委托单位可以按照不低于3%的佣金标准,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签订代收合同。

五、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一)给予劳动用工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对物业管理服务单位招用人员,特别是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优先提供招聘台位实行免费服务。对招用下岗失业4050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按规定交纳社会保险,经基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二)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参照公共服务行业税费优惠,将物业服务企业营业税计税税率由5.5%降为3%。合理调整物业服务企业营业税税基。根据行业特点,在扣除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工资成本和扣减公共设施设备维护费、水电费、清洁费、绿化费、秩序维护费及其

他代收代付款项后的金额作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同时适当减免残保基金、防洪基金等各项行政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物业服务企业负担。

六、制定合理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尽快修改制定《株洲市物业管理收费实施办法》和《物业小区停车场服务和收费实施办法》,及时制订与物业服务等级相适应的政府指导价格,定期向社会公布。物业服务企业应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公示收费制度,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在住宅小区向业主公示;规范停车场、停车位的收费行为,合理收取停车场占地使用费和卫生清扫费。

七、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物业服务满意度

(一)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各级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物业分级服务标准,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整顿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促进物业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大对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损害业主利益、无资质从事物业服务、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物业服务市场。

(二)加强行业培训。各级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物业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推行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提高物业服务整体水平。

(三)加强物业服务企业诚信建设。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物业项目巡查通报制度、物业服务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信用评估制度等,加强物业行业动态管理,强化企业诚信管理;对各类违法违规、不讲诚信、损害业主权益的不良行为应计入企业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诚信档案中不良记录较多的企业,应责令整改,取消项目投标资格,性质严重的要坚决清除出物业服务行业。

(四)切实提高物业服务满意度。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业主的支持和理解;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物业服务企业满意度调查,制定考核评议办法,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改变形象、树立品牌,与业主共建和谐小区。

八、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上一篇:愚,也是可爱的表现三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高校教育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