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3

全国上下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踩踏事件,造成了学生伤亡严重,使学生、教师及家庭遭到严重创伤,给学校带来很大影响,给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教训惨痛,影响恶劣。学校作为学生一个公共场所,学生在校时间达到6小时,学校在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安全是一個“高压线”,安全问题可以把所有成绩一票否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1:

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开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从生命安全教育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具体实施策略和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希望能够为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 生命安全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体育课程的很多内容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学生生命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开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从生命安全教育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长期缺位,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并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生命安全认知不足、生存技能缺失以及缺乏应对安全危机的意志品质等等,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而追根究底,之所以会造成上述的状况,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高校忽视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所造成的。而要改变上述的这种状况,就需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真正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范畴,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切实落实,来促进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科学融入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体育任课教师所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要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就要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并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科学设计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并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素质与技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了解体育技能与自救之间的关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二是,结合“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运动技能和方法,积累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三是,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各种主题融入高校体育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感悟来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的科学融入

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机会,才能够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切实实施。为了将生命安全教育有机的融入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在每次教学中适当穿插一定的时间,如,每次课10-15分钟,或者是定期抽出整堂课进行教学的方式,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渗透和实施。

(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科学融入

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有效融入的关键环节。在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应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专项来有针对性的组织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并注意采用情境模拟和运动处方相结合地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生命安全教育要注意综合培养学生应对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以尽可能的避免教育空洞说教和形式化的问题。

其次,由于受高校师资队伍状况和课时安排状况的限制,很多高校很难构建其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在全面了解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要注意任课教师生命安全素养和生命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生命安全教育实际上是一门交叉课程,在目前我国高校中,很少有学校配备了专业的生命安全教育师资,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体育任课教师来兼任的。虽然说,这部分体育任课教师绝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专业运动水平和专业知识结构,但是在生命安全知识、生命安全素养等方面却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高效实施和推进,学校就应该积极的通过定期培训、鼓励自学、制定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促进教师生命安全素养和生命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01).

[2] 鲁国斌,王迪.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体育的诉求与契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3).

作者:林志军

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在高校课堂下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全国上下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踩踏事件,造成了学生伤亡严重,使学生、教师及家庭遭到严重创伤,给学校带来很大影响,给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教训惨痛,影响恶劣。学校作为学生一个公共场所,学生在校时间达到6小时,学校在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安全是一個“高压线”,安全问题可以把所有成绩一票否决。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更是如此的重要,要让学生在室外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身心,又要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安全意识必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一重。

作为一名在教育第一线战斗21年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題的所在性,往往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然而就是这些细小的问题却往往有着安全隐患。

一、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理,重视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学生的安全为主体,时刻以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在课前强调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课在做练习时都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注重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做好提前预防措施

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上课前及做练习前提示学生系好鞋带以及衣服整洁,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垫子类运动项目。小学生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在课堂中好动、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三、合理选择运动器械和场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对体育器材的识别。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的垫子上运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胆量大、小两级分化大,前滚翻运动中极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天长日久就会变型,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变型有可能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还有在搬运垫子的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发生伤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异常,要注重观察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情况,及时引导和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机制,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宣传活动,做好学生心理、情绪的教育工作,排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比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的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刘养维

高校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所以说充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一种必然趋势,由此高校体育教学也必须面临着改革,这样才能促进新的教学理论,更新体育教师的观念。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一、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而单一,形式单调且枯燥

传统的体育课以体育技能和能力传授为主,现代创新教学理念未能渗透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需求,更谈不上创造性,学生毕业以后根本用不上。目前,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这种看似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未能帮助学生在成长过中养成运动的习惯,从而导致學生体能不足,身体素质下降。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与衔接。实践表明,小学的体育教材安排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 初、高中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非竞技性专项技能; 大学阶段,应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事实上,课程层次的简单、重复成为体育课层次发展的“瓶颈”,与“终身体育”的理念严重脱节。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任务,也是今后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的目标。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是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以高校体育为试验田、根据地,逐步探索出适合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

(一)高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材大部分是围绕着传统的体育竞技技能来写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培养的真正目的,不能够与时俱进,没有较强的实用性,另外,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考虑进去,所以说学生没有形成一套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法和习惯。

(二)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较少、授课质量差

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很多人容易对体育教学忽略,不注重体育技能的提高,认为只是平时的锻炼就能够达到目的。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理论教室课应该说是占比最少的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点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加上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在意的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的质量,不利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开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

调查得知,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倾向,专业相对集中在传统的篮、排、足等项目上,“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比较缺少,比较时尚的项目如街舞、肚皮舞、瑜伽、体育舞蹈等专项的教师很难引进。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策———改革与探索

(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来进行。具体来说只有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无疑,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必须要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增加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提高体育知识传授的乐趣,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组织运动会,竞赛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重视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和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

体育教学如果想要快速的进行改革,必须要把体育教学的设备配备到位,例如应有的体育场所和相应的器材,除此以外,还必须要把师资力量提升上去。

高水平的体育教学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一方面,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育教学实施,作为学生的运动、训练场所,另一方面,高校的体育场所应该为对外开放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高水平的体育教学直接影响到师资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人物,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提高自身素养,进而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四、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根本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要培养大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师应率先在教学中履行终身教育理念。实践证明,有好的体育教师,才有好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向体育学习的生活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铸造创新人格。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坚持尝试,大胆创新,争取为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更多深层次、前沿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程森蛟.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作者:席磊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个性化教学论文下一篇:幼师教育创新思维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