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2024-05-01

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精选8篇)

篇1: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假期社会实践心得

——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西方语言学院英教八班窦群20110611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愉快而又艰辛的实习工作快要结束了,在这二十多天里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颇多。新疆在实习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讲好课,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求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氛围等。这也要求了我们要改变传统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不要老是束缚于老的教学方法中,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独到之处,有新意。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上好每一节英语课,也方便于我毕业论文的研究。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

中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常由于受汉语思维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正确表达意义,出现许多错误,导致考试中得分不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错误,进而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从学生的写作中可以看出,汉语思维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书面表达常见错误分析:

在外语学习中,英语学习者的输出中错误不仅常见,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分析学习者的错误非常有意义。在分析错误方面,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对比分析,其二是错误分析。这两种方法反映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和原则。错误分析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研究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对比分析被认为在预测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面很有用。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外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来自母语的干扰。通过比较目的语和母语,可以预测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学习困难,那些和(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成分学习起来容易,和母语不同的地方学习起来难。语言教师应重视这些不同的地方,设计练习来培养学习者形成新习惯。应尽量避免犯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应立即纠正,以免形成坏的习惯。

(二)作文中常见问题分析:

1,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和词汇缺乏导致的不切题。在用英语进行写作时,大部分学生受汉语语言思维方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不能紧扣主题进行写作,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另外,有的学生虽然说对题目及要求非常清楚,但是无法用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只好绕着题目乱说一气。

2,没有准确掌握英语的表达和词的用法导致的语法错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表达思想不清楚,而表达思想不清楚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作文中有严重的语法错误。

根据自己的心德分析基本概括为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语言错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谓不一致。即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没有保持一致。

The professor and writer are speaking at the meeting.2.冠词误用。冠词误用包括该用冠词时没有用,不该用时却用了,以及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误用。

John is playing the basketball while Mary is playing piano.3.语言重复。如“return”本身已有“返回,归还”的意思,但添加不必要的副词back; 按照汉语习惯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双重关系副词。

I will return back your money tomorrow.Because she didn’t feel well,so she stayed at home.4.词性误用。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只注意词汇而忽视词性,该用动词时却用了介词,该用形容词时用了名词。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5.词序颠倒。汉语的词序排列一般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一般到特殊,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因此学生在习作中常出现词序错误。

The old man lived in Jiangsu Province,Suzhou,at a small village.6.受母语的干扰。表现在把汉语的表达习惯直接套用在英语中。

There will be a big rain during the night.7.句子不连贯。句子不连贯主要表现为逻辑关系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The fresh water,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8.关系词误用。定语从句中,关系词误用的现象突出。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9.指代不清。指代不清主要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10.句子不完整。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For example,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汉语与英语的另一个差异是词性的差异。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往往只要求达意,词语单独出现时很难看出词性。而英语大部分词本身就有明确的词性。作为英语学习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实习二十多天,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一转眼就成了过去。但这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二十几天,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很多的感触,有很多的快乐,有很多的不舍,有更多更多的感谢。感谢新概念外语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真正了解到了一个老师的辛苦和快乐,感谢老师们能给我那么多的锻炼机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感谢学生能包容我这个还不成熟的老师,和我说了那么多的心里话,不仅把我当成老师,还把我当成朋友。实习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在实习中获得的经历和体会,对于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上我会有争取更大的进步。相信今后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这段经历,都会觉得是快乐的,而且永远铭记于心。

篇2: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家长反映,孩子们上了一个假期的课外补习班,有点疲惫了。实话说,在如此酷热的夏天仍坚持学习,家长和孩子都很辛苦。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此做一下总结,希望对各位孩子和家长有所帮助。

现象一:我家孩子对非课本内容的东西很感兴趣,就是不爱学习。一拿出课本就犯困,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监督他学习的时候就和我谈条件,不答应就闹。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特别任性,管得严了就闹情绪,绝食,甚至几天不和父母说话。或许这是大部分家庭遇到过或即将遇到的问题。现在的初中生是在福窝里长大的孩子,没吃过苦,而且部分孩子会存有优越心理:反正家庭条件好,即使现在成绩不好,以后也不会怎样,爸妈的家产就够花几辈子了。可是反过来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喜欢被束缚。如果孩子喜欢谈条件,除了孩子的原因之外,您进行过反思吗?您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对于那些比较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软硬兼施两种方法。对于孩子毫无道理的任性行为应该进行坚决的惩罚(您今天舍不得惩罚,姑息他们的话,可能以后社会的惩罚会更大的伤害您),当然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形成犯错误要受到惩罚的意识。对于孩子偶尔的一些小毛病应该采取正确引导的方式,使孩子明白怎么看事情、怎么做事情以及做事情所产生的后果,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理智的做事习惯与性格。

还有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而不是优越感。不光是孩子,每一个人都如此,一旦有了退路就会在困难面前低头,犹豫不前。“破釜沉舟”不无道理。

现象二:我们家小孩儿特别听话,就算不想学习,但只要我们家长坚持,他也会怪怪上课去。可是,他们总会闷闷不乐,做题总出错。

像这类听话的孩子,要么是很懂事,理解父母,感受到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忍心让父母失望;要么是父母太“强权”,孩子比较怕爸爸妈妈,自己没有主见。

1、对于那些“懂事”的孩子,虽然他们按照家长的意思完成了任务,但心里却有几万个不愿意,口服心不服。长此下去,孩子容易变得忧郁、内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应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对自己有一个长远的学习规划,那么家长就会省很多事儿。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好朋友。

2、而对于那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家长的任务就相对沉重了一些。孩子没有主见,多半是他们没有自信心,不敢轻易做决定。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肯定。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在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做估计时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因为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关于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恶来判断人和事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难免会受到不良言行的影响。家长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的正面引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现象三:我们孩子开学初三了,面临着中考,孩子有了紧迫感,自己主动提出参加补习班。孩子每天都在学习,写学校的作业,写辅导班老师布臵的作业。可是,孩子好像乱了阵脚,没有头绪和条理,所以成绩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孩子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老师,我很欣慰,可同时也为孩子们的盲目性感到着急。这些孩子,大都存在一个很“致命”的毛病:粗心!不是知识点不会,而是做题不仔细,“多一点儿”或“少一点儿”导致满盘皆输。题做完时感觉良好,可一对答案,满脸悔恨泪。简而言之,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试问:您家孩子有没有一边听歌一遍写作业的习惯?有没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上有没有丢三落四的习惯?

如果孩子是为了避开外界的干扰而听歌学习,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了:您是不是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学习,咱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尽量配合孩子,给他们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二是,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学进去了,那么一切的干扰都将不是干扰。对于丢三落四的毛病,咱们可以进行一个特殊的“无差错训练”。习题不要很难,就做一些很基础的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检验孩子的细心程度以及做题速度。当然,也应该配上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胚子,只要肯花心思在学习上,他们一定会散发出天才的光芒!孩子们,老师期待你们的进步,加油!初中生应养成的好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所以凡事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有好奇心,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学问,学问,便是要学会问个为什么??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

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下列几点:1.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2.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3.注意听教师的提示;4.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5.记好笔记;6.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7.比教师先想出问题;8.防止注意力分散;9.听课时要进行分析理解。

三、练习反思的习惯。学习过程中总要做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 2.为什么这样做?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类习题?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四、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读好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学们要学会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读书,最终靠是我们自己读的!

当然,好习惯远远不止这些。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坎坷,也是搏击;是沧桑,也是攀登;是等待,也是寻求;是探险,也是相逢;是眼泪,也是歌声。青春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正如印度诗

篇3: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观察发现,目前中学生英语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英语词汇的缺乏

学习英语,词汇是最基本的元素。如果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必须有足够的词汇。有些学生由于词汇的缺乏总是犯错误。以下是常见的三种情况。首先,学生的写作表达是由非常单调的反复使用的单词和短语的组成。其次,学生使用错误的单词或不当的句子。第三,学生自己创造一些不存在的词汇用于写作中。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特别是在农村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词汇。显然,缺乏英语词汇是他们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英语语法的缺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更多的关注语法。语法是组词组句的规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语法和练习语法,教导学生如何避免及纠正语法和句式中的错误。然而,事实上,学生语法掌握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他们的写作中。英语语法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接受性语法和产出性语法。学生拥有的不是产出性语法而是接受性语法。在中学,语法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而在写作文时,产出性语法比接受性语法更有用。在他们的写作中有许多常见的语法错误。例如:1.Where is she come from?2.Her father like go to fish.因此,语法问题仍然中国学生写作中的障碍。

三、相关信息和知识的缺乏

面对高校招生考试的压力,学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测试和培训上。他们很少有时间阅读报纸或杂志,看电视,或上网冲浪。如果学生没有信息和知识,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足够的和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意见或观点。任何一篇有着鲜明的观点却没有强有力证据的作文都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学生们被要求发表评论某一主题时,一些学生仅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充分的理由或例子。例如,在新教材8B第七单元写作课中,某个学生在写一封号召信中的摘录。“The boy needs our help.He is very poor.”对受助者只给出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却没有对受助者所处的困境给出进一步的说明。以这样的方式,他的写作不太可能被视为有说服力的。

四、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汉语是学生的母语。有些人往往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思考,并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因此,中式英语在写作中随处可见。汉语的语法、词汇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都对英语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空中小姐”被译为“fly girl”.“小心”“litter heart”.“副食品店”被译为“vice food market”.“铁饼”被译为“iron cake”等等。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教育实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做好充分的写前铺垫,为学生写作提供抓手

学生在拿到一篇作文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想表达的内容不会用英语表达,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文不对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一定要通过相关的写前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活动中,有内容可写。例如,译林牛津英语9A Unit 1 Task的教学目标即为学生通过学习范文,学习写一封推荐信。这是一篇描述人物性格品质和事迹的文章。那么我们在开展写前指导活动时,就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想出一些与人物性格品质的词汇和短语,教师可提问What is Sb.Like?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可以把以下这些描述人的品质的词汇呈现给他们,confid ent,patient,helpful,friendly,experienced,o rganized,clever,brave等。接着老师可以继续提问:What makes you think he/she is…?如果学生认为某人是自信的,这时候他就会想出与自信相关的一些表达,如:He is never afraid of making a speech in front of many people;He thinks he can do anything well等与之相关的表达。通过这样一些有效的信息输入,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自然不会无话可说。

二、以读促写,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中,读和写向来是不分家的,阅读是语言学习者的信息输入渠道,而写作则是信息输出的方式。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开启他们写作的思维,进行与之相关的写作。例如,译林牛津英语8B Unit 4的阅读文本是《鲁滨逊漂流记》当中的小人国节选,学生在学习赏析文本时了解了其中的相关写作手法,例如:其中They are the same size as my fingers.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Where was I?Who was this tiny person?”其中就运用了心里描写,体现了小说语言的生动性。在接下来的学生续写故事时,学生自然地将他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通过阅读所带来的有效语言输入,确实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基础,确保写作的正确性

当学生的写作变成有话可写时,我们还应确保其写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放松对单词、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的重视,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符合语境的单词、句子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的能力。

篇4: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关键词】英语写作英语精读 语际负迁移 发生认识论

英语写作能力是评判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各类英语水平测试中,写作能力都是重要的考核项目,但这也正是国内学生的短板。以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雅思考试)为例,雅思考试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总成绩以上述四个单项分数的平均值计。2007至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雅思平均分为5.45分、5.46分、5.47分,而写作成绩为5.11分、5.12分、5.12分; 2011年和2012年平均分均为5.6分,写作为5.2分。由此可见,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成绩相对平稳,但明显低于平均分。换言之,由于中国学生在写作方面比较薄弱,对雅思总分的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而雅思考试成绩是很多国外大学录取外国学生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国外相当一部分高校,不仅对雅思总分有明确的要求,对写作单项成绩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明确要求研究生申请者雅思写作不能低于6.5分。因此,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写作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校的选择。

本文基于自己在英语学习和工作中的体会,对国内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就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用词用句幼稚单一

在国内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不乏I think,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more and more,firstly,secondly thirdly这一类单一机械的表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学生平时英语积累不够,单词量有限。此外,在阅读英语著作时流于表面,没有做到精读,对语言也不够敏感。为此,平时应多做积累,除了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外,注重阅读英文名作,仔细揣摩名篇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应用。以英国作家罗素的名篇《如何安度晚年》为例,其中一部分内容:Some old people are oppressed by the fear of death. In the young there is a justification for this feeling. Young men who have reason to fear that(引导宾语从句)they will be killed in battle may justifiably feel bitter in the thought that (引导同位语从句) they have been cheated of the best things that(引导定语从句)life has to offer.(摘自新概念英语四)。阅读到这部分内容时,一是要学习作者的用词,如oppressed(忧郁;苦恼),justifiably(无可非议地)等;二是要学习和揣摩that引导不同从句的用法,这段话分别用that引导了三个不同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提供了一个如何写长难句的经典范例,应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二、盲目追求大词

词汇使用的丰富性是考核一个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固定的指标往往不可避免的导致学生的“刻板”应对。以留学申请时的文书写作为例,准留学生为了给名校招生官留下英语驾驭能力高的好印象,在个人陈述中倾向于运用大词,比如一种常见的写法,用metropolis代替city。其实文书的作用在于让他人了解你的基本情况,只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把你的兴趣,学术能力,社会或科研活动参与情况等表示清楚即可,盲目的追求大词往往会弄巧成拙。再拿雅思写作为例,针对这种外语能力(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水平测试,准确和适合应该放在首位,如果考生英语写作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甚至存在基本的语法错误,突然出现个别英语专业八级难度的词汇,很可能会给考官刻意突兀之感。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雅思考试满分范文里,两次出现了I think这种看起来比较幼稚常用的表达,但这些表达并不影响这篇作文的成功,因为它被使用得当,与文章融为一体,没有刻意之嫌。因此,无论是在出国类考试还是国内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准确度和合适性也应该是考生需要考虑的。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使用大词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诙谐幽默之感,甚至起到讽刺的效用。以简奥斯丁经典名篇《傲慢与偏见》为例,小说第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这句使用如商业合同般正规的表述方式,比如 possession,in want of,达到了一种讽刺效果。在该小说中,见识短浅,势利虚荣的贝内特太太所坚守的真理,其实是小说中每一位绅士的真实写照,连睿智沉稳,几乎完美的达西先生也不能免俗,这种前后的反差感背后是作者的善意调侃,也让读者会心一笑。

三、缺少逻辑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外语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时,会依赖已知的母语知识,母语内容便转移到目的语,这就是语际迁徙。由于语言的差异性而导致错误时,就形成了母语干扰,即语际负迁徙。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习作存在缺少逻辑的问题,正是由于语际负迁移导致。在汉语的语言组织上,更多依靠句子之间的暗含的逻辑关系达到衔接的作用,即意合。而英语侧重通过连接词等语言形式达到逻辑关系,即形合。如果大学生直接套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英语习作就会显得逻辑性不强。

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英语习作里达成逻辑关系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利用连接词形成的“明显的连接”,更应该尝试使用“隐晦的衔接”。慎小嶷认为:中国学生对于上下文行文衔接的一个最常见误区就是把“衔接”完全等同于“连接”。以Barry Commoner的“At war with the planet”一文为例,第二段第一句是:Now,on a planetary scale,this division has been breached. 在此文第一段中曾出现对division的具体解释,因而这句话中的this很好的“隐晦的衔接”了第一段和第二段。

四、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顾名思义,即有中文特点的英语,而造成中式英语的原因可以用上述的语际负迁移来解释。除此之外,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也可解释中式英语这一现象:国内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即具备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格局,当开始学习英语时,这种格局就会对习得的英语产生同化,从而产生中式英语。这样的英文不仅经常出现在各类英语考试的作文里,甚至有些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也可发现。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里,对中式英语有很详细的分类:多余的名词、动词,多余的修饰语、同义堆叠、悬垂成分、平行结构以及逻辑连词等等。以多余的名词为例,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accelerate就有提速之意,再加上短语the pace of就明显语义重复了。想避免汉语思维的控制并摆脱中式英语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写出的很多中式英语,对我们来说并不怪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多了解中式英语的范例以及如何修改,做到尽量避免即可。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本文仅就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是,不论会遇到何种困难,只要持之以恒,注意积累,注重英语名篇佳作的阅读与揣摩,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尽可能多地减轻语际负迁移的影响,同时多做练习,就一定能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文章。

参考文献:

[1]罗哲怡,燕丽勤.雅思写作现状与研究评析[J].科教导刊,2013(32).

[2]张晓兰.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

[3]韩琳.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

[4]慎小嶷.十天突破IELTS写作完整真题库与6-9分范文全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5.

[5]马庆林,季建芬.“中式英语”成因之认知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

篇5:大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一)学习没有计划性。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我有时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地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总是在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学习环节上的不完整。

我的学习方法仍然存在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被我忽视的预习、复习、小结等环节正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有自学能力的重要特征。

(三)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我读书时不善于找出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后也不知所云。

(四)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

我不经常去图书馆,是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缘故。

我觉得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最重要。大学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而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更应发挥自主性。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篇6: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我担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小红是我的学生,12岁,独生女。课堂行为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偏离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很容易分心,经常不看黑板的例题讲解或书上的内容,在课堂中与同桌说话、玩笔、玩自己的头发、东张西望或看窗外,小动作频率较高。从成绩和作业情况来看,作业较为潦草,做作业容易丢三落四,成绩较差。据该生自己反映,其在上课时经常会开小差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这门课或这个老师,而是她很容易被身边其他事情吸引而忘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该生父母均长期在外经商,生活起居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她比较溺爱,但母亲比较严厉,回来后经常因为她写作业容易分心责骂她,但收效甚微。[分析] 在学校课堂情境中不乏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Ross(1976)认为学习障碍是因为运用和维持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迟滞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即与优等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注意的搜寻、稳定、转移、集中能力明显低弱。因此,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给予学生一些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使其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红虽已上了五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红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红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定准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去读书,去思考。要引导学生有效听课,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教师亲和力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我们更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用自身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听课。

[方法]

一、自我指导训练

①认知示范:成人执行任务时,大声对自己说话。如指导者示范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如果没有,马上坐端正,认真听讲(用行动表示出来)。②外显的引导:个案在指导者口语的示范引导下,表现出同一行为。如成人问:“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个案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③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在执行任务时大声指导自己。如个案大声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并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④轻声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轻声反复练习以外显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⑤内隐的自我指导:个案以内隐的个人语言引导自己的行为表现。(2)感官训练

注意力的品质不仅包括注意力的选择性、分离性和持续性,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注意力。因此,对这几个方面的注意力的训练同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采用方格练习,设计了1~25的随机数字表来锻炼个案的专注力,用“摸一摸”触觉训练来锻炼个案触觉的注意力,用“听一听”听觉训练来锻炼个案的听觉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用拼图锻炼个案的持续性注意力等。为了尽量降低个案的实验者效应,对个案的感官训练同样安排在一个小团体中进行。

(3)订立行为契约

为了强化行为改变的效果,研究者与个案订立行为契约。在订立行为契约中,选择合适的强化物非常重要。在与个案及其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个案喜欢画画,因此,我们与家长商定选择一套个案喜欢的画具作为强化物。我们与个案和家长商定后确定的行为契约如下: 2.认知行为训练方案的实施过程

认知行为训练分四次进行培训。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感官训练,训练的时间安排在下午放学后30分钟。训练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研究者首先和个案订立行为契约,如果每次训练后的随堂观察中其课堂不注意行为低于5次,即发给一个代币(代币为印有研究者章的千纸鹤),获得5个代币以上即可获得个案想要获得的强化物。

第二,干预阶段。干预阶段主要是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和感官训练对个案的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矫正。第一次训练主要指导个案掌握自我指导策略:包括认知示范、外显的引导、外显的自我指导和轻声外显的自我指导,教会学生运用外显的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初步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采用1~25随机数字表对个案进行专注力训练。培训后,个案基本掌握了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在第二天的两次随堂观察中,个案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分别为2次和3次,均少于每堂课5次的目标行为,发放2枚代币。第二次训练主要帮助个案复习第一次训练中的自我指导策略的内容,并引导个案采用内隐的自我指导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进行多重感官训练,如让其闭上眼睛,用手触摸小物件,猜想是什么;用耳听各种声音,猜想可能是敲击什么的声音。这样,通过触觉和听觉训练个案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训练后,个案第二天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分别为1次和0次,发放2枚代币。第三次训练主要是指导个案复习掌握自我指导策略。采用1~25随机数字表对个案进行感官训练。训练后,个案第二天的两次随堂观察中课堂不注意行为频次分别为0次和1次,发放两枚代币。第四次训练指导个案反复练习使用内隐的自我指导策略并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对个案在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给予强化,并在个案的行为契约书上签字,可以用5枚代币换取其想要的卡通水彩画笔。

第三,跟踪阶段。在实验干预后一周,研究者对个案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了6次跟踪观察。在对个案的观察中发现,个案有时会出现突然坐端正的举动,究其原因,个案报告说是突然想起研究者教导的“我集中注意力了吗?”这句话,然后提醒自己认真听讲。可见,个案已能将自我指导策略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情境中。

由于小红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4.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5、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篇7: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一、自身因素:(一)自控能力弱

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

常见的学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上课不注意听讲

许多学生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刚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作笔记,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有时自己都说不清刚刚在想些什么;还有些学生前一天晚上开夜车到很晚,白天上课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任务,甚至因为睡眠不足而在课堂上打盹;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学习任务,就利用第一节课或其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堂上完成这些事情,也有学生干脆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2.一心二用 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习惯性听歌、看电视,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或是认为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学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欣赏音乐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3.易被外界事物影响

网络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漫画、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流行八卦新闻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亦讲亦学。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独角戏”的授课尴尬,也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走神的可能性。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敏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举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下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怕提问,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学生作题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保证学生答题的连贯性,可以采取限制时间、优化作题方法等的方式督促学生有时间概念,全神贯注在题目上。关注学生做题的弊端,在哪些问题上容易绕弯路,多准备几种解题思路,以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易理解题目。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不妨试试游戏或实验等实物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不要排斥学生上网,可以给学生一些学习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再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灵活掌握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学习方法:

1.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

死记硬背是一种最低级的学习形式,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2.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过的知识没有合理的结构,只能像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它们没有掌握知识间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3.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无计划,学习时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开夜车,上课时常常犯困。

学习缺乏计划性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4.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步骤

比如预习,学生很少预习,或者不知道怎么预习,不明白预习的意义。他们不知道如果能够有效预习,就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听课,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体会思维的乐趣。比如,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觉得自己上课听懂了,直接拿出作业来做,很少将上课的笔记整理一下、例题独立做一遍、老师讲的重难点拎一下。这样,可能由于不会做而产生挫败,也会隐藏很多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导致其学得太浅而没有内化为能力。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要么不订计划,想到哪里学到哪里,缺乏规划,要么订了计划难以执行。他们不懂一个好的计划对于学习的帮助,也不清楚如何去订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无序低效,从而导致出现学习方面的许多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英语等识记类知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记忆的技巧,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老师应给学生多做辨析,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应善于总结。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老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思路,多引例题,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再练习,让学生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应首先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清楚知识点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新知识平缓的连接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有过多压力。

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既不过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也不让学生过度轻松,题目强度适中,尽量避免采用题海战术,不致让学生对某一科目产生反感情绪。

可以强制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内容不必过多,但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努力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引进新课程,不会让学生有突兀的感觉。要求学生做好课后复习,特别是技巧性的解题思路要反复消化,才能在下次作题中有所帮助。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要求

了解学生整体,是指教师能从宏观上熟知当代青少年学生群体所呈现的共性特点,以便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时,做到高屋建瓴,更富有全局性和针对性。了解学生整体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个性特征的显著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中小学生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就弱点方面来说,比较突出的是: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较差。这种消极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自由散漫,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不强;有攀富比阔思想等等。

2、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青少年学生,从整体上看,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学生的道德追求呈世俗化倾向。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十分渴求真善美,容易被真善美的事物所打动、所感化,这是他们在道德情感上表现出来的共性。

3、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思维状况的微妙变化。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对人脑的机理及功能正在产生微妙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对视听效果强烈的娱乐活动更乐于参加,也更易于接受。与之相比,他们对读书听课便觉得枯燥乏味。由此我们就不能笼统地把学生一度厌学喜乐视为不思进取,品行不端,而应积极疏导,讲明道理,使他们尽可能远离游戏厅,节制看电视。同时,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 “乐学”,进入“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在现在学生的话题中关于理想的讨论比较少了,学生更原意谈谈网络游戏、明星八卦或者身边的奇闻趣事,理想有时候在他们口中变得十分可笑。有些学生说:“想这些干嘛,想了也没用,走一步算一步”,有的学生能说出未来想做什么,但是比较模糊。比如想当医生,是因为当医生能挣大钱等等。这一方面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理想的培育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家庭教育有关。当一个人缺乏理想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他是很难真正努力起来的。

教师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新颖,富有启发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学习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2、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学者鲁斯.亨利说过:“每天都知道自己学习成果的学生,成绩能大幅上升。”不管成绩好坏,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有一种迫切了解的要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当堂所学的知识当堂就能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了多少。反馈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出点滴进步,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反馈信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意义。

3、组织竞赛和考试。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它利用人们自重的需要,获取成就的需要。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考试是一种对学习的检查,但也是一种竞赛(竞争)。一般讲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但过多的竞赛和考试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也可能导致错误动机的滋长。因此要注意下列几点:A,要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次数不宜过多,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不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为佳。B,题目不宜过难,出题应该考虑调动中下水平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学习信心。C,要注意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一些学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其错误的动机。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意志薄弱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大一个缺陷,它既是后进生“屡教不改”的一个因素,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是坚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过去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而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却做得很少。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课内的“三定”、课余的“三闲”和课外的“二锻炼”,即:在课内的学习上,要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在课余生活方面要控制闲话、闲思、闲事,而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劳动锻炼和体育锻炼。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后进生的意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劳动观念。

(六)心理因素 1.挫败太多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家长和部分老师更是喜欢用“打击”学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奋进。比如,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比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有的老师喜欢用难题来考倒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还差很远,应该更加努力。这样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却十分不科学,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就说明当一个人屡受挫折之后会感觉没有希望而放弃努力。

2.抵触情绪

对于青少年的抵触行为笔者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所谓的显性行为就是当学生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傲不训,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另一种抵触情绪是无明显的行为举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难以发现,即所谓的隐性行为。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燥等症状。事实上发生隐性行为时其本人一般都无抵触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不抵触情绪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最常见的抵触情绪有以下几点:

(1)对个别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善于逻辑分析而有些喜欢文学类学科,如果初学没有建立充分的信心,就可能导致后期一学就烦,一学就厌。

(2)与该学科老师相处不融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或不认可,甚至有矛盾。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学习,却得不到老师充分认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听老师的话,甚至故意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

(3)厌学,学习学不进去,心烦,急需有个压力排遣的方式或地方,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过高要求,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抑自己,虽然有时候也想学,但是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能达到的学业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大多数学生是被挫败的。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创设符合他特点的成功体验,多用“肯定技术”(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表扬)肯定学生,那么无论怎样程度的学生都可能在学校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产生愉悦感。

另外,我认为初一阶段是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会有不适应感,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新生阶段还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和成就动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效的指导来适应调整,不适宜安排频繁难度较大的考试和精确的排名挫败学生。

还有,各学科老师上课要利用好“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上好第一堂课,并且建立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兴趣。

3.早恋,对爱情缺乏理解,却急于尝试,一旦双方出现感情危机,成绩往往迅速下滑;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时容易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成绩,易对双方造成深深的伤害。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

(1)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

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2)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心理教育,正确对待性心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父母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3)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4)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有好的前途,在“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话语模式下对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够比较听话,加之学习难度较小,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也就把自己学习的目标理解为是“父母让我学习好的,我学得好他们会高兴”。进入初中,一方面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压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变弱,当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去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导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学生“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很弱小,学生一下子丧失了有动力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理由。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学习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是努力的结果,也要因材施教。不同阶段的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按照自己孩子的条件,来制定期望。如果过高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不仅不能激励孩子更加进步,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孩子产生厌学、抵触心理等不良反应。

(二)周围学习氛围不良

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周围同学朋友学习气氛不浓,成绩都不出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学习,家庭环境比较嘈杂,父母经常外出,容易让学生感到孤单,易产生厌学情绪。

篇8:中学生英语学习常见问题分析

一、学生英汉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漏译现象

(1) 疏忽大意所致。

在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讨论中, 疏忽大意所致的漏译现象频频出现, 并非学生的英语能力表达欠佳, 而是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将所有的英语句子考虑在内, 譬如在翻译过程中忘记翻译某个定语从句或者是做伴随状态的成分。对于这些现象, 如果译者足够细心或者用心检查一遍, 那么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例:I understood that I was having these thoughts only because of the stranger with the bony fingers and the worn-down heels.

学生译文:我明白我有这些想法是源于那个陌生人的影响。

参考译文:我知道正是这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陌生人使我有了这些想法。

该例属明显漏译。与学生交流讨论后得知, 是由于疏忽所致, 仔细思考大意是能够翻译出来的。

(2) 故意的漏译。

与前者不同, 故意的漏译主要是指从事篇章翻译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抱着侥幸心理而采取对难理解句子乃至段落采取省译的方式, 这是因人而异的, 主要取决于译者的综合能力及基本素质。

2. 误译现象

(1) 望文生义或词义选择不当。

在篇章实践中, 有些学生不求甚解, 不做查证, 望文生义。譬如, 将“for good”“took to her heels”分别译为“为了利益”“脱下高跟鞋”, 望文生义的译文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只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稍加思考, 或者查阅词典, 就不难得出这些词的正确译法。“Colored cook”被译为“美丽的厨师”, 主要是colored这个词的词义没有选择得当, 这里主要是讲肤色,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不难翻译了。

(2) 语法结构分析不当。

例:In April, when this offensive had just reached the Elbe, Franklin D.Roosevelt———who had proved himself a masterly war leader, well fitted to work in cordial partnership with the incomparable Churchill———died, exhausted by his long labors toward victory.

学生译文:当进攻部队在四月到达易北河时, 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睿智的军事领袖的人, 与无可匹敌的丘吉尔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而丘吉尔因长期致力于战争胜利的超负荷工作而去世。

参考译文:当进攻部队在四月到达易北河时, 富兰克林·罗斯福因长期致力于战争胜利的超负荷工作而去世。在他有生之年, 他已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位睿智的军事领袖, 也曾与盖世无双的丘吉尔建立了无比亲密的伙伴关系。

这种长难句的翻译也是翻译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学生的语法不过关, 就无法对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 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并翻译原文。这个例子中, 句子主干应是Franklin died, 而两个“———”之间的部分则是插入语, 是正因为该生缺乏合理的分析, 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严重误译。

3. 拙译现象

(1) 译文与原文的语体风格不相符。

一篇好的译文, 除了要求语言通顺, 忠实于原文外, 在风格上也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下笔翻译之前, 对原文的内容及风格有个整体的把握。如口语体译成文雅风格则无法保持对原文的忠实, 一个未受过教育的黑人说出的话若被译成英国贵族绅士式的基调, 则不免惹人发笑。许多学生正是由于在文体风格的把握上不精确, 致使译文不能成为佳作。

(2) 抛开原文, 随意发挥。

例:I couldn’t imagine what would drive a man to go from house to house in a neighborhood like this one, with porches and old maples and kids playing basketball in driveways.

学生译文:我无法想象是什么促使这个男人穿过长长的走廊, 走过茂密的枫树及拥挤的车道挨家挨户地兜售贩卖!

参考译文:我无法想象是什么使得这个男人在我们这样的街区里挨家挨户地推销, 这里随处可见走廊, 古老的枫树, 在街道上打篮球的孩子。

此处的原文并不难理解, 但该生在翻译过程中脱离了原文, 随意发挥, 单读译文问题不大, 但是细读原文后再看译文却只能称之为拙译。

(3) “翻译腔”明显。

例:The mirrors of my house filled me with such a sense of gladness that a room without one struck me as a dark cell.

学生译文:镜子让我满心欢喜, 以至于一间房间没有都会让我有身处黑暗的感觉。

参考译文:镜子让我满心欢喜, 如果一个房间没有镜子, 对我来说, 就像黑暗的牢房一样。

在以上这个例子中, 英语的固定句式so...that常被译为“如此……以至于”, 受日常学习时中文翻译所限制, 而无法脱离这个框架进行重新思考解析。这种翻译腔明显的译文不在少数, 应该加强汉语功底, 适时采取归化的策略翻译。

二、英汉翻译实践中问题的成因

1. 不负责任的翻译态度。

要想翻译好一篇文章, 首先需要译者的态度端正。在篇章英汉翻译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些问题是译者疏忽所致或故意而为之的, 如前文所讲述的漏译现象。而绝大多数明显的问题都是因为译者没有好好研读原文, 致使译文风格偏离原文;或者遇到生词或词组不去彻查词典, 望文生义;抑或不联系上下文、不了解文章背景, 断章取义。准确理解原文是忠实通顺翻译文章的基础, 而与所选原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及上下文又是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 因而就需要译者态度认真, 做好翻译之前的准备工作, 译文自然就会准确很多。

2. 有待加强的双语功底。

翻译活动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因此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清楚的了解认识。英语与汉语分属两大语系, 英语为印欧语系, 重形合, 而汉语属汉藏语系, 重意合。两种语言所属不同语系, 就注定在语法和结构上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译者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表达特点及语言结构。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多数学生对原语中长难句的分析不到位, 致使译文偏离原意;有些学生即使分析正确, 译文仍然带有浓厚的翻译腔, 受原文句型结构的影响, 完全忽视了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因此, 若想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则应该加强双语能力。

3. 对文化差异的忽视。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整体” (高晖103) 。译者并非一个语言机器, 在双语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还应增强对原语文化的了解, 从而减少误译的可能。例如圣经中很多典故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原型, 若译者对此无大概了解的话, 很难译出忠实的译文。

4.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分离。

翻译理论与实践应该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两者不可分割, 然而在现实的翻译教学中, 很多情况下翻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分别授课的, 和学生探讨相应的理论知识, 他们能够对答如流, 却无法很好地将这些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中来。正是由于这两门相关的课程独立授课, 在学生们看来, 课上所学的翻译理论根本无法指导自己的实践, 久而久之则对理论课厌倦。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三、对现代翻译教学的启示

1.“双重心”———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 注重提高汉语修养。

单其昌认为:“也许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人的英文水平低, 别的条件都具备, 他只不过具备了全部翻译条件的百分之三十, 还是不能进行翻译的;反之, 如果一个人的英文水平较高, 那么他就具备了翻译条件的百分之七十。” (1990:2) 这就是说,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从事翻译活动的基础, 这里的能力不仅指语言分析能力还指语言表述能力。对英汉篇章而言, 学生应该进一步提升英语分析的能力, 注重提高汉语修养, 为翻译的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增设文化课程, 强化英语的专业性。

研究表明当今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就像个语言培训中心, 学生有一口流利的英文, 但是对英美文化却知之甚少, 因此增设文化相关课程是必要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有一种共同的体会, 即英语都很流利, 却无很强的专业性。一旦涉入到翻译领域, 则对专业性较强的文本及词汇束手无策, 因此应该在翻译实践中以不同领域的原语文章, 让学生在分组探讨的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文章特点有个整体的把握。

3. 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已是我国翻译界和翻译教育界基本达成的共识。“翻译理论教学的作用就在于,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翻译活动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刘传珠95) 。由此可见, 翻译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给造成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分离的假象, 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系统的学习。笔者则认为, 理论的讲授应该成系统, 实践时篇章的选择应该与所学的理论相呼应, 能够让学生站在实践的角度审视所学理论, 能够更好的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当然, 这样就需要两门课程的教师要统筹协调上课的进度, 需要很好的协作才得以实现。

四、结语

在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笔译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问题, 有些关乎态度问题, 有些是在理解阶段的, 而有些则是在表达阶段。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究其根本是端正态度、增强学生的双语能力, 以及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对翻译这门学问有更综合的认识和把握, 从而提高自己翻译的能力。

摘要:翻译是指一种语言所表述的信息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途径。翻译能力是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之一, 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能力。然而, 在英汉笔译的教学中, 作者发现多数学生远远未达到要求。本文对实践过程中学生翻译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进一步剖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英汉笔译实践,问题分析,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晖.英汉翻译中的误译分析[J].语言研究, 2011, (7) :103-104.

[2]刘传珠.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95-99.

上一篇:建文化活动中心__富职工精神生活下一篇:国际盲人节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