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问题·发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22-11-08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要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定要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培养、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现意识的培养, 并形成“应用—问题—发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在备课和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 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增强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有用性的认识, 体会数学的实践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为此, 我们在数学的备课和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切实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 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感受数学的有用性和应用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 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通过数学的学习, 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有多大, 一勺黄豆大约有多少颗等等。这样做, 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接触到的现实生活问题。

(二) 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

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比较广泛,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 对其既作出通俗的解释, 又作出本质的揭示, 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联系, 加深正确理解, 突出应用性。比如, 有的老师在教学学习a=bc型数量关系时, 就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作如下改编导入新课:小斌家房屋进行装修, 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 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 怎样做比较简捷? (使用的工具不限, 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 , 结果在多种解决方案中,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 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然后, 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 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 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这无疑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引导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其形成生疑而学, 带着问题而学, 为释疑而学的习惯

(一)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 可采用知识生活化, 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 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例如, 有老师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处于公路同一侧的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 为了交通方便, 决定建在公路旁, 但A村人希望建在处, B村人希望建在D处, 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 应建在何处, 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学生听后讨论, 结果也没有拿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便顺势点明, 这需要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来解决, 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从而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带着问题学习的情景。

(二)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 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 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 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 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 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 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 提出问题的机会, 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 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 则要分析原因, 继续引导, 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通过开放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善于“发现”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知识和问题以及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发现者

(一) 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

我们知道,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 掌握结论, 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 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 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 在这个开放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时, 引导他们如何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 引导他们数学地去发现问题, 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 发现和挖掘教学知识点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 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发现和思考的问题,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有老师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 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用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怎么行驶的情景, 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 从而发现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圆具有的一些特殊的性质, 然后思考人们怎样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 从而制造了圆形轮子。由此,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 经过模型抽象后, 研究出知识系统, 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数学应用情况。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的应用下一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