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2024-04-12

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共9篇)

篇1: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摘 要:韩国,作为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与我们有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也是在韩国首尔创办的,韩国大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在韩国人的汉语课上,我们会发现学生一些常见的、规律性的偏误。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中学生在汉语语音方面发生的偏误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列举了学生常见的语音偏误,了解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时的易错点;其次对于这些偏误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是对症下药,通过分析偏误的形成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开展对韩国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偏误成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9-02

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部分,也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环节。语音贯穿整个汉语学习和交际的始终,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交际,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将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极大的障碍和误解,直接影响语言的正常使用。由此可见,语音部分的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真正的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往往会有很多普遍的、常见的甚至化石化的偏误,这些偏误是我们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预见并提防的,只有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才能进行有效的汉语教学工作。

一、韩国学生常见的汉语语音偏误

笔者现在在韩国釜山一所公立初中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所接触到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都是零基础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生活中国语》(初中篇)。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自然是语音部分,笔者目前已经结束了语音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语音学习中会有偏误产生,如果不早对这些偏误采取相应措施,一定会对后面汉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笔者对这些偏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声母偏误

韩国中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阶段,会先开始声母的训练。有的声母在韩语中有相近的发音,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快,如:b(),p(),m(),r()等,但是同时也较容易产生母语的负迁移;而有的声母在韩语中是没有对应发音的,如f。这类的声母对于韩国学生是难点,很容易产生偏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多次对学生进行纠音。学生遇到母语里没有的音时,多会受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而从母语中找出几个与该声母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相近的音来代替。如大多会发成b或p。这种情况就需要汉语教师及早进行纠音,以免造成学生偏误化石化,影响教学质量。

(二)韵母偏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韩国学生对汉语韵母的整体掌握程度是比较高的,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记住汉语所有韵母的发音。但是同样地,也有一些韵母需要教师反复的带读和纠音,比如:e、ü等韵母。

在学习韵母e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受到英语的影响,将其发为[i],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e[]的发音做多次练习和纠正;而韵母ü是汉语单韵母中最难的一个,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大多会发不出来或发错音。韩国学生在学习韵母ü的时候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发成韩语元音,笔者在抽查韵母发音时经常听到错误的发音。

(三)声调偏误

韩语没有声调只有语调,笔者在向他们讲解汉语声调的时候,学生们往往觉得很好玩,单个的ā、á、ǎ、à发音也没有问题,但是在较长的语流中学生依然有个别易错音。如在学习完声韵调后,笔者和搭档准备了一段绕口令:

妈妈骑马,(māma qímǎ)

马慢,(mǎ màn)

妈妈骂马。(māma mà mǎ)

这段绕口令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妈妈骂马”这一句。但学生们易错点却在音节“qí”上,他们大多把第一句说成“妈妈气马”。而在单独发“骑”时,学生们没有问题,只是在语流中会把阳平读成去声,这个问题在每一个班级都有普遍发生。

同样地,笔者同样也进行过另一个课堂活动:教师分别发单音节、双音节词语,学生根据听到的音节举出对应的声调卡片,在单独发音,如:头(tóu)、牛(niú)、红(hòng)等音节时学生都会答对,但是当教师念双音节时,学生会产生混淆,如:中国听成[zhōngguǒ]、学校听成[xuěxiào],电脑听成[diànnáo]

二、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的研究分析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偏误,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的母语中找不到与目的语相对应的发音,不能有效掌握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如声母方面,由于韩语中没有同声母f对应的音,韩国学生在学习f时常常会感到困难,产生偏误。汉语中声母f有两个语音特征,一个是唇齿音特征,一个是擦音特征,即在发音时,上齿与下唇相接,软腭上升,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而韩国学生多会发成b或p,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唇齿音,所以在发音时会选择用一些发音部位相似的双唇音代替,如:

师父 shīfù 误读成 shībù 吃饭 chīfàn 误读成 chībàn

废品 fèipǐn 误读成 pèìpǐn 头发 tóufà 误读成 tóupà

声调则是因为声调是汉语的语音特征,学生母语中并没有,对于他们来说,声调是全新的概念。如在上文所说的绕口令中,学生在发音训练时经常会误读成“妈妈气马”,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发音训练时还不习惯声调这一概念,并且自己听不出来自己的声调发音是否正确,加上韩语本身没有声调只有语调,学生们容易自己给短句加上语调,所以学生在进行多音节或者短句发音练习时会产生声调的偏误。

三、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的解决方案

(一)关于声母f的误读

在韩国学生听来,p和f差不多,听觉上是一样的,自然在发音上也就不容易分开。所以教f时,应首先让他们把f和p的发音部位区别开,注意f的唇形是下唇内测与上齿构成缝隙。在发音方法上要强调擦音f唇齿之间是有缝隙的,气流是从缝隙中摩擦而出,而塞音p是双唇紧闭,没有缝隙,气流冲出双唇爆发而出。因此,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多听多说,可以通过手势演示,或是展示发音部位示意图,让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唇齿音的发音部位,把f的发音特征发得明显一些。不仅如此,我们在教学时也应时时注意做唇形示范,提示学生b、p是双唇紧闭而f是上齿和下唇相接近。然后通过不带韵母的塞音和擦音的发音训练,让学生体会两者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f得持阻过程较长,气流从唇齿音缓缓流出;而p是气流爆破而出,几乎没有持阻过程。这种直观的唇形展示能够让学生较透彻清晰地体会到f和b、p发音的区别。

同时,我们可以找出几组f和b、p做声母的词语,通过教师的示范发音,让学生们自己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另外,借助英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英语中有唇齿音f,如:father、finally、fly等,也有双唇音b、p,如:boy、brother、practice等。可以通过这些英语发音,让学生们体会到f与b、p的不同,由此帮助他们在汉语声母的发音中,做到有效地区分。

(二)关于韵母ü的误读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ü是学生们不易掌握且最容易与母语产生混淆的韵母。搭档提出ü与韩语元音?发音相近,可以借助?来进行教学,这不失为一个方法,但也容易使学生们收到?的负迁移而产生偏误。我们不难发现,i几乎在任何语言里都有,所以教师可以利用i和ü除发音时口型不同其余特征都相似的特点,在进行ü的发音教学时从i处找突破口:先让学生发[i],注意此时嘴型为扁平状,之后保持[i]的舌位,慢慢将双唇拢圆,直到正确发出[ü]的音。

(三)关于阳平读成去声的偏误

汉语中的声调,由于其独特性,成为外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容易产生偏误,在前文提到的“妈妈骑马”语句中,学生易读成“妈妈气马”,将阳平误读成去声。

教师进行声调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将四声声调手势化,动作尽量大且夸张,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声调的变化。学生在单音节发音时,不会将阳平误读,然而放在句子中却容易读成去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准备了声调为阳平、去声的双音节词语,反复带读练习,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声调的差异,如:学校(xuéxiào)、太阳(tàiyáng)、留恋(liúliàn)、路程(lùchéng)等,这些词汇的集中训练会让学生的误读现象大大减少。

四、结语

通过分析韩国学生汉语语音方面的偏误及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当目的语中出现学生母语中没有的语音或发音习惯时,学生会感觉困难和疑惑,不能尽快地掌握并且会产生偏误。单纯地模仿并不能正确地发音,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借助于图片或者手势,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师们对于学生语音方面的偏误必须及时纠正,只有在教学初期阶段就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减少偏误的产生,才能使得之后的汉语教学工作高效而顺畅。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儒森教育出版社,2005.[3]赵赫.韩国留学生汉语阳平、上声偏误分析及教学探讨[D].香港中文大学,2011.[4]赵婷.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D].鲁东大学,2013.[5]王晖琼.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的声母发音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2: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

带队老师:龙涛

实习地点:国教院

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泰国同学交流以及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因为实习时间条件的限制,主要对语音上的偏误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泰国同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泰国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建议。

引言

2014年10月,我们在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和入门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记录,课后班里的留学生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泰国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然后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偏误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班里调查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我们自己所学及调查情况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泰国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偏误。

(二)调查方法

1,课间与留学生交流注意并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三)调查对象

我校国教院的入门班及其它班的泰国籍留学生。

(四)调查步骤

10月14日-11月12日 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 11月14号 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1月15号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1月16号 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鲁健骥介绍到中国(80年代初)

偏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Corder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错误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都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还区分了两个概念—“差错”(mistake)和“偏误”(error):差错是非系统性的错误,属于语言性质运用的错误,是因为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学习者无法自己改正;偏误属于系统性错误,是由于语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也是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

2,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是针对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进行了调查,主要分为声调,声母和韵母。

学习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我们在课堂观摩及与留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语音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对他们出现的语音偏误的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声母偏误

本文所考察的语料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入门班泰国籍学生的录音。我们对这些泰国留学生的语音样本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入门班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该级别的学生是零起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偏误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我们总结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学习的难点。

在入门班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声母发音偏误分布范围广,情况复杂。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有15个声母存在偏误,换句话说,有超过70%的声母的发音都存在偏误。从偏误的形式看,有些声母的偏误形式很多,如:k、h、j、q、x、zh、ch、sh、r、z、c等声母的偏误形式都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可见入门班的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声母发音认识模糊。高远(2002)指出,成年的外语学习者总爱根据本族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来判断外语的语音,并用自己本族语的发音去代替外语的发音。由于在入门阶段,泰国学生还未摆脱泰语语音系统的束缚,对汉语语音特征也未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因而出现大量偏误也是情理之中。

造成偏误的最主要原因是汉语和泰语读音的字母体系不同。我们通过对比归纳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它们概括为:(1)汉语和泰语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但它们在用拉丁文转写形式表达送气与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泰语中常用h来表示送气,所以初学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p、t、k、c读成[p]、[t]、[k]、[ts];(2)平舌与翘舌也是泰国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z、c、z与zh、ch、sh的区分;(3)泰语辅音中没有与汉语的j、q相同的音,泰国学生在发这两个音时常常会发成汉语的z和c;(4)泰语辅音有清浊对立,而汉语声母没有,所以泰国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b[p]和d[t]发成浊音[b]和[d];(5)字母r在汉语和泰语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表示不同的读音,所以汉语声母r也是泰国学生常常发不好的一个音;(6)汉语声母x与跟j、q一样属于泰语中没有对应音的一类,同时是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多集中在c、j、q、z、zh、b、p、d、t、g、k、l等声母的偏误上。

纠错对策

我们在教授汉语时,还必须就学生的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以下结合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偏误谈谈纠正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1)对于某些清声母念成浊声母的,如b[p]、d[t]分别念成[b][d]的问题,我们认为不难克服。泰语中同样有清音[p]和[t]。只是用了p、t表示而已,只要告诉学生普通话基本不存在清浊对立,并让学生明白普通话b[p]、d[t]相对应的是泰语里的p[p]、t[t],而非b[b]、d[d]即可。而对于将某些送气音念成不送气音的问题,如将p[p]发成[p],t[t]发成[t],k[k]发成[k]等,同样也是由于汉泰两种语言用相同拉丁字母表示不同发音造成的。其实这些音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只要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中拉丁字母的实际读音,学生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2)针对泰国学生发不好zh、ch、sh、r、和z、c的问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发音原理和方法。可以采用演示法,用双手模拟发音器官,讲解时,把左手掌向左平掌微 屈,五指并拢手心向下,代表硬腭和牙齿;右手手心向上,代表舌头。发舌尖后音zh、ch、sh、r时,模拟舌头的运动,将右手微屈,接近或顶住左手第二关节,表示舌头向上翘起,从而避免再用母语中的习惯的发音方法来模拟这些音。至于z、c,由于泰语中有s[s]这个音,在教z、c时也不妨让学生先体会s[s]的发音部位。

(3)针对j发成[c],q发成[c]的问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明白发音。(4)对于h[x]发成[h]的问题,可以用学生发会的[k]来纠正。

二、韵母的偏误

(1)单元音韵母中:当“o”与声母相拼时,其发音往往就变成[ ua ];“e”舌位偏低,近似于央元音[.];ü[ y ]的发音变成[ u ]、[ i ]或[ ui ];2i[.]、2Ç[ ]舌位不稳定,发音不到位。

(2)复元音韵母中:“ao”被发成[ au ] ,在塞音后尤其明显;“ei”常常发成[.:i ];“ie”发成近似[ ia ]的音,而且有时还跟“üe”互相混淆;“uo”常常有一个后续音,听起来像[ uA ] ,真正的“ua”有时却发成[ uo ];“iu”和“ui”的中间音完全丢失。

(3)鼻音韵母中:“ian”发成[ ian ]或[ i.n ];“iang”有时变成[ i..];“uan”发成[ u.n ];üan 发成[ uan ]或[ u.n ] ,有时发成[ ian ];很多后鼻音韵母鼻音不够靠后,听起来像前鼻音。

(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造成偏误的原因。

由于泰语中没有e[.]和ü[ y ]这两个音,所以学生就用央元音[.]替“e”,用[ i ]或[ iu ]代替ü[ y ]。同理“, üe”就念成了“ie”“, üan”就念成了“ian”。泰语中没有[ei ]这样的发音,但有一个近似的[.:i ] ,所以当他们发“ei”时,听起来就像“e + i”。泰语中也没有ie[ i.] ,近似的只有[ i :a ] ,所以学生常用它来代替“ie”。泰语中没有uo[ uo ] ,近似的有[ u :a ] ,这个u 是个长音,学生常用它来代替“uo”。另外,泰语长元音相当多,单元音中有9 个,二合元音中有10 个,而三合元音3 个都是长音。由于母语的习惯作用,泰国学生在发汉语韵母和拼读音节时往往将音拉长,这也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发音在汉语阳平和去声调中总显得拖沓。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拼音字母,而不是单纯记音的音标,其中“a、e、i、o”这些字母代表的音素不止一个,如:a、an、ian、iang 这三个韵母中“a”的实际发音是不同的;ei、ie、e、en 这四个韵母中“e”的实际发音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用同一个字母(a 或e)来表示,所以学生就容易把它们发成同一个音,于是就造成了把“ian”发成[ ian ] ,把“ei”发成[.i ]的结果。另外《,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许多省略式也误导了学生的发音。如“: o ,2Ç,ü,üe ,iu ,ui ,üan ,un ,ün”等韵母的发音偏误,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了省略式的误导,看字母发音而造成的。教学策略

(1)对于在泰语中没有的音,要提醒学生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避免使用替代策略,并且注意控制时长,待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后,可有意要求他们把音发得短促些。

4(2)要解决e 的问题,关键在于舌位要提高,并且靠后,发音时肌肉紧张,体现出紧元音的特点,可通过一些松紧元音对比的词语练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如“哥哥”。要解决ü[ y ]的发音问题,采用先发[ i ]然后圆唇发出ü[ y ]的办法。(3)舌尖元音2i[]、2Ç[]的学习,最好采用音节zi、ci、si、zhi、chi、shi、ri 整体认读的方法。

(4)对于由汉语拼音方案引起的问题,要提醒学生韵母实际发音与书写形式之不同,加强正确发音的练习,特别要注意容易丢音的一些韵母,如:uei(2ui),iou(2iu),uen(2un)

三、声调偏误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

我们在听课过程及平时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学生(特别是我们听课的刚刚学习汉语的入门班)对于汉语声调的把握很成问题。他们在发一声和四声的时候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发二声和三声的时候就经常容易出错,例如“老师”,他们很多就把第一个“老”发成了二声,第二个“师”发成四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发单个的音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发准,但是碰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惨不忍睹了。这种状况在读语音近似的句子的时候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汉语不同泰国是非声调语言,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说ya。(以正常的声音或者比较高的声音,同样都是感叹词,表示邀请、催促:来吧!)。这跟汉语的四声不同,因为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yā”(鸭)、“yá”(牙)、“yǎ”(雅)、‘yà”(亚)。每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这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

其次是汉语四声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汉语的第一声为55阴平调型最简单,国学生也最易掌握。去声为51,泰国学生发起来困难也不会很大,虽然尾音调值太到位,但听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声调值为214,调型先降后升,比较复杂,且在语流中又有一些变化规则,对泰国学生来说这无疑只是最难掌握的。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学生有时会把它发成中平调,出现调型偏误,特别是在和上声连在一起读时出错率更高,他们常常分不清阳平跟上声,经常混淆。

汉语声调的偏误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的声调错综复杂,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连读就会发生声调变化,例如:“一件”、“一下子”,“不是”、“不要” 等是阳平35。汉语连读除了会出现字的变调(有一声变二声或四声变二声)之外,还有一些会变为轻声,比如说:妈妈、爸爸、拍拍„„这些发出轻声的词 语大部分是表示亲近,有好感,这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相似,并且儿化也会使发音产生变化,例如:小球儿、宝贝儿、糖心儿„„

对于声调的学习,我们认为就要在平时听力中要求学生标明声调,在口语课中老师即使纠正,在平时阅读中学生要求自己读准每个声调。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每天读一点汉语的办法来纠正自己的声调错误。

三、结束语

篇3: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韩国学生常见的汉语语音偏误

笔者现在在韩国釜山一所公立初中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所接触到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大都是零基础学生, 使用的教材是《生活中国语》 (初中篇) 。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自然是语音部分, 笔者目前已经结束了语音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学生在语音学习中会有偏误产生, 如果不早对这些偏误采取相应措施, 一定会对后面汉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笔者对这些偏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 声母偏误

韩国中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阶段, 会先开始声母的训练。有的声母在韩语中有相近的发音,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快, 如:等, 但是同时也较容易产生母语的负迁移;而有的声母在韩语中是没有对应发音的, 如f。这类的声母对于韩国学生是难点, 很容易产生偏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多次对学生进行纠音。学生遇到母语里没有的音时, 多会受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而从母语中找出几个与该声母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相近的音来代替。如大多会发成b或p。这种情况就需要汉语教师及早进行纠音, 以免造成学生偏误化石化, 影响教学质量。

(二) 韵母偏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韩国学生对汉语韵母的整体掌握程度是比较高的, 往往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都能记住汉语所有韵母的发音。但是同样地, 也有一些韵母需要教师反复的带读和纠音, 比如:e、ü等韵母。

在学习韵母e的时候, 学生们往往会受到英语的影响, 将其发为[i], 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e[]的发音做多次练习和纠正;而韵母ü是汉语单韵母中最难的一个,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大多会发不出来或发错音。韩国学生在学习韵母ü的时候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 发成韩语元音, 笔者在抽查韵母发音时经常听到错误的发音。

(三) 声调偏误

韩语没有声调只有语调, 笔者在向他们讲解汉语声调的时候, 学生们往往觉得很好玩, 单个的ā、á、ǎ、à发音也没有问题, 但是在较长的语流中学生依然有个别易错音。如在学习完声韵调后, 笔者和搭档准备了一段绕口令:

妈妈骑马, (māma qímǎ)

马慢, (mǎmàn)

妈妈骂马。 (māma màmǎ)

这段绕口令中,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妈妈骂马”这一句。但学生们易错点却在音节“qí”上, 他们大多把第一句说成“妈妈气马”。而在单独发“骑”时, 学生们没有问题, 只是在语流中会把阳平读成去声, 这个问题在每一个班级都有普遍发生。

同样地, 笔者同样也进行过另一个课堂活动:教师分别发单音节、双音节词语, 学生根据听到的音节举出对应的声调卡片, 在单独发音, 如:头 (tóu) 、牛 (niú) 、红 (hòng) 等音节时学生都会答对, 但是当教师念双音节时, 学生会产生混淆, 如:中国听成[zhōngguǒ]、学校听成[xuěxiào], 电脑听成[diànnáo]

二、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的研究分析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偏误, 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的母语中找不到与目的语相对应的发音, 不能有效掌握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如声母方面, 由于韩语中没有同声母f对应的音, 韩国学生在学习f时常常会感到困难, 产生偏误。汉语中声母f有两个语音特征, 一个是唇齿音特征, 一个是擦音特征, 即在发音时, 上齿与下唇相接, 软腭上升, 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泄出, 摩擦成声。而韩国学生多会发成b或p,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唇齿音, 所以在发音时会选择用一些发音部位相似的双唇音代替, 如:

师父shīfù误读成shībù吃饭chīfàn误读成chībàn

废品fèipǐn误读成pèìpǐn头发tóufà误读成tóupà

声调则是因为声调是汉语的语音特征, 学生母语中并没有, 对于他们来说, 声调是全新的概念。如在上文所说的绕口令中, 学生在发音训练时经常会误读成“妈妈气马”,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发音训练时还不习惯声调这一概念, 并且自己听不出来自己的声调发音是否正确, 加上韩语本身没有声调只有语调, 学生们容易自己给短句加上语调, 所以学生在进行多音节或者短句发音练习时会产生声调的偏误。

三、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的解决方案

(一) 关于声母f的误读

在韩国学生听来, p和f差不多, 听觉上是一样的, 自然在发音上也就不容易分开。所以教f时, 应首先让他们把f和p的发音部位区别开, 注意f的唇形是下唇内测与上齿构成缝隙。在发音方法上要强调擦音f唇齿之间是有缝隙的, 气流是从缝隙中摩擦而出, 而塞音p是双唇紧闭, 没有缝隙, 气流冲出双唇爆发而出。因此, 在教学时, 应让学生多听多说, 可以通过手势演示, 或是展示发音部位示意图, 让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唇齿音的发音部位, 把f的发音特征发得明显一些。不仅如此, 我们在教学时也应时时注意做唇形示范, 提示学生b、p是双唇紧闭而f是上齿和下唇相接近。然后通过不带韵母的塞音和擦音的发音训练, 让学生体会两者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f得持阻过程较长, 气流从唇齿音缓缓流出;而p是气流爆破而出, 几乎没有持阻过程。这种直观的唇形展示能够让学生较透彻清晰地体会到f和b、p发音的区别。

同时, 我们可以找出几组f和b、p做声母的词语, 通过教师的示范发音, 让学生们自己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另外, 借助英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英语中有唇齿音f, 如:father、finally、fly等, 也有双唇音b、p, 如:boy、brother、practice等。可以通过这些英语发音, 让学生们体会到f与b、p的不同, 由此帮助他们在汉语声母的发音中, 做到有效地区分。

(二) 关于韵母ü的误读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ü是学生们不易掌握且最容易与母语产生混淆的韵母。搭档提出ü与韩语元音?发音相近, 可以借助?来进行教学, 这不失为一个方法, 但也容易使学生们收到?的负迁移而产生偏误。我们不难发现, i几乎在任何语言里都有,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i和ü除发音时口型不同其余特征都相似的特点, 在进行ü的发音教学时从i处找突破口:先让学生发[i], 注意此时嘴型为扁平状, 之后保持[i]的舌位, 慢慢将双唇拢圆, 直到正确发出[ü]的音。

(三) 关于阳平读成去声的偏误

汉语中的声调, 由于其独特性, 成为外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容易产生偏误, 在前文提到的“妈妈骑马”语句中, 学生易读成“妈妈气马”, 将阳平误读成去声。

教师进行声调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将四声声调手势化, 动作尽量大且夸张, 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声调的变化。学生在单音节发音时, 不会将阳平误读, 然而放在句子中却容易读成去声, 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准备了声调为阳平、去声的双音节词语, 反复带读练习, 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声调的差异, 如:学校 (xuéxiào) 、太阳 (tàiyáng) 、留恋 (liúliàn) 、路程 (lùchéng) 等, 这些词汇的集中训练会让学生的误读现象大大减少。

四、结语

通过分析韩国学生汉语语音方面的偏误及其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当目的语中出现学生母语中没有的语音或发音习惯时, 学生会感觉困难和疑惑, 不能尽快地掌握并且会产生偏误。单纯地模仿并不能正确地发音, 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借助于图片或者手势, 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师们对于学生语音方面的偏误必须及时纠正, 只有在教学初期阶段就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 减少偏误的产生, 才能使得之后的汉语教学工作高效而顺畅。

摘要:韩国, 作为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自古以来就与我们有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也是在韩国首尔创办的, 韩国大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在韩国人的汉语课上, 我们会发现学生一些常见的、规律性的偏误。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中学生在汉语语音方面发生的偏误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并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列举了学生常见的语音偏误, 了解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时的易错点;其次对于这些偏误进行分析, 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是对症下药, 通过分析偏误的形成和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开展对韩国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偏误成因,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9.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儒森教育出版社, 2005.

[3]赵赫.韩国留学生汉语阳平、上声偏误分析及教学探讨[D].香港中文大学, 2011.

[4]赵婷.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篇4: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语音习得偏误 声调

一、引言

语音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具有区别语义的重要作用,也是汉语语音最突出的特点,如果声调改变了,音节的意义也往往会随之改变,由它组成的词义也就完全不同了。如“买菜”和“卖菜”,“买”和“卖”的声调不同,意义完全相反。韩国语标准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所以虽然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韩国人在声调习得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目前,针对韩国留学生语音习得情况的研究多为结论性的阐述,用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发音测试的方式对韩国留学生的语音习得状况进行研究,运用声学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习得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以期找出韩国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特点和偏误规律。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韩国留学生中随机抽取的3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

调查方法:问卷。于2014年5月发放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调查手段:问卷调查与发音测试相结合。

调查问卷以韩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状况为重点,设计了19道问题,涉及留学生的姓名、年龄、母语、性别等基本情况和一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发音测试部分包括“声母、单字调、双字调、变调以及句子组声调”五个方面,重点在声调方面。所有的发音材料都注上了汉语拼音,并于正式录音时打乱排列顺序。

三、数据分析

(一)韩国留学生基本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性别比例既反映出韩国留学生中男女比例较均衡的状况,又反映出学习语言的学生中,一般女生略占多数的现象。年龄统计显示,来上海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大多是青年人,在年龄上趋于年轻化。从统计中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平均分布于1~4年之间。

(二)韩国留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统计分析 (见表2)

1.学习环境:Q1显示,韩国留学生大多会选择直接来上海学汉语,占了88.5%。作为韩国的近邻,中国与韩国在地缘、民族、宗教、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广泛联系。韩国留学生来上海留学,生活上没有太大的障碍,所以他们在上海留学也不会感到寂寞。

2.留学动机:从Q2“学习汉语的主要原因”来看,“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成为最普遍的选择,分别占到20.7%和58.6%。从学习动机分类来看,“在中国生活”属于融入型动机,“工作”属于工具型动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韩国跟中国是近邻,跟中国在商业和贸易上的交往十分密切,很多青年人希望能在中国发展。这成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另一主要原因。

3.学习难点:从Q4可以看出,61.9%的学生认为“三声”最难学;从Q5可以看出,39.3%的学生认为“说的技能”最难学;从Q8可以看出,37.9%的学生认为“口语”需花费最长时间来学习;从Q12可以看出,76%的学生认为发音最主要的问题是“声调不准”,声调问题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韩国学生把发音问题列为汉语学习困难的首位。究其原因,韩国学生的母语属于无声调语言,他们通常无法读准汉语二、三、四声,因此,韩国学生在汉语语音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4.学习生活:从Q7可以看到,有37.9%的学生课余时间每天用“2个小时以上”学习汉语,有31.1%的学生课余时间每天用“1~2个小时”,这说明韩国留学生来上海学习汉语,很努力和比较努力的有69%,占大多数,但仍然有6.9%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很不努力,这部分学生需要对外汉语教师的特别关注。Q9显示,93.1%的学生保持每周练习口语;Q13显示,86.2%的学生用汉语和中国朋友交流;Q14显示,96.2%的学生以韩语和韩国朋友交流,这是很难避免的;Q15显示,86.2%的学生以汉语和其他国家留学生交流。这意味着汉语已成为韩国留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5.学习方式:从Q10可以看出,有37.1%的学生把“在课下与中国人交流”作为练习汉语口语的最主要方式,有25.9%的学生把“与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用汉语交流”,有11.1%的学生把“通过看电视、上网等方法练习口语”作为练习汉语口语的最主要方式。本来在校就读的学生应该以上课为主,但仍有25.9%的学生“只在口语课上练习口语”,这提醒我们应该重视对韩国学生的课堂口语教学。

6.学习成果:从Q16可以看出,86.2%的学生表示用汉语与中国朋友交流的时候,对方能听懂他说的话。从Q17可以看出,89.6%的学生表示在与陌生的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对方能听懂他说的话。

7.学习习惯:Q19是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55.2%的学生表示“当别人纠正你的发音时,你的感觉是:虽然不高兴,但也能接受”;有37.9%的学生表示“当别人纠正你的发音时,你的感觉是:很高兴接受”。由此可见,留学生对汉语的实践性练习更重视一些,态度更积极一些。

(三)韩国留学生辅音声母发音偏误分析(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韩国留学生在辅音声母中发音偏误最多的是“z、c、s”与“zh、ch、sh”,r与l次之,b、p、f出现的偏误较少。

(四)韩国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组合发音偏误分析(见表4)

实验表明:韩国留学生声调组合发音方面在“上声+阳平”组合中发音偏误最多,“去声+上声”发音偏误较多,“去声+阴平”与“阴平+上声”次之,“阴平+阴平”“阴平+去声”“阳平+阴平”“阳平+阳平”与“去声+去声”相对较少,“上声+阴平”出现的偏误最少。

(五)韩国留学生汉语变调方面的发音偏误分析(见表5)

实验结果表明:韩国留学生在变调方面主要在“一”的变调中发音偏误最多,“不”的变调次之,“第三声”的变调较少,“轻声”出现的偏误最少。

(六)韩国留学生汉语句子语流方面的发音偏误分析

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句子语流中所存在的发音偏误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声调的“四声”角度分析,阴平方面主要的句子语流发音偏误是把阴平误为上声的有12例,如:“些(xiē)”读成(xiě);把阴平误读成阳平的有3例,如:“班(bān)”读成(bán)。阳平方面把阳平误读成去声的有6例,如:“便(pián)宜”读成“便(piàn)宜”。上声方面把上声误读成阳平的有6例,如:“表(biǎo)”误读为(biáo);把上声误读为去声的有6例,如:“影(yǐng)”误读为(yìng)。去声方面把去声误读为上声的有12例,如:“域(yù)误读为(yǔ);把去声误读为阴平的有3例,如:“上(shàng)”误读为(shāng)。

2.从声母角度分析,省略了声母有9例,如“gua”误为“wa”;平翘舌不分有24例,如“zai”和“zhai”混淆、“zuo”和“zhuo”不分、“si”和“shi”混读;r与l不分,如:“leng”误读为“reng”;b与f不分,如:“bei”误为“fei”。

3.从韵母角度分析,e与o不分,如:“ke”误为“ko”;省略韵头,如:“kuai”误读为“kai”;添加韵尾,如“ka”误读为“kai”。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汉语语音的学习情况,了解韩国文化,了解韩国学生心理及年龄状况,了解韩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综合各种因素,才能有效地分析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出现的偏误,并针对这些偏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议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7).

[2]曹巧玲.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和教学[M].天津:南开大学学

位论文,2005.

[3]刘逆平.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时间与思考——浅谈韩国学生学习

汉语声母的实践及对策[J].2009.

[4]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王晖琼.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的发音偏误分析[J].2007.

[6]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

(3).

[7]宋春阳.谈对韩国学生的语言教学——难音及对策[J].南开学报,

1998,(3).

[8]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道汉语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

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

[9]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干扰[J].世界

汉语教学,2000,(1).

[10]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

1995,(2).

[11]张颂.韩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科技信息,

2009,(31).

篇5: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

四色菊皇家大学08汉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人数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六个学生,而且由于四色菊和老挝比较近,所以当地的学生基本上都会说老挝话和泰语两种语言,平时的交流以及家庭交流一般用老挝话,所以笔者猜测她们的发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老挝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此外,除了对一年级学生的语音调查外,本人还搜集了一些二三年级学生以及当地的泰籍汉语老师发音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这样,从初学汉语到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梯性调查更有利于我们研究泰国人汉语语音习得“化石化”现象。

在中国知网上找到两篇关于泰国人语音偏误的文章,仔细研究了一下,陈晨、李秋杨老师的《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语音习得问题》主要是对汉语语音系统和泰语语音系统作了共时的对比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泰国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化石化”现象的原因;李红印老师的《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一文主要通过对常见的偏误进行例证,对于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朋友们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在教学中注意所提出的问题。

那么,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及日常交流中遇到的几类偏误作简要的概括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声母的常见偏误

1、zh ch sh r 这组声母基本上是所有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对泰国学生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对于zhchsh而言,学生们刚开始学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跟zcs的差别,能够找到发音大致的感觉,但是模仿得不到位、不准确。这时候如果不能够用泰语跟学生交流的话,可以通过手势告诉她们舌尖卷起来。对于r这个音,开始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发成l,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常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音可以通过zh音过渡过去。这四个音中,zh 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所以反复的联系zh后,在找其他几个音的发音部位就会容易一点儿。

2、j q x这组声母在泰语中没有,但是泰语中有一组词在和i组合时,跟汉语的发音有些类似(比如泰语中的中国人 kuun jiin中的jiin),所以学生们记音的时候,也常常用 来记音,但是这3个音跟其他原因拼合时并不读jqx,这就为“化石化”现象的出现买下了伏笔,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会习惯性的沿用这种记音方式,如果长时间没有老师的特别指导,加上以后教学中对发音的重视不够,学生们就会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使jqx变成我们的“女国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强调一下这个记音的方式问题。这三个音中,j最容易,x相对较难。

汉语 ji qi xi

泰国学生 ji ci si

即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发出jiqixi三个音,juquxu 等v组韵母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正音的时候应该着重强调这部分。在泰语中没有yu(不能打这也韵母,所以暂且这么写不吧),所以练习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部分。

3、k h 这两个音在泰语中似乎都存在。但是笔者在学习泰语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我们的泰国老师汉语水平相当高,但是他也存在kh部分的问题,比如他上课的时候曾说过“时间过得真坏(快),又该下课了!” 既然泰语中有kaohao,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发音问题呢?

仔细听一下泰国人说话,尤其是男人说话的时候用的那个敬词“klap”,往往我们会听成“hap”,这就是说泰语中的k和h和汉语中的发音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别!泰国人的kh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后,就好像是咳着嗓子说出来的,而汉语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前,(这就是李红印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鼻音过重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强调这一点的话,那么学生们很可能会把这两个音等同!

当然,还存在一些浊音和清音的问题,如bp,dt在泰语中都有,而在汉语中只有后者,没有前面的浊音,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稍加注意。

篇6: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见偏误并加以分析,分别从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多个角度分析研究俄罗斯人在说汉语时所犯的一些错误,从而进行汉俄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文中对大量偏误实例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揭示其偏误表象及其成因,并提出如何帮助俄罗斯学生避免这些偏误的办法。文章最后探讨了语言偏误分析理论与教学策略。

【英文摘要】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mon errors process of Russian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hinese and analyzes from phonetics, grammar, vocabulary, rhetoric, and many other points of view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Russian people when speaking Chinese, thereby make Russian and Chinese

languages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has large number examples of errors to analyze, summarize, sum up, revealing the appearance of bias and its causes, and proposes the ways to help Russian students to avoid these errors.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language errors analysis theory and teaching strategies.【关键词】汉俄交际 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教学策略

【英文关键词】Russian and Chinese communication

errors analysislanguage comparative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

【目录】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见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摘要4-

5杂性和难点9-1

410-12Abstract5引言7-9

一、汉语的复(二)文字方面(一)语音方面10(三)词汇方面12-1

4二、汉语特点与俄语特点

(二)的对比分析14-17

从语法方面来看15-17

误分析17-30(一)从词汇方面来看14-1

5三、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见偏(二)(一)语音方面的偏误分析17-18

语法方面的偏误分析18-2

222-24(三)词汇方面的偏误分析(五)翻译方(四)修辞方面的偏误分析24-26

面的偏误分析26-28(六)如何避免上述偏误28-30

结论36-37参考文

四、偏误分析理论与教学策略30-36

篇7: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首先俄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相对于亚洲人要难的多,因为俄语是字母语言,元音和辅音的结合力强,而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每一个方块字对应一个音节,且音节与音节之间不可以连读,每个音节的发音要完满充实利落,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组成,其中音和形的联系还不是非常的紧密。

其次俄语无声调,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会说起汉语来带有“洋调”。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语音方面:

1.在俄语中,辅音占优势,有的时候有四个复辅音,而汉语只有单辅音,没有

复辅音俄罗斯人在说话时语速很快,在说话时某一元音可以脱落,而中国人在说话时讲究字正腔圆。

俄语中有33个字母,辅音有36个(包括小舌音),其中单辅音23个,复辅音1

3俄语中有10个元音:а уоияюѐеыЭ

汉语中有6个元音:a、o、e、i、u、ǚ

其中e易读成[you], ǚ易读成[yue] , j易读成zhi ,q易读成chi, x易读成shi,2.俄语语音中有清辅音浊化,和浊辅音清化的现象,因此他们常把

p读成[b]此外还有俄语母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音“p”大舌颤音。

母语影响易连读而发生歧义

西安(xi’an)易读成“线”

(二)语调方面:

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在声音高低、音调起伏、用力轻重和音响持续长短等方面的变化。俄语日常谈话中常见的语调有:调型1,调型2,调型3,调型4等。调型可由调型中心、中心前部、中心后部三部分组成。

调型1: 经常用于陈述句中,表示语义完结。调型1的调型中心一般落在所要强调的词的重音上。

调型2:通常用于带疑问词的疑问句中。它的特点是:调型中心前部用中调,调型中心音调略有下降,词重音加强,中心后部的音调低于中心前部。

调型3:通常用于不带疑问词的疑问句。调型3的特点:调型中心前部用中调,调型中心的音调急剧升高,中心后部的音调低于中心前部的音调。

综合上述与汉语相比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俄语没有明显的语调,整体程下降趋势,而汉语在说话时是上扬趋势,造成俄罗斯人说汉语时常常会带有“洋腔洋调”,这是他们在音调方面的难点。

2、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读阴平时语调不够高,阳平与上声是最大的难点

阴平与其他声调连读时,其他声调受阳平影响也读成阴平,如:欢乐(51)易读成(55);沼泽(214 35)易

读成(55 35)

3、俄语有重音,同一个写法的词,重音不同,意思就会不同。例:pamok(框

架)/pamok!(极限)

但总体上看,俄罗斯人的口齿非常灵活,对拼音的掌握也很容易,因此语音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困难。

李琳琳 屠佳

篇8:关于韩国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动量补语的位置偏误

(1) 来中国以后, 我两次到长城去了。

正:来中国以后, 我到长城去了两次。

(2) 每个星期老师都给我一次辅导。

正:每个星期老师都给我辅导一次。

“‘量’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范畴, 这种认知范畴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语言的范畴。”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第11—17页, 《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具体的动作行为也涉及量的范畴, 因为动作行为本身具有反复性和可持续性, 反复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长属于动量的范畴, 所以可以用表达量范畴的语言手段把内在的可度量性形式化。量范畴的语言表达手段很多, 数量短语就是其中之一。用来衡量动作延续时间长短的数量短语为时量短语, 用来衡量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的数量短语则为动量短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时间轴上或人们的意念中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这样的动作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 时量、动量则是诸多结果表现形式之一。动作和结果在时间上很显然有前后的必然序列, 这和人们的感知顺序是一致的。根据象似性原则, 表示结果意义的动量短语必然选择补语位置, 以此符号顺序来对应事件在客观实际和概念领域中的时间顺序。而韩国留学生把动量补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出现错序的偏误, 主要受母语的影响造成的。在韩语中, 若要表达动作行为的数量, 应把量词短语放在动词前面, 形成“数词+量词+动词”的格式, 也就是说, 韩语没有动量补语的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动量状语的形式。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留学生使用汉语的动量短语时, 常常把它们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因而产生了动量短语错序的偏误。

二、专用动量词与共现动词的搭配偏误

(3) 妈妈批评我一遍。正:妈妈批评我一顿。

(4) 这是他第二遍结婚。正:这是他第二次结婚。

传统语法把动量词分为两大类: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主要是“下、回、次、遍、顿、趟、场、番、通”等。动量词的语义特点决定了与之搭配的动词类型。

下、回、次:与一般的的动作动词都可以搭配。“下”强调动量小, 如:“点一下头”;或强调两个或几个短时动作连续进行。如:“咳嗽了几下”。“回”和“次”的基本语法意义都是对动作发生次数的计量。但在使用中存在着语体适用范围的区别, 表现为“回”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而“次”经常用于口语。

遍:和“遍”搭配的动词一般包含[+过程性]、[+完整性]。动词所表示的事件都具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 侧重动作涉及的对象或动作过程的完整性。如:“数了一遍”。

顿:与“顿”搭配的动词多表示饮食、打骂等行为。如:“吃一顿”, “骂一顿”。

趟:与之共现的多为移动动词, 具有行走义, 都表示空间的移动。如:“走一趟”。

场:搭配的词语多具有[+长时], 如:“下了一场雨”, “放了一场电影”、“大干了一场”。

番、通:表示费时费力的复杂行为的动词, 主要适用于言说动词。但二者仍有差别:表现在褒贬倾向。“番”表示花很长时间或较多精力去做某件事, 并尽心尽力, 力求完美, 因而带有褒义倾向。“通”虽然也表示费时费力, 但动作比较随便, 具有贬义倾向。

分析上述偏误, 误例 (3) 中, “说”是批评的意思, 这类动词应与“顿”搭配。误例 (4) 中, 量词“遍”强调动作过程的完整性, 而句子着重说明的不是完整性, 而是动作的次数, 因此应用“次”而不能用“遍”。

三、借用动量词与共现动词的搭配偏误

(5) 他打了我一手。正:他打了我一拳/一巴掌。

(6) 我夹了三口菜。正:我夹了三筷子菜。

借用的动量词包括借用器官名词和借用工具名词。这些具有器官论元和工具论元含义的名词, 在事件具体化过程中语义贡献小, 因此有量词化的倾向, 又因为本身的论元含义没有完全消失, 因此, 它们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在表示动作的量时, 总带有事件本身的特征。借用动量词包括借用器官名词, 如“眼、手、巴掌、拳、脚、口”等;借用工具名词, 如“刀、筷子、笔、棍、针”等。无论是人体器官还是工具都有发出动作行为的潜能, 动作行为是器官和工具潜能的外显。因此, 和借用动量词搭配的动词应包含[+器官]或[+工具]的义素特征。如:“看”包含[+眼]义, “打”包含[+手]、[+巴掌]义, “叹、吸、吃”包含[+口]义, “缝”包含[+针]义, “写”包含[+笔]义。

分析误例 (5) , “打”人一定要借助人体器官手, 而一般都是把手握紧用拳头打或用巴掌打, 因此和“打”搭配的借用器官量词应为“拳”或“巴掌”。误例 (6) 中, “夹菜”这个动作必须依靠的工具是“筷子”而不是“口”, 所以应把“口”换成“筷子”。

四、动量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偏误

(7) 小狗咬了一口他。正:小狗咬了他一口。

(8) 我打电话了四遍, 没人接。正:我打了四遍电话, 没人接。

(9) 我和他见面过一次。正:我和他见过一次面。

受动量补语修饰的动词若带宾语, 宾语由代词和名词构成。代词宾语和名词宾语的位置受语义篇章因素的制约。一般说来, 代词往往是前指话语中已出现过的或已知的人或事, 对于听说双方来说, 这些人或事都是旧信息。汉语信息排列的规则之一是旧信息倾向在前, 新信息倾向在后。动词后动量短语和代词宾语共现时, 这两个体词性词语相比较, 代词所指的信息比动量短语所指信息要旧, 所以要放在动量词语之前。而一般名词性成分表示的是新信息, 是句子的自然焦点, 整个句子要凸显的不是动作的数量, 而是动作的对象, 因此, 在没有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名词性宾语一般位于句末。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于离合词。离合词的宾语一般是名词成分, 因此, 动量词语放在离合词中间。分析误例 (7) , 宾语为人称代词, 应该放在动量补语之前。例 (8) 宾语为一般名词, 应当放在动量补语之后。 (9) 中“见面”是离合词, 动量补语应放在“见”和“面”之间。

参考文献

梅立崇《也谈补语的表述对象》,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

齐春红、邱渊《谈动词到介词的虚化和介宾短语入句的位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

任玉华《“动、补、宾”句式分析》, 《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 《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篇9: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综述

关键字: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综述

一、前言

汉语学习在全球掀起热潮,韩国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不容忽视的群体,针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理论。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1、从汉语和韩语的特点和渊源入手,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进行经验型总结2、基于数据的定量实证性研究,包括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本文致力于梳理近年来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成果,对韩国人在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和总结,由此全面地了解当前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现状。

二、声韵调偏误研究现况

(一)声母偏误研究。对声母偏误的研究,主要是经验性的总结,比如刘名章(1990)、王秀珍(1996)、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元莲仙(2010)等,他们都较为笼统地、例举性地提出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所产生的一些偏误,主要集中在唇齿音f[f],舌尖后音zh[ts]、ch[ts?]、sh[s],舌尖前音z[?]、c[??]、s[s],舌尖后浊辅音r[?],喉擦音h[x]。此外,禹嘉英(2001)、张志云(2002)、胡晓研(2007)、陈晨,廖一霖(2009)等是基于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禹嘉英(2001)对15名在中国学习了l年到l年半左右汉语的初中级班的韩国学生采用了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以及对汉韩两者辅音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出了韩国学生学习普通话声母时出现的一些偏误及原因。张志云(2002)同样对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人进行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且列出了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和语音调查的详细内容,结论相似。胡晓研(2007)则是在语音调查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韩国学生汉语中介语语音模式问题。

对声母偏误所进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母语负迁移,二是错误类推。如郭宏(2007)、韩召望(2011)等。而母语负迁移又可具体细分为汉韩语音系统差异产生的偏误和汉韩汉字音差异产生的偏误。如崔玉波(2006)、刘逆平(2009)等

三、韵母偏误的研究

关于韵母偏误的研究,如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洪小熙(2008)等是经验性总结,胡晓研(2007)、陈珺(2007)、屠爱萍(2008)、李露(2011)等是进行材料性研究,王韫佳(2001)、陈凡凡、周小兵(2005)、王茂林(2011)等是进行实验性研究。

对韵母偏误类型进行的划分,主要是从单韵母、复合韵母、鼻音韵母三个角度。其中,单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o]、e[?]、ü[y]、-i[?]、-i[?]、er[?r]。复合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u[ou]误发为[o],ɑi[ai]、ei[ei]、ɑo[au]、ou[ou]误发为韩语单韵母?[?]、?[e]、?[o]、?[o],uei[uei]、uɑi[uai]、uan[uan]误发为[ui]、[ua]、[an]。鼻音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an[an]、en[en]误发为ang[ɑ?]、eng[??],in[in]、ing[i?]不分,un[yn]、iong[y?]不分,带[p]、[m]等韵尾的闭音节代替帶[n]韵尾的音节。

四、声调偏误的研究

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焦点,因此,关于声调的偏误分析是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当然韩国学生声调偏误研究也不例外,且基本都是采用听辨或者发音测试,然后使用语音软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有马燕华(1994)、朱川(1997)、闫恒(2005)、冯丽萍、胡秀梅(2005)、高玉娟、李宝贵(2006)、陈子悠(2007)、刘珊珊(2008)、赵赫(2011)、姜慈映(2011)等等。

朱川的《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用百字表分析了日本、英语母语、韩国、新加坡留学生单字四声的情况。分析了教学上二字组(20种调型)的难易程度和常见错误。

高玉娟、李宝贵(2006)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四声的偏误进行声学分析,并首次运用石峰教授的声调格局理论,做出韩国留学生汉语的声调格局图,把它们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进行比较,从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后得出结论: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最容易习得的是去声,其次是阴平,然后是阳平,最难的是上声;他们习得汉语声调最大的偏误是阳平和上声的混淆,易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

陈子悠(2007)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韩国学生的单字组和双字组的声调偏误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偏误主要表现在调长、调域及声调格局等方面。最易习得去声,其次阴平,再次阳平,最难上声。最大的偏误集中在阳平和上声混淆,以及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然后还对日韩泰三国留学生声调偏误进行了对比。

五、结语

据统计1977-2007年汉语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涉及的主要语种情况,针对母语为韩语的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已超过了总量的20%,针对韩国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研究也是蓬勃发展和逐渐成熟。从研究方法来说,一是经验总结性研究不断减少,定量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加,二是是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增大了各种语音实验仪器和软件使用率,例如K3700(冯丽萍、胡秀梅2005)、Pratt(夏晴2006)等。从研究材料来说,现有论文所使用研究材料既有韩国学生非口头发音语言材料,也有口头发音的言语材料。其中言语材料包括了单字、双字词语(或字组)、长句和短句,如夏晴(2005)。研究材料的言语化和综合化,大大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即便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领域发展不平衡。目前韩国人语音偏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音节内语音要素的偏误研究,而轻声、儿化、变调、重音和语调等语流方面的偏误所获得的关注大大不够。而且音节内部要素的偏误研究中,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是声调偏误,其次是声母偏误,而对韵母偏误等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尚需加强。

(二)静态和动态性研究发展不协调,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将韩国学生的汉语发音同中国人的普通话发音进行横向对比或者相同级别、不同国家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进行横向对比,如刘艺(1998)、陈子悠(2007),但是从历时角度,将不同水平的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以及同一组韩国学生不同阶段的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的语音偏误进行纵向的对比研究始终缺失。

(三)研究使用的材料不平衡。研究所使用的言语材料中,朗读发音材料非常多,韩国学生自然口语材料很少。此外,从朗读的言语材料内部来看,句子和文章两类朗读材料的使用很少。我们通常提到的留学生洋腔洋调问题,不仅包括声调问题,也包括语调问题,要研究清楚留学生汉语语调习得规律及其偏误特点,就必须使用句子和文章材料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禹嘉英.韩汉辅音对比及对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2]张志云.中级汉语水平韩国人声母偏误调查[J].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2,(7).

[3]王韫佳.韩国和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

[4]陈子悠.日韩泰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巫师经历-叙事作文下一篇:【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34)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