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2024-05-14

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精选6篇)

篇1: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 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文章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3.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3.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终身体育不仅影响学生短时间内的身体情况,还会影响学生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2015.04.[2] 周济.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2007.6.[3] 刘军.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0.10.[4] 孙有平,张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5] 汪晓赞.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J].体育教学,2009.[6] 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9.[7] 曲伟东.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许志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7.

篇2: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所得到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本质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的关于该学科的知识、技能、品质及经验的综合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观,是学科应起到的基本的功能与作用。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养成自主锻炼,自主健身的习惯,包括运动知识的认知能力、锻炼的实践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体育核心素养也体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且是对三者的有效整合,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的价值观念的追求。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体育教师应先提高自我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实践者、组织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能做到为人师表,要真实地起到老师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定期参加业务培养,以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老师,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能不断地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体育专业技能、提高自我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在更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后,作为体育老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才能更精准地掌握体育技能的专业要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的综合体育素质和体育核心素养。

2.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德育工作没有做到位,学生就会出现危险品,这体现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有很多途径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渗透。例如,让学生观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我国的运动员获得了第一名,在升起国旗的过程中,可教育学生要好好进行体育锻炼,学好本领为国争光,这就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賽中,让学生学会团结与合作,互帮互助,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拔河比赛中,篮球比赛中,足球比赛中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团队精神的德育教育。

3.使学生养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育界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体育不好,就容易出“废品”,这说明了学生再学习好,如果身体不好,没有健康的体魄,不能参加正常的活动,那么学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呢?因此,体育老师和家长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重视智力发展,而轻视体育锻炼的观念,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必要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未来发展的益处,真正了解到体育锻炼存在的价值,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理论,从而保证学生在锻炼中的身体安全,为学生实施终身体育锻炼计划奠定基础。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面对社会的快速发,面对工作强度的日益加大,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也无法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

2.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更多地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技能,养成积极锻炼的体育意识,最终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并能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我的身体条件和锻炼的情况,正确地评价体育锻炼所处的位置,从而为自己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学科本质作用的基本要求。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健康体魄的合作人才,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体育教学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彦忠. 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 新课程,(04).

[2] 刘军. 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 读与写杂志,(10).

篇3: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我校体育课程文化坚持“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学生,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我校坚持以健身育人为核心,以健康和谐为宗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塑造阳光、健美、进取、向善的健康学子,着力建设学校优质的体育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加优质、更具选择性的教育资源,激发体育情趣,培育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课程结构,丰富三类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 确定各类课程的育人目标

(1)体育基础型课程。主要由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专项课程组成,其育人目标是:扎实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实践运用的环境中能主观判断、发现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学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

(2)体育拓展型课程。主要由体育选修课程、体育活动课程、体育社团课程、体育拓展课程组成,其育人目标是:能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探究知识的生成原理;自发自觉地组织体育比赛和创新体育游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追求挑战,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欢乐的运动氛围。

(3)体育研究型课程。主要由体育研究课程和体育特色课程组成,其育人目标是:关心国家体育的发展,培养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挖掘社会体育的视角,能自律、协作地参与研究和解决问题;追求健康生活,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做一名有爱心、能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人。

2. 建立体育课程平台

我校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的课程建设中,开拓思维,在学校拓展型课程中大胆创新,设计了四个核心素养特色课程平台(体育鉴赏、体育传媒、形体健美、运动康复)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1)体育鉴赏平台。学习内容:赛事欣赏、赛事解说、体育摄影。学习形式:理论学习、操作技巧、社会实践。成效显示:对赛事解说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能按要求完成体育摄影作品;能拓展完成体育摄影作品展。核心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享受美的幸福感。

(2)体育传媒平台。学习内容:主要是赛事组织与策划、宣传及报道。学习形式:理论学习、作业反馈、赛事联络与实践体验。成效显示:每人提交一份赛事策划方案;能在市级或区级田径比赛中体验现场记者采访与报道,并完成工作小结。核心素养:积累社会经验,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3)形体健美平台。学习内容:塑形矫形、运动营养、礼仪服饰。学习形式:素质练习、视频学习、自主创编与评价。成效显示:了解各种礼仪并能默会、修炼;了解饮食、营养、运动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每人创编一段形体操并能做出分析与评价。核心素养:培养创编能力,享受身心健康、追求美的幸福生活。

(4)运动康复平台。学习内容:运动损伤、运动康复、推拿按摩。学习形式:理论学习、操作练习、社会实践。成效显示: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和预防、处理的方法;了解与初步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与手法;在家庭和社区服务站能为老人做推拿和运动康复宣传的服务。核心素养: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生幸福感。

二、用全面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创建自主、多元的核心素养环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文化建设应注重对课程评价的设计,促进课程中各个环节评价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形成基于核心素养体系化的课程评价。目前,很多学校在课程评价的建设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依然是评价的绝对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比较困难;在评价内容方面,还是多以身体素质、技能技评等单一标准的“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呈现,评价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全面性;在评价方法方面,很多学校还是以量化技评、成绩达标为形式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过程性、参与性等学生个体差异为切入点的发展性评价方法还不完善。

我校以课程育人目标为宗旨,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在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尝试改变,重点突出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性体育学习评价,将一切体育活动都纳入到评价系统中,搭建宽泛的体育活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评价分成三个板块。

1. 基础性评价:

围绕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体能和技能项目进行考核,主要内容是基础课中的体能、技能考核,专项课中的专项考核,高一限定性选修项目(游泳)考核和高二、高三自主选修项目考核。教师利用智能移动设备适时记录,在大数据平台会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2. 自主性评价I:

围绕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参与和学校活动、体育竞赛的自主参与进行考核,主要内容由校社团课、校拓展型课程、校研究型课程、校体育特色课程、体育节、运动会、区级体育比赛、市级体育比赛组成。学生的参与情况、课程考核结果都会综合记入到大数据平台,自动生成分数至本学期的“学生体育评价表”中。

3. 自主性评价II:

围绕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课外体育行为进行考核,主要内容由早锻炼、体育类文章撰写、体育动作创编、校园体育吉尼斯、体育荣誉等内容组成。考核方式由学生以报名、撰写、创编、自录等方式利用网络上传至大数据平台,自动生成分数列入本学期的“学生体育评价表”中。

三、整合学生信息,建立高效、多样的学生综合素养管理模式

课程目标确定后,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实施来实现课程目标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是重要问题。我校在“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大力创建研究型高中的背景下,体育学科不仅在课程设置上作了相应的改进,同时也在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上作了探索。为了能够体现学生高中三年的体育成长经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可控性,同时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我们建立了K12大数据平台。

1. 大数据平台的内容:

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课程学习的情况;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分析;学生饮食情况(包括早餐、中餐、晚餐与餐外零食的信息记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饮食结构、肥胖率等的分析与记录等。

2. 大数据平台的功能:

便于家校联网,实时数据监控和家校互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项数据实时录入平台;平台设有资源库,内容有营养建议、运动康复法、形体健美法、体育竞赛视频、体能练习法等;设有学生智囊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报道、建议等创作上传;设有吉尼斯频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特长通过视频影像上传,教师会及时统计与评价,给出结果。该平台与学生智能设备联网,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平台上传资料或学习相关内容;记录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的饮食轨迹和具体内容;统计、计算学生的体育参与、课程参与情况,并给出数据参数。

K12大数据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观判断与调控以及责任感的培养创造了机会,又为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展示自我、发挥潜能提供了有效途径,切实为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以及核心素养培育走出了创新性的一步。同时,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建设打开了崭新的一页。

篇4:追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课堂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展评;体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8-03

【作者简介】胡曼玲,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扬州,225001)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扬州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

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是青年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教学、发展教学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展评活动,创设了场景美、情境优、心境悦、动境强的教学环境,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发展氛围,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苏派教学特色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本次参赛的五位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也有共同的教学亮点,都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编排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方面都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呈现出优质教学、幸福课堂的教学状态,这正是体育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视角,对江苏省“杏坛杯”苏派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夏露老师的“技巧:肩肘倒立”(水平四,八年级)课例进行评析。

一、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素养生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所以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素养生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情景设计,将体育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活动的过程中实践和体验,不断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自身的运动爱好和特长,感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内涵,提高健康人生的规划能力。

【片段一】

教学重点:肩肘倒立的翻臀动作。

教学难点:肩肘倒立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完整示范——讲解要领——自主模仿——分解辅助——组织练习——动作纠错——互帮互助——独立完成——个人展示——小组展示——技能形成。

【教学评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九年级)中肩肘倒立为主教材,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夏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夏老师采取了如下措施:在肩肘倒立技能教学的开始,首先通过完整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进行动作要领关键词的点拨,然后引导学生以自主模仿、动作纠错练习的方式,主动抛出问题“肩肘倒立动作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夏老师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抛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通过身体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动作结构的原理,使学生在动作记忆与模仿的想象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开发与训练,并能主动在体育课堂的真实情境中建构个体深度学习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是发展能力学习。由于肩肘倒立动作结构的关键点在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的高低问题上,这也是初中生难以掌握的环节。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夏老师采用降难解难的辅助三策略进行了教学。第一步是直腿坐,收腹举腿至头后触垫,体会直臂压垫和翻臀时腹背的用力;第二步是两手撑于腰背两侧,两肘内夹保持稳定,曲腿上举进行双腿车轮摆动练习,体会两肘内夹形成稳定的支撑面;第三步是在前两个辅助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直腿上举、伸髋,脚尖触碰标志物,体会伸髋展体动作。通过这三步的分解辅助练习手法,学生既找到了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又掌握了学练方法,提高了运动的能力。

三是发展个性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夏老师结合教材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展示手法,将个体与小组展示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报数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展示的活动中,改变了只有少数优秀生才有机会展示的教学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了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素养生成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而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能力,由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个阶段是增进健康、培养意识、提升能力、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核心素养的健康行为教育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良好的健康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片段二】

教学用具:技巧垫。

教学策略:跑步与拼字游戏。

【教学评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体育器械的作用和育人功能,是一位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表现。在这节肩肘倒立的教学设计中,以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将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也是亮点之一。

在准备部分的设计中,夏老师设计了一个拼字游戏:每个学生手持一张小技巧垫,在准备活动的跑动中听到老师报“中国我爱你”后,立刻高举手中的垫子迅速跑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将字拼列出来。这个游戏虽微小,但从深层的教育观视角分析,一是起到了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把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团体操表演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可能;二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感悟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自我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作用,能够表现出有责任感的行为;三是“中国我爱你”等字句的拼列,是具有正能量的心灵引导,改善了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样,在学习肩肘倒立的过程中,夏老师针对学生倒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即帮助者站在练习者身后,膝顶腰部,手提双脚,使其体会支撑面大小对展体动作质量的影响,也使同伴能够感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友善相处的益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立德树人”教育的体育品德素养生成

立德树人是时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的本质。体育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体育运动中遵循规则、规范行为、自尊自强、尊重他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精神风貌,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渗透于课堂,使学生具有精神价值的追求,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片段三】

教学游戏:障碍接力跑。

教学组织:分成四组,男女混编。

【教学评析】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它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能满足初中生好奇、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游戏比赛活动的“立德”教育功能很好地渗透进去。

夏老师这节课的障碍接力跑游戏设计,关注了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是教学成功之处。一是在分组分配上打破了传统自然小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了男女混编的异质分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予女生自信的肯定,克服了女生在比赛活动中的消极内驱力,起到积极参与锻炼的推动作用;二是巧用技巧垫设计了匍匐前进、连续跨跳、双脚跳跃、快速跑动的组合接力游戏,拓展了器械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开发资源的知识面;三是练习的过程中,夏老师要求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更快更好地赛出成绩,同时,发挥同伴的协作能力,将智慧与体能相结合,陶冶学生的品德与情操;四是正确引导学生公平竞争的行为,正确对待胜负结果,有效开展了“德心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

四、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1.研究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体育课程,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体育教师要认真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目前,有些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认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也缺少措施。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体育教学程序的设计,而忽略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设计,存在教学策略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因此,一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讨,更好地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教育内涵,从而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二要根据各学段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各学段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设立不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通过优化组织教学、改进教学程序、协调教学环节等教学策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三要建立发展性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制定三级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评价指标力求量化,做到以分量标实现可测试、可量化的评价反馈,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实施。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考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生理负荷状况,反映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机能变化是否适应,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当关注的问题。但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关注这一问题,只重视兴趣活动的设计,而忽略运动负荷的预设,出现了无学习目标、无运动量和强度的所谓“兴趣活动课”现象,学生的体能素质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于出现下降的现象。因此,在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练习时所应承担生理负荷这一状态,改变无运动负荷的状况。一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多感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二要合理布局练习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三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身体机能的改善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四要及时调控练习,如果发现运动负荷偏大或动作技术偏难,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练习节奏,控制练习程序,使练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3.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篇5: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之团队意识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素养皆可在学校进行有效的培养,其中在体育课程中可对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当中的团队意识实施有效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团队归属感的培养策略、竞争意识的培养策略、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品德;核心素养;团队意识

1、团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各科的教育教学活动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关于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格外引人注意。核心素养为现代教育最为重视的关键点,要具备更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在2016年的3月份,我国便推出了20门学科关于核心素养的详细表述。当然体育课程也涵盖其中,体育课程当中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健康的相关行为、体育方面的品质等三个重要的方面。这些皆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塑造的。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中,是一直深入探究的课题。

2、对学生进行团队归属感的培养

2.1培养团队归属感的作用

团队意识其实并不是将某一个意识进行排斥,但是自己的意识需要与团队的意识始终保持一致。团队是一个人进行发展的基础,是根本所在,所以个体要具备全局思想有整体的活动意识,才能符合团队发展的要求,之后才能使个体进行发展【1】。因此,在体育日常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团队意识实施有效的培养,以便学生树立好全局的观念,多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能够一共为最终目标的完成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将团队的意识进行深化。学生在集体的游戏中便会明白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不能与团队分开,树立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所以,在体育集体性的游戏当中培养团队的意识便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2.2具体的培养策略

在一个团队当中,要对团队的归属感进行强化,将学生的团队归属感意识进行提升。因此,在体育的日常授课当中,可多进行一些集体性的项目进行活动,进行团队的划分,以各个小团队为单位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可有效将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行提升,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2】。例如:篮球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其中可以实施团队意识的培养,但是不要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让他们一同加入到篮球的游戏中,以便培养学生克服个人为中心的思想,要为团队负责。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四个团队,每个团队当中的俩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运球比赛。两个人要背靠背夹好球,将求运到固定的位置绕一圈回来,在把求传给下一组,最后看看哪一个小组的运球结果有快又好。学生在游戏的进行中,为了团队的荣誉,会非常努力认真的完成游戏,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便将团队意识的深层含义进行了理解,并将其内化于心。

3、对学生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3.1竞争意识培养的深层含义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竞争意识培养,其中包含了两项深层次的含义:其一,培养学生树立与对手之间进行竞争的强烈意识;其二,在一个团队的内部当中,也要有一定的争先意识。不同的团队之间为了获取最高的荣誉,一定会发生竞争。但是自己团队的内部具备争先的意识,可以推进整个团队向更好的层次进行发展,将团队的整体实力进行提升【3】。因此,在体育的日常授课中,要将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进行调动,使整个团队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这样进行拼搏的精神便是进行竞争的一种表现,正是体育游戏运动中的项目推进了学生构成单独的表现。教师作为各个团队的管理人员要引导团队之间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要在团队之间始终保持住这种良性的竞争,提升整体的综合素养。由此,可以得出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3.2具体培养的策略

现在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样离不开竞争的帮助作用。在学校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团队的意识,并且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例如:在“三个进球”的游戏当中,游戏规则为:在每个团队中选出一名学生,不能回头站在规定好的地方,将手中的网球投掷到后面的球框中,团队中队员可以给予相应的指示,向右挪一点或者向左挪一点,以便帮助进行投掷网络的学生投掷的更加准确一些。这项游戏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更使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如果自己不对投掷网球进行努力练习,那么其它团队的学生便会超过自己的团队。如果团队当中有一名投手的技术非常好,那么会带动其它队员进行练习,使自己的技术至于太差,影响团队获得荣誉。

4、将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加强

4.1培养竞争意识的意义

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以及方向的确立,使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也在渐渐的发生变化。从开始的阶段,便接受着来自学生和社会的先进思想影响,并且逐步构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竞争以及自主意识。所以,在体育的日常授课当中,利用对不同的集体性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实施培养,这更是新课程标准对与体育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责任意识培养,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但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并不是快速可以达成的教学任务,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以及长期实施集体性游戏活动的准备,要在相关的游戏中创设出学生进行责任承担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几乎完成任务。其中对学生实施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4.2具体培养的策略

社会能够有序的进行发展,与公民的信任意识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基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更为我国每个公民皆应具备的品质。在体育的相关活动中,有非常多的运动项目对集体性进行了强调。例如:在跳大绳的游戏中,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保护【4】。该项游戏是学生经常进行的集体性游戏,游戏的最终成功每一人都有责任,但是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绳子的力量会非常大,所以中间进行跳绳的队员彼此之间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队员被绳子伤到,这也是对学生责任意识的一种培养。该项游戏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非常浓厚,成员之间会努力做到最好,达到最后的目标。又例如: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是男生非常喜欢的运动。在这样的体育运动当中,每个队员都肩负着非常大的责任,篮球场上的五个人组织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大中锋每个人都有肩负的责任,并且缺一不可,一同为了目标而努力。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学校进行教学必备的科目,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就有体育课程的设置,可见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中,体育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体育意识、知识以及技能。核心素质中包含了道德水准、品德意识等等。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授课当中,应用多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推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体育课的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应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在深入理解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以教学中的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节点,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中采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内涵;引导;情境;反馈;典范

素养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体育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校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最终获得体育技能以保持身心健康。体育的核心质量分为健康意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三个部分。

健康意识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健康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爱好和兴趣。通过体育课程或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确定适合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运动。其次,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通过体育运动的一些知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规则,加强学生对体育人文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常识,树立良好的品德。

运动技能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自我技能的评估。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掌握体育活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自我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运动能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身体素质包括两个方面: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身体素质主要是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规定,学生的身体健康主要依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来进行评估,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好方法。心理健康素质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积极引导,创设情境

学习过程是一种积累的认知过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过程,掌握体育素养的核心要素,应符合标准和要求。首先,运动能力方面引导,根据学生已有的运动认知和学习经验,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有倾向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认识的自我探索,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运动能力的应达到的水平与要求。注意树立学生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意识,是通过教师教学中经常、反复地以提问、讲解、示范等形式有目的进行引导,从课堂常规、场地器材安全、运动损伤预防、拼搏精神、比赛规则等方面,明确学生课堂中的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要求及培养方法。

其次,以创设情境的形式,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的距离。依据教学设计,创设个人、集体体育社会活动中的真实场景。如在进行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学习中,运动能力方面培养,以回顾有防守情况下原地或行进间投篮,引出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并明确学生交叉步持球突破后的上篮或投篮的动作组合。健康行为方面培养,通过固定防守、移动防守设置使学生发展有防守进攻意识及队友之间的配合。?w育品德方面培养中,以比赛法中的扣分情况,建立走步违例的规则意识。以分组练习及5对5教学比赛的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承担运动角色、懂得合作的优良品质等。

二、及时反馈,树立典范

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转化和评价。体育的学习是以体育锻炼的形式进行的,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的行为和身体素质都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重视对学生体育教学的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反馈运动能力,根据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要点,整体协调,反复强调练习效果,以集体反馈的形式与个人反馈相结合。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反馈,应及时准确,抓住机会。

教师根据高中学生通过建立典型,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和精神为典型,以点表面,实现教育的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目的。通过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典型和自我要求的内部化发展。同时,通过体育能力、健康行为、体育道德等因素的建立,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质培养要求和方向的不同方面。例如,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有帮助,勇敢顽强的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必须给予肯定,树立榜样,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训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多方面发挥其体育能力、运动、健康、行为和品德的模范作用。

三、自主实践,课外拓展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实现体育锻炼的独立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实用的空间,帮助他们学习内外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实践是体育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格培养的综合体现和推广。如在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中,学生们的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内的双人有防守的交叉步持球突破、3对3模拟比赛、5对5比赛等形式进行,由学生组织角色和旋转动作,体验运动员、裁判、观众等。

课外拓展,是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师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家庭作业、假期运动计划等形式,提出课外拓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迁移自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陆菊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分析及其培育方式[J].新校园,2017(07).[2]张莉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新课程,2017(06).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体会下一篇:助教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