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体育核心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素养、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

第一篇:体育核心素养论文

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认为培养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好身体的基础,还能有效促进全民体育意识的提升,提出注重对学生体育品格和体育情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等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普通高校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学科素养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师通过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和构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体育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坚强的体魄。通过体育学科素养的有效构建,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使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够逐渐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并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学科素养也是学生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最终形成的专业性素养的总和。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学生需要获得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也不同。就体育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养成良好的运动思想和运动习惯,并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心态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特征

(一)长期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该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其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规划,从而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体育学科素养换言之也可以称为健康素养,会伴随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和意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素养形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其次,体育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好合理划分,并始终保持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二)发展性。发展性与长期性一样也是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特征。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学科的属性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素养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会一直伴随着人的发展不断得到升华,学生一旦在体育学习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会将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并应用到其他工作和领域中,使该精神得到发展。基于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承认体育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过程中具有不断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个性、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科学的体育课程内容,保持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样化发展。

(三)差异性。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具有差异性的,不管是培养速度还是培育的重点都与学生个性的发展相关联。首先,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构成与学生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对体育学科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其次,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育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大关联,教师在实际培养和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把握当前年轻人的喜好,对症下药,找到最佳的体育教育方式。再次,学生技能基础和体能的差异也影响着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因素。最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实际的学习条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也有明显的作用。

(四)完整性。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三个维度之上,即体育运动实践、体育精神以及健康成果,三个方面哪一项都不能忽视。一旦只重视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也只是临时而不具有科学性的,在正式场合中往往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同样如果学生只具有体育精神,在实际的锻炼中就很难保持持久性,在无法透彻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体质的增强也是无稽之谈。

(五)协同性。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除了要借助学校和教师的力量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因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再加上高校体育课的数量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家长和社会无法积极参与到督促大学生定期锻炼,学生的体能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在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的力量非常关键,但也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组织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监督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的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

三、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打造良好的身体基础。在培育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明确的细分,从而使体育课程的本质凸显出来,一来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体能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竞技精神,还能有效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质量,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发挥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平衡发展的状态,在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想要全面提升对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质量,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日常的体育训练和以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等。这样通过专业并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并在科学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长期坚持下促进身心的平衡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对于强化学生体质、增强学生的耐性和信心也十分必要。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有效构建,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理解并掌握多元化的体育知识,在滿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育,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小组对抗中体会到竞技的重要性,并能够不断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这对学生日后的求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通过强度适中的体育训练,学生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提升。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想要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应该不断提升实力,因此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甚至由于巨大心理压力达到必须要接受心理和身体治疗的程度。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要求当代普通高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和自愈能力,通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式,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从而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四、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培育的路径分析

(一)注重对学生体育品格和体育情感的培养。想要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运动。如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例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向这些优质品质靠拢。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和所处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项目和锻炼活动等,例如在开展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喜欢动作幅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就可以让学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瑜伽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动作越标准,获得的奖励就越多,以此提升學生的挑战热情和参与度;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躲避球对抗赛,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二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体育品格和精神,例如在竞技活动中要适当提升体育项目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思想意识获得提升,培养并建立完善的体育精神。

(二)注重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想要普通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需要教师从学生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入手。第一是要明确体育训练的目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该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等,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例如,针对一些喜欢挑战性运动的男同学,教师可以以专业运动员的标准培养他们,适当掌握他们的运动极限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第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和社会联动机制,邀请社会运动专家和专业运动员到校为学生示范专业的运动技能和动作等,使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体育技能,从而养成定时锻炼的好习惯。

(三)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知识的获取是为学生打造健康体魄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健身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的体育知识以及一些冷门的健康常识等,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篮球运动,为学生讲述手指挫伤预防的窍门,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能够有效避免伤害。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以免运动中肌肉拉伤,同时还需要检查学生的服装和运动鞋等,确保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开设专门的体育理论知识课堂,让学生对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不断指导实践。

(四)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构建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素养形成有重要的关联。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和知识的渗透,提升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认知,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互帮互助意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善于开发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尤其是在一些理论课程的讲述过程中应该以德育渗透为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体育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效,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燕凌,马克,李海燕.论体育学科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18(3)

[2]顾海亚.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3)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4)

[4]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5)

[5]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

【作者简介】唐金勇(1979— ),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民俗体育旅游。

(责编 丁 梦)

作者:唐金勇

第二篇: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素养、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在此视角下的体育教学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传统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师生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相比较,完全是全方位、颠覆性的革命。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 改革研究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度热议。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如何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变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素养、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辨析

(一)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关于“素养”一词,我国早在《汉书·李寻传》中就有记载:“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素养”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强调其是后天习得和养成的。国外,素养“competency或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还可以解释为合力奋斗。但以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认知与非认知的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并同时认为:素养本身是后天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习得的,并非一生下来就有如此的心理特征。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英文词是“key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促进个人实现成功和社会良好运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集合体”。欧盟(EuropeanUnion)指出:“核心素养是所有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所需的那些素養”。它是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纵观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我们无论对核心素养如何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核心素养不是一般性的、综合的、全面的素养,而是“关键的、少数的素养”或“核心的素养”。换句话说,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的素养或关键的能力”。其实,在我看来,面对世界经济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想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每个人最应具有的“两大超级”核心素养,那就是:创新能力和健康素养!

总之,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尤其是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进行培养的。核心素养不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或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简单组合,甚至相加,而是一种升华和超越!它只有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才能得以体现。简言之,核心素养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

目前,国内外有关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关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杨文轩教授认为的:“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或参与日常身体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符合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殊品格和关键能力”。与此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在遵循“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综合体育应用人才。而笔者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或参加日常身体锻炼,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和符合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主要涉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理念、体育运动技能、习惯、体育与健康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简称。正如:语文指的是语文学科;数学说的是数学学科而也。简言之,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体育品格和关键体育能力。若用公式表示,笔者在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提出的:素养=(知识+能力)态度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核心(知识+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从属于体育素养,应是体育素养中关键的能力或核心的素养。对大众而言,体育核心素养应服务于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包含体育核心素养。值得指出的是,在构建我国体育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与体育教学新体系时,还必须要遵循以“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及“少而精”的原则,选择并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力争实现四个“素养化”,即: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素养化”;学生学习的“素养化”;体育教师教学的“素养化”以及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总之,体育核心素养形成并非是体育与健康知识、行为、体育运动技能、情感和态度等诸多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社会中能够有效适应和处理各种变革及其困境的必备的、关键的体育素养。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最终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体育实践,在不断的练习、锻炼以及比赛中慢慢领会、领悟,直到形成。尤其是运动能力中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必须是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及身体承受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才能有效地掌握和发展。

二、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变革

如上所述,体育核心素养只是仅仅回答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研究和优化体育核心素养。实际上,这些都不能完全实现提升学生體育核心素养。只有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转型和变革,才能真正落实和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不可否认,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面对有关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阐述,人们就不难发现相同的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称谓。有时却有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的解释。无疑这种“众说纷纭”的解释难免让体育工作者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素养、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就显得多么的必要!因为,它们是落实和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学校体育教育而言,体育核心素养是个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丰富的内涵远超以往的体育人才培养规格。从我国体育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来看,由“体质中心”逐渐演变成“三基”;从“三基”到“素质教育”“三维健康”再到今天的“体育核心素养”。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逐步推进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说,核心素养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契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次升华。

其实,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偏正词组,“体育核心”仅是修饰语,而“素养”才是中心词。基于素养的内涵,知识意味着一种探究的对象或应用的资源。素养的形成只有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态度获得充分的调动才有可能;素养的发展强调以问题解决、交往协作为核心的知识运用。教学观念的转变、传授、训练意义上的知识累积并不带来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必须要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上进行全面深化和改革,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教学转型和变革。可以说,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则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它与传统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师生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完全是全方位、颠覆性的革命。毫无疑问,在传统体育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学背景下,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变革将面临许多阻力。但是,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教学必须从根本上促进体育课堂转型与体育学习转型。实现体育教学的“大转型和大变革”。之所以要实现体育教学的“大转型和大变革”,这是因为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以及体育素养的形成依赖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活动而不是体育教师的教导活动。体育教师的教导只是学生体育素养形成的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要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体育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体育教师的教导为中心。以学生体育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所学体育内容的教学,进行深度体育教学。必须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技能置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并转化为体育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理念走向实践,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能力和体育品格形成以及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9-11.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7(10):1-3.

[3]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J].体育学刊,2018,23(06):1-6.

[4]于秀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7,36(07):29-33.

[5]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作者:刘宏洋

第三篇: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大目标,小学体育作为唯一一门有户外活动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为他们养成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健康运动中体会到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落實核心素养,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不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逐渐愈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体育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文化技能知识之余,也能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当前时代,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高,人们不缺吃喝,从小喜欢各种高热量高糖分的零食饮料,同时还不热爱运动,导致现在亚健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曾经只会高发与老年人群的疾病现在经常出现在年轻人中。

一、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小学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为了紧跟学习进度,甚至经常会让其他科目占用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程,学生每天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听课,没有活动身体的时间,逐渐变的内向沉闷,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现如今小学的体育教育,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带学生跑跑步做做操,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认为体育课就是耗费体力的无聊科目,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对学生未必是有好处的,学生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进行体育运动就应该循序渐进,避免高强度运动带给学生们身体上的伤害[1]。

二、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体育重视程度

定期举办健康安全的讲座,请医院德高望重的医生来为学生和教师科普一些健康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运动制度,讲解不运动对人体带来的坏处,如经常不运动会使得身体中的钙含量流失,导致肾结石的形成,身体力量也会因为长时间不运动,肌肉萎缩而变小,但肥肉增多,所以有些人看起来很壮,但手无缚鸡之力,提不起重物,身材逐渐变得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为过度肥胖所导致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三高”都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肺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有些人跑步一小时都不会感觉怎么样,而有些人就连上个楼梯都会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不运动还会导致身体中的毒素的累积,引起便秘,口臭等不良反应。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因为不运动导致身体不健康的人的图片例子,如脂肪肝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2]。

(二)改善教学手法,增加课程内容

当前很多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体育课中没有制定好完整的教学体系,就一味的带学生做高强度运动,甚至有些教师不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就直接进行体育训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体育教师应在课程开始时,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动作的热身,慢慢拉伸身体各个部位,让身体得到一个缓冲的时间,教师也应当在课余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能在课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规范动作,动作做得不到位会影响教学质量,使运动变成无用功,有些错误过度的动作甚至会伤害到学生,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一些经典的体育项目,如跳高跳远,跑步等,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做出标准的示范,跳高时,助跑应直线奔跑,起跳时有效摆动手臂,迅速的起跳,让身体整个向上腾起,落地应以脚掌外侧着地,向前方翻滚,达成了缓冲的目的。课程进行中教师应提前安排好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不要第一次就进行800米跑之类的高强度运动,刚开始可以让学生将们进行短距离跑,50米或100米,然后逐渐进行加强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达成教学目标为辅。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手法,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比如接力赛跑,反口令游戏: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的动作,比如教师喊手放下,学生就应该将手抬起,喊向右转,学生就向左转,这个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力。或是比较经典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选出一名学生当母鸡妈妈,教师来当老鹰,其余小学生排在母鸡妈妈身后,作为小鸡,教师对小鸡进行抓捕,小学生们尽力躲闪,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这种气氛活跃的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提起小学生的兴趣,让身体处于活跃的状态[3]。

也可以偶尔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小学生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的姿态,走路方式,看看谁模仿的比较像,既提高了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又帮助小学生增强了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趣味比赛活动,将学生们按照身体素质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提供几个有趣的体育活动项目供小学生挑选,如两人三足,小组接力赛跑,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产生胜负心,提升自我,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比赛结束后,教师为优胜组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愉悦感,舒缓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在比赛中教师可以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对于擅长运动的学生加以培养,锻炼其身体素质,未来可能会在体育的道路发展下去。

结论:总而言之,我国教育理念应当以发展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人生当中养成良好习惯,奠定良好基础的黄金期,体育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发育,在这时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手法,完善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升小学生体育的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建立健康,品德优良,成绩优异的完整人格。

参考文献

[1]夏静,蔡加宽.“四个一”的创新体育课堂,打造学生核心素养主阵地[J].体育风尚,2021(02):209-210.

[2]范洋.“乐动会”:基于真实学力的小学体育课堂能动学习范式构建[J].体育视野,2021(01):37-38.

[3]乔国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理念[J].新课程导学,2020(S2):47+49.

作者:陈小波

上一篇:机电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美术专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