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2024-04-21

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精选8篇)

篇1: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谈阳光体育下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论文

一、借用“阳光体育”平台,引导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性发展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是引导其良好个性养成的关键。在活动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摸底,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抽取学生兴趣性最强的项目如羽毛球、跑、拔河比赛等一些简单有趣味又有利于学生健康习惯养成的项目进行,使活动既体现体育特色又增加文化氛围,并拓展活动的外延效果。

其次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也就是说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纠正问题,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使学生心悦诚服。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姿势优美、节奏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

再者是将计就计。现在的学生不只聪明而且见多识广,他们经常会设个套让老师钻,其实你不必恼怒,不妨作一个套中人在学生得意之机请君入瓮,让学生心服口服。譬如,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不愿进行枯燥的素质练习,说老师不尊重、爱护学生。当时听了很恼火,但学生的理由又是那么“有道理”,于是便取消了素质练习,带他们到学校的`绿化带看工人剪枝,之后问他们的感想,学生面面相觑。此时告诉他们,如果没有工人的剪枝,小树就不会笔直的向上长;他们如果不进行多方面的素质练习,只进行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间长了,就和小树一样。学生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主动把练习补上。

二、抓住“阳光体育”平台活动细节,及时进行体育素养养成性教育

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习惯应从细节入手。在进行队列练习时,有学生做错了动作会不自禁的露出羞怯的表情,往往会引起其他部分同学的耻笑;还有的同学会故意在队伍中做小动作甚至打闹嬉笑,这些都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时老师不妨将计就计,要求大家互挑毛病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学生尊重自己此时的角色其实也等于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

其次,学会帮助人,从而使学生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

在活动中组织3~5人的帮练小组,学生在帮练过程中学会帮助他人,同时在学生的互评中挖掘同伴的优点,使学生在锻炼中增进了友谊,又学会宽以待人,使他们不只有健康的体魄,还有一颗宽容的心。

第三,要学会妥协,宽容待人。教师从我做起,宽容、耐心的对待学生。接受学生的不成熟,接受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接受他们的自私。这种接受不是放纵,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说服。平时,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平等对待,打破师道尊严,在平等与理解中赢得学生,作他的朋友、知己。

三、建立完整的“阳光体育”体系,实现“运动育人”价值

“到阳光中去,到操场上来。”这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行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的学习与锻炼中品味快乐,在快乐与成功中体味体育带给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因校制宜,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喜欢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篮球、排球的场地等,给学生创造运动的快乐和成功感,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阳光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学校和老师在组织活动中采取的都是简单易行,又具有良好锻炼效果的项目。例如每天一公里的长跑运动,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案。在评价过程中,实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老师评定三项评价指标,使学生更好地在自律的前提下肯定自己,肯定他人,从而促进个人素养的养成性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阳光体育”成为学生体质与体育技能修养的绿色通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阳光体育”成为强化学生体育品质修养形成的良好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了“运动育人”的价值。“阳光体育”作为当前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手段,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体质状况的提升,还具有对学生陶冶情操的教育性。一次具有挑战的定向越野活动,让学生在平凡的活动中领略自己的不平凡,发现自己的潜力,自然而然的就会收获吃苦耐劳品质,互帮互助的热情;一次团结协作的接力会让学生体味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群体的荣誉而战,这是其他活动很难收到的成效。“阳光体育”作为完善学生体育心理修养的桥梁,为青少年心智形成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体育教育不仅仅体现它的主导功能,其文化拓展功能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是一种行动,它要体现在教育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究论文

★ 网络技术下初中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 谈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学论文

★ 谈行政法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论文

★ 谈学生心理特征与体育教学质量的论文

★ 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论文

★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

★ 新会计准则下谈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论文

篇2: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1因地制宜开设校本课程

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全国很难实行统一的且完全适应各地区学生发展的教材体系,因此我国目前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教育管理体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施以来,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与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决策民主化、体育课程资源优质化、体育课程内容灵活化,又有利于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长足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对学校体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从不同层面提高中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如拓展训练校本课程,不仅能挑战学生的心理极限、实现个性与集体的融合,而且能体验成功、实现自我教育。

2缜密教学设计促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永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周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使教学组织顺畅、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避免不必要的教学意外发生。另外,教师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也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价值观。教师更要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创设适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练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对于学生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懒散行为,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之,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能够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如校运动队在市或区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正如北京奥运会带动全面健身一样,精神的力量是任何物质力量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各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体育素养的提高。

4提高校长与班主任体育素养

校长是每个学校的最高法人,校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实践,校长体育素养的高低,决定该校体育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一线教师对待体育的态度。“学校是活的,艺术、体育活起来,整个学校就都活了!”某校长如是说。班级体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一,但有绝大部分班主任认为,学校体育是体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因此,全体教师尤其是校长、班主任的体育素养会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所以,我们校长或班主任应该带头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从而有效地带动全校或全班学生进行体育素养的提升。

篇3:多维度评价,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一、快乐学习,评价教学气氛

教学气氛对于体育课堂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有时候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心思简单、思维方式还没有那么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因此,我们需对教学气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开展一年级体育课本上册第三次课的教学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尝试并学会各种走和跑的姿势,并会观察教师和同伴走时的动作,同时培养他们听从老师指挥、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上课时,我提前到达准备场地,在学生整队汇报完毕并且互相问好之后,我先宣布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边讲解边示范正确的自然走、前脚掌走的姿势,让学生能明白这些姿势的要领。之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然走步、前脚掌走步以及拍手走步的练习,这个过程中我做到了耐心教导,对走错的同学委婉指出,并让他跟着我一起走,尽量创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老鹰抓小鸡,并对游戏中学生犯的错误或者做的不合理的地方指出并进行纠正。这个游戏的进行不但可以让我看出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这也是我们评价教学气氛时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在上面的案例中,这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温馨的氛围中快乐地学到知识的方式,就是我们在评价体育课堂时最希望见到的,也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鼓励和学习的,同时教学气氛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氛围的进一步营造。

二、默契合作,评级教学环境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某一名学生的课堂,它需要教师与所有的学生共同参与,因此需要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也就是说教学环境也是对体育课堂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

为了公正地评价教学环境,我们要对良好的教学环境多鼓励,而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就需要我们在上课时多关注学生,并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断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比如我在开展一年级体育课本上册第五次课的教学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学会直线跑,同时训练他们接传球的正确动作,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上课时,我在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便开始示范他们直线跑的正确方法,之后我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了一个小组长,并让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做直线跑的动作。练习几次之后我组织了一个“开火车”的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在游戏中相互磨合,增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之后,我又对学生的接传球进行了教学与训练,并开展了“传递实心球”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但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氛围中提高了能力,也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更为我们的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培养默契的游戏与活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变得十分融洽,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必须对教学环境予以重视并加以评价。

三、主动探究,评价教学方式

因为小学生没有较为独立的思维,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评价教学方式,看看学生是在被动地跟着我们的步调走,还是主动探究学习。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开展第十四次课的教学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并理解“大鱼网”的游戏方法和规则,能够在快速奔跑中较熟练地做出灵敏躲闪动作。上课时,我先带领学生做了准备活动并互相问好,之后我向他们传达了持轻物掷远的一些动作要领并进行演示,之后便让学生自由结对,进行掷远的练习。考虑到每个人的运动水平与运动习惯都不一样,在学生结对练习的时候,我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探究,在保证基本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自主进行探索,看看什么样的技巧与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协调,让自己掷得更远。之后我又组织了“大鱼网”的游戏,并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战术更为合适,更能获得成功,学生可能会想到诸如“声东击西”“一网打尽”等游戏战术。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更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在评价教学方式时要格外注意我们的课堂是否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否做到了主动探究。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种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升华我们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这是我们在教学评价时需要重点评价的一方面,对良好的教学方式需要给予鼓励并不断借鉴学习。

四、因材施教,评价教学理念

正如学生天生在智力上会有一定差距,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便不能一视同仁,要时刻贯串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课堂评价时,教学理念这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时教学理念对某一名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我在开展第21课的教学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节拍掌握跳短绳的动作要领,并能完成“邀请小司机”的动作,同时培养学生对短绳与舞步的兴趣。在上课时,我先检查常规并互相问好,之后我先播放了“邀请小司机”的音乐,并讲解示范了舞步动作,让学生对音乐节拍以及舞步动作有初步的印象,之后我便带领学生跟着我一起做舞蹈动作。学生在跟着我做动作以及他们自己分组练习的时候,掌握的差异度便显现出来了,有的学生因为肢体较为协调、接受知识比较快,很快就学会了,并能完整漂亮地做下来,而有的学生则略显笨拙,往往这部分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时,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对他们表现出不满,而应因材施教,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指导意见,再带领他们多做几遍。我们也可以让掌握程度好的学生一对一教掌握程度差的学生,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我们也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整体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上面的例子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对体育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时,万万不可忽略这一方面,有时候教学理念往往会起到致命性的作用,我们在评价时应借鉴学习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

总之,对教学气氛的评价可以促进我们不断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可以激励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增强师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默契;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可以促进我们教学方式的不断进步与改革,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对教学理念的评价亦可以不断深化我们的教学理念,让我们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评价都可以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我们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摘要: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类教学课堂,体育课堂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且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增进身体健康、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评价是小学体育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水平、有意义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体育课堂更高效地开展,亦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对体育课堂进行多维度评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表述自己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评价,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万红霞.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研究---有效体育教学的含义、内容、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篇4: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则要通过激励来完成。学生在校学习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而获取成功感。在课堂中,教师在评价时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行为,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班有个学生,刚入学时,胆子比较小,对自己没信心,课堂上发言也不积极。我和她妈妈交谈了多次,得知她也很想回答问题,但就是特别紧张,害怕回答错误。了解了问题症结后,当她在课堂上发言时,出现了紧张和语无伦次的情况,我为了鼓励让她下次还肯主动回答问题,就评价道:“这位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这道题真是了不起! 其他没举手的同学要向她学习!只是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下次能把话说慢点,让老师和同学能听得更清楚,好吗?” 后来,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慢慢变得大方和积极了,成绩也提高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这样上课回答问题不完整或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说:”“你真笨!怎么搞的,猪脑子呀”!这样的贬义词语很伤人的。要换一种说法,可鼓励说:“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不是很正确,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你回答得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再坐下想一想!”这样的语言充满鼓励、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也树立了自信心,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评价要富有启发指导性

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顾此失彼,不够严密、周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然后用“如果……就更……”的句式点拨。如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但是重复且缺乏逻辑性,可以评价说:“回答基本正确,如果再简单明了一些就更好。”有的学生在表述时,会出现语速过快而导致前后不连贯,此时教师不妨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点,我们就能听得更清楚。”如果出现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当从侧面鼓励:“你看,很多同学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了,举起手来了!”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一时语塞或说错了,则可以这样缓解鼓气:“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用委婉的语句指出了不足,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三、评价要尽量机智巧妙

1.课堂评价往往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节练习课上,有一道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笑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岁。” “不,应该说你今年8大。” “你有多高?”“身高大约120厘米。” “不,你身高大约120高。”“ 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在幽默的对话中教师机智巧妙引导,学生便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2.学会避重就轻。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答非所问时,教师不必就答案本身直接否定,而是就学生发言过程中其他细小环节的可取之处予以肯定,如声音洪亮、语言组织好、大胆探究等。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第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读“R2”时,一学生读成了“R2”,有同学指出他读错了,应该读“R的平方”。这时,教师对这个学生说:“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收获的过程!你现在会读了吗?你再来读一读。”多好的评价啊! 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不仅包括回答问题精彩的,还包括那些回答不出来或是回答错误的学生。

第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自然等语言和语态方面的状况,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有这样一则实例:教师请一个主动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答非所问。此时,教师绕开了问题的内容,表扬学生发音准确、嗓音好听,不仅有磁性,而且有魅力,最后还说:“希望在下一轮的讨论中,还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当时,课堂上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这位学生也笑了,脸上呈现出几分自豪。也许正是这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激励了全体学生,这节课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一门艺术,多思、多学、多练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愈来愈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篇5: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方案

一、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

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

二、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

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

(二)评价目标的发展性原则

评价学生的基础素养要用发展的观点,以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发展为目标,表扬学生的进步,分析和理解学生的不足,为学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诚恳的建议和帮助。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原则

基础素养评价要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描述性评语、质性评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不同评价方法的优越性和互补性。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使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激发评价主体和客体各自在学生评价中的能动作用。加大学生家长在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评价改革,参与评价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家长评价这一环节应有的功能。

(五)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原则

学生评价的着眼点要瞄准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终结性评价要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

(六)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具体,实事求是。

三、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学生评价的组织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分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学生工作处主任、级部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委员会。委员会要结合本方案,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组织评价实施,监督评价过程,处理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委员会下设评价小组,由行政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

(二)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

学生自评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由班主任组织进行。事前要召开相关会议,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说明,提出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6个维度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6个维度确定1个评定等级。

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三)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由班主任通过班会等方式组织。

(四)评定等级,草拟评语

班主任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6个维度的日常表现,参考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及家长的评价意见,为学生写出评语草稿,分别从6个维度为学生初定1个评定等级并就此集中或分别征求评价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的意见,修改评语,维持或变更评定等级。

(五)向学生征求意见

班主任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就评语和评定等级向被评价学生征求意见。

(六)撰写评定报告及报审、记录

班主任在完成逐一向学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学生的评定等级,定稿评语,撰写本行政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学校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委员会审核批准。评价委员会批准后记入有关档案和学生发展评价报告。

(七)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时间

对学生基础素养的评价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每学期1次。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和评价资料的处理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对学生基础素养的评价采用不同等级评价加综合评语的评价形式:对基础素质六个维度的前2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进行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后4个维度(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行四等级评定,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基础素养6个维度的综合表现写出评语。

(二)等级评定时评价资料的处理

在等级评价过程中,师生都是对“要素”(二级指标,下同)进行等级评定,评价时分4个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其中评为“优秀”等级的又分成90分和95分2级,评为“良好”等级的又分成75分和85分2级,评为“合格”等级的又分成70分和60分2级,评为“不合格”等级的又分成50分和40分2级。

在教师对学生的等级评定过程中,根据教师对同一维度中各要素的得分算出该维度的平均得分,然后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得分和等级之间转换:90分以上为“优”;75至89分为“良”;60至74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学生互评后,要计算出全体学生对某一学生各要素的平均得分(全体学生给分之和除以全体学生数),再根据各要素的得分算出该维度的平均得分,然后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等级。

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和学生互评中每个维度的得分,按照“最终总分=(教师评价分数+学生互评分数)÷2”的公式计算出每个维度的最终得分,并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等级。

五、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激励学生发展与客观评价的关系

通过评价激励、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但不能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评定学生的发展。评语的撰写,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学生优点、进步的描述,既要充分,又不能夸大其词;对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要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改正或改进的建议。评语要具体,反映学生特点,不能千人一面;要亲切、中肯,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健康发展的期盼。

(二)作出“思想品德”、“公民素养”不合格的等级评定决定要极其慎重。除非学生有严重违法乱纪或犯罪表现,思想道德素养一般不评定为不合格。

(三)等级评定争议的处理

学生对等级评定意见有异议,可提出复议申请。评价委员会应及时组织复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对等级评定有终栽权。终裁维持原定等级的,评价委员会应委托专人向学生说明。

(四)评定资料的公开与保密

篇6: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教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为此,高校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体育观念和大学生的体育水平,并针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意志中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指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视,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自觉培养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

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高校教师应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了解大学生现有的体育水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体育教学内容。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使用性。例如,体育理论知识既要包括世界体育发展现状、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还要包括身体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身体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3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改进体育教学方法。首先,体育教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体育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2.4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重视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来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应积极建立专项体育课外活动,注重学生体育个性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高校社团,建立专项体育项目社团,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育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小结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个性这几个方面。高校教师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主要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积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体育竞赛。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篇7: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讨论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解决问题,评价、使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从国内外学者的分析可看出信息素养的外延基本包括了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交流等方面,主要体现人们所具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以及信息安全的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不断丰富的综合概念。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1国外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目前,国外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的标准较多,其中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标准以及英国国家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标准最为著名。具体而言:ACRL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ANZIIL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组成;英国SCONUL标准是由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尽管所设置的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不同,但其所涵盖的内容基本涉及到上述信息素养所包括的“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

2国内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标准

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评定标准而言,国内关于高校信息素养的标准较少,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由7个维度,19项标准,61条具体指标组成,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体系。国内对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者有陈文勇、刘孝文、曾晓牧、孙素华和王莹等。具体而言:陈文勇等[4]在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分类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制订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括9大标准和40项子指标;刘孝文[5]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曾晓牧[6]所构建的评价中国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孙素华[7]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王莹[8]所构建的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包括5个维度、17个绩效指标和45个指标描述。此外,桑新民[9]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6个标准;刘美桃[10]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从8个方面来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吴平[11]提出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三层结构模型。如此众多学者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也是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评定,涉及到“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到高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因此,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对学生信息教育的.培养制度化、规范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更好地实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掌控信息的目标。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定方法

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信息素养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而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可操作性等直接决定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与改进[12]。因此,构建准确、全面、客观、反映信息素养的标准极为重要,同时兼顾实际操作性,将为进一步明确所调查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供重要的工具。

1调查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所开展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尚未使用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具有调查对象明确、易组织、易管理、不受地域影响等优点,而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则在时效性、快捷性以及后期数据处理方面具有众多优势。针对纸质问卷所存在的一些缺点,适当增加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将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的后期分析处理工作。

2调查问卷设计项目

尽管国内学者在进行高校信息素养评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中所设定的选项不同,但总的来说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信息素养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考虑到调查对象对个人基本信息存在的顾虑,建议将个人信息中的姓名、班级、专业进行去除,只保留大学名称以及年级,如此可更加准确获悉高校学生不同年级信息素养的水平情况。信息素养所涉及到“信息意识、知识、技能、道德与安全”等方面应在问卷中进一步细化,从而更好的对上述内容进行合理、准确评价。

3评价指标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所设定的等级过少,实际调查过程中操作较为容易,但在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会发现数据精度差、信息不够完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而所设定的等级过多,尽管可能会获得较为完整的信息,但实际调查中会使得受试者感到盲从,不知如何回答,操作较为困难。由于信息素养所涉及内容较多,目前,对评价指标的评判等级划分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有的依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评判等级以2~4个为宜,有的以内部性一致为标准设定评判等级,因此,众多学者在进行评价指标评判时多根据具体标准和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档次划分。一般而言,根据内部一致性较佳的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的方式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较好的使受试者根据问卷题目所描述的事件,在五个不同的选项中,选出最能反映其个人实际的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态度情形。在后期数据处理中,分别将上述态度情形以5、4、3、2及1分进行换算,同时,根据分数得出受试者在某一方面的信息。

4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无论是采用纸质问卷进行调查,还是采用电子化的参与式调查方法,均需对问卷结果进行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在评价方法选择上,众多学者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的权重,获得评价标准。例如,高丽[13]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模型;而马宏魁[14]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王莹[8]则利用SPSS软件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调研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从而明确影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需要充分融合上述AHP和SPSS方法的各自优势,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同时结合因素分析,明确影响其信息素养的重要因子。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5大方面。目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在上述方面均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缺乏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客观理解、对信息素养培养内容的思维局限、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背离以及利用信息学习的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信息道德准则不高等问题[15,16],具体而言:

1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意识非常薄弱

信息意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素养知识、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意识非常薄弱,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往往不是从主观意识方面进行,而是从被动的需求角度进行,严重的制约了其信息素养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觉察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前期不能很好的选修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导致后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知如何获取文献信息,更谈不上提高信息素养了。

2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掌握不足

信息素养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信息知识的获取,高校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远低于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掌握的标准。一些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有些高校不举办图书馆资源的培训活动,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意识的提高。尽管一些高校学生对信息获取、利用有着较大需求,但由于缺乏教师指引以及图书馆、网络、通信、计算机知识,信息获取、利用能力不强。

3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技能参差不齐

信息素养意识的薄弱、知识储备的不足将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技能的提升,信息素养技能是信息获取、利用、操控的一种能力体现。该能力的不足或缺失均将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4高校学生信息素养道德准则不高

信息素养道德是一种规范准则,该准则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素养实现的方向。当前,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校学生往往喜欢跟风,轻者对校园中的计算机进行随意更改设置程序,造成教学活动受到影响;重者则利用网络虚拟性对一些社会敏感性人物进行人肉搜索或者攻击一些网站,造成当事人精神和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以及网络的瘫痪,严重触犯了中国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条例。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

5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安全防范较差

高校学生对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表现较差,对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则表现的更差。存在较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互联网时代中的信息行业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使得大量的网络诈骗、网恋误区等案件逐年上升,给学生心理及物质方面造成损失。

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1利用信息素养标准规范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国内尚缺乏较为统一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评定标准,这使得各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评价各不相同,各地教育部门应积极实施符合当地发展水平的标准,待时机成熟时,国家教育部出台适合中国高校信息素养培养和评定的标准。通过学者以及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以利于规范高校在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内容,更好地实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2利用图书馆开展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高校图书馆可以经常开展关于入馆教育、读者教育、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和信息知识等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介绍和指导其应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等[17]。高校图书馆人员应不断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采用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18,19]。

3建设和完善信息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保证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篇8: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南京市地区部分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大量论著、学报、期刊、相关文件及课题研究成果中相关的资料, 为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对200多名高职院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有着很多种的看法。尼古阿·莱克塞博士在自己牵头出版的《体育运动名词汇》中, 对“体育文化”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广义文化中包含着体育文化。它是通过利用锻炼身体来提升人的精神潜力以及生物学的制度、范畴、规律和物质的设施。但是也有其他人认为它是以身体竞赛为特殊手段、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的形式, 用于完善和提高身体发展为目标的活动。人们现在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就是在高校环境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其他体育形式进行体育传播和交流的行为。物质和精神成果被学生和教师在各种体育赛事产生相互作用, 长时间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审美水平。

2.2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层次划分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这几个因素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

2.2.1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校园创造出体育精神文化, 它有着自己很独特的一面。它主要表现在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运动两个方面大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运动机能、体育观、审美学、道德、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是精神文化表现的几个重要因素。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它也反映了学校体育的历史、特点等。校园体育文化存在于每一所学校, 但是任何一所院校想构建自己很有特色的学校体育精神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体育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及影响力, 它对学校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它必将成为师生员工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

2.2.2 校园体育艺术文化

体育艺术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它与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 学校体育与校园艺术在很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两者共同编制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构成校园体育艺术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绘画、雕塑、表演艺术、建筑艺术、体育欣赏等几个因素。当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 会产生一种“完美”的追求以达到艺术灵感上的满足。

2.2.3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由一套很复杂的系统组成。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的规则和条例, 它的存在并以固定的文本形式表达出来。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先进性必须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及一些先行的机制表达出来, 否则实实在在的体育文化就难以存在, 并且崭新的体育文化就难以形成, 对推动校园文化进步的作用就很难实现。校园文化精神经过历史的磨练转化成真正的制度时, 先进的校园文化精神这个时候才能被学生们接受, 才能得以实现, 被学生们长期的传播, 形成校园独特的风景。

2.3 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青年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 他们充分利用校园作为自己发展的空间。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时代价值取向。这种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与其他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自发展以来作为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高校体育的影响很大, 它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对高校体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不断健康的发展对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动态性、先锋导向性、闭合性、客观性、时代性。

3 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3.1 体育素养的基本特征

体育素养一词来源于现代素质教育, 它本身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通过对体育教育和体育参与的研究,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运动能力和整体性能。通过表1可见, 体育素养间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 但只有身体, 没有运动技能和技巧, 也只是一句空话。依托体育教育作为前提, 在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能够使学生们的锻炼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它对学生们的精力充沛, 工作学习效率提高, 它能更好地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的幸福安康。培养体育文化应与体育的传统形式相结合。现有的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体育”, 并在未来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方向应该是广泛的, 文化的教育, 是学校体育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应改变人才培养的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注重大学生体育文化修养的培养, 以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大学生体育素养与现代人素质

大学生体育素养, 是大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及未来的社会积累, 人才素养的培养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体能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几方面素质的培养。作为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 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过硬的道德品质,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很高的体育素养。表2可以看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每个因素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我们需要意识到, 在新的学校体育的概念体系中, 我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等理论教学、技能传授、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 体育文化, 如“灌水”, 多分散给学生渗透, 从而实现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

高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注重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的培养。体育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作为教育学原理与学科知识相融合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

大学生们有着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提高未来社会人才的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 并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健康需求, 加强自我保健学习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彬.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 (6) :104-105.

[2]马宏霞.河南大学生体育素养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12) :85-87.

[3]秦勇.体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 (3) :73-76.

[4]石雷.大学生体育指导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9-12.

上一篇:宋濂苦学下一篇:扫黄打非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