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练习

2024-04-19

厘米的认识练习(精选7篇)

篇1:厘米的认识练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练习题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2、认识1厘米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4、认识几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在用手指比一比,谁能上来试一试,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汇报从“0”刻度到刻度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4也就是3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乐趣。

篇2:厘米的认识练习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

(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

(4)98米○89米

(5)1厘米○1米

(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

(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

(10)6米○60厘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灯管长24().(6)手掌宽7().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8)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5.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4)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5)小明身高120米.()

(6)

这是一条线段.()

三、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四、提高题

1.王红、张森、赵强三人比体重,结果王红比张森重,张森比赵强重,他们三人谁最重,谁最轻?

2.王红、张森、赵强比赛跑步,结果是王红比张森用的时间短,张森比赵强用的时间短,他们比赛的结果是谁跑了第一名?

3.测量长度

2.画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12厘米的长度.

4、量比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作单位。1米=()厘米

5、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床长2();黑板大约长4();教室门大约高2(); ②铅笔大约长18();手掌大约宽7()厘米; ③小明的身高128(),小红的身高1()25厘米; ④旗杆高15(),跳绳长2(),钥匙长5()。

6、在○里填上<、>或=。

5米○6米

8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90厘米○1米

60厘米○6米

150厘米○1米50厘米

7、上面一条边长()厘米,下面一条边长()厘米,左面一条边长()厘米,右面一条边长()厘米,画一条最长的折痕,量一量大约()厘米。

8、画一画。

篇3: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并通过估测, 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会用厘米进行简单的测量, 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用具:1厘米小棒若干, 5厘米小棒若干, 学生直尺, 各种测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想听吗?那我们就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

(播放动画阿福的新衣)

师:刚才的故事中, 有一个“一拃”大家知道什么是一拃吗?课件出示。

师: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 这一段的长度就是“一拃”。

教师:现在, 大家再来想一想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手大, 徒弟手小。

师:是啊, 徒弟和师傅的手不一样大, 看来用手去测量容易出现问题, 那应该怎样去测量呢?

大家跟我们古时候的发明家想到一起去了。为了方便测量, 于是制造了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尺子。大家想认识尺子吗?

二、认识尺子

(一) 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 仔细看看, 尺子上有什么?尺子上还有什么?

(二) 梳理总结

师:刚才, 同学们找到的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 都叫刻度线。

刻度线长短不同, 就可以代表不同的长度单位。

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 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些数字都叫刻度。如果尺子再长一点, 数字就会更多。可是, 不管尺子是长还是短, 只要是完整的尺子, 都会从哪个数字开始呢?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

师:以前, 我们学过0表示一个也没有, 在这里0表示起点。就好像我们跑步的那条起跑线。所以到了测量的时候, 我们应该从哪开始?不是有句话嘛:一切从0开始。

师:其实尺子上还有一个很小地方, 你发现了吗?有两个英文字母cm, 表示厘米。 (板书厘米) 跟老师一块读一下这个新朋友:cm, 厘米。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厘米的知识。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三、认识1厘米

(一) 找出尺子上的一厘米

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想知道吗?

师:老师的尺子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放大的。在尺子上,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5~6的长度也是1厘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 看一看, 5~6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尺子上其他的一厘米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 找到了这么多!看, 老师这也有, 我们一起来看 (幻灯片演示) , 1~2, 2~3, 3~4, ……11~12,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

生:1厘米

(二) 借助小棒比划1厘米

师:在你们的小盒子里就有一根1厘米的小棒, 你能快速的找出来吗?哪一根才是?

师:像老师这样, 轻轻的捏住, 仔细的看一看它。然后把它抽掉, 再放回去, 再抽掉, 手不要动, 保持住。原来这就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 1厘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 再用你的小手比出1厘米, 比的准吗?用小棒验证验证。

(三) 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再仔细的看一看它,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宽度或是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原来, 我们的手上就有1厘米啊, 这个发现可重要了。当我们忘记1厘米有多长的时候, 就可以看看身体上的这把小尺子。

师:请大家把小棒放回去, 闭上眼睛想一想, 一厘米有多长呢?睁开眼睛, Á再用你的小手比出1厘米。比的越来越准了, 看来同学们心中的这把小尺子, 越来越准了。

四、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 能从这把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 (出示标着小棒的尺子) 你是怎么找的?

师:大家看一看, 从1倒3是2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找到其他的2厘米吗?

师:我还想找3厘米, 你能帮我找出来吗?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3厘米, 你们发现3厘米都有几个1厘米?

原来只要找到了3个1厘米就找到了3厘米。你还想找几厘米?自己在尺子上找一找, 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看看你找到的对不对?

师:老师也找到了几个, 你们来猜猜我找到的是几厘米。

5~10的长度是几厘米?2~8的长度呢?

师:同学们数的越来越快了。现在大家静下心来, 再想一想, 1厘米有多长。

五、测量方法的学习

(一) 量小棒

师:你能用心里的1厘米估计一下这根小棒的长度吗?你是怎么估的?

师:估的准不准呢?动手量一量。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找两个学生一错一对展示。) 哪一种方法更准确呢?你有什么要说的?

师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 一般将物体的一端和0刻度线对齐, 再把物体放平, 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厘米, 就读几厘米。

(二) 量一拃

师:同学们能测量出自己一拃的长度吗?同桌合作, 测量出一个同学的一拃, 再测量另一个同学的一拃。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师:我们班的小明是这样测量的, 你能读出是几厘米吗?

投影出示, 不到12厘米.

师:到12厘米了吗?离谁近?

生:12厘米近。

师:不到12厘米, 离12厘米近, 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说是大约12厘米。

师:想知道老师的一拃有多长吗?大约21厘米。现在我们更清楚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做小了。

看来, 尺子真能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呢!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测量?

测量实物的长度:橡皮的长度, 曲别针的长, 棉棒的长。

(三) 断尺测量

师:同学们量的热火朝天, 老师也测量了一支铅笔的长, 你能帮我看看是多长吗?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看来没有了0刻度, 我们照样可以测量。

六、小结

如果老师让大家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 你认为合适吗?那得多大的数啊, 所以就需要大的长度单位, 是什么呢?我们以后再学。

篇4:《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1厘米、7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准备:直尺(每生一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双手相互配合,能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情。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手指朋友吧: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大家像老师这样,四根手指并拢,大拇指尽量往外伸。看看哪两根手指指尖之间的距离最远啊?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像这样伸开以后,食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拃。

师:关于“拃”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请仔细听,听听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播放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大家听到了阿福穿上新衣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可能说:

(1)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

(2)两人的一拃不一样长,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追问: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小结: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

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尺子,老师列举常见尺子的用途。

认识尺子:刻度、刻度线、单位“厘米”。

揭示课题,板书:厘米(cm)

【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并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体会测量长度需要工具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谈话: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还有哪些刻度间的长度是1厘米。

学生交流:

(1)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2)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3)……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也就是1大格)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对照尺子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让学生借助长度为1厘米的小棒来比划一下;放下小棒,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小结: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播放老师找到的一厘米(食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摸、想、比划,将抽象的1厘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体,让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认识几厘米。

(1)从0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一段有多长?从0刻度到5刻度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长度的?(板书:数一数)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从0刻度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2)从2刻度到6刻度是几厘米?

学生交流:

(1)数格子的办法(教师强调一大格就是1厘米)

(2)我是算出来的,用6-2=4,所以是4厘米。(板书:算一算)

小结: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的小的刻度数,差是几就是几厘米。

3.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如果我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大约长度,可是又没带尺子,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可以让我们的小手来帮忙,怎样测量1拃的长度?

学生尝试测量自己的一拃是多长,然后交流测量的方法。

预测方法可能有:

(1)用其中的一个手指对准0刻度线。

(2)手指对准“1”或其他刻度线。

……

估一估:老师的1拃大约有多长?找学生上来测量一下。

追问:通过刚才测量拃长,大家发现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多指名几位同学发言,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测量、比较中,自己感悟测量的方法。】

(2)怎样测量一根小棒的长度。

估一估:请同学们拿出绿色小棒,估一估这根小棒大约有多长?

量一量: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一下这根小棒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

学生交流,并说一说测量的过程。

小结:结合学生的交流,总结测量儿歌,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测量长度用直尺,物体放平是第一,左端要与0对齐,看看右端对着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判一判: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交流汇报,重点说一说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估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难得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

三、拓展提升,练习巩固

1.怎样用断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都有尺子,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只有一把断了的尺子,还能测量出小棒的长度吗?

课件出示:如何用一把断尺测量一根小棒的长度?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可以让小棒的一端对齐刻度3,对齐刻度4……

2.练习:我当小裁判,谁跳得远?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所学、所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表达真实的感受,不但总结知识点,也帮助学生总结数学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外实践

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课下进行测量,同桌交流。

篇5:厘米的认识练习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铅笔长50厘米()

小明高2厘米()

二、填空。

(1)32厘米-9厘米=()厘米

(2)()厘米+8厘米=38厘米

(3)()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厘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

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

(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23;30;47

三、>;<

四、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篇6:厘米的认识

山东省莱芜市苗山镇中心小学 吕玲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⒈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⒉认识刻度尺,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⒊初步学会用直尺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学具袋:长1厘米的红色小棒、2厘米的蓝色小棒、5厘米的黄色小棒,画有线段的长方形纸片(长 12厘米,宽8厘米),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谜语激趣】:

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五个小兄弟,长短不整齐,捏紧在一起,干活有力气。(手)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五个手指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师:(伸出一拃)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我们通常把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叫一拃,来同学们也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是一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课件出示:阿福的新衣图片)

教师讲故事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生说原因,教师评价

师: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师父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用尺子量)

师: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一些尺子(课件出示:软尺、三角尺、直尺)

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直尺(课件出示:空直尺)老师的直尺和你们的一样吗?(不一样)

师:谁能说说缺少了什么?生1:小竖线。生2:数字。生3:图案(评价:图案是用来装饰的)

师:(课件演示)这些小竖线叫刻度线,这些数字中最小的是几?生:是0 师: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数字,还有什么? 预设:字母cm 师:cm表示厘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师: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的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认识1厘米

师引导学生观察刻度线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长有短

课件演示教师说明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

师:你知道这一大格的长度是多少吗?

生1:1米

生2:1拃

生3:1厘米

师: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⑴从直尺上找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能从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学生同桌交流找1厘米

学生汇报(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⑵测量1厘米

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和动手能力,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估计一下那根小棒的长度是一厘米吗?

学生估测师:怎样才能准确判断?

生:用尺子量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

学生动手测量汇报说量法 课件演示:红色小棒不管对准哪一个刻度线都占一大格也就是1厘米

⑶感受1厘米

学生拿起红色小棒看看1厘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一下多大长度的空是1厘米

师:1厘米这么短,想想在你的手上、身上周围的物体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⒉认识几厘米 ⑴回忆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用到什么方法来认识1厘米?

小结: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

师:只认识1厘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认识几厘米。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先看一看,在估一估然后量一量得出蓝色小棒和黄色小棒的长度吗?

⑵学生小组研究

汇报: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先说一说估计的结果,再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把小棒对准哪一个刻度线来量的师:有的同学是从0刻度线来量的,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蓝色小棒长2厘米的?

生:蓝色小棒占了2大格就是2厘米

课件演示 师:有的同学不是从0刻度线来量的(课件演示从5刻度线来量)这根小棒长多少厘米?

生答,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不管从哪一个刻度线来量主要看他里面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学生汇报黄色小棒长几厘米,它里面有几个1厘米

⑶总结测量方法

师:你们觉得从哪一个刻度线测量比较方便?

课件演示:快速说出物体的长度

彩带从0刻度线量,铅笔不从0刻度线量

进一步体会测量时从0刻度线测量比较方便

课件出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一端,另一端指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⒊测量线段的长度

课件出示徒弟一拃的长度,生说长度 估测教师一拃的长

师:老师的一拃是18厘米,比徒弟的一拃长多了,大人的一拃比小孩的一拃长,怪不得徒弟把衣服做小了

师:(课件演示)测量一拃时,把拇指尖的一点和中指尖的一点连起来就成为一条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线段,线段可以测出长度。学具袋中的纸片上也有两条线段,你能量出他们的长吗?

学生测量说结果

学生测量长方形纸片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 汇报说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动手能力也这么强,把聪明的喜羊羊也吸引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考考同学们,能接受考验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第一关:填一填

从0刻度到8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3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7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4个1厘米是()厘米

第二关:说一说

说出物体的长度

不够整厘米时,我们说大约是几厘米

第三关:比一比

青青草原上的两只昆虫蛐蛐和蝈蝈要比赛跳远,谁跳的远?

四、收获反思 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你学会了那些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刻度线 0表示起点 cm表示厘米 1厘米 1大格 看一看 2厘米 2个1厘米 估一估 5厘米 5个1厘米 量一量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芜市苗山镇中心小学

篇7:《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课题

长度单位 厘米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导入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小人国和巨人国两个国家之间。有一天,小人国和巨人国的人见面了,小人国的人说:我们那里有棵树特别高,有100个人那么高,巨人国的人一听,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树,就很想去看看,结果去了发现,这棵树只有巨人那么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时,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新授

环节一:通过活动发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认识“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说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数学书有多宽吗?(教师示范对应边)

2.对比发现矛盾:没有统一的长度的单位无法准确的描述物体的长度。

3.引出:如果要准确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4.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度单位 厘米”

5.学写“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环节二:认识1厘米,并拓展到“几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总结:从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

3.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别说明我们的一根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几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长呢?4—8呢?2—5呢?

5.引导学生发现: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环节三:学会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长度。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说的是对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样量

(1)请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2)教师引导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量?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

第二步: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着几

(4)完成练习单第一题,并说说为什么。

环节四:通过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第二题,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师:请你们在下课后估一估身边物品的长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教学板书

长度单位

上一篇:碳资产管理中心人员辞职报告下一篇:高三文综复习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