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2024-05-24

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通用10篇)

篇1: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药物(含输液、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

(一)诊疗药物使用前(含服药、注射、输液、输血、外用药等)均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凡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得使用。

(二)病人诊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同时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报药事科。

(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医护人员应查视病人的病情,必要时作相关检查,明确药物不良反应对病人导致的损害,并给予相应的医疗处理。

(四)输液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并更换液体有利于后续处理。取下的液体由专业护士或护士长妥善保管。如果疑液体细菌污染,应抽取液体和病人血液作细菌培养。科室应将情况报告院感科和药剂科。必要时按有关规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封存液体等,并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

(五)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血液,并更换液体有利进一步处理。取下的血液由专业护士或护士长妥善保管。科室立即通知输血科,输血科通知科室人员到场协助处理。必要时按有关规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封存血液等,并送有关部门检验。随后,科室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

(六)重大事件应报告医务科,医务科向院领导汇报。

篇2: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接触史+突发过敏症状(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呼吸困难、休克、神志异常

严重者呼吸困难、休克、神志异常

恶化

心肺复苏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l

l

气管切开或插管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呼吸异常

气道阻塞

药物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药物

紧急评估

l

有无气道阻塞

l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l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l

神志是否清楚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仅有皮疹或荨麻疹表现

二次评估

是否仍有休克表现、气道梗阻症状

具有上列征象之一者

l继续观察2~4小时

l口服药抗过敏治疗

——H1受体阻滞剂

——H2受体阻滞剂

——糖皮质激素等

l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予以药物治疗

l肾上腺素:首次0.1%肾上腺素0.5~1ml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必要时15~20分钟可重复给药。心跳呼吸停止或者严重者大剂量给予,0.1%肾上腺素1~3ml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无效3分钟后3~5ml。仍无效4~10µg/min静脉滴注

l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地塞米松10mg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静脉推注,然后滴注维持

有效

评估通气是否充足

l进行性声音嘶哑、喘鸣、口咽肿胀、喉头水肿、面部及颈部肿胀和低氧血症等气道梗阻表现患者:加强气道保护、吸入沙丁胺醇,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有效

评估血压是否稳定

l低血压者,快速输入1~2L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血压不回升,应用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l纠正酸中毒(如5%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

有效

继续给予药物治疗

l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5~20mg

Qd或Tid)、lH1受体阻滞剂:苯海拉明、异丙嗪、赛庚啶(2mg

Tid)、西替利嗪(10mgQd)、氯雷他定(10mg

Qd)

lH2

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20mg

Bid)

l其他: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维生素C、氨茶碱等

留观24小时或入院

END

篇3: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1 病例介绍

某患者, 男性, 2 6岁。主因车祸致头外伤4 h, C T示弥漫性轴索损伤, 于2 0 1 2年2月1日2 2点5 0分由急诊平车入院, 患者体温3 6.7℃, 心率1 4 1次/m in, 血压1 4 0/6 4 m m H g, 双侧瞳孔左:右=2:2.5, 光反应 (+) , G C S评分为7分。否认既往过敏史。实验室检查, 血钙1.8 2 m m o l/L, 血钾3.7 m m o l/L, 血钠1 3 4.0 m m o l/L, 血小板计数6 8×1 0 9/L, 中性粒细胞0.7 5, 葡萄糖9.6 7 m m o l/L, 谷氨酰转肽酶1 2 4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 8 2 U/L, 白蛋白2 3.4 g/L, 总蛋白5 6.5 g/L, C反应蛋白8 7 m g/L。入院即给予营养脑神经, 脱水降颅压, 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2月2 6日开始出现口周水泡, 随后出现癫痫小发作伴手心红疹, 急行血常规、生化检查, 停用疑似药物, 随后患者开始出现会阴部水疱, 全身红疹水疱, 体温升高, 急查血培养尿常规, 给予大剂量激素及脱水, 抗感染, 抗过敏治疗。2月2 8日出现呼吸困难, 全身水疱, 部分皮肤脱落, 出现血性渗液。请外院皮肤科会诊, 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给于气管切开, 激素冲击疗法等相关治疗并予保护肝肾功能, 补液, 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经过一系列脱水, 抗过敏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和皮肤护理工作, 3月1 5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皮肤破溃处结痂脱落, 病情好转。

2 护理

2.1 保护性低温隔离

由于患者全身皮肤绝大部分出现破溃, 同时伴有持续性高热, 医院将患者安置在亚低温病房中, 通过营造一个低温环境来控制体温变化, 降低脑部的耗氧量, 避免因体温过高而加重病情, 同时也保护破损皮肤被汗液浸湿。设特级护理, 拒绝家属探视, 无陪护, 按规范严格洗手,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医务人员尽量集中护理操作, 减少出入病房的次数, 进入病房时穿隔离衣, 工作服和外出服分开, 病室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2次/d, 病室地面、桌面、床栏杆均用有效氯1:5 0 0 m g/L消毒液擦拭、喷洒, 2次/d。

2.2 管路护理

为防止反复穿刺加重感染, 保护皮肤, 经家属同意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并保留, 无菌敷贴覆盖, 常规每周更换敷贴两次。期间, 在渗液较多时, 若有汗液, 分泌液浸湿立即更好。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 周围有无红肿。做好头部引流管、胃管、尿管的相关护理工作, 每日评估置管情况。及时拔除头部引流管。

2.3 皮肤护理

2.3.1 患者人院时浅昏迷, 躯体移动不利, 活动严重

受限, 为防止压疮, 给其使用防压疮气褥垫以减轻皮肤受压。

2.3.2 暴露疗法, 仿制支架, 使用气垫床, 采用半暴

露疗法[3]将盖被撑起, 特别是会阴部和脚趾破溃处。用激光每6 h照射一次, 每次1 5 m in, 以减少渗出, 促进创面清洁干燥。

2.3.3 已破溃皮肤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渗出液, 涂抹

碘伏消毒, 待干。贝复剂喷涂皮肤表面, 高锰酸钾稀释湿敷全身, q 6 h换药一次。

2.3.4 尚未破损的水疱, 小型的不予处理, 让其自行吸收, 大型水疱在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

2.4 眼睛的护理

因其双眼结膜充血, 眼睑皮肤脱落, 有血性渗液, 给予温生理盐水擦洗眼部分泌物, 冲洗眼周并涂抹金霉素软膏q 6 h, 氧氟沙星点眼q 4 h, 油纱覆盖, 防止眼睑闭合不全。

2.5 口腔护理

每日检查口腔粘膜的完整性, 保持口腔清洁, 根据p H试纸测试结果选择漱口液。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q 6 h, 以防止细菌、真菌感染[4]。口周破损皮肤用盐水冲洗后雷夫诺尔湿敷, 贝复剂涂喷患处。

2.6 饮食护理

给予下胃管, 鼻饲能全力, 每天1 0 0 0 m l, 由于患者大面积皮肤破损, 渗液很多, 大量血浆白蛋白丢失, 配合静脉给予人血白蛋白1 5 g, 2次/d, 同时给予氨基酸, 脂肪乳, 血浆输入, 保证患者营养需要。

2.7 呼吸道护理

患者车祸后呼吸中枢受损, 血氧饱和度较低, 加上药物过敏反应, 使喉头水肿,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气促喘息, 呼吸费力, 给予气管切开。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每日行支气管镜吸痰, 评估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遵照医嘱给予氨溴索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4次/d。

2.8 心理指导

皮肤残留大量色素沉着, 导致患者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不能正视自身情况, 情绪低落, 焦虑, 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对患者进行正性激励, 采用心理暗示等给予情感心理支持。

2.9 出院指导

指导其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 不得擅自增减剂量, 嘱患者出院后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 饮食清淡易消化等。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疾病的恢复及进展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对症诊疗。

3 讨论

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属于重型的药物过敏反应, 目前在临床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因此, 护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重视预防的基础上, 早发现早治疗。护士对患者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悉掌握, 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 停用疑似药物, 排泄利尿和药物支持是我们基本的治疗方针。其中, 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隔离, 控制感染, 降温是本次护理工作的重点。同时,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也很重要。

另外, 由于患者为颅脑损伤患者, 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功能紊乱, 过敏加重了其体温改变和呼吸困难, 因此, 早期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控制体温并行气管插管对挽救患者生命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聪敏, 张洁, 徐小敏.36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 1 (2) :115-116.

[2]王侠生.重症大疱性药疹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 33 (4) :254-256.

[3]朱雪美.药酒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9 (12) :1090-1091.

篇4:药物过敏反应及其对策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其主要症状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所以患者在用药期问,必须对药物过敏反应保持高度的管惕。

下列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及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使用时必须加以注意。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苯巴比妥、眠尔通、氯丙嗪,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吗啡、度冷丁、尼可刹米、普鲁卡因、阿托品,氨茶碱、咳必清、安络血,奎宁、黄体酮、催产素、胰岛素、抗毒血清、类毒素等。

药物过敏反应有以下特点:①除血清制剂外,以前均有用过该药的历史:②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于用药后4~20天机体即呈致敏状态,若再次应用同样药物就会发生过敏反应;③为可逆性反应,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退,再用同样药物症状又复发;④过敏试验阳在;⑤反应与药量无关,⑥反应与药理作用无关;⑦用抗过敏药治疗效果好。

由此可见,在怀疑自己发生药物过敏而考虑过敏源时,万万不可将过去常用的药物排除在外。一旦确定致敏源,便应防止再度接触,因第二次的过敏将会起病更加急骤。每次看病时,都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对什么药物过敏。杜绝乱用药物是预防药物过敏的最好方法,尤其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应盲目应用有特殊作用的药。应尽量避免反复间歇用药,这种用药方法既影响疗效,又易致过敏。对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用前一定要做过敏试验。停用3天以上重用,还要重做过敏试验,千万莫存侥幸心理或图省事,以免招致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些药物在化学结构上相似,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如链霉素和新霉索、异丙嚎和氯丙嗪、四环索和新霉素等,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等),用后病人应在医院停留15~30分钟,以观察有无过敏性休克发生,一旦发生也便予尽快抢救。

轻型的过敏反应,停用致敏药物,多饮糖,盐开水以加速排泄,服用扑尔敏、强的松等,即可治愈。重型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它即送往医院治疗。

篇5:放射科药物过敏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三、【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篇6: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5%或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9静脉滴注0.3~0.5mg/kg)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异丙嗪0.5~1mg/kg肌注,】;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20mg(小儿0.1--0.5mg/kg.次).>>[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昏迷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

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

⑴临床表现:①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小时内;②先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③血压无变化;④四肢厥冷。

⑵处理:①立即减慢输液速度,严重时必须暂停输液或将液体及输液用具全部更换后再补液;②寒战.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③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镇痛剂。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一,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

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范措施:(1)若液体瓶子太凉不宜急用,适当升高温度最好,冬天输液时建议使用输液加热器,(2)输液速度要慢,(3)液体配伍要避繁就简,(4)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制剂,一般采用5%或10%GS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4.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出现输液反应早期可给患者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O.3~0.5ml,或用苯海拉明50mg或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反应较重者,可用地塞米松5~lOmg加入20ml20%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对有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的病入,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出现烦躁不安时可肌肉注射安定15mg或苯巴比妥钠0.1g。》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min,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必要时可给予氨茶碱0.25~0.5g,加入5O%葡萄糖2Oml内缓慢静注或速尿20mg加入5O%葡萄糖2Oml内,缓慢静注。》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6)静脉放血200~300毫升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重,贫血者禁用》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如合并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五>.药物外渗

原因;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刺部位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症状;局部皮肤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组织坏死。

护理: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确保

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

1,处理方法:对血管刺激性较少的药物如抗生素:(1)肿块少于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拔针4h后可行)(2)(2)肿块大于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 2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应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也可采用0.5%的654-2溶液湿敷(可对抗微血管痉挛,提高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达到增强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目的)3.阳离子溶液与高渗透溶液

(1)钙剂:首选硫酸镁湿敷(因其对抗作用强),其次,也可采用0.5%654-2湿敷

(2)甘露醇发生渗漏时,初期可用热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还可采用75%酒精湿敷。

(3)苏打水外渗:局部用利多卡因+vitC封闭,再用硫酸镁湿敷 注意点: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皮肤苍白,之后逐渐转为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

4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渗漏轻微时用热敷.严重时可局部封闭,654-2湿敷

5化疗药外渗: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回的血液药物以3-5ml为宜.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多处皮下注射,范围需大于渗漏区域,同时可冰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缓解疼痛。苦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封闭应在渗漏后1h内,尽量大范围全封闭抬高患肢,避免局部按压输】)(六>.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俗称的“晕针”。主要因为病员情绪紧张焦虑,静脉穿刺的刺激,体位不适(如坐位)等而致外周血管阻力突然而急骤降低,周围血管扩张而不伴随心脏搏血量的增加,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晕厥。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失丧识、血压下降、脉搏常缓慢。治疗措施:患者取平卧位,一般经过数分钟即可自然消失、如脉搏缓慢低于4O次/分可立即肌注阿托品0.5mg和给予吸氧。)(七>.血清样反应。通常于用药7~l0d(速发型l~48h)内发生。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血流加速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亦可致命。治疗措施:立即停止原治疗,重症者静滴氢化可的松300~400mg,立即肌注氯苯那敏(扑尔敏)lO~20mg或非那根25~50mg/次,待病情缓解后改口服,用量分别为l2.5~25mg/次和0.5~1.0mg/次,1~3次/天)如果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织胺药,用10%葡萄糖钙+地塞米松+VC+50%高糖,静脉给药 》

二.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一>.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

迷,甚至休克、死亡。

二>.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针”,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会增加反应的发生几率。】)

三>.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四>.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三.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一>.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

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二>.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三>.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四>.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五>.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四.预防和处理关键要对因

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品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液体有无混浊,瓶口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消毒、操作按规定执行,并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紫外线定时消毒,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 药液应现用现配,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的稀释剂,并查看好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具体的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是怎么样的?

1、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5%或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9静脉滴注0.3~0.5mg/kg)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异丙嗪

0.5~1mg/kg肌注,】;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20mg(小儿0.1--0.5mg/kg.次).>>[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昏迷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

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

⑴临床表现:①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小时内;②先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③血压无变化;④四肢厥冷。

⑵处理:①立即减慢输液速度,严重时必须暂停输液或将液体及输液用具全部更换后再补液;②寒战.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③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镇痛剂。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的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等方面,如服药后出现皮疹、头痛、头晕、器官损害、致死等情况,都属于药品不良反应。使用医疗器械(例如配戴隐形眼镜、使用于人体内的支架、关节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

——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灼热感,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

——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固定性红斑,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水疱,兼有发热等。

篇7: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在做青霉素皮试后、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均可发生,一般多在用药后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式,属ⅰ型变态反应, 其临床表现综合如下:

(1) 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促、窒息感、呼吸困难、紫绀。

(2) 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压差小,尿少。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属ⅲ型变态反应,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腹痛,皮肤发痒等。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2)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便血等,可引起过敏性紫癜。

(3)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过敏反应的处理

1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让病人平卧。可采取中凹卧位。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

3.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肌内注射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遇有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时应尽快做气管切开。

4.应用组胺类药物。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以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如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7.密切观察病情,如面色、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等并作好记录。

2 一般过敏反应的处理

篇8: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处理

患者1, 男, 51 岁, 因右耳突然听力下降3d入院, 检查:皮肤黏膜未见异常,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双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 鼻咽部未见异常, 纯音听阈测试示:右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颞骨CT未见异常。 诊断:右耳突聋。 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1) 甲强龙12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qd, 每3d减量40mg至第7d停药改为口服强的松; (2) 维生素B1 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肌注qd, 共7d;高压氧治疗qd, 10次为一疗程; (3) 针灸治疗qd, 10 次为一疗程。 患者治疗至第6d时出现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丘疹伴全身瘙痒, 发热 (T39°C) , 无咽痛, 无鼻塞、流涕, 查血常规示:WBC14.4×109/L, 中性粒细胞86%, 淋巴细胞12%, 经皮肤科医生会诊考虑为使用甲强龙引起过敏反应, 上述治疗全部终止, 予抗过敏及预防感染治疗, 3d后皮疹消退, 体温恢复正常, 复查血常规示:WBC11.0×109/L, 中性粒细胞82%, 淋巴细胞14%, 全部停用上述药物, 予强的松口服30mg qd, 每3d减5mg直至停用。 经追踪观察3 个月后听力恢复至右耳轻度神经性耳聋, 未再出现皮疹。

患者2, 男, 22 岁, 因左耳突然听力下降伴头晕耳鸣2d入院, 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除外纯音听阈测试示:左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左耳突聋。 治疗方案同患者1, 治疗至第5d时出现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丘疹伴全身瘙痒, 双膝关节酸痛, 发热 (T38.5°C) , 无咽痛, 无鼻塞、流涕, WBC15.0×109/L, 中性粒细胞82%, 淋巴细胞15%, 抗O:阴性, 血沉:42mm/h, 尿常规未见异常, 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经皮肤科医生会诊考虑为使用甲强龙引起过敏反应, 治疗方案与患者1 相同, 3d后上述症状缓解, 改为口服强的松, 用法用量同患者1, 经追踪观察4 月听力已恢复正常, 偶有耳鸣, 未出现皮疹及关节酸痛。

2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耳科常见急症, 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病毒感染、供血障碍、创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 甲强龙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多的糖皮质激素, 可能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滞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夏瑞明等[2]的研究证实了激素的治疗效果, 激素有助于中断病理损伤过程, 保护和促进内耳各功能恢复, 静脉应用甲强龙可以提高内耳中激素的浓度。 甲强龙属中效糖皮质激素, 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 在后期可防止粘连及疤痕形成, 但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 可诱发感染。 药物既有治疗的一面, 也有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一面。 药疹是药物反应中较常见的, 在应用甲强龙治疗突聋时需密切留意其疗效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同时作相应的处理。 本报道2 例患者均考虑为应用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致过敏反应, 经给予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均缓解。 但由于2 例患者用药当时未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成分分析, 仅凭甲强龙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去推断为该药物所致。

由于患者是在治疗突聋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 患者有怀疑、害怕、恐惧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因此在治疗中, 医护人员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用药前应详细讲解突发性耳聋用甲强龙的作用及重要性, 患者在治疗中积极配合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和配合, 注意观察用药的疗效及病程变化, 对疾病的好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5, 济南)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 (8) :569.

篇9:遭遇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老张正在对药店前台营业员小李大发雷霆:“分明是你们的药品有问题,我就是服了你们的这瓶药之后才引起的全身疙瘩和难忍瘙痒。今天你们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老张近来血压控制不太好,社区医生给他又加了一种药氢氯噻嗪。药店店员见有医生处方也就没再细问就卖给了他一瓶,没想到服药后出现这种后果。小李赶忙叫来药店的执业药师杨大姐。药师杨大姐看过药品后对老张说:“老伯,我们这药品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您老平时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我一生只对磺胺药过敏,其他什么药我都不过敏。”老伯的一句话让药师杨大姐明白了原因。杨大姐赶快拿来一支赛庚啶乳膏让老张擦在身上痒处,并让他服下2片地塞米松片和2片扑尔敏。她告诉老张:“老伯,您这是遭遇了一回药物交叉过敏反应。”老张一脸的迷茫:“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药师分析

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产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如上述老张,他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这并不能说明他只对这一类药物过敏,还会对其他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相似成分的药物如部分利尿剂、口服降糖药等产生过敏反应。凡是对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以下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交叉

过敏反应

△ 利尿和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吲达帕胺(寿比山)、呋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等利尿剂都与磺胺类抗菌药有相似的结构。另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也会与磺胺类抗菌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药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 磺酰脲类降糖药

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它们含有与磺胺类药物相似的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容易与磺胺类发生药物交叉过敏反应。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明确写明“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含格列本脲的消渴丸等。

△ 解热镇痛抗炎药

如高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结构中有苯磺酰胺基、尼美舒利含磺基,不可用于已知对磺胺过敏者。

△ 抗痛风药

痛风常用药丙磺舒是一种有机酸,含有磺酰基,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 青光眼治疗药物

如乙酰唑胺及布林佐胺(派立明)属于碳酸酐酶抑制剂,由于磺胺基团与碳酸离子结构相似,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或其他磺胺类衍生物者不可以用。

△ 其他

篇10:发生输液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 “医疗质量万里行” 活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9-2010 年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 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 7 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 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上报医务部,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安全医疗办。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纪检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略)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 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 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 24~48h 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 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 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 策及整 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 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 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 医患关系协调办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 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 200~500 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 50-2000 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 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患关系协调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 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 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1.2.3.4.5.6.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

情况严重者就地枪就,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建立护理记录。记录病人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经过。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科、护理部、供应科及药剂科。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于供应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发生静脉空气栓塞应急处理程序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病人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2.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将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6.详细记录病情及抢救经过。

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应急处理程序

1.2.3.4.5.6.7.病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速度。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将病人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减轻心脏负担。

高流量给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详细记录病情及抢救经过。

发生误吸应急处理程序

1.2.3.4.5.当发现病人发生误吸时,立即使病人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扣排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同时通知医生。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检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取简易呼吸器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停电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筒,如有抢救病人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病人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

3.通知总值班,查询停电原因,积极处理。

4.加强巡视做好解释,安抚病人,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停水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工作:(1)告知病人停水时间;

(2)给病人备好饮用水和使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使用

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维修科联系,夜间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及时维修。

3.加强巡视,做好解释工作,随时解决病人饮水和使用水需求。

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1.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病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紧急疏散病人。

2.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3.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4.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5.打开消防通道,组织病人有秩序地撤离。使用消防通道的原则是:“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将病人撤离到安全地带。6.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7.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资料。8.组织病人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走安全通道。叮嘱病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地震应急处理程序

1.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现强烈地震时,需将病人撤离病房,疏散到医院附近的广场、空地。

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病人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4.事件发生,要注意维持秩序,防止因混乱而影响撤离。5.要注意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失窃应急处理程序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夜间通知院总值班。2.协助保卫人员进行调查工作。

上一篇: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下一篇:信息安全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