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药物不良反应通报

2024-05-23

第二十期药物不良反应通报(通用7篇)

篇1:第二十期药物不良反应通报

《员工礼仪》《员工行为规范》执行情况检查通报

(第二十期)

各部室、专业所(中心):

4月2日(星期六)上午,由院领导王辽斌、徐忠国领队,院办公室、质量安全部、人力资源部成员组成的检查组,对全院的《员工礼仪》《员工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员工礼仪》《员工行为规范》检查发现未佩带工牌的人员有: 高压所 李耀中;车班 王公营 刘大新。

二、办公室内的环境检查情况:

此次为“通知进行全院环境卫生大扫除”之后的检查,与上次检查情况相比较,各部门办公及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均有较大程度的改观,桌面的摆放也比较整齐。尤其是环保所和煤检中心做得更好,其办公环境干净整洁、窗明几净。

检查发现系统所B办公室的门窗玻璃未擦干净;化学所的办公室窗户未擦;物业公司负责的十楼会议室后面走道灰尘较大,未打扫;物业公司负责的一楼至五楼公共区域内多处玻璃窗户未擦。

三、重点提醒事项:

午餐时间一般为13:20,就餐的各位职工应当在13:15后才能够下楼前往新能餐厅。今后将不定期进行检查,提前下楼就餐的将记为早退,请大家自觉遵守。

院员工礼仪、行为规范管理办公室

2011年4月2日

篇2:第二十期药物不良反应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奖励办法

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使用单位应严格监测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按规定上报。因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是医院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我院为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特提供资金对报告人员予以奖励。为了使这份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我院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质量,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特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质量分级,对不同质量的报表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

1.最佳报表:填写规范,无缺项;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清楚、完整、准确,进行了恰当的鉴别诊断;在2日之内报告药剂科,并满足以下之一:

a.怀疑药物为上市5年内的新药;

b.新的不良反应/事件:说明书中未提及,无文献报道;

c.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致残、致死、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优秀报表:在2日之内报告药剂科,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填写规范,基本无缺项,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清楚、完整、准确,进行了恰当的鉴别诊断。

b.怀疑药物为上市5年内的新药;填写规范,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基本完整。

c.新的不良反应/事件:说明书中未提及,无文献报道;填写规范,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基本完整。

d 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致残、致死、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填写规范,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基本完整。

3.良好报表:填写基本规范;虽有缺项,但不影响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分析,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基本完整;严重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在2日之内报告药剂科;一般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在1周之内报到药剂科。

4.一般报表:填写基本规范;虽有缺项,但不影响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分析;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描述简单;严重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在1周之内报告药剂科;一般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在1月之内报告药剂科。5.存在下述问题的属不合格报表,不予奖励:

a.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未在1周之内报告药剂科

b.说明书中有或已有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未在1月之内交到药剂科

c.漏项严重,影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分析和判断

d.对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过程和处理情况无描述

e.非药物的物质,如保健品、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

药剂科

篇3:小儿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儿科患者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药物的代谢不同于成人, 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往往超过成人, 常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小儿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儿科临床出现问题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的问题

由于小儿免疫力低和器官组织的发育特点, 易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 抗感染药物常是儿科医师首选药物。当前儿科临床抗生素的品种非常多, 医师选用主要凭经验, 因此随意性很大, 容易使不必用抗生素的患儿产生耐药性甚至患上药源性疾病。因此重视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常见有以下几方面。

1.1 肝脏损害

所有抗生素都需要在肝脏内代谢, 抗生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4%~26%, 其病理变化有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

1.2 肾脏损害

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已知药物中90%经过肾脏排泄, 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有报道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

1.3 神经系统损害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听力、视力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1.4 血液系统损害

大部分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影响血细胞的生成, 致血细胞减少。有时应用抗生素还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或者口服广谱抗生素, 抑制肠道细菌而致维生素K合成障碍, 导致凝血酶原低下而引起出血。

1.5 胃肠道反应

几乎所有抗生素都能引起, 多见恶心、呕吐、腹泻和厌食等症状。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 更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或脂肪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1.6 过敏反应

这类反应最常见、最严重, 是药物作为一种抗原, 引起体内变态反应所致。过敏反应最多见的是皮疹, 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多见, 严重时可发生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 常危及生命。各类过敏反应还可累及所有器官和脏器, 有报道可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等。

2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相对较多,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2.1 骤然退热

小儿高热时骤然退热, 可因体温骤然下降而引起大量出汗, 进而引起血容量骤减而致发生虚脱。因此, 在小儿高热时, 应当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起来, 以减小解热镇痛药的用药剂量, 避免大剂量使用而导致的过度降温问题。

2.2 用药疗程长

小儿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可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此外, 对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因此给小儿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要严格遵循剂量小、疗程短的原则, 疗程以≤1周为宜。

2.3 重复用药

临床上应用的解热镇痛药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布洛芬等单纯制剂外, 还有许多复合制剂, 如常用的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片和一些抗感冒冲剂中, 都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成分。如不注意, 就有可能引起单纯制剂与复合制剂的重复用药问题,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2.4 过敏反应

解热镇痛药之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反应, 如对阿司匹林过敏者, 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吲哚美辛 (消炎痛) 、萘普生等药物同样也会过敏。因此, 用药前一定要搞清楚患儿有无解热镇痛药过敏史。凡对其中任何1种解热镇痛药过敏者, 务必要慎用其他药物, 或者不用。

3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使用

维生素虽然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要素, 但也可引起药源性疾病。如未在医师指导下过多使用浓缩鱼肝油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据报道, 如小儿每天服用鱼肝油1~2ml, 连续6个月, 可出现四肢疼痛、肢体发硬、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症状;如一次大量服用, 在小婴儿还可发生急性颅内压升高, 而致头痛、呕吐、烦躁、前囟膨隆等。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软组织钙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微量元素在体内代谢和免疫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随意补充锌、碘等中毒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不少家长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视为“营养药”, 让子女长期服用, 但对错误服用的危害所知甚少。如微量元素锌, 因具有保护细胞和组织完整性、调节炎性细胞的功能在临床被用于营养不良的强化治疗, 但当浓度>15mg/L时会损坏巨噬细胞、杀死真菌, 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过量补锌还可引起高锌血症, 导致铁、铜等代谢紊乱。因此, 在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时候, 应控制用量并监测使用情况, 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篇4:第二十期药物不良反应通报

聚焦光谷新势力,这个新势力所代表的是光谷这些年不断崛起的新产业、新企业,同时也代表在光谷里成长,创业和辛勤耕耘,挥洒青春的这群人,今天就来聚焦这群企业,这群人,探讨相关的问题,憧憬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五年前看武汉,是钢铁、是汽车、是能源。如今再看武汉,我们看到的是高科技产业化的集群,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夏亚民介绍,在光谷,企业总数已达8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上市公司15家,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家,过3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8家,过亿元的企业75家,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5家。经过10多年的建设,光谷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光谷是武汉“1+8”城市圈的主轴之一,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实验区。经过2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光谷经济每年以几何级数高速增长。

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东湖高新区研究院副院长邹德文认为:相对于美国硅谷、中关村,光谷之间的共通之处。硅谷有技术风险投资,其在于创新和创意文化。如果没有这种文化,没有土壤就无法去复制。而中国拥有了中关村如拥有了文化,以此导致光谷的产生。“光谷在谷不在光。”这样才会更好的去发展创新文化。

企业家代表上海德路科管理咨询公司市场总监刘水生认为:武汉的高新技术租户要聚集在光谷。它天生就拥有一种“势能”,拥有独特的优势。

光谷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光谷的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而其中很多又属于科技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没有资金做坚强的后盾是很难会做强做大,虽然目前政府对于光谷已经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但是显然离需求还远远不够,于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出现,企业融资渠道的弊端也将应运而生。邹德文认为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产品,这就已经是取得成功的一半。光谷企业的发展与其他城市不同,融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篇5: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总结,系列病例分析

ADR是指 (Adverse Drug Reaction) 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 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 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 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1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 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1.1 药品因素

(1)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2种以上作用时, 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2) 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 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 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3) 药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 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 可发生中毒反应, 甚至死亡。

1.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 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1.44∶1。 (2)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 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 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而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1.3 其他因素

(1) 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 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 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 合并用药:2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 6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4) 减药或停药:某些药物在减量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应用激素治疗某些疾病时, 当停用或减量过快时, 会产生反跳现象。

下面是对我县2010年上半年收集上报2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 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 资料来源

对我县2010年上半年收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10例, 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病人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210例发生ADR的病人中, 男性患者124例 (59.04%) , 女性患者86例 (40.96%) ,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比例约为1.44∶1。各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不同, 其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见表1。

3.2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210例不良反应中, 单一用药166例 (79.05%) , 联合用药44例 (20.95%) [3], 联合用药可增加ADR的发生率。引起ADR的药物共计74个品种, 其中中药制剂3种, 其余均为西药制剂;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首位, 152例 (72.38%) , 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为15例 (7.14%) 。

3.3 不良反应分类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较多, 以皮肤系统的各种皮疹最多, 病例159例, 占75.71%, 提示皮疹是临床最常见的ADR;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次之。

3.4 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6例, 占总数的2.86%。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功能损害及严重药疹。注射用阿奇霉素 (齐宏) 、头孢呋辛 (达力新) 各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拉莫三嗪片 (利必通) 引起严重药疹1例, 布洛芬口服液 (美林) 引起肝损害1例, 这4例严重不良反应经过抢救治疗均恢复正常。

4 讨论

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占首位, 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 使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提示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用药后认真观察,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来看, 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这可能与2个原因有关: (1) 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 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2) 药疹是变态反应所致, 目前临床上的一些常用药物, 如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它们的抗原性较强, 最易引起该类反应。尽管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但是病情较轻, 一般予以停药或治疗症状即消失。

本次调查中, 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占20.83%。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可能产生协同作用, 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甚至引发ADR, 对病人造成损害。临床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 但潜伏巨大安全隐患。ADR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 当联合用药超过4种时, ADR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提醒临床医师给病人开处方时, 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尽管一些ADR具有不可预测性 (B型ADR) , 但是多数的ADR是可以避免的, 要求临床医生用药前问清病人的ADR史, 家族过敏史,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等,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把安全用药放在合理用药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J].中国药事, 2004, 18 (4) :203~205.

[2]毛叶萌, 刘建安, 葛秀琴.上海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 4 (2) :170~172.

篇6:谈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1.1 一般资料

用于降压的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噻米(速尿)等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和呋噻米(速尿)还会导致阳痿。另外,利尿药中的螺内酯(安体舒通)长期使用,会引起男子性功能低下或阳痿,女子发生月经不调、闭经,甚至停止排卵。利尿药对肾功能减退病人也有不利影响,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2 β-受体阻滞药

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均能导致心动过缓、性欲减退或阳痿,还会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大剂量使用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另外,还有一种第三代新型的β-受体阻滞药,称为卡维地洛(达利全)也可使男子性功能减退或阳痿。所以,上述前3种药物对同时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病人尽量不用。

1.3 钙拮抗药

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洛活喜)等,均可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增快、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以前两者的反应较为明显。而非洛地平长期服用还可引起齿龈增生,有牙周炎者慎用。钙拮抗药中的维拉帕米(异搏定)由于对窦房结和房室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宜服用。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西拉普利(一平苏)、贝那普利(洛汀新)和福辛普利(蒙诺)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干咳、咽痒,其发生率为10%~20%。另外,复方卡托普利(开富特,内含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也可引起干咳,其他少见的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白细胞减少、低血糖等。上述前三者药物对肾功能不全者会增加尿素氮,因此,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1.5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脉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拉沙嗪(喹唑嗪)等

均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首次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常应放在入睡前,且药量减半。并注意夜间尽量避免起床。

1.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可引起轻度头晕、恶心,偶尔致高钾血症,也应注意。

1.7 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

如利血平能使多数男子性欲减退,发生阳痿或者不能射精,有时甚至还会诱发抑郁症,并使原有的性功能障碍及性欲低下更加严重。因此有抑郁症病史的高血压病人不宜选用利血平。胍乙啶每天用量在25mg以上时,多数男性病人会出现阳痿、射精延迟或不能射精,女性病人则出现阴道润滑性不足、性欲减退。因此,新婚夫妇或准备让妻子受孕的丈夫,不宜选用该药。

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中枢部位的甲基多巴即使每天用量小于1g,有些男性病人也可能会出现性欲减退或阳痿;女性病人也会有闭经、溢乳、性兴奋降低和性高潮丧失等症状。可乐定(氯压定)可使部分男性病人发生性欲减退或阳痿。

1.8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肼屈嗪(肼苯哒嗪、肼酞嗪),每天用量超过200mg时,有些男子会发生性欲减退或阳痿。

1.9 神经节阻断药

美加明可使男性病人发生阳痿,女性病人出现性高潮延迟或缺乏。

2 体会

上述药物中几乎包罗了所有的复方降压制剂中的主要成分,例如复方降压片中主要含利血平及氢氯噻嗪,复方罗布麻片中主要含胍乙啶及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中主要含可乐定及氢氯噻嗪等。但是由于这些药物在复方降压制剂中所含剂量较小,因此,真正发生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只是一小部分。

摘要:高血压病人必须终身服降压药。然而,有不少高血压病人对长期服降压药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往往存在着思想顾虑。的确,降压药对人体都可有不同的不良反应,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可各自不同。因此,医生和病人应密切配合,在服用降压药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又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篇7: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关键词:安全用药,不良反应,抗生素

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 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 二级医院为80%, 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 很多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 不重视病原学检查, 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 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 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 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 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1) 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 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2) 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 (3) 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使药物污染, 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 可发生中毒反应, 甚至死亡。 (5) 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不同剂型, 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 即生物利用度不同, 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 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 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 易发生不良反应;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85% (113/713) 。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 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 (52/887) 。 (3) 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4) 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 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 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

(1) 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 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 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 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 6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15种以上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4) 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3.1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 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 容易造成误导。

3.2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有些患者认为, 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 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 都是不恰当的。

3.3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不能自行增加剂量, 特别对于传统药, 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 剂量越大越好, 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此, 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 有病要合理用药, 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 正确地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 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从而达到真正地安全、有效、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克义, 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 (2) :229.

上一篇:保安工作计划书下一篇:感受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