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

2023-06-03

第一篇: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利用随机抽样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参照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比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关键词:PICC导管;肿瘤;大剂量化疗;综合应用护理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新生物,因此肿瘤也被称为赘生物。根据肿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新生细胞特性,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就是常说的癌症,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已经有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其中化学疗法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1,2]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学治疗时需要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肿瘤大剂量化疗的PICC导管护理方案具有常规护理方案无法比较的优势,可以有效减轻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减少麻醉次数,控制麻醉造成的副作用,另外可以提高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大剂量化疗中,下面将通过临床实验对比分析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与常规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效果,为肿瘤大剂量化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推广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了保证调查准确性,排除其中患有其他种类疾病的患者,选取其中101名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肿瘤患者51名,女性肿瘤患者50名,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4.1)岁,52名肺癌患者,21名肠癌患者,11名胃癌患者,6名肝癌患者,6名乳腺癌患者。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是经PICC导管行化疗,参照组是经浅表静脉留置针行化疗。其中,观察组一共50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9)岁,参照组51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4.2)岁。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 护理方案

1.2.1 置管前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心理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感,逐步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在潜意识层面上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向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优缺点、置管部位、用处等。 1.2.2 置管后护理方案

置管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为导管护理、卫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肝素冒护理:(1)导管护理,导管护理必须主要输液的顺序,优先输入乳剂,之后输入非乳剂,输液前后必须保证导管清洁,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果导管内产生血栓,使用1万U/min的尿激酶溶栓剂进行反复清洁;(2)卫生护理,卫生护理注意针对患者个人,并保证患者居住环境卫生整洁,避免患者二次感染;(3)穿刺护理,必须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无菌化,每天更换穿刺部位的敷贴,医护人员跟踪监测患者穿刺部位的症状;(4)正压接头护理方案,可以到达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每次推药、封管之后,需要利用安尔碘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灭菌的小敷料进行包裹,为了保证有效隔离,必须每周更换一次。[3]

1.2.3 拔管后护理方案 拔管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首先将敷料去除,去除固定导管的胶贴,缓慢拔出导管,如果拔除时仍有阻力,可以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尽量避免暴力拔管。拔出后立刻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最后利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确定导管完全拔出后再处理掉。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就是并发症,其中静脉炎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操作,另一方面患者穿刺后必须大幅度肢体活动。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肿瘤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 2 结果

对患者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表1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接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患者舒适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参照组 P值 患者人数 50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有效率(%)

29(58.0) 16(32.0) 5(10.0) 45(90.0)

51 - 25(49.0) 12(23.5) < 0.05

< 0.05

14(27.5) < 0.05

37(72.5) < 0.05 3 讨论

化疗的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化学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注射。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传统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输注,由外周浅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局部硬肿、静脉炎症、药液渗透等,另外,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5]常规护理方案给患者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输注通道。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是肿瘤大剂量化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肿瘤化疗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采用了全程护理的思想,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标准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护理途径。通过本文的实验可以看出,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舒适度达到90.0%,远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72.5%),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中,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珩玉. 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王学群,倪建毛,雷洁洁,安原,王青娇,叶爱琴. 长期留置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4,09:1247-1248. [3]刘琳琳,杨艳,索艳英,徐蕾.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4,30:6858-6859. [4]胡凌云.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 当代医学,2015,19:100-101. [5]孙学珍,张夏玲,严云丽,李琴. 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12,22:2056-2057.

第二篇:PICC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摘要」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体会

静脉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科于2005~2007年对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2岁。其中绒癌34例,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20例。所用化疗药物:5-FU、更生霉素、新福菌素、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每次以2~4种药物联合化疗。

1.2操作方法材料选用德国前茂生产的PICC单腔导管一条,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首先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1,2]。然后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3]。

2 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置管前主管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置管的目的、优点、置管步骤及如何配合,签手术同意书,带患者及家属到带管的患者处参观和听取带管患者的介绍,使患者认识到PICC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的操作方法,置管后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消除患者的顾虑。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次日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贴,以后隔日1次,输液间隙期间每周两次,3M敷贴为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渗血等,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如发现穿刺点发红、有分泌物时则及时更换敷贴并注意监测体温,如分泌物增多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拔管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本组1例于置管第5天出现沿静脉走向红肿和疼痛,经局部热敷和百多邦软膏外敷后好转,导管用至疗程结束;1例置管13天洗澡时弄湿敷贴未及时告之更换而发生穿刺点感染,拔除导管,局部用百多邦软膏外涂后炎症消失;1例置管16天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考虑感染拔管,并进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阳性,经用敏感抗生素后好转;所以置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倾听患者主诉,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肝素帽的注射口是一种优质硅胶覆盖封闭,每次在衔接液体、封管时均要用茂康碘消毒,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

2.2.2预防导管阻塞输液过程中液体中点滴不畅时应检查输液管有无折叠或调整体位,输液完毕用100μ/ml肝素盐水5~10ml正压封管,即一边推注封管液一边退针,化疗间隙期不输液时每日封管1次;本组1例导管阻塞是发生在患者转至其他科室后发生,给予肝素盐水反复冲管后复通,使用至今未拔管;因此应按时给予正确封管,输液中随时观察输液滴速,如滴速小于50滴/min时应检查是否导管阻塞,发生导管阻塞时立即用肝素盐水注射器进行回抽后再行冲管,必要时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2.2.3预防导管脱落将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导管脱出,本组1例导管脱落是患者烦躁自行拉出。因此,置管后对躁动的患者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告诉患者和家属,在擦身、更衣和大小便时防止将导管拉出。

2.3拔管的护理去除敷料,将导管从固定胶贴上取下,沿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观察导管的长度,以确定导管全部拔出,必要时留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拔管后立即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记录拔管的日期和时间、拔管原因、穿刺点情况。

2.4带管宣教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详细宣教:(1)PICC导管可留置1年,以及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的重要性;(2)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穿脱衣服时拉出;(3)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入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4)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5)坚持每5天来院或当地医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6)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我科已将上述详细内容做成卡片让患者随身携带,以便于提醒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

3 结果

76例患者,65例1次穿刺成功,4例失败是因选择血管不当,所选血管以往化疗后已变硬,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7%.拔管1例,是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均导管通畅。置管时间7~103天。留置成功的53例患者,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2例出现静脉炎,5例出现局部红肿,1例血管栓塞或导管阻塞。结束治疗后拔出的导管均完整。

4 讨论

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针因位置表浅,易受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加上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导致血管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而PICC置管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因PICC置管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患者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 1 2 下页

第三篇: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根据导管质量的不同可以在体内留置3个月~1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该项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 PICC的临床应用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 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PICC操作简单,可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当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时,为病情重的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1]。

1.2用于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PICC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

1.3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肠瘘,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其中一种。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必要条件。PICC输注肠外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有效、成功率高、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3]。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化疗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对血管的破坏。由于PICC直达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保护了上肢血管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通路[4]。

1.4 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与化学治疗胸腹腔穿刺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胸腔里面有大量的积液、大量腹水的患者,若一次性放水量过多、过快,会因胸、腹腔内压突然的降低,使血管扩张了,以及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的下降,患者会发现有明显的不适,因此需要多次的进行胸腹腔穿刺放液才可以达到疗效。进行PICC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其优势就在于穿刺得危险性较小而且并发症少、并可多次的进行放液。刘杰等[5]在62例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管进行胸腔留置引流化疗,除了其中1例出现了穿刺点红肿,胸腔内积液沿PICC管外渗外,其余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廖少萍等[6]对其中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PICC管长期留置引流,平均置管的时间达到20~30 d,没有1例出现过腹腔感染、低血压等的不良反应。PICC管在引流的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可随时的调节速度或关闭其引流系统,不需要进行拔管,还可以随时的行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胸、腹腔积液的目的[7]。选择应用PICC管做胸腹腔引流,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还避免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症状[8]。

2PICC的置管方法

2.1静脉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它管径粗,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头端到中心静脉最短、最直的途径。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与头静脉相比较,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9]。

2.2置管要领送管中动作轻柔,送管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可向后撤导管,轻微旋转或调整方向。穿刺了以后从回血帽观察回血状况,保持住穿刺针的位置,隔无菌巾松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撤出穿刺针、固定,用肝素盐水抽吸至见到有回血,然后连接好肝素帽以及密闭输液器。穿刺部位放小方纱,将覆盖无菌的透气膜固定好,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第2d再换膜1次,以后每2~3d换膜1次。

3 导管的护理

3.1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证PICC管道通畅比较关键的一环,除使用正压封管方法外,高浓度肝素封管液(25u/ml)较低浓度(12.5u/ml)堵管率低。对于不能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封管之前需要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生理盐水的正压封管[10]。

3.2 带管回家的护理 PICC留管的时间长,许多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歇期需要带管回家。患者带管出院后要注意①穿刺侧肢体后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可提重物品。②衣袖要穿宽松的。②每次洗澡之前用清洁塑料薄膜包裹好穿刺部位上下至少到10cm,以防止浸湿了局部。不能进行盆浴。洗完澡后要尽快用干毛巾把局部擦干。③平时的时候要每星期去医院进行封管两次。④如果发现敷料有污染或者是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去处理。

3.3 拔管的护理拔出导管时的动作要轻,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仔细的清掉敷料,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插管的地方抓住导管,与之皮肤至平行慢慢的拔出。拔完后把无菌纱布放置于针孔处,轻轻按压直到不出血为止,然后固定好胶布。观察拔出来的导管尖端是不是完整的、测量管长、并且比较插管时的长度。

4 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4.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穿刺后48~72 h。主要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所致,还包括患者缺乏维护导管的基本知识[11]。女性患者常见。对已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或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茶水调制糊状外敷并配合紫苏叶代茶饮效果较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照射患处也可以预防性使用[12]。

4.2导管阻塞导管堵塞原因分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前者是由于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封管时机、方法不正确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异常者、药物沉淀所致。

为预防导管阻塞,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尤为必要。穿刺过程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选择20ml注射器正压脉冲式封管、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必须每6h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对易于发生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剂、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亦是常采取的措施。如发生液体输入不畅,考虑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此时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如血栓堵塞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5000IU/m1)保留20min[13]。

4.3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技术、不及时换药或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一个24h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更换贴膜1次/w。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14]。

4.4 导管脱出其常见原因有:护士未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过度造成脱管,护理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贴膜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使贴膜脱落而导致导管脱出。因此,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活动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观察贴膜情况,如有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需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用。

4.5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原因常见于:渗血凝血机制异常、导管固定不当自由出入穿刺点频繁、穿刺位置选择不当、渗液纤维蛋白鞘生成、患者低蛋白血症期、输液管路不畅等。对前者应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者给予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在15cm的距离使用,第1d5s,第2d 10s,第3d 15s,症状未完全缓解可重复照射,合并使用抗生素[15]。

第四篇: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10天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现就具体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今共置管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脑外伤34例,高血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1.2材料

均采用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包,20毫升注射器2个,无菌手套2副,碘伏,棉签,肝素盐水一瓶,皮尺,弹力绷带。

1.3方法

1.3.1插管前的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征得同意后签知情同意书。

1.3.2插管前的皮肤准备及血管评估对穿刺侧上肢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如病情不允许,局部用温水毛巾擦净。通常选用右侧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通常还选一条备用血管,以备穿刺不成功时待用。

1.3.3插管时的体位

病人平卧于床上,插管侧手臂外展90度,指导患者头偏向同侧并贴近肩部。如患者不能配合,则请助手协助摆体位及肢体的约束。

1.3.4测量置管长度

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1.3.5操作步骤

消毒穿刺点周围10厘米范围的皮肤两遍后,戴手套,铺洞巾,建立无菌区。助手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外结扎止血带,穿刺插管鞘成功后抽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导管至测量长度后抽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接肝素帽,穿刺点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压迫外加一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穿刺处,术后拍片证实导管位置。

1.4置管的护理

1.4.1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洗手,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术后24小时更换贴膜1次,如无渗血以后可5—7天更换1次贴膜。更换贴膜时,由下向上撕去贴膜。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消毒范围大于3 m贴膜面积。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导管源性的感染,必要时拔管,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1.4.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该统一学习,对家属应指导到位,在输液完毕勿慌,勿夹闭输液器,翻身后应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此外,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通畅度。统一护士封管方法,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20u/ml肝素盐水10ml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也可使用正压堵头类。如输注液体为甘露醇、营养液、血浆等黏滞性药物后,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1.4.3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1.4.4局部渗血的护理

我们通常采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覆盖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加压包扎期间指导抬高穿刺侧肢体,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水肿,并及时调整松紧度。对躁动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以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损伤,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 结果

本组置管60例中,除2例导管堵塞而未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外,其余导管留置时间在31-58日,均达到了治疗周期,并无其它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PICC在输液管理上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其由于操作简单,在神经外科病人的使用中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势,已在广大的医院病区开展。但由于PICC为深静脉置管技术,其操作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而且神经外科病人由于本身存在的意识程度上的障碍,不能积极配合的因素等,极易造成置管期间导管堵塞、脱出甚至断裂等潜在性危险。故对待PICC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处理流程,对适合病人早期即置管,以免血管破坏过多才想起置管,而增加了置管难度。对置管病人及家属进行详尽的讲解,取得置管前后的配合。对护士采取统一学习、统一手法,加强护士的慎独精神及严肃认真工作态度,及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最终达到PICC置管病人的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 参 考 文 献

[1]车杰. 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要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8B):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第五篇: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白血病病人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56-01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轻病人因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等优点, 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1]故在白血病病人的化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减少了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由护士独自操作, 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 置管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保留时间可长达一年的特点。我科自 2011 年开始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 PICC 至今, 已为 61 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此插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1 例患者中男 36 例、女 25 例; 年龄 19~76 岁, 平均38.10 岁。其中非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5 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 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8例。

2 操作方法

操作前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插管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 消除其紧张情绪, 同时要求患者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置管。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 PICC 导管一根, 管径均为 4Fr。利用超声探头探查上臂血管,并选择单一的、血管壁清晰、直径大的位置作为首选穿刺点[2]一般穿刺范围位于肘上 4-10cm,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安装超声无菌探头和导针器,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后通过套管

或穿刺针送入导丝,再拔出穿刺针或套管,使用手术刀稍微扩张皮肤穿刺点,将插管鞘( 可撕裂型)组件沿导丝送入后同时拔出导丝,留下插管鞘,并通过插管鞘置入到预测量的长度[3]助手行B超检查颈静脉,排除颈静脉异位,f 线拍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4 讨论

患者在应用 PICC 导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或危险:(1) 渗血: 61 例置管患者中 100%均出现了术后穿刺点渗血情况。一般经处理在 48h 内渗血停止, 但有 40.98%的患者由于血小板较低及凝血功能较差, 术后 2~7d 穿刺点仍有不同程度渗血, 可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块小纱布吸收渗血, 再用 3M 贴膜固定并用拇指按压穿刺点 15min 左右。同时置管后 24h 内应减少该侧上肢活动, 特别是肘部的活动。另外可在穿刺点上方 5cm 处以弹力绷带给予加压止血, 血, 但在加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上肢的温度和颜色, 并且要定时放松绷带, 防止因缺血导致肢体坏死。对于血小板过低的患者要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以减少出血。

(2) 机械性静脉炎: 是 PICC 置管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61 例患者中 61%的患者出现过一过性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置管后一周内, 主要由于置管时选择血管不当或送管时

损伤了血管内膜, 另外在带管期间肢体活动过度也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本文 61 例患者中 5 例因发生严重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而导致拔管, 占置管患者人数的 8.20%。其中有 2 例发生于 2 周后, 1 例发生于 4 个月后, 考虑为带管期间过度活动而致。因此置管后应坚持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 同时每日应观察上臂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 并注意监测范围变化情况。

4) 导管

脱出: 本文 2 例患者由于出院期间固定不牢, 患者着衣不慎发生刮蹭所致。因此应尽量选择粘附性较好的透明贴膜, 要将贴膜与预留体外部分的导管完全贴紧, 再固定于皮肤上, 揭取贴膜时应从下往上缓慢揭开, 动作要轻柔。同时要特别注意将可来福接头固定牢靠, 以防穿脱衣服时将导管带出。

(5) 导管堵塞: 每次换药时应注意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封管时有无渗液, 同时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先输胶体液体, 再输晶体液体, 输血后应用 40ml 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每次输液后用 100IU/ml 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治疗间期或出院后可每周封管一次。另外, 可来福输液接头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正压封管, 防止导管堵塞。本文 61 例插管患

者中 无人发生堵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末端为一裂缝,可根据导管与外界的压力差向外、向内开启或闭合,实现导管末端基于压力条件的封闭或开启状态( 国外,项系统评价显示[4]三向瓣膜导管能够减少导管堵塞发生率,基于以上可以得知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减少导管堵塞方面较末端开口导管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蕤.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及其护理 [J]. 实用护理杂志,1997, 13(8): 409- 410.

[2] 蒋芝英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04.19(14):79

[3]陈影洁,陈春闲,简黎7 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 PICC的应用[J]7。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

[4]Barlock L.An evidence-basced syslemalie review of literalure for the reduelion of PICC occlusions [J],IAVA。2010.15(2):58-63

上一篇:淘宝美工cetc考试题下一篇:红岩读书报告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