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

2024-04-29

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精选8篇)

篇1: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

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所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现有专门制作的厂家。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1、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2、临床常应用于以下疾病:

颈椎病、肱骨外上踝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足跟骨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3、注意事项: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

(3)、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

(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

(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势、工作姿势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4、小针刀疗法的常见术后反应:

疼痛加剧:很多患者在针刀治疗以后会出现疼痛加剧的表现,不免疑问怎么会越治越疼呢?其实这是针刀疗法中的正常表现,一般疼痛持续三五天就会消失,术后疼痛的感觉和病疼是有区别的,术后疼痛消失后病疼也不存在了。所以患者不必为术后疼痛感到恐慌。

疼痛转移:很多患者在进行针刀疗法以后,原来疼的地方不疼了,而临近的原先不疼的部位反而开始疼了,患者不必紧张,可在新疼痛的部位继续治疗,一两次即可痊愈。

5、术后护理

针刀治疗属闭合性手术,损伤较小,无需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在针孔处覆以创可贴保护,24小时揭去创可贴即可。患者接受治疗后,应注意以下护理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张峰

(1)、走出治疗室,应适当休息一会。若有乏力、恶心、头昏、胸闷等不适症状,半小时内不要离开候诊室,防止术后晕针的发生。(2)、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局部热敷、理疗及按摩治疗,以防治疗部位有水肿或血肿的发生;

(3)、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治疗部位和创面大小,必要时可服用抗生素或活血止痛药物等配合治疗,以防感染和减轻术后不适感及疼痛;

(4)、治疗三日内,应避免多牵拉、活动患处以免再次撕裂损伤,使创面出血或渗液过多而影响疗效。三天后,开始适当活动或循序渐进地锻炼;(5)、三天内,针孔处勿沾水,保持针孔处清洁,以防感染;

(6)、凡属风寒湿痹的患者,治疗后应注意防寒保暖,凡属劳损性疾病,治疗后应注意患处勿负重。

篇2: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

妇产科2012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教育:向产妇和家属介绍剖宫产的必要性(胎儿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症包括心脏病心功能3级4级、重症肝炎、糖尿病等。胎位、产道、产力异常等)。

和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是否使用镇痛泵,麻醉时体位,)

耐心解答产妇的提问,减轻产妇的紧张和焦虑不安情绪。

2、加强观察: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及胎心变化,胎心正常范围是120-160次每分,如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吸氧,取左侧卧位,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

3、局部皮肤准备:沐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30分钟,)更衣(告知术前换上睡衣,解去胸罩、首饰交家属保管,摘掉活动假牙,备好拖鞋),备皮(向患者讲解备皮的目的防止毛发掉入切口引起感染、范围、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取截石位、告知患者备皮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紧张,防止肌肉痉挛刮破皮肤等)、消毒。

4、消化道准备:术前日进半流食,午夜后开始禁食禁水。特殊情况下术前一日晚和术日晨,各灌肠一次以利手术。手术若涉及肠道者,需术前24-48小时开始肠道准备。

5、排空膀胱:术前消毒后放置导尿管,术中持续开放。

二、术中配合

助产士:携带新生儿衣被,抢救器械,药品到手术室候产。胎儿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并协助医生抢救新生儿窒息。

三、术后护理

1、床边交接班:产妇手术完毕送回病房时,病房责任护士须向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详细询问手术过程,麻醉类型、术中用药情况,认真做好交接班并详细记录。

2、观察病情: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术后3日内每日测体温4次,需连续3天体温不超过37.5度后改为每日测体温一次。向患者解释术后1-2日体温可轻度升高,不超过38摄氏度,为手术吸收热无需处理。术后3天左右低热考虑泌乳热,严重时体温可升至38-39摄氏度。每日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进行处理。定时按摩子宫,并注意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若阴道流血量多,应遵医嘱及时给与宫缩剂,如缩宫素10-20单位肌内注射或加入静点。

3、术后体位与活动: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术后6小时内每30分钟协助家属进行双下肢活动一次,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术后第二天半卧位,有利于深呼吸及恶露排除。鼓励产妇术后床上活动肢体,勤翻身,可增加肠蠕动利于尽早排气。术后24小时拔出导尿管后,可以下床活动。

4、缓解疼痛,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产妇会感到切口疼痛,术后24小时内最明显。护士应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指导产妇翻身,咳嗽时轻按腹部两侧以减轻疼痛。于腹部系腹带减轻伤口张力,协助产妇取舒适卧位,教会产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给产妇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促进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哌替啶。一般术后2-3日疼痛可缓解。,第七日可拆线。现在我们大多数患者都使用镇痛泵,止痛效果很好,教会患者家属会正确使用就可以了。要注意活动时防止镇痛泵脱落。缝合线也都选用进口可吸收线,不用拆线,术后5天无异常即可出院。线大约两周后开始慢慢吸收。

5、腹胀护理:一般术后48小时可自行排气。如腹胀明显可腹部热敷或艾灸/肛管排气/123液灌肠(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开塞露灌肠

6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12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流质(水,米汤)禁食牛奶,糖水,甜果汁等这些食物可引起腹胀。1-2日后改为半流食,肛门排气后进普食。

7、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尿色,若发现血尿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拔出导尿管,嘱患者及时排尿。教科书上是2小时内排尿,在工作中发现如果患者在输液的情况下2小时时间就长了,一部分患者就会出现排尿困难,30分钟就应协助患者排尿。可有效预防排尿困难的出现。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擦洗外阴2次。

8、提供产褥期护理: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按产褥期护理常规提供乳房,会阴护理。于正常产产后30分钟内剖宫产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开始哺乳推荐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因产妇伤口疼痛活动不便,需协助产妇喂奶及疏通乳腺。尽量采取舒适体位。

四、健康指导

1、给予高营养、高蛋白,充足热量及水分的饮食,多吃汤类食物,如鱼汤,骨头汤,猪蹄汤及鸡汤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2、教会产妇做产后保健操,产后第二日做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等动作,及时指导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

3、保持外阴清洁,术后禁性生活6周,6周后到医院复查。

篇3:小针刀疗法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44例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的患者, 男95例, 女49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23岁。其中颈椎病42例 (寰枕筋膜挛缩综合征15例) , 颈肩综合征27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2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8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

2 适应证的选择

小针刀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护士协助医生做好术前辅助检查是选择适应证的必要手段, 如:检验血、尿、便三大常规, 肝肾功能, 心脏功能等;X线检查, 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 此项是手术定位的诊断依据。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全身感染性疾病, 为手术禁忌证。

3 结果

144例患者中122例痊愈, 18例好转, 4例无效, 均无并发症发生。

4 护理

在不同阶段及时给予患者优质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疾病彻底治愈的关键。

4.1 心理护理

为了使患者精神放松, 消除对手术的心理抵抗, 增强手术耐受性, 减少术后疼痛等并发症, 我们对患者术前进行了相关的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小针刀的治疗机制、优点及注意事项, 术中出现一些感觉如:酸、胀、麻、沉等都属正常现象;安慰鼓励患者打消顾虑, 战胜恐惧心理, 消除压力源,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从容配合手术, 以减轻术后疼痛和尽快恢复运动功能。

4.2 术前准备

小针刀手术与常规外科手术一样必须要求无菌操作。根据不同的病种选用适当的体位, 备皮, 常规皮肤消毒, 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用品。如:颈椎病术前备皮范围上至枕骨粗隆, 下至第二胸椎, 左右分别至耳根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术前备皮范围上至十二胸椎水平, 下至骶尾部, 内侧缘为第三腰椎横突垂直线, 外侧缘为患侧肋弓与髂后上嵴连线。对小针刀达骨髓腔、关节腔的手术, 如: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 应按照骨科手术要求常规备皮, 防止感染。

4.3 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

(1) 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2) 手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 根据手术要求, 提供相应型号的针刀。 (4) 手术完毕以创可贴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3 d内勿洗澡以防针孔感染, 按压伤口防止出血。 (5) 配合术者进行手法治疗。 (6) 整个过程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及面部表情, 并随时询问针感, 做好对意外情况及并发症处理的准备。如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出冷汗时, 立即提示停止手术, 使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7) 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 如有应加压包扎, 创可贴或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做好术后指导和康复指导。

对悲观、失望、恐惧、丧失信心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 使用体贴温柔的语言, 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4: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0~2012年采用小针刀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81岁,其中腰痛6例,腰痛、腿痛20例,腰痛、腿痛伴麻木4例;由于严格掌握了手术适应症,加之整个治疗过程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使术后近远期效果均佳,优良率82%,有效率93%。

2 术前术中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住院会增加家人精神和经济负担,普遍有焦虑、急躁、自卑等情绪,对疾病预后信心不足。并且由于对小针刀治疗这一新的治疗方法认识不足,有恐惧心理,对疾病的预后信心不足。因此,在护理上应做好情志护理。首先,要耐心、细致的安慰和鼓励患者,用爱心和关怀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未来的生活、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对前途充满希望。其次,要向患者介绍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治疗本病所取得的效果,对每一位患者要耐心细致地讲明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以往康复的病例,同时可以请术后疗效好的患者讲述自身感受,说明本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使患者解除顾虑和恐惧心理,建立起对医护人员和该疗法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2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

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术前的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CT、MRI、出凝血时间等,如患者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肝炎、肺结核、肿瘤等疾病应为手术禁忌症。术前用紫外线消毒治疗室1小时,选择汉章VI刀, 保持室温18~20℃以防感冒,对过度紧张者,和患者交谈嘱其术前放松。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在患者胸、腹部铺垫高低适当的棉垫,使腰椎关节和腰脊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进针和进针后手法的操作,手术部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2.3 术中护理

医生施治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询问针感,观察面色及表情。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脉博增快、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手术,并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口服高糖、热开水,指压人中穴或运用人中点压法(力量适中70~80次/min)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等对症处理。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在针孔处消毒并按压3min,防止出血,勿污染针孔以防针孔感染,如手术结束后发现术区有深在的肿痛,渐进性加剧则疑有深部血肿形成,应立即局部冷敷,按压并在24h后行局部热敷、理疗等,以化瘀消肿。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下肢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3.2 患者术后应卧床休4-6小时,取仰卧位,3天内禁止负重,禁止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甜粘之品,并鼓励患者多饮开水,以防便秘,同时,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床铺干燥、平整。

3.3 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温度20℃左右,湿度50%~60%,病室内禁止吸烟。

3.4 小针刀治疗虽然操作简单,局部创伤小,大部分患者无特殊不适,对于一次未愈患者嘱3d后再作一次,卧硬板床休息3d,侧卧时注意胸腰背部平直。下床时,先向健侧或较轻一侧侧卧,同时屈髋、膝關节,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并佩戴腰围。在针刀治疗后,弹力腰围固定,限制弯腰活动和腰部扭转活动1~2周。注意观察贴药部位皮肤有无过敏、感染;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进行下肢活动;恢复期指导鼓励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飞雁式)。

3.5 出院时健康教育 饮食: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坚果等。必要时开含钙的药物。睡眠:回家必备硬板床,睡硬板床,每日起床时佩戴腰围。运动方面:每日可在平整、干净、无潮湿(防跌倒)的地面行退步锻炼30min。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1.95~98.

[2] 周 苹.腰椎间盘突症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急症,2008,4(4):575.

篇5:小针刀治疗重度颈椎病观察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2例中男15例, 女17例, 年龄最小32岁, 最大72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21年。神经根型, 中医称痹症型, 10例, 椎动脉型, 中医称眩晕型, 8例, 脊髓型, 中医称萎症型}8例, 混合型6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并排除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心血管疾病及内脏严重疾病者作为选择对象。所选病人是2年内住院病人共62例, 随机分为两组。

1.2 症状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颈背疼痛, 上肢无力, 手指发麻, 头晕头疼, 行走困难。

1.2 治疗方法

1.2.1 定位

患者坐位, 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趴在椅子靠背上, 暴露出颈部。选进针刀点:安眠穴, 左右各1, 位于翳风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颈部压疼点, 在C1~7棘突连线上选压疼比较明显的1~2点, 每点左右旁开1.5 cm再各选1点。如没明显压疼点则在C4棘突上下各选一点选好要找的进针点后用龙胆紫做标记。颈部备皮, 常规消毒,

1.2.2 神经阻滞

镇疼液配置;25%利多卡因5~10 mg, 曲安奈德20 mg, 地塞米松5 mg, 维生素B12, 0.5mg, 注射用水5~10 mL。于颈部棘突线上点开始每个点注射配好的镇痛液5 mg其它压疼点每个点注射镇疼液5 mg。双手消毒, 带无菌手套, 左手固定进针点皮肤, 右手持4号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并垂直肌纤维方向刺入病灶部位或达骨面, 纵行疏通剥离3~4刀, 横行铲剥。出刀后用酒精棉球按压刀口5~10 min, 无菌纱布包扎伤口不愈者7 d后再做一次, 一般3~4次可愈。针刀松解后, 服中药葛芎汤:葛根20 g, 川芎20 g, 桂枝15 g, 全蝎5~10 g, 蜈蚣2~3条, 威灵仙15 g, 当归15g, 三七10 g, 白芍20 g, 淫羊藿15g, 甘草10 g。随证加减:眩晕型加天麻10 g, 枣仁20 g, 血压偏高者加钩藤20 g, 制首乌20 g, 地龙10g, 血压偏低者加肉桂10 g, 五味子15 g, 茯苓15 g, 甘草20 g, 痹症型加丹参30 g, 赤芍15 g。每日1剂, 5 d为1个疗程。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嘱病人俯卧位, 刀口3 d内不能沾水, 观察患者脉搏, 呼吸, 血压情况, 看刀口术后有无渗血情况。

2 治疗效果

治疗评定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没有复发;好转:功能基本恢复,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功能未改善, 疼痛为减轻。

对照组单用中药和推拿手法治疗。从表中可见, 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4 体会

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劳累、外伤、情志不遂以及年老体弱等因素造成正气虚弱,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年龄上讲, 以中老年人易患;从职业上讲,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从睡眠姿势上讲, 喜卧高枕者及有反复落枕者好发。另有, 头颈部外伤史及颈椎先天畸形者也遗患颈椎病。颈椎病好发部位多位于颈4~5, 颈5~6, 颈6~7, 这些节段。颈椎病主要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 其中神经根型最常见, 约占颈椎病的60%。脊髓型是最严重的一型, 椎动脉型略少。颈椎病的例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主要有颈背疼痛, 上肢无力, 手指发麻, 头晕头疼, 视物模糊, 甚至猝倒, 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 严重者四肢瘫痪等。针刀松解可通过改善压疼点的能量, 力学状态, 电生理平衡及微循环而达到整体改善, 更有效地解除了颈部软组织的痉挛。再配以中药葛芎汤调节, 葛根, 桂枝, 全蝎, 蜈蚣《威灵仙, 温经通络;当归, 白芍川芎, 三七, 养血祛瘀;淫羊藿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通过中药的温经通络, 养血祛瘀, 益气强筋之效, 充分调动了全身的协调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缩短了疗程。随着对颈椎病的认识颈椎病发病率的增多, 解释了许多无原因或诊断不清的头晕。

5 护理

5.1指导者调整枕头高低, 平卧, 不可过高以致颈部过屈, 侧卧不可过低, 应于肩宽相同, 保持颈椎与胸椎在一条轴线上, 无侧偏。

5.2指导颈部功能活动, 日常头颈部活动在旋转30°范围内, 要主动加大活动范围练习, 在尽量屈伸及旋转度处停留数秒钟后再改变至中立位及向相反方向练习, 注意平时低头阅读或劳动姿势的变换, 不要固定一个姿势过长, 以2 h以内为宜。

5.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切记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看电视, 文案工作者要根据情况适当起来活动一下或做一下办公室操, 尽量减少颈部疲劳。在家可在床上做小燕飞动作, 即趴在床上, 四肢和头尽量向上抬起, 反复进行5 min, 每天坚持做会得到很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 临床应用小针刀的松解术配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目前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探讨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方法 选取2年内住院病人共62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中药和推拿手法治疗, 治疗组32例采用小针刀松解术和神经阻滞方法, 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 两组对照。结论 小针刀松解术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显著疗效。

篇6: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

关键词腰突症术后复发小针刀治疗推拿治疗笔者自1996年起,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术后复发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整理58例报道如下。

从腰椎生理功能、腰推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的目的三个方面论述腰突症术后复发的原因,认为腰突症及腰突症术后的病因病理是脊柱动态平衡失调、腰和下肢的软组织损伤。治疗则是用小针刀疗法松解病变组织,推拿是矫正脊柱,使之动态平衡,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8~40岁13例,41~60岁29例,61~74岁16例;本组均为腰突症状外科手术后复发者。3个月内复发5例,半年内复发17例,1年内复发17例,3年内复发15例;其中L4~5术后复发者37例,L5~S1术后复发18例,L3~4术后复发3例,行1次外科手术者52例,行2次手术者6例。

2临床表现

症状:腰及下肢疼痛、麻木、沉重、酸胀等。体征:腰部功能受限,脊柱侧弯畸形,腰段后正中线可见10cm左右术后疤痕,棘突缺如,棘间、棘旁深压痛或放射性麻痛,髂嵴中点、股外侧中点、遅窝线中点等处可查及敏感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例,臀部、小腿部明显肌肉萎缩31例,小腿外側感觉异常47例。CT检查见棘突缺如或椎板不全,本组病人均有腰间盘突出,其中有L3~4椎间盘突出43例,L4~5椎间盘突出6例,L5~S1椎间盘突出9例,均有不同程度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排除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

3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和推拿治疗。

3.1病人俯卧治疗床上,腹下垫10~15cm厚垫子,定点,皮肤常规消毒,盖洞巾,戴无菌手套,在敏感压痛点施术。如腰部无敏感压痛点,应根据CT片所示,在病变椎间盘棘间,棘旁1~25cm处施术。

3.2腰骶部施术,棘间:针刀口线平行于后正中线,针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切割松解棘间病变软组织。棘旁:一般在距正中线1~25cm处施术,针刀口线平行后正中线,针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直达椎板或横突切割,松解椎旁韧带、肌纤维,感觉手下松动感出针刀,观察针刀口无渗血后用创可贴外贴。

3.3下肢部施术:在下肢查寻敏感压痛点,一般在髂嵴中点、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外侧、股外侧中点、遅窝线中点、小腿外侧中点。针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施术部位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加压后瞬间刺入,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刀,创可贴外贴。3.4推拿:在针刀术后,对软组织及脊椎骨盆进行推拿。

4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复为优,其中优者33例,占569%;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恢复为良15例,占258%;症状和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为好转6例,占103%;症状和功能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为无效4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5典型病例

赵某某,男,47岁。腰及左下肢剧痛,麻木伴功能障碍3年,行L4~5推间盘摘除术7个月后症状复发加重,持续腰及左下肢后外侧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行动靠家人背着,于1997年8月27日来门诊治疗。查体:腰部功能受限,腰段后正中线处可见10cm左右术后疤痕,L4~5棘突缺如,L4~S1棘间、左侧棘旁深在性压痛,左髂嵴中点、梨状肌体投影区外侧、股外侧中点等处压痛明显,左侧直腿抬高试验20°(+),仰卧挺腹试验(+),左侧臀部、小腿后侧肌肉萎缩,左遆趾背伸肌力IV级,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消失。CT片示:L4~5棘突缺如,L5~S1,推间盘向左后突出06cm,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显示不清,左侧隐窝狭窄。诊断:腰突症术后复发(L5~S1)。门诊治疗:在腰及左下肢敏感压痛点处行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3天1次,共6次,每天推拿1次,共18次,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功能受限解除,无明显不适感,半年后随访,劳累后、阴天腰部发紧酸困,无其它不适。

6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是1934年Mixter和Banr提出的,在当时对腰腿痛治疗乏术的情况下,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致腰腿痛的提出,无疑为人们治疗腰腿痛提出最为客观的出路,很快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形成了腰椎间盘机械性压迫这种神经根致痛学说,国内外均把90%以上的腰腿痛认为是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受压致痛,长期在理论上占统治地位,以解除压迫因素治疗疼痛的认识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影像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更为这种学说提供了客观依据,在CT、MR片上,可以直观的看到椎间盘出的大小及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于是人们设计了各种以摘除椎间盘为治疗目的的手术方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临床实践,对腰突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远非想象中那样满意,如术后症状短时间内复发,缓解不明显或加重,另外手术的并发症、后遗症也十分让人担忧。

5.1腰突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5.1.1许多年来,对于腰突症的认识都是基于解剖学和影像学检查为基础,认为发病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并没有从临床症状、体征上去认识发病原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大多数成人中存在,椎间盘突出而有临床症状的只是一部分人,有腰椎间盘突出并表现有腰腿疼痛、麻木、沉重等症状才有治疗意义,我们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治疗的是“症”症状,而不是“突出的椎间盘”,临床上许多诊断为腰突症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复,复做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依然存在,并没有回纳。压迫硬膜囊、神经根的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仅从解剖学、影像学上去认识腰突症的病因病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以事物的一点去认识和解释事物的全面,是事物研究中的方法及方向性错误。

5.1.2人体生理结构的存在是因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体结构任何一个部位的存在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椎间盘在人体脊柱中共有23个,它不仅是连接和支持椎体的关键结构,而且是脊柱运动和负重的关键,它的存在和功能在人体的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能承受身体的重力和外力给脊柱的负荷,并将这种压力吸收和重新分配,起到消震的作用。人体上身持重和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地方是腰部,尤其是L3、L4、L5、S1几个节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组织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摘除一个节段的椎间盘,必将引起上位和下位椎间盘的功能性代偿,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摘除了L4~L5突出的椎间盘,术后又继发了L3~L4或L5~S1椎间盘突出。另外,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椎间盘发生形态改变所具有的生理意义,腰间软组织损伤,使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衡,椎间盘随着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出现膨出、突出或脱出,之所以成为病理的是腰背肌群的损伤所致,而不是病变的椎间盘影响了脊柱功能,所以我们对于病变的椎间盘该想方设法保护它,而不是毫不吝啬的摘除它。

5.1.3因为认为腰突症疼痛的产生为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便有了以手术摘除椎间盘治疗疼痛的结果,单纯的神经根机械性受压,只会引起麻木,而不是疼痛,例如,压迫撞击桡神经沟处的桡神经,引起的是前臂的麻木,而不疼痛。对于这一点,宣蛰人等早有充分的说明,而西医外科手术对腰突症的治疗是摘除椎间盘为目的,只注重对压迫因素的治疗,而没有对引起疼痛的内外条件进行治疗,如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腰背、下肢软组织损伤,局部无菌性炎症等。因此,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突症,疗效有待探讨。

西医外科手术对腰突症的治疗,术中切除了黄韧带、椎板等组织,破坏了正常的力学关系,使脊柱处于失稳状态,而继发上位或下位椎间盘突出。再者,椎间盘摘除后,椎间盘、椎板、黄韧带等位置处于一个中空状态,术中残留血液及瘢痕来填充它,这就形成了软组织和硬膜囊、神经根的再次粘连,以致腰突症术后而复发。为什么有的腰突患者行椎间盘摘除术后,症状也有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呢?我们认为在手术过程中,切开了腰骶部紧张的病变软组织,起到了松解软组织,平衡了脊柱的力学关系而起作用。

5.2针刀医学对腰突症状术后复发的病因病理认识:针刀医学对腰突症的病因病理有着全新的认识,它强调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疼痛是由软组织损伤引起,腰椎间盘结构的退变,可以被人体的自身调节所代偿,当退变超出正常的代偿范围,则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长期弯腰工作、腰部扭伤等可成为诱发因素,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引起腰部软组织或挛缩或弛张,病理变化则是软组织的出血、渗出、粘连、结疤,这些病理变化又可反作用于软组织,使脊柱力学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脊柱的动态平衡有赖于脊柱周围的软组织维持,这些软组织要分为两大组,一组是直接起止于脊柱骨骼肌,如腰部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横突间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前及后纵韧带等;一组是间接作用于脊柱的有斜方肌、背阔肌、阔筋膜张肌、梨状肌、下后锯肌、腹肌等,动态平衡失调,首先出现腰部软组织损伤,进而表现以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患者所述病中,往往是“先腰痛,后腿痛”,而出现下肢疼痛是人体补偿调节的结果,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之间的运动关系是协同的,腰部一侧软组织损伤,往往引起同侧下肢的软组织损伤,而出现下肢疼痛,临床查体所见压痛点规律的分布,更为这种认识提供了依据,腰突症较常见的压痛点多分布于病发椎间盘相应的棘间、棘旁、髂嵴中点、股骨大转子尖部后外侧、股外侧中点、小腿后外侧等处。这些压痛点多在肌肉、韧带、筋膜的起止点或交叉处。压痛点是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持续牵拉损伤的结果。

外科手术对腰突症的治疗,是破皮切开软组织,去掉椎板而摘除推间盘,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术中出血、渗出,日后形成与硬膜囊、神经根的粘连和软组织结疤。术后这些人为病变因素,使本已存在的动态平衡失调更加复杂化,针刀治疗对腰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治疗是解除粘连、疤痕等病理因素,恢复脊柱内外动态平衡。小针刀施术一般在压痛最明显处,压痛点则是软组织粘连、结疤处,在此处行针刀闭合松解术、切割、剥离松解损伤软组织,小针刀的治疗作用也反证了这种认识的合理性,没有单一针对椎间盘治疗,而是治疗损伤的软组织,所以对于腰突症术后复发者的治疗,应从软组织损伤着手。

篇7:小针刀术后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 其中, 女性患者占42例, 男性患者占58例, 患者年龄范围居于33~69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 (48.5±8.4) 岁, 病程持续时间为0.5~6.8年。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且均无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患者, 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骨科护理,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进行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病情以及针刀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个别教育、座谈会、讲座、宣传册等方式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及针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疗效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使患者明确积极接受小针刀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及时告知患者最新的进展以增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 同时向患者讲解针刀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禁忌和注意事项, 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1]。

1.2.2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证病程较长, 症状明显, 对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对患者心理产生强烈的不良影响, 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概率较高,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排解和消除。通过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以增强其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撑和经济支柱,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敦促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从而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2]。

1.2.3 康复训练

急性期患者需要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 为了使其脊柱所受压力得到有效减轻, 需指导患者进行翻身, 保证翻身的正确性。患者处于仰卧状态时需要垫高其腰部下方以使患者的腰部生理弯曲获得有效保证。稳定期患者可适度运动, 必须做好充足的腰部保护工作, 尽量侧身下床, 坐立时间不得过长, 都予使用护腰, 坚决避免急扭腰以及弯腰动作。为了使患者的脊柱稳定性获得维持, 恢复期患者需要加强腹部、背部以及腰部肌肉的锻炼, 以使患者的腰部负荷得到有效缓解和减轻[3]。针对每个患者情况制定每日康复计划, 监督患者能正确有效的完成训练内容。

1.2.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体质状况为患者请营养师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饮水,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为了增强患者的筋骨强健程度, 鼓励患者多食用能够滋补肝肾的食物, 同时进行肝肾滋补药物的配合服用[4]。

1.2.5 出院指导

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指导, 告知患者进行坚持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及睡硬板床的重要意义, 为了避免出现腰部屈曲或者过劳现象, 叮嘱患者出院后应该适度劳动, 保证休息时间的充足性, 不得久站或者久坐。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以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和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完成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残余腿疼的情况以及残余腰痛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 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若P<0.05, 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2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占48%, 19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 占38%, 7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占14%, 护理满意度为86%;观察组36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占72%, 13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 占26%, 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占2%, 护理满意度为9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9例患者病情复发, 占18%, 7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占14%, 6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占12%;观察组2患者病情复发, 占4%, 2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占4%, 3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占6%。两组患者复发率、残余腿疼以及腰痛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患者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 在此基础上受到外力的影响, 破坏腰椎纤维, 从而使髓核出现突出现象的病症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以及腰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 临床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 小针刀治疗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残余腰痛率以及残余腿疼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针刀治疗后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残余腿疼率和腰痛率得到有效降低, 从而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全部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2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19例患者比较满意, 7例患者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86%, 观察组36例患者满意, 13例患者对比较满意, 1例患者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9例患者病情复发, 7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6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观察组2患者病情复发, 2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3例患者有残余腰痛。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病情复发率、残余腿疼以及腰痛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针刀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率、残余腿疼率和腰痛率等, 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红姣.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1 (30) :174-175.

[2]金凤, 丁光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 2010, 7 (21) :117-118.

[3]季霞, 胡晶, 李新.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7 (21) :152-153.

[4]赵会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6 (21) :141-142.

篇8:颈椎病小针刀治疗的护理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常见的症状有: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手臂麻木,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视力模糊及复视等。2012年1~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20例,现将临床护理检验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44岁;病程0.5个月~6年,平均10个月。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9例,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视力模糊及复视11例。

护 理

术前护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患了这种病的人大多忧心忡忡,非常焦虑,担心病情会逐渐加重,总希望能找到最好的药除掉病根。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甚至产生悲观心理,所以,要对患者首先从心理上做好健康指导。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病,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病程可以很长,因此,在治疗上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要希望一两次就可完全治愈,一定要长期坚持观察,长期治疗方可显出效果,过分急躁只会影响疗效。初次接受小针刀治疗,对小针刀治疗方法认识不足,有恐惧心理。因此,应与患者谈心,介绍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讲明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以往康复的病例,可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讲述自身感受,使患者解除顾虑和恐惧,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术中护理:患者端坐于凳子上,双臂自然下垂,前额俯于治疗台上。选取痛点标记后,用安尔碘消毒根据手术要求,及时、迅速、准确递送术者所需型号的小针刀。并询问患者针感,观察面色及表情。如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脉搏增快,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手术,并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口服糖水,温开水,按压合谷穴,必要时给患者氧气吸入,术毕让患者平卧观察0.5~2小时。

上一篇:止水缝施工工艺的水利水电工程应用论文下一篇:林产化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