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2024-04-24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通用7篇)

篇1: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韩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1948年参加工作,1950年卫生学校毕业任护士、护士长、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医务处长。1950年卫生学校毕业,1963年大连医学院毕业,1983年工大医学系毕业,1985年天津医学院进修,1987年函授中医毕业,1990年大连锁厂卫生科主任医师兼所长;1993年轻工医院外科主任;199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医务处处长,解放军大连军医学校针刀医学科主任

摘要应用针刀医学对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及并发症(眩晕、耳鸣、难听、阵发性晕厥、关顶沉重、视物模糊)理论,施以朱汉章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手法整复、配合药物:复方丹参、红花、三磷腺苷、康定可通病变部位注射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全部患者轻体症、颈椎X线征、测量上肢血压四次确定检查诊断,治疗效果表明:8例均有效,占100%;7例治愈,占88%;1例有效占12%

关键词针刀闭合性手术颈性高血压

颈性高血压病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是颈椎病及颈椎综合症的继发症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对神经、血管的挤压,牵拉刺激颈交感神经及颈部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痉挛脑缺血,反射性继发丘脑缩血管中枢与网状结构外侧加压素的增强,使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笔者对8例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和无其它继发高血压症的颈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手法复位、椎间孔周围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55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4年。8例均无高血病家庭史及其它继发性高血压症。

1.2临床症状观察:眩晕、视物不清转头时加重、耳鸣耳聋、颈项紧张、上肢及手指尖麻木、胸习等颈椎病共同症状。2人有过晕厥摔例史、仰卧转头、翻身出现天旋地转感,站立不稳。

1.3病例筛选:本组8例患者是从23例颈椎综合症患者中筛选出来的。特点:无高血压病家族遗传史,除外肾实质性、肾血管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狭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患颈椎病在前患高血压在后,血压经4次检测:55岁至59岁5人,血压23―22人/15―13Kpa(170―165mmHg/110―100mmHg)60至72岁3人,血压30―28/16/14Kpa(225―210/120―105mmHg)。

1.4颈椎检查:全部患者颈肌紧张,单侧横突压痛6人占75%;双侧横突压痛2人占25%;棘突偏歪5人占63%。颈椎X线平片:椎体骨赘8人,椎间隙狭窄5人,钩椎关节退变硬化4人,生理曲度变直6人,双边征2人,俯旋椎体后关节成角1人,椎体后缘增生4人。

[1][2][3]

篇2: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4例中男8例, 女6例, 年龄30岁~75岁, 病程3个月~10年。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头痛、头晕、病变棘突及椎旁压痛、活动功能受限, 部分伴有同侧肩臂或手指麻痛。血压140~190/80~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排除其他各类型继发性高血压, 给予降压药治疗, 降压效果不理想。均行X线颈椎正侧位及左右斜位平片检查, 多有颈椎曲度变直, 椎体边缘增生, 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形态异常和棘突偏歪等。无明显原发性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颈椎病诊断依据[2], 全部病例均符合颈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肿瘤、结核、颅脑损伤等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刀治疗

严格按针刀治疗颈椎病操作的四步八法[3]进行治疗, 患者去枕俯卧位, 额头枕于两手背。用甲紫定位进针点:颈椎间隙6点, 两侧旁开1.0 cm~1.5 cm左右12点, 风池穴上部头夹肌附着点2点, 肩胛角2点。常规消毒, 使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浅进针, 剥离结节条索出针, 创可贴包扎, 手术需细致谨慎, 必须对颈部的微细解剖结构有一个立体掌握, 严防损伤神经、椎动脉、脊髓。隔半个月可再行手术1次, 第2次手术根据颈椎情况加减进针点。可用5号针头在进针点局部麻醉, 麻醉用药配制为0.9%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维生素B12针, 比例6.5∶2.5∶1.

1.2.2 正骨术

针刀术后即行手术治疗, 正骨术立足于脊椎整体调整的观点, 从腰骶部到颈部依次调理, 根据颈椎X线片提示的骨关节异常情况, 患者去枕仰卧位, 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 一手固定颈椎, 调整受力点, 扭转推摇放松, 突然用力, 调理颈椎。正骨过程中不刻意强调棘突错动及响声。

1.2.3 电脑中频电疗法

术后第2天采用K89-Ⅱ电脑中频电疗仪 (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 治疗, 电极并置第七颈椎两侧, 选19号电脑处方, 电流剂量以引起肌肉收缩为限, 每天1次, 每次10 min, 7次为1个疗程。电脑中频电疗法是物理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适用于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肌凝结症等, 可松解肌肉, 改善微循环, 消炎、解痉、止痛。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优:颈部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正常工作。不服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 (2) 良:颈部症状明显缓解, 恢复轻工作。降压药3种减至2种或1种, 血压维持正常; (3)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个月, 优9例, 占64.3%;良4例, 占28.5%;无效1例, 占7%, 总优良率92.8%.

3 讨论

颈椎病[4]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临近组织 (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 受累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而出现的综合征。据统计[1], 同时患颈椎病、血压异常、冠心病、心律失常、脑缺血性疾病者高达46%~52%.主要发病机制是[3]: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组织间的瘢痕、粘连以及挛缩, 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另一方面, 粘连、挛缩的椎周软组织可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 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 与此同时, 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 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 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刺激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 如果刺激压迫颈前交感神经链可引起颈性高血压, 颈性高血压患者头部位置改变可引起血压变化。针刀治疗后行正骨术矫正颈椎骨关节的微小病理改变, 促使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恢复, 消除或减轻了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 是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正骨术从整体观念出发, 以内外并重的原则, 不仅注重局部移位的修复, 松弛肌肉, 滑利关节, 更注重疏通筋络, 伸展筋脉, 调理内脏的整体康复。颈性高血压治疗后1周内血压可应激性有波动, 甚至升高10~30 mm Hg, 1周后血压下降, 患者颈部症状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511-512.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篇3: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关键词 眩晕,颈性针刀治疗 颈前筋膜扩张术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动脉缺血综合症、颈后交感神经综合症等。轻者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重者头晕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常猝倒。引起颈性眩晕的疾病有颈椎病(主要指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或颅底先天畸形、颈部外伤和胸廓出口综合症。因后三种疾病临床少见,多数医生将颈性眩晕等同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治疗方法亦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颈性眩晕56例进行针刀加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5天-2年,平均15天。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1992年10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性眩晕作出的的诊断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缺血症状: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神经激惹征。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等其他性质的眩晕。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一Ⅱ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2治疗方法

2.1针刀治疗行颈椎后方软组织和关节囊针刀松解:定位方法,①寻找项部压痛点,重点于中上颈部,以痛为腧。②常规拍标准颈椎正位x线片,确定病变小关节为X点,经X点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y点,测量xy连线长度为参考。枕项部备皮,患者俯卧,头中立位,于体表确定病变小关节的皮肤投影点x点,并加以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以HZⅠ-4号或Ⅰ-3号针刀从X点平行后正中线快速垂直进针,达韧滞感为关节囊,刺透关节囊即遇到骨质,行竖、横各摆动两次,即可出针。仰卧15分钟后进行下面治疗。

2.2颈前筋膜扩张术用药:醋酸泼尼松龙25mg,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维生素B。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lmg,0.9%氯化钠注射液5ml,以20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换9号注射针头,备用。患者仰卧位,项后垫一薄枕使头略后仰,头轻旋向对侧,显露颈前部,常规消毒皮肤后,术者左手戴无菌手套,以食中二指于颈前横纹水平将颈血管鞘和内脏鞘分离,指尖触及椎体,从二指指间穿刺进针,达椎体前方骨质,回抽无血、气等,即可注入药液,注意边注药边转动注射器,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注药。注药过程宜缓慢,嘱患者不说话、不吞咽,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注药后按压针口五分钟,并嘱患者保持此体位平卧30分钟。治疗期间避免长时间低头和颈部大范围活动。

先予针刀治疗,15分钟后行颈前筋膜扩张术。从第1天治疗开始,每3天1次,连续2次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稍有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等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2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率为65.06%,总有效率为94.03%;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69.04%,总有效率为96.2%。

4体会

由于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和成维持低头体位的机会增多,颈椎病的发病逐渐增多,并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发病学说,其中机械压迫因素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是当前较认可的因素,它们互为因果导致了颈性眩晕的发病。病理基础为椎动脉相邻组织结构的退变、增生、不稳等致颈椎产生异常应力活动改变,失去其原有的动态平衡,软组织粘连带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以及当关节异常活动、钩突骨赘形成和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颈交感神经受压或刺激,均造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通过针刀治疗,松解颈后软组织和关节囊等结构,减轻了关节囊压力,使失衡的脊柱生物力学得以重建;而颈前筋膜扩张术,则是将糖皮质激素、利多卡因、及B族维生素等注射到椎前筋膜间隙,乃至扩散至颈椎的横突部位甚至经椎间孔扩散到硬膜外腔,分布在颈交感神经周围,发挥营养神经、消炎、神经阻滞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敏感性而改善椎动脉血流,使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恢复,从而缓解眩晕等症状。

篇4: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门诊患者, 发病年龄20~65岁, 职业以文秘人员、司机居多, 男26例, 女24例。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偏头痛, 伴颈项不适, 呈持续或间歇性发作, 病程在2个月~5年不等;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物效果不佳;排除因内科、五官科疾患引起的头痛。查体:颈项活动受限, 在头枕部项线处有明显的压痛点, 并向头部传射;X线片示:颈曲消失, 变直或反张, 颈曲中断, 椎体前移, 钩椎关节增生, 不对称, 椎间隙变窄。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治疗

①拇指端推、弹拨枕、颈、肩部肌肉, 点压推风池、天柱、翳风、完骨、环椎、枢椎横突、枢椎棘突、肩胛骨内上角提肩胛肌止点处, 手法宜轻柔、和缓、深透;②患者端坐, 术者站于患者身后头部上方, 一手掌置于患者头枕部, 一手掌贴于患者下颌处, 患者低头30°, 分别向左侧和右侧推按, 可闻及连续声响, 整复完成。旋转头颈部时切忌暴力, 无须强求声响。

1.2.2 针刀治疗

患者取坐位。头伏于桌面或椅背上。在头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内外1/3处寻找压痛点及硬结, 作好皮肤标记后常规消毒。选用4号针刀垂直于颅骨方向进针, 针刃与枕神经走行平行, 进针深度以穿过深筋膜为度, 患者常有局部酸胀感, 且向头顶放散;拨针按压, 贴创可贴即可。

3 治愈标准

优:头痛消失, 颈项活动自如, 恢复原来的工作生活;良:头痛大部分消失, 偶有突发瞬间抽痛, 无需治疗;可:有反复, 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有时需治疗;差:症状无明显改善, 或改善甚少。

4 结果

50例患者, 得到治疗症状消失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 其中优:21例, 良18例, 可9例, 差2例, 有效率96%。

5 讨论

引起头痛的病因较复杂, 内科由于颅内外血管的扩张或痉挛, 炎症致颅内压改变会引起头痛;五管科由于鼻旁窦、眼眶、耳朵与牙髓腔内压力的改变会引起头痛, 无怪乎出现大量头痛、偏头痛的患者到内科、五官科就诊的现象。而实际上因颈部疾患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由于颈椎的小关节错位, 肌内痉挛刺激或压迫枕大、枕小神经所致的头痛。枕大神经由颈2-3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发出, 分部于枕项及耳上的皮肤, 该神经粗且浅, 受压机会最多;枕小神经由颈2-3脊神经的前支发出,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 分部枕部皮肤;并且与头顶部、颞部的神经有交通支形成, 故该处神经损伤会引起广泛性头痛或偏头痛。由于头颈部活动频繁、幅度大, 易爱到急慢性损伤, 致使颈部的软组织劳损和小关节错位 (以环枕关节、环枢关节为主) , 颈部的肌肉、筋膜、关节囊无菌性炎症, 进而刺激、卡压该处的神经血管而产生疼痛。在治疗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小关节错位, 纠正颈椎的内外平衡;采用针刀松解颈部软组织, 特别是筋膜, 以解除枕大、枕小的卡压和刺激, 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降压药无效的颈性高血压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找我看病,经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检后,我叫他先去拍一张颈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现,颈椎小关节有移位、增生,部分椎体钙化和骨刺形成,颈动脉窦轻度受压。

显然,王先生患了颈椎病,其高血压可能与颈椎病有关(即颈性高血压),于是我让他停用降压药并按正规颈椎病治疗。2个月后,他的血压完全恢复正常,原来的头晕、头痛和上肢麻木的症状也销声匿迹。

那么,颈椎病是怎么与高血压挂上钩的呢?

颈椎因长期劳损(如王先生这样从事案头工作、天天使用电脑者更容易受损)、老化或退行性变,偶尔因外伤等原因,导致颈椎小关节移位或错位、增生、钙化或骨赘形成,可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节,导致椎动脉痉挛、收缩,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内缺血,反射性地使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中枢性血压升高,称为颈性高血压。当颈椎病影响到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时,则更易引起血压升高或大幅度波动。目前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颈性高血压的罪魁祸首。

必须指出,并非所有颈椎病都会引起高血压,颈性高血压是颈椎病的一種特殊表现。

诊断颈性高血压的先决条件是证据充分,包括临床表现,如颈部肌肉酸痛,颈部或颈椎可有压痛,颈部检查可触及硬块,颈椎可偏歪,患者转头不灵活,可伴有头晕、头痛、耳鸣、上肢酸痛麻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体征,颈椎X线片和/或CT及磁共振成像只能确诊颈椎病,在此基础上患者有血压升高,血压稳定与否和病情轻重与颈椎病直接相关,经合理治疗颈椎病后,一旦颈椎病好转,血压亦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才能称为颈性高血压。

那么降压药对颈性高血压为什么疗效欠佳,甚至加重症状呢?这是因为颈性高血压与一般高血压不同,前者病因明确,即与颈椎病有关,必须针对颈椎病治疗才能降压。而且,颈性高血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服用降压药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反而会加重头晕、头痛等症状,而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不降反升。

篇6: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38例颈椎病并伴高血压患者, 血压均符合: (1) 收缩压≥140mmHg或 (和) 舒张压≥90mmHg; (2) 上述血压值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至少连续2次非同日测定所得; (3) 排除合并有以下疾病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脏病变、嗜铭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1]。就诊后按单次仰卧位拔伸法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情况进行分实验组 (SBP或DBP下降≥10mmHg或DBP至正常[2]) 及对照组 (血压变化不明显者) 。实验组17例, 男6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6.9±9.2) 岁, 平均病程 (3.2±0.9) 年;对照组21例, 男8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45.8±9.8) 岁, 平均病程 (2.9±1.1) 年。两组患者前述指标无显统计学差异, 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按以下步骤进行, 15min/d, 2d一次, 6次1个疗程。 (1) 接受操作者平躺, 面部向上, 接受持续5min的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后翻身面部朝下, 按摩人员双手重叠, 于患者C3、C4下抬起其颈部与水平呈15°~20°角, 行持续≥1min的拔伸, 共5次。 (2) 从下方开始逐渐向上直线平推患者颈段, 每线6次, 共12次。 (3) 沿患者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拔, 共5次。 (4) 勾揉患者风池、风府穴、阿是穴, 按揉肩颈穴, 各2min。 (5) 拔伸时, 左右旋转患者颈椎至约45°位置, 共5次, 后抬起患者颈椎, 两手逐渐移向患者头发边际处, 共5次。疗后测定每位患者血压并分组。再给予入选患者常规推拿结合颈椎持续牵引手法对症, 共10次, qd。

1.3 疗效指标

以患者就诊时基础血压、疗程结束后血压为观察指标, 以血压改善情况来比较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 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 P<0.05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疗程结束时血压见下表, 可知, 实验组SDP、DBP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 P均<0.05, 说明对照组可能为同时患有颈椎病变和原发性高血压者, 而实验组可能为颈椎病变引发的高血压。

3 讨论

颈性高血压是因颈椎骨质增生或小关节移位所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及颈部血管、神经、软组织等受压所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血压增高, 患者常同时伴有头晕、头昏、头痛、颈肩背部疼痛、视力障碍及上肢酸麻等不适症状且其血压常常随颈椎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 临床上较难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近年来, 有关临床研究逐渐表明:应用单次仰卧位拔伸法治疗后, 部分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以显著降低, 而另外一部分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 临床上可用该方法鉴别颈源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研究亦得出了相似结论。由上文可知,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例颈椎病变合并高血压者经单次仰卧位拔伸法后, 均接受了针对颈椎病对症治疗的常规推拿结合颈椎持续牵引手法, 因颈性高血压发病与颈椎病变有关, 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之无关, 故针对颈椎病的对症治疗对颈椎病变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效果, 且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研究结束时血压变化结果有显著差异 (舒张压相比t=1.7427;收缩压相比t=6.6779, P均<0.05) , 由此我们鉴别出了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变合并高血压者, 从而可提高颈性高血压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许蕾, 解思涛, 徐海燕, 等.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24) :100-101.

[2]郑胜明, 陈鹏, 张海芬.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 2012, 24 (4) :19-23.

篇7:让针刀医学走向世界

针刀在临床上对各种类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刺、强直性脊柱炎、骨伤及部分内科疑难病有独特的疗效,它不仅具有针灸针的一切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取代部分西医手术,与西医手术不同的是:1.针刀手术无切口,不留疤痕,无毒副作用,见效快,痛苦小,费用低,治病求本,不易复发等优点。2.针刀手术还可以对开放手术的疤痕、挛缩、肌化、钙化、关节强直进行有效的治疗。3.针刀可以对关节内骨折进行闭合性复位和固定,大大减少因骨折致残、挛缩。4.针刀可以对经络实质——电生理线路调整,可治疗很多内科病(脊柱区带病),如:慢性气管炎、头晕、失眠、耳鸣、心慌、胸闷、心绞痛、哮喘、慢性胃炎、前列腺炎、糖尿病、盆腔炎、痛经、阳痿、皮肤病之类相关疾病。

针刀医学从一种疗法“小针刀疗法”如今已上升为一门医学。

从80年代中期第一次鉴定的“小针刀疗法”其适应症仅局限软组织及部分关节疾病二十多种,如今为针刀医学后适应症已经包括骨伤、软组织及内、外、妇、儿、皮肤科、五官科、肿瘤等206种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不断发展其适应症在不断扩大,全国针刀从业人员的总数超过十万人,全国每天接受针刀治疗的就诊人数达36万人次,全国每天接受针刀治疗的住院患者人数达1.4万人,全国针刀专科医院达369所,针刀门诊部达2166家,设立针刀科的医院达3432家,针刀从业人员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有关针刀医学的临床报告和研究的文章有1287篇。

2004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数据研究所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12省市,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出具了《中国科学院关于针刀治疗疗效及其费用的抽样调查的数据处理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在针刀治疗所需费用当中,药物所需费用仅占全部费用的15.7%;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目前全国每年针刀门诊比外科手术节约治疗经费6.8亿元,比药物和其他疗法节约5.6亿元;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目前全国每年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比外科手术节约治疗经费总共605.64亿元,比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节约总共172.24亿元。目前针刀医学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及药物和其他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治愈率是外科手术的1.26倍,是药物和其他疗法的4.15倍。针刀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目前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信阳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开展针刀医学方向班。在国内有中华中医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在国际上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在全国有二十七个针刀医学分会,在国际上有15个针刀医学分会。

综上所述,针刀医学在几年不但没有替代的产生,而且针刀在5—10年将会与中医药、西医同为世界医学主流。西医、中医、针刀医学“三足鼎立”格局。针刀医学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1—5本共计150万字已出版,在近3—5年内全国27所高等中医药大学院校将陆续开展这门专业,在5—15年内世界各国一定会开展这门新医学。国内针刀已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下文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四个院士、五位全国著名专家对针刀医学的原创性进行鉴定,其理论、器械具有国际原创,其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针刀医学是中国人原创的一门新医学,不但没有替代医学,而且会大踏步向前发展。

以康复天下众生为己任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针刀医学”。正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说:人不医呀,是最不明智的,上不能医君亲之疾,下不能保妇儒之厄,中不能保自身,得了绝症就没有办法治疗啊,所以只有死。上不医皇上父母,下不能保妻子儿女,中不能保自己,他还说:还亟亟于名利何为呀?这一点使我直接对医学产生了兴趣。清代有一位大医学家说过:“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理想是年轻人固有的一种愿望,也是一种强烈参与社会的欲望。因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一个体都想参与集体活动,干预群体生活,所以年轻人最容易表现这大的政治抱负,都幻想做一个政治家。大家都知道,政治是对社会生活干预最深的行业,最有力,最直接,最直接干预整个群体的行为,但现实不可能让那么多人参与这个行业中来,所以多少天才政治家,从小就改行干别的了,也有许多人自我安慰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医学同样也是直接与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介入程度还是比较深得行业。当然人活着也有其它许多属性,还有许多办法可以与远大理想进行折衷,如获得荣誉,成就感,永恒感还有许多道路可走。我对医学感兴趣是初高中时开始的,业余时间读中医药类书籍,如从中医基础、针灸大全、药性歌诀、汤头歌、《内经》、《难经》、《医宗金鉴》、《金匮要略》等,尤其是对古代大医学家如华佗、扁鹊、葛洪、孙思邈等故事传奇特别好奇,就是现在特别崇拜他们为人类进步健康发展所做的贡献。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和他们比较,也发觉历史惊人的相似,但我们不能走出历史,古代的医学家是我们的同行,也可以说,他们其实就是过去的我们,我们也就是今天的他们。我们也是时间上的邻居,当读完这些故事的时候,感到特别亲切,当一个人历史的书读得多了,对人身现实生活影响很大,更使你从容豁达,无论在为人处事,特别是在事业上更是百尺竿头。无论干那一行都能成功。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为社会做了什么,当百年离开人世时,你又给人类留下什么,几十年如一日,我一直围绕这个宗旨,为做人之道。

我在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毕业后,对医学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认识,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疑难病,效果很神奇,世界上有好多国家在学习针灸,针灸的理论是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形成的,对于西方国家很难理解。针刀医学正是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融合中西医学思想为一体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医学之一的创新理论体系,及针刀医学的四大理论针刀关于闭合性手术病因病理学理论、针刀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是由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质增生是由力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经络实质与电生理线路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六大组成部分有针刀医学病因病理学、针刀医学解剖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刀法手法学、针刀医学护理学,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在软伤疾病、脊柱疾病、脊柱源疾病等临床疑难病的治疗上既高于现代的中医,也高于现代的西医。容易理解,便于推广,让更多的人学会,为人类健康谋福。

针刀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离不开临床建设,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的成立象征着针刀医学奠定了基礎,它不仅是针刀医学传承发展“圣地”,更是针刀人之家,更重要的是国内乃至国际针刀治疗临床、研究、教学的中心。将在3—5年内在全国每省建立至少一所分院。还要建立一所针刀医学院——大学基地。到5—10年将在世界各地建立若干个针刀治疗中心及分院,实现朱汉章教授生前提出:“让世界了解针刀医学,让针刀医学走向世界,”让针刀医学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咨询热线:010-67306211

67306617

本栏目由山东卫视《养生》栏目友情提供

山东卫视 《养生》栏目

上一篇:高中学生英语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一.微生物绪论课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