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术后护理常规

2024-04-16

胆囊术后护理常规(精选6篇)

篇1:胆囊术后护理常规

胆囊癌,胆道癌的护理常规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

一、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 健康史

了解既往有无胆道疾病史、胆道系统手术史,发病前有无反酸嗳气、腹部胀满、进油腻食物及由此引发的腹痛,有无黄疸史。

2. 症状与体征

了解腹痛的性质、范围、时间、与进食尤其进油腻食物的关系。有无腹胀、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皮肤、尿便颜色,注意神智、脉搏、血压变化,有无全身营养不良及出血征象。

(二)术后评估

1. 了解手术、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 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的动态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判断预后。

二、护理诊断

1. 疼痛 与肿瘤压迫、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呕吐、高热、癌肿消耗及手术创伤有关。

3.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瘙痒、引流液刺激及创伤有关 4. 体温过高 与胆道感染,癌肿破溃及手术、创伤性检查、治疗有关。

5. 预感性悲哀 与预后不良、再次手术、病程迁延有关。6. 潜在并发症 出血、胆瘘。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拟行胆肠吻合术者,应于术前3天开始按照常规进行胃肠道准备。胆绞痛发作时,遵医嘱注射阿托品或哌替啶。勿用吗啡,以免肠道下端面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

(二)皮肤护理 黄疸、皮肤瘙痒的病人嘱其不要抓伤皮肤,剪短指甲,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三)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神志的变化,注意有无肝功能受损、休克症状,有无出血征象及胆汁性腹膜炎的表现。观察黄疸消长情况,大便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引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若黄疸加重,有可能有胆汁引流不畅。

(四)引流管护理 各种引流管应做好标记,如腹腔乳胶管、双套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胆肠吻合口支撑管等,均应妥善固定、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好相应护理。

四、健康教育

讲解胆汁在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食物及饱餐。并注意劳逸结合,带T型管出院者,教会其自我护理。对行姑息性手术的病人教会其皮肤瘙痒的护理,并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嘱其定期随访。讲解胆囊癌预后较差及预防胆囊癌的重要意义,有胆道疾病者应积极防治。

五.护理评价

(一)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二)皮肤粘膜无破损,感染,皮肤是否清洁无异味

(三)体温恢复正常

(四)疼痛减轻或缓解,病人能够忍受

(五)并发症能被防止或及时发现,处理

(六)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篇2:胆囊术后护理常规

妇科术后护理常规

1.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卧位。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时通知医生。

3.巨大卵巢囊肿或大量腹水者,术后放置在腹部的沙袋12小时后去除。

4.观察阴道出血量,并进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引流管者,应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5、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擦洗会阴及尿道口2次,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如发现尿少或血尿,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一般24小时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并记录尿量。

6.观察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一般术后48小时左右可自行排气,如有腹胀可肌注新斯的明或进行肛管排气。排气前,禁食产气食物,食用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给予温水泡脚,促进肠蠕动。排气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7.疼痛的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患者护理要点。

(2)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切口疼痛严重者科遵医嘱用止痛药缓解疼痛,病因未明患者禁用止痛药。

(3)取舒适卧位。

(4)正确使用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5)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咳嗽时轻按伤口,减轻伤口张力。

(6)操作应集中、轻柔,减少移动患者,有引流管的患者搬动时要扶住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疼痛。

8.鼓励或协助患者勤翻身,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排痰。遵医嘱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体质虚弱或大手术后,适当延长离床活动时间。

篇3:胆囊术后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共诊治10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合并胆囊结石者97例, 其中男42例, 女60例, 平均年龄52岁, 平均发病时间4h~5d, 本组99例顺利完成LC, 3例中转开腹,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为7d。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气腹压力12~14mmHg (1mmHg=0.133kPa) , 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中出血约20~150ml。其中3例因胆囊炎症水肿, 粘连严重, 解剖困难而中转开腹。40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 术后第2~4天予以拔除。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体位

送返病房后去枕平卧6h, 麻醉清醒前有躁动时需防止坠床, 防止输液管和腹腔引流管脱落。6h后改为半卧位, 手术当天如病情平稳可早期下床活动, 便于促进肠蠕动, 防止肠粘连, 减少肺部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2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变化

急性胆囊炎手术情况复杂, 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术后注意评估患者神志、体温、血压、脉搏的次数、强弱以及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加强腹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 防止扭曲、脱出、受压、堵塞。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观察有无胆汁及鲜血, 以利于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2.3.1 胆瘘:

本组发生2例, 临床表现术后胆囊窝引流管引出黄绿色胆汁, 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经保守治疗引流量逐渐减少而治愈。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体征变化, 并确保腹腔引流管通畅。

2.3.2 出血:

本组发生2例, 术后患者短期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同时引流管有浓血性液体引出, 伴有腹胀, 以抗休克治疗抢救, 并及时通知医生, 予以急诊再次手术止血。

2.3.3 肺部感染:

本组发生5例。由于部分病例为急诊手术, 术前无胃肠道准备, 术中易误吸, 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 肺部有湿啰音及痰鸣音, 影像检查提示肺部感染。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护理, 沐舒坦雾化吸入2~3次/d, 给患者翻身拍背, 鼓励其进行咳嗽。经采取上述措施后,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2.3.4 肩背部酸痛:

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气腹过程中, CO2积聚在膈下刺激膈神经反射而致, 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和取半卧位可促进排出腹腔内残余CO2气体, 减少该症的发生率, 对较严重者可按摩患处, 必要时给予消炎镇痛药, 可缓解手术所致的肩背部酸痛。

2.3.5 皮下气肿:

小的皮下气肿给予热敷后可自行消退, 较大的皮下气肿可穿刺皮肤或在局部做小切口, 将气体驱除。

2.4 饮食的护理

对于急性胆囊炎术后恢复进食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指导其食用清淡饮食, 少量多餐, 多饮水, 护理人员应随时询问患者进食后的感觉, 密切观察进食后有无上腹不适或疼痛, 以及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 如果有此类现象出现时, 应及时合理地调整饮食, 不宜过早地进食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2.5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尤其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和分析病情, 帮助患者客观、全面的了解治疗方案, 从而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使其情绪保持稳定, 配合诊治。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高脂、高胆固醇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急性胆囊炎发病率明显升高。 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护士既要有熟练的业务技术, 熟悉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从而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73-577.

[2]保红平, 方登华, 高瑞岗,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 (J) .肝胆外科杂志, 2004, 6 (9) :432-433.

[3]钱贤忠, 张浩, 罗建生,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探讨 (J) .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12) :34-36.

篇4: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护理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5-01

0引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较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 金标准"。 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共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74 例,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74 例患者,男 33 例,女 41 例,年龄 22-64 岁,平均 42 岁,其中急性胆囊炎 11 例;单纯性慢性胆囊炎 8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46例;胆囊息肉伴慢性胆囊炎9例。

1.2手术方法

均在全身麻醉卜进行,病人采用仰卧位,头高足低与地面呈300,右高左低与地面倾斜呈15°体位。分别在病人剑突卜处、脐窝卜缘、右肋缘卜锁骨中线分别做直径为0.5cm-1.0 cm的小切口,弧形切II仅切开皮肤及浅筋膜层,穿刺气腹针。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并在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CO2)气体,使充气均匀,连接气腹机维持1.8kPa-2.0kPa压力。在电视监视下,电凝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分别上钦夹夹闭并切断,拉出胆囊,将胆囊自胆囊床剥离取出标木。放置腹腔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伤口,送回病房。

2结果

74例病人手术均顺利,术后并发胆瘦1例,腹部皮卜气肿1例,平均住院天数5d,均痊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害怕手术,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加之对腹腔镜手术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担心疗效、并发症等,致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解释,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及其优点、麻醉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腹腔镜手术成功的病例,请腹腔镜手术病人作现身说法,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1术前护理

3.1.1皮肤准备

按上腹部手术常规备皮,特别应注意清洁脐部,以免污染腹腔,发生感染。术前1d,依照石蜡油→肥皂水→双氧水→碘伏的操作程序对脐部进行护理。肠道准备主要为排空肠道和全麻的需要,术前排空膀胱,常规术前10h禁食,4h禁水。

3.1.2仪器设备及手术器械准备

电子腹腔镜一套,包括显示器、摄像系统、冷光源及光导纤维、气腹机及CO2导管等,检查各仪器处于正常状态。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所需器械及无菌敷料,腹腔镜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气腹针,腹腔穿刺套管即Trocar,电凝勾、抓钳、分离钳等可弯曲的Coridin autosuture 系列腹腔镜器械。备好开腹器械及止血物品,以备术中转为开腹。

3.1.3①饮食护理,患者术前1日晚餐进不产气流质饮食;②术前留置胃管,并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胃内容物,以免影响腹腔镜视野;③留置尿管,术前置入尿管的目的是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至肠管上移,而影响视野。

3.2术后护理

3.2.1卧位与切口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待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做好解释工作。由于LC腹部切口很小,如无渗血、渗液,不需特别处理,待伤口自然愈合后,揭去伤口敷贴即可。

3.2.2腹部体征的观察

LC手术创伤小,患者可以耐受,术后一般不需使用镇痛剂与镇静剂。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出血、腹壁紧张等体征。对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应固定好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切口处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渗出。如引流液多,呈鲜红色,腹膜刺激征明显,烦躁不安,应警惕腹腔内出血或胆汁瘘的发生。

3.2.3 呕吐的观察

呕吐是术后常见症状,这主要是由于CO2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CO2积聚所致。对于发生呕吐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次数及持续时间,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协助呕吐患者及时清洁口腔,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和肺里,造成吸入性肺炎。

3.2.4 饮食护理

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应注意规律进食,确保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勿暴饮暴食,向患者告知饮食与术后康复的关系,同时征求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一般在术后第1天麻醉清醒后拔除胃管,进食少量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清淡流质,第2天改进半流质,第3天进普食,但应给予低脂肪、高蛋白和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饮食,如咖啡、浓茶、辣椒等和太油腻的饮食。

3.2.5 皮下气肿与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出现咳嗽、胸痛、呼吸深快,应考虑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症状严重时取半卧位,间断吸氧,使用碱性药物。

3.2.6 术后活动

术后12h,应鼓励患者下床做轻微的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及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剧烈活动或搬动重物,以免损伤手术部位的肌肉。

4出院指导

出院后休息1周,适当活动。2周内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食物,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1个月后恢复正常饮食。若进食后出现腹痛,应注意腹痛的性质、范围、程度及伴随的症状,及时就诊。告知病人胆囊切除术后常有大便次数增多现象,数周或数月后逐步减少,定期门诊随访。

5小结

本文观察结果证实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创伤小、痛苦少、预后良好,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虽然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对有出血、胆痰患者,更要加强对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的观察,并且要随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变化。总之,只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合理、细心地治疗和护理,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邹宏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内蒙古中医药,2009,6

[2]林龙英,李捷,王家兴,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46例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0)

篇5: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3、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4、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5、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6、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7、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二、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如脊柱手术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防止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视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作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作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作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作好记录。

7、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8、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9、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10、其他按各种疾护病理常规。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和疾病有关。

3、疼痛——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疾病有关。

5、便秘——主要与长期卧床有关。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有关。

7、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实施适当、安全的护理措施,并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沙袋、棉气圈等以备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

3、对老年和严重外伤病人应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损伤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4、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并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5、对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6、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7、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8、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9、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②保持良好心境;③预防再次外伤;④继续加强功能锻炼;⑤定期门诊复查。

石膏外固定术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病人解释上石膏的目的及配合常识。

3、将未干的石膏暴露于空气中,必要时用烤灯烤干,石膏未干时,防止局部受压。搬运时用手掌托起石膏,勿使其变形或发生凹陷。

4、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及知觉变化,注意有无固定性疼痛、发麻、发凉,颜色苍白或紫绀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观察记录石膏外液体和血液渗出的时间、颜色及渗液的污染范围,用记号划出边界,并观察有无扩大。注意观察石膏内有无异常气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化脓现象。

6、石膏边缘垫以棉花或海棉,防止边缘擦伤皮肤。对石膏内皮肤搔痒的患者,禁用尖硬物件搔抓,避免皮肤破溃,必要时可滴入酒精止痒。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8、正确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鼓励其作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其未固定的关节,病情许可鼓励其下床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牵引。

①经常检查扩张板、绳索、滑轮的位置是否安全与正确,并检查钢针、牵引弓、螺丝有无脱落或滑向一侧。保持牵引力方向与患肢或骨干长轴一致性,保持牵引锤悬空,避免与床边或地面磨擦,勿使物品压迫牵引绳,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②观察患肢的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病人床头抬高30cm,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30cm。

③牵引病人搬移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3、皮牵引病人注意观察患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无内旋或外旋,并检查足背侧皮肤感觉及足背伸功能,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及有无过敏性皮炎现象。

4、骨牵引病人,用75%酒精滴针眼处每日四次,如患者主诉针眼处剧烈疼痛,要查找原因,检查钢针是否偏斜,局部有无红肿等感染现象,并向医生汇报病情。

5、颅骨牵引有无并发症:枕部压疮、牵引弓松脱、头皮下血肿。过牵综合征观察: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观察有无呼吸改变、上肢麻木、吞咽困难等。

6、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趾(指)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和全身的功能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

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

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二)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

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

(三)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

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

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 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

(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

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

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五)出院指导

1、卧硬板床休息;

2、行走时要戴腰围;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5、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六)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自理缺陷—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由于颈椎病变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颈椎前方入路,简称前路手术;另一类是由颈椎后方入路,简称后路手术。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②手术体位练习及推气管练习。

前路手术:手术体位—术前3—5天,病人取仰卧,将枕头放在肩背部、头后仰,颈部呈过伸位,训练每日2次,首次5分钟并逐渐达到,每次2小时。推气管练习—术前3天,病人取仰卧位,用手并拢四指,将气管向左或右推,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后路手术:病人取俯卧位及深呼吸的练习,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②颈部制动,两侧用沙袋固定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口局部有无肿胀,有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预防窒息的发生,观察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等。

④病人术后在颈部制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⑤病情允许翻身时参照脊柱骨折翻身方法。⑥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术后咳嗽无力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及医嘱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骨盆骨折的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受伤24—48小时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若患者出现面苍白、出冷汗、末梢血运差,脉细弱,表情淡漠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或腹痛加剧或急性腹膜炎症状,观察肛门有无疼痛或出血、触痛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如有则应在皮肤上标记其范围,观察出血进展情况。

5、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按医嘱给予留置尿管,并保持通畅,定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情况。

6、为了防止骨折移位,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及更换体位,视病情需卧床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褥疮发生。

7、骨盆悬吊牵引者,吊带要平坦干燥、完整,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以防压疮。

8、预防便秘,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10、主要护理诊断: ①疼痛—与骨折有关

②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有关 ③便秘—与疾病本身,长期卧床有关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术后具有疼痛轻、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掌握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护理常规。

2、局部用弹力绷带包扎后,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去除加压包扎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现象发生。

4、术后卧床休息1周左右,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直腿抬高活动。

5、下地活动需扶床或扶拐进行,患肢暂不负重。

6、出院指导:①继续加强关节功能锻炼;②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决定下床负重时间;③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

疼痛—与疾病及手术有关

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疾病疼痛有关

手外伤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注意患肢有无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

3、急诊手外伤,如出血较多,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通知医生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并紧急进行术前有准备。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血管吻合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

3、神经的吻合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4、肌腱吻合者,术后3天或视病情可嘱患者作轻度的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5、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锻炼,指掌关节伸屈与肩关节的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植皮者不宜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时注意活动度,避免血管、神经、肌腱吻合口断裂。

6、出院指导:①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②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疼痛—与创伤有关,肢体感觉障碍—与损伤有关。断指(肢)再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断指(肢)伤员入院后,护士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离断肢体除污染严重者外,一律不冲洗,将离断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置入2—4℃的冰箱内。

4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充血容量,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慎用血管收缩药,并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5、禁用止血带止血,以防血栓形成。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清洁、保暖,室温在25℃左右通风的病房。

3、抬高再植肢体,高于心脏水平10cm左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每30分钟—1小时观察患指(肢)伤口渗面及血循环情况,血循环良好的指肢体皮肤红润、甲床粉红,指腹饱满,皮温正常;如皮肤呈苍白,指腹干瘪,皮温下降,cap减慢,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肤青紫、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皮温偏低,cap加快,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以抢救再植指(肢)。

5、预防血管痉挛发生:①绝对卧床休息2周,限制再植指(肢)活动;②注意保暖,局部可用烤灯照射,距离30—40cm;③禁止室内吸烟;④按医嘱使用止痛剂;⑤补充足血容量;⑥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

6、按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治疗。

7、指导功能锻炼,恢复指(肢)功能。早期练习腕关节及健指的屈伸;术后4—6周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重点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肌腱粘连或肌肉萎缩,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肢)屈伸,握拳等动作;术后6—8周,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练习分指、对指等活动。

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皮瓣移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全身情况观察:①血容量的观察,血容量不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因而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及血压变化;②观察液体出入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保证再植组织存活的基本条件。

3、局部观察:注意观察移植皮瓣的色泽、皮温有无水肿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患肢适当抬高,可减少肢体肿胀,同时注意皮瓣区避免受压。

5、预防移植皮瓣血管痉挛,同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①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截瘫有关 ②便秘—与长期卧床和截瘫有关

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感染

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

甲状腺肿瘤,比较常见明显的症状是颈部肿大,经过治疗手术后,可以切除甲状腺肿瘤,但是,手术的针对性主要是局部治疗,并不能完全一次性根除肿瘤疾病。因此,病人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必须要注意好术后护理,谨慎注意才能防微杜渐,避免病情的复发,控制好病情,逐步走向健康。

下面是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事项:

1.体位: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变卧 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2.在重视术后病人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遵医嘱吸氧;3.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起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制肉类、乳 晶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人,以免影响钙的吸收;4.对手术野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5.加强血钙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抽搐发作处理: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1。

1.心理调适: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指导病人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因斜方肌不同程 度受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故在切口愈合后即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并随时保持患侧上肢高于健侧的体位,以防肩下垂。

3.治疗:甲状腺全切除者应遵医嘱坚持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需行放射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治疗。

4.随访:教会病人颈部自行体检的方法;病人出院后须定期随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

篇6:胆囊术后护理常规

对术后并发症干预效果分析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手术室

周红平(邮编:03700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且使得广大病患者受益非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已在各个医院普遍开展。其“三小一快”的优点(即切口小,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被誉为外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手术方法,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如何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愈后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我们在原护理技术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两年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200例,将该两年病例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麻插管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实验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全麻插管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年龄在22岁~84岁,手术时间在0.5~3.0小时,组间无差异。200例患者中,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共计47例,其中腹胀20例,高碳酸血症13例,皮下气肿7例,胆漏7例(见后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除给予与

对照组相同的护理及常规治疗方法外,另外针对预防术后腹胀、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分别给予了术中严格限制进气速度和气体压力,关闭腹部前彻底排气,加强腔镜设备接口管理防止漏气发生,对术后胆漏发生可能性大的患者免用钛夹等一系列改进的护理方法,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变化。

2.结

两组患者并发症例数统计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腹胀

高碳酸血症

皮下气肿

胆漏

对照组

实验组

0

0

ⅹ2值

9.95

5.329

5.329

P

<0.01

<0.01

<0.05

<0.05

结果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手术时间长,患者的耐受能力降低;其次是术中护理不当和术中管理病人不周全。针对以上所分析的原因,我们在以往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护理改进。

3.1腹胀

由于手术时间长,患者腹中二氧化碳余留量多,手术医生在关伤口时没有及时排尽腹腔内的二氧化碳余气;再者是术前对患

者的饮食指导不到位。

护理改进措施

在术前即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不产生气体的食物,术前10小时前严格禁饮食。手术毕嘱咐手术医生一定要先排除腹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再行切口关闭。

3.2高碳酸血症

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手术时间较长,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持续大于16mmHg,术毕二氧化碳气体在腹中残余过多,以致体内气体潴留,导致多余的二氧化碳弥散入血,最终导致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护理措施

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比如仪器设备是否完好,CO2气体是否充足,冷光源是否正常,气腹机功能是否完好,腔镜器械是否齐全,消毒是否合格,尤其戳卡上的密封圈和帽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就会导致漏气,延误手术时间并且还会使得CO2弥散在手术房间,这时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会误吸,而且全麻下的患者更会误吸比正常人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除了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外,还应细心检查台上所用器械,不得有丝毫的松懈。而台下护士更要在开台前把所有的仪器设备链接好,把CO2气腹机的压力调到11—15mmHg,而注入的流速为1—2L/min。当手术结束时,先关闭气腹机,再关闭CO2钢瓶开关。也就是说在不用气腹时马上切断CO2,绝不容许多进一点儿气体。并且在术中一直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吸入,严格监测患者血氧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离开手术间后,再次打开气腹机进气开关,放余气,关闭进气开关,关闭气腹机电源开关,分离气腹机与二氧化碳钢瓶。〔2〕这样的操作就不至于气腹机因留有余气而压力出错。

正确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上肢外展600而小于900;由于手术中操作的需要,患者处于头高(150—300)脚低位时,把上肢固定好就可以了,两腿不得捆绑,即使因需要而捆绑约束,也要注意松紧度,捆绑过紧时容易形成气体栓塞!当手术结束,要尽力给病人排气后再关闭切口,而且术毕要抬起患者双腿拍打,按摩,让进入体内的余气游走,排出。

3.3皮下气肿

由于手术中气腹压力过大,给气过猛,而且术毕排气不尽时,在腹腔内残留的CO2

便可能转移,在缝合切口后,腹腔内的气体从腹膜上的气腹针孔游走或窜出,CO2

气体就窜入皮下,形成皮下气肿,尤其是对于那些胆囊在炎症期的或者腹膜肥厚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此类现象。

护理措施

严格把握气腹机的各个参数指标,压力不能过大,不得高于15mmHg,而且要匀速送气(1—2L/min),在术毕尽可能的将腹腔中的残气量排出,在关闭切口时,要顺着戳卡挤压腹部,把气体排尽。一般较小的皮下气肿可以被自行吸收。如果发现较大的皮下气肿,则需要在局部穿刺或者切开排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解释并且安慰患者,不让患者紧张,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护理措施。

3.4胆漏及胆道损伤

是手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导致胆道损伤的发生率,电凝对胆管及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在炎症,水肿期,由于胆总管粗大,使用一次性钛夹后,钛夹于术后脱落,或者胆道解剖变异时,分离困难等原因都可能导致。

护理措施

在术中手术护士不仅仅是准确传递器械,而且还要仔细观察每一步的手术情况,根据术野需要及时调整电凝的工作参数;如果看到胆管粗大,水肿就给手术医师使用尼龙夹(lomlock),这类夹子夹扣紧密,而且能夹紧粗大的胆管,比较安全,比较钛夹虽然当时夹住了,但是术后由于炎症,水肿的原因使夹子脱落造成不良后果。如果腹腔镜探查发现患者胆道异常,胆囊周围严重粘连时,就建议术者做钝性分离或者中转开腹,不可使用电钩和电凝棒对胆道系统作强行直接分离。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虽然很多,但是只要我们细心努力,有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从术前访视患者时即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术中认真检查好仪器设备,保证其功能和运行一定要完好,不出现因设备原因而耽误手术时间的事件;严格掌握气腹机工作的各参数指标,即流速一般为1—2L/min,气腹压为11mmHg—15mmHg;避免因气体流速和气体压力过大导致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手术毕一定要挤压排气,把腹中残气量排除体外。手术中密切注意观察术野情况,对于水肿严重的胆管要使用homlock夹子或者做好中转开腹的准备。

综上所述,在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后,进行各项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龙明,王立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04.〔2〕

上一篇:学习韩语好处下一篇:《殿前欢·畅幽哉》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