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切口护理

2024-05-01

术后切口护理(精选十篇)

术后切口护理 篇1

1.1 一般资料

回顾该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期间实施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68例患者资料, 随机编号分组, 一组为观察组, 另一组为对照组, 每组均为34例病患。观察组中有19例女, 15例男均龄50岁 (范围21~74岁) 。发病时间:术后2~4 d产生液化现象18例 (52.9%) , 超过5 d产生液化现象16例 (47.1%) ;实施术式:10例为胃肠手术 (29.4%) , 2例为疝修补术 (5.9%) , 16例为阑尾切除术 (47.1%) , 6例为胆囊或胆管术 (17.6%) 。对照组中有18例女, 16例男, 均龄51.5岁 (范围20~72岁) 。发病时间:术后2~4 d产生液化现象12例 (35.3%) , 超过5d产生液化现象22例 (64.7%) 。实施术式:9例为胃肠手术 (26.5%) , 15例为阑尾切除术 (44.1%) , 3例为疝修补术 (8.8%) , 7例为胆囊或胆管术 (20.6%) 。

1.2 临床诊断指标

依照陈晓明[1]总结的诊疗体会中所使用的诊断指标对术后病例的切口情况进行判断: (1) 切口未出现红肿症状也不存在坏死表征但临床常规检查未形成理想愈合甚至发生开裂并存在渗液; (2) 采集渗液实施常规检查, 镜下观察未发现细菌, 但能够观察到脂肪滴。

1.3 处理方法

对照组:对16例病患切口附近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同时打开愈合情况不理想的局部切口表皮, 将其处于良好的暴露状态, 彻底清理。给予引流操作 (使用橡皮条等常用器具即可) , 每隔2d换药1次。若在处理过程中见新生组织则给予常规固定 (可选择应用胶布或实施缝合) 。观察组:对26例病患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碘伏常规消毒术后, 将术后切口腔内液体挤出来, 表皮未开口的不打开, 切口表面敷无菌干纱布进行吸干, 再用无菌纱布条上滴加生理盐水2 m L和庆大霉素8万IU及胰岛素12 IU常规外敷, 紧密覆盖 (使用医用纱布即可) , 给予加压包扎。实施红外线照射治疗, 每日持续照射1h, 分2次进行。何时为病患换药需根据脂肪渗出液多少决定。

1.4 结果

对照组经上述处理后, 16例病患均治愈 (100%) , 治愈时间统计值为12~35d, 其中在处理过程中有10例 (62.5%) 选择缝合;观察组经药物处理及红外照射, 34例病患均治愈, 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 (有明显差异) , 统计值为5~8 d, 在处理过程中无实施缝合的病例。

2 护理

2.1 切口基本护理

临床应注重术后监护, 以在发病早期观察到异常并及时给予治疗。目前切口脂肪液化已得到各国医学专家的关注, 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 已有专家提出其诱发因素除了有病患自身体重过高以外, 还有切口暴露时间过长, 以及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上述术中因素可导致脂肪氧化加快, 同时促进分解反应, 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虽然这种变化是在无菌条件下产生的, 却能导致切口出现液化现象[2], 因此在护理中应分析病患的体重指标, 判读其是否为高危病例, 同时掌握术中情况, 针对存在病发诱因的病患提高警惕, 加强监护, 一旦出现症状即刻给予药物外敷同时实施红外线照射。在护理中需协助病例转换体位, 在其进行影响腹压的活动时提供帮助, 以尽量维持腹压不变。尽量使病例选择半坐卧位, 这不但是愈合的理想体位, 还能避免腹壁张力升高。常规进行饮食指导, 若病例的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值较低, 则选择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2.2 无菌护理

无菌护理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 维持床铺整洁, 避免出现切口污染; (2) 注重无菌操作, 在进行切口处理前严格洗手, 并遵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同时应确保使用的物品无菌。

2.3 观察体征, 及时控制不良反应

由于治疗中使用的外敷药品在红外线照射下会高效吸收, 所以部分药物可引起不良反应, 如降糖反应、过敏反应, 这两种症状的发生都是由胰岛素引起的, 因此在用药前要注意血糖值, 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换药时如果局部出现了红肿或者荨麻疹则选择其他药品。同时提前告知病例可能发生的身体不适及处理方法。

3 讨论

目前切口脂肪液化仍处于研究阶段, 其发生机制还在探索当中[3]。其诱发因素主要为先天因素 (体重过高) 和术中因素 (使用器具等) [4]。使用胰岛素加以红外线照射, 术后患者恢复快, 住院时间减少, 在缓解病患身体负担的同时减轻了经济负担。通过使用胰岛素促进了转化葡萄糖的生理反应, 保护了脂肪, 从而有益于愈合;同时加强白细胞生理作用[5], 提高免疫力, 降低出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切口脂肪液化诊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2, 10 (5) :355.

[2]潘江华, 童晓春, 黄关立.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切口脂肪液化37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02, 10 (5) :291.

[3]Chuang SD, Chiu HC, Chano CC.Subcutaneousfat necrosisoft he new-borncomplicating hypot hermic cardiac surgery[J].Br JDermatol, 1995, 132 (5) :805.

[4]赵洁, 舒春华, 徐秀杰, 等.高频电刀致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4) :47.

术后切口护理 篇2

摘要:目的 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48例中,伤口甲级愈合47例,占97.9%,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18±7.79)h,明显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伤口愈合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目前,临床上已广泛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妇产科疾病,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围手术期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48例实施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96例,均为女性,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7岁;手术类型:剖宫产28例,子宫全切20例,子宫次全切18例,附件手术14例,宫颈癌切除术3例,卵巢癌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8例;合并病症:肥胖24例,贫血19例,糖尿病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疤痕、伤口愈合等效果。

1.3护理体会手术治疗模式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在妇产科的疾病治愈当中。手术治疗势必会对作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出血,疼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大多数的患者来说,很多的疾病治愈过程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治愈的过程。妇产科手术的心理护理就要求对于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找准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所在,通过心理安抚和心理治疗让患者更顺利的完成治疗任务。在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心理护理一直要求秉承“人、健康、环境、护理”治疗理念,把对患者的护理关爱融为一体,让护理工作闪出更多的亮点。

待手术患者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总体而言其心理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也因人而异。在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深入患者家属和患者的内心世界,多于他们进行必要的交流,给与他们的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满足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需要,解决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治疗适应性,帮助他们树立好战胜疾病的的信心和决心。

1.3.1术前护理

1.3.1.1饮食调节术前患者饮食要本着少食多餐、低膳食纤维、低脂肪、热量适当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体质做出相应调整:消瘦、营养不良者,要相应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高蛋白的食物,以改善机体组织自我修复功能及提高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以降低血糖,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调整;贫血患者,给予药物调节[2]。

1.3.1.2术前准备医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检查所使用的器械是否正常,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判断出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

1.3.2术中护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横切口,以降低缝合张力。要确保麻醉效果良好,关腹动作做到轻而稳,防止损伤腹壁组织。选用的缝合材料要适当,逐层缝合,缝合后对切口做好保护工作,并采取感染预防措施[4]。

1.3.3术后护理

1.3.3.1切口护理要观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渗出液的颜色与量,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应该将床头抬高15°~30°,并双膝下垫小软枕以放松腹部肌肉;但咳嗽时应采用平卧,同时为减轻切口张力,双手应轻压腹部两侧;在营养调节方面应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进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术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以促进切口的血液循环,红外线治疗仪距腹部切口20cm~40cm,要注意保持切口干燥;还要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微波治疗,以起消炎、止痛、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1.3.3.2预防感染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基础护理,包括[5]:给病房进行定时消毒,确保患者所使用衣物、床单干燥清洁等,以有效预防切口发生术后感染。要定时观察患者切口部位变化情况,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清洁,敷料污染后要及时更换。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广谱抗生素要遵医嘱慎用。

1.3.3.3康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当知识健康教育,教会科学起坐、床上正确的大小便方法,并说明其重要性,以防止增加腹部切口张力,妨碍腹部切口愈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要向患者说明操作内容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操作,以防止患者体位不当增加腹压,造成切口开裂。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带的方法,帮助患者固定腹带,腹带松紧度要适当。科学的饮食有助于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因此患者应食用易消化、产气少及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含量适当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1.3.4心理护理的方法

1.3.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治疗或多或少的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恐惧感。手术患者由于其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在情绪上往往都表现得十分激烈。作为手术治疗当中的一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这样的一个漫长的治疗时间当中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医患关系需要掌握相当的技巧。在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焦躁情绪,主动对患者进行访视,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的优越性,让患者的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救治过程的情绪,所以并需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比不少的,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配合我门后续的治疗工作。

1.3.4.2重视营造科室人文环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将人放在首位,妇产科的护理需要一个干净温馨的护理氛围,这样也可以减少陌生人的治疗紧张程度,为每个患者扫清各种生活的障碍,尤其是那些行动不方便的患者。

1.3.4.3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感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可亲,用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引导患者,并对术前术后的系列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检验采用t、χ2,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经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48例中,伤口甲级愈合47例,占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肛门排气时间为(28.18±7.79)h,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48例,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咳嗽、便秘、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14例,干预组中出现不良反应8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伤口感染是腹部切口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在手术过程中,常会因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导致伤口部位暴露在外的时间延长,接触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伤口感染。术中牵扯触摸等同样会增加感染率;②手术手法:在手术过程中,若手术操作手法运用不当,会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如:皮下组织缝合时,若线结打得太密或针距过小,则会使影响周围血运;切口非一次成功时,会严重损伤皮下脂肪;用于皮下组织止血的钳夹面积过大时,会因过度捻搓而严重损伤脂肪组织。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94-02

妇科肿瘤切除术、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为进一步提高妇科肿瘤切除术、剖宫产等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护理措施和护理经验,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00例进行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00例,年龄19-76岁,平均41.5岁,其中卵巢癌(Ovarian cancer)根治术1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根治术6例,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30例,子宫次全切术(Uterine full cut method)52例,子宫全切术(Uterine full cut method)91例,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120例。

1.2 护理措施

1.2.1 術前护理 ①要加强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心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消除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让患者感到信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②饮食调节:术前要告诉患者注意饮食调节,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搭配,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③皮肤要保持清洁,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预防感染。

1.2.3 术后护理切口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1];平时卧位床头抬高15-30°。双膝下垫小软枕,放松腹部肌肉;而咳嗽时应采用平卧,陪护双手轻压腹部两侧,减轻切口张力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2-4]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1.2.4 康复教育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防止肠粘连[5],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6],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防止因操作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2 结 果

本组300例手术时间:(120±30)min,术中出血:(167±51)ml,肛门排气时间(8.5±3.5)h,住院时间:(14±4.5)d,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

3 讨 论

近年来,妇产科疾病呈多发态势,医院所进行的各种妇产科手术类型和数量都越来越多。开腹手术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同时又是创伤过程,甚至会留下后遗症或者并发症。护理人员加强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要保持清洁,加强术中观察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00例手术时间:(120±30)min,术中出血:(167±51)ml,肛门排气时间(8.5±3.5)h,住院时间:(14±4.5)d,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由此可见,加强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中观察、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东芳.联合应用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学,2008,26(6):4784.

[2] Wu MP,Lin YS,Chou CY1 Major comp lications of operative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in s outhern Tai wan1J Am Ass oc Gynecol Laparosc,2011,8:612-671.

[3] McCartney AJ,Obermair A1 Total lapar oscop ic hysterectomy with atransvaginal tube1 J Am Ass oc Gynecol Lapar osc,2011,11:792-821.

[4] Tsaltas J,Lawrence A,Michael M,et al1 Comp lications oflaparoscop ic hysterect omy:the Monash experience1 Aust N Z JObstet Gynaecol,2012,42:2952-2991.

[5] 陈秀霞,刘海英.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2(14):24.

腹部术后切口裂开19例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科共有19例腹部术后切口裂开患者, 其中老年男性8例, 中老年女性7例, 幼儿4例。全部裂开8例, 其余为部分裂开。脂肪液化4例, 切口感染7例。年龄最大82岁, 最小6个月, 有4例发生医疗纠纷。

2 原因分析

除感染因素外, 切口裂开与下列原因有一定的关系: (1) 患者长时间贫血, 营养低下, 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等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力。 (2)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衰退, 组织生长力低下, 加之伴有其他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糖尿病等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女性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厚, 手术的创伤易导致脂肪液化而发生切口裂开。 (3) 术前皮肤准备不妥当、皮肤清洁不彻底或用备皮刀划伤皮肤等。 (4) 全身麻醉时由于气管插管刺激引起患者剧咳, 术前操作不规范, 电刀对皮肤的损伤等也是导致切刀裂开的因素。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切口裂开, 患者及家属感到意外, 一时难以接受, 认为患者遭罪, 增加经济负担, 甚至认为医生有责任, 是医疗事故, 所以情绪较激动, 并有愤怒感。这时要首先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讲解切口裂开的原因、下一步的治疗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 消除误解, 正确对待, 以取得配合。对患者要更加关心体贴, 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压力, 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通风、湿度适宜,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3.2 切口处理

每天切口换药1~2次, 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减少渗出, 促进新鲜肉芽生长, 择期进行Ⅱ期缝合。对切口部分裂开的8例患者应用了切口处负压封闭引流 (V SD) 技术[1]。方法: (1) 常规消毒切口周围, 有坏死组织或脓苔者给予清除; (2) 修剪V SD敷料, V SD敷料可根据创面大小裁剪; (3) 将其固定于切口周围正常皮肤上; (4) 清洁切口周围正常皮肤, 在V SD敷料外面覆盖生物透性薄膜使创面密闭; (5) 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吸引器相连, 并将负压维持在300 m m H g左右, 持续吸引3 d后给予间断吸引; (6) 配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5 d~7 d可拆除V SD敷料, 行Ⅱ期缝合。通过应用V SD技术得出结论: (1) 能够有效及时地引流腔隙或创面分泌物, 改善局部微循环, 刺激肉芽生长, 疗效远优于常规换药; (2) 降低了换药费用, 减轻了患者痛苦; (3) 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不用每天换药; (4) 创面薄膜密封, 阻止外来细菌入侵, 避免了交叉感染; (5) 5 d~7 d创面肉芽新鲜, 可行二次缝合, 缩短了治疗时间。

3.3 营养支持及饮食护理

切口裂开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营养不良, 有5例合并糖尿病, 组织愈合能力及抵抗力低下。加强营养对切口愈合非常重要, 饮食上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并少食多餐, 也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应用血液制品, 如人血白蛋白、冰冻血浆等, 以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 促进切口愈合。

3.4 腹带的应用

近年来, 已有研究表明[2], 腹带在促进切口愈合和减轻腹部张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腹部手术后使用腹带包扎, 其目的:一是防止敷料脱落, 有利于伤口保护;二是可减少腹肌张力;三是方便患者活动。在使用过程中, 注意松紧适宜, 松紧度以放入一根手指为宜, 过松起不到作用, 过紧则会影响患者呼吸及血液循环。如果切口处有渗出现象, 发现腹带被渗液污染、潮湿应及时更换, 以免引起感染。

3.5 消除不良因素

如有慢性腹内压较高的因素存在应及时处理和消除。 (1) 加强呼吸道管理, 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2) 预防便秘, 给予粗纤维素饮食, 如水果、蔬菜, 多饮水, 3 d不排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 必要时清洁灌肠, 以防便秘而增加腹压, 不利于切口愈合。

总之, 腹部术后切口裂开与患者全身因素、切口因素及腹部因素有关, 通过提高患者的全身营养状态、切口处理、心理护理及降低腹内压等措施, 可以得到良好愈合。

参考文献

[1]徐刚, 周荣芳, 刘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多发性Ⅲ-Ⅳ期压疮[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6) :552.

术后切口护理 篇5

【关键词】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伤口感染是伤口有炎性浸润,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处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是因子宫切口缺血坏死或感染致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引起产褥期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科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发生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合并宫腔感染,现将此3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32岁,以“停经9+个月,阴道流液2天”为主诉,于2001年6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胎膜早破;(2)宫内孕39+4周;(3)孕3产1;(4)LOA。入院后根据家属要求在口服抗生素的情况下给予小剂量缩宫素诱导宫缩,因缩宫素引产失败于2001年6月25日3 a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于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39℃,术后3天腹部切口红、肿,血常规示:WBC 16×109/L,给予腹部切口理疗,于术后第4天,切口左侧角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阴道为血性分泌物,有臭味,遂给予腹部切口拆线、换药加宫腔灌洗,于术后14天患者切口愈合,病愈出院。例2,35岁,G2P1,宫内孕39+6周。因胎膜早破试产失败,于2003年6月5日2 p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给予联合抗生素应用。于术后第1天下午体温38.6℃,术后第3天查体:腹部切口无渗出、红肿、硬结,恶露量少,色暗红,无异味,宫底脐下2指,宫缩好,无压痛。血常规示:WBC 15.0×109/L。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拆线,愈合好,但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6℃~39℃,术后第9天盆腔B超示:子宫体长径9.9 cm,后径5.6 cm,横径8.7 cm,轮廓清,宫腔显示清晰,宫内回声欠均,子宫前壁下段见一2.0 cm×1.3 cm等回声向子宫表面突出。术后第11天患者自动出院。于2003年6月24日以“剖宫产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30 min”为主诉入院。查体:精神差,腹壁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宫口松弛,恶露脓性,有臭味。经过氧化氢及抗生素宫腔灌洗、腹壁切口清创换药及抗生素应用,经28天治疗,切口愈合出院。例3,22岁,G1P0,于2004年12月6日因胎膜已破,活跃期停滞于11 pm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因胎头深嵌,由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体温38.8℃,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红肿,给予理疗,血常规示:WBC 14.0×109/L。术后第5天腹部切口两侧角均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遂拆除缝线,腹部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妇科检查:宫颈口内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排出。遂腹部切口清创换药加宫腔灌洗,经26天治疗,腹部切口愈合,病愈出院。2 讨论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抗生素应用以及围生医学优生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剖宫产广泛用于产科临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但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者高5~10倍[1],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empirenews.page--] 2.1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 多为综合性因素。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均被破坏。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以及手术感染、组织损伤和大量出血,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改变。本文3例腹部切口合并宫腔感染患者均为胎膜早破、试产失败。其中1例又因胎头深嵌经阴道上推胎头,均明显增加感染机会。2.2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蜂窝织炎常在术后24 h出现。患者的症状有体温升高,腹部切口皮肤颜色减退。腹部切口脓肿形成常于术后第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常于剖宫产术后2~4周突然阴道大出血[2],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可有脓性分泌物。本文报道的3例均表现为体温升高,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恶露脓性。2例于术后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1例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2.3 处理 目前,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引起临床普遍重视,即在剖宫产术前30 min~1 h给药,最迟在手术切开皮肤之前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即应拆除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及抗菌药水冲洗,若合并有宫腔感染,可用一次性导尿管经宫颈口进入宫腔达宫底部,经导尿管推入过氧化氢及抗菌药灌洗宫腔,每天坚持换药,清创要彻底,观察腹部切口清创情况及宫腔分泌物的颜色和气味,酌情推迟换药时间。待宫腔分泌物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后可停止宫腔灌洗,仅做腹壁切口的清创换药,一旦腹壁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即可在脂肪层撒入食用白糖,蝶形胶布固定腹壁切口,隔日换药,一般7天切口即可愈合。本文的3例病例,均忽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造成了精神和经济损失,但经有经验的医师及时换药而使患者痊愈出院,未造成子宫切口裂开、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术后切口护理 篇6

【关键词】 剖腹产术后 ;及早护理干预;腹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55-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产妇都倾向于选择剖腹产,以至于剖腹产率不断增高。随之而来的是术后并发症的不断提高[1]。因此,及早对剖腹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剖腹产并发症发生率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6.5±4.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6.5±2.5)周;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1±3.9)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7.1±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运用500mg哌替啶(生产厂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规格: 2ml:100mg ;生产批号:20100917)对产妇进行肌肉注射以达到切口止痛的效果;术后暂时禁食,在肛门排气后产妇即可正常进食,忌牛奶、糖类食物;并且需要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及呼吸等情况进行监测;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按医嘱采用抗生素控制或预防感染,且不可私自用药,严格按照医嘱采用正确方法服药;协助产妇术后6h后适量进行床上运动,后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减少产妇紧张、恐惧情绪。

观察组的剖腹产患者运用常规护理与及早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干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和蔼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向产妇介绍剖腹产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术前、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使产妇做好心理准备从而缓解产妇恐惧、紧张、害怕的心理。若产妇是由于宫缩入院,护理人员就应告诉产妇,宫缩时不能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屏气的现象,应树立分娩的信心,不能大声呼喊、呻吟;对产妇讲解术后的问题如发生腹胀、排便障碍、排气障碍等,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另外,需告知产妇少讲话以防止体内积气从而加大术后排气的难度。

1.2.2 术中护理 手术中要告知产妇,讲话会使体内产生积气,从而导致排气困难,应尽量减少讲话。

1.2.3 术后护理干预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腹部按摩护理等措施。

1.2.3.1 饮食护理 术后的腹胀给产妇带来不良的影响,它可降低切口愈合率、加剧切口疼痛。若产妇肠蠕动恢复速度缓慢则会导致肠粘连。因此,为避免术后产妇的腹胀,术后6h左右,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在床位平卧并禁止产妇进食和饮水,以避免由于麻醉而带来的恶心呕吐反应。待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制定相应的食谱,指导产妇正常饮食,以提高产妇肠蠕动速度从而避免产妇出现腹胀。术后约7h,产妇方可进食且主要食用流质食物如蔬菜汤、大米汤或稀面汤等[2]。

1.2.3.2 疼痛护理 通常情况下术后一天内产妇的疼痛感最强,切口的持续疼痛对产妇的饮食、活动、休息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者会给机体带来应激反应以至使切口的愈合缓慢。因此,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疼痛,告知产妇要少呻吟并运用鼻子进行呼吸以避免吸入空气。术后3d左右,产妇的疼痛会逐渐得到缓解。如在手术当天产妇的疼痛较为剧烈,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自控静脉止痛泵或服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但使用时间不能超过两天。

1.2.3.3 腹部按摩 护理人员用柔和的手法对产妇的的腹部进行按摩并用毛巾包裹热水袋,将其放置于产妇的腹部,然后避开切口,依据结肠的走向对产妇的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如此可对结肠直肠的交感神经进行有效地抑制,加快肠的蠕动有效缓解腹胀并提早产妇的排便、排气时间[3]。

1.3 观察指标 按照观察组及早护理干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的记录,对两组剖腹产产妇术后的腹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切口恢复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剖腹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胀发生率、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切口恢复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产妇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切口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观察组7例患者2例子产后出血,4例产褥感染,1例肠梗阻;对照组患者8例产后出血,15例产褥感染,3例肠梗阻。两组患者并发症经处理均全部消失。对比两组腹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及早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乐观,同时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依据统一的标准服务患者,不仅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同时也可加深产妇对于健康知识了解。此项研究并不需要购置特殊的设备和仪器,也不需要支出太多的成本,产妇的满意度很好,值得在各级医院中推广。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及早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产妇住院的时间,且产妇术后恢复的效果也较好,优质的服务也可以满足产妇基本的医疗需求。本文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及早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切口恢复速度,缩短了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降低了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剖腹产产妇术后切口疼痛,且由于腹胀及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发展前景良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凤妹.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1):146-147.

[2] 仇维珍.及早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313-314.

[3]兰改玲,徐玲红.剖宫产术后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56-156.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出现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28例, 年龄20~35岁, 均为足月分娩, 腹部横切口25例, 腹部纵切口3例, 术后3~10d发病。本组患者中, 1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术后3~5d后, 切口出现红肿、热痛, 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显示有细菌生长, 考虑为细菌感染。余7例患者体温无明显升高, 检查切口可见黄色渗液, 内见漂浮脂肪滴, 考虑为脂肪液化。切口换药并进行探查后可见皮下有空腔隙, 扩开皮肤可见皮下脂肪不新鲜, 有液化组织, 甚至可达腹直肌前鞘层。所有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 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症处理

术后3d发现切口红肿、硬结, 可给予庆大霉素局部封闭, 利凡诺湿敷, 微波理疗;如有渗液, 局部挤压使渗液排出并油纱条引流, 待创缘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蝶形胶布固定;如发现积脓, 则应立即检查伤口, 换药并探查伤口, 如发现皮下隧道;则立即拆除切口缝线并行清创治疗, 待脓液清除后, 甲硝唑液冲洗, 同时, 适当应用抗生素静脉治疗,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松动缝线后, 应用抗生素纱条引流3~5d, 如渗液减少, 组织血运良好, 可于切口底部局部应用创愈膏, 同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征得同意后, 行二次缝合以缩短病程, 术后8~9d拆线。

1.2.2 心理护理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对患者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 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于情绪低落, 进食差的患者, 做好思想工作, 鼓励进食;护理时细致认真, 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增强患者信心。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 妊高症3例;产程>12h患者8例;11例患者破膜时间>24h;7例行急诊剖宫产, 出现羊水不同程度的出现胎粪污染。同时, 易感高危因素患者22例, 肥胖者14例, 贫血者8例, 瘢痕切口者5例。经抗感染、换药及纠正合并症, 对患者切口进行精心护理, 并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等处理后, 患者均于7~30d愈合出院, 无1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及死亡。

3 讨论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 (1) 肥胖及缝合技术欠佳:孕妇腹部脂肪堆积, 肥胖、缝合技术导致脂肪组织血运差, 缝合时难以消除脂肪层死腔, 从而出现脂肪液化; (2) 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暴露时间长, 牵拉损伤组织使局部抵抗力低下影响切口愈合; (3) 贫血:孕期合并贫血病加之术中出血或术后进食差, 患者免疫力下降, 易使切口并发感染; (4) 其他因素:胎膜早破、产程过长、多次肛查、阴道检查、孕期卫生不良等因素, 造成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繁殖, 继而出现感染。 (5) 合并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1,2,3]。

因此, 对于剖宫产产妇, 根据以上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医务人员应进行有效的宣教, 使产妇做好孕期保健:如肥胖患者应均衡及适度营养, 进行适当的锻炼;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患者应高蛋白及高糖饮食, 补充营养,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及血糖[4]。 (2) 术前严格无菌操作, 术中增强无菌观念,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和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伤口的护理。 (3) 对于难产的孕妇应及时行剖宫产, 避免产程延长;对体能消耗较大的孕妇, 应及时补充能量, 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5]。既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又要避免过久的阴道试产。 (4)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出现切口感染, 应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减少情绪对感染伤口及治疗的影响, 树立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5) 术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尽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6) 加强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采用紫外线消毒和自然通风, 每月通风换气二次, 同时重视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7) 加强陪护管理, 限制家属陪护人数和出入病区次数, 特别是换药时间和医师查房时严格控制出入。 (8) 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因此要认真落实手卫生。总之, 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应针对易感因素, 加强切口及相关方面的护理,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原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1) :161-162.

[2]宋英, 郭春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8) :157-158.

[3]刘桓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 2010, 23 (5) :508-510.

[4]朱吉红, 张广亮.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28) :86.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 篇8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32例, 5例发生了脂肪液化, 其中2例为糖尿病患者, 3例体型肥胖, (肥胖诊断标准按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0cm或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kg/身高m2) >30为标准) ;术前血清指标白蛋白<35g/L4例, 术后血生化指标白蛋白<35g/L者3例, 术后切口裂开患者4例, 切口裂开>3cm患者2例[1]。

1.2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1)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粒, 渗出液图片下可见大量脂肪粒。 (2) 切口敷料为淡黄色渗液, 皮下触诊有波动感,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无脓性分泌物, 临床无发热及炎症反应。 (3) 属于无菌性炎症, 渗出液连续三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渗出液涂片有少量炎细胞, 没有脓细胞, 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2]。

1.3 方法与结果

5例患者经过有效地换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脂肪液化的切口逐渐好转, 2~3周后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及切口情况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血压及移植肾区情况变化, 注意有无渗出、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加强对肥胖者及营养不良的患者病情观察;指导协助患者在咳嗽、大便、翻身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 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 有利于切口愈合;协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交替, 以半卧或者半坐卧位为主;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 及时通知医生, 按上述方法处理。

2.2 预防感染

由于肾移植患者术后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感染的潜在性增加, 早期合理应用敏感性抗生素。应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 勤翻身, 防止褥疮的发生, 叩击背部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 保持室内通风 (2次/d, 15~20min/次) , 通风时注意患者的保暖。保持室温适宜, 温度22℃左右, 湿度50%左右。室内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2次/d, 60min/次, 病室定期做空气培养。减少人员出入, 限制探视, 保持环境舒适、安静[3]。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每日0.5%碘伏擦洗尿道口两次。

2.3 心理护理

护士要热情、诚恳地开导患者, 稳定患者的情绪, 向患者讲解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治疗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等, 每次换药时将切口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及家属, 减轻其恐惧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 促进康复。

2.4 特别护理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方案护理, 渗出液较少且切口未裂开, 无需拆除缝线只需挤压伤口渗血液, 用0.5%碘伏消毒后, 更换敷料, 包扎, 保持切口干燥, 每日换药一次, 直到无渗液为止, 渗液较多且切口裂开者, 需减去缝线3~4根, 常规0.5%的碘伏消毒切口, 伤口内置少许生理盐水纱条或凡士林油纱条引流, 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愈合[1]。

2.5 营养支持

(1) 热能:初期热能供给每日维持在6 276千焦 (1500千卡) ;若患者切口愈合良好, 病情稳定, 于l周后可逐渐将热能提高至10460千焦 (2500千卡) /d。 (2) 糖类:肾移植患者由于需克服排异反应而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使糖耐量下降, 血糖升高, 甚至会出现继发性糖尿病, 影响切口愈合, 所以对糖类供给要适当限制, 糖类占总热能的50%~60%。 (3) 蛋白质:蛋白质按每日每千克体质量0.8g供给, 密切观察患者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及切口愈合情况, 根据指标变化, 随时调整蛋白质的供给量。若切口愈合不良, 应增加蛋白质直至每日每公斤体质量1.5g~2.0g。移植肾已恢复功能时, 每日蛋白质供给总量可达80g, 所供给蛋白质应为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 经口摄入不足, 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输注血浆、新鲜血。

2.6 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

护士应掌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法, 按时准量给药, 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脂肪组织的无菌性坏死, 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形肥胖、术中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烧伤皮下组织,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液化[4]。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 合理的外科治疗是切口脂肪液化痊愈的关键因素, 根据该并发症的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概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 (4) :26-27.

[2]方新丽.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5 (4) :151-152.

[3]催赛辉.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6) :1626-1627.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8例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院2007年2月-2012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住院病例,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者68例,年龄23~39岁,孕周37~40周,妊娠次数2~3次,平均2.3次,横切口61例,纵切口7例。产前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体形肥胖8例,糖尿病6例,贫血5例。

1.2 诊断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切口感染: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切口部位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切口有黄色脓性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呈阳性。(2)脂肪液化:手术切口轻微疼痛,按压切口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溢出,并见脂肪滴,细菌培养多呈阳性,无明显发热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4]。

68例分别表现有切口局部红肿、疼痛不适,或切口裂开、脓性分泌物渗出、发热等。其中,切口感染患者42例(61.76%),切口血肿11例(16.18%),切口脂肪液化15例(22.06%)。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根据其程度分为三度:(1)轻度,切口部位皮肤红肿、疼痛,并有少量分泌物;(2)中度,切口部位疼痛,皮肤红肿范围<5.0 cm,切口有黄色分泌物,或部分切口开裂至脂肪层;(3)重度:切口部位疼痛,皮肤红肿范围>5.0 cm,切口有较多的黄色分泌物流出,手术切口裂开至筋膜层。68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病例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5]。

1.3 细菌培养

68例的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均行切口分泌物培养,其中大肠杆菌32例,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3例,26例无细菌生长。

1.4 治疗

症状较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给予抗生素治疗,辅以微波理疗。液体渗出较多者,使用抗生药物治疗,并对皮下组织进行探查,或局部清创,过氧化氢冲洗,每天换药1次,清除不新鲜的坏死组织及异物,用0.1%雷佛奴尔纱条引流,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并有新鲜肉芽组织长出为止。血肿、脓肿较为局限者,采取空针抽出,并抗生素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剖宫产以后,特别是切口愈合不好者,很多产妇会出现心理或精神上的异常,例如紧张、焦虑、烦躁、失眠、抑郁,或不思饮食等。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并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以上情况,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时,要与患者细心攀谈,给患者以到位的解释,交谈时需语气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心情应表示出充分理解和同情。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达到解除患者不良心理的目的。

2.2 饮食护理

手术的创伤对身体有着较大的影响,身体多较虚弱,需要给予营养支持,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证水分及新鲜果蔬的摄入,以预防便秘,并加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以减少感染,并促进切口愈合。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应合理调整食谱,注意饮食禁忌。

2.3 环境护理

保持房内通风透光、空气新鲜、清洁卫生,定时室内空气消毒灭菌,用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30 min。定期更换被服,敷料、被服潮湿者要及时更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多给患者翻身、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限制家属的探视,室内尽量减少人员进出。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病房前要做好自身的清洁。

2.4 切口护理

剖腹产术后,正常情况下在术后5~7 d左右即可拆除缝线,一般2~3 d切口疼痛会逐渐减轻,切口若于3 d后还有明显疼痛等异常,护理人员在做好切口皮肤的清洁护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是否红肿、灼热、疼痛,仔细观察切口部位有否黄色渗液、渗血等,以及体温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尽早处理。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手术切口愈合较差,可能会出现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身体肥胖的患者,手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可引起切口迁延不愈,感染机会增加。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注意,更需要严密观察。

对于切口脂肪液化者,拆除液化区缝线,清理液化坏死组织,每天换药。切口部位进行常规微波治疗,2次/d,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对于身体肥胖患者,采用间断拆线,以助切口恢复。

3 结果

经治疗后,6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8~22 d治愈出院,其中,两周之内治愈出院者65例,两周之后出院者3例。

4 讨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综合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间的环境、手术视野的准备、器械的消毒等方面,可以引起导致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但是,各个医院在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视,已经不是主要因素。本组68例切口愈合不良,无上述原因引起的病例。(2)产妇自身因素可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因素。目前产妇营养不良、高血压、过度肥胖、糖尿病、贫血等越来越多,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本组病例中,就有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体形肥胖8例,糖尿病6例,贫血5例。另外,剖宫产后产妇紧张、焦虑、烦躁、失眠、抑郁等,直接影响到子宫的恢复及手术切口的愈合。(3)手术时间过长,使创面组织长时间暴露与干燥,以及组织牵拉损伤,必然致创面上的缝线、凝出血点增加,这样会使局部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从而也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手术钳对切口组织的挤压、创伤等因素,可致脂肪层发生氧化分解,发生无菌性炎症,影响着切口愈合[6]。(4)此外,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可导致切口感染。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使用高频电刀不当,缝线过密会影响组织血运,致使缺血、坏死及缝线异物反应,也可影响组织愈合。生产过程中,阴道检查会使生殖道正常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致使某些病菌乘虚而入,进入宫腔、胎盘、切口等部位,引起感染[7]。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包括切口感染、血肿和脂肪液化等,本组病例中,切口感染患者42例(61.76%),切口血肿11例(16.18%),切口脂肪液化15例(22.06%)。68例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切口是否有感染、血肿,或者脂肪液化,还要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类。因为切口感染往往以大肠杆菌、化脓球菌、链球菌、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本组中,大肠杆菌32例,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3例,26例无细菌生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微波理疗等物理疗法。对于有液体渗出者,对皮下组织进行探查或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冲洗,每天换药1次,用0.1%雷佛奴尔纱条引流。较为局限性的血肿、脓肿可采取空针抽出液体的方法治疗。

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加强预防措施,孕期孕妇身体虚弱者,要适当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饮食合理、营养充足。孕妇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者可给予相应治疗。剖宫产术后适时调整产妇身体、心理状况,及时应用抗生素,做好病房卫生,保证室内清洁,注意房间通风,定时室内消毒灭菌,均是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做好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周密的护理计划,确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多与患者沟通,热情细心地护理,有助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

参考文献

[1]杨春,李燕.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4-167.

[2]杨勤.68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处理和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86-87.

[3]田素英,李淑萍,孟改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诊断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39-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

[5]王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19(2):72.

[6]王莉莉.剖宫产术后发生的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24-26.

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篇10

腹壁切口疝是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经以往手术切口处的缺损或薄弱点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2%~11%[2], 患者常伴肠梗阻症状和腹腔内容物突出,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腹腔内容物嵌顿绞窄后发生肠坏死可危及生命。大多数腹壁切口疝需手术修补, 随着近年来疝修补材料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开展, 切口疝手术的并发症也有一些变化, 现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18例, 女7例;年龄67~84岁, 平均72岁;其中开放手术20例, 腹腔镜下手术5例;结肠癌术后切口疝18例, 直肠癌术后切口疝7例。

1.2 术后并发症

术后切口疝复发1例, 血清肿8例, 并发肠漏1例, 经对症治疗及护理, 住院10~80天后, 1例死亡, 余均康复出院。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切口疝复发

对于腹壁切口疝,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但术后复发率可达30%~50%[3]。腹壁切口疝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切口部位、腹内压以及患者腹壁组织坚实程度等因素有关。年老、久病、切口感染、肥胖、糖尿病、吸烟和长期应用皮质醇激素都是造成腹壁组织强度下降的原因。手术前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以防止腹内压过高, 术后指导患者在切口处用500 g沙袋压迫止血, 腹带包扎防止移位并卧床3~5天, 勿过早下床活动, 术后注意保暖, 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如有咳嗽应及时用药物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协助拍背排痰, 并嘱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 减少腹内压增高对伤口愈合的不利影响。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必要时进行灌肠, 留置导尿, 及时镇痛, 以减少复发的几率。本组发生1例腹壁切口疝术后复发的病例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2.2 血肿及血清肿

血肿的发生多由于手术剥离面大, 止血不彻底或损伤血管。术后早期可出现切口局部肿胀。发生血肿后应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压迫止血, 遵医嘱予以止血药物, 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放置引流管的要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管道扭曲受压造成引流不畅。血清肿发生后可见切口下方隆起, 部分有波动感, 皮肤一般无发红, 疼痛感较轻, 体温不高,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不升高, 局部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血清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分离后造成的创面、补片与皮肤之间存在空腔, 渗出的组织液无法吸收而造成。当发生血清肿后一般不需穿刺抽液, 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4周可自行吸收。较大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可在B超定位下, 严格皮肤消毒, 穿刺抽出积液, 然后加压包扎, 必要时留置引流管即可治愈。引流管需要留置一段时间, 待引流液减少到每日5 ml以下时方可拔管, 因此易造成患者的不理解, 要耐心劝导病人, 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本组发生8例血清肿, 经B超引导下放置引流管有效引流后康复出院。

2.3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后如出现切口周围红、肿、热或痛, 伴有体温升高, 血象高等情况时要考虑有切口感染发生。切口疝术后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 手术剥离面大, 渗血和积液多, 引流不畅, 继发感染; (2) 补片材料和缝线材料容易使细菌积聚。海绵样的聚四氟乙烯网丝和多丝编织的聚丙烯网丝、多丝编织的丝线容易引起细菌定植, 巨噬细胞无法进入而引发感染; (3) 肠管嵌顿或损伤后菌群移位或污染造成切口感染或补片感染; (4) 围手术期未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中使用抗感染补片,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污染可使手术部位感染减少。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于肺部感染、糖尿病病人可适当延长使用抗生素的时间, 对症处理减轻病人的不适, 加强造口处的清洁护理。

2.4 腹腔间室综合征

巨大切口疝 (疝环直径大于10 cm) 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后, 可能会造成患者膈肌上抬, 腹内压力迅速升高, 肺活量减少, 回心血量减少, 肾血流下降, 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产生腹腔间室综合征 (abdominaleompartment syndrome, ACS) 而危及生命。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幅度、血氧饱和度及尿量变化, 及时监测血气分析, 若患者术后出现气促、呼吸困难, 应适当摇高床头, 促进膈肌下降, 有利于呼吸, 若术后患者不能耐受腹内压的变化而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则需完善术前准备行第2次手术进行腹腔减压。

2.5 肠瘘及肠梗阻

大多数切口疝手术中都要进入腹腔, 分离粘连肠管和腹腔内放置补片都有可能损伤肠管, 严重者可造成肠瘘甚至死亡。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引流液为黄色粪性有臭味时要考虑有肠瘘发生, 应予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 并注意保持有效负压, 在持续冲洗引流过程中, 吸引力根据引流液量和引流物的粘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一般负压为0.02~0.04 MPa左右, 以能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宜, 如引流液较为稠厚, 负压可稍大一些, 同时加快滴入冲洗生理盐水的速度, 以稀释稠厚的引流物。负压过大易导致引流管孔与周围组织吸附致吸引管堵塞, 造成无效引流及损伤周围组织;如负压过小则吸引不彻底, 应告诉患者如听不到“呼噜呼噜”的吸引声或感到敷料潮湿, 要随时呼叫护士[4]。禁食期间, 静脉滴注TPN (全肠外营养) 供给机体能量,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应用TPN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进一步降低肠外漏的量。生长抑素可以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和消化液的分泌, 在肠瘘发生早期对于减少肠液漏出,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控制腹腔内感染和促进管状瘘的愈合有重要意义[5]。本组1例82岁高龄患者经过反复腹腔双套管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后因出现多脏器衰竭, 抢救无效死亡。

2.6 手术部位慢性疼痛

切口疝术后慢性疼痛多与腹壁神经受损有关, 发生率约为1%~3%[6]。腹壁神经在手术中常被切断、缝线结扎或疝钉损伤, 手术后疤痕粘连或补片粘连压迫也可导致神经损伤。发生慢性疼痛患者腹式呼吸减弱, 活动时疼痛加重, 尤其是深呼吸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局部理疗或局部注射0.5%的利多卡因进行神经阻滞。一般随着时间延长腹壁疼痛会逐渐减轻, 期间要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使其减轻精神负担。

3 小结

腹壁切口疝术后易并发切口疝复发、血肿及血清肿、手术部位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肠瘘、肠梗阻和手术部位慢性疼痛。须加强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给予精心的护理, 减轻病人的痛苦,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靖昌庆, 李乐平, 石玉龙.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2) :114-115.

[2]Bauer JJ, Harris MT, Gorfine SR, et al.Rives-stoppa procedure for repair of large incisional hernia:experience with57patients[J].Hemia, 2002 (6) :120-123.

[3]Manninen MJ, Lavonius M, Perhonieme VJ.Results of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a retrospective study of172unselecte herniplasties[J].Eurg, 1991, 157 (1) :29.

[4]叶向红, 嵇武, 虞文魁,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下置双套管引流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8A) :4-6.

[5]Rudmik LR, Schieman C, Dixon E, et al.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J].Hernia, 2006 (10) :110-119.

上一篇:业扩业务下一篇:大学生课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