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2024-05-03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精选十篇)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1

1 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的意义

手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严重不适的感觉, 是主观感觉。虽然疼痛的彻底解决有赖于病因的治疗, 但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护士应当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做好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 除要求护士具有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 熟练的操作技能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护理的技能。对患者要亲切、和蔼、切忌态度生硬, 要重视患者的疼痛感觉, 如果患者主诉疼痛, 在排除异常情况下, 应积极采取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护理与指导, 以避免加重疼痛刺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均产生不同的身心应激反应, 在手术前、中、后显示不同的特点, 且大多数较为严重。因此, 手术患者的身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的关注。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身体情况, 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国内外调查表明, 心理疾病更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恢复情况。本组资料显示, 手术前后经采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后有利于手术后疼痛的缓解, 术前针对患者身心特点进行相应的身心准备,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手术后的痛苦程度, 使患者增强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从而使患者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在手术后各个时期可根据患者不同性质的疼痛, 给予不同的身心护理措施, 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不安情绪, 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疼痛的信心, 耐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使疼痛减轻到最低程度。根据护理实践的总结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身心护理对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至关重要。

2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术后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口疼痛这种疼痛多发生于麻醉清醒后24h内, 麻醉作用消失后, 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地释放产生疼痛的物质, 手术的部位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 特别是上腹部、胸部、肛门、直肠和背部等部位的手术, 出现严重的术后疼痛最为频繁; (2) 切口张力引起的疼痛这往往是由于翻身、咳嗽等原因引起和导致的, 多发生在在术后2~3d; (3) 肠蠕动引起的疼痛通常此类疼痛发生在术后3~4d左右, 这是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之一; (4) 心理因素引发的疼痛情绪、文化水平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术后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安静、舒适的环境, 富于兴趣的交谈等可以提高疼痛阈值, 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疲倦、紧张、焦虑、恐惧、软弱均能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性格外向者较内向性格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较文化程度低者, 对疼痛的耐受力差;有过手术史者, 对第二次手术一般都认为无法接受。总之, 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3 术前询访与术前准备得当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

术前询访目的是预测患者将怎样对待手术引起的疼痛。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测量血压、脉搏、体温、体重, 介绍住院规章及病区环境外, 还要根据患者的经历不同, 询问一些特定的问题。如对做过手术或有过创伤经历的患者询问如下问题:"您从前的手术或创伤后疼痛是怎样的?用过止痛药吗?您是怎样对待的?"而对未经过手术或创伤的患者则询问其他疼痛相关问题, 如"当您牙疼、头疼时怎么办?"重点了解患者疼痛时的特殊生理和行为反应, 如出汗、恶心、心悸等, 依掌握的资料用不同方式指导患者, 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对吸烟的患者要劝其戒烟, 防止术后因痰多咳嗽而加重疼痛。在同病区的病友中, 介绍几个意志坚强、性格开朗的预后患者与其交谈, 重点谈克服和减少疼痛的经验和体会, 使患者精神松驰, 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要热情、和蔼、深入浅出地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 使患者增强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 护士应给予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和关心, 耐心向患者解释、强调手术的必要性, 使患者能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

外科术前要对胃肠道进行必要的准备与护理。针对不同病种患者, 护士必须给患者做好各种生理准备, 以适应手术后的变化。锻炼患者适应术后卧床, 切口疼痛等变化, 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 教会其正确咳嗽、咳痰。吸烟患者术前2周必须停止吸烟。术前充分的胃肠道准备, 也是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环节。术前3日, 要口服灭滴灵 (0.4 mg, 3次/d) 和肌肉注射维生素K (8 mg, 3次/d) , 即要抑制肠道细菌, 又要避免维生素K的吸收障碍。术前1d嘱患者进食全流食, 术晨禁饮、禁食。术前1 d~2 d嘱患者早晚服泻药, 排空肠腔内积粪。术前晚和术日晨用2%温肥皂水给患者清洁灌肠, 直到排清水无粪渣为止。术晨给患者下胃管和留置导尿管。以上均是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此外, 输血与补液对特殊情况患者, 如脱水、贫血患者必须在纠正后手术, 估计术中失血量多少, 做好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实验, 备好一定数量的全血。

4 术后疼痛控制具体方法

早期疼痛分3期, 即麻醉清醒至24h内、术后2~3d以及术后3~4d。第1期疼痛一般为切口疼, 腹部手术患者有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 精神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患者感到沮丧、烦躁。此时, 护士除了尽早给予止痛药以外, 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鼓励, 向患者说明肌肉松驰是自己缓解疼痛的方法, 并解释止痛药可使肠蠕动恢复减慢。为消除患者的焦躁情绪和对止痛剂的依赖性, 在进行指导时, 应使用安慰性语言。为提高语言的效果, 护士在说话时可握住患者的手或把手放在患者的额上, 使其感到温暖, 有安全感和依赖感, 从而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第2期疼痛一般为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的, 如翻身、咳嗽等;第3期疼痛一般是肠蠕动引起的。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一些简单自我控制法, 如调节呼吸、变换体位等方法放松身心和局部咳嗽或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还可以教患者一些辅助方法,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音乐疗法, 音乐不仅使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还可用于治疗, 如治疗孤独症、忧郁症和躁狂症, 从而减轻疼痛, 消除各种紧张等。在护理术后疼痛患者时, 采用了音乐疗法,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特点的不同, 选择其喜欢的轻快、舒畅的乐曲, 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曲调和感染力使患者精神得到放松, 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上述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对于抑制和缓解腹部术后切口疼痛患者的痛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5结语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日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做为医护人员我们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入研究, 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 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对于做好手术后患者护理, 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疼痛护理是外科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术前询访、术后护理等手段,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和饮食护理, 对于减轻和缓解患者痛感可起到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意义,原因,术前询访,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卢华萍, 毛慧萍.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 .

[2]王会芬.普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08 (, 7) .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篇2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为此,我们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有效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腹部外科术后疼痛常见原因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和各种导管插入或因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心理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人的情感反应,以及病人性格、性别、年龄、痛阈、文化背景、社会层次、过去对疼痛的体会等有关。病人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越差,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病人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护理体会

2.1 做好术前宣教,加强心理护理

2.1.1 术后疼痛心理护理的意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痛觉反应,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差异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神经内脏反应,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实验证明,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样物质,现已检测出的脑啡肽、强啡肽类物质已有几十种,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吗啡类物质的产生。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因此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2.1.2 术前耐心劝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办法,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预防性措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正确对待手术。

2.1.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 主动询问,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

2.1.4 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书看报;听觉分散法,如听音乐,以及触觉分散法,如亲人的抚摸等。每个人的性格及以往经历不同,都会选择一些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

2.2 镇痛药物的应用

2.2.1 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预防性措施 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压迫伤口部位,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体位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而不是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2.2.2 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 病人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发生。讨论

浅谈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3

【关键词】:外科手术 疼痛护理 意义 原因 术前询访 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会在接触患者病患的同时,使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有疼痛感,这是不可避免的。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心身护理极其重要,做好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注重患者术后疼痛心身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1 疼痛的种类

疼痛随其性质不同,各具特征,不同特征反映了不同的病变本质,常见的疼痛特征,约有以下几种:

一是胀痛:痛有胀感,谓之胀痛。以胸、胁、脘、腹、腰、骶胀痛最为常见;

二是窜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谓之窜痛;

三是重痛:疼痛兼有重感,谓之重痛。湿滞体表常见此证;

四是刺痛:痛如针刺谓之刺痛。有外伤病史、或痛程较长、或痛点固定不移,属于血瘀;

五是掣痛:经脉挛急而痛,谓之掣痛;

六是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谓之绞痛;

七是冷痛:痛处觉冷或遇冷即痛,谓之冷痛,病性属寒;

八是热痛:痛处灼热谓之热痛。是气郁化热,津凝成湿,血郁于络,阻滞不通的综合反映,病性属热;

九是隐痛:局部微痛不休,谓之隐痛。多由局部气血微结不通,或糜烂久不愈合,所致。见于多种慢性病中;

十是虚痛:经隧空虚而痛,谓之虚痛,病性属虚。

2 外科手术疼痛护理的意义

手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不适的感觉。虽然疼痛的彻底解决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护士应当给与患者必要的解释。对患者要亲切和蔼,切记态度生硬,要重视患者的疼痛感觉,如果患者主诉疼痛,在排除异常情况下,应积极采取精神于心理方面的护理与指导,以避免加重疼痛刺激。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身体情况,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国内外调查表明,心理疾病更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恢复情况。术前针对患者身心特点进行相应的身心准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使患者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使患者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在术后给予患者不同的身心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不安的情绪,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疼痛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使疼痛减低到最低程度。

根据实践的总结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心护理对减轻手术后疼痛至关重要。

3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的疼痛 这种疼痛多发生于麻醉清醒后24小时内,麻醉作用消失后,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的释放产生疼痛的物质,特别是上腹部、胸部、肛门等部位的手术,出现严重的术后疼痛最为频繁;②切口张力引起的疼痛 往往是由于咳嗽、翻身等原因引起和导致的,多发生在术后2-3天;③肠蠕动引起的疼痛 通常此类疼痛发生在术后3-4天,这是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之一;④心理因素引发的疼痛 情绪、文化水平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术后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总之,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刺激反应。

4 术前访问与术前准备得当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

术前访问的目的是预测患者将怎样对待手术引起的疼痛。如对做过手术或有过创伤经历的患者询问如下问题:“您从前的手术或创伤后疼痛是怎么样的?用过止痛药吗?您是怎么对待的?”而对未经过手术或创伤的患者则询问其他疼痛相关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指导患者,给予安慰、鼓励和指导。对吸烟患者要劝其戒烟,防止术后因痰多咳嗽而加重疼痛。要热情、和蔼、深入浅出的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使患者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护士应给与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和关怀,耐心向患者解释、强调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能坦然平静地接受手术。

外科术前要对胃肠道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护理。针对不同病种患者,护士必须给患者做好各种生理准备,以适应手术的变化。锻炼患者适应术后卧床,切口疼痛等变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教会其正确咳嗽、咳痰。吸烟患者术前2周必须停止吸烟。术前充分的胃肠道准备,也是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环节。此外,输液与补液对特殊情况患者,如脱水、贫血患者必须在纠正后手术,估计术中失血量多少,做好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备好一定数量的全血。

5疼痛的护理措施

1非药物性止痛方法:①松弛疗法 ②心理护理 ③促进舒适 ④中医止痛。

2药物性止痛方法:①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芬太尼、哌替啶 ②非麻醉性镇痛药:曲马松、保泰松 ③镇静催眠药:安定、苯巴比妥。

6术后疼痛控制的具体方法

早期疼痛分3期,即麻醉清醒至24小时内、术后2-3天以及术后3-4天。第一期疼痛一般为切口疼,腹部手术患者有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精神承受着极大地痛苦,患者感到沮丧、烦躁。此时,护士除了尽早给予止痛药以外,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鼓励,向患者说明肌肉松弛是自己缓减疼痛的方法,并解释止痛药可使肠蠕动恢复减慢。为消除患者的焦躁情绪和对止痛剂的依赖性,在进行指导时,应使用安慰性语言。第二期疼痛一般为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的,如翻身、咳嗽等;第三期疼痛是肠蠕动引起的。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自我控制方法,如调节呼吸、变换体位等方法放松身心和局部咳嗽或活动时保护伤口的方法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还可以教患者一些辅助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音乐疗法,音乐不仅使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可以用于治疗,如治疗孤独症、忧郁症和躁狂症,从而减轻疼痛,消除各种紧张等。

7 结语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日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对于做好手术后患者护理,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6)。

[2]王荟芬。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8,(7)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进行的心脏外科手术病人106例, 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3例, 均排除精神障碍者、对疼痛不能准确描述者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对照组男29例, 女24例;年龄8岁~46岁 (31.2岁±5.3岁) ;疾病类型:瓣膜置换术后28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4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7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3例;有既往手术史11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1例;年龄7岁~52岁 (33.5岁±4.8岁) ;疾病类型:瓣膜置换术后26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5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0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3例;有既往手术史1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特殊的疼痛护理。 (1) 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通过心理暗示、听轻音乐、放松疗法引导病人摆脱痛苦意境, 分散其注意力, 鼓励病人多参加团体活动, 多与病友交流, 淡化疼痛意念。 (2) 做好基础护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安静的操作环境, 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做好术后各种引流管道的固定及观察工作, 协助其拍背翻身、床上擦浴等日常生活。 (3) 加强疼痛健康教育:包括教会病人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方法, 对镇痛药的正确认识及疼痛评估方法。 (4) 药物措施:如病人实在不能耐受疼痛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镇痛方案。

1.2.2 评价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 用1条10cm×3cm长的直线标尺, 其中左边“0”表示无痛, 右边“10”表示能够想到的最剧烈疼痛[3]。轻度 (1分~3分) :有轻微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休息;中度 (4分~6分) :疼痛影响休息, 应给予一定的处理;重度 (7分~10分) :疼痛难以忍受, 影响食欲及睡眠。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疼痛是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负担, 严重影响病人的手术效果[4,5,6]。心脏外科术后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术中需要劈开胸骨或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 对胸壁的创伤大;术后引流管道的牵拉、刺激;病人对手术本身的焦虑、恐惧心理及不同个体对疼痛敏感性、耐受程度, 这些因素均造成病人术后强烈的疼痛感[7,8,9,10]。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5

一、A1

1、④应鼓励进行早期活动的是 A、心衰患者

B、存在严重感染

C、深静脉血栓形成D、大出血

E、肺不张

2、④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患肢抬高

B、禁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C、勤按摩

D、溶栓治疗

E、抗凝治疗

3、④对于术后尿潴留患者,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为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B、肌注卡巴胆碱0.25mg C、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D、下腹部热敷

E、针刺治疗

4、④预防无菌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为 A、皮下止血不能用电烙

B、血管结扎要用细丝线

C、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D、手术完毕时用等渗盐水冲洗切口

E、切口内安放引流

5、④手术中无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

B、手术台平面以下为污染区

C、术中被肠内容物污染的器械必须冲洗后再用

D、手套破损后立即更换

E、皮肤切开前及缝合之前均要用70%乙醇消毒

6、④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

B、手术进行中

C、手术开始前

D、开始缝合皮肤前

E、手术完毕后

7、④一般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大于多少方可手术 A、10g/L B、15g/L C、20g/L D、25g/L

第1页

E、30g/L

8、④急诊手术前处理恰当的是 A、做麻醉药过敏试验

B、不限饮食

C、可免去备皮

D、不必做心理护理

E、外伤伤口不需处理

二、A2

1、④患者男性,50岁。左半肝切除术后2小时开始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平均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5小时没有减少趋势,应采取 A、止血药物

B、输血

C、大量输入晶、胶体液

D、夹闭腹腔引流管

E、手术止血

2、④患者男性,70岁。有吸烟史40年,行腹部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取半卧位,减少患者活动量

B、协助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C、加强营养

D、保证液体的摄入

E、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3、④老年男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触之有波动感,体温38.6℃。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拆除缝线,引流

B、应用抗菌药

C、局部热敷

D、半卧位

E、局部理疗

4、④老年男性,腹部手术后第7天,剧烈咳嗽后切口全层裂开,肠管脱出,紧急处理措施为 A、戴无菌手套后将脱出肠管推回腹腔

B、用干净棉垫覆盖切口

C、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D、让病人立即采取平卧位

E、带病人去找医生给予处理

5、④男性,63岁,因肝癌行肝癌切除,术中肝癌切除过程中出现出血,巡回护士遵医嘱血库取血后为病人输血,哪项操作不正确 A、查对病人姓名

B、输血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C、将库存血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D、连续输入多袋全血

E、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

三、A3/A4

第2页

1、④患者女性,50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第4天开始出现腹胀、呕吐。查体:全腹膨胀,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清钠135mmol/L,血清钾2.5mmol/L,RBC为4.5×1012/L,WBC9.0×109/L。<1>、该患者术后并发了 A、腹腔脓肿

B、术后出血

C、肠麻痹

D、胆瘘

E、切口感染

<2>、其诱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高血钾

D、高血钠

E、水中毒

2、④刘护士,参加开胸手术,担任洗手护士。<1>、她在下面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

C、以碘酒消毒手术区皮肤

D、术中传递器械,配合手术

E、术后清洗器械

<2>、她与巡回护士的一项共同的工作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手术开始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C、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D、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E、手术后清洗器械

<3>、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她应如何处理 A、纱布包裹,放于手术台

B、裸露放于器械台上

C、置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

D、交给巡回护士

E、丢弃在污桶中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活动会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负荷,故排除A;严重感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活动会增加出血机会,对于大出血患者应谨慎;早期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一旦静脉血栓形成,应停止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全身游走;肺不张患者早期活动可帮助肺复张,故选E。

第3页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6】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以减少患肢活动,适当使用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禁忌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游走至全身其他脏器引起栓塞。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6】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于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处理应先安定患者情绪,焦急、紧张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在取得患者合作,增加患者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诱导患者自行排尿。下腹部热敷、用止痛药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或用卡巴胆碱0.25mg肌内注射也能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非首选措施。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效果,再考虑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故选C。【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4】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无菌切口术后感染主要在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保护组织,彻底止血及防止局部积液等。皮下止血釆用结扎、缝扎或电烙,血管结扎用丝线、盐水冲洗切口及局部放置引流都不会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7】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肠道有大量正常细菌,肠内容物沾染后的器械即视为污染,所有无菌物品一经污染,应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故C错误,选项A、B、D、E为手术中必须遵循的无菌原则。【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0】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及缝合伤口前,与巡回护士共同准确清点各种器械、敷料、缝针等的数目,核对后登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3】

第4页

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30g/L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且预后差,术前须予以纠正。【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1】

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诊手术需短时间内迅速手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在术前应限制病人饮食、手术部位应备皮、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外伤伤口,并且在术前应做麻醉药过敏试验。【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0】

二、A2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超过200ml/h,持续5小时无减少趋势可以明确诊断为术后出血,由于出血量大、时间长,必须立即手术止血。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6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龄、吸烟史、腹部手术是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的常见诱因,因此预防肺部并发症最重要,而选项B为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有效护理措施,故选B。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5】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人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并且伤口局部有脓肿形成,应拆除局部缝线后,彻底引流伤口,同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7】

4、【正确答案】 C

第5页

【答案解析】

切口全层裂开时,要立即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送入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6】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输血前应查对病人姓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因库存血温度较低,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输入两袋以上全血时,两袋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注意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2】

三、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全腹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可排除腹腔脓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提示不存在感染,排除胆瘘和切口感染;红细胞计数正常可排除术后出血;而术后肠麻痹为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腹胀。【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0】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血钾是术后腹胀的常见诱因之一,与低K所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有关,而患者血清钟为2.5mmol/L,符合低血钾指标。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1】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前一天准备手术所用敷料和物品;术日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手术区皮肤用2.5%~3%碘酊消毒1遍,70%乙醇脱碘2遍,或用0.5%碘伏消毒2遍;术中准确传递器械,配合手术,术后清洗器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9】

<2>、【正确答案】 D

第6页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一项共同的工作是在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0】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应置于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等待送病理。【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1】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6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

方法:用医疗科学道理说服人,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治疗的先例和手术的过程。

结果:患者认识到为了健康就必须手术时,心理的负担就会减轻。

结论:使患者坚定信心,必须选择手术治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5-01

手术俗称“开刀”,是外科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需要通过打开人身体组织,用外力切除病变组织或移植器官。从手术本身来讲,是帮助患者除去了病灶,希望正常的基因运转起来,恢复健康,但是,由于患者在手术中正常的肉体也受到创伤,由于一些患者对手术的功能和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利用手术切除病灶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一般在医疗中会拒绝手术,就是肯于接受手术的患者,也会在手术将要实施时产生恐惧、紧张的心态,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不仅会对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产生影响,而且也会由于心理的压力对手术实施和术后的恢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从现代护理学的理论观点,应该把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心理疗法尤其对对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护理就更为重要。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有胆囊摘除术、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疝囊修补术等,本文结合上述病例如何对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进行分析,意在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1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当患者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由于对治疗疾病的手段没有基本的了解,再加上人们对手术的重视心理,使患者必然会产生焦虑病情、恐惧手术、疑虑健康恢复的心理。他们渴求治愈,但又害怕手术,又考虑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和家属尤其在术前签字时,会被签字时需要了解的各种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医疗程序上,患者手术都有被告知、尊重的心理需求,但同时必然产生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了解。因此,医护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医疗方案,减轻患者对病情的陌生感,让患者认识到健康与手术的关系,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真情。当患者认识到为了健康就必须手术时,心理的负担就会减輕。因此,医护人员用情真意切的语言,用医疗科学道理说服人,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治疗的先例和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如何处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安心的接受治疗。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决定了患者对你的可信度,态度和蔼,使医患之间没有障碍,沟通疾病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坚定信心,必须选择手术治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特征与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手术后渴望健康的恢复,但外科手术刀口需要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心理上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2.1 患者伤口疼痛会产生烦躁。外科手术无论大小,都是损伤,必然会给患者带来肉体的恢复期,加重患者身体负担。

2.2 外科手术给患者放置引流管和引流条,会使患者感到恐惧,应及时向患者解释手术后放置各种管道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留下任何隐患。

2.3 外科手术后患者在心理上渴望了解手术效果,患者从麻醉中醒来,首先就想从护理者脸上找到答案手术是否成功,因此,医护人员应尽早向患者家属告知手术结果,把手术顺利、成功、效果好的消息,通过多渠道让患者掌握,使患者能够以舒畅心情恢复手术治疗后的创伤,早日康复。

3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护理方法

3.1 外科手术后的及时指导。患者以为伤口拆线后就可以出院回家休息,实质上伤口拆线了但身体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要向患者介绍出院后认真锻炼的知识,比如具体要进行那些活动,饮食要注意的知识。有的患者术后部分功能丧失,容易引起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科学知识。

3.2 外科手术后的社会支持。家属的探视,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的最好武器,可为患者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3.3 外科手术后的电话随访。当患者出院后要按时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解除患者的疑惑。

3.4 外科手术后的安慰体贴患者。外科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苏醒后护士应立即告知手术完成情况,让患者放心,应向患者多传达有利的信息,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以免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过重。

3.5 外科手术后的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原因很多。如:把自己术后的情况与做过此类手术的人相比或自己对术前疗效的期望相比,有时难免感觉失望,此时应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诉患者,同时应在生活、心理上给予全面的疏导战胜消极情绪。

3.6 正确处理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患者术后护士应及早告诉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于不愿意或不能言语表达的疼痛护士应从患者的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方面观察情况及时给予沟通和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镇静剂,鼓励患者深呼吸,听听音乐,帮助患者按摩肢体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4 结语

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来解释患者的心理反应,手术的成功离不开专业技术,但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亲切地科学语言。给患者营造平和、安详的心理状态,对术后身体早日康复有很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思艳.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5期:339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7

关键词: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护理

神经外科全麻手术后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期, 且大部分患者中枢神经存在疾病, 无法有效配合医务人员, 极容易发生病情变化且难以有效观察。手术结束至患者神智恢复离开手术室期间, 麻醉作用并未完全终止, 患者极易躁动不安, 常诱发呼吸、循环系统等并发症。如何有效进行苏醒期的护理, 是保证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650例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在其复苏期间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总结良好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650例均为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 其中男385例, 女265例。年龄8个月~82岁, 平均45岁。其中颅脑手术568例, 椎管手术82例。术后在手术室苏醒时间30min~3h;平均时间约1.2h。

2 苏醒期患者主要异常临床表现

全麻苏醒期躁动:在本组患者中, 有18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躁动, 持续时间最短数分钟, 最长达整个苏醒过程, 直至出手术室时仍然存在。躁动发生率达29%。这明显高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1], 可能与本组均为神经外科患者, 而其他则为普通外科患者等因素有关。

呼吸道梗阻: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多, 患者咳嗽反射弱, 无法有效排痰;脱离呼吸机后, 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难以维持。另外部分患者因为舌根后坠, 呼吸不畅, 这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神志恢复较差的患者, 拔管后呼吸道梗阻明显, 但痰量并不多。在我们观察的病例中有3例年轻的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内大量血性泡沫痰, 吸之不尽, 血氧饱和度持续性低下。3例患者的共同原因均为急性颅高压引起的成人呼吸紧迫综合征, 经予以强心、利尿、解痉, 加强呼吸道排痰, 呼吸机支持呼吸等综合治疗, 患者稍稳定后转入ICU。

低体温:术后低体温是较为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 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婴幼儿患者极易发生。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 部分患者失血是、失液较多, 冲洗液体温度低, 并且此类患者往往需大量大量补充液体和血液;同时患者全身麻醉及患者本身颅脑损伤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手术室环境温度较低;这些都是导致该类患者极易发生低体温的常见原因。张淑月等报道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 而且使生命体征不同程度地偏离正常轨道, 60%患者出现寒战[2]。本组回顾分析病例中, 有42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降低, 发生率约为6.5%, 这与各家研究报道不尽相同, 这可能与不同的手术室环境, 护理方式等有相关性, 但总的结果都显示老年和婴幼儿患者全麻后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3]。

导管脱落:包括气管插管、导尿管、伤口引流管以及各种输液、监测管道的脱落。这主要发生于患者躁动、手术体位翻身, 移床等情况下, 多因医务人员疏忽大意原因造成。气管导管和伤口引流管的脱落可导致严重危险发生。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产生原因

全麻苏醒期躁动 (emergence agitation, EA) 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 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EA是我们神经外科术后最常碰到的麻烦问题, 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 造成意外伤害, 甚至影响手术成败。目前认为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如下原因[4]: (1) 手术类型及时间; (2) 疼痛等不良刺激, 如全身有多处骨折等; (3) 低氧血症, 其原因可能是大脑缺氧, 呼吸中枢兴奋, 即产生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及躁动不安。 (4) 麻醉药物:某些术前用药已有引起EA的报道, 如东莨菪碱、吩噻嗪或巴比妥类药;七氟醚麻醉可导致更高的躁动发生机会, 但其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

全麻苏醒时由于患者意识模糊和定向障碍, 出现躁动和肢体的无意识动作常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 动静脉穿刺套管、气管导管和各种引流管脱落, 甚至可能出现窒息、误吸、坠床和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3.2 有效的护理方法

(1)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术后苏醒期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精神症状, 常表现为躁动不安、目光呆滞、意识模糊、哭喊。在该类患者手术前必须做好有预见性护理, 包括常规用约束带制动四肢, 且固定要牢靠, 但又不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术中的操作、观察。躁动发生时应给予适量的镇痛或镇静药, 同时加强吸氧通气。 (2) 尽量减轻一些不良刺激:如吸痰、导尿、气管导管刺激等。注意观察尿袋、引流袋是否积满, 及时排放。体位摆好完后及时盖好被单, 防止手术室低温对患者的刺激而产生寒颤。并注意保护呼吸和循环功能, 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各种引漉管、敷料、输液管道应妥善固定, 防止因患者躁动时发生管道脱落和牵拉致患者腔道损伤等情况。同时在特殊体位患者术毕后翻身、过床时, 要和手术医师、麻醉师一起配合, 注意保持体位稳定, 防止颈椎扭曲或引流管道脱落。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未完全清醒前不要急于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要注意舌后坠及有无呕吐, 避免引起呼吸道梗阻。在拔管后首先应将患者去枕平卧, 因神经外科有些特殊患者术后有特殊的体位要求, 征得手术医师同意后, 在允许前提下将头偏向一侧, 同时准备好负压吸引器, 随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及分泌物, 避免误吸和因此导致的肺内感染。对于老年和婴幼儿患者, 常易发生舌后坠, 此时应立即托起患者下颌, 给予面罩吸氧或置口咽通气管, 改善通气功能, 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并及时复查血气分析。如患者短期神智难以好转, 不能有效配合, 可建议麻醉师考虑重新插管, 保证患者安全。 (4)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手术时间较长, 输注大量室温液体后, 患者体温可出现明显下降;同时神外患者手术操作经常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易受环境影响, 也能使体温下降, 这对患者的全面苏醒有不良影响。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年老体弱患者, 需在术中和苏醒期护理中应注意动态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采取提高手术室空调温度, 输入加温液体, 加盖被絮,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专用的手术体温升温仪等等措施。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者身体大范围的暴露, 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5) 麻醉前实施认知干预护理:何谓认知干预, 即在患者麻醉前, 由护士对其讲授手术操作及插管, 导尿管等过程可能产生的一些不适反应;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术后会主动忍受留置尿管和气管插管等产生的不良刺激, 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对患者术后躁动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都有很大帮助。在这方面多位麻醉和护理方面学者已进行多项相关对照研究, 证实麻醉前认知干预对术后苏醒期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很大提高[5,6]。

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有其专科特殊性, 各种并发危险性明显增加, 在其护理过程中, 应着重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躁动不安、体温不升、呼吸道梗阻、颅内再出血及孤独感、恐惧心理等, 采取前瞻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同时, 只要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和认真分析, 结合以往的有效经验, 确定原因后及时做出相应护理对策, 一般能有效避免或减轻术后苏醒期各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明豫军, 李辉, 肖峰, 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0, 30 (3) :196-200.

[2]张淑月, 朱君宁, 彭延增, 等.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177.

[3]王勤, 张学峰, 王炫, 等.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体温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8) :714-715.

[4]鲍杨, 史东平, 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2) :183-184.

[5]舒惠萍, 罗小平, 梁爱群, 等.认知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耐受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0, 10 (8) :78-79.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8

关键词:快速护理,胃肠外科,术后

快速护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是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快速康复的理念[1]。加快患者从创伤中恢复。我院从2014年1月对胃肠外科患者进行快速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 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营养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1例, 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31~59岁, 平均年龄 (44.0±1.7) 岁。试验组30例, 其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 (43.0±1.1) 岁。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经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普通护理干预, 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护理干预。快速护理具体措施:①心理护理:护士通过一对一的与患者谈话, 给患者渗透疾病知识, 以及手术后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防止胃管脱落的重要性, 术后呼吸的频率以及深度, 咳嗽的深度, 因为这些简单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伤口裂开, 影响恢复, 术后愉悦的心情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病后的紧张情绪, 并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治疗, 让患者在治疗中从被动变主动。②在手术的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 注意患者在术中的每一个细节, 争取让患者在最好的状态下完成手术。③手术后, 护士护理患者的动作应该轻柔, 体位尽量使患者舒适, 让腹肌处于舒适状态, 减轻张力以及对伤口的牵拉减少疼痛。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恢复全流食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恢复全流食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对于大多数患者都会担心手术麻醉带来的伤害以及并发症, 并且手术后的疼痛更增加了患者的害怕心理, 造成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 还影响早期活动, 引起患者进食减少。通过快速护理, 使患者了解手术以及手术注意事项, 降低对疼痛以及手术的恐惧心理[2]。在术后护士认证评价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鼓励患者在手术当日在床上活动, 次日再床下活动, 鼓励自主活动, 必要时给予协助[3]。运动可以处进恢复胃肠功能, 降低心、肺及凝血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胃肠外科手术术后留置的胃管, 由于胃管的刺进会咽部不适导致恶心、痰液增多, 影响患者早期活动, 增加肺炎的发生率[5]。由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术后48 h就恢复流食减少了肺炎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通过快速护理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对胃肠手术患者实施快速护理干预, 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惠海艳, 范丽, 陈琳, 等.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护理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 2014, 8 (18) :251-252.

[2]胡同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233.

[3]甄莉, 胡彦峰.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 (6) :352-353.

[4]殷蓉, 高军, 李国强.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应用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12, 26 (26) :56-57.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9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腹外科手术,护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 导致患者腹外科手术效果受到影响[1]。 为此, 该院选取了50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 以此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以供临床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 例, 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 年1 月—2014 年2 月期间,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25 例, 对照组患者25 例。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男女比例为10:15, 年龄30~65 岁, 平均年龄为 (35.35±2.45) 岁。 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男女比例为15:10, 年龄30~60 岁, 平均年龄为 (34.21±1.34) 岁。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腹外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措施。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情况, 由于患者会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 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 减少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波动, 耐心给予患者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腹外科手术相关知识, 减少患者的不安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健康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低盐、高蛋白和低脂等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 并告知患者吞咽食物时注意不要强制吞下, 限制患者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为6 g。 (3)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皮试、常规备皮等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12 h应禁食,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变化情况。 (2) 术后护理; (1) 病情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房安静, 减少探视,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造成血压升高, 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血压、呼吸、头痛、脉搏。 体温的变化, 遵医嘱监测神经系统 (意识、瞳孔、语言等) 体征, 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 医务人员应抬高床头, 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应密切注视患者的异常情况, 防止坠床、跌倒、烫伤及意外拔管等危险情况发生,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 血糖控制护理: 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因素, 易引起高血糖, 护士在术后24 h内应监测患者血糖升高情况, 若患者血糖大于16 mmol/L, 护士应给予患者使用胰岛素。 (3) 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及支持, 加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 促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尽早回归家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

1.3.2 判定标准若患者护理后, 满意程度在80 分~100分, 则视为满意。 若患者治疗后, 满意程度在60 分~80分, 则视为一般。 若患者治疗后, 满意程度低于60 分, 则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 (满意+一般) 例数÷每组患者例数。

1.4 统计方法

该文采用SPSS 19.0 软件, 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进行统计处理, 总满意度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 据数据显示,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总满意度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P<0.05) , 如表1 所示。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近年来,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严重影响腹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 早期的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还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临床症状。

常规护理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 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3]。 常规护理是一种临床上较普遍的护理模式, 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 常规护理效果不及优质护理效果可观。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放首位, 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保证患者的安全, 减少患者的心理情绪, 使患者在护理中获得较好康复, 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4]。 优质护理中包括 (1)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和术前准备, (2) 术后护理;病情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措施, 通过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护理, 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及家庭等方面进行护理,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照顾, 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注, 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5]。

该院研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总满意度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由此可见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的优质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腹外科手术中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增加手术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绪玲, 王静, 殷文娟, 等.奎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2) :1420-1421.

[2]赵素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治疗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0) :5817-5818.

[3]黄云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0) :5834.

[4]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4) :101.

外科手术术后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 以同期开颅术后发生危险, 行保守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存在血肿、中线结构偏移及脑挫裂伤灶等表现, 且脚闻池、鞍上池及第三脑室等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闭塞, 且均未见脑部的实质内出现大片低密度阴影, 患者的首次术式为单侧或双侧的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以及开颅修补术等[2]。本实验中所有患者再次采取治疗措施前, 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26~63岁, 平均 (53.52±8.47) 岁,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挫裂伤21例, 额颞部脑膜瘤5例、颅内动脉瘤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1例, 颅咽管瘤1例, 脑脊液鼻漏l例, 硬膜下积液l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9例, 高处坠落伤5例, 打击伤4例。GCS 3~4分20例, 5~8分11例, >8分7例。意识障碍:意识模糊2例, 浅昏迷8例, 深昏迷9例。瞳孔变化:等大11例, 不等大7例, 双侧散大2例, 硬膜下血肿9例, 脑挫裂伤7例, 硬膜外血肿2例。同侧再次开颅21例, 对侧再次开颅17例。患者合并癫痫发作3例, 一侧肢体瘫痪6例, 合并肺挫伤胸腔积液22例, 合并高血压Ⅲ期11例, 肋骨骨折5例, 骨盆骨折1例, 四肢骨折21例, 伤后距第一次手术时间0.5~8 h, 平均 (3.86±0.89) h;第1次手术至第2次手术时间在6 h内2例, 6~12 h者11例, 12~24 h者9例, 超过24 h者16例, 术前CT检查至术后第1次CT复查, 及术后第1次CT复查至第2次手术后CT复查, 平均时间分别为 (12.98±1.13) h和 (22.17±1.29) h。行保守治疗的38例患者与观察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 诊断原发疾病, 给予开颅手术和其他相应的对症治疗[3], 术后常规进行脱水、抗感染、止血以及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因硬膜下血肿 (12例) 、脑挫裂伤 (8例) 、硬膜外血肿 (8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7例) 、硬膜下积液 (3例) 等再次行血肿清除手术23例、去骨瓣减压术12例、经鼻蝶入路修补术3例;对照组的38例患者在其及家属知情且同意下行非手术保守治疗, 其具体过程如下: (1) 扩容:依据患者中心静脉压及血压实际情况, 进行足量静脉补液; (2) 扩血管:通过静脉注射盐酸法舒地尔或尼莫地平; (3) 脱水: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根据病情给予甘油果糖、速尿及甘露醇等治疗; (4) 抗感染:对患者酌情运用抗生素; (5) 营养神经, 对患者采用纳洛酮、维生素B族、及胞二磷胆碱等各种营养神经药物[4]; (6) 高压氧治疗, 患者的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治疗, 1 h/次, 1次/d。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时进行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 (GOS) 预后评分, 分析评分情况。其中, GOSⅠ级为死亡, GOS 2级为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层或去脑强直状态, GOS 3级为重残, 需他人照顾状态, GOS 4级为中残, 生活能自理状态, GOS 5级为良好, 成人可正常工作, 学习状态, 以GOSⅠ级例数计算死亡率, 以GOS 5级例数计算完全恢复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显著性水平σ=0.05,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患者的预后评分可知, 观察组GOS 1级9例,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6例, 颅咽管瘤1例, 颅内动脉瘤1例, 脑膜瘤1例, GOS 2级5例,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2例, 颅内动脉瘤2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GOS 3级6例, 即重型颅脑损伤3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l例, 脑膜瘤2例, GOS 4级10例,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5例, 颅内动脉瘤l例, 脑脊液鼻漏1例, 脑出血1例, 脑膜瘤2例, GOS 5级8例,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5例, 颅内动脉瘤2例, 硬膜下积液l例;对照组患者中GOS l级18例, GOS 2级7例, GOS 3级5例, GOS 4级6例, GOS 5级2例。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见附表。

3 讨论

神经外科行开颅术患者术后危险因素极多, 因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扩大、复发性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硬膜下积液等因素造成的病情突然加重, 甚至出现视野障碍、失语、吞咽困难、眩晕等新的神经系统体征[5], 造成患者病情危急, 对于此类情况一定要经综合评估后及早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确保患者在治疗的时间窗内能及时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的灌注, 挽救患者的生命。此时再行保守治疗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可以较好的排除危险因素, 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6], 降低死亡率。

本研究中, 38例患者行开颅术, 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应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 完全恢复率显著较高 (P<0.05) 。实践证明, 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发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疗效显著, 患者恢复较好。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患者 (观察组) , 早期诊断及治疗情况, 与开颅术后出现危险因素行保守治疗的38例患者 (对照组) 进行对比。结果 给予再手术或保守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发危险因素非常普遍, 确诊后再次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患者恢复较好。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术,术后脑梗死,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

[1]陆健, 利文倩, 黄国洲, 等.神经外科开颅术二次手术原因及效果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33 (9) :133-135.

[2]董建平, 罗志伟, 王和平, 等.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26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33 (9) :382-384.

[3]卢家璋, 陈善成, 杨灵, 等.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二次手术原因及对策[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4 (24) :437-440.

[4]孙起军, 王尚武, 相久大, 等.神经外科开颅术急诊手术后非手术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33 (5) :4567-4569.

[5]丁军, 陈世文, 郭衍.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30 (27) :829-831.

上一篇:德育之爱国主义教育下一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