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2024-04-17

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精选7篇)

篇1: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所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现有专门制作的厂家。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1、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2、临床常应用于以下疾病:

颈椎病、肱骨外上踝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足跟骨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3、注意事项: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

(3)、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

(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

(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势、工作姿势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4、小针刀疗法的常见术后反应:

疼痛加剧:很多患者在针刀治疗以后会出现疼痛加剧的表现,不免疑问怎么会越治越疼呢?其实这是针刀疗法中的正常表现,一般疼痛持续三五天就会消失,术后疼痛的感觉和病疼是有区别的,术后疼痛消失后病疼也不存在了。所以患者不必为术后疼痛感到恐慌。

疼痛转移:很多患者在进行针刀疗法以后,原来疼的地方不疼了,而临近的原先不疼的部位反而开始疼了,患者不必紧张,可在新疼痛的部位继续治疗,一两次即可痊愈。

5、术后护理

针刀治疗属闭合性手术,损伤较小,无需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在针孔处覆以创可贴保护,24小时揭去创可贴即可。患者接受治疗后,应注意以下护理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张峰

(1)、走出治疗室,应适当休息一会。若有乏力、恶心、头昏、胸闷等不适症状,半小时内不要离开候诊室,防止术后晕针的发生。(2)、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局部热敷、理疗及按摩治疗,以防治疗部位有水肿或血肿的发生;

(3)、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治疗部位和创面大小,必要时可服用抗生素或活血止痛药物等配合治疗,以防感染和减轻术后不适感及疼痛;

(4)、治疗三日内,应避免多牵拉、活动患处以免再次撕裂损伤,使创面出血或渗液过多而影响疗效。三天后,开始适当活动或循序渐进地锻炼;(5)、三天内,针孔处勿沾水,保持针孔处清洁,以防感染;

(6)、凡属风寒湿痹的患者,治疗后应注意防寒保暖,凡属劳损性疾病,治疗后应注意患处勿负重。

篇2: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1.纵行疏通剥离法:粘连结疤发生于肌腱韧带附着点时,将刀口线和肌肉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按刀口线方向疏剥,按附着点的宽窄分几条线疏剥,不可横行剥离。

2.横行剥离法:当肌肉与韧带和骨发生粘连,将刀口线和肌肉或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处,当刀口接触骨面时,作和肌肉或韧带走行方向垂直铲剥,将肌肉或韧带从骨面上铲起,当觉得针下有松动感时即出针。

3.切开剥离法:当几种软组织,如肌肉与韧带,韧带与韧带之间互相结疤粘连时,将刀口线和肌肉或韧带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处,将互相间的粘连或瘢痕切开。

4.铲磨削平法:当骨刺长于关节边缘或骨干并且骨刺较大时。将刀口线和骨刺竖轴线垂直,使针刀刺入当刀口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去磨平。

5.瘢痕刮除法:瘢痕如在腱鞘壁或肌肉的附着点处和肌腹处时,可用针刀将其刮除。先沿软组织的纵轴切开数条口,然后在切开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有柔韧感时,说明瘢痕已碎,出针。

6.骨痂凿开法:当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较小骨痂,可将针刀刀口线和患骨纵轴垂直刺入骨痂,在骨折间隙或两骨间隙穿凿二、三针即可分离。较大骨痂用同法穿凿七、八针后,再行手法折断,并且不会在手法折断时再将好骨折断,只会在骨痂需要折断的位置折断。

7.通透剥离法:当某处有范围较大的粘连板结,无法进行逐点剥离时,在板结处可取数点进针(进针点都选在肌肉和肌肉、或其他软组织相邻的间隙处),当针接触骨面时,除软组织在骨上的附着点之外,将软组织从骨面上全部铲起,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互相之间的粘连疏剥开来,并将瘢痕切开,因Ⅰ型针刀针体较小,是容易达到此要求的。

篇3: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 均属我院2008年1~10月康复科住院病例, 男性67例, 女性31例, 年龄17~81岁, 每份病例均有CT或MRI诊断报告。术前均行综合治疗,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

2 护理

心理应激反应对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应激变化应采取各种合理的心理护理[1]。本组98例, 根据不同的个体将分为A、B2组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工作。

(1) A组60例, 患者为农民, 从事重体力劳动, 文化程度不高, 多为青壮年, 是家中主要劳动力, 病后多由家人照料。 (1) 疼痛与创伤:患者自觉机体已患疾病, 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加之对自身疾病及针刀治疗一知半解, 惧怕术后造成创伤。这组患者平时大多身体健康, 从事重体力劳动, 患病后生理心理遭受严重的紧张刺激。作为护理人是首先应把换位思考的理念渗透到护患交流的各个环节, 克服过去交流中的障碍,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对于A组患者,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运用适当的专科知识及巧妙言语使其明白针刀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上一点不良的心理刺激, 使患者无所适从, 从而强化患者的焦虑反应。因此应注意通过身体姿势与体态语言和预先的环境准备, 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给予安全感, 使他们对治疗增强信心[3]。就疼痛而言, 过分关注疼痛只会使疼痛加重。而对于病情及手术的过分焦虑与担心会产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我们在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问题后, 对症下药, 使他们紧张的心态松驰下来, 恢复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抗病修复能力。 (2) 消极心理:由于疾病在腰部, 患者大多为青壮年, 往往有消极心态, 不愿配合治疗。对于这种心态, 我们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以增强其信心, 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沟通, 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4]。 (3) 担心医疗费用:此组患者多为农民, 经济情况不好, 患者往往为此十分烦恼。医生根据具体情况, 一方面给予安慰、疏导;另一方面从实际上解决患者的经济问题。 (4) 关注针刀效果:由分床责任护士认真、详细介绍病因、病程以及术后前景, 消除患者消极、恐惧的不良心理, 传递做过同类手术患者的信息, 直接安排患者之间的交流, 使其获得信心, 更好地配合手术, 并根据人的个体差异性由医生客观的评估预后情况, 并传授功能锻炼知识, 循序渐进, 尽早恢复健康。

(2) B组38例, 患者文化程度中等或以上, 生活经济较好, 由于患病后心理能力较差。 (1) 担心疼痛及针刀创伤神经:我们用恰当语言介绍局部麻醉方法, 不会导致疼痛及手术创伤, 不会损伤神经, 不导致瘫痪, 并介绍成功病例, 增加患者对医生医术的信任。 (2) 对针刀认识不足, 担心医生技术而缺乏信心:介绍有关针刀专家如何制定针刀方案, 突出强调本人对针刀的有利条件,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另外向患者做充分说明针刀的必要性, 优越性, 树立患者对医生的信心。 (3) 需要关心照顾:患者由于剧痛以及活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原有生活节奏, 产生强烈心理情绪反应, 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对周围其他事物兴趣下降, 情感上矛盾。因为既需要依赖, 而患者又痛恨这种依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需要, 热情关怀, 语言态度合适, 并可适当与家属交流, 传授一些减轻疼痛不适的护理方法, 解除患者孤单无助的心理。

3 结果

针刀术后98例患者除3例无效、10例好转外, 85例疼痛消失, 运动功能改善, 无并发症, 痊愈出院。

4 讨论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它能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作用, 具有重要的医疗干预价值[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表现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针刀手术治疗这对我们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要求较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是我们心理护理工作的最好成果, 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治疗, 以达治疗效果, 起到了解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周玉琴, 金红.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 :75~75.

[2]毛惠芳, 裘丽君.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8) :67~67.

[3]张巧琴, 印俏檬, 唐惠娟.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急救与护理39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18.

[4]谭翠连, 伍雪冰, 陈晓华.肝移植手术三、六式护理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21.

篇4:颈椎病小针刀治疗的护理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常见的症状有: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手臂麻木,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视力模糊及复视等。2012年1~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20例,现将临床护理检验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44岁;病程0.5个月~6年,平均10个月。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9例,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视力模糊及复视11例。

护 理

术前护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患了这种病的人大多忧心忡忡,非常焦虑,担心病情会逐渐加重,总希望能找到最好的药除掉病根。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甚至产生悲观心理,所以,要对患者首先从心理上做好健康指导。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病,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病程可以很长,因此,在治疗上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要希望一两次就可完全治愈,一定要长期坚持观察,长期治疗方可显出效果,过分急躁只会影响疗效。初次接受小针刀治疗,对小针刀治疗方法认识不足,有恐惧心理。因此,应与患者谈心,介绍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讲明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以往康复的病例,可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讲述自身感受,使患者解除顾虑和恐惧,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术中护理:患者端坐于凳子上,双臂自然下垂,前额俯于治疗台上。选取痛点标记后,用安尔碘消毒根据手术要求,及时、迅速、准确递送术者所需型号的小针刀。并询问患者针感,观察面色及表情。如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脉搏增快,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手术,并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口服糖水,温开水,按压合谷穴,必要时给患者氧气吸入,术毕让患者平卧观察0.5~2小时。

篇5: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1 闭合性手术的基本概念

1.1 定义

针刀闭合性手术是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针刀器械对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切割、分离、减压,以解除患者痛苦、达到治疗目的的外科手术方法[1]。

1.2 特点

闭合性手术的特点有二:一是切口小,不切除人体任何组织器官,不需要缝合;二是非直视手术。首先,切口小是指针刀刀刃在1~3 mm,所以针刀刺入皮肤及各层次解剖结构,到达病变部位完成刀法操作后,拔出针刀所留下的创口很小,不需要缝合,针刀口可自行愈合。其次,针刀闭合性手术不切除任何人体组织器官,这与西医手术的性质截然不同,针刀手术是通过切开病变部位的粘连、瘢痕,调节人体生物力学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最后,非直视手术是指针刀闭合性手术相对于西医开放性手术而言,由于针刀切口很小,针刀在人体内的操作过程不是在肉眼直视下进行,而是在非直视的条件下操作。非直视手术的基础是针刀医学理论和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2 闭合性手术与开放性手术之间的关系

西医手术是指在西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在直视条件下,对机体组织或器官进行切除、修补、重建或移植的方法。它需要切开人体正常的组织后到达病变部位,由于切口大,所以手术操作完成以后需要缝合才能闭合切口,故又称为开放性手术、直视手术等。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微小切口技术、腔镜手术等也成为西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微创手术。虽然微创手术的切口变小了,但是它的目的和开放性手术是一样的。闭合性手术是在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刀对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切割、分离、减压,达到治疗目的的外科技术[2]。开放性手术和闭合性手术既有联系又有分别,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关系:

2.1 联系

开放性手术和闭合性手术都是以诊疗疾病为目的,以解剖为基础,进行严格的术前消毒、麻醉,以金属器械对人体进行干预,都需要通过切开或者刺入人体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2.2 区别

针刀闭合性手术与传统西医开放性手术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操作部位、方法、切口、后遗症及并发症等方面均存在着本质的分别。

2.2.1 指导思想不同

开放性手术的指导思想是机械唯物主义,哪里有病变,就将哪里打开,将病变组织完全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这种思想忽视了人体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复潜能,也没有认识到病变组织的出现是人体自我代偿的自我修复的结果,是不能一味切除的。而针刀闭合性手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重视人体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复潜能,粘连瘢痕组织是人体对异常应力代偿的结果,治疗疾病不需要切除,只需要切开、分离一部分粘连瘢痕组织,达到调解异常应力、恢复人体力学平衡的目的。

2.2.2 理论基础不同

开放性手术有其自身一整套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如麻醉技术、止血技术、复苏技术、无菌技术和比较完整的生理学、解剖学基础理论。这些技术和基础理论是适应于开放性手术的,而闭合性手术以这些理论和技术作为基础则是不能实现的。

2.2.3操作部位不同

西医开放性手术重视局部,哪里有病变就针对那里进行治疗,也就是临床上常用的压痛点治疗方法。而针刀医学研究认为疾病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所导致的软组织粘连瘢痕所致,而且这些粘连瘢痕挛缩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应用针刀对关键节点的粘连瘢痕进行松解,从而恢复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

2.2.4 操作方法不同

西医开放性手术强调切开,对病变组织完全切除。如椎间盘突出症,就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而针刀闭合性手术根据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网眼理论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治愈,但是不能被摘除。应用针刀松解腰段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恢复腰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即可治愈该病。

2.2.5 对人体的创伤大小、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同

虽然两者都是应用金属器械对人体进行创伤性治疗,都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但两者造成的人体创伤大小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开放性手术是以切开方式进入人体,是长线切口,而且需要切除病变组织,造成术后瘢痕、再粘连等一系列并发症,而针刀以刺入方式进入人体,针刀刃宽度只有1 mm,而且不需要切除病变组织,不遗留手术瘢痕,不会引起手术切口再粘连等并发症。

3 闭合性手术的器械———针刀

3.1 针刀的形态结构

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3部分组成。根据针刀体的直径不同分为Ⅰ型针刀、Ⅱ型针刀和Ⅲ型针刀。根据针刀体的形状不同分为直形针刀(图1)和弧形针刀(图2)。Ⅰ型直形针刀主要用于软组织行经路线(如肌腹部)粘连、瘢痕和挛缩的松解,Ⅰ型弧形针刀主要用于软组织起止点的松解;Ⅱ型直型针刀及Ⅱ型弧型针刀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强直、脑瘫等疑难疾病的针刀松解;Ⅲ型直型针刀及Ⅲ型弧型针刀主要用于股骨头坏死的针刀松解。

3.2 针刀的作用原理

3.2.1 针刀机械原理

针刀作为一种金属刀具,本身具备了刀的功能。针刀刀刃具有切、割、削和分离作用,而针刀体前部参与了针刀分离的功能。

3.2.2 针刀治疗原理

针刀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及骨质增生是由于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力平衡失调引起的,人体失代偿后产生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形成立体网络状的病理构架。针刀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在非直视条件下进行闭合性松解术,应用针刀的切、割、削和分离功能,切开软组织的瘢痕、分离粘连与挛缩、疏通堵塞,从而破坏疾病的病理构架,恢复软组织和骨关节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4 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基础

4.1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以骨骼为弓,以连接骨骼的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为弦,完成人体运动功能的力学解剖系统。它由5个部分组成,即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及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3]。针刀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力平衡失调是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及骨质增生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力平衡失调后,就会在弓弦结合部及弦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粘连、瘢痕和挛缩,形成立体网络状的病理构架,在解剖层面确定了病变部位,为针刀手术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即针刀的施术部位明确了。针刀闭合性手术不需要长形切口,是在非直视下松解粘连、瘢痕和挛缩,破坏疾病的病理构架,所以,掌握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结构是完成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基础,也是针刀闭合性手术安全和有效的根本保证。

4.2 人体表面解剖

人体表面解剖是指人体表面的各种体表标志以及体表投影。体表标志主要包括人体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及皮肤标志,体表投影主要包括人体重要的神经、血管及脏器在人体表面的投影[4]。针刀闭合性手术是非直视手术,在针刀手术过程中,术者无法看到针刀在体内的操作步骤。所以,掌握了人体表面解剖对于针刀手术入路、针刀在体内的操作以及避开人体重要神经、血管及脏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5]。

4.3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是指人体因肢体畸形或处于某种强迫体位状态下的非标准体位的解剖结构。当疾病造成患者的肢体畸形或处于某种强迫体位时,他们内部的解剖结构和体表定位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时,标准体位下的体表定位则无法指导完成针刀闭合性手术。所以,掌握应用解剖就能有效避开在病理体位条件下重要的神经、血管及脏器,对保证在非标准体位下完成针刀闭合性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5 闭合性手术基本操作的特点和要求

5.1 操作特点

针刀闭合性手术是在熟练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在非直视条件下进行的闭合性软组织松解术。避开人体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切开瘢痕、分离粘连与挛缩、疏通堵塞,破坏疾病的病理构架,恢复软组织和骨关节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5.2 操作要求

针刀松解是闭合性手术,针刀多在组织的深部切割松解,有时甚至要深入关节腔、椎管进行操作,对病变部位局部内环境的破坏或影响比针灸针要大,所以对针刀操作的无菌要求比对针刺操作的要求要严格,一旦手术部位感染,会造成深部脓肿、关节腔脓肿等。因此,在施术过程中,必须符合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在关节腔内、椎管内治疗时,须符合骨科手术的无菌要求[7]。

针刀操作必须在麻醉基础上进行操作。绝大部分针刀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大关节疾病的针刀松解需要在神经阻滞或者全麻下进行。

6 针刀手术入路

6.1 四步进针刀规程

四步进针刀规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

6.1.1 定点

在确定病变部位和精确掌握该处的解剖结构后,在进针刀部位用记号笔做标记,局部碘酒消毒后再用酒精脱碘,然后覆盖无菌洞巾。

6.1.2 定向

使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腱走向平行,将刀口压在进针刀点上。

6.1.3 加压分离

在完成第二步后,右手拇、示指捏住针刀柄,其余3指托住针刀体,稍加压力不使刺破皮肤,使进针刀部位形成一个长形凹陷,刀口线和重要血管、神经以及肌腱走向平行,浅表细小的神经和血管就会被分离在刀刃两侧。

6.1.4 刺入

当继续加压,感到一种坚硬感时,说明刀口下皮肤已被推挤到接近骨质,再稍加压即刺入皮肤。此时进针刀点处凹陷基本消失,浅表细小的神经和血管即可避开刀刃的切割,完成进针刀过程。

6.2 针刀手术入路

6.2.1 按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包括以骨突为标志的手术入路、以横突为标志的手术入路)

骨性标志用手在人体体表可以精确触知或者用针刀在体内精确触知,如喙突、桡骨茎突、关节突、横突、肋骨等。这些骨性标志,除了具有定位意义外,也是进针刀的重要参考。以骨性标志为依据,进针刀方法的原则是针刀刃不离骨面以保证安全操作。

6.2.2 以腱性标志为依据的手术入路

此种手术入路用于松解浅表的韧带及筋膜,以直接减低其张力来达到治疗目的。进针刀时根据治疗目的,按照解剖部位,确定筋膜或韧带的位置。进针刀时,刺入皮肤直达筋膜或韧带表面,此时手下有坚韧的阻力感,然后按照治疗目的进行针刀刀法操作。

6.2.3 以条索、硬节为依据的手术入路

此种手术入路用于局部的条索、硬结和压痛点,通过直接对局部粘连瘢痕挛缩等高应力点进行松解,释放局部异常应力达到治疗的目的。进针刀时以局部条索、硬结和压痛点为标志,严格按照四步进针刀规程,将针刀刺入局部条索硬结及压痛点处,然后按照相应治疗目的进行针刀刀法操作。

以上叙述了三种基本的手术入路,涵盖了绝大多数疾病的针刀治疗的手术入路。当然,随着针刀技术的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针刀手术入路。

7 针刀刀法

针刀刀法是指针刀手术操作过程中,针刀的针刀刃和针刀体作用于病灶组织,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采用不同的刀法进行治疗。因此,它是针刀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安全和取得疗效的根本手段。常用的操作方法有:

7.1 纵行疏通法

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内做纵向的弧形运动,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锋的部分刀体为作用部位,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范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1~2 cm,主要用于肌肉粘连瘢痕的针刀松解。

7.2 横行剥离法

横行剥离法是在纵行疏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内做横向的弧形运动。横行剥离使粘连、瘢痕等组织在纵向松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其松解度,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范围一般为1~2 cm。

纵行疏通法与横行剥离法是针刀手术操作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刀法。临床上常将纵行疏通法与横行剥离法相结合使用,简称纵疏横剥法,纵疏横剥1次为1刀。

7.3 提插切割法

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肌腱行进方向一致,刀刃到达病变部位后,切割第1刀,然后退针刀至病变组织外,再向下切第2刀,一般提插3~5刀为宜。适用于筋膜、韧带、关节囊病变的针刀松解。

7.4 骨面铲剥法

针刀到达骨面,刀刃沿骨面或者骨嵴切开与分离骨面软组织的方法称为铲剥法,铲剥法适用于软组织起止点病变的针刀松解,如肩周炎喙突点、肱骨外上髁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

7.5 通透剥离法

针刀刀刃先刺穿一侧囊壁,通过囊腔,再刺穿另一侧囊壁,适用于囊腔性疾病的针刀松解,如腱鞘囊肿、滑囊积液、肩峰下滑囊炎等疾病。

8 针刀术后处理

取出针刀碘伏针刀孔再次消毒后,创可贴覆盖创口。术后患者不能起立,必须由手术车推出,一般治疗的患者平卧1 h,未见明显不适方可起身。

9 小结

针刀医学吸收西医注重解剖和中医注重整体观念的优点,将西医开放手术变为针刀闭合性手术。中医针刺治疗是用金属做的针刺入人体进行治病,无需切开皮肤就可以达到人体的深层部位而不损伤人体的组织形态,但是它对人体内的病变组织不能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等手术治疗;而西医的外科手术虽然可以对人体内部病变组织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甚至摘除等治疗,但同时也要切开正常皮肤及相关的组织才能进行,这是西医开放性手术无法避免的,同时西医外科手术给人体所带来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也是较为严重的[21]。针刀治疗既可达到切割、松解、剥离、切开病灶的目的,又无需大范围切开皮肤和相关组织,也就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产生,而掌握人体解剖结构位置,熟悉重要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严格按照四步进针刀规程和针刀手术入路进针刀,是针刀闭合性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概念,分析闭合性手术与开放性手术之间的关系,介绍闭合性手术器械、作用原理,以及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基础、操作特点和要求,促进临床医务工作者对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的理解。针刀闭合性手术是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针刀器械对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切割、分离,以解除患者的痛苦,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刀闭合性手术的适应证已从骨伤科疾病发展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美容整形等众多临床疑难杂症中,未来发展空间会非常广阔,已具备发展针刀临床亚学科的条件。

篇6: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小针刀门诊在2012年运用小针刀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0例, 男190例, 女120例;年龄20岁~80岁;其中腰4~腰5者180例, 腰5~骶1者130例;腰痛160例, 腰痛伴腿麻木150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大多第一次做小针刀治疗, 对针刀疗法缺乏认识, 担心是否会有晕针、疼痛等, 难免对治疗存在焦虑、甚至有恐惧心理, 对比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以事实为例, 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小针刀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预后, 说明本科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使病人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 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 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小针刀治疗。

2.1.2 询问病史

病人既往史和现有疾病, 如有肝炎、肺结核、肿瘤等疾病为手术禁忌证。女性月经期间也不宜做针刀手术。

2.1.3物品及环境准备

每日清洁治疗室, 用紫外线消毒治疗室1h, 准备好一次性针刀, 根据病人胖瘦不同选择3号针刀或4号针刀。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以备急救时使用。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 冬季注意预防感冒。

2.1.4 病人准备

指导病人取俯卧位, 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同时如伴有腿痛的病人疼痛一侧朝医生并俯卧位, 以便于操作。

2.2 术中护理

2.2.1 协助医生

根据医生指示的标记做好消毒工作, 用碘酊和乙醇各消毒1遍, 消毒范围以中心点往外直径5cm为佳。

2.2.2 心理护理

病人在治疗时难免有紧张情绪, 适当与病人交谈以分散注意力, 并询问病人的感受。

2.2.3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有无不适、恶心、呕吐、头昏、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等症状, 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手术, 并让病人取平卧位, 呕吐病人暂禁食, 取侧卧位, 必要时吸氧。呕吐停止后给予温开水或高糖口服。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针孔护理

拔针后用无菌纱布按压3min~5min后贴创口贴,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指导病人针孔处2d内不要沾水, 创口贴可提前撕去, 以防长时间刺激引起皮肤破损。

2.3.2 术后休息

指导病人术后休息半小时以上无不适方可离院, 回到家中继续休息, 不可从事弯腰和重体力劳动。

2.3.3 建立术后回访机制

定期电话询问病人情况, 询问下肢情况以及腰部疼痛有无好转, 一般一周左右复查1次,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2.3.4 特别关注老年病人

针对老年病人应更加密切观察疗效及有无并发症。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叩背,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高龄病人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 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全身衰竭, 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2], 因此必要时住院观察治疗。

2.3.5 饮食及生活方面宣教

饮食上多食含钙的食物, 如牛奶、豆浆、紫菜、骨头汤等, 以滋养筋骨, 增强骨质的强度。平时起身先侧卧, 再慢慢坐起于床边, 待休息片刻适应后再下床行走。避免弯腰等动作, 平时东西掉落在地应先下蹲捡起物品再慢慢站起, 不可直接弯腰拾物。

2.3.6 腰背肌锻炼指导

小针刀治疗后配合腰背肌锻炼尤为重要, 指导病人每日在家锻炼。方法:朝天平躺在床上, 两腿弯曲踩在床上, 两手撑在床上, 加上头部的支撑共五点支撑, 用力抬起腰臀部, 停留几秒钟后轻轻放下, 以此反复进行。每日进行100次以上, 可分多次进行共100次。年老体弱者根据自身情况可量力而行。

3 效果评价

通过护理和健康教育, 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使此项手术治疗的310例病人中, 治愈率达85%, 好转率达95%。

关键词:小针刀,健康教育,护理

参考文献

[1]瞿群威, 夏数数, 谢学勇.针刀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评价及机制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 (12) :1112.

篇7: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 其中, 女性患者占42例, 男性患者占58例, 患者年龄范围居于33~69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 (48.5±8.4) 岁, 病程持续时间为0.5~6.8年。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且均无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患者, 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骨科护理,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进行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病情以及针刀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 通过个别教育、座谈会、讲座、宣传册等方式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及针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疗效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使患者明确积极接受小针刀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及时告知患者最新的进展以增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 同时向患者讲解针刀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禁忌和注意事项, 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1]。

1.2.2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证病程较长, 症状明显, 对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对患者心理产生强烈的不良影响, 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概率较高,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排解和消除。通过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以增强其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撑和经济支柱,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敦促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从而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2]。

1.2.3 康复训练

急性期患者需要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 为了使其脊柱所受压力得到有效减轻, 需指导患者进行翻身, 保证翻身的正确性。患者处于仰卧状态时需要垫高其腰部下方以使患者的腰部生理弯曲获得有效保证。稳定期患者可适度运动, 必须做好充足的腰部保护工作, 尽量侧身下床, 坐立时间不得过长, 都予使用护腰, 坚决避免急扭腰以及弯腰动作。为了使患者的脊柱稳定性获得维持, 恢复期患者需要加强腹部、背部以及腰部肌肉的锻炼, 以使患者的腰部负荷得到有效缓解和减轻[3]。针对每个患者情况制定每日康复计划, 监督患者能正确有效的完成训练内容。

1.2.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体质状况为患者请营养师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饮水,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为了增强患者的筋骨强健程度, 鼓励患者多食用能够滋补肝肾的食物, 同时进行肝肾滋补药物的配合服用[4]。

1.2.5 出院指导

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指导, 告知患者进行坚持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及睡硬板床的重要意义, 为了避免出现腰部屈曲或者过劳现象, 叮嘱患者出院后应该适度劳动, 保证休息时间的充足性, 不得久站或者久坐。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以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和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完成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残余腿疼的情况以及残余腰痛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 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若P<0.05, 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2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占48%, 19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 占38%, 7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占14%, 护理满意度为86%;观察组36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占72%, 13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 占26%, 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占2%, 护理满意度为9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9例患者病情复发, 占18%, 7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占14%, 6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占12%;观察组2患者病情复发, 占4%, 2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占4%, 3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占6%。两组患者复发率、残余腿疼以及腰痛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患者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 在此基础上受到外力的影响, 破坏腰椎纤维, 从而使髓核出现突出现象的病症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以及腰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 临床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 小针刀治疗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病情复发率、残余腰痛率以及残余腿疼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针刀治疗后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残余腿疼率和腰痛率得到有效降低, 从而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全部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2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19例患者比较满意, 7例患者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86%, 观察组36例患者满意, 13例患者对比较满意, 1例患者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9例患者病情复发, 7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6例患者有残余腰痛, 观察组2患者病情复发, 2例患者有残余腿疼, 3例患者有残余腰痛。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病情复发率、残余腿疼以及腰痛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针刀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率、残余腿疼率和腰痛率等, 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红姣.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1 (30) :174-175.

[2]金凤, 丁光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 2010, 7 (21) :117-118.

[3]季霞, 胡晶, 李新.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7 (21) :152-153.

[4]赵会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6 (21) :141-142.

上一篇:学会看病有效作业下一篇:大空想家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