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2024-04-12

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精选6篇)

篇1: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一、课题名称

我校所承担的子课题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自申报课题后,我们一直在对“有效教学”做着思考与尝试。

二、课题概述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此外还有以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层面宽,从封闭性向开放式教育发展,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教育有如下层面,即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的特征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技能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创新情感指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创新个性,如勇敢、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领域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主要的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原则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于此次承担的课题,领导重视,教师积极性很高,这就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2008.11—2009.8),按实 验方案开展研究,对比检测。

(三)经费支持。学校拨出部分经费,让老师外出学习,请名师讲座,在学校看录像等各种方式,进行创新研究。

(四)本阶段研究的工作人员

组长:姜建平负责课题研究总指挥,掌握研究方向、大局。副组长:李传勇、李春华、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工作。

组员:王丽和姜淑华具体负责语文教学研究;魏风和高敏具 体负责数学研究;吴文斌具体负责英语教学研究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及完成情况

1、在公开课中打磨。

我校教师公开课情况:听了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纵观这五十余节公开课,我们觉得这个月的教科研质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实现“双基”培养的最佳效果。

我们能够以研究的心态,借助公开课这一载体,通过每个教师对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思考,通过教师之间开诚布公的讨论与交流,彼此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公开课成为思想观念交锋和课堂智慧碰撞的平台,成为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的有利契机。因此,公开课就能够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来发挥其应有作用。

2、有听必评的教研方式。我们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一贯执行地很认真,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周集中一次,或交流、或评课、或学习。听完课后就散席走人,那么,我们每个人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或是什么都没学到。只有认真地谈谈学习心得,交换彼此的意见,共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使个人在集体中更好地成长。不管有多忙,我们尊重每位上课教师,对每次听的课总是认真评课,有赞扬的,但更多的是意见,只有在不断听取意见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大地进步。

3、落实每天的常规课。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无论哪一节课都应该进行周密准备,精心打磨。如何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科学确定教学重点,如何机智化解教学难点,采取哪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哪些课堂例题与练习……凡此种种,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一不需要教师在课前和课中进行思考和调控,进行推敲和打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天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执教公开课,也能做到底气十足,不需要临阵擦枪、兴师动众地对公开课进行超常规的打磨。不仅仅是公开课需要,对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地打磨,这不但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需,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提倡教师间相互听课,推门课不打招呼,学校常规性检查不打招呼,师徒间听课不打招呼,我们要看到的就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

4、常反思、多改进。反思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智慧,有人说:经验 + 反思 = 成长,教师的成长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良好影响,这便是学生获得了长效性的发展基础。

5、课题研究的点滴成绩。

半年多来,我校教师认真钻研备课,灵活组织教学,共整理了20多份经得起课堂检验的教学设计。教研组学习风气浓厚,教师的教育随笔、教育论文质量有所提高,本,有十几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得奖。教师的进步也带动着学生的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教学: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 “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困惑:现实的教学情况是,每个班总有个别后进生学无所获,教师付出的劳动换来的还是“低分低能”。

五、下一阶段研究内容

深化提高阶段(2009.8—2010.7)调整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深入研究。认真组织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六、落款

1、课题组名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

2、报告时间:2009年7月5日

3、实际执笔人:李传勇

篇2: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 题 名 称:农村小学高年级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研究

课题主持人: 葛 治 国

所 在 单 位: 济源市克井中心校克井小学

拟结题时间: 9月

填 报 日 期: 204月5日

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高年级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一般、个人)

个人

课题编号

-GRKT-003

批准立项时间

2010.10

计划完成时间

.9

课题主持人

葛治国

工作单位

克井小学

联系电话

15239770885

E-mail

Gezhig@sina.com

二、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姓 名

职务、职称

课题组内具体分工

二、主要研究过程

研究阶段

时间安排

主 要 工 作

准备阶段

4月-5月

前期酝酿、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名称,初步拟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申报阶段

206月-9月

制订研究计划、填写审评书,向上级申报

实施阶段

2010年10月-

2011年7月

主要分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两个阶段

总结阶段

2011年8月-10月

整理、汇总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结题验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求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良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促进学生“诵读生活化”,并通过成果的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学校投入诵读实践。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性的诵读成果展示方式。

(4)以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研究内容:(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在实践中研究诵读策略。

(2)科学选择教材,初步编辑出《趣味成语》和《五言古诗集》校本教材,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征,自选篇目,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组织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与提升有效性策略。

(3)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专题活动,尝试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摸索出一套成果展示的方式。

研究方法:(1)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2)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3)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

四、课题研究的进展状况

(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主要工作、措施研究计划完成及突破性进展等)

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营造书香班级。利用教室的后黑板建立诵读板块,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诗文佳作佳句;建立图书角。每月为班内更换图书或学生将家中看过的图书拿到班级供大家阅读,举办“跳蚤市场”,举行好书拍卖和换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组织学生课前五分钟的读,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少先队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课;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开展家庭诵读比比看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受益,共同成长,活学活用古诗文,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①、古诗接龙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之目的。

②、经典诵读我能行;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师生同台诵”,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

③、师生同诵读,班级满书香。老师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共享文化精神之食粮。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我们在各年级各班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并与提升学生素养有机结合,在一年级开展识记趣味成语活动,包括:数字成语、生肖成语和四季成语;在二年级开展诵读唐五言诗和四季五言诗活动;在三年级开展诵读《三字经》和《百家姓》活动;在四年级开展讲寓言成语故事和历史成语故事活动;在五年级开展名家系列活动,包括《走进李白》和《诗圣杜甫》;在六年级开展课外阅读和师生同台诵读活动。且已初步取得一定效果。

(考核的主要内容,可附页)

五、已取得的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已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出版、发表、获奖的论文、研讨课、研究报告及效果等)

我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先后参加克井中心校组织的诵读比赛两次,并均取得了一等奖和特等奖的荣誉,2010年10月,我校报送的节目在济源市“师生同台诵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1.经典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已经使学校显现的书香氛围更浓厚了。

在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的课题研究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全校700余名学生始终显示出对这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诵读趣味成语、古诗文、阅读经典名著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任务。一年里,学生通过诵读趣味成语、古诗文,积累了语言,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豪感。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鼓励和表扬措施及竞赛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经典诵读真的成为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2.取得了一些成绩。

(1)培养师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较科学的阅读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加强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能流利背诵古诗卡中的古诗、《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诗文。超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诗词背诵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达到了要求,部分学生远远超过规定量。

低年级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背诵近150个成语,而且还能背诵20多首古诗词,部分教师还指导学生背诵了10多首宋词;中年级的学生能背诵近200个成语,而且还能背诵30多首古诗词,个别老师已开始指导学生背诵《百家姓》;高年级的学生能背诵40多首古诗词,也能背诵《三字经》。

(4)至少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读物和文艺作品,初步形成审美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方面,低年级的学生都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一年级一个学期最高阅读两达到二十万字,平均阅读量在7万字,这样的阅读量是从来没有达到的。

(5)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6)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等。

(7)我们以课题为导向,以语文课与第二课堂为阵地,引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经典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我们还将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研围绕课题进行,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助科研,从而优化了教学研究的途径,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普遍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激发了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研究的能力。他们积极实践,同时不断反思,随时积累研究素材,整理资料。他们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同时科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可观的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课与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获奖的论文、案例近10篇。

六、课题变动情况

(课题内容、人员、计划等重大变更情况)

七、研究展望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道、授业”中磨平了锐气与棱角,丢失了进取与激情;

2、教学内容与资源上缺少整合与挖掘;

3、教学评价上不够到位,导致语言积累运用鉴赏能力缺失,从而剥落了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构建;

4、实验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示方式还比较单一。

八、考核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查意见:

本课题符合我校现在正在开展的提升学生素养活动,其研究本身就是对学校工作的有益补充,学校将会在物力、财力和时间上对研究提供方便和必要的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能过顺利结项。

单位盖章年月日

主管单位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年月日

市规划办核查意见:

单位盖章年月日

篇3: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学习者乃至竞争者在社会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评估学校最直观的就是看学生的成绩。那种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课堂教学也应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对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不记名抽样调查,得到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反馈信息。

1. 学生没有运用英语的意识

英语学习只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没有学生使用和发展的语言环境,更谈不上交流与沟通,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造成单词记忆不牢,语法不通,学法不精,从而导致链条效应,使得部分想学习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文化氛围。班级整体水平很难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高,学生无奈于应试教育的精神枷锁,环环相扣,无法自拔,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再跟上课堂的节奏。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性的课程独霸所有的课堂时间,而不注意把时间用于引导学生练习,忽略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势必影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说,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通过语言实践而逐步培养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在《教育与人生》一书中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话表明: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最终达到一个目的: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得每天要有压腿的习惯,武术运动员必须有站桩的习惯以及声乐学习者必须有早晨练习发声的习惯一样,英语学习者也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3. 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培养

问卷调查中对学生动机(Motivation)的调查做了整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而是一种被任务化了的被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英语学习动机必须要注重形式和意义上的培养,教育者不能忽视,因为学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学习动机,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感。众所周知,动机和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社会需求和个人学习目的都会影响到学习英语的效果。

4. 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应有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 要场所。 美国著名 学者ROBERT W. BLAIR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上课,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在过去的两年里,课题组通过开设英语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档案袋、举办首届全校性“HavingFun Learning English”五四主题文化游园活动、首届学生英语风采展示晚会、英语角、邀请省市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全校英语教师“同课异构”微课制作比赛、教师教学课件比赛、教师教学设计比赛、集体备课会和常规性教学研究等形式,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有了空前提升。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英语教学策略和帮扶的措施,具体目标为:

(1)发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英语课题组开展了英语角主题活动,每期英语角做到教师专人负责,英语教师全员参与。每期的英语角积极穿插中西文化,以中西方节日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生口语及英语运用能力,使得很大部分缺少自信心和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能有展现的平台。

(2)积极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与阶段成果

课题开展至今,已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初步的设想。通过制定实施调查问卷、组织师生谈话、班级管理调研、中高考成绩数据调研等手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设想,撰写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向。课题实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着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细化课题组成员管理模式,坚持以制度管人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杜绝研究人员纪律散漫、思想懒惰、敬业意识差的问题,主研人通过与研究人员协调商榷,制定了《西湖一中英语课题研究组工作管理制度》以及《西湖一中英语课题组研究人员管理细则》。用制度管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从而使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

2. 提升研究人员的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出研究成果,首先要解决研究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聘请了汉寿县教研室黄平主任为我校课题研究人员作了专业理论学习指导,并针对我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人员一一作了解答。在教学之余,研究人员通过参加“国培”,实时了解外面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通过参观岳阳许市中学的课改示范课、常德市英语教学研讨课、观摩杜郎口中学课改视频课,积极形成和规范我校英语教学。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课题研究人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教学思想,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走在了全校课改的最前沿,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以子课题全面铺开为引子,理清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技能又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五大技能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为方便研究人员顺利实施,经过深入调查,鼓励研究人员从小处着手。为便于课题研究,主研人将课题细化为五个子课题,即听力、单词、句型、阅读、语法等五大模块。

4.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真实有效地开展研究

2013年上学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英语教学研讨会,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体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严谨治教,真正地做到了把自己的每一堂课当成研讨课、研究课。通过自评、互评、专家点评,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以后,全体成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主研人针对学校的实际,研发了西湖一中校本教材,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多媒体盛行的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下,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模式形成阶段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课题组研究人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足以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发意义。反思之余,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主研人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玩”上,举办了首届学生英语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效地激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在语言知识应用中反思自身英语学习的不足。同时,还规定了每周一的第七节课为英语角活动,鼓励和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热情。在2014年5月4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校性“Having Fun Learning English”五四主题文化游园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语言环境,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阶段的研究,我们探索到了独具特色的西湖一中英语课堂5P教学模式(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progress)及听、说、读、写课型模式;在如何增强师生互动的问题上,我们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一是增强师生之间语言上和意义上的互动和协商。二是教师多问参考性的问题,并且在提问后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内容给予反馈。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增强互动效果。三是运用恰当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意图、交流感情、阐述观点、示范操作时所做的动作,包括教师的表情、姿势和形体动作等。教师的体态语要自然得体,富有真实性和启发性。

教师科研论文空前增多,为有效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经过两年的艰辛和努力,老师们经过自身实践,不断将其升华为理论高度,撰写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省、市科研论文,其中:张荣兴老师英语省级论文一等奖8篇,省级二等奖11篇,市级一等奖2篇;王兰华老师在湖南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省级论文6篇;胡向荣老师省级论文4篇;还有李画、孙红艳、马婵娟、杨万莉、唐玉琴、高红玲、邓湘姣等老师在省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反思这两年来的 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人为感情制约着课题的纵深发展,分工明确,但执行不力。

(2)课题研究过于肤浅,没有在理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科学的指导,纯属于在摸索中前行,教师的认识度不够,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

(3)个别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还是存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教学反思少,只顾完成教学内容,没有过多注重课堂效率。

今后课题研究的重点:

(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弄清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意义、方向、目标与质量要求。

(2)加强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鼓励研究人员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举办课题研究人员教学比武课,以教育部颁发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打造我校英语教学名师。

(4)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虽然我们这两年来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湖一中(以下简称“我校”)初、高中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任务型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粗略地研究出了一套有益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篇4: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目前,3个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课题在深入研究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保护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持续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规模养殖比重等17个二级指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课题通过对现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意见建议。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课题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现状和持续运行的可能性,立足不同区域提出了“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沼渣沼液农业利用养分平衡技术模式、粪便集中处理中心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模式。

下一步,畜牧业司将组织开展对已完成战略研究的论证,推进战略研究成果的充分运用,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健全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篇5: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一、明确目标,分层次推进,整体实施课题研究

为切实落实实验计划,我们首先从制定目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目标,确定了组织机构,并撰写了实验方案。明确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要求,从而形成纵横有序,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使学生养成有目标,教师工作有抓手,领导评价有依据。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各有侧重、分头实验,定期交流、整体推进的实验思路。使八个班级的教师在各有侧重、分头实验的基础上,定期开好实验交流会,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方法,与全校班主任交流,促进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点滴入手,扎实实验,摸索教育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探索适合学校整体生源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是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宣传,求得社会、家长等认同与支持。

2、加强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以假日小分队形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假日小队成员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自主组建小分队,自主聘请家长或社区人士任指导老师,自己取队名,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场所、准备活动器材,自己解决活动经费,自己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

邀请社会上各方面的一些知名人士进行“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好教育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成果与体会

通过近期的实验,构建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局面的形成。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教师实验材料整理、积累不够及时。

2、缺少个别指导,学生中还存在着不达标情况。

3、与家长沟通少,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家校两层皮的现象。

篇6: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是经师宗县教育局教科所审核批准,由高良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县级教研课题,鲁古完小32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经过半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作文错别字多。传统的识字方法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我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使学生更 1 快地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 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2)实践价值: 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识字途径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学习语文的后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使教学充满活力,透有灵气,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学不断创新。

1、识字内容的选择

(1)以新教材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主,并吸收并我国传统的识 2 字经验,收集韵文识字、儿童诗等作为识字课外的补充教材。

(2)把影视标题、学生的名字、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等作为识字教材。

2、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3、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发掘生活中的识字因素,让识字走进生活。

4、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5、识字方法的探索,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科学的识字方法,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

1、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3、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为课题实施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文献法资料法:以语文《新课程课标》(2011版)、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寻找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

1、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

2、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1、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以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同时并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论文。

3、上好研讨课并及时撰写小结报告。

4、邀请中心学校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佐萍(鲁古完小校长)

副组长:田文良 张永顺 窦体红 念旭辉 朱俞永 侬海斌 张莲翠 主要成员: 何冠鹤 赵宴 杨飞雁 李孝良 罗照霜 朱明亮 马婷芮

郭宗美 牛艳平余朝前 戚彩珍

其他成员:温红 郎松林 龚晓宏 李玉 高文惠 段坤昌 项文光 彭俊丽 杨婷

2、分工情况:

(1)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参与指导此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念旭辉、朱俞永、张莲翠、侬海斌负责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总体策划,全面布置,收集资料,撰写各项报告,具体落实研究工作。

4(2)课题组主要成员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撰写各项报告及情况说明,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围绕课题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配合主要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等,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7%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重视孩子的书写,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无法进行辅导,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孩子书写和作业是否正确上,家长更是没法去关心孩子的正确率,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既注重孩子的正确率,又关注了孩子的书写。10%的学生没有巩固学习汉字的好办法;识字途径单一,有50%的学生全靠语文课上老师的传授。除此之外,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校没有一人参加过书法辅导班,写字全靠在学校的写字课和语文识字环节,同时孩子年幼,自控能力较弱,虽然想写好字,但也贪玩,再加上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相对较复杂,作业量等客观原因,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写字兴趣不浓厚,具体地说:

①、学生们一次能记住的生字普遍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效率没有自信。②、学生识字的途径比较单一,从选项的数量上来看,通过语文课上教师教认识汉字的学生人数最多。

③、学生们大都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好处,但学生普遍不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借助字典、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都是他们很少用的识字方法。识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在结合字理识字方面显得不足,对于字理识字了解不够,运用得也很少。

④、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正确率不高。

⑤、很多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都不会查字典或问老师。

本次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校低段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困难和希望,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今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

教师对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所进行的调整、变化并不清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准确认知。

近50%的教师也发现了学生识字学习无兴趣的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认真听讲,气氛并不热烈,在学完生字后作业或考试中写错了都是靠教师讲解,缺乏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均把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作为识字教学最难实现的目标,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汉字的时间较为合理。

大多教师重视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际观察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然而谈到识字教学中重难点时,“字的结构”“字的基本笔画”“学生错别字太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实就落实到了写字教学上,呈现出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也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弱势与无力。

对于学生的书写评价,只是教师个人的一种主观评价与判断,同时我们也感受得出教师的不自信。那么教师写字教学方法如何呢?(学生问卷9小题)“反复抄写”“朗读”,这些都是教师纠正学生写错字的一种行为,反映出真正能“一笔一划教”的教师太少、太少。

教学中“学生练字时间太少”,其次是“学习内容太多,重心难放”,因而自己的课堂上就“根据时间、内容而安排学生习字”,能坚持的,“时间也很少”。

通过对教师主观评价和能动性的调查,发现如今的电子白板教学,使教师平日的书写更加少,基本上也就是随堂的板书了。而对个人的书写也没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能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也不多,还是停留于“工整规范”和自我认知阶段,还有部分觉得“需要好好学习”,也表达了愿意了解书法艺术的心愿。但是,或许每到用时方恨少,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的需要,而付之行动的少之甚少,也总是能与自己找到很多很多无法学习的理由。最后细观各位老师的硬笔作品,的确是努力于达到“工整规范”,能体现出艺术美感的只有一部份。

另外,从教师年龄方面分析,老教师的字迹有一定的功力,间架结构和起落笔之间有行运的章法,而越是年轻教师,以上越是被削弱,90的大学生们,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最多的他们,表现出对常规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再有,从问卷中的大体情况来看,可见教师习字时的随意,很多丝毫的小问题,却能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对学生的板书,我们要慎之再慎,不能依赖于自我的习惯与感觉。

2、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自主识字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同时,我校语文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识字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3、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理论观、学习观、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17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12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识字教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准备投稿于云南省报刊社举办的竞赛活动中。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自主识字方面的论文,现有10多位教师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 7 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实践成员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识字”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识字——生活”的识字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识字教学工作。

十一、今后课题研究努力地方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识字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自主识字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上一篇:狂风暴雨作文650字下一篇:以蒲公英为题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