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2024-04-22

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精选6篇)

篇1: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

我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娇生惯养,学生的学习、自理、卫生、心理习惯都缺乏良好的有序地引导和教育, 更不懂得理解关爱他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学会自立自强,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他人、社会和国家,我们确立了“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这一实验课题。本着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的原则,由学校的八个班的班主任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经过近期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明确目标,分层次推进,整体实施课题研究

为切实落实实验计划,我们首先从制定目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目标,确定了组织机构,并撰写了实验方案。明确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要求,从而形成纵横有序,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使学生养成有目标,教师工作有抓手,领导评价有依据。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各有侧重、分头实验,定期交流、整体推进的实验思路。使八个班级的教师在各有侧重、分头实验的基础上,定期开好实验交流会,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方法,与全校班主任交流,促进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点滴入手,扎实实验,摸索教育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探索适合学校整体生源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是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宣传,求得社会、家长等认同与支持。

2、加强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以假日小分队形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假日小队成员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自主组建小分队,自主聘请家长或社区人士任指导老师,自己取队名,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场所、准备活动器材,自己解决活动经费,自己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

邀请社会上各方面的一些知名人士进行“远离毒品”、“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好教育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成果与体会 通过近期的实验,构建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局面的形成。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教师实验材料整理、积累不够及时。

2、缺少个别指导,学生中还存在着不达标情况。

3、与家长沟通少,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家校两层皮的现象。我校的德育课题实验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不断地克服缺点与不足,从点滴做起,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2: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一、明确目标,分层次推进,整体实施课题研究

为切实落实实验计划,我们首先从制定目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目标,确定了组织机构,并撰写了实验方案。明确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要求,从而形成纵横有序,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使学生养成有目标,教师工作有抓手,领导评价有依据。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各有侧重、分头实验,定期交流、整体推进的实验思路。使八个班级的教师在各有侧重、分头实验的基础上,定期开好实验交流会,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方法,与全校班主任交流,促进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点滴入手,扎实实验,摸索教育规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探索适合学校整体生源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是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宣传,求得社会、家长等认同与支持。

2、加强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以假日小分队形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假日小队成员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自主组建小分队,自主聘请家长或社区人士任指导老师,自己取队名,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场所、准备活动器材,自己解决活动经费,自己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

邀请社会上各方面的一些知名人士进行“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好教育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成果与体会

通过近期的实验,构建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局面的形成。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教师实验材料整理、积累不够及时。

2、缺少个别指导,学生中还存在着不达标情况。

3、与家长沟通少,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家校两层皮的现象。

篇3: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我们的项目是主要研究金融对能源替代行业的支持,而替代能源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清洁能源。目前除了风电、光伏发电等在经济效益上已经能够与煤炭、天然气,以及核能发电相媲美,其他的清洁能源无论是开发难度还是储量,都是很大的问题。风能和太阳能无疑成为当下我们最有研究意义的对象。接下来我们将对两种清洁能源进行简单的对比,从而将研究目光锁定到光伏。

1. 光伏与风能,后来者更能居上

从国内风电与光伏发展来看,具有成本劣势的光伏发展明显慢于风电;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光伏呈指数型上升,风电成长路径不明确,未来光伏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2. 风能与光伏,有政策保驾才能远航

由于国内缺少强有力的支持态度,风电发展并不算顺利,具体来看:

然而,进入2013年以后,国内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1)支持光伏、风电的政策持续出台。(2)装机量大幅增长,2013年国内实现光伏装机超12GW,同比增长260%左右。(3)分布式具有规模小、贴近用户、自发自用为主的特点,对于我国西部光资源的利用是比较理想的方式;2014年《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是继电价补贴之后的又一重磅政策,对行业发展构成利好。

整个政策环境鼓励发展光伏,而又考虑到其本身巨大的研究意义,以及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繁荣到困境再到震荡复苏,我们最终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光伏上,并且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比国外先进经验,探究当下光伏产业在中国如何发展,走出产业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的困境,持续增长。

二、我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2011年,由于市场格局和国内无序竞争等各种原因,曾经繁荣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 无序扩张引发产能过剩

由于2010年光伏行业市场出乎意料的好,高投资回报率引发了各方资本持续不断的流向光伏产业,从多品硅到硅片电池片,各地均出现大幅投资扩张的现象,其中不乏一些盲目性的项目,市场秩序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010年之后恰逢“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期,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将发展光伏产业列入规划重点发展。比如“顺德千亿产值光伏产业园”、“锦州千亿光伏产业园”、“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上海光伏产业园”、“廊坊燕郊光伏产业园”、“江苏金坛光伏产业园”等等。根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9年初仅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就超过700亿。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事太阳电池生产及相关的企业包括有电池及组件厂400多家、设备厂30多家、应用材料厂50多家。

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国光伏产业缺乏有核心力量的行业组织,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拓展时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因而无法消化的巨大产能极易引发同行业内的严重内耗。国内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方面压缩了中国企业所能够获取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容易授国外同行以口实,采取“双反”手段以限制中国光伏企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2年1 1月7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率。欧盟也于201 2年11月8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

2. 对出口高度依赖,市场定位不准确

自2004年开始,中国的太阳电池主要是出口,2008年出口量甚至达到生产量的96.5%。国内的多数企业只把目光盯在市场容量有限、品种需求单一、附加价值低的欧美市场上,必然导致当金融危机席卷欧美、国际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时,出口导向型的中国光伏企业没有回旋的余地,从而难逃厄运。

3. 在全球产业链上呈现出“依附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的是一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除了明显的出口导向以外,从国内光伏产业链内部发展的情况来看,电池使用的多晶硅等原材料有近8 0%从国外进口,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2010年我国高纯多晶硅进口数量为4.75万吨,2011年迅速增长至6.48万吨,

同时,我国有超过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口至国外,出口额自2005年的1 3亿美元飞速增长至2009年的154.4亿美元。与高度的对外依存性,使得国内光伏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有很多企业因材料等问题停工、停产,金融危机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产业面临“可持续发展”难题。

三、光伏产业的发展:国际比较、历史经验与中国发展

1.2000年以来光伏产业的三次周期性繁荣

(1)“萧条惟一的原因便是繁荣”:从朱格拉周期说起。

1862年,法国医生克里门特·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中,提出了著名的朱格拉周期:市场经济存在9年~10年的周期波动,同时在本书中,朱格拉提出“萧条唯一的原因便是繁荣”。回顾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尽管全球装机量持续发展.但增速却经历数次过山车式的波动。而对单一国家的考察也让我们发现:不管是德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无不经历过令人欣喜的繁荣和繁荣褪去的萧条。

2000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3次繁荣:200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到1.11GW,同比增长92.7%.首次突破GW级别,成为第一次光伏周期性繁荣;2008年,全球光伏装机首次突破5GW,同比增长150%;2010年全球光伏装机首次突破10GW,同比增长126%。

数据来源:Bloomberg、长江证券

(2)三轮周期性繁荣的推动者:德国、西班牙、意大利。

在2000年到2006年的第一轮周期中,德国是全球光伏装机的主力——德国自2004年起装机量快速增长,成为本轮繁荣的主要推动者:2004年德国光伏装机650MW,同比增长325%,装机量占全球总装机量的58.5%;2005年德国光伏装机928MW,同比增长.42.77%,全球占比达到62.23%。

在2007年到2009年的第二轮周期中,西班牙成为主要推动者。在2007年,西班牙光伏市场快速启动,全年装机546MW,同比增长451%,全球占比19.43%,2008年装机量进一步上升至2758MW,全球占比41.77%。但在繁荣过后的2009年,西班牙市场快速萎缩。

2010年以来意大利光伏市场爆发性增长,成为第三轮周期的主要推动者。2010年意大利全年新增装机3849MW,同比增长436%,2011年新增装机7924MW。与此同时,2010年德国光伏装机由3802MW增长到7199MW。

数据来源:Bloomberg、长江证券

2.2000年以来三次周期性繁荣的内因探索

(1)德国:标杆电价补贴政策与持续的成本下降。

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EEG),对光伏发电实施收购期限20年的全电量收购政策,开启了全球光伏行业标杆电价(FIT)制度的先河,此后德国引领了全球光伏市场十余年。在德国颁布EEG后,德国光伏装机便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德国实现光伏装机650MW,同比增长330.29%,达到第一轮光伏周期的增速顶峰,而此后的2005年、2006年装机增速明显下滑,2007年德国光伏装机量达到1274MW,同比增长49.21%,在全球首先达到GW级别,此后的2008年~2010年光伏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2012年绝对水平维持高位增长。

我们注意到,在2004年对EEG法案进行的首次修改中,德国大幅提高了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的水平,带动了2004年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此后的2005年、2006年标杆电价每年下调5%,然而光伏装机成本并未下降,导致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装机增速下滑,2006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后的2007年、2008年标杆电价以5%~6.50%的幅度平稳下调,但德国光伏装机成本以超过10%的幅度快速下降。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电站收益率高企,进而带动装机量快速增长,此后的2009年、2010年、2011年德国虽然加快了光伏标杆电价的下调幅度,但更快的成本下降速度使得德国光伏依然维持了较高的装机水平。

数据来源:EEG

(2)西班牙:皇家太阳能计划、购电补偿与政策退出。

西班牙光伏市场启动于2004年,这一年西班牙开始实施皇家太阳能计划,2006年,西班牙对皇家太阳能计划进行修改,效仿德国,开始实施购电补偿法,对发电量小于100KW的光伏系统,实行0.4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为平均电价的5.75倍,与德国水平相当),有效期25年。对大于100kw的光伏发电系统,则采用0.23Euro/kwh的补贴(平均电价的3倍)。2007年进一步将符合补贴政策的安装量从100KW提高至10MW。前面我们已经提到,2007年后光伏装机成本快速下降,然而西班牙政府并未对标杆电价进行适度的下调,使得西班牙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高企,即使是一些设计有缺陷的项目也能获得一定的盈利,从而带来西班牙2007年、2008年装机量大幅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债务压力迫使西班牙政府下调电价补贴,同时政府引进预注册政策控制安装总量,2009年补贴规模仅为500MW,政策退出前的抢装使得西班牙2008年装机量达到2758MW,2009年政策退出后则仅为69MW。

数据来源:Bloomberg、《浅析德国、西班牙及日本的光伏政策》、长江证券

(3)意大利。

2007年开始意大利光伏装机开始快速增长,2010年意大利当年官方公布装机容量3.68GW,占全球装机规模的20.23%,但2010年部分电站被认为移至2011年确认。

数据来源:Bloomberg、《浅析德国、西班牙及日本的光伏政策》、长江证券

2005年7月,为促进光伏行业发展,意大利出台能源鼓励基金,规定对于20KW以下光伏项目,补贴电价为0.445欧元;对20~50KW的项目,补贴电价为0.46欧元;对50~1000KW的光伏项目,补贴电价为0.49欧元。2007年2月,意大利发布第二版能源鼓励基金,重新规定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并规定2009年、2010年上网电价每年下调2%。相比第一版能源鼓励基金,第二版规定的上网电价略有下调,但幅度并不明显。同时,第二版能源鼓励基金取消了1MW的电站补贴规模限制,也取消了每年装机规模限制,意大利光伏市场开始启动。随后的2009年、2010年,上网电价每年仅下调2%,但光伏建设成本却以10%以上速度快速下滑,使得意大利光伏电站项目收益率持续上升,其国内光伏装机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为抑制光伏的快速发展,2010年8月,意大利出台第3版能源补贴基金,对2011年上网电价进行下调,同时选择每4个月下调一次上网电价,2012年、2013年每年下调6%。政策出台使得意大利光伏市场出现抢装,2010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光伏装机呈现爆发式增长。

(4)产业繁荣内因:电价调整、政策补贴与成本下降导致的高收益率。

就历史周期来看,光伏仍然是高成本的发电方式,高成本的光伏发电离不开政策支持,而补贴是带动产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当光伏装机成本下降速度大于补贴减少速度时,产生的收益率走高会带动更多资金进入光伏产业。

3. 光伏产业周期性复苏下的中国:政策护航、增长无忧

在上文对2000年来三次周期的考察中,我们发现第三轮繁荣周期结束于2012年,在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速达到最低点。而随着201 3年同比增速的回暖,我们认为,全球光伏行业拐点在2012年已过,2012年的行业周期性萧条将会是第四次繁荣周期的起点。

(1)节能减排与能源依赖双重压力促使光伏激励政策不断推出。2012年以来,国内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国内对于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降低碳排放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大国责任,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减排压力相对较大。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国内能源对外依赖度逐步加大,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我国在2000年前后由能源净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压力加大。

在节能减排与能源压力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政府给予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带动了2013年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发展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样的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2)成本下降伴随收益上升、分布式发电不断推广:未来增长无忧。自2008年以来,国内光伏平衡系统(BOS)成本持续快速下降,装机成本由2009年的20元/W下降至2013年的8.5元/W。成本的快速下降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另一驱动因素。在此期间,虽然国内光伏标杆电价同样有所下调,但成本更快的下降速度使得电站投资收益率持续上升,进而驱动国内光伏装机快速增长,2014年电价调整前的抢装进一步带动了光伏装机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分布式发展方向明确,短期、中期目标清晰,规模庞大。2014年1月17日,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指出2014年全国光伏备案目标为14GW,其中分布式8GW,大型电站6GW;3月24日,发改委出台《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迸一步指出分布式中期目标:2015年达到20GW,2017年达到35GW。此外《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正式文件发布,从配额、备案、并网、融资等多个方面,出台多项措施解决国内分布式投资不确定等问题,促进分布式发展。

四、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1. 扩大市场,淘汰产能——改变供需失衡

(1)突破入网限制,改变市场结构。

德国在上世纪就发布了《关于电力公司须全额收购新能源电力产品》的政策,使得光伏发电和传统发电一样能够顺利的找到使用对象,德国光伏产业才得以飞速发展。反观中国,电力垄断部门给光伏入网设置了很多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障碍,上网问题不强制性解决,再多的政策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不会吸引大众投资。打破电力垄断,是扩大内需的第一步,政策的落实,必是光伏市场的良好信号。

(2)改变激励措施,鼓励民用市场。

入网限制被打破后,还需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众对光伏的兴趣和投入。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使得光伏发电具备价格优势;另外,可以通过“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建设,使得电力客户变成部分电力的提供者,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国内市场,营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每个家庭成为绿色电力的投资者,也符合了APEC绿色经济发展的议题。

(3)企业并购——寻常之路。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并不能向技术革新那样可直接淘汰产能,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可促成光伏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范式过渡,使市场上消失一批恶意拼价格、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

2011年以来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使欧美等成本比较高的大型光伏产品企业倒闭,中国大陆很多企业处于待重组状态(顺风等),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也成为当今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2012年2月,赛维并购了德国的公司,2012年10月,韩华(前身是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并购德国Q—cell公司。

光伏产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过渡为垄断竞争的范式。寡头的相互博弈促进着行业的纵深发展。

2. 多元化融资方式——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融资渠道畅通才能使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国内部分光伏企业遭遇的“融资难”问题,正在影响产业总体的向前发展。因此,应该积极作为,疏浚光伏行业融资渠道。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运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使之相互匹配。风险投资一般都是在光伏企业投资的初创期介入,在企业上市后再退出;而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一般在产业初具市场规模时,并且国家出台比较明确的扶持政策后,由国家或者机构适时推出,从而引导更多观望的民间资本介入;项目融资,第三方融资或者融资租赁,一般在市场比较看好时,由资本方适时介入。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倡导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开放社会资本入场,通过行业协调力量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二是改革银行信贷体系,推广信用分级制度,优先给予一些发展潜力大、诚信度高的光伏企业以信贷支持;三是在规范上市融资体制的同时,适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不搞一刀切;四是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借贷的债权保护机制,将民间借贷纳入国家法律、法规监督下有序进行。

3. 面对双反,软硬兼施

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先后多次遭遇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威胁。这些贸易争端行为的出现,严重干扰了我国光伏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也打击了产业整体信心,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做大做强。鉴于此,我国首先应和他国加强协调沟通,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强硬措施保护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延伸产业链,进入细分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呈现“分布式”扩容之势,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往下游延伸,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同时通过电站销售增厚企业利润,以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脱困。

5. 重点支持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

篇4:大连鼓乐研究阶段性报告

关键词:大连鼓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实地考察

作为早期的殖民城市和军工港口,民间性质的文化传承可以说在大连并没有什么珍贵的保留,直到旅顺及大连合并为一个城市,民间文化才重新回归并展示在人们面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城市,笔者在走访和资料查找过程中仍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

老一辈的大连人祖籍更多来自山东,人们笑称大连就是山东的后院。这并不难理解,公元前1500-1000年,相土(商汤十一世祖)从辽东迁至商丘,开辟了蓬莱至大连的航道,大连转变为方国,至此深受山东岳石文化影响。时至战国,齐国灭莱国(胶东),莱国人大量迁徙至辽东半岛及大连地区,这便是大连老辈祖上的来源,也是大连地区主要文化启蒙点。1897年,沙俄开始建设大连,1905年大连被日本占领,这期间可以说本土文化以基本被消灭殆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雅尔塔条约》规定并直至1955年大连才正式恢复中国治理。从这一历史文化溯源不难发现,大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其文化底蕴在经过历史的洗礼后已不同于往昔,而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并为之进行研究讨论的不过是那些已被殖民文化融合和改进的文化部分。但是,正是这些被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并还能被称之为民间文化遗留的文化,才是我们更要着重研究的。

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标注,辽南鼓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和重视起来,对此,笔者也曾进行过相关研究和探索,对于辽南鼓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过一些尚不完善的保护及传承的设想。但对于大连地区这一算是特殊的辽南鼓乐传承地如今不得不重拾对其研究的重视。原因很简单,在经过历史的洗礼后所保存下来的文化,更是人们内心深处最不可磨灭的信仰和习俗,而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所保存的文化,更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进化和改善,这不正是鼓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式吗?

对于大连鼓乐来说,先不提大连地区这类老鼓乐班基本以消失殆尽,即便有,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更多的艺人们开始演奏流行歌曲作为鼓乐的主要表演形式,而尚且还能记忆原始鼓曲的老艺人要么隐世安享晚年,要么早已拿不起唢呐更别提吹奏了。在互联网及媒体的普及下,农村的人们也开始接触流行文化,很少的去关注民间文化,只有传统节日及丧葬仪式中才能多少找到一点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子。就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街道为例,在一次采风过程中恰巧遇到一户居民的传统丧葬仪式,而仪式过程中也出现鼓乐这一文化,然而可惜的是,鼓乐演奏并不是由专门的鼓乐班所演奏的,而是由一辆面包车载喇叭播放出來的。事后笔者走访了这家承办丧葬仪式的办事处得知这一首播放出的鼓乐曲已经被使用了至少8年,而最早演奏这首曲目的鼓乐班也早已解散,幸运的是,办事处一位老人恰巧还与当时一位鼓乐班的鼓手有联系,在这位老人的带领下笔者找到了那位鼓乐班的老艺人。

据老艺人告知,鼓乐班是他父母长辈一代人开始做的,最早的鼓乐班为自发及娱乐性质的,并不是专业团体,多为邻里相亲盛夏农闲娱乐,偶遇村里红事白事便为之演奏,行走百家,乐谱则是当时领班传授,只可惜如今已不复存在。在问到如何学习乐谱时老艺人表示,那时候不懂乐谱,全靠领班手把手教授指导,唢呐就学怎么按孔,打击乐就学什么时候该敲几下如此,再加上人们越来越熟练以后自己改编的花哨便组成了一首首以民间娱乐为主的鼓乐曲。在邻里乡亲需要举办丧事或喜事的时候便由这并不专业的小团体进行现场表演,最初的演奏目的也非常简单,至多是为了东家的一顿宴席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团体中的乐手们大多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休养老,出于兴趣爱好,便自发组建了一个民间非营利性质的乐团,而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并请他们演奏的时候,渐渐转变为初具规模的民间乐班并招收学徒,而早期的学徒则是自己亲属。然而在社会文化发展及流行文化的冲击下,这些本就以兴趣爱好为根本连锁的团体就这样渐渐解散,老乐手随年纪增长,或无力担负演奏活动或早已不在人世。直至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还愿意主动去学习鼓乐,甚至与年轻一辈说到鼓乐文化他们都会表示不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

大连鼓乐作为辽南鼓乐的分支,早已在时代的冲刷下丧失了辽南鼓乐本身所具备的历史气息,却是整个辽南鼓乐大体系中最为年轻,也是最能融合流行文化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创新所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即保留了原始鼓乐配置及演奏手法,却演奏出了当代流行音乐的曲目及风格。在发现这一现象时,笔者也存在一些疑问,鼓乐说白了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当然包括演奏乐器,演奏手法,最重要的还有演奏的曲目。然而再看当今的鼓乐演变趋势,已经没有多少鼓乐班再去演奏古曲,流行音乐已成为鼓乐班的“新宠”,这对于辽南鼓乐中重要的曲目部分的保留完全可以说是灭顶之灾。而原本作为辽南鼓乐中的重要曲目,却渐渐的被许多民乐演奏家改编成其他乐器演奏的曲目。

篇5: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是经师宗县教育局教科所审核批准,由高良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县级教研课题,鲁古完小32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经过半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作文错别字多。传统的识字方法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作文能力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我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使学生更 1 快地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 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2)实践价值: 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规律,依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让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展识字途径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积累学习语文的后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使教学充满活力,透有灵气,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学不断创新。

1、识字内容的选择

(1)以新教材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主,并吸收并我国传统的识 2 字经验,收集韵文识字、儿童诗等作为识字课外的补充教材。

(2)把影视标题、学生的名字、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等作为识字教材。

2、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3、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发掘生活中的识字因素,让识字走进生活。

4、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5、识字方法的探索,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探索有效、科学的识字方法,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

1、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3、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为课题实施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2、文献法资料法:以语文《新课程课标》(2011版)、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寻找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

1、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

2、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1、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以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同时并撰写教学反思及教研论文。

3、上好研讨课并及时撰写小结报告。

4、邀请中心学校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佐萍(鲁古完小校长)

副组长:田文良 张永顺 窦体红 念旭辉 朱俞永 侬海斌 张莲翠 主要成员: 何冠鹤 赵宴 杨飞雁 李孝良 罗照霜 朱明亮 马婷芮

郭宗美 牛艳平余朝前 戚彩珍

其他成员:温红 郎松林 龚晓宏 李玉 高文惠 段坤昌 项文光 彭俊丽 杨婷

2、分工情况:

(1)田文良、张永顺、窦体红参与指导此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工作,念旭辉、朱俞永、张莲翠、侬海斌负责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总体策划,全面布置,收集资料,撰写各项报告,具体落实研究工作。

4(2)课题组主要成员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撰写各项报告及情况说明,深入课堂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围绕课题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应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配合主要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论文等,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进行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7%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重视孩子的书写,有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无法进行辅导,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孩子书写和作业是否正确上,家长更是没法去关心孩子的正确率,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既注重孩子的正确率,又关注了孩子的书写。10%的学生没有巩固学习汉字的好办法;识字途径单一,有50%的学生全靠语文课上老师的传授。除此之外,加上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全校没有一人参加过书法辅导班,写字全靠在学校的写字课和语文识字环节,同时孩子年幼,自控能力较弱,虽然想写好字,但也贪玩,再加上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相对较复杂,作业量等客观原因,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写字兴趣不浓厚,具体地说:

①、学生们一次能记住的生字普遍较少,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效率没有自信。②、学生识字的途径比较单一,从选项的数量上来看,通过语文课上教师教认识汉字的学生人数最多。

③、学生们大都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好处,但学生普遍不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借助字典、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都是他们很少用的识字方法。识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在结合字理识字方面显得不足,对于字理识字了解不够,运用得也很少。

④、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正确率不高。

⑤、很多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都不会查字典或问老师。

本次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校低段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困难和希望,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今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

教师对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所进行的调整、变化并不清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准确认知。

近50%的教师也发现了学生识字学习无兴趣的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认真听讲,气氛并不热烈,在学完生字后作业或考试中写错了都是靠教师讲解,缺乏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均把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作为识字教学最难实现的目标,另外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汉字的时间较为合理。

大多教师重视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际观察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然而谈到识字教学中重难点时,“字的结构”“字的基本笔画”“学生错别字太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实就落实到了写字教学上,呈现出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也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弱势与无力。

对于学生的书写评价,只是教师个人的一种主观评价与判断,同时我们也感受得出教师的不自信。那么教师写字教学方法如何呢?(学生问卷9小题)“反复抄写”“朗读”,这些都是教师纠正学生写错字的一种行为,反映出真正能“一笔一划教”的教师太少、太少。

教学中“学生练字时间太少”,其次是“学习内容太多,重心难放”,因而自己的课堂上就“根据时间、内容而安排学生习字”,能坚持的,“时间也很少”。

通过对教师主观评价和能动性的调查,发现如今的电子白板教学,使教师平日的书写更加少,基本上也就是随堂的板书了。而对个人的书写也没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能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也不多,还是停留于“工整规范”和自我认知阶段,还有部分觉得“需要好好学习”,也表达了愿意了解书法艺术的心愿。但是,或许每到用时方恨少,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的需要,而付之行动的少之甚少,也总是能与自己找到很多很多无法学习的理由。最后细观各位老师的硬笔作品,的确是努力于达到“工整规范”,能体现出艺术美感的只有一部份。

另外,从教师年龄方面分析,老教师的字迹有一定的功力,间架结构和起落笔之间有行运的章法,而越是年轻教师,以上越是被削弱,90的大学生们,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最多的他们,表现出对常规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再有,从问卷中的大体情况来看,可见教师习字时的随意,很多丝毫的小问题,却能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对学生的板书,我们要慎之再慎,不能依赖于自我的习惯与感觉。

2、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自主识字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同时,我校语文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识字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3、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理论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理论观、学习观、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

我校17位课题组成员其中的12位语文教师经常开展识字教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准备投稿于云南省报刊社举办的竞赛活动中。

5、积极参与各种论文征集活动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关于自主识字方面的论文,现有10多位教师已上交论文,正准备投稿于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中。

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 7 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实践成员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识字”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识字——生活”的识字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识字教学工作。

十一、今后课题研究努力地方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识字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自主识字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篇6:课题中期评估阶段性研究报告

中期评估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班班通的创新应用对教学效果的优化 课题编号:sj-14-X-01 课题承担单位:白沙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鹏飞

课题组成员:张鹏飞,张义金,宁红,张云莉,吴树贵.阶段性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网络遍及全世界信息爆发时代,班班通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与模型,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解决了发展的突破口,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有效解决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班班通”实现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班班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运用研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力武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

效途径,是更新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的改革网络的应用势在必得,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现代化应用有机结合,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使高效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散发无限光辉!

可以使学习效果更直观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想象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种便捷的思维利用方式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高效教学中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能力,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

一种关系的联谊可以让书本师生达成共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建构,再撒网教学。

在这种少教多学的趋势下信息化从而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组织想象能力,班班通是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堂堂用的体现,就大范围来看班班通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这时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就我校而言,高效课堂的开始迫切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不是机器更不是硬逼的空洞,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交流、探究来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体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协助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影响。

(二)心理学理论

基于对成长的记忆过程即识记、保持与遗忘、再认或重现。影响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呈现方式,是通过简单的呈现,还是结合一定的情境,通过多种媒体呈现,学生的识记效果大不相同。多媒体充分利用声图音等效果,充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巧,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在辅助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大脑的动力资源。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

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精神,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做到了随时有学习之机、人人有学习之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班班通设施的运用,为人本主义教学和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这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输出者、高高在上的权威专家的角色,更大程度上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和监督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伙伴关系,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性、研究性探索式学习。

3、课题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所指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用以辅助教学的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PPT、Flash等技术,它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

4、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积累素材和再学习资源,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建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撰写一批有一定理论高度和具有开拓精神的论文、实验报告、课例设计,录制一批多媒体实验课。

5、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班班通”激发教师优化网络大量信息资源,积极引导教师探讨优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造性开发,鼓励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上网授课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班班通”分别在各种学科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在 “班班通”和教学结合时,落实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良好思维、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学的观念发生变革。

(3)利用“班班通”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环境,改善各类辅助教学设备的条件,实现“班班通”为教学实践服务,从而将学校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6、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学习阅读教学改革新理论,分析和掌握其中的内涵及其特有价值,为课题研究奠定详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调研当前小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为透视其内外机制和探索教学策略积累最鲜活、最直接的现实依据。

3.实践研究法:将“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高效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对学生、实验班级、某一次课堂教学等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以丰富和改进“‘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课题的创新之处

创新点:目前高效课堂已经风生云起,一种全面铺开自主学习学生的天堂悄悄开放,而“班班通”在城乡学校的使用还刚刚起步,存在许多探索空间。本课题的提出是利用“班班通”各种优势改变当前低效的小学教学现状,而“班班通”正好实现了在新课改的趋势下稳步发展,而这一研究颇具实用性,改革性。我们将传统教学融合信息资源生活实际化,图片感官化,个性直接化等直入本课题将“班班通”实施有效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研究。高效课堂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中,把信息还给学生让学生转折吸收,把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动手乐趣回归教学的本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新的开端。

(1)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地震的父与子》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观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

(2)巧用班班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了班班通的作用之大。

(3)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让课堂在教师的安排下利用多媒体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实现交流合作化、讲解详细化、展示动态化、操作生趣化,只有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培训、研讨,加强“班班通”跟小学教学相结合,才能让课堂兴趣化、丰富化。

二、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课题实验组,制定和审定方案,通过教师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验阶段

学校制定一整套促使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的机制,发动广大师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研讨,把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的研究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召开了校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经过课题组到教研组的“说、讲、评”系列活动,进行论文、课例、教案和自制课件的选拔评优工作,将优秀的课例、课件纳入学校教学资源库,以便今后使用。

3、制定课题发展规划,从多方节约资金在原有电教设备的基础上,开通“班班通”网络教学,新增多媒体教室,保障在各科教学中让每一位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阶段成效

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自制课件资源,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受益。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提高课堂效率,视听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合理运用多媒体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避免大脑疲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各科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密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组经常性开展观摩课教学、举办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方式展示了研究成果,带动了我校和片区学校的教学改革。资源库建设方面: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资料的收集、存储和归类,建成了学校资源库,供教师们运用。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辅助成为课堂主角。

少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唱起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反客为主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向现代教学的“机灌”的转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话”,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它的作用始终是“辅助”——辅助于教师的教,辅助于学生的“学”。许多精彩的课堂并非仅靠“多媒体”所能演绎的。

2、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体验。

我们在少数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一些制作精美、演示到位的多媒体课件所吸引了,教师轻点鼠标,学生注目观看,学生无须动手,一些过程就轻松走完了。有些该让学生直接观察的,应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而不应用看课件来代替;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在多媒体上演示,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不说,学生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更违背了儿童的认识规律。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信服,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多媒体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课题研究中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媒体所呈现出的优势占有过重倾化,然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预设成分过强的特点往往使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出现偏离;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怎样学,在课堂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精彩场面,教师却只注重了演示预定的程序或炫耀课件的精美独特,而放弃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没能将精彩放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只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五、今后研究的设想

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所构建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入研究,并参照其它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想法和好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切入点,以取得

上一篇:最新最全2016年全国七五普法试题附答案下一篇:会元学校少先队庆祝建队六十二周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