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2023-01-11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理科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准备阶段

《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组开题实施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小结

(2011.11—2012.02)

课题负责人:况启武

白浪镇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根据商南县教研室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由我校理科教研组撰写的校本教研课题《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准备阶段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止。这一阶段,我校课题组围绕课题目标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此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课题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1.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2.确定科研课题。

3.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 4.各小组成员制订第一阶段计划。

5.主研人员学习教育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对本镇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做问卷调查。

二、按计划推进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

2011年11月起,我校课题进入了开题实施阶段,课题组教师认真研究、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各项活动。 1.组建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殷诗沧 副组长:张立军

成员:彭瑞先 吴海潮 黄开元 邱秀萍 张永正 况启武 周 磊 曹振良 杜新强 (2)课题组长:况启武

成员:吴海潮 彭瑞先 周 磊 张永正 邱秀萍 曹振良 刘建平 吴传奇 叶 广 陈 慧 魏胜波 屈建航 戴 蕾 郝 源 孙传章 蔡花蕾 主要工作分配为:

况启武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结题报告的撰写和整个课题的研讨实施;邱秀萍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教师校本培训,督导实验与研究工作;刘建平负责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和各种讲座的组织;叶广负责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教师的校本培训。 2.确定科研课题。

我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民工,与城市小学生比,“数学”是我校学生的薄弱学科,数学中的计算和逻辑思维则是弱中之弱,更何谈学生能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了努力改变现存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真正觉得学习是一件必须做好的事,同时又是一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为了有效地让学生能把学习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农村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课题。 3.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 将理科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课堂学习为圆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把学生的理科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理科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获得真正的情操陶冶,让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真正意义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全面提高理科教学质量。 4.各小组成员制订第一阶段计划。

课题组成员根据总计划,制定了个人计划,对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5.主研人员学习教育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对本镇学校理科教学生活化方法与途径做问卷调查。

况启武组织开展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业务学习讲座,从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到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再到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况主任的指导让所有成员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同时也规范了课题研究的方法。

三、实验阶段成果

本阶段,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了相关理论学习,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及目标,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扎实基础。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主题研究意识逐渐增强,教师们都能围绕课题主动研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教研活动推向高层次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四、研究体会

我校是一所边远山区规模相对较小的九年制学校,在与其他学校的激烈竞争中,教师更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相对较少关注理科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数理化学习观念片面、陈旧,对数学等理科应用缺乏了解。大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去学习,为了考试的需要去学习解题,忽视数理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虽然学会了书本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

我们要研究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结合实际的课程理念,它注重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学习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理科学习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亲近理科、爱学理科的兴趣。

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我们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小有成就而窃喜,更为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卯足了劲继续努力,准备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以期待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果,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2012年2月

第二篇:导学案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数学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教师集中自己的各方面的信息,从自己能做到的各个方面学习研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学校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课题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年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广泛收集素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形成有实效性的系列学案。

3、本学期课题组教师做了多媒体与新课程整合的公开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结合理论学习,在我校组织的“新蕾杯”优质课展示中,全体数学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校级数学教学竞赛课,每一节课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特长,同时在数学组教研活动时,对暴露出来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使得各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课堂的调控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决不是随便用几张资料、图片应景。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将“导学案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效用于指导教学,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上,认真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发扬光大,力争在下一学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得以提高,如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作业的有效性等,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只有在想学的基础上才肯学,才会用心的学,才会好好的学!那至于怎么让学生产生这个想学的心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却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校数学教研组于今年6月份,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做为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重点研究项目,我根据数学教研组的安排,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付诸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之后,我作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按照研究小组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学习,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课题理论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我和研究小组成员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当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我更受益匪浅: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我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课堂提问有效性?

(1)、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2)、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方向我了解到目前我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3、认识价值,转变观念课堂提问做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激发学生学习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

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启发学生思维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住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能力。

(3)、获取反馈信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试则更为及时明显的反馈给教师学生学的信息。课堂提问是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的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应该说课堂提问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要将其作为基本功来练,作为艺术来追求。

4、学习策略,指导实践。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 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出:是数学问题,具有数学味,体现着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实质,统率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 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能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循序

渐进地推动教学的展 开;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能 循序渐进地 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能体现数学的科学精神。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本阶段,我本着运用策略,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们不仅要提问,而且还要会提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提出来,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精问”。如在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多种方法分别量了学具中大圆的周长和直径,提出质疑: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多种方法量出圆纸板和铁环的周长、直径,圆形笔环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然后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投影展示后提问“请大家观察、比较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比较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提问足以涵盖了“计算学生所实验列举出的各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值是多少、圆的周长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这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提问而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的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体现了提问的策略之一:少而精。我们课堂教学中欣赏大气的问题,强调问题的开放性与思维深度。但也要适度,我面临的毕竟是小学生。

问题过大、过深,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激情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通过学习研究,以及课堂的实践证明,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们提问的技术,最好做到提问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

(一)取得的成绩。

1、我通过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开始积极地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敢想、敢回答的良好课堂氛围,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到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并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树立了教学研究意识。撰写了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指向不集中。例如,“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样大吗 ? ”它的答案有无穷个。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指向不集中,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所以很难达到提问的目的。

2、提问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课堂提问,应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即以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为依据,争取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还不够全面,仍存在问题,要么,以个别思维敏捷、理解较快的尖子生为提问的出发点;要么,以部分后进生为依托,问题缺乏弹性过于基础。这样,致使教学效果形成个别学生超前、大部分学生滞后的局面,以及学生的应答率不高,气氛不活跃,大部分学生没有思维的增量发展。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做好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资料收集整理,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王建婧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汪家小学初中语文课题组

一、 研究概况

(一) 召开了课题研究动员会,成立了课题组

2006年3月,初中语文教研组刘继凤同志提出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经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师初步论证,并咨询了区教室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项目,紧密跟踪当前课改方向,切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组织文化理论、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经信息检索,区内外尚无此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我校立即召开了课题研究动员会,成立了以权友明为组长,刘继凤为课题负责人,初中语教师全员参与的课题组。

(二) 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自课组成立后,立即与教务处密切合作着手相关制度的建立,以确保课题研究科学有序、高效进行,确保研究人员能积极热情参与。如《汪家小学课题组研究人员工作纪律》、《汪家小学研究人员课题研究常规要要求》、《汪家小学课题研究出勤制度》、《课题研究阶段目标考核办法》、《课题研究信息反馈制度》等多种规章制度、规则和条例。

(三) 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并进行了信息筛选和整理。

课题组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术语。H•舍恩认为组织文化是用来描述组织独具特色的感觉的一个术语。它是指解决一个团体始终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方法实体,并把它作为看待、思考和感觉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教育新成员。D•赫尔雷格尔等人理简明地提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期望”。它包括准则、共同价值观、相处和做事的游戏规则、同外界打交道的方式。组织文化的有些方面是由文化象征、模范、仪式、典礼所暗示的。组织文化是对外部适应和生存及内部整合的反应发展的形式。学校组织文化(简称学校文化)是由管理心理学基础上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的发展而来。Henry(1993)认为,学校文化是由组成学校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一组关系、信念、价值、感觉。学校文化包括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会文化等次级文化。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主要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忽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主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3、 元认知理论

联系实际元认知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和控制,它涉及读者对自己是否理解 了读物以及怎样实现一个认知目标的意识。这种有意识地通过调整阅读策略从而对阅读理解和长时记忆等认知 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元认知加工过程(Metacognitive proc-essing),它主要包括为了理解意义而阅读的元 认知活动和为了记忆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两种类型,而读者为了特定目标而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则是阅读 理解中最主要的元认知活动。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依赖于读者积极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对认知活动监控的 失败可能导致严重的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诊断和发展元认知加工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了解了区内外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动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假设,编制了研究计划,进行了经费预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对语文的性质定位时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是世界上最大丰富性的主动性生命。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界定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把已有的教学原理和实践进行创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农村语文教学来讲,其内涵包括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基本设想是:一吸收“组织文化”理论为个性化阅读张本;二是吸收元认知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学生个性体验,指明个性阅读方向;三是实现阅读教学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处理好教师个性化“教”,与学生个性化“学”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二、 阶段成果

1、2006年8月《给学生一套精美的作业餐》获广元市第二届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6年9月《不能忽视以写促读》发表于《朝天教研》。

三、研究过程中重大变化

人员变化:原定班主任不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内容变化:实验班组更改为七年一班、二班

2006年7月230日

第五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课题第

一阶段工作总结

(XX年7月—XX年8月)

我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课题于XX年6月申报,XX年7月被xx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批准立项。自申报以来,进展比较顺利,已经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现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展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能坚持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学习理论,共同研读了xx的《美术教学论》理论书籍,并学习了中外美术史及美术新课标解读。另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阅读一些书籍、论文和案例,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认知视野、拓深了研究视角、拓宽了研究范围。坚持“借鉴、有效、改进”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到了加强学习、认真思考、积极行动、自觉反思、主动改进、初见成效;坚持学习理论知识,课题研究知识;坚持每学期学习一本有关教育理论书籍,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欣赏课,学生对它的学习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欣赏、感知对象的形象特征、理解其形成的语言及思想内涵;二是以各种形式表达、交流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和见解。欣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更加明确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3、课题组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实施方案,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熟悉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取得的成果

、确定了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和评审书的填写。

2、通过学习,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思维,了解了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深入理解了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

3、确定了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其实施步骤。

三、存在的问题

、个人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继续努力转变观念,自觉树立现代教育观。

四、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继续加大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大胆实验,努力探究适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上一篇: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下一篇: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