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23-03-26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个学期关于学校校本教材与教材的衔接的研究已经随着学期的结束告一段落。在一学期的摸索与实践中,作为我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老师逐渐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依据课本第二模块的内容结合两次比赛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介绍自己家庭的my family 短文。在学习介绍图片的活动中逐渐渗透同时拓展口语话题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Who are they?逐渐形成在平时教学中的自由对话的环节自主练习直到每人成诵的程度。

依据课本中学习日常活动的内容结合三册课本的相关内容我们确立了这篇myaily life 短文。孩子们在平时回答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时就被要求使用3-5句话来完成。同时在学习第七模块式每天都要涉及其中的问题。因此生活化的语言学习是最轻松也是最有效的。孩子们在平时与英语老师的交流中大胆尝试英语的奇妙作用。收获快乐的同时还收获了自豪感。

依据课本第五模块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我确立了my games话题。孩子们对于他们生活和兴趣密切相关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同时在学习游戏名称是我大胆鼓励孩子们使用中国式英语。比如跳皮筋,踢毽子,滑滑板。孩子们学习中的乐趣在于拥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虽然第一次谈论游戏个别孩子对自己钟爱的电脑游戏还喜在心里,南在嘴上。但是他们对游戏还是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对我的震撼也很大,要想让孩子们学得好就要找到孩子们的兴趣与所好。语言知识对从不学语法的孩子们来说无难易之分。

结合本册书中出现大量的动词短语加上以前孩子们已经接触过运动我们确定话题my sports。其实这些说起来比较容易的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法反而不那么顺利,因为孩子们总是感觉很抽象。我在经历了几天折磨后突然有了灵感,我大胆利用课本19页的图片进行反复训练终于拿下。真是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作为老师我和孩子们一起进步。

依据本册书大量学习天气的尝试以及上册书中的季节问题我确立了话题my seasons。虽然孩子们对于天气的描述每天都进行但是把一年的季节都放到一起还是比较困难。学习本话题我自己也缩手缩脚,不敢做大胆的拓展仅限于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summer?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winter?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几个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我都会引导孩子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大量的信息凸现,鼓励孩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他们大胆用英语,学英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

4月19日下午15点30分,在我校物理实验室,由教研室组织的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会议如期举行。支副校长、燕助理参加会议,毛主任主持会议。

参加汇报的七个小课题中,地理组的《阅读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题由我负责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就该小课题的申报、立项等部分做了简单的汇报后,我重点汇报了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阅读法、使用阅读法产生的课堂效益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具体如下:

我们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的教学中使用了阅读法,就各位老师的使用状况来看,该方法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一年级的陈思敏老师认为:“语意式” 阅读法: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问题式”阅读法: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阅读,解决重点问题。 我认为通过阅读,领悟知识,表达见解,体味成就,激发兴趣,主动探寻。 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 姜红老师认为,阅读对高三学生来说绝不是时间的浪费,阅读让知识有更宽广的外延和更强的挖掘潜力,它让教材中生硬的知识生活化。比如,复习初二地理中有“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这一阅读材料:从两个具体的地方阅读后展开分析,在逐一分析纬度、大气环流、海陆、海拔等要素的过程中,因落脚到了具体的地方而不枯燥,阅读是这一重点知识的良好载体。钟曦老师认为阅读法的作用包括:预习的作用;加强能动性、提高兴趣、增加知识面

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读书的作用;提高分数的作用; 分层教学的作用;老师主动把握课堂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我们调整了后期研究目标。

李红霞

2012-4-23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阶段性工作总结

高一生物组

2012.12.27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我们组根据2015届年级组教学工作重心和指导思想,制定了题为“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的小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从我们高一生物备课组目前课改现状分析: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要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另一方面,不能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忽视知识技能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当前阶段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方案及分工

考虑到作为一个小备课组,理论研究不是其特长,我们把着力点放到实践操作,总结经验上。力求在积累新课程理念及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案例的基础上,上升一个理论高度。本课题下设三个小课题:1.如何确保课前学案编写的高质量? 2.如何确保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正确灵活运用?3.如何做好课后班级学情的及时反馈和补缺?

(一)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达到以下几个预期目标:

1.参与课题的教师本身得以发展,尤其是让我们组的新教师能快速成长起来。

2.确保我们的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使2015年高考继续辉煌。 3.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

(二)预期研究成果:

1.能够多积累一些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案例。

2.完成总课题和子课题研究报告,并从中总结出适合我们学情的规律口诀和方法等。

(三)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高2015届年级组所有14个理科班。 2.实施教师:高一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1.郑显鸽、张文静、治宁负责“学案编写的质量把关”子课题。

2.全体教师都要参与“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的子课题研究,并利用每周两次的互研会时间及时交流和沟通,将发现的新方法及好的教学思路与大家分享,当然更应该注重课堂新问题的交流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3. 全体教师都要参与“班级学情的及时反馈和补缺” 的子课题研究,将好的有效的做法和措施在组内及时交流并互勉。

4.郑显鸽负责课题的组织和协调。

三、具体措施及目前工作进度

本学期我们组在“如何确保课前学案编写的高质量?”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具体的做法是:

1、我们组的导学案,先由老教师编写,青年教师在逐渐熟悉业务后慢慢也开始编写。(以老带新)

2、青年教师编写导学案前,我们通过互研会,先由老教师说课,将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及处理方法进行说明,然后经过讨论,青年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再进行导学案的编写。

3、导学案编写的具体要求:(1)提前一周编写学案并审定;(2)环节要齐

全;(3)学习目标要明确;(4)重难点要把握准确;(5)学法指导要适用;(6)探究问题要有可探性、层次性;(7)课堂检测要紧扣目标,有针对性和层次性;(8)做到零失误。

4、中途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做到了有效的整合。我们的原则是:凡中图版没有的而人教版有并且高考要考的一定要编进来.如中图版教材中还原糖和线粒体鉴定或染色的试剂名称和人教版不同,但考试却经常考人教版的名称,那我们就直接将人教版的名称编进去,还有人教版上组成细胞的水、无机盐、糖类和脂质是非常基础却很系统很重要的知识,中图版上却零散地浅浅而谈。那我们就直接编了一份学案,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第一学期我们一直尽量做到不同版本教材的有效整合。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本学期因为高一刚开始学生物,学生知识的积累并不多,一直无法贯彻“大板块”意识,那么在后面的学案编写中我们将有意识地体现这个意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章节学案要有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单元复习学案要有单元知识结构框架,通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 继续大胆整合教材。虽然本学期我们对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做过一些有效整合,但是在某些章节做的还不是很大胆、很到位,以致于在课堂上知识处理的不是很舒服。所以在后面的导学案编写中,若前后章节知识顺序需要调整的就大胆地调整,让知识前后连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分层编写学案。本学期前半学期没有分科,在编导学案时同一导学案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我们使用要求不同,自主学习部分全做,探究题目分层设置,适当设置栋梁班和实验班专属题;课堂检测题目分ABC级,AB级全

做,C级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要求实栋班必做,普通班学生可尝试挑战。文理分科后导学案按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编写,理科实验班和栋梁班编写一份导学案,普通班编写一份导学案,普通班学案尽量编简单、基础;实验班和栋梁班学案既要注重基础,又要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同一份导学案编写时也注意了分层和梯度,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篇: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心理素质对在歌唱中的影响”阶段总结

崔丽红

这学期我们进行了“心理素质对在歌唱中的影响”课题研究,研究内容为:从节奏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题的开展主要以主题音乐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游戏活动等内容为主。心理素质对在歌唱中的影响这一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需要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节奏练习不能够使学生对节奏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本学期,我们边实践边调整方法,班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

一、课题实施中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调整

在课题开展的时候,一开始,主要以节奏训练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节奏、正确表达不同的节奏。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单一的节奏训练不能长时间进行,学生的兴趣度会逐渐降低,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改变教学的方法和节奏练习形式。把节奏的训练融入到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比如: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活动、音乐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的丰富,提高了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学生能够积极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并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表演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用多种方法表达节奏

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让学生通过拍手来表达音乐的节奏,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边思考边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学会了各种节奏表达的方法,比如:跺脚、点头、晃动身体、不同的舞蹈动作、小动物的声音等。我们根据音乐的特点,组织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音乐中

的节奏。在有趣的节奏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节奏感明显增强。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音乐,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三、打击乐活动增强节奏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节奏乐活动。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费旧材料,比如:空罐子、空瓶子、饼干盒等。我们把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饰,制作成简单美观的打击乐器:小鼓、沙球、小锣等。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用乐器进行伴奏。活动中发现,学生对演奏打击乐器非常感兴趣。学生们能够通过倾听来辨别自己的节奏是否与别人协调一致,在反复练习和倾听的过程中增强了节奏感。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学生还能够自发地进行节奏的创编,敲击出各种有趣的节奏型,并能够相互模仿学习。

四、节奏卡片的运用

在感受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各种节奏符号,引导学生根据节奏符号来打节奏。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根据音乐的特点来设计音乐图谱,引导学生看图谱理解音乐和音乐中的节。通过认知、学习与练习,幼儿能够边看图谱边进行节奏活动。我们还将节奏卡片进行组合,请学生拍出组合后的节奏类型,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拍出相应的节奏。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节奏的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将节奏卡片进行随意组合,拍出新的节奏来,学生熟悉并掌握了多中节奏类型。

五、课堂音乐教学

(1)教师心中有理想

使学生有理想,首先教师应该有理想。当教师有了理想,就会在备课中做到每堂课都有理想教育的侧重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理想,就会激发他们自己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当师生有了共同的理想之后,就会彼此产生共鸣,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

同追求。在实施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在和谐的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共同成长。

(2)寓理想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教学、演奏教学、欣赏教学、综合教学等,认真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积极寻找理想教育的元素,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同时,寓理想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无论是歌唱、欣赏还是演奏,都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这些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

(3)寓理想教育于课堂环节之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理想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受到理想教育。这种教育像“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教育应该在音乐中进行,应该通过音乐进行。尤其是在理想教育的时候,应该避免空洞枯燥的政治说教,寓理想教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

六、存在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校环境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很有帮助,因为各个学科都在开展理想教育的研究。但同时,我们发现这几年每次新接手的初一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因为新课改之后,音乐教师存在理念理解的误区,导致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很不理想。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应该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系统实施,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操作比较好的情况下,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就有了自己的正确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研究的时候,把课题重新定位为“理想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实施的研究”。这样我们研究的年级从原来的5个变为9个,研究过程中我们感觉研究所要花费的时间到最后结题的时间非常紧迫。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为了拓宽研究的思路,课题组决定每位成员都做子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这样能给课题的研究带来更快的发展。

第五篇: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牛家营子初级中学——张爱民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是我校信息技术的子课题。本学期我们围绕课题计划有目的,有系列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的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德行;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了德育教育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增强了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动中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创导的:“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整体德育体系。为今后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将这阶段进行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查德育现状,进行前测问卷。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不但对学生通过校园网等学习途径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中学生学习道德规范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为后期的课题实验做了准备。认为:目前整体而言,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校园网、学校教育等途径较好地学习小学生道德规范等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在以上两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如何更好地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小学德育教育?这是我们需要不懈研究的课题。

二、认真地进行理论学习,运用到教学研究中。

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课,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功能。为了丰富组员们的知识储备,更好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并使实践有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我课题组根据研究进程,继续组织组员认真学习了前沿的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育与科研观念的转变,并及时掌握与吸纳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了怎样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创导的:“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的育人理念,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经验总结。组员们讨论热烈,感悟深刻,受益匪浅。

对本课题我们重点研究了:怎样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德育学习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让学生能够对获取到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从而找出自己所需的信息,让学生学会主动,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相关德育信息。怎样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德育工作的工具: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生间、师生间的德育教育的互动。怎样把信息技术作为德育工作的资源:多媒体教学、网上德育探究,潜移默化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行,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创导的:“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怎样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环境: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要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间的沟通 ,在德育网站上要尝试开设:教师答疑、同学心声等栏目,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等德育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极大地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还收集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问题,制定了评价学生的若干德育项目,并以表格的形式让班主任评、任课老师评、家长评、学生自我评价等,逐步让学生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

2012年12月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会下一篇:学雷锋日国旗下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