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2023-01-11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

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总结报告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教改课题总结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本学期我的在研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是以解决我校医疗卫生系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过程中小班授课课堂过于死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进行的课程建设项目,以期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现将本学期所得所想报告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关于认识小儿各类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的学科。在我的课改教学中,本着理实一体化得教学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好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分析恰当

我的课改目标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回想过去的教学内容,理论部分过于繁杂,过于琐碎,日后应该分析好教学内容,接入恰当的、合理的实践内容,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强化实践技能,完善临床实训基地,包括医院、社区、幼儿园等,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自古以来,在教学的路上,教师们都在不断探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我采用过微课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模拟病情及PBL教学等,使学生置身于病例情景当中,自己发挥总结得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在最后检验自己的护理目标有没有完成。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发扬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新颖的方法,并且摒弃不良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与设计应贴合教材

对于教学程序的设计,应贴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安排合理,层次分明。教案设计合理,项目齐全,思路清晰,这些都是我们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每堂课设置新颖的病例情境,可用于引入新课以及课后加强理论知识的识记。

五、教学姿态应得体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讲解生动简练,语言标准流畅,教态得体,板书简练工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日后应加强板书书写的工整性,不要过于冗杂。还应继续丰富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才能更加流畅,对知识的剖析更加透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将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课程建设项目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各个方面逐层深入,各个击破难点,旨在建立完整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团队,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篇: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06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

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我们专门设置了一节小课题研究指导课,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出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深入观察社会与自然,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进了社会、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去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去体味、领悟、发展、创新。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小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要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课题报告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信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

这样以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我们的课题组所带的学生整理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中,“中国传统艺术——折纸的魅力”、“小学生课外阅读”等获区小课题现场展示

一、二等奖。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多样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研究性活动把一把永不过时,终身有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不断索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形成了校本培训模式。

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扎实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而这些都不能自发地从孩子脑子里产生。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获取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养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更好的视野和深度,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框架。同时,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论,才能适应、有能力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已逐渐增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我校的校本“研究型”教师培训已初步完成,以教育科研为基点,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校本培训以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为重点。

(三)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作业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在社会大环境中努力创建研究性的氛围,学生许多的小课题研究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否则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折纸的魅力》小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引了社会对折纸艺术的重视。

五、研究体会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性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六、不足及后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得出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生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能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起到增长构建新的信息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在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实施步骤和课题研究内容,特制订本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概述。 (1)课题来源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是非观念,要明辨善恶,要有良好的品德。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道德教化,孔子曾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工作却仍需进一步加强。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 入手,有利于克服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百行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目标„„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品德,既是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由此,提出这个课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2)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4月上旬)

填写课题申报表,申请立项;立项批准后,写出开题报告。写研究实施计划,并进行理论学习与相关资料搜集,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结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状况开展实践操作,就学生品德缺失、良好品德养成方式方法、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2 品德养成策略途径、案例积累等方面进行扎实研究。

2017年4月;课题组成员召开研究成果交流会,总结研究经验,解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实验成果分析。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研究现状分析

1、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较为严重。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2、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4)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

3 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

4 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农村,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课题研究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主的学科,是启迪学生思想智慧的德育科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体公民基础。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不能单靠课本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交往中获取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思想素质。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2、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3、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4、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系统。

5、研究德育活动对良好品质的形成及能力迁移。

6、研究班主任对学生习惯性养成教育的影响。 (6)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7)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体系。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8)课题实施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会,及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人员保障:本课题参研人员有课题研究的文化底蕴与实践基础,承担过市县级课题研究,有合作交流的良好研究氛围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参研教师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主动的进行网上学习与交流。

3、物质条件:我校配备图书室、微机室、互联网和校园网,有助于老师查阅相关资料。

4、经费保障: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保证参研教师培训、学习及研究资料的购买。保障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正常运行。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1)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已完成)

1、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实施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门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全班学生,发放68份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100%。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

7 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3、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文明礼貌情况: 见到教师问好85% 主动问好10% 被动低头走过5%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80% 偶尔使用10% 从不使用10% 从上可知,85%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品德行为情况: 做错事主动承认72.3% 教育下承认22.3% 不承认5.4%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8 能主动谦让68.6% 力争高低23.9% 动手打架7.5% 帮助有困难的人: 主动帮助81.1% 有时帮助12.3% 从不帮助6.6%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交给老师93.1% 交给家长6.1% 自己留着0.8% 从上可知,有93.1%学生捡到东西能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22.3%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23.9%同学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12.3%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卫生习惯情况: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86.4% 有时洗手11.2% 太脏了就洗手2.4% 教室内发现脏物 : 赶快捡起来80.2%

9 有时会捡起来16.9% 装作没看见2.9% 从上可知86.4%同学吃饭前每次洗手,80.2%同学看到教室内有赃物能赶快捡起来。同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学习习惯情况: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81.8% 听别人发表15.3% 不参与讨论2.9% 阅读课外读物 经常阅读61.9% 偶尔阅读30.6% 不阅读7.5% 对于新知识 提前预习66.5% 偶尔预习26.4% 不预习7.1% 对于学过的知识 经常复习58.3% 偶尔复习36.4% 不复习5.3%

10 从上可知81.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30.6%,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66.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仅达58.3%。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31.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13.7%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春季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本学学生家庭环境处于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调查中发现有3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28.9%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

11 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61.9%,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62.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2.9%的学生发现教室脏物装作没看见,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针对上述诸多学生不良现象,我校采取了积极地补救措施。

(一)、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的常规教育活动。

12 日查:每天由督导师生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教导处有计划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例如:教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普通话课内课外都要讲好,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如: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

13 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班级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标兵”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校级三好学生,班级之星,诚信标兵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2)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已完成)

1、分析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由课题组长及成员确定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如下: A、举止文明的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7)不给同学起绰号。(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时做到“静、齐、快”。(10)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11)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12)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13)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B、诚实守信的习惯

(14)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15)答应的事设法完

14 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16)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C、尊重他人的习惯

(17)耐心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18)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19)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20)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21)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22)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23)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D、守时惜时的习惯

(57)早睡,早起。(24)不迟到,不早退。(25)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26)回家后,马上做老师布置的作业。(27)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E、懂得感恩的习惯

(28)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29)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0)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31)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2)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F、勤俭节约的习惯

(33)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34)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5)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36)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37)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

15 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38)不随便借钱。 G、遵守秩序的习惯

(39)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40)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41)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2)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H、勤于动手的习惯

(4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44)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I、锻炼身体的习惯

(4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46)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47)在运动中能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48)上好“两操两课”。 J、讲究卫生的习惯

(49)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50)勤换衣服,勤剪指甲。(51)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52)饭前便后洗手。(53)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5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55)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

16 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5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57)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58)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2、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1)、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2)、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制定,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大会,推选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表态发言,让大家监督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此基础上,我校少先队大队三月份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新守则,遵守新

17 守则” 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每学期演讲都会改变许多的学生。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在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我们在每学期开展优秀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手工)等展览,每个班级评出10个优秀作业。每次这样的活动结束学生的书写,会大有改观,有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出着眼。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比如近期由于学生参与大合唱、运动会、

18 韵律操活动,影响了学生,特别我校六年级学生,思想波动比较大,自由散漫,借训练为由在校园游游逛逛,不进教室学习。学校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后,采用“一对一”的重点帮扶的方法, 从领导做起,利用时间找典型的学生与之谈话,讲道理,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争做四好少年”为契机,我校也制定了学校“流动红旗”评比,即“文明教室”“ 文明宿舍”,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评比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争当校园“文明之星”的热情。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5)、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

19 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召开规模较大的家长会,下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到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不是单纯的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排,使活动有序进行。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看看我校的师资配备,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参观学校的各室,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还有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有人曾这样比喻学校教育: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培育出的思想好,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品;成绩好,思想不好的事次品;成绩不好,思想不好的是伪劣产品。我相信,在我们新桥中心小学这片沃土上,培育出的都是正品,都是合格的小学生。

通过文明习惯教育,学生全部达到了要求目标。为此,学校课题组成员感无比欣慰。

(3)、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已完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校

20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下面说一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二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每周三下午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全体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三是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主动去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当你要求孩子热爱生活时,你自己首先必须要充满活力与激情;当你要求孩子爱护清洁的时候,要首先搞好办公室卫生;当你要求孩子们对人要有礼貌时,你就不能随便说粗话。 2)、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21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班集体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实践证明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良好的班集体的培养,重视良好的校风和传统的形成,重视学校学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并把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的建设作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和强化管理的内容。良好的学生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校长、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 3)、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常规管理好坏关系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即要让常规“常”起来,又要让常规“规”到位,确保学校工作良性发展。

一是抓好养成教育。我校从《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并制定了《砖井中学一日常规》。学生会每天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考评之中。其次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二是抓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

22 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书记、德育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法制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此外,我校还利用校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 三是抓差生转化工作。首先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认真做好差生转化记录,学期末向学校反馈后进生转化情况。其次召开后进生转化专题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使班主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水平。最后对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学生,少先大队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4)、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大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实施德育过程提供重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我校近年来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幸福校园”目标,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3 6)、家校一体,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模式

家庭是品德的学校,父母是品德的老师。家庭对孩子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介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对抓好德育的意见和建议,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真正实现德育“家校一体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多措并举,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4)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系统。(已完成)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 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4

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我们现在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5

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

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

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c、坐姿。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

一、

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d、注意力。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

26 “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这件事说明当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成了问题时,或发生某种“插曲”、“意外“时能否收拢学生注意力,就要看你教师如何把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相机处置的经验和教育睿智,教师自身的素质就受到考验了。

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

(5)德育活动对良好品质的形成及能力迁移。(已完成)

我校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德育工作的重

27 点。制定了以全员育德为教育思想,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以体验教育活动为基本途径的工作思路,深化德育教育工作。

1、以全员育德为教育思想,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教育之本在教师,教师之本在于德”。身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爱教育事业,就应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升华内心的师爱。因此,为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学校制定了德育教育工作方案。

1)、确立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工作中,我校注重发挥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通过课内外的各种途径,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定为工作的基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学科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做到全员育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几年来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几大体系:即建设切合实际的目标体系、科学适宜的内容体系、形式多样的方法体系、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以及激励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基于这五个体系,结合实际,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首先,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习相关理

28 论,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使全体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找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学习讨论,再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修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推动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再次,积极行动,形成学校、年级、班级良性互动,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最后,加强总结提高。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和交流,推动学校德育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2、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精神,加强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学校几年来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课题方案为主渠道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研究的思路:将诊断思想贯穿于课题实施的始终,在诊断过程中发现研究的问题,继而深入调整工作。将升旗活动育德过程的研究分为:第一阶段,唤醒学生道德发展的愿望,改变教师固有的认知;第二阶段,激励学生道德发展的情感,激发教师育德的热情;第三阶段,引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发教师深入地思考。

通过课题的调整与实施,我校的升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仅调整了学校德育的组织与管理,实效性明显增强;也带来了教师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对德育工作的被动开展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践行;学生由过去的例行公事变为渴望升旗、盼望升旗,升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

29 道德发展和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感到升旗活动是一种常规性工作,升旗活动的育德过程存在于前、中、后各个环节中,存在于各个环节的时时、事事中,当升旗活动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加以有个性的解决时;当升旗活动在唤醒、激励、引领学生道德发展与提升时,升旗活动才会成为真正的德育资源,升旗活动的育德才能真正的成为可能。 (6)班主任对学生习惯性养成教育的影响。(已完成)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德育教育最实质的部分。严格的养成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抓学生养成教育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下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班主任以身作则,为学生表率。

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应比学生更早到校,看起来这是小事微不足道,但是它的益处是无形的:一方面老师早到可以辅导学生,利用好早晨这一黄金时间,让学生一到校就感到有亲切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胜于千句说教,学生会在老师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时间。再如在集体劳动中,班主任不仅仅是劳动指挥者,还应是劳动参与者,和学生一样共同参

30 与劳动,这样学生会更自觉完成任务。即使一些平时不爱劳动的学生看到老师参加劳动,他们也会想:“老师都干,我凭啥不干呢?”,所以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觉悟,不仅要重“言教”的作用,更要重视“身教”的作用。往往说教多了,教育效果反而不好,陈词老调天天讲,学生习以为常就不当回事了。相反班主任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表率,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响,教育效果会更好。

2、制定班规,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班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原则。首先,教育学生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同,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让每个人都成为“立规者”,因为学生生活在一起,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比老师对他们的了解更深入,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彼此都清楚。他们比谁都知道某学生应在哪方面需要改进,班级的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所以来自学生的想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然后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制定班规,使学生觉得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学生在自己制定的规矩面前,自觉性提高了不少。这样的班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班主任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施起来效果会很好,学生大都能自觉遵守班规,学生的习惯也逐步养成,学习效率也自然得以提高。班主任都十

31 分注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就去查阅工具书,再不懂,才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背,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响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要求学生努力做好一两件事,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天中午和下午要扫地、擦桌子,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总之,我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很多学生都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执笔的姿势、看书的姿势,老师要严格把关。不然上了高年级,乃至大学也难改正。还要培养学生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要发言先举手、坐的姿势要端正、带全学习用品、爱护书本、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

3、养成教育渗透在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中。

班主任利用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渗透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大家庭,所以班级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场所。我利用好主题班会活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周或每月根据学生现状和学校德育主题确立一个有关养成教育的主题,在班队会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布置相关内容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通过班会的

32 主题教育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习惯。学校开展各种大型活动,会对养成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能极大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如文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艺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科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团体协作精神。学生会在大型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和同学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谅解他人,在互相交往中改掉独生子女的娇气、傲气,使学生个体在集体活动中逐渐适应社会化的需要,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到“教书三年,想到六十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因地制宜,美化班级,设计班徽,制定班训,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里素质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老师的启发诱导、熏陶影响。因此,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任务是繁重

33 的、艰巨的、长期性的,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尤其是对待一些特殊群体(单亲、问题学生等),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爱心与信心。总之,只要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以理服人、平等待人的工作态度,灵活采用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性,一定能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

三、阶段性成果

1、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2、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3、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4、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系统。

5、研究德育活动对良好品质的形成及能力迁移。

6、研究班主任对学生习惯性养成教育的影响。

四、 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

1、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

2、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提高

3、教学质量管理跟踪

34

第四篇:课题阶段性总结性报告

课题《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研究》

阶段性总结报告

本课题研究,就是以现代生活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半学期以来,我通过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时时处处渗透着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没有脱离实际生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心灵上受到震撼,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通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研究,积累、探索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不同课型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一般思路、策略。

2、通过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研究,初步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思辨探究中自主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3落实的任务: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逐步构建和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化的教学内容、途径方式、评价标准等。主要做法有:

①、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探索、积累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形成“生活化问题情境系列案例”。

②探索在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下,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等。

研究的基本思路: ③研究和增补大量有关小学生生活中典型、敏感和棘手的的内容,从贴近和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命出发,构建出能体现社会要求的观念、规范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的,并能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所需要的具体教育内容系列。

④、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路径。从关注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角度,体现教育方法的实践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措施

1、反思自己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当前“传授式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梳理现行思品教学中存在着的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素材。(附问卷调查)

2、从五年级开始,将教材内容进行单元分类梳理,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同头课、学科组其他教师共同研究:

①优化教学内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逐单元、逐章、逐节挖掘整理教材的生活资源,搜集相关教学内容的社会、网络资源等,作为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素材;我在教学中也不断挖掘生活案例,比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学生搬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

这样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的是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

②.通过六年级五个班级品德与社会课期中、期末测试,设计有关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试题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如:我们六年级的上册考试题

四、身临其境(12分)小红是学校“青春风铃”的节目播音员,今天她收到八五年级2班小雯的听众来信,小雯在信中说她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一想起他,心里既甜蜜又自责……如果你是小红,在节目中你的回答。通过这样的试题测试上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③进行单元教学总结、反思。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对课题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课堂上充分利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课。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上传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的反思。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1、通过对课题的渗透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有了明显的兴趣。收集了学生的相关小论文。

2、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由于课题不利于三四年级的实施。决定只在六年级进行实施,但这不影响我们课题的实施和质量,相信我们以后会做的更好。

四、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培养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作实效带动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加强对课题的深入研究。

3、积极举行各种研讨活动,立足查问题、找方法,以解决问题来推进课题研究。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反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促进课题发展。

说明:因课题研究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课题不利于九年级的实施,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决定只在

七、八年级实施。

附: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卷)

发布人:李秀川

杏林小学

为了了解你目前学习情况,以便为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依据,特组织此次问卷调查,此卷不写学生姓名、不写具体老师、不打分数,请如实答卷,

请将所选字母填入括号及后面的表格。

选择题

1、你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感觉 (

)

A、很重要

B喜欢、C、一般

D 、

不重要不喜欢

2、你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吗?(

)

A、密切 B 、不太密切

C、有点关系

D 、不知道

3、你喜欢老师上课讲生活事例吗?()

A、喜欢 B、不喜欢

C 还可以

4.如果有同学不喜欢品德与社会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课程本身实用价值不大

B.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 C.太多知识需记忆

D.与教材和老师无关,只是不感兴趣

5你最希望老师上课时(

)

A.常使用多媒体手段

B.以讲授知识为主 C.多组织课堂活动

D.创设生活情景不要太空洞 6. 你希望老师主要以什么方式评价你们的学习效果(

) A期末考试

B平时测试

c课堂提问

D 其它

7.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中更加注重你的

(

)

A.考试分数

B.刻苦努力程度

C.学习中的诸多见解

D.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8.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与社会课的负担(

)

A.非常重

B.比较重

C. 大致相当

D.比较轻

第五篇:《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于2010年6月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1年4月被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QJH115163。2010年5—6月,已完成课题的准备工作,形成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方案。从2010年7起,已进入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现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

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小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成效

1.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开题,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0年9月,我们分别在美亭黄竹小学和加乐中心学校进行了开题。9月14日下午,我们首先在美亭黄竹小学进行开题,全校数学老师6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课题组成员、该校校长林尤谊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9月17日下午,我们又在加乐中心小学进行了开题,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同样的报告,课题组成员、加乐中心的冯家茂教导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加乐中心学校15位数学老师参加了开题。

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研究的一些方法,知道了研究的具体要求,为一下开展具体研究打好了基础。

2.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11月,我们分别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检查了学生的数学作业,还对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作业形式单一。

据作业检查和谈座了解,数学作业的布置基本上是选课本上一两道习题给学生做,全批全改,然后,发还学生。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作业没有新味,学生厌烦。作业成为“例行公事”,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2)作业量偏少。

2010年10月底,我们对加乐中心学校和黄竹美亭小学

四、五年级学生共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8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少,希望多布置作业,只有3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多。

我们在作业检查的时候也发现,很多班级一周作业布置不到4次,每次只布置一道习题,作业量是偏少的。 我们农村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不高,要靠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没有足够的作业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跟不上的。

(3)作业内容狭窄,只限于课本现成习题。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都是布置例题后面相应的一两道习题,内容狭窄,千篇一律。新鲜感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4)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本地农村小学作业批改的形式单一,都是在书面上修改,对的打个“√”,错的打个“×”,再给个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

另外,部分老师作业反馈也不及时,有的老师经常第3天或3天以后才把作业发给学生,也不作讲评,反馈很不到位。

(5)家长不是很好的配合孩子完成作业。

在对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58名学生写到,在家写作业时有各种干扰,如爸爸妈妈看电视开很大的声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停下手中的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收拾厨房等。有62名学生写到,家长不关心自己的作业,不过问或很少过问自己的作业情况。

3.开展了作业类型和模式的研究,梳理了作业的类型。

2010年12月—2011年6月,我们主要研究了数学作业的类型和基本模式。经过半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数学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类作业

口头类作业就是以口头回答或叙述完成的作业,这种作业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较广。口头作业又分为课内口头作业和课外口头作业,课内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口头与同学交流的作业。课外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外跟别人交流的作业,如“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等。

2.书面类作业

书面型作业就是以书面完成的作业,这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作业形式。 (1)常规书面型作业

常规书面型作业是指与课堂教学同步,以书面完成的,统一要求掌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几乎每天学生都在做这样的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要能巩固本课知识,纠正学生错误,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层书面型作业

分层书面型作业是指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①.把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我们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

②.按作业数量多少进行分层。作业数量的分层是指按作业的多少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留出时间去做自选习题;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举一反三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避免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③按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进行分层。完成相同数量的作业,要求尖子生用的时间要短些,学困生用的时间延可长一些。

3.活动类作业 (1)游戏型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低年级设计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找朋友、上台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巩固知识。

(2)实验型作业

实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发现或验证某个结论的作业方式。 (3)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就是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作业方式。 (4)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就是让参加生活实践或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作业方式。 (5)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等探究方式来完成的作业。 4.开展了作业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作业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011年7月—12月,我们主要对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进行研究。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据调查,本地农村小学的数学作业比较单一,内容几乎都是课本例题后面的习题。学生每天都做这种内容的作业,造成机械死板,灵活性不够,巩固性不强,启发性没有。我们经过半年的总结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不同内容的作业:

1.精选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我们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对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设计作业时,不能随意选课本中的习题,要对课本习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习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9的乘法口诀”,可以精选课本以下几道题:(1)对口令,完成课本85页第一题,9与几相乘;(2)圈一圈,完成课本85页第3题,把9的倍数圈出来;(3)找车位,完成课本86页第6题,把车开回车库相应车位。

2.改编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课本中的习题有时不能满足巩固新知和弥补学生不足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编课本的习题当作业,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想让学生做开放性的作业,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把课本71的第2题进行了改编,再当作业给学生做

上一篇:科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开学初安全教育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