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礼仪比较

2024-05-03

中日礼仪比较(共8篇)

篇1:中日礼仪比较

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企业走到一起,而往往由于商务礼仪的细微之差,有的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一败涂地。因此,在与他国企业进行商务活动之前,就必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以下是一些中国和日本商务礼仪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的主要商务礼仪

在用餐过程中,谈话焦点应该集中于对厨师的大力恭维;社会交往一般要比约定时间稍微早到一些;在餐馆用餐,避免谈到疾病、死亡或者不幸事件,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作;送礼很重要,而且要仪式化,礼物的价值不要太高,否则会使中国人尴尬甚至拒绝礼物;中国人收礼之前先要拒绝若干次,所以送礼的人一定要坚持,直到中国人接受为止;接受邀请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时一般要带礼物,可以是水果、糖或者从本国带来的纪念品;互相介绍相当正式,中国人一般是用点头或者轻微的鞠躬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不过握手还是最常见和恰当的;如果受到意外的鼓掌欢迎,最好是以鼓掌来回敬;约会必须提前确定;在商务和社交中必须准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名片,最好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在正式文件和谈话中提到中国时,应该使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在访问中会被邀请参加宴会,但在用餐中一般不谈商务,如果可能,最好回请;商务着装偏保守,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女士应穿套装、裙子或裤子也可。

二、日本的主要商务礼仪

进日本人家的时候,一般来说要脱鞋,将鞋尖对着门口的方向,可模仿主人的动作;大部分日本 人在谈话时避免与对方目光对视;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碗里;在与日本人交谈时,只有你确认对方已经结婚并有孩子的情况下,才可问及对方的配偶和孩子,如果向没有结婚或没有生育的人问候配偶和孩子,会让日本人感到尴尬;如果被邀请到日本人家做客,一般可以带巧克力、饼干或者糕点作为礼物,最好在大超市购买礼物,并且包装;给日本人送礼时,日本人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礼物;鞠躬是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传统习惯,但也习惯握手,如果对方向你鞠躬,你也要向对方鞠躬,深度应与对方相当或稍微深一些;与日本人见面时使用敬语,比如与山田先生见面时应该称对方为“山田桑”;在第一次见面时递上名片,名片最好是用日语和英语双语。注意用双手,接到名片认真阅读以后,小心翼翼地收好;商务约会要提前确定,准时抵达;娱乐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是在下班时间去酒吧或者餐馆,在这种场合虽然也可能涉及商务,但主要是建立友好的关系;商务穿着偏正式和保守,男人穿西服,女人也要着套装;商务礼品在日本非常重要,礼物必须包装,一般在第一次见面时呈上;注意日本人不喜欢当众否决别人的意见,他们不说“不”,但用一个不那么坚决和真诚的“是”来表示“不”的意思。

三、见面礼仪的比较

在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是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的需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见面礼仪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日本人平时见面要互相问候,行鞠躬礼, 15度是一般礼节, 30度为普通礼节, 45度是最尊敬的礼节。如果是熟人或老朋友,可以主动握手或拥抱。初次见面要行90度鞠躬礼,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士将左手压在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并口念“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同时日本人对名称和头衔也很讲究,他们喜欢称呼对方头衔而不直呼其名。

四、谈判礼仪的比较

商务谈判是交易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就一项涉及双方利益的标的物进行洽商,最终解决争议、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过程。促使商务谈判成功的因素很多,但礼仪在谈判中的效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谈判中以礼待人,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与素质,而且还会对谈判对手的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的谈判礼仪可分为谈判准备、谈判初、谈判中、签约礼仪四大部分。谈判准备:商务谈判之前首先要确定谈判人员,与对方谈判代表的身份、职务要相当。谈判代表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谈判前应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正式、庄重。男士应刮净胡须,穿西服必须打领带。女士穿着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细高跟鞋,应化淡妆。布置好谈判会场,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面座位为尊,应让给客方。谈判前应对谈判主题、内容、议程作好充分准备,制定好计划、目标及谈判策略。谈判初:谈判双方接触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谈举止要尽可能创造出友好、轻松的良好谈判气氛。作自我介绍时要自然大方,不可露傲慢之意。被介绍到的人应起立一下微笑示意,可以礼貌地道:“幸会”、“请多关照”之类。询问对方要客气,如“请教尊姓大名”等。如有名片,要双手接递。介绍完毕,可选择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稍作寒暄,以沟通感情,创造温和气氛。谈判之初的姿态动作也对把握谈判气氛起着重大作用,应目光注视对方时,目光应停留于对方双眼至前额的三角区域正方,这样使对方感到被关注,觉得你诚恳严肃。手心冲上比冲下好,手势自然,不宜乱打手势,以免造成轻浮之感。切忌双臂在胸前交叉,那样显得十分傲慢无礼。谈判之初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对方的底细,因此要认真听对方谈话,细心观察对方举止表情,并适当给予回应,这样既可了解对方意图,又可表现出尊重与礼貌。谈判中:这是谈判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是报价、查询、磋商、解决矛盾、处理冷场。报价:要明确无误,恪守信用,不欺蒙对方。在谈判中报价不得变换不定,对方一旦接受价格,即不再更改。查询:事先要准备好有关问题,选择气氛和谐时提出,态度要开诚布公。切忌气氛比较冷淡或紧张时查询,言辞不可过激或追问不休,以免引起对方反感甚至恼怒。但对原则性问题应当力争不让。对方回答查问时不宜随意打断,答完时要向解答者表示谢意。磋商:讨价还价事关双方利益,容易因情急而失礼,因此更要注意保持风度,应心平气和,求大同,容许存小异。发言措词应文明礼貌。解决矛盾要就事论事,保持耐心、冷静,不可因发生矛盾就怒气冲冲,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对方。处理冷场:此时主方要灵活处理,可以暂时转移话题,稍作松弛。如果确实已无话可说,则应当机立断,暂时中止谈判,稍作休息后再重新进行。主方要主动提出话题,不要让冷场持续过长。签约:签约仪式上,双方参加谈判的全体人员都要出席,共同进入会场,相互致意握手,一起入座。双方都应设有助签人员,分立在各自一方代表签约人外侧,其余人排列站立在各自一方代表身后。助签人员要协助签字人员打开文本,用手指明签字位置。双方代表各在己方的文本上签字,然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交换,代表再在对方文本上签字。签字完毕后,双方应同时起立,交换文本,并相互握手,祝贺合作成功。其他随行人员则应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喜悦和祝贺。

篇2:中日礼仪比较

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班级:应用英语二班姓名:学号: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二、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三、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全世界最爱送礼的国家非日本莫属。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而且日本人很重视包装,未经包装的礼品不要送出。包装要精美大方,禁用暗灰,黑白,大红等色。到日本人家去做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中国人拜访亲戚朋友不一定要带礼物更不会有意花太多的钱在送礼上,而且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赠送礼品时,日本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如果送他们太昂贵的礼物他们会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但是中国人赠送礼品时比较随意,不会考虑对方的阶层和等级,认为只要合适就行。

四、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但日本人认为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在讲话过程中更形象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现今,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合作的广泛进展,中日关系越发重要,且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管理应用外语系的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日本文化,那么,这对我们将来更好地面临复杂的中日形势熟悉和管理国家发展情况大有裨益。参考文献:《日语畅谈日本文化》主编阿部修(日)编者王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3: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

一、中国的主要商务礼仪

在用餐过程中, 谈话焦点应该集中于对厨师的大力恭维;社会交往一般要比约定时间稍微早到一些;在餐馆用餐, 避免谈到疾病、死亡或者不幸事件, 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作;送礼很重要, 而且要仪式化, 礼物的价值不要太高, 否则会使中国人尴尬甚至拒绝礼物;中国人收礼之前先要拒绝若干次, 所以送礼的人一定要坚持, 直到中国人接受为止;接受邀请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时一般要带礼物, 可以是水果、糖或者从本国带来的纪念品;互相介绍相当正式, 中国人一般是用点头或者轻微的鞠躬作为打招呼的方式, 不过握手还是最常见和恰当的;如果受到意外的鼓掌欢迎, 最好是以鼓掌来回敬;约会必须提前确定;在商务和社交中必须准时, 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名片, 最好一面是英文, 一面是中文;在正式文件和谈话中提到中国时, 应该使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在访问中会被邀请参加宴会, 但在用餐中一般不谈商务, 如果可能, 最好回请;商务着装偏保守, 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 女士应穿套装裙子或裤子也可

二、日本的主要商务礼仪

进日本人家的时候, 一般来说要脱鞋, 将鞋尖对着门口的方向, 可模仿主人的动作;大部分日本人在谈话时避免与对方目光对视;使用筷子吃饭时, 不要用筷子指人, 也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碗里;在与日本人交谈时, 只有你确认对方已经结婚并有孩子的情况下, 才可问及对方的配偶和孩子, 如果向没有结婚或没有生育的人问候配偶和孩子, 会让日本人感到尴尬;如果被邀请到日本人家做客, 一般可以带巧克力、饼干或者糕点作为礼物, 最好在大超市购买礼物, 并且包装;给日本人送礼时, 日本人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礼物;鞠躬是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传统习惯, 但也习惯握手, 如果对方向你鞠躬, 你也要向对方鞠躬, 深度应与对方相当或稍微深一些;与日本人见面时使用敬语, 比如与山田先生见面时应该称对方为“山田桑”;在第一次见面时递上名片, 名片最好是用日语和英语双语。注意用双手, 接到名片认真阅读以后, 小心翼翼地收好;商务约会要提前确定, 准时抵达;娱乐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内容, 一般是在下班时间去酒吧或者餐馆, 在这种场合虽然也可能涉及商务, 但主要是建立友好的关系;商务穿着偏正式和保守, 男人穿西服, 女人也要着套装;商务礼品在日本非常重要, 礼物必须包装, 一般在第一次见面时呈上;注意日本人不喜欢当众否决别人的意见, 他们不说“不”, 但用一个不那么坚决和真诚的“是”来表示“不”的意思。

三、见面礼仪的比较

在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是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的需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见面礼仪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 目光注视对方, 微笑致意, 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 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 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 必须站立握手, 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 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 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 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 先主人后客人, 先上级后下级, 先女士后男士。鞠躬礼:鞠躬, 意即弯身行礼, 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 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 郑重, 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 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 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 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日本人平时见面要互相问候, 行鞠躬礼, 15度是一般礼节, 30度为普通礼节, 45度是最尊敬的礼节。如果是熟人或老朋友, 可以主动握手或拥抱。初次见面要行90度鞠躬礼, 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 女士将左手压在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 并口念“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同时日本人对名称和头衔也很讲究, 他们喜欢称呼对方头衔而不直呼其名。

四、谈判礼仪的比较

商务谈判是交易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就一项涉及双方利益的标的物进行洽商, 最终解决争议、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过程。促使商务谈判成功的因素很多, 但礼仪在谈判中的效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谈判中以礼待人, 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与素质, 而且还会对谈判对手的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的谈判礼仪可分为谈判准备、谈判初、谈判中、签约礼仪四大部分。谈判准备:商务谈判之前首先要确定谈判人员, 与对方谈判代表的身份、职务要相当。谈判代表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谈判前应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 穿着要整洁正式、庄重。男士应刮净胡须, 穿西服必须打领带。女士穿着不宜太性感, 不宜穿细高跟鞋, 应化淡妆。布置好谈判会场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面座位为尊, 应让给客方。谈判前应对谈判主题、内容、议程作好充分准备, 制定好计划、目标及谈判策略。谈判初:谈判双方接触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言谈举止要尽可能创造出友好、轻松的良好谈判气氛。作自我介绍时要自然大方, 不可露傲慢之意。被介绍到的人应起立一下微笑示意, 可以礼貌地道:“幸会”、“请多关照”之类。询问对方要客气, 如“请教尊姓大名”等。如有名片, 要双手接递。介绍完毕, 可选择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稍作寒暄, 以沟通感情, 创造温和气氛。谈判之初的姿态动作也对把握谈判气氛起着重大作用, 应目光注视对方时, 目光应停留于对方双眼至前额的三角区域正方, 这样使对方感到被关注, 觉得你诚恳严肃。手心冲上比冲下好, 手势自然, 不宜乱打手势, 以免造成轻浮之感。切忌双臂在胸前交叉, 那样显得十分傲慢无礼。谈判之初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对方的底细, 因此要认真听对方谈话, 细心观察对方举止表情, 并适当给予回应, 这样既可了解对方意图, 又可表现出尊重与礼貌。谈判中:这是谈判的实质性阶段, 主要是报价、查询、磋商、解决矛盾、处理冷场。报价:要明确无误, 恪守信用, 不欺蒙对方。在谈判中报价不得变换不定, 对方一旦接受价格, 即不再更改。查询:事先要准备好有关问题, 选择气氛和谐时提出, 态度要开诚布公。切忌气氛比较冷淡或紧张时查询, 言辞不可过激或追问不休, 以免引起对方反感甚至恼怒。但对原则性问题应当力争不让。对方回答查问时不宜随意打断, 答完时要向解答者表示谢意。磋商:讨价还价事关双方利益, 容易因情急而失礼, 因此更要注意保持风度, 应心平气和, 求大同, 容许存小异。发言措词应文明礼貌。解决矛盾要就事论事, 保持耐心、冷静, 不可因发生矛盾就怒气冲冲, 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对方。处理冷场:此时主方要灵活处理, 可以暂时转移话题, 稍作松弛。如果确实已无话可说, 则应当机立断, 暂时中止谈判, 稍作休息后再重新进行。主方要主动提出话题, 不要让冷场持续过长。签约:签约仪式上, 双方参加谈判的全体人员都要出席, 共同进入会场, 相互致意握手, 一起入座。双方都应设有助签人员, 分立在各自一方代表签约人外侧, 其余人排列站立在各自一方代表身后。助签人员要协助签字人员打开文本, 用手指明签字位置。双方代表各在己方的文本上签字, 然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交换, 代表再在对方文本上签字。签字完毕后, 双方应同时起立, 交换文本, 并相互握手, 祝贺合作成功。其他随行人员则应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喜悦和祝贺。

摘要: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中日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 在商务礼仪方面也有各自的民族性特点。比较差异, 了解异同, 对于中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开展商务活动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日商务礼仪,见面礼仪,谈判礼仪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张春红.商务礼仪现查现用[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2.

[3]于立新.国际商务礼仪实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篇4: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日文化;商务礼仪;文化禁忌;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7-02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相通,互有影响。日本的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岛国文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间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商务礼仪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文化背景有很大的相似点,但是各自也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差异。与日本人交往时,了解一些对方的的商务礼仪和禁忌是有助于商务谈判的成功。反之,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则会产生文化冲突,让他们感觉不尊重自己,进而会对商务谈判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通过列举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商务礼仪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了解两国商务礼仪的差异。

一、中国商务活动礼仪

1、宴会

在中国宴会一般是大家围坐着圆桌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工作、生活等话题。通常情况是面朝入口处的座位为主人座位;主人对面是副主人位置;主人的右边为主宾,左边为第二副主宾;副主人位置的右边为第一副主宾;其余按先右后左顺序依次类推。宴会当中,通常是饮用白酒的。把白酒倒入小些的杯子里,然后大家举杯,高呼“为了××大家来一起干杯”一饮而尽。最近,宴会当中饮用红酒来代替白酒的例子也不少。刚开始的时候,与会者大家一起干杯,之后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和其他人边交谈边相互敬酒。不仅是主办方向客人敬酒,而且与会者也会说“借此美酒之际”,向主办方频频敬酒致敬。

2、人名的称呼

在中国,一般称呼对方的时候只是在姓的前面加个“先生”,比如“李先生”“王先生”等。但是对于女性来说称呼“某某先生”也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对方有头衔或职务等,在称呼他们的时候可以在姓名后面加上头衔或职务,称为“陈总经理”“李董事长”等。(注1)如何称呼政府官员等地位较高的人时,最好加上对方的职务、头衔等一起称呼。这样的话,让对方听起来也比较舒服,更容易增进双方的感情。

3、馈赠礼物

中国人一向重交情,赠送礼品是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你要去拜访贸易伙伴企业或机构的时候,有馈赠礼物的习惯。如果把受礼人的单位或姓名刻在礼品上的某个位置,注明赠礼的理由,会使礼品具有更大的珍藏价值。但是也有一些禁忌要特别注意,比如在日本,经常被作为纪念品的座钟或者挂钟这样的东西,在中国是不可以送的。因为「時計を贈る」的中文汉字是“送钟“(song zhong),它和在葬礼吊念去世的人的“送终”的发音是一样的,是很不吉利的说法。所以钟表这样的东西,是很不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他人的。但是,如果是手表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了,这倒是很有趣的事情。

4、问候

在去大型企业或者机关单位的时候,因为要在门口办理相关手续,所以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去拜访企业。在被让到会客室或者会议室之后,初次见面的问候就是从握手开始的。首先,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较为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则表示“再见”。然后就是递名片了,不必像日本人那样边读出自己的名字,边交换名片。名片要正面向着对方,方便对方。当对方递过来的名片应该双手接过,以示尊重和礼节。如果差不多用时递过名片,自己的应该从对方的稍下方递过去,同时以左手接过对方的名片。

二、日本商务活动礼仪

1、宴会

在日本的企业界内,宴会是必不可少的商务活动。很多企业,把宴会还作为员工的福祉活动。还有在新年度新员工入社的时候,通过举办宴会来增加信任和了解。也是增进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地机会。进入包房后,一般离门口最远的位置为上座,上司或贵宾应该坐在这个位子。而职位或辈份比较低的人,则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如果是正规的宴会的话,日本人一般都会事先安排一名叫做「干事」的人来打点一切,当然最后也是由这个人负责交钱,这个人一般会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一般情况,与会者相互之间愉快地敬酒交谈,增进感情。但是对于一些不胜酒力的人强迫他们喝酒的话,这种就可以能成为仗势欺人或者酒势欺人的不好行为。

2、人名的称呼

在日本,称呼对方的时候一般在他人的名字后面加上[san]来称呼。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商务活动场合,不能只用名字来称呼对方。这样是家人或者关系非常亲近的朋友之间来的称呼。还有和中国一样的,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加上对方的头衔、职务等,比如“田中社长、松下部长”。

3、馈赠礼物

在日本也有赠送礼物的习惯。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接受别人礼物之后,回赠礼物是切记不能回赠相同的礼物。在选择礼物的时候,也不要赠送价格过高的礼物,这样会让接收方比较尴尬。在日本送礼的数量也有要求,偶数的不行,特别是四(日语中四的发音和死的发音是一样的)。拜访客户的时候最好也不要送花,因为送花一般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情或者在葬礼的时候赠送。特别是菊花,它是日本皇室的代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使用。收受礼物一方,在接受礼物是要再三感谢。下次去拜访对方是一定要把之前收受礼物的事情在表示感谢一下。“非常感谢之前馈赠的礼物。”这样被认为是日本的商务社交礼仪。

4、问候

通常日本人问候的时候,不是握手而是行鞠躬礼。鞠躬的时候要一定的鞠躬角度之说、一般有三种鞠躬角度。①点头,是一种简单的问候。角度是15度,目光从自己的脚尖开始向前1.5米左右的地方。②行礼,是通常的礼仪问候。角度是30度,从脚尖向前50厘米到60厘米左右。③最重要的行礼是感谢、谢罪。角度是45度到90度,一般要看到自己的脚。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最好要准备一个名片盒,里面大概放置10张左右。在互换名片的顺序,去访问的人要先拿出,职务低的人先拿出等。递名片的时候要双手递,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压着名片,字要能让对方读出的方向递出。然后用双手有礼貌的接受对方递过来的名片。

5、饮食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商务合作,日本人的饮食禁忌值得我们去了解。日本人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羊肉和鸭肉。日本人更不吃狗肉,所以在进行商务宴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不了解对方的习惯在上菜时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广西人爱吃狗肉的习惯,用狗肉一般是来招待贵客的。如果有日本企业来广西进行商务谈判,一些都很顺利在最后宴请的时候,我们本人热情拿出最好的菜来招待客人,我们认为是很热情,不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禁忌反倒会得不偿失,也许会谈判失败也是有可能的。

篇5:第六组,中日商务礼仪谈判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了解中日文化差异从商务礼仪开始

二、活动目的通过课堂以及话剧演练的形式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并融入到一场模拟的商务谈判中去,从商务谈判的细节中感受中日文化的不同。

三、活动时间:2013、12、10

活动地点:AL06

活动对象:物流12C2的礼仪第六组成员

主办单位:物流12C2

四、模拟流程:

1、形式:PPT展示时间:2013年12月3日。

选择组员,让组员对自己组做的PPT进行展示

2、形式:商务谈判时间2013年12月10日。

第一环节:迎接客户对组员进行工作安排,认清自己的任务,做好迎接顾客的准备。

第二环节:商务谈判模拟商务谈判场景,对要进行贸易的产品进行价格谈判及附加服务的谈判。

第三环节;签约仪式,饮酒庆贺。

五、活动细节

1、准备中日两国国旗签约时用到

2、准备好香槟

3、准备好签约合同

4、双方谈判者的名片

5、两张谈判桌,桌子在讲台上横放

六、操作细则

对参加谈判的每一方来说,确定谈判的具体地点均事关重大。从礼仪上来讲,具体确定谈判地点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为有关各方所重视。

1.商定谈判地点。在谈论、选择谈判地点时,既不应该对对手听之任之,也不应当固执己见。正确的做法,是应由各方各抒己见,最后再由大家协商确定。

2.做好现场布置。在谈判之中,身为东道主时,应按照分工,自觉地做好谈判现场的布置工作,以尽地主之责。

3、谈判桌摆放

横桌式。横桌式座次排列,是指谈判桌在谈判室内横放,客方人员面门而坐,主方人员背门而坐。除双方主谈者居中就座外,各方的其他人士则应依其具体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别在己方一侧就座。双方主谈者的右侧之位,在国内谈判中可坐副手,而在涉外谈判中则应由译员就座

举行正式谈判时,谈判者尤其是主谈者的临场表现,往往直接影响到谈判的现场气氛。一般认为,谈判者的临场表现中,最为关键的是讲究打扮、保持风度、礼待对手等三个问题。

4、座次排列

并列式。并列式排座,是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最常见的形式。它的基本做法是:签字桌在室内面门横放。双方出席仪式的全体人员在签字桌之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员居中面门而坐,客方居右,主方居左

5、签字的仪式

签字仪式,通常是指订立合同、协议的各方在合同、协议正式签署时所正式举行的仪式。举行签字仪式,不仅是对谈判成果的一种公开化、固定化,而且也是有关各方对自己履行合同、协议所做出的一种正式承诺。

(二)基本程序

1.宣布开始。此时,有关各方人员应先后步入签字厅,在各自既定的位置上正式就位。

2.签署文件。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签署应由己方所保存的文本,然后再签署应由他方所保存的文本。

依照礼仪规范,每一位签字人在己方所保留的文本上签字时,应当名列首位。因此,每一位签字人均须首先签署将由己方所保存的文本,然后再交由他方签字人签署。此种做法,通常称为“轮换制”。它的含义是:在文本签名的具体排列顺序上,应轮流使有关各方均有机会居于首位一次,以示各方完全平等。

3.交换文本。各方签字人此时应热烈握手,互致祝贺,并互换方才用过的签字笔,以志纪念。全场人员应热烈鼓掌,以表示祝贺之意。

4.饮酒庆贺。有关各方人员一般应在交换文本后当场饮上一杯香槟酒,并与其他方面的人士一一干杯。这是国际上所通行的增加签字仪式喜庆色彩的一种常规性做法。

附录:谈判策划书

地点:苏州丝绸公司会议室时间:2013年12月10日 谈判人员:

中方总经理:成虎

中方市场部部长:陈甜

外方采购部部长: 彭少丹

外方副总:季爱军

中方秘书兼礼仪小姐:唐秋霜

外方秘书兼礼仪小姐:周秋娟

旁白:袁宁

背景:日本神户M公司与中国苏州丝绸公司就采购一批丝绸进行商务谈判

旁白:2013年12月10日在苏州丝绸 公司的会议室召开了日本神户M公司与中国苏州丝绸公司就采购一批丝绸进行商务谈判。

场景一:双方代表见面握手交换名片,进入谈判阶段

中方总经理:欢迎来自日本的神户大公司的各位谈判代表来

苏州进行业务洽谈,我是苏州丝绸公司的总经理袁宁,首先,由我来介绍我方的谈判代表,这位是我们公司财务总监成虎,采购部部长陈甜。

外方副总:我是日本M公司副总周秋娟。下面由我来介绍我方谈

判代表。这位是我们公司财务总监季爱军,采购部部长彭少丹,技术总监唐秋霜。外方副总:这次我们再次来到贵国是带着百分之百的诚意来的,我们渴望能最终达成共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

中方总经理:下面容我为大家具体介绍我方生产的丝绸:我公司生产的丝绸是我公司下属专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通过十几年努力,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其品质特点的独有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外方副总:那么,请贵方再详细介绍一下您方丝绸在生产指标方面的详细情况!中方总经理:关于这一点我方可以非常负责的说我们丝绸产

品的 pH 值、甲醛含量、耐汗渍色牢度等基本安全指标以及耐光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重要性能指标都是严格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的外方副总:看来贵公司提供的特级丝绸产品很符合我方的采购要求,请问贵方报价如何?、中方市场部部长:不知贵公司此行的采购计划……(故意停顿)

外方采购部部长:我方暂定采购特级丝绸 60000 码,目的港为日本纽约港,时间为 2012 年6 月 15 日之前

中方市场部部长:我方关于特级丝绸的报价是usd5.36/YD

外方采购部部长:根据我公司长期的国际采购价格,平均价格

也只有 4.2 美元/码,况且,你方的丝绸并无特殊之处。

中方市场部部长:国际上普遍认为丝绸质感优于国际上的任何品

种,品质保证。请看。(示意)那么我们就用贵公司畅销多年的品种进行比较。

请看(示意)。显而易见,我方生产的丝绸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外方副总:(沉默不言,放笔背靠椅子)

中方总经理:周女士,我方的报价是非常合理的。

外方采购部部长:贵方的丝绸质感真的很不错,只是我方对贵公司的报价稍有异议。。

中方总经理:很高兴贵方能喜欢我方的丝绸,针对价格我们

可以进一步协商。

外方采购部部长:听说贵方这一批的丝绸早已出产,如果不

尽快寻找销售渠道,那么贵方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将会更大。相信我方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成熟的营销技能必定能够给予贵方一定的帮助

中方市场部部长:谢谢贵方能为我方精打细算。我们也从

未质疑贵方的能力。我们知道,贵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丝绸经销商。销售面覆盖包括欧盟、日本、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所有丝绸需求市场。我方也希望通过贵公司将我公司的丝绸推向国际市场。

中方总经理:考虑到我们双方的相互需求,为表诚意,我方愿意将原报价降至 5.26 美元/码。

外方采购部部长:仅仅让 0.1 美元?从各方面来看,感觉有些不合理。中方市场部部长:那么贵方认为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合理呢?

外方采购部部长:我方认为最合理的报价应该是 4.3 美元/码

中方市场部部长:贵方的报价也不见得合理呀!不瞒您说,有很多国外销售商正在与我方洽谈关于丝绸的采购问题。而且他们开出的条件都比你方优越。况且,贵方如在其他地方采购,根本不可能得到像我方这样大的供应量。

外方采购部部长:即便如此,贵方的报价也应该具有参考

性吧?我方的提出的价格是有根有据的。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中高档丝绸平均价格应该在 4.4 美元/码。

中方市场部部长:4.4 美元?不知贵公司是从何处采购到如此

便宜的高档丝绸呢?我方也进行了统计,根据我国官方网站披露的可靠信息(示意看屏幕),丝绸的平均价格也在 4.9 美元以上,贵方这样拟算的报价实在让我们很为难。(外方沉默)

外方副总:成总,4.7 美元。您看怎么样?这确实是我们能够

承受的最高价格了,超出此价格就不是我职权范围所能够决定的了。不知您方意下如何?

中方总经理:虽然贵方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我们也足够感受到对方的购买诚意

外方采购部部长:这是我国的进口丝绸检验检疫标准,为确保

万无一失,也请贵方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核查。(双方交换检验检疫标准)外方采购部部长:(边看边点头)看来贵国对纺织品的检验要

求十分严格,我方也相信贵方在检验方面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中方总经理:那么请贵方到会议室休息片刻,接下来进行签

约仪式。(起立)合作愉快!

外方副总:合作愉快!(两老总握手,双方代表起立鼓掌)

篇6:中日广告的比较

我思故我在

第一,中国广告强调的是一种“主张”,即围绕着要销售的产品来进行广告宣传,整个广告使人一看就能明白广告创意者所要说的是什么,并且广告本身的逻辑性较强,而广告的“描写”则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即“描写”是为“主张”服务的。相对于中国的广告,日本的广告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它更多强调的是“描写”,整个广告构成看上去虽然简单,但受众有时不能完全理解广告作品的意图。在这样的广告中,“描写”占主要地位,而“主张”则是占次要地位。例子:

中国:宝洁“碧浪”洗衣粉广告 日本:“日清”拉面广告 分析:

①乍一看,穿着正装的男主人公和修理厂之间的组合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而“就是敢穿”这句广告词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具有相当的逻辑性。人们一眼就能明白,这是保洁 碧浪洗衣粉的广告,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污渍,只要有了“碧浪”洗衣粉,都能够洗净。

②而日清拉面的广告在初看时,也许不知所云。广告制作者的意图是说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隔阂,才会互相仇视。但全世界人们喜欢拉面等美味食品的感情却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应该逐步地消除这种隔阂。在这则广告中,“描写”占主要地位。

第二,中国的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关联较为密切,而日本广告通常与商品的关系较为薄弱。例子:

中国:南极人保暖内衣广告 日本:NEC服务器广告 分析:

这则“南极人”保暖内衣的广告直接对产品进行了介绍,并且其中没有任何与广告内容无关的东西,向消费者传达了直接、简明这一特点。与此相对,日本NEC服务器的广告则向消费者展示了另外一种风格。广告将NEC的服务器和欧美的服务器分别比喻为日餐和西餐,从侧面表现了NEC服务器的杰出品质。可以说这是一则非常含蓄的广告,符合一般日本广告的特点。

第三,一般来说,中国的广告多与传统、家庭等相关联,而日本的广告通常是与“新”、“美”等要素联系在一起的。例子:

分析:

“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便是中国式广告的一个典型代表。整个广告采用回忆的手法,将观众带回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小镇,整个广告作品体现出“一股浓香、一缕温情”的温馨氛围和优美意境。看了这则广告,无数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并为之动容,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当然,广告作品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右边这幅图日本的是一则养生茶广告。广告作品将怒放的樱花作为背景,非常漂亮。广告侧重强调“喝生茶,赏樱花”这一浪漫的意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也为日本人所接受。

此外,中日广告在布局、构图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广告较为注重画面对称,讲究对称美和结构均衡;而日本的广告则不太注重对称,他们讲究的是一种非对称美。

日本广告与中国广告有何区别:http://v.pps.tv/play_384JLM.html

中日“争议广告”的具体案例

案例1、2003年,丰田“霸道”在‘汽车之友》杂志上的广告: 在中国引起争议的广告之一,便是2003年12月刊登在《汽车之友》杂志上的丰田“霸道”越野车的广告。画面中,一辆“霸道”越野车停在两头石狮前面,一只石狮挺身伸出右爪向“霸道”车作行礼状,另一只则低头作揖。配图的广告语写道:“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这则广告一经刊登,就批判声四起。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石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代表权力和尊严,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丰田广告用石狮向“霸道”车敬礼、作揖,极不严肃。读者纷纷在网上提出质疑并声讨,甚至向丰田公司及广告公司打电话以示抗议。对此,《汽车之友》杂志在其网 站上发表了“致歉声明”,向广大读者道歉。随后丰田公司通过中国的媒体发表了“道歉声明”。广告公司也随即撤换了这则“争议广告”,并表示将重新制作新的广告。这样才总算平息了这场广告**。

案例2、2004年,《“立邦”漆在国际广告》杂志上的广告:

还有一个例子,便是2004年刊登在《国际广告》杂志上的一则名为《龙篇》的日本“立邦”漆广告。画面中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龙,但不知为何,其中一根立柱上的龙却跌落到地上。画面旁附有对作品的介绍,大致内容是:上图立柱因为涂抹了“立邦”漆,使得盘龙都滑了下来也许制作方想通过幽默的方式来表现“立邦”漆的优良品质,但就是这则广告却激起了广大中国读者的愤怒。多数人认为龙是中国的传统象征,在广告中有被戏弄之嫌。一时间,网上批判声四起。

篇7:中日企业文化之比较

中日企业文化之比较

比较中国企业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人们会发现,他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如果我国能够在实践中吸取和借鉴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对我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具有促进作用.

作 者:金雄 JIN Xiong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学生处,吉林,延吉,133002刊 名: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8(1)分类号:G04关键词: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篇8:中日《跳水》教学比较

一、阅读教学目标:同中有异

我国靳老师和日本松木老师所拟定的《跳水》一课教学目标分别为:

靳家彦(中国)

(1) 学习船长冷静、沉着、果断、机敏的品质。

(2) 通过了解课文词、句、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因果关系。

(3) 练习按事情发展经过给课文分段,掌握概括段意的两种常用方法。

(4) 学习生字新词,掌握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

松木正子(日本)

(1) 依据文中的叙述,一边想象场景和人物的心情,一边把握作品大意。

(2) 品味作品的有趣之处,加深对父爱和生命的思考。

靳老师列出了四项目标,比松木老师多了两项:一是第 (4) 项“学习生字新词”,尽管松木在本篇课文教学目标中未曾列出,但他专门安排了1课时“学习生字和新词”;二是第 (3) 项“分段并掌握概括段意的两种常用方法”,在松木的教学实录片断中没有看到,可以推断这不是他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把握故事脉络”当是其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两者共通的教学目标有两项:一项反映了训练重点。靳老师的目标 (2) 凸显了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十册教科书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关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松木老师的目标 (1) 体现了日本《光村图书》1980年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学习重点——“场景与人物的行动”,要求学生循着故事脉络想象不同场景中人物心情的变化历程,侧重于阅读主体的主观感受。另一共通目标是二者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靳老师的目标 (1) 要求学生站在第三者角度,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作出理性归纳;松木的目标 (2) 要求学生从个人亲情和对生命的主观感悟出发,“加深对父爱和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流程及时间分配:大相径庭

《名师授课录》中靳老师的教学实录没有划分课时,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安排2~3课时教精读课文,该实录主要教学流程为:

揭示课题,学生质疑→依次教学第一,第二与三,第五,第四与六,第七,第八与九自然段→分段和全文总结→指导造句。

在日本国语教材中,《跳水》一文单独构成“场景与人物的行动”单元,松木老师安排了9课时,显然比我国一篇课文的教学课时长得多(我国一节课一般为40分钟,也有35分钟的短课;日本过去一般为45分钟,现在也有短一点的课),具体分配如下: (1) 阅读全文,思考学习要点(根据学生初读后的感想,把握阅读倾向)。(2课时) (2) 针对课题,把握每一个场面中的场景和人物心情。(4课时) (3) 思考《跳水》这一题目的含义,对父亲的行为和心情发表感想,相互交流。(2课时) (4) 学习汉字和新词。(2课时)

松木老师的前三个环节,先初读全文,再细读探究单元训练重点,最后回到文题,发表感想。从读一篇文章的视角来看,松木的教学流程更趋近于儿童阅读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的自然状态。相比较而言,靳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和“导”的色彩更浓重些。

三、阅读教学过程(片断):各显神通

在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少年处境危险状况之后,靳老师和松木老师继而分别组织了以下教学:

靳家彦(中国)

师:当你读书预习时,读到这里你心里紧张吗?

生:紧张。

师:你想救他吗?

生:想。

师:可不能等啊,你得马上想法子,哪怕这法子不成功,也得快想快说。告诉我,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生:找梯子把他接下来。我先上去,然后把他接下来。

师:可梯子在哪儿呢?就算有梯子,你得把梯子竖起来,这时候孩子怕已经掉下来了,这法子行吗?快想别的法子!

生:找海绵垫,铺上被褥。

生:大家用手接住。

生:叫直升飞机。

生:让水手爬上去。

学生情绪热烈,发言争先恐后,提出了不少办法。

松木正子(日本)

板书:为什么父亲突然把枪对准自己的儿子?

生:我觉得因为儿子腿哆嗦就容易掉下来,这样很危险,是为了不让他哆嗦才这样做的。

生:比起掉在甲板上,掉在海里要好些。

生:正好父亲那一瞬间手里拿着枪。

生:“跳”的命令和把枪对准孩子,会更吓着孩子,不如温柔些对孩子说:“快点,往海里跳。”

生:孩子稍有些偏离就会丧命,所以当时容不得慢慢地去说。

生:船长用数“一、二”的瞬间,让孩子在腿没有移动的时间里,跳到水里。

生:在孩子腿哆嗦的时候,我想大声、果断的命令效果会更好。

生:那是在40~45米的高度,要是让我从那么高跳下来,我会很害怕。不过,比起被枪打死,可能更会选择跳下。我想父亲这样揣测儿子的心理,所以这样做。

生:第33页写着回头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只有跳水这一条路。

师:大家在游泳时,有没有过跳水的经历?

生:被水面拍打可能会与甲板一样危险吧。

师:这些,恐怕船长都清楚,那么,船长为什么还要对儿子发出“跳水”的命令?(生答略)

从上面我们看到,靳老师的教学在情节紧张的当口戛然而止,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快想快说救助孩子的办法,形成本课教学的一个高潮。学生们“情绪热烈”,纷纷想办法,“发言争先恐后”,训练了求异思维和表达能力;自然,学生想了,说了,但“一经与船长的办法比较”就相形见绌了,思维最终趋于聚合,实现了靳老师自己所说的,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助于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如果说靳老师的教学掀起了狂澜的话,松木老师的教学则平稳得多,他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父亲突然把枪对准自己的儿子?”学生有说“是为了不让孩子因哆嗦掉下来”;有通过比较认为“比起掉在甲板上,掉在海里要好些”;有想到时机是“父亲那一瞬手里拿着抢”;有希望父亲“温柔地对孩子说话”;有反对声“当时容不得慢慢地去说”;还有从“父亲揣测儿子心理”等角度发表看法。日本小学生的回答没有刻意的求异,但他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也能倾听别人的言说,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四、阅读取向:各有旨趣

教学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可能采取不同的阅读取向。王荣生教授考察认为我国当前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四种“阅读取向”(《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1) 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 (2) 以分析课文形式方面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的语文教师的“职业性阅读取向”。 (3) 遵循2000年的大纲,以“诵读”为主要样式的“鉴赏者”取向。 (4) 2001年《标准》所倡导的“感受性阅读”,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讨论法”的倚重。

靳老师的教学呈现为“职业性阅读取向”和“作业者取向”的混合体。由于该课执教于2001年课程标准诞生前,难免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痕———“至少50年,我国的阅读教学一直把学会语文教师职业性的备课样式和方法的‘阅读’,作为事实上的教学目标。”(王荣生)从整体看,靳老师的教学流程类似于大多数语文教师备课时阅读课文的流程,教师有意无意间想要学生学会的也是这种“职业性阅读”;该流程后两环节则为“作业者取向”。从局部看,教者较多地注重分析课文的形式,例如教学第1自然段“探究事情的起因”“了解概括段意的两种方法”等。我们看到,靳老师在开发“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指导书写汉字”“学习解释词语的方法”等教学内容上颇费了一番心,有其合理之处,但就总体的阅读取向而言,较多地将教师的“职业性阅读取向”搬移过来,并不符合当时小学生的阅读心理。事实上,一般读者阅读一篇(一部)小说,总想一气呵成把它读完。“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最重要的是“要让想象的作品在你身上发生作用”(《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

再看松木老师的教学,第一阶段2课时让学生读书并交流“初次与作品相遇后的直观感受”,因为“日本学者们认为这种直感是单纯、质朴,完全建立在学生现有经验基础之上的率真感受,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尊重和利用”;第二阶段4课时逐个讨论文本场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作交流,不同于初读阶段仅仅交流直观感受,此时的话题更明确,学习目标更集中;第三阶段让学生思考课题含义,进一步发表新的感想。可见,松木是在全程关注和引导着“感受性阅读”。吴忠豪教授也指出:“从《跳水》一课的教学计划看,日本国语课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评日本高年级国语课例<跳水>》)

《名师授课录》载有靳老师的“教学说明”,指出他上阅读课的指导思想是“导读”,并阐述了怎样才能引导好学生读书的三个要点: (1) 需研究学生所读之“书”,即学习内容的特点。 (2) 需渗透“学法指导”,即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3) 需关注学生阅读时的思维“热点”。从靳老师所列举的项目看,他通过潜心研读,认识到课文每一“段”各有特点,“须加把握”,“训练重点才能选准,训练方法才能求变”;将解词、概括段意、边读书边分析等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这些见解体现了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进的教学思想,不仅注重教师的“教”,而且有意识地加强了“学法指导”,教师的“导读”旨在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靳老师的这些真知灼见至今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依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其中也包含着历史局限性。首先,由于建国后我国长期缺乏课程意识,要点 (1) 靳老师研究的对象是教材中某一篇课文的特点,而不是对“学什么”的合法性从课程论视角加以审视,对课程内容加以取舍选择;其次,从靳老师所列举的事项来看,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他在要点 (1) 上认清了“段”的特点,而没有看到《跳水》作为一篇小说,一篇文学作品的特点;在要点 (2) 上厘析出“解词”等方法,而在当时无法认识到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阅读一篇小说的方法;在要点 (3) 上注意到学生阅读时理性的参与,但相对忽视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非理性的激发、活跃和参与”,而要把文学作品读通,“你惟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与体验”。

上一篇:火灾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下一篇: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