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2024-05-03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精选6篇)

篇1: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开放式教学

21世纪课程教材实验工作已全面启动,我们以开放课程、开放课堂、开放管理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开放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原则下,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置了五类课程。

1.基础工具类课程

包括语文、数学、思品、外语四种科目。开始时,教师对每周数学3课时、语文9课时的安排心有疑虑,认为课改是重文轻理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数学课时数肯定不够,要求增加课时。实验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决定执行课程计划,并让教师相信此类课程设置与编排必有其目的和理论依据,后经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学校自主课程

自主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口语交际”与“写字”为石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口语交际”课的安排一是为和英语学科的短课时配合,为汉语、英语的学习创造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2008年奥运会学生能熟练规范使用汉语、英语做好准备。

学校除去开设了“写字”和“日语交际”课程外,还要求广大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于是,喜欢美术的语文教师就把课文学习与儿童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喜欢文学的教师就经常搞一些“成语接龙”和赛诗会等活动……对于现代工具性课程、实践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我们也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各学科课程标准上课,力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放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1.教学目标开放

我校提出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储备,随时增减、调整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分层达标。如:实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很多儿歌,教材安排上虽然没有背诵的要求,可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下来。于是,我们把目标调整为熟读成诵;还有常识课中《认识东西》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眼、鼻、舌、手几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我校常识教师在目标上增加了“如何保护它们”的要求。这是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学定标的最好例证。

2.教学内容开放

21世纪的教材不是以范本形式出现的,教师有自主权、选择权,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和方式也可以选择。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创造

[1] [2] [3] [4]

★ 未来的学生范文

★ 以数学故事奠基学生智慧的人生教学反思

★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 未来学校学生作文

★ 大一学生未来规划范文

★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2: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作者:潘志强

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享有健康。新课改的出现,为体育教学带来答案。通过学习和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体育组实施了开放式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就我校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1.教师思想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21世纪。2.教学目标的开放

课程标准主要构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将学生情况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和灵活性。我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情,拟定适合学生的情况的目标。如:设置的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制订自我比较目标等。3.教学内容的开放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通过对教材的改造、变化,使所学内容符合儿童的发展,使他们乐学、善学。如,我在进行50米跑的教学中,设计大鱼网、冲过战壕、谁是第一等游戏内容,学生在练习中很投入,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达到了更好的练习速度的效果。

(2)将学生生活中的体育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走进学生的生活,去寻找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参与的活动,并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如,我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看到了许多学生在进行跨大步的游戏,于是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采用跨大步游戏,并在游戏中加了一些要求,要求学生最后一步用立定跳远跳起来,学生练得很投入,兴趣较高,更好地提高了立定跳远的能力。把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如:跳橡皮筋、跳格子、打水漂等,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4.组织形式的开放

龙源期刊网 http://(1)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怀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才能形成融洽、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2)创设合作竞争的课堂情境。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合作、竞争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会合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中,我设计了“长征”主题式教学,整个环节设置一定的环境布置,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比赛。在游戏“爬雪山”中,要求学生一个个手拉手,进行登山,哪个小组到达目的地早为胜。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努力地提高本组的速度,争取第一。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游戏,并且学会了关心和爱护他人。

(3)拓展生活、实践的课堂空间。体育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活泼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要大胆地走出去,利用周边的环境,上好体育课。我校体育组配合德育处开展了:踏青、野炊、登山等实践活动。这使学生视野得以开阔、身心得以舒展,能充分感受自然景物的美,从而激发对美术、自然课的热情,充分体现开放教学的特有魅力。

5.教学评价的开放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指向学生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和表现情况。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老师不宜像唱独角戏似地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开拓师生彼此的潜力,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如,在学习“前滚翻”时,先让学生观察评价教师的示范动作,建立动作概念。在练习中采用分组、合作等形式,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明确不足并不断改进,得到提高。然后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他们获得成功。

(2)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练习状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有时及时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它的功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评价要把握评价的时机,注意及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我坚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将使我校体育教学不断前进。

篇3: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1.教师思想的开放

开放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思想要开放, 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 要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 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21世纪。

2.教学目标的开放

课程标准主要构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 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范围, 各地区学校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 课程标准将学生情况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 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 (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 , 这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 更具操作性和灵活性。我在实施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情, 拟定适合学生的情况的目标。如:设置的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制订自我比较目标等。

3.教学内容的开放

(1)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通过对教材的改造、变化, 使所学内容符合儿童的发展, 使他们乐学、善学。如, 我在进行50米跑的教学中, 设计大鱼网、冲过战壕、谁是第一等游戏内容, 学生在练习中很投入, 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达到了更好的练习速度的效果。

(2) 将学生生活中的体育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走进学生的生活, 去寻找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参与的活动, 并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如, 我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看到了许多学生在进行跨大步的游戏, 于是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我采用跨大步游戏, 并在游戏中加了一些要求, 要求学生最后一步用立定跳远跳起来, 学生练得很投入, 兴趣较高, 更好地提高了立定跳远的能力。把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 如:跳橡皮筋、跳格子、打水漂等, 运用于体育教学中, 能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4.组织形式的开放

(1) 营造宽松, 愉快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 关怀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 才能形成融洽、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身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2) 创设合作竞争的课堂情境。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 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合作、竞争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会合作,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长征”主题式教学, 整个环节设置一定的环境布置, 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比赛。在游戏“爬雪山”中, 要求学生一个个手拉手, 进行登山, 哪个小组到达目的地早为胜。学生在活动中, 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努力地提高本组的速度, 争取第一。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游戏, 并且学会了关心和爱护他人。

(3) 拓展生活、实践的课堂空间。体育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活泼的空间,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要大胆地走出去, 利用周边的环境, 上好体育课。我校体育组配合德育处开展了:踏青、野炊、登山等实践活动。这使学生视野得以开阔、身心得以舒展, 能充分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从而激发对美术、自然课的热情, 充分体现开放教学的特有魅力。

5.教学评价的开放

(1)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指向学生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和表现情况。要求师生平等对话, 老师不宜像唱独角戏似地评价学生, 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 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 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 开拓师生彼此的潜力, 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如, 在学习“前滚翻”时, 先让学生观察评价教师的示范动作, 建立动作概念。在练习中采用分组、合作等形式, 学生相互观察、相互评价, 明确不足并不断改进, 得到提高。然后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 鼓励他们获得成功。

(2) 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功能, 通过及时评价, 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练习状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调控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 有时及时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它的功能, 还会带来负面效应, 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 教师评价要把握评价的时机, 注意及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相结合。

篇4: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具体目标都应该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展开。那么,能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便成为我们判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无论教学的手段如何改变,教学的方法如何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根据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本人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一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象生动的插图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代表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历史人名、地点、年代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思路揭示出来,使学生学会用相关的方法分析问题,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剖析。如果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如果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街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篇5: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式教学

段赏析

文 章来 源

..m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作者: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陆友松转贴自: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点击数:88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 陆友松 22809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师:(面带微笑)读了这首小诗,我又忆起了童年的往事

生:(迫不及待)老师,能说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说说看嘛

生:(小声议论)老师的童年一定很有趣……

师:那年我七岁,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家前屋后都成了水的世界。我和几个小伙伴打起了“岸上水仗”,结果弄得一身泥浆,害得我被母亲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我心里却觉得挺高兴的。

生:(不解)既然受了批评,为什么还高兴呢?

生:是呀,为什么呢?

生:一定是开心过了头

生:大概是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生:他们(小伙伴)一定是你的“铁哥们”

……

生自发地积极交流,气氛和谐、活跃。

师:文中赤脚的孩子们(小哥哥、小妹妹)也捕捉到快乐了吗?

生:(齐声说)捕捉到了

生:小哥哥滑了一跤,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生:他一定很自豪

生:他是最快乐的 生:他以关心小妹妹为乐

生:他还会以关心他人为乐的

生:小妹妹也快乐呢,她希望自己也摔痛快的一跤

生:她太喜欢雨水了,即使摔一跤,她也觉得高兴

生:她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生: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快乐

……

师:是啊,小兄妹俩既喜爱这夏季的雨水,又相互关心对方。多好啊!真心祝愿咱班也能涌现出这样的“兄妹俩”。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者在教学《雨后》时,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在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出师生的勃勃生机,焕发出堂的青春与活力。同时,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文 章来 源

篇6: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一、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要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如今教学条件的改善给教师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还得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来确定。新课程提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以学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存储器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案例1]:教师出示配有图画的拼音字母:i u ü,一部分学生脱口而出,大声念起来。

师:这么多小朋友会念了!我请会念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单韵母?

生甲:衣服衣服iii。

师:很好!你利用图画记住了i的音。

生乙:1字加点iii。

师:不错!你记住了字母i的形状。

生丙:一件衣服iii。

师:了不起!说了两个带i的字。

„„

[案例2]:教师出示配有图画的音节:x-i-a-xia许多学生脱口而出,大声念起来:xia龙虾的xia。

师:不准插嘴!跟我读x-i-a-xia河虾的xia。

生:x-i-a-xia河虾的xia。

师:x-i-a-xia海虾的xia。

生:x-i-a-xia海虾的xia。

师:还有什么虾?

生:龙虾的xia。

生:基围虾的xia。

这是近日在一所学校随堂听课中的拼音教学片段。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刚入小学的新生,应该说,他们的原有基础、学习经验差不多。但遇到了两位不同教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教师,从这学习的起跑线开始,两个班学生的发展将拉开距离。这是“以学施教”与“以师施教”两种不同教学策略带来的预测性结果。可以肯定,“以学施教” 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主动,更轻松,更有实效,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以学施教”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据,适合学生发展。

案例1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智地作出调整,改变并确定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伴学习,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地学,有效地学,做到了生生互动,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的理念。而案例2的那位教师则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的实际,坚持照预案所设定的方法,按部就班,还压制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照办。学生在这样严肃、紧张的氛围中,还谈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谈何发展?

2、“以学施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领者、辅导者,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1中,教师要让刚入学才两星期的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她不强行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识记方法,而是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识记的方法,她从中以评价的方式作了不露声色的辅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聪明才智,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孩子们的脸上,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中知、情、意、行同时得到发展,符合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而案例2的那位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不改变教学方式,不用多久,学生再也不会有主动的愿望,动脑的兴趣,插嘴的胆量,一个个成为装知识的储蓄罐,还谈何学习方法、促进发展?

3、“以学施教”呼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案例1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呈现的拼音字母的学习有差异,有的已经会读了,有的还不会,就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学生教学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紧接着,又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记字母的方法不作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认记字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这种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之一。而案例2中的教师却不管学生有无差异,一律对待。使有的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有的学生浪费时间陪着学。这还谈何“关心学生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由此看来,“以学施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不能只围着教材、教参、教案转,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只把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作为全部的教学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法,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三、以学评教,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不断完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应该是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有新的评价。聚焦课堂,评价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以学评教,就是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发展的课堂学习空间。

1、“以学评教”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主要依据,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学评教”的评价对象主要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同时也指向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评价表上的指标注重的是教师,媒体、手段的采用突出的是教师,课后教师一句:“学生配合得很好。”也看重的是教师自己的感受。评价是根无形的指挥棒,这样评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主宰意识越来越强,重教不重学,搞形式,翻花样,求完美,这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实现以学评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就要把主要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的提高和发展。要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了解他们的提问、思考、体验、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了解他们在这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依据。当然也要关注教师,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激励、赏识、尊重,是否启发、引导、服务„„,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否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这样“以学评教”的标准,势必引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对自己教学行为能否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视,最终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2、“以学评教”能促使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评价标准不同就会引起不一样的教学反思。“以学评教”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理性分析,引导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教师与时俱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笔者曾在两个班级,尝试语文试验本教材第四册《蓝鲸》一课的教学。其中学生作出的不同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引起了两位语文教师的反思。(课前我知道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上课了。我引导学生读课题后,两个班的学生对蓝鲸都表现出喜欢的神色。这时我问:小朋友,关于“蓝鲸”,你想知道什么?甲班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很多,涉及蓝鲸的大小、体重、呼吸、颜色、寿命、脾气、吃食、睡觉、繁殖、哺乳等等。乙班学生想知道的问题都是课文中的内容。

经过对学生不同表现的分析,可以推测:尽管两位教师平时都会要求学生提问,但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甲班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学生有疑便问,真疑真问,促进思维,有利学生的发展。反之,乙班教师让学生提问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重视的是符合自己教学设计所需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过程成了猜测教师想要的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有疑不问,无疑假问,对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通过分析、反思,甲班教师坚定了自己的做法,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乙班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因此,“以学评教”促使教师反思、改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

3、“以学评教”倡导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学会学习创设氛围、组织管理、制作学具、选择教法、收集信息、开发教材、拓展教材、补充资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

上一篇:中日礼仪比较下一篇: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