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语言文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受汉语的影响很大,但是中日语言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了解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让我们熟练地掌握日语这门语言,更好地进行中日语言文化交流,还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日语言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日语言文化论文 篇1:

基于中日语言差异对中日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和交流变得极为重要,而中日两国作为邻邦,两国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一个地区的语言由当地的文化所决定,而语言也能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思想。中日语言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而这些是中日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文章拟通过在研究中日语言基础上,简单剖析一下中日文化的差异,希望可以为学习日语和需要利用日语交流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让沟通能更加顺畅。

关键词:中日文化;汉语;日语;语言差异

0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亚洲文化圈,但是语言的表达各有各的特点。中日虽然从古至今一直有着深入的交流,是距离不远的邻邦,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两国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里面生存,不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习俗,也形成了非常不一样的语言系统。

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对于生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人们交流是相对简单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差异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中国语言和文化同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认知活动;还会影响跨环境的语言学习[1]。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还有很多中国人去日本工作或出差,同时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甚至定居。能否顺畅交流是直接影响不同国家的人表达和语言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中日两国因语言差异而造成沟通错误,将对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中日文化和中日语言的联系

1.1中国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当今世界上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在不断包容着、汲取着一些少数民族和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传播范围直达东亚和东南亚。影响文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思想意识、意识形态和其他宗教、教育、生活,人们目前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有许多直接的文化源头,其中黄河中华文明和长江中华文明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源头。古代中华文化是各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升华的重要成果,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之为“多源融合”,是中华文明文化形成的过程模式。

中国文化是和谐的。和谐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例如,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墨家主张的“博爱”,道家讲“知和日常”。这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汇聚、融合,使得中国文化的本身不断地追求和谐。

中国文化也是包容的,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灵活性和渗透性。中国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延续中不断包容和汲取来自其他地区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还讲求一个“义”字,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忠于国家、舍生取义”“与人为善、诚信待人”。这样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充满了凝聚力,让中国不断地进步和突破难关。

1.2汉语的特点

汉语是中国的标准通用语言,也称为普通话。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很多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华人社区或者唐人街也使用汉语。

汉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一种标准语和两种方言。中国现代语的标准语是汉语,即现代普通话,以北京四个音节作为声调基础,收集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镇。在中国现代汉语规范标准汉语中,除了柔和的一个声调外,还有四个小的声调。

汉语的母语族一般被划分为13种民族语言(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39-3国际语言顺序代码),可分为多个语言段。汉语通用字母方言语系的主要通用字母语言分别依序是:现代汉语中古普通话、晋语、粤语、湖南语、吴语、客家语、闽南语等。

1.3日本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日本文化历史起源于独特的海洋风貌地理特征环境。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岛国,四面群山环海。海洋地貌特征相对单一,自然资源有限,所以在物资上很难自给自足。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积极致力于扩大发展国家海军军事力量,并很注重与我国海事的持续合作发展。日本依靠日益便利的国际航运,为了充分享受我国更多、更丰富的海运物质经济资源,人们开始逐渐萌生向海外地区扩张的伟大野心。正是由于日本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才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日本传统文化以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为文化核心。具体来说,日本人习惯于作为群体的一个整体,把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有强烈的群体归属感,注重群体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存在差异时,个人往往能够以群体利益为中心,从整体布局规划上考虑,相互协调。

第二,日本海洋文化政治具有推进融合文化创新的特点。日本东临太平洋,北面东临朝鲜海,南面西临东海。特殊的文化传播力和地理文化位置使其逐渐成为融合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推进融合创新文化的文明典范。与此同时,随着欧美世界列强入侵亚洲,客观上推进了海洋文化政治的发展。善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总结的日本人也从西方传统文明中逐步收集了自己的重要文化融合創新动力元素,并逐渐将其融入当地传统文化,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稳步发展的重要文化创新动力。

1.4日语的特点

日语语言中的语助文字主要语言包括经常使用的片名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有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罗马字母,目前为止日语主要的元音平假名大体上是分布在五十个字的元音图。现在日语的词汇按照不同词语语义来源或者语法来源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再细分为三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日语的句子整体语法结构中在成分中的顺序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日语是粘着语,在所有的语法成分后面都要加上表明其语法地位。此外现在日语还有着发达的敬语重音组合敬语词和助词使用系统。

2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2.1中日语言结构差异

从语言结构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日语是粘着语,因此语言结构和形式各不相同。前者缺乏细微词形变化,句子词序中的所有词形顺序都呈现出鲜明的语法规律性,非常整齐严格,不能随意发生改变。语言词序上的细微词形变化可以极大地改变整个语句的意思。而日语与汉语不一样,一个句子的语法意义表达是否发生改变主要取决于语素,每个语素只能表达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现代日语中的动词、助词、助动词的表达作用十分相似;每个单词和短语在使用过程中,虽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顺序,但主要还是依靠有格助词和粘连助词等动词的各种粘连用法来充分发挥其独有语法表达功能,形成一个句子独特的语法意义表达内涵。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开始学习现代日语时,经常对助词(含格助词和粘连助词)、助动词和无格助词等动词的粘连用法的不同感到不解。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那些依附于格助词的没有语法表达功能和没有语法表达意义的无格助词,大多数是卡在某个实词后面或所需要使用的实词的某个词根上。这与汉语的学习模式和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

2.2中日语言意义的差异

中日不同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大国不同的文化审美价值心理所直接带来的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国际情感文化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国际语言表达行为习惯[2]。例如,汉语名词中的一些贬义词几乎都表现了突出鲜明的情感色彩,而日语中则几乎没有这种词汇的情感表达。如果把中国人长期使用汉字的习惯及其运用推广到日语学习上,人们就有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可能造成国际沟通交流的严重障碍。此外,日语中也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同音汉字,然而,这些词对汉字的使用意義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使用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变化,与汉字的意义有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例如,“人参”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要泛指一种珍贵的一味中药,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则是要泛指普通的一种胡萝卜。“爱人”在传统汉语中它只是“伴侣”的一个意思,但在现代日语中它却是“情妇”的含义。因此,很多日文词汇看似是汉语同音字或同义词,在日本语言文化系统中,往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也给现代日语字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

2.3中日语言使用的差异

日本人不爱说和写,当他们在不得不说或者要写的时候,他们就会尽量简短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是表达问候与寒暄,句子会长而丰富。此外,日语语言和文化中还存在着用性别差异,即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之间的差异[3]。虽然汉语在男性和女性的表达用语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像日本那样强烈和明显。这也可能是日语交流过程中,容易使中国人感到迷惑的一点。

每一种语言文化的发展,都会随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民族情感文化思想、思维表达方式、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中国语言文化作为现代人们之间进行人际沟通、交流和自我意识表达的主要语言渠道,也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人们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文化风格特征[4]。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汉语和学习日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包括技术因素。同时,还受更深的多层次的个体思维习惯、情感情绪表达、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实际应用发展过程,一方面,既要加强对日语相关单词、语法、语言基本结构和其他语言技巧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对日本传统文化、日本科学思想和日本思想哲学的学习。

3中日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与日本两国一直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在文化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儒家文化仍然被认为是日本及其他儒家文化国家的重要研究源头。但是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化发展及环境变迁,日本儒家文化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开始与中国儒家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种人际交往方式、行为表现方式、思维逻辑表达、行为模式等几个主要方面,接下来,本文将对其特点问题进行详细化的叙述。

(1)中国与日本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儒家文化虽然是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但随着儒家历史的持续发展不断变迁,日本文化的基本结构又与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首先就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人际交往,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交流方式,这是一个国家文化表现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稍逊于日本,还是个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受经济影响的相关文化表现也就不同。例如,日本人十分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可饶恕的,当日本人遇到需要赴约进行各种大型约会、会议时,大家一般来说都会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预约时间、按照预先的时间安排去进行赴约。在日本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那么主人放下手里的工作,先更换干净的衣服再出去接待客人,以此方式来向访客表达尊重。

(2)日本人有着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这与日本独特的社会历史观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日本人强烈的社会集团管理意识,表现在日本人们实际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5]。日本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把自己所属社会经济集团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里,自己及其所属社会集团的强大与否、地位上的高低都直接代表着自己综合能力的素质高低。所以在日本的责任企业里,员工每天都会努力地、用心地去及时做好自己所有属于他们本职的各项业务工作,如果一天的各项业务工作没有全部及时完成,那么企业员工绝不会及时下班回家好好享受休息,而会要求自己做完各项工作才下班回家。由日本人强烈的企业和集团经营管理责任意识看出,员工是日本这个企业集团经济社会持续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组成部分。此外,日本人从小就要做到长幼有序、严守高下尊卑,在很多日本企业里,员工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间依然保持有着严格的内部工作礼仪以及规范管理制度,员工不会因为工作遇到任何问题而“以下犯上”。所以日本员工在与其他企业内部领导之间,以及进行各项业务工作的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汇报时,会充分做到表现得彬彬有礼,行为上的语言举止十分谨慎。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日语言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在哪里。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为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对中日语言的差异研究可以提高对汉语和日语的认知以及提升学习效率。有日语交流和学习需要的人,在系统并深入地了解了日语还有日本文化之后,能够在日常交流和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爽,房国铮.从语言表达看翻译中的文化不对称现象[J].汉字文化,2021(8):151-152.

[2]何娟娟.关于中日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研究[J].今古文创,2021(11):106-107.

[3]董俊.中日语言称呼词的对比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 2021(3):144-145.

[4]吴珍.探究日语翻译方面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J].作家天地,2020(8):31+37.

[5]张永新.中日文化差异在日语翻译中的重要性[J].国际公关,2020(2):8-9.

(责编:李慧娟)

作者:夏滢

中日语言文化论文 篇2: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下的日语教学探究

[摘要]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受汉语的影响很大,但是中日语言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了解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让我们熟练地掌握日语这门语言,更好地进行中日语言文化交流,还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日语教学

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很快,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日语成为了世界第六大语言,很多人都开始学习和使用日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一门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只掌握了词汇和语言形式就行了,我们还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语言背后深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我们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语言。中日两国虽然距离很近但是两国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对中日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就不能充分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在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在进行日语教学时不仅要把句法、句型等语言形式教给学生,还要对日本的文化风俗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恰当的日语进行交流。本文将对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下的日语教学进行探究。

一、日语教学的目的和现状分析

目前日语在国际交流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中日语言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和教授日语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下面就对日语教学的目的和现状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日语教学的目的。目前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在中国非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将日语作为第二语言来选修学习。所以我们日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读日语的能力,然后在听读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书写日语的能力。在初步掌握了日语之后,再在学习日语的基础上对日本的文化和历史进行了解和学习。其次,日语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内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日语教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日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日语有点接近汉字,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日语的时候看到日语中间夹杂着一些汉字就对日语学习掉以轻心,不认真钻研和学习。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日语学习很难,找不到方法和诀窍,再加上日语的课时又比较少,所以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来非常困难。同时有一部分教师也只是把日语当成选修课来上,对日语教学不太重视,也不钻研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授学生日语时只会把日语词汇和语法教给学生,并不教学生日语背后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既不能让学生学好日语,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日语教学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日语教学不光是为了教会学生日语这一门语言,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文化,所以我们要针对日语教学中出现的不重视、不钻研、文化知识薄弱等问题找寻解决的办法,进一步促进日语教学的发展。

二、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日语言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人称表达、礼貌用语、模糊表达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认清楚中日语言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两国文化和风俗,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日语。

首先,中日语言礼貌用语表达。中国自古以来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貌文化非常发达,有很多表示礼貌和尊敬的语汇。与中国同处在儒家文化圈之内的日本也以礼仪之邦著称,所以中国与日本在礼貌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中日礼貌用语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各具特色。中国深厚的文化孕育于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奉行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兼容并包”的思想。这种思想观点促使人们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从中日感谢语使用习惯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交际属于外向型,也就是在交往的时候不拘小节,愿意和对方打成一片来显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中国的直接感谢语一般有“谢谢、谢了”等等十几种,中国人使用直接感谢语的情况不多,一般都是在与交谈对象不熟或者是关系疏远的情况下会使用。因为中国人认为和关系亲密的人使用感谢语会显得生分,不亲密。另一方面中国人很好面子,而且又非常重人情怕丢面子,所以不太情愿不顾自己的尊严直接跟对方道歉。在中国一般会用间接感谢语来表示亲密关系,很少有直接使用直接感谢语来感谢自己的亲人,常常用责备式和关切式的感谢方式。与感谢语一样在中国道歉语也非常少,只有“对不起”和“不好意思”这两个词汇。“对不起”这个词一般会在自己做错事的情况下使用,或是想要引起对方的注意,又或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对方的事.而中国人一般使用间接道歉语时都会在后面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且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代原有的尊卑有序的观念不是那么强烈了,这一点在敬语的使用上体现得比较明显。从地形上来看,日本的国土比较狭窄,而且是岛国受外部侵略比较少,内部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统一,所以日本的文化特征就是内外有别和集团主义。由此导致日本人的交际都是内行型的,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与外部集团的人交往时更加注重交往的礼貌形式,以此来显示客气和尊重。例如日本的直接感谢语非常多,而且还有很多固定搭配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日语中“感谢”一词的意思就是“珍贵的,非常值得感谢的”,对自己非常亲密的朋友和上下级都会经常使用“感谢”一词,而且使用率也非常高,几乎每天都在用。日本人虽然和中国人一样很注重面子和尊严,但是日本人更注重礼貌交往的形式,就是说不管对方是谁,不管处在什么的环境下都要把礼貌话说足,这跟日本的忠孝和感恩文化有关。日本使用道歉语的频率比较高,几乎每天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道歉语“失礼了、对不起”。

其次,中日人称语言表达的差异。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在与人交流时不喜欢自报家门,每次都会先问对方是谁,但是这种交流方式在日本是非常不礼貌的,日本人不论是在打电话还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都会说“初次见面,我是XX”,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英语时要让学生记清楚这些交流的规则。中国人对敬语的使用比较多,敬辞中的人称代词一般常用的就是“您”这个词。日本人内外有别和集团意识非常强,所以在使用敬辭时内外有别。日本人使用尊词一般都在称谓语前面加上前缀词,或者是在姓名后面加上后缀词“君、样、殿”等来表示尊敬。在职场上一定要使用与职称相符合的称谓,日本人的谦辞与中国的差不多,都是主动降低地位。

再次,中日模糊和委婉语言表达的差异。日本属于海洋气候,天气变幻不定,所以日本人在讲述不确定事件时,连语气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中国人就算是在表达猜测语言时也是使用肯定语气。另外中日委婉语言的表达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中国人常常在饭桌上委婉地劝别人多吃多喝,但是这在日本是非常不礼貌的,因为日本人在劝别人的时候会首先想到别人是否喜欢。再如在中国如果别人叫你去吃饭一般情况下都是别人请客,但是在日本如果有人这样说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对方会请你吃饭。

最后,中日拒绝语言和做客交流之间的差异。日本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国家,所以日本人不会直接说“不”来拒绝别人,一般都会比较委婉地拒绝别人,一定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一般都会直接说“不”,有时候也会在后面加上理由。中日两国人民在做客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个例子也常常会出现在日语教学中。在中国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在约定好的时间吃饭,但是在日本去别人家做客一般只是简单的吃吃茶和点心.也不会太过热情。而且在日本如果有人说没有了,那就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的。

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别,两者不仅礼貌用语和人称表达不同,而且在委婉、模糊表达和拒绝、做客上也有很大不同。了解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学习和教授日语都有很大帮助。

三、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下日语教学的策略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日语教学的性质、现状以及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知道了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日语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根据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来不断探索日语教学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汉语和日语之间的差别,寻找方法尽量弥补日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汉文化的东西,因此找到日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对日语教学非常重要,可以把汉语教学和日语教学相互对比,进行对比教学。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在日语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负担。分析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可以减少学习日语出现的错误以及交流中的一些不礼貌行为。其次,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设日语学习情景。我们可以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设置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非常深刻的现场感受,例如在课堂上可以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对话,这样不仅可以加強学生的谈话技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日语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拓展到课堂之外,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更多的学习资源应用到日语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到日语的语言环境,减少学习日语出现的错误。

中日语言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礼貌用语、敬语和做客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相同语言情境下使用的语言也不同。了解中日文化对日语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日语教学中可以进行中日对比教学,把中日文化引入到日语教学中,创设日语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日语。

[参考文献]

[1]黄明花.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探究日语教学方法[J].中国培训,2015(10).

[2]田静.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1).

[3]岳琳.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4]张锦.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3(09).

[5]贺婷.日语教学新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6]邵俊秋.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1).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李鑫(1983-)女,汉族,辽宁省盖州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教法。

作者:李鑫

中日语言文化论文 篇3:

同文同种——谈中日语言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 要:纵观日本的历史、文化,无不深深地受到中国的影响。中日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中日两国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旨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更好地揭示日本的历史和语言文化。

关键词:语言 文学 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纵观日本的历史、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烙印。中日同文同种,中日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 语言

日本最先使用的是汉字(叶渭渠等 2004)。日本的文字分为假名和真名。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真名是源自中国的汉字或是模仿中国的汉字。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日语和汉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日语和汉语有些完全相同的词汇,比如“学校”,“学生”,“椅子”,虽然发音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字形和意思却毫无差别。还有一部分日文字与汉字大同小异,如步和歩。当然,也不乏和汉字大相径庭的日文字。

日本古代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汉字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并被接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尽管后来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假名,有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字,但是汉字在日本文字中仍占主导地位。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它在日语中作为表意文字使用起来,极为简洁精密,有时只从字形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它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有研究者认为日本人的祖先不但接受了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而且创造了自己的日文汉字,但是这些字的造字方法深受中国会意造字的影响,因此绝大多数的日文字是会意字。但是现代日语有很多是用假名代替汉字。在日本社会中,知道汉字,尤其是清楚古代、近代汉字的人大都被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明治维新以后,虽然汉字被限制使用,但日本人仍然崇拜汉字。

从词义的角度来看,有些日文字和汉字完全相同,例如“自信”、“理由”、“手”和“世界”。也有部分日文字和汉字的词义完全不同,例如手纸(信)、丈夫(结实)、勉强(学习)、無理(勉强)、新闻(报纸)、大丈夫(没关系)。因此,我们在学习日语词汇时,绝对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望文生义,要从日本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去理解日语词汇,这样才能把握日语的精髓,不至于产生歧义,闹出笑话。

从句子的结构来看,日语属于形合的语种,注重形式;而汉语则属于意合。这一点上日语和英语更为相似,都有很多相对应复杂的句型、时态,及与之相关的词形变化。比如与て形相对应的英语时态就是现在时-ing形式,与た形相对应的则为过去时-ed形式,与なぃ形相对应的则是英语中的否定。而中文句型则只是通过词汇来反映时态,例如“了”,“过”等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日语句子通常是中心词在后,不到最后把整个句子听完不可能知道句子的时态和意义。可是口语中,通常会省略中心词,让听者觉得模棱两可。所以显而易见日本人很会察颜观色。日语的句子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位于句末,而宾语通常放在句中。这便与汉语乃至英语相反,汉语和英语通常都是把宾语放在句末,而谓语通常紧跟主语,即我们所谓的主谓宾结构。同时,在日语口语交流中,“はい(是)”的使用频率很高,但这并不全都表示说话人表示赞同,通常情况下表示“你说吧,我在听着呢”。在日语中很少有词汇能够表示绝对的肯定。因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把日本当作目标文化的人群应当相当小心。

2. 文学

从日本文学的特点来看,日本文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代:首先是贵族文化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学总的可以分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在古代前期,日本文学的类型主要是神话、传说、祭祀和汉诗,全用汉字记载。中古文学处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的平安时代,这段时期日本出现了自己的文字。在古代后期,文学的类型主要是诗歌(汉诗与和歌)、物语、日记和随笔。女性文学在这段时间红火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日本文学的第二个时代是武家文化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学主要属于近古文学时期,此时期日本文学的类型主要是:诗歌、歌谣、连歌、历史、战记物语、日记、随笔、游记、能剧和狂言。日本文学的第三个时代是商人(手工业者-町人)文化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属于近世文学。草子(小说)、诗歌、俳句、用柳、狂歌、歌舞伎、太平和锁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形式。日本文学的第四个时代是市民文化时代,这属于近代文学阶段(19-21世纪),包括明治文学(1868-1912)、大正文学(1912-1926)和昭和文学(1926-1989)(现代文学)。

从日本文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游戏的:自我玩赏;感悟兴叹:“物哀”;崇尚自然,继承了“茶道”所崇尚的“清和、古雅和闲寂”(叶琳 2002),例如《雪国》;“物我一如”-自然神道,人类要与自然亲近;玩味:悟性;风雅:这一点与中国的“诗言志”不同,后者主要起着教化的作用,为阶级政治服务,讽刺、抨击。

与中国文学相比,日本文学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超政治性。在这点上,中国文学正好顺应了世界文学。中国歷来的文人墨客一直注重在政治关系中来发展文学,总爱把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与此相反,日本文学具有明显的超政治的倾向。这一倾向的根源在于日本文学的真正传统主要在宫廷女官、法师、隐士和市民等人之中形成。无论是古代的贵族文学,中世的武士文学,还是近世的平民文学,近代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三大文学,从事文学的人都不是很关心政治。日本文学的核心是由非政治性的文学家形成的。因而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文学特点的差别显而易见。

3. 文化

总的来说,文化决定语言和文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言和文学肯定是有根本区别的,而语言正好可以反映出文化的不同。日本人宣扬的是一种“忍”的精神,以致整个民族都很内敛,表现得很谦逊。而中国人与之相比则比较强调自我。日本人喜欢漫画,因为想象的空间很大。日本人吃生鱼片“自然崇尚、原汁原味”。文学也如此:修饰的东西不能太多,“顺从天地自然,以四季变化为友”,“顺从造化而归造话者”。从交际方面看,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在与他人交往中比较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是否得当,而对方的反应同时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日本人与他人交往中很注意对方的言语行为,从对方的言语行为中揣摩对方的心理,小心翼翼地与他人交往。日本社会等级森严,日本人大多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序列保持敬畏和戒备,因此在日本历史上几乎没有篡夺皇位的事件发生。同时,日语中有敬语和自谦语的使用,这一点也能看出日本人的交际心理。敬语在日本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最能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交际艺术。正确地使用敬语是日本人社会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时日本人很强调集体意识,注重集体的荣耀,因而日本这个“大和民族”的凝聚力便不言而喻了。

自古以来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所涉及的区域十分广泛,有过宗教的交流,有过学术的交流,也有过制度的交流(宛金章 2003)。文化方面中国对日本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儒学思想的传播。儒学东传相传在公元四世纪,以《论语》和《千字文》等典籍传入日本为标志。儒学在当时的中国盛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在汉代已经在中国形成了政教一体的学问,并且深深融入法律而成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实现统治的目的而从中国引进了儒家文化以加强其集权统治。儒学对古代日本的法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的律令及司法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主体价值观就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礼”的精神。儒学通过立法、司法、法律解释及法学研究已经全面渗透入日本的法文化中(吴之桐 2004)。

日本文化总体上讲比较轻视形而上学。这具体表现在日本文化轻抽象重具象,轻来世重现世。与这种特征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事物的形而上学性,往往从包罗万象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抽象归纳。尽管中日两国目前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和其他西方国家和民族相比,相似之处甚多。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不断加深,相信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中日交流会取得更快的进步,以达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宛金章. 中日文化比较的视角与方法[A].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从[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吴之桐. 从中日法文化的历史性比较看日本文化的基本结构[A].佟君等.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C].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 叶琳.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家作品研究[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4] 叶渭渠等.日本文学史(古代)[M].昆仑出版社,2004.

作者:李 芳

上一篇:军营法律文化论文下一篇:水利生态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