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2024-05-03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共6篇)

篇1: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中央提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给妇联工作带来了崭新契机和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妇联组织深刻认识到加强社会管理与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找准定位,立足基层,切实把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妇女权益的有力维护上、放在妇女民生的切实关注上、放在妇女群众的有序引导上、放在妇女作用的充分发挥上,推动了妇女事业的有序发展。

一、了解掌握妇女群众所思所想,当好妇情民意的忠实代言者 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必须首先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在动态中准确把握妇女群众的心声和意愿,为妇女群众的利益代言。近年来,我们将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通过深入调研,问需于群众、问计于基层、问效于实践,针对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建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家庭志愿者创建等妇女工作的重难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为上级妇联组织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妇女儿童工作提供建议和对策,推动成果的转化和重点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实现了源头参与。我们还充分发挥妇联领导担任人大、政协常委的优势,掌握妇女儿童话语权,推动妇女群众利益进入决策层。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入党校主流课程,覆盖每学期所有班级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每两年在市委党校举办一期妇女干部培训班,纳入党校的主体班次统一管理,共举办4期,培养妇女工作骨干队伍200人。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对我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建设和妇女干部担任人民

陪审员情况、女职工劳动权益等落实情况开展了执法调研和检查,提出了新的对策和建议,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送市委市政府领导阅示。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玲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田昌兵同志先后做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落实好人大、政协建议。

二、引领妇女群众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当好弘扬文明新风积极倡导者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思想上尊重妇女群众,在感情上贴近妇女群众,在工作上依靠妇女群众,积极做好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融洽感情的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群众,为社会管理与创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通过举办妇女健身运动会、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女性大讲堂和城乡妇女健身文体活动、各类先进妇女典型的评选表彰等,深入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今年我们开展了节能环保家庭社区行动和“低碳家庭 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倡导“家庭低碳计划15件事”;在家庭和社区推广节能灯40000只,免费发放环保袋3万个;8户家庭被评为全国和省级节能环保家庭,泉口社区被评为湖北省“节能环保家庭社区行动”示范社区。我们还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和社区工作领域的优势,把家庭教育作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实施了百万家长教育工程,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当好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坚定维护者

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要目的是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和谐稳定。作为妇联组织,要积极推动解决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问题,将维权与维稳相结合,积极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在推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协同作用。我们紧紧抓住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探索社会化、常态化的维权工作机制,使各类机制和组织有效汇入社会管理服务的大格局,构筑“维权协调、法律服务、司法救助、心理帮扶”社会化维权网络机制,使妇女儿童诉求有渠道、怨气可释放、情绪能控制、权益得保障。我们积极协调各级法院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11个,聘请15名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协调公安机关在“110”报警网络中增设家庭暴力投诉内容,建立家庭暴力报警点35个,联合公安、司法建立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5个;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加大妇女法律援助力度,设立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站1个,建立妇女法律援助机构22个;协调民政部门加强对弱势妇女儿童的救助保护,挂牌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家庭暴力救助站;立足“平安家庭”创建,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通过深入家庭,激发家庭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更多的家庭做到“四防”,实现“四无”。通过创建“流动姐妹之家”、“家庭暴力调处中心”、“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站”等,坚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妇女儿童提供信访、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心理咨询“四位一体”的维权服务,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婚姻家庭、侵害劳动权益等典型案件。

四、立足解决妇女民生根本,当好解决妇女民生问题的有力推动者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解决妇女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各级妇联组织把重点放在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上,从妇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健康等问题入手,实施了巾帼创业工程、妇女健康关爱工程,着力改善妇女民生。联合劳动部门依托妇女创业培训中心举办了多期月嫂、厨嫂培训班;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妇女健康行动”,抓好妇女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免费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开展免费体检和优惠体检,并对全市农村及城市低保户、五保户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的患病女性开展救助,全额救助20名,部分救助100名,在全市巡回举办大型健康知识讲座10场次,免费为2万余名妇女体检;联合计生部门开展了“三关爱”企业行活动;联合司法部门开展妇女法律援助活动,主动为贫困妇女儿童维权。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审理涉及妇女儿童案件3000余件。积极发展妇女特色手工艺、家政服务业,开展为妇女“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帮助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推介创业项目100个,为800多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余万元。积极争取省妇联支持在钟祥市长滩镇创办“春蕾女童班”一个,连续三年为50名贫困女童提供学费6万元。组织爱心妈妈为孤残儿童织毛衣195件;为麻城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儿童送去慰问金2万元。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解民忧、暖民心为重点,扎实做好妇女民生工作,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妇女群众当中。

篇2: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在实践中探索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新途径

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

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作为县级政府,就要立足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探索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素质,实现男女平等的新途径、新措施。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探索创新。

一、平等参与经济建设,提高女妇经济地位

一是支持农村妇女致富增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稳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扶持龙头企业,筛选培育有地方特色,见效快的发展项目,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手工制作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为、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强吸纳妇女劳动能力。要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为农村妇女服务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产业组织、扶贫救助、劳动力转移网络。发挥好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协会和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作用,继续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大力支持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进而脱贫致富。二是支持妇女就业,保证就业机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计划、政策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把保障妇女就业机会放在重要位置,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要特别关心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女职工就业,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在招聘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和岗位外,坚决禁止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的行为,坚决保障在同等条件下,男女就业机会均等;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加强女工劳动保护,开展劳动监察,依法查处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利和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行为。劳动、民政、残联、工会、妇联等部门要切切实履行职责,积极组织残疾妇女参加技能培训,关心残疾妇女的生活保障和就业。

二、支持妇女参与决策,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一是推动观念更新,着力在女性特色教育上发挥优势,引导女干部重新认识女性的传统角色,自觉带头弘扬“四自”精神,提高心理素质,敢为人先,奋发向上,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二是改革创新用人制度,保障妇女干部进入决策层,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探索建立有利于女性领导人才培养选拔的机制,鼓励女性领导人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建立后备女干部人才库,使更多的女干部经选拔培养和实践锻炼尽快进入组织视野,不断壮大女干部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妇联、工会职工委员会等群众团体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和规划时,要注意听取各级妇联组织的建议和要求,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利益,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有关涉及妇女利益的法规政策或设立有关妇女切身利益的专门机构时,应视需要吸收她们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工作,保障妇女干部参与决策。

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一是加强普法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妇女树立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制度,依法追究不严格执法,知法犯法,损害妇妇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卖淫嫖娼活动,查处娱乐服务场所的色情和变相色情服务,打击遗弃、拐卖、残害女婴以及破坏计划生育政策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控告、申诉权的保护,完善健全妇女信访接待制度,开展妇女维权法律援助。有效制止对妇女的各种暴力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在收到女性遭受暴力侵害的报警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受害妇女。

四、完善妇保体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一是调整充实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人员配备、医疗设施,提高服务标准。充分发挥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指导功能,坚持与计生服务工作相结合,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群众的方针,建立城乡妇幼监测网络,提高避孕节育及时率、普及率、有效率。二是开展妇女病、地方病和性传播疾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坚持集中开展工作与进村入户普查相结合,把农村妇女卫生保健作为重点突出抓好,落实企事业单位每两年至少为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检查的要求,全面提高城乡妇女健康水平。三是建立能使广大妇女从青春期、恋爱期、新婚期、孕产期、生育后期、更年期、老年期都能适时受到宣传指导的服务体系。普及有关避孕

节育、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生育健康知识,提高育龄人群计划生育自我保健能力。根据育龄妇女不同需求,提供实效性较强、个性化鲜明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四是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把自来水、安全卫生饮水和卫生厕所的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农村建房规划工作之中。推进农村人畜粪便无公害处理工作,为妇女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支

持妇女接受教育,提高妇女整体素质

一是保障女性升学就学权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决禁止学校擅自提高女生入学的标准。支持贫困女童入学,对贫困女童减免学费杂费,采取“手拉手”、“春蕾计划”等形式,帮助贫困女童入学。二是广泛组织开展为广大妇女喜闻乐见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适应能力、自主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贯彻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搞好妇女扫盲和扫盲巩固工作。逐步降低青壮年文盲中的女性文盲比率。重视外来流动人口中女性的扫盲工作,将其纳入本地扫盲工作规划,使其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四是重视和发展好特殊教育,为残疾女童、残疾妇女提供受教育机会,增强其生存、发展的能力。

篇3: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王岐山实地察看了化学计量、太阳能光伏和LED照明计量、强激光计量、激光二维坐标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等实验室, 听取了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汇报, 并与有关专家进行座谈。他说, 计量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术支支撑撑。。新新中中国国成成立立以以来来我我国国计计量量事事业业取取得得长长足足发发展, 在建立全国统一计量制度、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计量工作越来越重要, 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王岐山指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 计量事业大有可为。面对新形势, 计量工作要与时俱进,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减排、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计量基础研究, 建立和完善计量基准、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积极参与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 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王岐山强调,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关键靠人。计量是一门基础科学, 人才是根本。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 加大培养力度, 充实科研一线力量, 造就一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计量队伍。有关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关心和支持计量事业发展。

篇4: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北京市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努力激发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积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坚持区域覆盖,统筹协调;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实行“管办分离”,改革运行机制;实行试点推进,稳步发展。

二、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 研究提出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

根据社会事业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不同,把社会事业分为纯公益性、混合性、经营性三类。按照合理界定政府职责与市场作用,实行社会事业分类管理,建立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建设运营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会同11个委办局,研究形成《北京市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试点推进”的思路,研究提出《关于加快本市社会事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及2004—2005年的改革任务,经市政府审定后已进入实施阶段。

(二) 促进举办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PPP模式(公私合营)、特许经营、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和混合性社会事业。同时对社会事业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进行清理,消除制约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障碍,全面开放经营性社会事业供给市场。目前,多元投资办医迈出实质步伐,公办高校举办独立学院试点取得突破,文化体制改革初显成效。

(三) 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促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运营市场化

按照“建管分开”和专业化管理原则,政府投资60%以上的纯公益项目全部实行代建制,同时,对政府投资不足60%的奥运会训练场馆,我们也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代建人实行代建管理。目前,北京市已有18个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了代建制,实施成效非常显著。

(四) 加快社会事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

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迁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社会事业资源。通过合并、改建、置换、重组等市场运作方式,促进社会事业强弱联合,放大优质资源,盘活存量资产。

三、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推进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

为放大优质资源、促进城乡统筹、疏解城市功能、提供产业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总体规划、整合资源、政策扶持、试点推进的原则,我们研究提出了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投资倾斜、人员编制等手段,采取多种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在大型居住区、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远郊区县建设名校分校、名院分院工作。目前,已实施推进10所名学校办分校、5所名院办分院工作。

四、加强基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

北京市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推进社会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两个覆盖”:既要统筹城乡,推进面向全市各地区的区域覆盖,又要加强基层,推进面向全体居民的人群覆盖,促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旅游资源、公共安全保障资源的均衡化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根据《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结合人口迁移变化状况,推进城区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优先支持农村和郊区基础教育发展。二是促进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三是促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四是促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的均衡化。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和谐社区。五是促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配置的均衡化。编制了《北京市消防站点建设规划》,明确标准和服务半径,强化区县政府职责,加强基层消防站点的建设。

五、开展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工作,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篇5: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区的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落实《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全区教育发展概况

(一)学前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143处;在园幼儿10236人。幼儿教师83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3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7。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稳定,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3处,在校生422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三)高中教育高标准发展。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4890人,职业中专(高中)在校生880人。

(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2年以来,我区创造性地建立了城乡学校共同体,靠制度制约强化了城乡教师的流动机制,实现了城乡学校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利益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使城乡孩子同享一片蓝天。《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城乡教育共同体经验。

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以学校幼儿园为带动,推动幼儿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在促进全区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我区发挥教育办园优势,大力发展学校幼儿园,带动了全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全区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改建学校幼儿园10处,中心以上小学都开办了自己的附设幼儿园。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迅速改变了农村学前教育滞后的状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同时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不断加大幼教科研力度,改进教育方法,并通过举办幼儿艺术节、智力大赛、运动会等活动,以赛促教,促进了幼儿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目前,全区已有省级实验园1处,省级示范园3处,市级示范园7处,市级一类园14处。在全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我区幼教工作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被评为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二)依法治教,大力提高基础教育实施水平。我区是1994年经省政府验收通过的首批国家级“两基”达标县区。多年来,我区把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全区建立了防止学生辍学责任制,把入学率、巩固率与学校的综合督导成绩挂钩;各学校完善了教师家访制度、学生月报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对经济困难学生,落实杂费减免政策,并采取一日捐助、爱心助学、“春蕾计划”、共同体捐助等多种形式实行帮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全区农村学校辍学率控制到2以下。各学校还坚持依法治教、严格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区中心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67。

(三)适应社会需求,促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我区职业教育采取了政府主办,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形成了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校内办学与校外办学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并逐渐建立起与普通高中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骨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还加强了与高职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门路。多年来,我区职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四)成人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城区,积极开展企业干部职工岗位培训,为全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新型管理人才和一线职工。在农村,结合各镇、街办的经济支柱产业,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初中应届生“绿色证书培训”,使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为提高全社会公民文化水平,我区认真组织了成人高考和高教自学考试。2000年以来,我区有20266人参加了成人高考;25367人参加了自学考试,有643人取得了大学本、专科毕业证书。

篇6: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一是推动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各地区可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全部达到。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全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24.26亿元,80%以上的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向城乡基层、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人民群众享受各类公共服务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快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推动实施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重点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3个领域15类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明确要求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启动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相继实施,将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纳入国家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陆续发布实施。研究提出国家公园体制基本思路和试点方案,并初步确定了试点名单。继续完善我国节假日制度。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基本思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培育社会产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积极研究“十三五”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及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加强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促进基层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助,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第二,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教育方面。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继续扩大实施“专项计划”和“协作计划”,促进城乡、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卫生方面。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文件。文化方面。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修订)。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人口方面。发挥人口计划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改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第三,不断完善社会领域产业政策。组织实施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研究设立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将现有部分培训疗养服务机构转化为社会化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休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继续落实促进养老、健康、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办医、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旅游、足球等领域发展。

上一篇:沈丘县职教中心数控实验室简介下一篇:读萧红《呼兰河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