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

2022-04-23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热点、焦点,并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急功近利,为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分依赖竞技体育,新闻来源较为单一,导致体育新闻准确地说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出现新闻资源的浪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 篇1:

福建省社会体育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为综观研究,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个案深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福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轨迹,同时通过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乡居民;体育意向;分析

据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除福建省外)社会体育开展得普遍较好,人们的健身意识强烈,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频度、时间等要素均超过经济欠发达地区。”福建是中国经济一个较发达的地区,理应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然而,是什么因素阻碍着福建群众体育的发展呢?为此,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2001-2004年)对福建省的群众体育状况进行广泛的跟踪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福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轨迹,对城乡居民的体育观念和意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透视微观社区体育来纵览宏观社会体育,通过个案分析、个体价值、意向和行为的变迁来衡量社会体育变迁的程度,同时通过了解民意来促进政府体育工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协助政府探讨民众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方面,本研究样本以我院社会体育专业2000级(60人)、2001级(30人)、2002级(30人)、2003级(60人)、2004级(30人)的学生为调查员,经培训并要求每位调查员负责5户他们所在的原户籍(未进高校时的户籍)的福建正式户籍的家庭户居民与村民,以及调查员所在的原居委会或村委会。此项专题调查的备取样本共2 500份,完成2 100份(2001年300份、2002年450份、2003年600份、2004年750份),删除各年的无效问卷共计25份,实际用于统计分析样本2 075份。调查时间为每年暑假进行。

个案的研究采用访谈、观察、座谈会、查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参照对比了国际国内社会发展指标和“1998年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成果调查指标的基础上,我们把社会体育发展环境分为3大环境领域和9方面内容交叉的完整的系统对社会体育发展状况进行测定。这3大领域是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9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1) 个人背景资料;2) 家庭及社会背景资料;3) 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估;4) 对社会体育环境的评估;5) 各类体育价值观念;6) 对政府社会体育工作之评价;7) 人们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期望;8) 对社区体育服务的具体项目提出看法;9) 对政府未来社会体育工作建议与的要求。

2调查分析

2.1经济仍是影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的重要因素

根据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抽样样本单位,第二阶:福建是福州、南平、永安,第三阶:福建是连江、光泽。尤其从第三阶来看,这2个县是福建省经济偏中下水平的县。而分析时却将福建省经济的总体平均指标作为标准,因此,出现“福建省群众体育落后”的原因。这2个县的经济状况见表1。根据我们调查: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在1 500元人民币以上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5次以上的家庭成员约占调查数的56%,其中有70%的家庭有进行体育消费(指该家庭成员合计:50元/月以上,用于体育支出的费用的家庭,如健身俱乐部会员费、购买健身器械或参加各体育活动费用等);在1 000元~1 500元区间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78%;在600~1 000元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46%;600元以下的,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为12%。可见: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2.2百姓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理解及原因引起课题组关注的是“家庭人均收入在600元人民币以下,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频度3~5次的家庭成员占调查数的12%”。

福建省城乡居民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多数人对体育的参与是为了解决身体健康的问题。人们对体育在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认识,体育的健身、消遣娱乐、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精神宣泄、追求消费、生理与心理恢复等各方面价值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逐年扩展出新的含义。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率也逐年增加(2001-2004年分别为38%、46%、59%、64%)。城乡居民进入社会体育活动中来受到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学校期间的体育兴趣爱好培养的作用为首位;其次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再次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周围人群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即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增大资金投资兴建的“社区健身路径”,不仅是解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场所的就近就地、小型多样的问题,表现了政府的爱民政策,而且给民众传达了“全民健身,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思想理念。这从城乡居民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就足以证明(表2、表3)。百姓选择“社区健身路径”与政府投入资金比例成正比,并且逐年递增,预计未来5年,“社区健身路径”将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选择运动项目。

2.3不同地域的人们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身体活动方式八闽大地是具有陆地农业文化和海洋渔业文化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育生活方式,一是以闽南金三角、莆田、福州、闽东部分县(市)的沿海区域。长期以海为生的环境中,强调个性的张扬,注重身体形态与功能的提高,以及体能的付出,所以,对现代体育的健身方式容易接受和融入。二是以闽北、闽西等为主的山区农业生活方式。这一区域的人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此外主要的疾病多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病,所以主张动静结合,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不注重体育活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不强调运动的竞技性。由于这两地域人们传统文化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因此对身体活动的内容选择也不同。(表2、表3)从项目选择看,正常地反映了地处沿海、山区的特点,也表明了这些项目的普及和群众的喜爱程度。

2.4对政府当年的社会体育工作评价在“您对本地政府这一年来群众体育工作的基本评价。”(表4)的评价中,城乡居民认为“尽了很大努力”(由2001年的7.2%至2004年的9.5%)和“尽了努力”(10.6%~18.4%),而认为“尽力不够”(30.4%~24.2%)和“很不尽力”(31.1%~21.6%)。后者的每年人数逐渐减少,前者逐渐增多。说明当地政府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发展观。4年来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的群众体育工作仍表示不满。如“一年来,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是否开展过‘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工作”的数据统计显示:有11个县在3年里没有宣传、有26个县在2年里没有宣传、有38个县在1年里没有宣传;“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培训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统计显示:有42个县尚未组织过。“在您居住处的1000米范围内是否有健身场所”的统计显示:42%的家庭住户回答没有,58%的回答有,其中学校性质的占74.6%、私人营利性的占3.2%、社区公用性的占9.8%、县(市)公用性的占12.4%。说明缺乏城乡居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这些诸问题是引起群众对当地政府社会体育工作的不满因素。

由于人们的全民健身意识谈漠,在开展全民健身工程的具体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一度陷入可抓与可不抓的境地。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各个项目、各类人群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各种晨晚练活动站未完全健全,还未形成网络化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现在经费困难和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是制约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民众普遍反映:这种状况最主要是城市规划不配套和规划不落实及监督实施无力造成的。例如,城乡居民居住小区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问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市县区体育场馆向民众开放的问题,以及有偿开放的高收费问题等,仍需当地政府加大实施力度,给予解决。

2.5百姓对政府的社会体育工作关心不足在问及“您了解政府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吗?”,民众表示“不知道”分别为:65%(2001年)、57%(2002年)、51%(2003年)、47%(2004年)。在“知道”和“懂得一些”的民众中,城市地区的比例较高,为93.7%,而农村地区偏低,为23.6%,说明:民众对政府的社会体育工作关心支持是不足的,也显示城乡居民在健身意识上还具有显著差别。自1995年始,经过10年的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推广落实,百姓对全民健身的了解开始逐年增加,但百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是不足的。此外,从“全民健身工程的器材设施”的维护管理来看,在调查的211个器材设施点中,近65%配置点的器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被偷盗。使原本就不足的健身设施,更是雪上加霜。通过体育彩票获得的公益金,由英派斯公司设计与制造的一套“健身路径”器材,坚固耐用和实用,倍受大多数人的喜爱。然而有一些人却不珍惜使用,对器材采取野蛮行为,甚至被一些不法之徒偷盗了。为了大家和自身的健康,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去自觉的爱护和维护“健身路径”器材。

2.6百姓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真正标志此问题是2003年的问卷调查增设的。问卷分析显示,农村居民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真正标志,主要表现在4方面:1) 农村体育要有人抓;2) 体育活动也要“下乡”;3) 村村应有体育活动设施;4) 农村也有体育健身热。为什么当前农村居民表现出这4方面的欲求?其原因是:新一代农村青年认识到农村逐渐向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满足老一辈“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然而,农村体育在乡镇一级中的地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已调查的132个乡镇中,91%的乡镇至今没有乡镇体育组织,没有专、兼职的体育人员,96%的村没有体育设施(不包括村一级学校),尽管村一级的小学有较简陋的体育场地设施,但多数是不对村民开放的,致使农村体育在广大的农村难以发展。

城市居民心目中“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主要表现在5方面:1) 居民居住小区应有体育场地设施;2) 社区体育组织建设完善;3) 居委会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4) 社区中每年应组织不少于3次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5) 健身科普知识与方法要广泛宣传。

2.7对政府未来社会体育工作的建议与要求城乡居民把“重视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指导问题”作为当前和未来最关心的体育事情,并希望政府办好的实事。

百姓的建议:“在乡镇、居委会一级应设置专职的体育干部,要重视自发性的民间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政府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社会体育骨干培训,在招聘使用村、居委会一级工作人员时,应把本辖区的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竞聘和考核鉴定的条件。”“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有关居民居住小区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的政策法规,保障居民能有切近的健身场所。”“多报道和介绍相关的、先进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方式和方法,组织体育‘下乡’,为农民宣传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技能。”“体育科普知识太少了,应多报道和宣传。”“政府可通过招标的方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那些有能力、有条件的社会体育组织中,来协助政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比如,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各种健身技能学习班等,并根据其实效业绩来确定补给的经费。”“政府应出台有关保护和管理经营‘健身路径’(体育彩票资助的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要忽略残疾人的健身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需要得到体育组织的扶持和帮助。”“注重社区的作用,将社区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枢纽,并成立相应的实施机构,关心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使学校体育能在社区中继续延伸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社会体育发展的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是影响以场地设施、团体组织、人的观念因素为特征的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反之,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图1)。

2) 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发展观。社会体育的发展同经济建设、生活质量、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等,一样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素质提高。

3)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

4) 城乡居民进入社会体育活动中来受到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学校期间的体育兴趣爱好培养的作用为首位;其次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再次是便民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周围人群的影响。预计未来5年,“社区健身路径”将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选择运动项目。

5) 不同地域的人们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身体活动方式。

6) 发展社区体育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体育发展的最重要方式,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 新闻媒体作为引导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完善起着“催化剂”作用,是影响社区成员进行体育锻炼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建议

1) 社会体育的发展应以居民的愿望为根据制定首要的工作任务;全面的社会体育发展则需要建立多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各个方面的协调行动;在推行社会体育发展之初,改变居民的态度与改善物质环境同等重要,要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事务,提高地方体育行政效能;选拔、鼓励和训练有志于从事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地方领导人才,是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主要工作;社会体育的发展特别要要重视妇女和青少年儿童的参与,扩大参与基础,求得社会体育的长期发展。2) 引导并大力发展民间体育团体组织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的问题。3) 提供大量有关发展社会体育的热点、焦点问题的信息资源,以加大新闻媒体对社会体育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促进社会成员对体育态度与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改变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 沈明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民信心的测度和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专刊),1996:111-119.

作者:谢 军 陈少坚 甘式光

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 篇2:

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趋势及发展策略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热点、焦点,并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急功近利,为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分依赖竞技体育,新闻来源较为单一,导致体育新闻准确地说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出现新闻资源的浪费。在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体育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受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报道领域,改变目前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独大、社会体育滞后的不和谐发展态势。

加强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力度

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我国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负有密切配合国家政策的政治责任,体育新闻也不例外。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将由奥运争光向全面普及转移,在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的总结大会上,刘鹏局长已经明确指出,今后社会体育资源将会得到政府更明显、更大力的倾斜,全民健身运动将会更有效地坚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①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并决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为保障人们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条例的第十七条指出:对全民健身运动,要“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十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站等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因此当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走上了新的方向时,体育传播也要及时调整跟上变化。加大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质量,不仅有利于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国家政策思想,而且对促进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符合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方体育》停刊,《中国足球报》宣布暂时休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体育报》专门开设了大众体育版,《体育博览》从单纯报道竞技体育转向报道休闲体育,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赢得了更多的受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事实证明一味重视竞技体育,忽视社会体育的单一的、狭隘的形式将不再符合受众的胃口了。以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加剧了体育新闻媒体间的竞争,竞争的需求促使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进行报道领域和报道内容的拓展。

符合受众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中,人们在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体育新闻因为关注普通群众的体育生活和需求,反映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提供娱乐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服务,因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关注。受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刺激着体育新闻的发展,促进体育新闻报道趋向多元化发展,内容更加丰富。

符合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是共荣共生的关系,社会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则有利于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片面发展某一方面,都会窄化体育的内涵,弱化体育的社会功能,这不利于体育的健康发展。在体育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正确发挥传媒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实现体育的健康发展。

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趋势

目标受众将由城市扩大到农村。长期以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吸引更多的广告,大众传媒呈现“城市中心主义”,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传播现状,其传播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传播内容更多地服务于城镇居民。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社会体育新闻传播也出现明显失衡,表现为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受众的社区体育、小城镇体育报道内容过多,以农村居民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农村基层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状况等报道内容较少,而且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能令人满意。但是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措施的实施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这一失衡现象正在逐渐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在举国重视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媒体聚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2010年底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的村民都能看到电视、听上广播。2009年又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村电视普及率,这些都为对农体育传播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而且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欣赏体育、参与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他们非常渴望了解体育知识、健身方法、锻炼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于是,在城市新闻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有着丰富新闻资源和庞大受众群体的农村体育。

报道视角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报道视角的多元化,源于社会体育新闻资源丰富造就的新闻主体的多元化。“从报道对象说,有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民族体育等。从内容上讲,可以宣传锻炼的意义、解释锻炼的方法和知识、推广基层体育活动的经验、反映群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②由于社会体育是社会与体育结合的产物,所以可以从体育新闻的角度报道,也可以从社会新闻的角度审视同一议题。可以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工程等重大议题,也可以从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体育活动和相关体育信息入手。正是由于社会体育取材广泛,使得报道领域宽广,报道视角趋向多元化。

导向功能及服务功能更加突出。21世纪是我国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媒体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体育新闻报道中,要配合国家政策,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为各项国家政策特别是体育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突出。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金牌意识将会逐渐淡化,运动休闲意识和对健康的追求意识会不断增强”。③休闲体育、趣味体育、体育旅游、体育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正是源于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研究受众需求、了解受众需求、服务受众需求将是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明确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重要性。传媒业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超越竞技体育的局限,关注社会体育的发展,强调和传播一种健康的、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还原体育的真正含义。在传播实践中,要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指导原则,深入基层,加强深度报道,尽量多地报道发生在受众身边的、贴近他们生活的社会体育资讯。

提高新闻策划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新闻策划“是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效益”。④经济效益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体育新闻能否得到重视的基本保障。通过提高新闻策划能力,最大化地实现社会体育新闻的社会价值,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只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内外成熟模式的发展经验,提高社会体育新闻传播的质量。目前国内一些媒体已经给予社会体育一定的关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更多媒体持观望态度。在边实践边建设过程中我国传媒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从新闻的深度、高度和厚度出发提高质量,才能确保社会体育新闻传播具有持久生命力。在欧美等国的专业体育媒体中,正是由于给予了社会体育极大的关注,不仅促进了本国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培育出如“西班牙斗牛节”、“英国追芝士节”等享誉世界的体育活动。中国传媒业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国外成熟模式的发展经验,借鉴国内社会新闻中优秀节目的传播模式,尽快实现借鉴、吸收、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使体育传媒与中国体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注 释:

①魏宇波:《电视体育新闻的民生化》,《记者摇篮》,2009(11)。

②孙玉双:《拓展体育新闻的领域》,《新闻采编》,2010(3)。

③廖慧平:《如何深入挖掘社会体育新闻》,《新闻爱好者》,2010(3)。

④陈慧:《电视专业化频道突破瓶颈的对策分析》,《东南传播》,2009(8)。

(作者单位:肖建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张慧清,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编校:赵 亮

作者:肖建波 张慧清

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 篇3:

菏泽市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成因及建议

摘要:现如今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一直存在的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匀问题以及计划倾斜问题的影响,使得社会发展中也有较多社会差异存在,而社会体育城乡差异就是其中的一种。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存在,给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会带来影响。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对于全面健身战略任务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菏泽市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菏泽市;社会体育;城乡差异;成因;建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上升到同样的高度,这是新时期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而社会体育也是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社会体育城乡间依旧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这一差异的存在,并不利于小康社会的构建,也会影响到城乡统筹发展,所以加强社会体育城乡差异成因深入分析并探索有效的建议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菏泽市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城乡差异

以菏泽市为研究对象,对社会体育发展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体育城乡间还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地位

城市体育较农村体育相比,在资金、政策以及组织等方面都有较为完善和充实的保障,菏泽城市社区在总体规划期间,将大约90%的街道体育融入到了菏泽城市社区的总体规划中,政府也随之加强对体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几乎有80%的社区都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体育经费支持。而反观农村体育,则正处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大多数的行政村都存在缺乏体育专项经费以及固定场地的问题[1]。

(二)体育观念

根据本次调查得知,社会居民在保健方面,多会选择一些基本生活方式,比如说睡眠以及饮食等,而选择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却少之又少,城市市民由于文化水平、生活水平较高,除了重视基本生活方式方面的保健外,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而农村选择参与体育运动来进行自我保健的人数及比例则与城市居民相对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足以显示城乡间体育观念之间的差异。

(三)体育场地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菏泽市的体育场馆资源与农村体育场馆资源相比,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这一结果不难发现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城市优势、农村劣势的情况,而市民到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也远高于农村人口[2]。

二、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成因

(一)制度根源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与农村本就存在独立发展的情况,国家也采取的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工业资本,但这样的方式尽管促进了城市及城市工业的发展,但是也使得城乡间的差距也随之加大,导致逐渐形成了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城乡之间的壁垒也十分分明。也正是这种二元分割的发展模式使得城乡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隔阂,自然也会影响到社会体育的推广以及普及程度,从而社会体育城乡间的差异也明显加大。

(二)思想意识根源

随着城镇工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居民也从大量的体力劳动中得到了解放,经济收入以及物质生活水平也明显提升,然后随着文化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并深刻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而农村由于现代化发展比较缓慢,传统的思维习惯给农村体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影响,由于农村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水平较为落后,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并未从战略的角度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农村人认为劳动比体育锻炼更重要,更有甚者会去选择求神拜佛[3]。

(三)经济根源

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也正是这一因素导致城乡体育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农村地区的体力劳动也是比较多的,更加不可能让体育全面的进入到农民生活中,自然就会导致二者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三、菏泽市社会体育城乡差异的解决建议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的加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体育部门就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社会发展观,正式将农村体育合理的融入到群众体育发展总规划中,并加快农村体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步伐,来更好的促进农村体育的持续发展。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要求,不断的加强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文化与卫生的一体化发展,同时重视强化农民的体育意识,注重完善农村体育条件,为农村体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的农村体育发展规划和计划,积极改善农村物质以及文化条件,更好的促进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小城镇体育的效用

小城镇是城乡间联系和沟通的重要纽带,可以突破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农民职业分化以及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使得农业社会不断朝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转变。所以就需要发挥出小城镇体育优先待定农村体育发展的优势,来逐渐的缩短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更好的促进全面健身战略的实现。发展小城镇体育,可以使得农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无形中影响小城镇加强对农村体育的支持,不断的改变农村体育格局,以便促进农村体育的进一步发展[4]。

(三)加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

农村体育与学校体育要不断的构建统一体,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发挥出学校体育的服务作用,是促进农村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所以就需要树立优先发展农村体育的战略地位,加强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的高度结合,保证发挥出农村体育的优势;同时,还需要鼓励高等体育教育加强与农村体育间的联系,为农村体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体育人才,以便更好的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有效缩短城乡发展差异。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菏泽市社会体育城乡差异比较明显,这一差异给和谐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阻碍,这就需要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农村体育扶持力度,以便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桂霞,廖华均.黄州区城乡群众体育差距分析及统筹发展研究[J].2021(2019-5):108-109.

[2]蒋彬.社会公平下的贵州省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差异与统筹研究[J].休闲,2019,No.195(3):65-65.

[3]吴瑞红,贡勇强,杨勇.河北省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2021(2017-29):163-164.

[4]王丙全.濮阳市台前县城乡群众体育的现状分析研究[J].休闲,2019,(36):1-1.

作者:杨凯 闻明法 周永芹 李让

上一篇:企业项目管理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现代农业建设特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