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2024-05-03

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通用9篇)

篇1: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基础部

徐雯

摘要:从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入手,提出抓好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等对策,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素质。

关键词:学习障碍 解决对策 职校生

目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基本上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层层筛选而落榜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其中有少数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有所下降。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又不能很快地调整落榜的心态,导致学习上缺乏目标,缺乏动力,学习进取心不足,严重影响着中职校的教学质量。

为准确把握当前职校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本人采取调查问卷、与学生谈话等方式,对职校一年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障碍及如何消除这些障碍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报考中职校学生状况分析

1、成绩较好,但家境不好,想早点工作自立,减轻家庭负担,所以报考职校,占3%;

2、初中学习成绩较好,有把握考取高中,但中考意外失利,进入职校,占6%;

3、初中时学习偏科,对有些科目学起来吃力或不喜欢,女生多为数学、物理,男生多为英语、语文,导致中考成绩不高,占20%;

4、基础差、成绩差、不爱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占45%;

5、受家庭影响,如:单亲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素质低,家教不好,家境贫寒等,导致学生孤独、自卑、性格孤僻,自我封闭,心理状况差,致使成绩较差,占15%;

6、其他原因,如智力因素、奉父母之命报考等,占10%;

二、入校后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目标。问卷中约80%学生认为这是主要障碍,认为前途渺茫;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学校考大学无望,因此悲观失望,甚至破罐破摔。这些学生不知为什么学,为谁而学,到底学技能,还是学文化课。还有的学生是奉父母之命来校读书,因而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

2、自卑感强。认为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完整,学习效果差,畏惧学习,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放任自己,不思进取,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思想。

3、没有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自己管不住自己。这突出表现在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上,有想当一部分学生迷恋电子游戏、上网,经常出入网吧,玩游戏、聊天。

4、内心孤独。有很多困惑、感受无处诉说,无人指点,家长、教师对学生关心、交流不够。

5、对教学方式不适应或不满。认为教师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积极性无法调动,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结论,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研究方法,因而学生机械应付。

6、教师态度偏激。老师对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讨厌反感,常给予批评、指责,即使学生做得对也吝于表扬,或者对这类学生放任自流,教学活动往往忽略他们的存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厌学、自卑和冷漠的心理,学业上不进而退。

7、不喜欢所学专业。

三、消除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对策探讨

(一)抓好入学教育

不少新生进入中职学校后,不懂得如何重塑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不懂得职业学校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因此充分设计好入学教育,可让学生在一入学就较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所定自己的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求知欲。具体来说入学教育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人文主义教育 所谓人文主义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敬业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知难勇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等等。对学生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职业学校最基本的任务。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意味着跨入职业的大门。因此,在学生即将开始职业学习生活之时,就应使学生有一清醒的认识,即在校期间,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使之学会做人,培养自己诚信、友善、智慧、责任、进取等优良的社会品质。

2、终身学习的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终身教育的世纪,知识以前所未有速度在翻新。人们如果不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就不肯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每个人的一生都应不断接受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教育。那种靠经验、靠资历、靠一劳永逸的一张文凭去胜任工作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据预测,今后的青年很可能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换3-5次工作甚至职业。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即使在相同的工作岗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所以,“学习终身化”和“终身化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

这一全新观念,在学生开始职校生活之初,就应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教育,而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学生不必为目前的选择而自卑自弃,应积极进取,适应时代,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消极自卑,混沌度日,只可能陷入被动,以致错失良机,终被淘汰。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教育

中职学生未来所面对的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中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大量具有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力,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素质的外向型专业技术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目前,我国高素质的熟练型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在生产服务领域,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有3%。如此状况,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难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可见,中职教育面对的是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的挑战。

如此形势,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介绍,进行入世后中国国情的介绍。让学生清楚国家、个人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向学生灌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理念,并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标,有侧重,从多方面丰富、完善自我,争取达到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有较宽的知识面;既有实践应用能力,又有外语会话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的能力等等,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职业指导的入门教育 新生入校后,面对的是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感受到的是与初中紧张生活不同的轻松与新奇。但是对新学校的相关专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学生却不甚了解,有些学生入校后,不能很快适应中专的学习生活,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对未来的出路茫然无所知。

对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教色转变,使学生明确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意味着结束了基础教育,进入了为终身不断接受定向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要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做好具体而实在的准备。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发展状况、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知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一种人才资源最终将进入市场,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人人平等,谁胜谁汰、谁赢谁输的角逐在进入市场前的学习期间就开始了,实力来源于在校期间的努力。这样,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更好地设计未来,奋发图强,逐渐形成爱校、爱专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适应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

总之,搞好中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的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压缩文化课时,取消全市统一的教学检查 不少中职学校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年,以文化课为主,教学要求与授课方式仍按照传统的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思路进行。但近年来中职校学生源质量较往年大大下降,试图在职业教育阶段为学生“补课”,文化课教育仍按传统的要求和思路进行教学,只能事半功倍。因此,压缩文化课时,让学生目标明确,尽快接触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另外,应取消市级的中职文化教育(语、数、外)的统一教学检查,各学校可根据各校的专业特点及市场需求安排文化课时及要求。例如上海市中职学校的文化文化课实行全市统一教学检查,就语文来说,其教学要求与知识点,与普通高中要求相差不是太大,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围绕统考的指挥棒转,做大量的,对实际能力毫无提高的练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

(三)语、数、外基础课走分层教学的道路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语文、英语、数学等文化基础课进行统测,再根据成绩的高低分就业班与升学班,升学班的课程设置,应加大基础课课时,为以后升入高职打基础,就业班压缩基础课课时,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摆脱自身基础太差的困扰,这样学生各取所需,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四)开设多门选修课

在社会经济走向开放化,国际化的今天,重视培养和开放职校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开设一些选修课,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律。

(五)课程设置上,积极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人文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框架 建立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统一的、内在的逻辑关系,积极从劳动力市场分析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开发新的综合课程,教材内容密切联系世纪,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尤其是凸现行业企业生产中的主流技术。定期邀请专业所属行业人员研讨专业课程计划。

(六)教学安排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体现专业实践的全过程、全方位性,将学生在校专业学习过程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专业教学过程管理中,向专业行业开放,邀请行业专业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过程管理,指导专业教学。

(七)实验实训上,借鉴职教实训模式,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

如课程见习、基本技能训练、岗位实训。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备骨干专业的实训教学设施,并密切与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八)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言行随和风趣,学生就会慢慢接近教师,并逐渐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过于严肃,动不动就训人,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十六、七岁的学生还未真正成熟,看问题短浅,飘浮不定,对所学课程不是那么情愿。为此我们教师要用一种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去亲近他们。对此,教师在学习上要耐心指导,更要在人格上给予尊重,让学生体会到叫实的博大胸怀和满腔热情。对于差生不要挖苦、粉刺和歧视,应给予更多的帮助、温暖和关心,同时尽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之振奋精神。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这时老师要放下架子,通过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前在中小学学习的情况,有什么爱好等等,让学生感到你是值得亲近和信赖的人,他们才向你讲实话,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立、乐观的人生观。同时给他们渗透社会的发展变化,讲竞争的激烈与就业的艰辛,以及走出校门应作的心理准备。情感交流对于转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引导他们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以为与他们平等交流很重要,要坚持“三少三多”的原则,即少喝斥、多沟通;少责备,多关爱;少冷眼,多微笑。学生一旦在情感上与教师的引导产生共鸣,必然对教师的鼓励肃然起敬,对教师的教导也会更加珍惜。我们的学生虽然基础教差,但他们对教师的信仰、教师的品质、教师的言行乃至教师的思想,是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的。学生会从接受任课老师到喜欢上他所讲的课程,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师一旦赢得学生的信赖,将有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由于职校生涯的“特殊性”,决定了职校生的学习障碍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也应该从多方面探讨消除职校生学校障碍的对策,这是每一位职校教师肩上的重任。职校教师,任重而道远!

篇2: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李春勇

摘要:学习目标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有证据表明,在有目标的条件下,即使不指导学生如何做,他们的行为有时也会比无目标时更具有创造性。目前,职高生学习目标普遍缺失严重。本文通过调查,对职高生学习目标缺失的几个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研究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学习目标

目缺标失

教育对策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叶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标的随风漂荡。目标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的很多学生至今却没有目标或只有一些无效目标。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的调查分析,发现有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多变;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7%的学生目标意识严重缺失,而只有17%的学生有相对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因此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调查走访,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目标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追求“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 许多学生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希望学到的东西马上能用到实处。只对专业技能课感兴趣,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不情愿,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

另外学生还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学习没有持久性,意志力不强,三分钟热度,常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久而久之,一直看不到学习效果,他们便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学习目的不清

我们的高中是职业高中,学生多是初三分流的中、差生或是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都是出于无奈才上的职高。据调查,职高生中真正是自己主动愿意、且有充分的学习预期,决心通过刻苦学习,争取学有所成的并不多。大多是他们的父母硬逼着来的,而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想读书。因此父母也不指望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只是由于他们还未成年,出去上班不宜,晃在社会上又怕他们出事,自己也没时间管,就把他们推到学校来,让老师帮助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说,只要安分的待在学校把自己养养大就行,其他的都无所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俨然把学校当成了“幼托班”!

三、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两个:

1、有的同学由于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由父母代劳的,专业和兴趣不对口,因此对专业学习缺乏热情。

2、有些学生对专业的期望过高,和实际不符,因此产生失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拿我们计算专业来说吧,很多学生在选计算机专业时,大多认为学计算机的肯定是每天都要上机做东西的,但实际上计算机专业还要学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比如,《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课程。当实际与他们期望的有一些差距时,他们就觉得是被学校欺骗了,整天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

四、抗挫能力比较差

许多学生的抗挫能力比较差,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受不了,对于突如其来的失败,有的学生甚至会大哭大闹。今年正逢江苏单招改革,且不论这个改革是好是坏,但当学生听到技能考试今年全省统一,并且要以满分300分的分值加入高考总分;而且从今年开始学校招生人数也要有所减少,特别是本科录取人数明显降低这个消息后,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被磨平了,顿时没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个别学生甚至说:“这样一来我肯定是考不上的。这太不公平了,我们受骗了,我不读了,混个职高毕业算了。”许多学生只要遇到一点点失败和挫折就会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动力。

五、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许多学生看到现在社会上一些学历不高的人依靠一定的社会关系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吃紧,为了找到一份工作,相当部分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重新学习新的知识。这就给了我们的学生一个心理暗示,只要有“门路”,没学历也能找到好工作,再说了如果现在学了将来没有用的话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等以后工作了再学也来得及。因此,这些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没有了目标。

要帮助职校生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意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师生结对,帮助制定学习目标

就是一位老师负责对口管理几个乃至十几个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当然学习无定法,具体的学习方法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并且进行跟踪管理。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有长期的,又要有短期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具体我们可以遵循“目标分解法”来做,先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大目标,比如,要学会独立编写程序。然后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当然这些小目标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这些目标应当是他们蹦一蹦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无目的、无方向的生活。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把别人写的程序读懂,等到他能读懂程序的时候,我们再鼓励其模仿着自己写一段程序,等到他又能做到的时候,我们再试着让学生自己独立去编写一个程序,成功之后,他最终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在上述过程中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就要给予具体的表扬,甚至可以将表扬夸张一些。体验到了成功,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逐渐的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但是由于职高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在上述过程中结对老师应该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学生认真执行,防止半途而废。

另外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如果此项计划无法进行,就须由另一项计划替代。但是一定要牢记:我们可沿着成功之路改变计划,但不要轻易改变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职高生年龄一般都在17岁左右,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能把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自觉的去学习和发现问题。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学生能从这些情景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和惊讶,这样就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编程课时,先拿出一张白纸,找学生量下它的厚度,然后再找学生回答珠峰的高度,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奇怪,白纸和珠峰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我再故作神秘的跟学生说,“一张白纸经过N次的折叠可以和珠峰一样高哦。”顿时,同学们发出了惊呼,连连摇头说不相信,“那要折多少次啊?”有的学生插嘴说,“这个嘛,老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程序来算。下面请同学们先想想怎么来设计这个算法呢?”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觉得学习编程并不是没有用的,它确实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对编程有了好奇心,也就有了学习编程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好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达到“我要学”。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遭受失败和挫折,尤其是职高学生,遭受的失败和挫折可能会更多。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失败和挫折,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新的立足点。例如,对于江苏单招改革,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虽然改革力度比较大,大学也没有以前容易考了,但正是因为录取率降低了,所以这张录取通知书的份量也就更重了。对于每个人都能有的东西,那就算不上是一种优势。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新的平衡点,使其重拾信心,更加努力的学习。

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不良现象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社会,让学生明白个别现象是不能取代社会主流的,现在讲的是知识经济,没有知识就意味着被淘汰。另外给学生多宣传正面典型,多介绍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及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清除灰暗心理,培养积极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3:消除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障碍,策略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学困生或淘汰生.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感到十分厌倦,对高度抽象概括、逻辑严密的数学更是望而生畏.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遭遇重重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偏重精英教育的背景下,受个人心智水平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兴趣不浓、方法不当、意志力不 强,进而产生逆反、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如何使学生从“不愿学”到“愿学”,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深入了解、研究中职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一些消除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强化应用性的策略

秉承“大众数学”的思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是人人必需的,是日常生活中和专业学习中有用的知识.强化数学知识的文 化性和应 用性,淡化其系 统性和抽 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寓教于乐的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善于设疑激趣,让学习变得“好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巧设引例

中职生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和问题有着浓 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引入了流传在本地的一种民间游戏“抢19”:两人交替抢数,规定每人每次只能报1或2,依次累加,谁先抢到19为胜.学生都跃跃欲试,兴致很高,教师轻松地引入了“等差数列”的课题.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甚佳.

2.巧设悬念

悬念能激发人的好奇心理,使人产生总想知道究竟的愿望.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巧设悬念,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较好 的教学效 果.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8mm,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mm.如果对折50次,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10倍.”学生比较兴奋,迫不及待想知道怎样计算,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这样,教师便能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幽默包装

为唤起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 情,课堂语言 在力求准确、通俗易懂的同时,若能用幽默包装,会使学生心情放松,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例如,在比较函数y=sinx与函数y=sin2x的图像时,教师可以 这样引导 学生:“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身高一样,只是函数y=sin2x的身段比函数y=sinx的身段苗条一点.”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幽默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机智灵活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使教学变得风趣、诙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趣,从而使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

4.教学手段多样化

就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而当他们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就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意志.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收集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实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实验与交流相结合,从而降低数学的抽象性.

三、数学问题情境化的策略

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可使数学问题 更具体、更贴 近生活.心理学上有一种沉锚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意思,即人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锚”,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其像“锚”一样沉入学生的心海,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记忆与理解.心理学中有许多效应,我们要善于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四、坚持鼓励性原则的策略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是信念导致了 情绪,最终导致了个体的行动.数学学习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可能导致相应的数学学习信念.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可提高学习成绩,但焦虑过度,就会造成抑制心理,影响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人格特质、评价方式和学生的考试经历、课堂学习经历、与同学合作交流经历等都可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善用鼓励性原则,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学生的心灯,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篇4: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 就业与创业 心理障碍 对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迅速下滑,第三产业骤增,高新产业不断涌现。许多劳动者因不适应这一变化而下岗或者失业,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中等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扬长避短、求得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接受就业、创业和职业更换的挑战。但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职校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由于他们社会阅历尚浅,心理发展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严重挫伤了他们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并深深地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如何消除职校生就业和创业的不良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成功地就业和创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配以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

2006年,为全面深化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推进由创业知识教育向创业实践转变,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大部分职校如今都已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有效地转变了职校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了学业与就业和创业的关系,了解了将来所面对的竞争市场,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的心态及心理品质。同时学校再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需将就业和创业指导与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有的学生需要就业和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有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的学生则需要综合性的指导和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帮助职校生在就业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解除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促进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上的改变,进而维护和增强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教育过程中缓解压力,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排除心理障碍,构建完善的人格。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能否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是就业和创业者能否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志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切行动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并战胜挫折,取得事业的成功。

1.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就业和创业目标

选择目标时,教师要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学生则力不能及,超出他们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平,虽然顽强奋斗,但失败仍多于成功;过低学生则不经努力就可以轻松地达到目标,不能充分发挥潜能。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就业和创业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当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才不会退缩和放弃,而是满腔热情地接受挑战,争取更大的成功。

2.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就业和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是支撑艰辛创业道路的精神支柱。首先,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思想教育。通过端正思想,使职校生树立就业和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就业和创业,乐于就业和创业。同时,帮助职校生端正就业和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进而明确就业和创业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改革的时代、竞争的年代需要年轻人要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不墨守成规,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胜不骄,败不馁,提高心理耐挫力,引导他们挖掘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心理特质。

3.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为激发职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推动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如今职业学校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一方面,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必然会搜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信息,让学生带着课题走出校门,自己去寻找答案,去迎接就业和创业的挑战,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优化就业和创业环境,构建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文化

政府应不断出台新政策并完善原有的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职校生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支持和帮助职校生就业和创业。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尤其在解决就业和创业资金、项目认证等问题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低息贷款、专利发明申请费用减免、就业和创业初期税率优惠等,为职校生自主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就业和创业文化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它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文化鼓励创新、崇尚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追求财富、实现自我,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通过构建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文化,降低就业和创业门槛,优化制度环境,激发和释放职校生的就业和创业热情。

职校生的就业和创业,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品质。消除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才能使他们早日成功地就业和创业。

参考文献:

[1]吴翠珍.中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

[2]张玉利.创新时代的创业研究与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成效初显.

篇5:职校生惰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惰性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如今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惰性尤为突出。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学生的惰性心理就像智慧之门的锁,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就无法谈起,因此本文对职校学生的惰性心理的形成及对策的研究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职校生 惰性心理 成因 对策

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意识到劳动是人生存的基本要素。一个人是否热爱劳动、是否勤奋努力,是影响他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

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三、克服职校生惰性心理对策的研究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结合懒惰心理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的懒惰心理进行矫正。

1.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水平低表现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产生的惰性心理

所抑制。要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具体来说是:

(1)要巧用奖励与惩罚。对惰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

(2)要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而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极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3)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目标和信念不同,其归因也不同。

(4)创设成功的机会。惰性心理强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5)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将学生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懒惰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2.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

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4)及时帮助学主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同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3.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

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总之,关注学生生命的和谐、全面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职校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的思考职校生的明天。惰性对于职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顽疾。此病最易感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难题,意志稍一松懈,就易滋生惰性。如不及时克服,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对职校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用智慧的教育培养出勤奋的职校生,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会做人、会学习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着色添彩。

篇6: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调查问卷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与成熟, 计算机绘图在制图领域中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制图。Auto CAD绘图软件以其功能强大、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已成为工程界绘图的首选软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职业高中、技校的学生, 因此我们要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Auto CAD软件的操作方法, 熟悉并正确使用各种绘图、编辑、尺寸标注等命令进行工程图样的绘制。我校在机械、机电和数控等专业的课程开设中, 学习Auto CAD由原来的第二课堂发展为一门必修课程, 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制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一、调查目的

学生可以通过CAD课程的学习来掌握计算机绘图能力, 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参加计算机绘图兴趣活动来学习计算机绘图, 提高制图能力。为了能够使传统的制图教学和计算机绘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计算机绘图是有必要的。为此, 笔者组织本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计算机绘图的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 旨在找到将传统的制图教育与计算机绘图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采用了不记名的形式, 对本校相关班级 (开设机械制图课程) 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性质、对制图课的兴趣程度、职业理想、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计算机绘图的了解程度等问题。这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5份, 收回问卷55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5份, 占收回问卷的100%。在问题4“你学习《机械制图》的时间有多长”中, 有60%的学生已经学了一学期, 有34.55%的学生刚开始学习, 5.45%的学生已学了两个学期。因为学习计算机绘图需要学生熟悉制图的基本规定和正投影法的作图基础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规范地学习计算机绘图。

三、学习计算机绘图的三大对策

1. 充分摸清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的情况

问卷表明有94.55%的学生听说过计算机绘图, 只有5.45%的学生不了解, 说明计算机绘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在调查的学生中, 已经有74.55%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第二课堂———计算机绘图兴趣小组。数据表明,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想学新知识的, 特别是与机械制图有关的计算机绘图。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绘图兴趣小组, 没有一位学生反对在班级课程表中增加与制图课有关的计算机绘图课。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 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在问到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时, 其中43.64%的学生很感兴趣, 有49.09%的学生有兴趣, 只有7.27%的学生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从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中, 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计算机绘图兴趣活动。教师虽然牺牲了部分休息时间, 但正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教学生计算机绘图, 使学生更加佩服你, 会在你的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学习制图, 提高画图和识读图样的能力, 为学习计算机绘图打好基础。

2. 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计算机绘图的应用, 特别是本专业的用途给学生看, 让学生充分了解在现代企业当中, 计算机绘图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如在有的企业中,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来设计产品, 对产品进行失效模式设计, 对产品进行应力分析等, 这是手工绘图所不能比的。因为用计算机绘图来绘制图样, 它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 是手工绘图效率的10~20倍, 是工程制图的一场革命。许多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 计算机能绘制出来, 比如三维模型, 它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因此, 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好计算机绘图, 对于今后的就业渠道会更加宽一些。有数据说明, 大部分的学生想利用先进的绘图软件来提高绘图速度和质量。有96.36%的学生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有机会愿意从事计算机绘图工作, 只有3.64%的学生认为今后的工作还会是手工绘图。

3. 采用有用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单独开设计算机绘图 (CAD) 课程, 是学习计算机绘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开设第二课堂, 让一部分学生同步学习计算机绘图, 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Auto CAD 2006等版本进行计算机绘图, 也可以教学生从网上下载CAD软件进行安装,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绘图的知识。在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实际, 让参加计算机绘图兴趣活动的学生使用CAD软件来做相关的图形练习, 比较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不同之处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综合性上机实践内容, 如设计综合绘图、编辑修改等命令的图形典例, 使学生在巩固制图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并能够运用综合知识, 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计算机绘图, 可以使一部分制图学得好的学生先学习计算机绘图, 提高绘图技能, 为后面学习CAD课程的教学中打好以点带面的基础, 从而更好地提高班级团队的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实践表明, 那些参加CAD兴趣小组的学生在CAD课程的学习中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能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学好计算机绘图, 为后继学习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目前CAD/CAM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已得到较多的应用。我校CAD室的微机安装了与数控机床相配套的数控模拟软件, 学生可在计算机上用Auto CAD软件绘制出零件图, 通过数据转换可以直接应用在数控加工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本领,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兴趣, 并有效地促进了数控高级工的培养。

篇7: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 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 消除策略

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等心理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习者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而消极的情感,则令人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职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障碍及消除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职校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英语学习者的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意志、性格、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而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等。当前,职校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当前,职校生中的大部分人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基础在中学时代打得不好,单词量严重不足,课堂上听不懂、看不明白,即使努力也收效甚微,成绩难以提高。这种心理暗示导致了他们缺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采取逃避甚至放弃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些技校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英语课上被动消极。因为怕出错受人讥笑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他们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也不敢多提问题。这些学生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成为学困生,有较强的自卑感。

2.矛盾心理

部分学生有提高英语成绩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英语,向老师和优秀的同学请教,自己也购买了不少学习辅助资料。但是,即使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他们的成绩仍然没有显著进步。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丧失了继续进取的信心,从而造成了心理的疑惑和矛盾。

3.害羞心理

部分学习者存在这种现象:他们学习成绩不错,但当被提问时却支支吾吾,或不愿回答,而回答的内容与其实际水平相差很远。存在这种现象的学习者,主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形成了心理压力,加上性格内向,怕读错讲错,久而久之,即使英语成绩再好,也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

4.逆反心理

由于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或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情而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转而对英语产生“反感”。另外,个别英语教师过分注重语法教学和英语应试教育,脱离了新形势下职校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

应该说,对于当前的职校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更应该凸显其应用性。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如果一味追求语法和应试教育,显然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当前的英语教学,必须有新的思维和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实践能力。

二、如何消除职校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对教师来说,认真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技校英语教学中使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达到和谐一致,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都是至关重要的。消除技校生的英语学习障碍,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坚持长期反复的思想工作,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的,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也是一种活动,所以可以把学习过程理解为动机作用的过程。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激发,而且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换。离开了激发与转化,也就无所谓学习的动机了。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和激励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其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对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深层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和日常经验等角度去关怀学生。上课时,多向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后,给学生留一些适合他们做的题目,使其获得一些成就感,逐渐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余还要多找学生谈心,多辅导学差生,鼓励他们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消除厌学、恐惧失败和退缩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2.激活英语课堂,还学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动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备课要充足,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增加其趣味性,也可以添加有趣的语言材料,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教师还可以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参与的愿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积极向上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学习策略。英语教师要教会技校生各种学习策略,如学习听力、口语的方法、考试技巧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事半功倍的感觉,从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探索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技校生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即教法要多样化。教师应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4)加强文化背景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应把英语教学和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并进。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优秀英文电影,或举办英语国家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让学生在语言文化的“综合利用”中强化跨文化意识,扩展语言和文化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

学习英语一定要有毅力(willpower),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英语。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英语,必须有惊人的毅力(amazing willpower)、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study perseveringly)的精神。若在语法复杂、单词量大、语音不好学等困难面前退缩,将永远学不好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乐观进取、知难而进,要让健康的情感激励意志。

职校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分层要求、因材施教;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增强技校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感;帮助职校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有效消除学生自卑、害羞、矛盾、逆反等心理障碍;强调人人参与,为他们积极创造表现的机会,改变他们作为课堂陪衬或局外人角色的状况,形成愉快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

一旦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优势,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好的内因。这时,教师这一起引导作用的外因,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英语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打击技校生的学习热情。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知识不能像杯子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中去,相反,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Language Learning[M].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娟,乔修娟.智力因素对大学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在教学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2(1).

[3]Ei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技工学校)

篇8: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一、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期望

心理学认为, 一个人对活动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 并最终影响活动结果。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期望效应”能很好地印证这一理论:196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来到美国一所小学, 从1~6年级中各选出了3个班级, 对18个班的学生做发展预测, 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并叮嘱名单不要外传。实际上, 这份名单上的学生并不是根据智力鉴定, 而完全是随机选择出来的。8个月后, 他们对8个班进行复试, 结果是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水平有更明显地提高。由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是完全随机抽取的, 因此, 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成人 (教师) 对两类学生形成不同的期待来解释。对列入名单的学生, 教师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 并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而未被列入名单的学生, 则被老师忽略, 得到的关注较少;因此, 两部分学生在学业、智力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

任何一位教师对学生都会形成某种期待, 这种暗含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学生, 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并促进他们达到预期的水平。我们应该给予学生适当水平的期待, 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其学习成绩、行为表现提出适当要求, 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其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对其困难尽力帮助、解决, 耐心、真诚与学生沟通, 聆听学生的心声, 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们深深的关注和爱心, 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努力。

二、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预期

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经验失败多于成功, 又难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 所以他们经常面对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不被老师看好, 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 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 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 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他们普遍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具体表现为:中职生一般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 遇到挫折时大多倾向于放弃, 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愿完成, 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 大部分都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无助感,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前面所说的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期望外, 学校还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改进, 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 提高自身的学习预期。比如:课程方面,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和数学较差, 因此, 可以不开设这些课程的专业就尽量不开设, 实在要开设的就尽量从内容上简单化、基础化, 让学生容易学、能学懂。教学评价方面, 注重过程评价, 把学生平时的表现, 如上课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课后提问、考前复习情况等全部纳入学业成绩的评定, 并且在考试方式上多样化, 书面的和口头的结合, 操作运用的和理解记忆的结合, 让学生容易获取成功, 减少学生的不成功预期, 增加成功预期。

三、改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错误归因

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业成就领域的归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 学生对学业成败结果的归因影响其成就动机、焦虑水平、自我评价、自信、自强等个性品质。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原因时, 就会感到信心十足, 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较高期望;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或学习方法失当时, 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显示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时, 就会产生羞愧或内疚的心理, 并对未来的成功抱较低的期望。从中职生的归因来看, 绝大多数的人是不理想的。从成功者的归因看, 学生比较看重教学水平、考题难易、考场发挥等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在失败者的归因中, 诸如学习基础、能力、学习难易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占较大比重, 归因于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表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中职生由于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讨厌学习, 而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 教师及家长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归结为接受能力、脑子苯等等, 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导致学生惯于把学习中的的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差, 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 最终变得不思进取。我们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点, 激发出他们的热情, 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所以, 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 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 多理解、少处罚, 多帮助、少训斥, 多赏识、少批评, 让学生有自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于有推卸责任倾向的学生, 教师应该耐心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全面、客观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增强责任心。

四、利用活动迁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 人的兴趣是可以迁移的, 人可以将已有的兴趣迁移到相关的事物上, 对它也发生兴趣。

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 学习兴趣不浓厚, 但很多人对其他的, 诸如体育中的球类活动;文艺中的唱歌、跳舞、小品表演和手工活动;语言中的朗诵、演讲活动;机械中的操作、动手活动;计算机中的打游戏、上网活动还是非常喜欢的。因此, 职业学校可以多开设以这些活动为主题的各种竞赛、联赛,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然后利用人追求上进完美的心理, 把他们这些方面的兴趣慢慢地迁移到学习上。中职生的年龄小, 他们的可塑性强, 只要教师努力、得法, 他们学习积极性低下的状况是绝对可以改观的。

摘要:中职生因为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 进入职业学校后, 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 许多人在学习方面不太适应,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人际交往各方面。因此, 找出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改变其状况, 让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业, 是中职教育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篇9:浅谈职校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

关键词:职校生;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1.职校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职校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失落的心理。

产生这种心理有二种情况:一是职校生入学的文化课成绩偏低,大部分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大学校门的“无望者”。这些学生把上职校作为无路可走的选择。录取到这样的学校,自感矮人三分,自尊心受挫;二是一些新生入学后发现,学校的某些价值标准与初中不同。在职校,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个体的兴趣、才华、风度、交往能力等都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那些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同学,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由于对角色地位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预期,一遇挫折,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障碍。

(2)焦虑紧张的心理。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进入职校后这些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课内不作笔记,或根本不知如何听课;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做作业喜欢对答案,甚至抄袭;对学习焦虑紧张,害怕测试考核,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但不深刻,是肤浅和一知半解的描述。此外,职校生感情脆弱、意志不坚,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兴趣高信心足,但稍有不如意,就消沉自卑,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刚进校门的职校生容易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心理,对职校的学习方式有点无所适从。

(3)消极逆反的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职校里有些教师用千篇一律重复无新的大道理,用单一说教的老方法教育学生,对职校生或靠权威压服,或靠喋喋不休的“婆婆嘴”都会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从而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反抗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教育也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教师要求做的他偏偏不做,强制着做了也做不好;教师要求不做的,他反而积极做。这种消极逆反心理会导致职校生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种消极逆反的心理为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提高素质设置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2.克服职校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克龙巴齐提出:“学生的任何行为类型的形成,在客观方面乃是受到多种影响的结果,差异于常态的则需追溯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适当。”因此,要疏通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达到预期教育效果,以消除职校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下面笔者结合教育工作实践谈几点具体对策:

(1)抓好入学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开学之初,针对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失落的心理,加强入学教育。主要内容有:介绍职业学校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重点介绍职校的教学特点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组织一些优秀校友回母校作报告,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学校发展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录像片,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同时对职校的学习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既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成了一名职校生,就应该正视现实,自卑失落、自暴自弃是于事无补的。“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2)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设立心理健康墙报专栏,创办心理之友专刊、心理健康教育广播,开展心理健康演讲会、课外小组活动、主题班会、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让学生的心灵始终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为有抱负、充满自信、活泼开朗的人。要想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意义的认识水平,在课程方面,可以在德育课教学计划中安排励志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可以在第二课堂有计划地系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完美的人格,促进健康心理的养成,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依赖型转化为独立型这一过程,成为具有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在活动方面,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如营造团结友爱的师生关系、设立渲泄室、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场所,策划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走向心理成熟。

(3)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它能让我们进入科学的大门。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课堂情境,使职校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鼓励学生敢于开口问,克服胆怯。另外,还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有益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和确证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消除自卑感,并逐步树立自尊意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心理开放,思维活跃,力求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大胆设问,不怕问错或问不适时。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忙于纠正,并掌握好纠正错误的分寸,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网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学校还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在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这是一种效率高、教育面广的好方法;其次,学生家长要认真学习省关工委受省教育厅委托编写的《家长必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学会适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有力读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再次,社区、镇村应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全覆盖,在学生的校外时间里,及时做好学生的学业辅导、邀请老同志老领导为学生讲故事、讲道理、讲规矩、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立志报效家乡的积极性,为支持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学校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作积极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因素寻找获取学习成功的突破口,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淑珍.职校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上一篇:金州大酒店餐饮部营销提成方案下一篇:《疑人窃履》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