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2-09-10

[相关链接]:一项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测验调查显示, 约有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 而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仅在20%左右, 60%以上的职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69%的教师感到压力较大, 部分地存在着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查的另一项结果表明,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这提示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首先要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 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其外在行为有如下几种反应:一是攻击性反映。有些教师遭受挫折后, 内心不满, 往往通过非理性方式发泄, 如直接对使其受挫的目标发动攻击、迁怒于学生, 对他们采取责骂甚至是体罚;二是回应反应。在遇挫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采取简单粗暴或者幼稚可笑的处置方式, 表现出与其年龄、职业、地位极不相称的言行;三是固执反应。以故有的思维模式对待挫折, 固执已见, 一切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行事, 他人不能轻易改变;四是冷漠反应。受挫后不是发泄内心的愤怒, 反应漠然;五是畏缩反应。受挫后不是积极调整心态, 愈挫愈勇, 而是患得患失, 畏缩不前, 乃至放弃原有的追求目标。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生存与安全需要受挫

1.1 从年龄阶段特征来看,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心理体验不同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模糊, 心理上还未完全准备好, 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较差, 又无教学经验, 心理上难免犯怵, 焦虑、恐怖等消极体验就随之而生。中年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 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学校往往委以重任。但沉重的工作任务、家庭中的琐碎事务以及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 使其心理压力较大。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经历岁月的蹉跎, 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他们处于既想承担重任, 又担心体力不支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心理中;再加上将来退休后家庭、子女问题, 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焦虑、抑郁等情绪早已萌生。

1.2 从经济状况上来看, 教师依然是比较清贫的职业

目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社会转型、竞争激烈, 教师的工资福利欠佳, 安居问题、医疗条件等都不尽人意, 在物质方面承担着更大的社会压力。教师的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有所背离的现状, 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中, 如果没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很容易心理失衡。

2 人际交往需要受挫

人际适应一向是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问题。生活圈子的狭小, “文人相轻”的传统人际交往障碍, 使教师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 社交能力与社交活动需要不相适应, 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

3 尊重需要挫折

近两年, 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 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 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 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 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但教师的尊重需要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与其他行业同等学历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的人员相比, 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劳动缺乏社会认同感。

4 成就需要挫折

4.1 从教师的专业水平来看。

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求教师必须站在专业的最前沿, 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职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 导致教师资源短缺、教师工作超负荷, 教材老化、教师原有知识储备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另一方面, 职校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渐渐成熟, 大多以一种挑剔和批判的态度来评价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赖和满意, 必须在学科知识领域与教学水平上狠下功夫, 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4.2 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

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中职生源素质的变化, 已改变了职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 他们还必须同时承担当管理者、辅导员、家长、朋友等多种角色。当他们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课堂纪律、行为习惯的表现差异性时, 会有教育方法“穷尽”之感。

另外, 教师还面临着学历提高、称职评定和教师资格重新认定, 以及合同期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问题, 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适应形势需要,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 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教师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其培养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 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发挥, 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发展。因此, 社会、学校都要十分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而教师应重视提高自生心理健康素质, 适时适度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5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社会要切实做到尊师重教, 树立教师的职业威望,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职业正真成为神圣的职业。加强在职业教师的心理培训和教育, 使他们对职业教育有足够的信心和心理准备, 能正确地面对和适应实际教学要求。

6 创造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的心理健康

(1) 要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 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做为底线。

(2) 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平等、团结、温暖气息的学校环境,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3)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心理环境, 以此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4)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讲座, 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困惑。

7 引导教师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一方面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现实,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坚定自身的职业理想追求。

尽管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和矛盾, 但我们要看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积极面对和主动适应新环境,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完善自我, 用个人的一种积极、进取、开放、通达的态度接纳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努力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 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 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分析, 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挫折

上一篇:城市变更地籍调查的组织实施研究下一篇:试论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