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2024-05-08

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精选14篇)

篇1: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一开始选择健美操只是觉得跳健美操能够减肥,学了之后发现健美操不仅是能够减肥,还能提高审美素质等。健美操的音乐澎湃有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我们在学习时很兴奋,整个人充满活力,而且速度很快,让我们达到健身的目的。

健美操的形式多样,可以满足我们的不同兴趣爱好,给我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健美操课程通过对健美操的学习,提升我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能塑造我们的形体美,动作美和姿态美,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既锻炼了我们的神态,陶冶了我们的心灵,又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让我们两两联系动作,所以同时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扩大了我们的交际圈。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融合体操,舞蹈,武术等动作为一体的体育运动,是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健美操的动作套路形式多样化,节奏也有不同变化,让我们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健美操学习中,我们也学习了形体操,形体分为姿态和体型,姿态是从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而体型是我们的身体外形,良好的身体姿态是形成一个人气质风度的重要因素,我感觉通过快两个学期的健美操学习改善了很多身体状态,形成比较优雅的体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

健美操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更爱运动了,以前很少锻炼,胆子现在,每礼拜的一个半小时的健美操课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哪怕身体不舒服在后面看着同学们跳舞的时候,也有一种美感,让我心情都会好很多。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具有所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功能,如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机体个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使人体达到最佳技能状态,在健身的同时,给人们艺术享受也使人心情愉快,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减轻了心理压力,从而更加增强健身的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尽管动作还不是十分准确,有时候会跟不上,或者想不起来某个动作,但是也会因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喜悦。老师上课也很有活力,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很耐心的教我们,让我们不那么惧怕学习。在健美操学习中我收获真的很多。

篇2: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自2005年起,出于个人爱好,闲时之于经常写一些行业新闻稿件发表于报纸刊物。2007年开始从事一些文书处理方面的工作,正式从事文秘工作,开始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五年来,自己对文秘工作这个特殊的岗位深有感触,下面结合平时实际工作,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是从事文秘工作要甘于奉献。这是做好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文秘工作枯燥无味,整天在文山书海中度过,是纯脑力劳动者。平时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有材料时起早贪黑,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为明天的稿子酝酿思路。就拿我来说,假如有一个材料没有赶出来,我会为写出这篇材料彻夜难眠,直到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大体思路和轮廓,明天一早醒来,立马把这些写在纸上。有人说:“从事文秘工作还不如拿铁锹,拿铁锹的干完活倒头就睡,啥也不想,睡觉也香;干文秘的整天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头发白了,觉也睡不安稳。还有从事文秘工作的向来都默默无闻,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丰硕成果,只有自娱自乐的成就感和领导的默许安稳。因此,文秘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不为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甘当“无名英雄”,只有做到这样,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二是从事文秘工作要不断学习。这是做好文秘工作的根本前提。起草材料之前,首先需要弄清领导的意图,然后精心构思,认真思考,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投入写作,一份文字材料,往往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这就说明我们在写材料的同时也是平时只是积累的一种展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多读、多听。平时要注意向领导学,注意领导平时讲话的方式方法,讲话的侧重点,摸清领导的意图。注意向同事们学。文字材料是一个综合知识的积累,闭门造车永远写不出好材料,要综合大家的思想、工作动态,把这些转化成工作中的一些思路,使材料有深度,有感染力。向媒体学,平时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多了解你所从事行业的相关动态,这样你才能把握形势,时刻做到与时俱进。要向从事同种职业的老前辈学习。当你开始写材料时,你首先要注意向以前从事或者现在还在从事文秘的老前辈学习,多看看他们平时写出的一些材料,了解行业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每个行业、每个部门不同,材料的写法也不尽相同,党口的材料和政府的材料也不相同,只有你自己通过平时不断观察,总结特点,你的材料才会新颖、有亮点。另外,在你看一篇新闻时,你不仅要看事,更要看别人起草的手法,如何起笔,如何落笔。

三是从事文秘工作要当好参谋助手。这是做好文秘工作的中心任务。一份文件、一份领导讲话,这些都代表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中心思想,代表了这个部门领导决策者的心声。因此,文字秘书所写的文字材料首先必须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图,这是由办公部门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并不排斥文字秘书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在不背离领导意图的前提下,文字秘书完全可以把自己经过学习思考、调查研究形成的思想观点融入到材料之中,提供给领导做决策参考。我自己始终认为,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没有不适合领导的材料,也就是大家写出的材料都很好,只是你的材料把握住了领导的意图,这就是好材料。因此,从事文字秘书工作的同志,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立足于本职工作,自觉为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这样你才算一个成功的文秘工作者。

四是从事文秘工作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这是一个文秘工作者能否胜任的最起码的条件和要求。一个文秘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本单位的机密,如人事调动、重大事项决议等。因此,文秘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该说的“守口如瓶”,不该做的“纹丝不动”。在工作中,还要防止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泄密,对于一些起草完的文件还没有正式发布前,更加严守秘密,决不能把领导讨论未决的事情泄露出来,给单位工作造成被动。文秘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对周边工作人员不泄密,而且还要做到对亲戚朋友不泄密。

篇3: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取向,影响

一、当代审美取向以及贸易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20世纪以来, 中国画市场遭受着一次重大变革, 这次大变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从那时起美术便改变了它的传统职能, 脱离了政治和说教的层面, 向着大众化和娱乐化发展, 从而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大众艺术。大众艺术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我们生活中的娱乐性和适用性, 它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要求, 但也正是因为当代大众艺术的出现, 使得一些艺术家, 包括一些“前卫”艺术家在表现的主题和形式上极为世俗化, 制造着通俗的, 也可能以貌似新颖的或深刻的流行符号, 去迎合当代世俗的感性欲望, 将艺术整个庸俗化。使得作品既没有审美价值的追求, 也无精神价值的追求, 更别说从中领悟出批判反省的责任和意识了。

同时在当今大众贸易文化的影响下, 出现了很多诸如笔会画、应酬画、礼品画、假画等等, 鱼龙混杂, 这众多画种的出现使得不少画家在包装画上花了大翻功夫, 久而久之画者们便逐渐的将绘画沦为个人发家致富的手段。同时还有不少的年轻画家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 为了短期内拿到一笔丰厚得画筹, 无心去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精髓, 也无心去临摹前人的画作和锻炼其绘画基本功以及解剖知识, 而是一味的追求其当代市场上流行的那种夸张变形, 追求趣味的方法, 殊不知他们和大师虽都是一样的在追求以为变形, 但出来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更有一些当代艺术家在作画过程中倾心于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 热烈寻求具有市场价值的视觉符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削弱了其追求人文价值的热情, 使得其缺少了原始的创作力, 从而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变得更加功利起来。

而作为艺术购买者、欣赏者的大众, 他们在媒体、画家们制造的给人快适的艺术产品的鼓惑下, 心甘情愿的买单, 从而使得大众在理解高雅艺术的敏锐性和情趣上逐渐被弱化。

二、西方绘画以及当今多种绘画材料的出现对中国画的影响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 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 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及其无奈的思想历程,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以传统中国画为目标的“美术革命”, 美术革命的提出者主张要以西洋画的写实精神来改造中国绘画当时的疲软状。期间在中国画坛出现了一种以徐悲鸿的引入西方写实主义入国画的主张和以林风眠的用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主张。留学法国的徐悲鸿, 受到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的训练, 其坚定的写实主义信念使他的艺术观倾向于精确的写实。他指出:“一一按现实已发明之术, 则以规模真景物, 形有不尽, 色有不尽, 态有不尽, 趣有不尽, 均深究之”。也就是说, 中国画应按照西方绘画科学的方法去画, 如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一一去改良。

与徐悲鸿的观念不同, 林风眠和刘海粟则从抒发人的情感、表现人的精神为出发点寻求中西艺术的相通之处, 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画作品。他们的画虽然强调艺术的情感性, 但在色彩、造型与结构意识上也突出了其理性设计意识。期间如何使中国画成为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即东方表现写意与西方科学写实的结合) 的问题成为林风眠所关注的焦点。然而正是因为这情理统一才使得林风眠的中国画改革将传统与现代、写意与科学、东方与西方融合在一起。从色彩方面而言, 他受到西方表现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影响, 其画中色彩的强烈、鲜明、饱和以及色彩对主观感情的表达、色彩间的对比、冲突与协调都是其绘画的一大特色。

西画的介入对中国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其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但与此同时, 一些画者受世俗, 受金钱等的影响, 为了追求时尚, 当代的一些油画过分的将人扭曲变形, 而一些国画家也难免追求着油画的那种感觉, 将人扭曲变形并以之为美, 将绘画的基本功丢之脑后。在无形中将原本所谓的意趣化为丑陋, 将传统国画的精髓远远抛之脑后, 这是很值得让人反思的。

在现代艺术中、材料和观念结合, 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当代的中国画家用材料较之以前更为讲究, 同时也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新风格、新面貌的作品, 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样式和表现力, 开拓了中国画的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当代的中国画已不完全局限于当初国画颜料, 宣纸或绢作画了。当下市场上有许多材质供画家作画。由于材质的不同, 中国画又分出了许多画种。就拿工笔画来举例, 当下的工笔画大致可以分成是重彩画、岩彩画、以及工笔重彩画。这其中“重彩”主要指的是材料性质特殊、“岩彩”指的是材料出处, “工笔重彩”指的是用重彩。从此工笔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 还有很多人将西方的水彩引入工笔画中, 创作出工笔淡彩画。在当代中国画中, 大多数画者运用尝试不同的材质做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但与此同时, 有些国画家过分追求不同材质的变化, 使得画面失去了原有的国画特性, 使得他手底下的国画变成了装饰画甚至是设计了。

就拿中国画之用线来举例, 在传统中国画中, 中国画用线一直是其精髓所在, 中国画的用“线”从最初以简单的线描绘人物到后期文人画的畅行, 花鸟画, 山水画的兴盛, 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如:以金石入线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 运用金石般的线表现作品的力度美;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表现画面的静气;黄宾虹以乱中出奇的线写出山水画的浑厚之气;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 这些线的创造与拓展, 丰富了中国画“线”的写形传情的功能。

而当今的这些过分追求材质的画家将中国画中的精髓“用线”远远抛之脑后, 根本无从谈起中国画的再发展。

三、书画贸易对当下中国画的影响

篇4: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中图分类号】 G63.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目标的异构。对语文课来說,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有的教师侧重于场景对比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有的教师则侧重于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

2.导入话题的异构。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再举《孔乙己》教学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入手深入剖析,也可以从旁观者“我”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有的教师甚至别出心裁地从对孔乙己“手”的几次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命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切入话题的选择上体现最为突出。

3.教学环节的异构。教学流程的求异是最为外显的,有的人喜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人喜欢设置悬念问题引路,有的人喜欢直入中心深入探讨,有的人喜欢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教学中,只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是值得提倡的。

4.教学方式的异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也是“求异”的重要层面。有的教师喜欢精辟的讲解,有的教师善于抽丝剥茧的追问,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重视小组学习、伙伴学习。不同的活动方式,课堂的气氛也不一样。有的课堂热闹非凡,争先恐后;有的课堂严肃沉静,学生深入思考;有的课堂活动丰富,唇枪舌剑。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方式,就是有益的。异构的角度和方式当然不止上述四种。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异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应该时时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一个教师基于不同的积累,在自己不同的教学年段,在不同的课堂里,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果没有在教学内容或形式方面自觉进行“异构”的意识,那么他的教学势必是僵硬的、程式化的,而且是不负责任的。然而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自己其实在进行着“同课异构”的劳动,这种个体的“异构”便不曾被提到一定的高度,供审视和研究了,也就是教学的不知不觉罢了。

1.不要把“异构”课上成竞赛课。

许多教师听说有“同课异构”活动,总会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前往“观战”。听课之前,就极主动地把自己设置成评判者的身份,听完后肆意评论一番,有的专家级别的“观战”者还要写出洋洋洒洒的文字来评判胜负。于是,开课教师就成了鲁迅先生说的“示众的材料”,听课教师成了或“酒醉似的喝彩”或“架起两支橹”“骂着老旦”悻悻而去的看客。这种看客心态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上课教师的“PK”心态。

作为教学研讨实践者的上课教师更不应该抱着赛课、评比的态度,而应作为教学研讨的实践者,意在切磋,取长补短,场上其乐融融,场下把酒言欢。如果抱着你死我活的心态,就一定会走火入魔的。

2.“异构”不是“构异”,不能过火。

一味希望以“异”取胜而走火入魔者,难免陷入“构异”的歧途。殊不知“异”字在字典上有很多种解释,例如“不同”、“其他的”等,用来诠释“异构”挺好。倘若偏要用另外的意思来诠释,构出“奇异”、“怪异”甚至“变异”的东西来,让人惊异、诧异,则显然违背了初衷。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水调歌头》,讲到“把酒问青天”,别人都让学生体会苏轼此时的心境,他却忽然问学生:“这苏轼把的到底是什么酒?可能是白酒还是红酒?是低度酒还是烈性酒?把酒的姿势会有哪几种?”还有一位教师上《与朱元思书》时突发奇想,有了“超乎想象”的“发现”。“发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个名句还可以倒着过来欣赏,还能把它解通,解出新意来!这种为“异”而“构”,实在令人惊悚之至!

“同课异构”的一些尝试。

1.独立备课写教案,自己上课拍录像——看教学语言是否罗嗦,自我照镜子。

2.甲老师备课,乙老师拿着甲教案上课——看可否有效操作。

3.用名师录像上课——看是否适应本校学生,看是否有实效。

4.看外校教师上课录像——练习如何评课,现场解说评课。

5.几位教师在平行班同上一课——看教学创意活动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

6.几位教师在不同年级同上一课——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上述设计是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

篇5: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在当今世界以合作为主流的大背景下,这种“灌输式”的和师生简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于是,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应运而生,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作用和效果已达成共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旧的学习模式基本上是自我为中心,单打独斗,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同学在一两个学科”小先生“的带领下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科“小先生”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把小组成员团结起来,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否则,几个人围在一起只能是消磨时间,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就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得就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小组的成员之间久而久之就成了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觉自己是这个小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差,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的同学更能从中找到温暖和友谊。

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在提问问题时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那么就有一些同学会因此放松警惕,懒于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就要求每个同学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另外,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过程中,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和效率。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一点我体会特别深,无论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是听别人的课,总能感觉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每个人都会因自己小组好的表现而高兴,也会因自己小组的不如人而懊恼。我想有了这种意识,他们每个人都会为小组的荣誉而好好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大有好处吗?尤其是可以转变现在的独生子女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他人的意识,对他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不是大有帮助吗?

我想,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我们是可以期待的。

二、合理划分小组

这一步非常关键。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才会有“公平”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组长的人选特别重要,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

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降低了对老师的要求,而是更高了,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挖掘教材、生活中的素材,精心构思每一节课。如果设计、控制不当,会造成“一团糟”现象,反而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1、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记:太简单的问题没有小组讨论的必要。太难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否则,讨论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收获。

2、在合作学习前应使学生清楚,小组内每个人的任务,以及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有当每个成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参与其中时,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

3、应准备适当的和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反映出小组的合作成就,又能体会出小组各成员的贡献,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同时又能促进组与组之间竞争氛围的形成。

4、更多关注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自信,防止再一次被边缘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他们真的是无药可救了,更重要的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5、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篇6:我对健美操的认识与理解

--学健美操的感受

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机体素质的原则,为我们设立可篮球。网球,羽毛球,轮滑,攀岩,健美操等体育项目。作为大学必须课的体育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很有意义的,而我的首选则是健美操。接触健美操已一个多学期了,虽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感触颇深。

起初我对健美操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晓得它是一种与音乐有关的体育项目,可以修塑我们的形体,陶冶情操,培养韵律感,并且对肢体的协调能力,肌肉拉伸等有好处。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粗浅认识,随着健美操课程的深入展开,在老师的讲解与师范下,我对健美操的了解与喜爱也与日俱增。

健美操分类很多。按人体结构,年龄,性别,目的和任务以及竞技比赛项目区分为手臂健美操,青年健美操,女子健美操,形体健美操以及女子单人健美操等。具有动作的多变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健美,健心的整体性等特征。不仅这样。练习健美操还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与次数,注意运动卫生等。

健美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我已由开始的不会任何一个动作到已经学会了一。二个动作组合了。尽管学习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比如动作不规范,节奏掌握不好,衔接不连贯等。作为一名学员我只能算是合格吧,学习的时候也会用心去记做,但总是做不到象老师以及优秀学员那样的优美娴熟。但老师认真的演示。辅导以及对我们所做动作的肯定与鼓励,使我有信心继续学习下去。一直以来都认为选择健美操是正确的,不仅因为我选择了一项好的体育项目,更因为我选择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从她的身上学会的不只是健美操的相关知识,还有一些关于仪态姿容,为人行事的准则等。

健美操是我的选择,尽管我做得不出色,但它对我很多帮助,使我受益非浅,所以建议学习过的人能不时练习一下,未学过的人尝试接触一下。它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有很多。也许我们不会做得象专业人士一样出色,但过程中的乐趣与收获才是难得的无价之宝。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琳 指导教师:王丽娟

健美操学习体会

在没有学习健美操之前,每次远远的看见那些健美操的同学,觉得他们的动作很美,给人一种朝气,活泼的感觉。所以,上大学时体育课我选了健美操。

初次上健美操课,感觉很兴奋,认真的学习,练习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希望可以做得和老师一样优美,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感觉自己做的动作很生硬,但是我没有灰心,新课后我经常在寝室自己练习,后来就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做的动作熟练很多,可以跟得上节奏,现在已经学习了半年多的健美操,我觉得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使人的心情非常愉快每一次上完健美操课,我都会觉得心情非常好。

通过学习这么长时间的健美操,我觉得要学习好它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要对它感兴趣,只有你对它感兴趣,你才会想要去学好它,去练习每一个老师教的动作,争取做到最好,第二,就是要有自信,每一次看老师做动作,都显得很自信的样子,不是有句话说自信就是美吗?有自信,才能大大方方的把动作做出来,即使你做的不对,那也没有关系,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

学习了健美操以后,才发现了它的许多好处,它可以矫正你的身形,对于驼背一些身体缺陷可以有所改善,还可以调整呼吸,增强免疫力等,所以学习健美操是很有意义的。经济与管理学院 纪媛 指导教师:王丽娟

谈我对健美操的认识与理解

我已经选学了两年的健美操课,从对它一无所知到了解并渐渐的喜欢上它,虽然跳健美操很辛苦但我却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很多的好处。

女孩都很爱美,首先学这门课对自身体形的塑造和培养很多帮助,健美操的动作多种多样,有简有繁,时快时慢,时而停顿,时而节奏分明,可以使全身肌肉和骨骼得到良好的锻炼。同时它不是一种力与美的享受,经常练习,还能增进人体的灵敏,柔韧素质,使身体更谐调健美,有助于人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跳健美操让我精神振作,心情愉快。从前我喜欢睡懒觉,早晨起床后,常感到朦胧,全身没劲,不能马上投入学习,尤其是晚上“开夜车”睡得很晚时,这时我便试着做做早操,练习一些平时学过的动作,大脑很快就会兴奋清醒起了,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也有多提高,使我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从而为一天的劳动和学习准备好良好的身体条件,另外。常跳舞健美操对身体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对心脏血管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不仅如此,健美操对呼吸器官也有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锻炼,呼吸活动得到改善,呼吸变得深而且有节奏,总之,学习健美操之后对我的身体和心情各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篇7:我对师德师风的看法和建议

我对师德师风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也是勤奋的。在新时代的复杂环境下,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与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教师的高尚职业,决定着自身不能沾染丝毫社会不良风气,要禁得住诱惑,有极强的自尊、自律意识。我们应着力防范和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杜绝讥讽、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无心教学或不务正业,以及在校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商业活动,杜绝在教学工作中违背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文明行为。积极向教师行业中的先进模范学习,大的方面靠齐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小的方面赶超本地“优秀教育工作者”“皖西好老师”“江淮好老师”等等。

教师,教学乃是第一要务,必须扎根校园,扎根讲台,要教出好学生,要培养出自己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人才,让学生成才与成人并举。我们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成为一句空话。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大力提倡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潜心钻研、严谨笃学的学术风气,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教师的工作不是孤立的,要放得下身架,要不耻下问、不羞上问,有团队意识,有合作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与领导、同事、学生的互动沟通,做到心胸宽广、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善待人。同时,要加强自我改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专家。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着力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美感和艺术魅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篇8: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而师资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职业教育中, “双师型”师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 如何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个问题在办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此, 笔者就“双师型”师资的概念理解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双师型”师资的概念理解及认识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1998年,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之后, 在高职高专教育实践中, 教育界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识不断明确和深化。

2.“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给社会输送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度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技术应用能力要强。因此, 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又有娴熟的操作应用技能, 熟悉专业领域的各个技术环节, 同时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简言之,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一是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双层次”, 既能开展专业教学, 又能开展专业实践。这是构成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条件, 否则就谈不上职业教育。

3.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

(1) 品格要求: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创造的创新创业的精神。 (2) 适应岗位要求:能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科学原理和研究成果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3) 知识要求: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技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4) 能力要求:具备获得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开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等非技术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

(一) 转变师资观念

近年,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职业教育步入了快车道, 各地方相继建立了各种不同的职业院校。其中, 一些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成为综合性高职院校, 专业门类较多。当我们迫切地走上工学结合道路的时候, 其实既面临着专业整合的任务, 又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如何进行真正意义的职业技术教育等诸多问题, 而其中, 师资问题往往被学校合并、专业整合、人员调整等外部表象所掩盖,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的现状是, 教职员工队伍庞大, 然而过硬的“双师型”师资不足。这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 又有近年扩大教师队伍, 年轻教师居多而实践技能欠缺造成的原因, 致使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要真正走工学结合道路, 首先须解决师资问题, 而解决师资的前提是转变观念。由过去单一的专业教师逐步转变“双证”“双师型”教师。

(二) 形式改变应体现出教学模式实质改变

内容决定形式, 而要避免只停留在形式。表层。职业教育与中专教育有所不同。事实是, 长期以来中专教育较侧重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比重较少, 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 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师资方面要求具有“双师型”素质。新建合并的高职院校虽然具有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较强、办学经验丰富等特点, 但“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还不足以达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 仍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实践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需要。因此, 不能仅仅改变办学形式, 而忽略职业教育的实质内容, 这样就无法真正办好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教学模式要改变, 就必须建设一支支撑职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真正使办学水平上等级, 以“双师型”教师带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 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1.加强教师自身技能培训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分批将教师送到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一线技术工作, 提高操作技能, 并了解学习现代新技术。鉴于历史的原因, 许多教师长期只在教学岗位, 很少有机会涉足一线技术岗位工作, 造成教学内容多是从理论到理论, 从书本到书本。如医疗技术类专业教师足不出校园, 不接触临床, 那么, 自己如何熟练操作技术?又如何教授学生?财经类专业教师只在办公室、教室做账, 如何知晓复杂的财务统计状况?所以, 分批、分阶段培训在职教师, 是提高教师操作实践技能的良好方法。

2.“产学结合”, 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

高职学校通过“产学结合”, 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两种不同的教育坏境和教学资源, 真正实现了产学结合,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到未来就业的岗位环境中去, 使学生学习受益, 同时可以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得到较快的提升, 激发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是培养“双师型”师资的良好土壤。

3.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科研发展

科学研究是专业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高职学校一方面应加强校企合作, 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姻,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 以此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另一方面, 应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 利用专业优势培育校本企业, 并将“双师型”队伍建设作为校本企业的主要职责和义务, 从而真正实现“以产带学, 以学促研, 以研增产”。可见, 以“产学研”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是保证教育质量, 实行培养目标, 办出职教特色, 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利用已有资源以提高教师“双师”能力,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的资源如: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 本来就按市场经营模式运行, 它们的工作环节、工艺流程完整, 并且及时掌握和运用着新技术, 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这里, 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少时, 可在此轮流顶岗工作,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这样, 自己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长期不断地在校企顶岗工作, 并使之制度化, 有利于教师知识更新、练就过硬技能。这对高职学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无疑是最便捷的方法。

篇9:谈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章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在此,我想谈一下对诗歌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咏诗

咏诗是开启理解诗歌大门的钥匙。是学习诗歌的第一要务。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咏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只有多咏诗、咏好诗,才能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诗歌要领,才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诗不能拘昵于形式,只要对理解课文有利,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多重化的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吟咏并熟读诸多古今诗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诗歌打下基础。

二、感悟诗歌,

感悟诗歌,做好诗歌的入门工作。诗歌不同于其它文学性文体,它是以简单的笔调,勾勒出极为丰富的内涵,寥寥几笔能描绘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文、生活等,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以及人生所持的态度,它蕴含着文字之外的深意,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孕的哲理、流失的音韵、跃动的情趣。经过初步的阅读感知,学生对诗歌中的某些句子的理解,就此一通、畅所欲言,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和发展。诗歌本身就无定法,在学生感悟和大胆猜想的同时,教师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拟一些小问题,引导他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为后面的赏析做好准备。

三、启知诗歌

启知诗歌,把握关键环节。通过学生的感悟,并非能达到理解中的效果,不能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式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同时,教师要精讲,使学生掌握诗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作者的作诗意图以及时代背景。

四、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诗歌的重要环节。教师教诗和学生学诗歌,并非是就诗论诗,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学了诗歌后,在师生的共同協作下,要对不同的诗歌及其作者意图对比分析,得出不同。从结构上、写作风格上作比较,体会出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感情寄托。这样,才能使学生脱离现有的诗歌,去体会赏析另外的诗歌。同时,多运用辅助材料,让学生欣赏诗歌教学光盘,以直观的形式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接触、赏析诗歌,进而比较分析,也能使读者增进认识,使他们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培养表达能力

诗歌不仅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他们写出的东西有诗情画意,让他们说出的话含蓄、耐人寻味,够得上文明、够得上有水平。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是意象,都应取它们的比喻意义进行推测理解:沉舟=沉沦不前的人,千帆=众人竞争向上的局面,病树=受挫折萎靡不振,万木=众多的人,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个体与整体之间相反的两个面--你沉沦、萎靡不振,社会却仍然是相互竞争、向前发展的。所以,沉沦与萎靡不振,并不能抵挡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只能有害于自己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作者在诗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似乎在嗟叹自己,勉励自己,也在劝勉朋友。可引导学生造句:把改革开放比作“千帆”、“万木”,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基础好的学生能造出如下类似的句子:如果改革开放是千帆竞渡,我决不会做沉舟;如果改革开放是万木争春,我决不会做病树。

七、抒发内心情感

引导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诗歌是情感郁积的产物,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把作者的“情”参透了,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作者,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态度,理出诗歌情感轨迹。欣赏诗歌时,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引导感悟通过学生的深情朗读、体会、情思的延伸体现出来,是一件教学的幸事、学生学习的幸事,他不但会使课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对学生体验诵读美、感悟意境美、在学习中逐渐的聪慧起来、学以致用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五、提炼升华

提炼升华是诗歌教学的冷处理环节。要提倡学生写诗,当然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做写作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写作兴趣,要善于在诗歌的总结提炼中得出写作技巧、意境表达方法、写作规则等。在平时写作中,要逐步贯穿始终。“兵不在于广而在于精”,诗歌就具备了“少而精”的特点,倡导学生写出精炼而丰涵的诗歌,这样,最终能培养成为一名写诗能手。

篇10: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走出早恋误区

北京交大二附中

姜华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表扬声长大的孩子,他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充满了自信;相反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总是信心不足,办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往往做不好事情。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误,更多的是在很多问题上看不清楚也拿不定主意,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就拿中学生早恋问题来说,这是在我的咨询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校是一个初中校,这个问题从初一到初三都普遍存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引导和处理,处理得好,不仅问题解决了,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处理的不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向不好的方面越滑越远。

青少年的“早恋”不同于成年人的恋爱,他们大多数是对异性的倾慕之心暗藏心底,久久回味。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也是人性的本能,又是人生的乐趣。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根据其发展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邻居或朋友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青少年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还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所崇拜的异性长辈、老师等人身上。倾慕的对象范围较广,倾慕的程度较浅,一般仅停留在一种想与对方相处的愿望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他(她)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也许,当他(她)已对心上人“爱”得痴迷的时候,而她(他)却一无所知,甚至还会对另一个他(她)“爱”得发狂。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恋爱双方都已知晓对方情感,并已向对方表明了心迹。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亲密的程度如胶似漆,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如今早恋问题不仅是困扰青少年的普遍问题,而且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粗暴的干涉是“早恋”的大敌,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雪上加霜,严重伤害青少年的情感,从而导致他们逃学、堕落甚至自杀。据心理学家们调查,结果表明早恋是引发青少年自杀的第二位因素,而其导火索则正是家长、老师们的粗暴干涉。对于早恋,粗暴围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简单的说教也只能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厌倦,只有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施以细致而正确的引导,才能升华他们的情感,纠正其恋爱观,树立恋爱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为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我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属到道德品质的范畴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越来越丰富,身体的发育水平和发育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理上的性早熟必然会催化心理上的性意识的提前发展。此外,文化生活的丰富、思想的解禁、外来文化的冲击、传媒的刺激都直接或间接地向成长中的青少年灌输着各式各样的恋爱观、爱情观、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众多的观念的冲击,发展中的青少年们应接不暇,盲目的选择必然导致人生道路的偏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势必会犯一些“成长中的错误”,这就非常需要一些能够陪伴其度过“青春危机”的良师益友。此时,那些博学广识,宽容平易,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和家长们一定会倍受欢迎。由此看来,陷入“早恋危机”的青少年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呵斥,是建议而不是命令,是潜移 1 默化的影响而不是断然杜绝和制止,这一切都源于教育者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深入了解,源于其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魅力。教书育人,我们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人生的道路铺就基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宗旨和内涵也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教会求知、教会创造、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教会生活„„是当今教育的使命,它扩大了教育的功能,并提高了对教师在学识、品德、技能乃至人格上的要求。下面以我在咨询中遇到的事列,来谈谈我的处理方法:

我校初三有一个学生叫樊奇,是一个男同学,学习不错,人长的也很帅气,是很多女孩子喜欢和暗恋的对象,甚至有的女孩子为了得到樊奇的好感,彼此之间争来斗去,很费心机。樊奇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一次一个很漂亮的女学生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和我谈她的情感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他比较喜欢的男同学现在正处于情感的纠缠之中,这个男同学自己不知如何处理,结果弄得自己心情不好,学习也受到影响,而且当时正是中考前期,处理不好,会影响中考成绩。我就让这个女同学,把樊奇约到我这里,我来和他谈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他的工作:

首先,让樊奇对自我有一个了解。我教过他,对他的一些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当他来到我的咨询室的时候,我便问他:“你认为自己长的帅气吗”,他说“还可以吧”,我说“女同学都喜欢你吗?”樊奇回答“有一些吧”我又问他“是不是有的女同学,你喜欢她,她却不怎么对你感兴趣”他低了低头说“是”,到此我也对他的心理有一些了解了;仅接着我又对他的学习进行摸底,我问他“你的学习怎么样?”他说“还不错,比普通班的学生强,和现在实验班的同学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了解樊奇的同时,他对自己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楚地认识。趁热打铁,我开始和他一起分析早恋对学习和成长的危害。我不是以批评的角度去和他谈,而是以朋友和知己的身份来探讨这些,在这次谈话要结束的时候我对他说了一句他喜欢的、对他发展也有帮助的话是“我认为你长的非常帅气,而且从学习来看也不错,但如果你的知识比别人丰富,长大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女孩子喜欢你”。他非常高兴地离开了我的咨询室。

其次,在樊奇再次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我告诉他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使自己对个别女孩子的好感,转变到对大家的博爱。相当数量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社交渠道单一。当学生交往的对象局限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同龄伙伴中时,便会对其中的某一个最亲近的异性伙伴产生情感上的依赖,久而久之便生出爱慕之情。如果我们设法丰富学生的社交内容,扩大其交往的队伍,把他们放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去锤炼,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通过与更多的同学沟通,成为朋友,樊奇的心情已经很好了。

第三,我也调查了樊奇的家庭背景,因为据调查,15%到20%“早恋”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或正在经历着情感危机。很多是由于早期的感情经历中缺少父爱或母爱,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会在异性同伴中寻找相应的情感,以弥补以往的情感缺失,达到心理的平衡,这些学生在成人后也会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择偶。樊奇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关系还可以,但樊奇和我反映过,他的母亲好象在外边有其他的男人,我告诉他首先这事在大人中有可能发生,而且可以解决;其次,要搞清事实,不能冤枉妈妈与妈妈好好谈谈。虽然这事的结果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在这点上应该是没问题了。

篇11: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何为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

中国的教育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一番,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的教育模式之下,我们应当对此有个很好的认识,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中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误解,而不要去一味的认为中国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发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以前,目前,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选用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并且占教育的主题教育。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应试教育存在弊端,中国的教育是死读书,读死书,成绩第一,分数至上,出现高分低能现在很多,甚至有些书呆子脑子只对数字文字感兴趣,并且很精通,其他日常生活常识一概不懂。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虽然痛恨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但是没办法,目前只有好成绩才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停的做试卷,学理论知识,而到了大学后,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因为童年时没有好好玩,就开始在大学不停的玩,沉迷各种游戏小说等,毁了孩子的一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是理论+实践,允许未成年学生在假期去打工,从而接触社会,大学前的学业是比较轻松的,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到了大学才开始让学生努力学习;该玩的年龄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好好读书;虽然不好拿来作比较,但是比较下来,中国教育的弊端是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时没有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没有好好读书。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多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集中了世界进1/4的人口,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当然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在诸多的选拔方式之中也只有考试才能做到人才的优化选择。其他的方式我们先人们可能也尝试过,可是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围绕着考试就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一提到书就自然地想到了考试,一进学校的大门就知道学习怎么样才考好试,一切都是在为考试而作打算,所以也就忘记了我们学习的真正的目的了。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校成绩却很少关心他们有没有学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的更好,而没有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就是怎样才能考取好的成绩和考一个名牌大学,升学是目的学习却变成了一种手段了。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对自己个性抹杀,对孩子创造力的遏制,那样就背离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了。当然,应试教育也有它的优点,倘若没有也不会在历史至今都处于不败之地。在这里,我就不说了。

篇12:我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

一、基本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当其冲的是师德素质。师德不能等同于职业道德,但却函盖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重要的在于“师”字上,即为人师的职业道德;再次就是人文素养,遵守文明公约、法律法规等,并成为践行的时代先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遵守社会文明等方面真正为人师表!

二、基本知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每一个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即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还应包括学科的前沿知识;因为现在的学生压力大,心理又非常脆弱,这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的基本知识应该要有心理辅导的知识,再说,教师本身也需要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三、基本能力

我认为应该是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协作能力等。知识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的盛行,让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更快,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学习能力,不能与时俱进,便会成为时代的落后者,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与教育水平。况且,现在对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成为这一理念的先驱。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或了解科研的方法,或参与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教师要积极投入的一种体验。

师的协作能力体现与社会、家长等的协作,因为教育是一个协作性很强的工作。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新角色是学生的协作者,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提出,给了教师一定的课程话语权,这需要教师的协作能力等。

四、基本技能

篇13: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甘肃省自1985年开展利用世行贷款工作以来, 世行贷款已成为甘肃省利用外资的主渠道。截至2013年, 全省累计签约世行贷款项目共34个, 累计签约金额11.88亿美元。世行贷款不仅为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 有力地支持了交通、城镇、生态、文保、林业、扶贫、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缓解了地方财政资金压力, 而且在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促进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行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发现世行贷款项目与国内资金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有很大的差别, 如何优质高效地使用外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从项目选择、准备及评估几个方面就如何做好世行贷款的前期准备工作, 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

1 世行前期主要工作介绍

世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指对拟建贷款项目从提出项目建议书起到开工建设前的全部研究论证工作。项目贷款生效前, 需完成环节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程序, 即世行程序下要准备的所有工作 (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和谈判四个步骤) 以及国内基本建设程序。世行认为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想要取得世行贷款资金, 就必须完成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其中最困难的工作就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1 项目选择 (鉴定)

项目的选定是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项目的选定至关重要, 能否从借款国众多的项目中选出可行的项目, 直接关系到世界银行贷款业务的成败, 因此, 世行对项目的选定工作历来非常重视。项目启动后, 项目单位会第一时间委托咨询单位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 根据项目选择原则和标准, 合理确定符合世行贷款原则, 实现其发展计划并优先考虑的项目。世行业务局会派出项目预鉴别团, 参与和协助项目单位开展各个方面的经济调研工作, 初步明确贷款方向。同时, 世行会反馈《预鉴别团备忘录》, 要求对项目建议书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

随着项目的进度要求, 世行业务局还会派出项目正式鉴定团, 鉴定团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 与项目涉及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 了解项目发展重点与挑战, 协商项目发展目标、选择标准、机构安排、配套资金与还款安排、项目筹备与审批时间安排等。通过世行鉴定团对拟建子项目的再次审查并形成《鉴定团备忘录》。备忘录中大部分问题都得到解答并取得世行认可后, 选定的子项目活动为最终确定的清单, 该项目清单即成为世行贷款备选项目。

在国内, 与项目选定相对应的国内程序是项目的立项阶段, 该阶段需对拟建项目提出大体轮廓性设想和建议, 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下一步研究论证工作提提供依据。作为世行贷款项目, 需要把国内程序与世行程序相结合, 拟建项目除了入选当地国民经济中需要优先考虑、符合世行贷款政策、且世行和当地政府都感兴趣的项目外, 遴选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较长, 一般需2年以上, 项目遴选时要准确把握世行贷款特点, 急于开工建设的项目不要纳入;

2) 项目的选择应根据最新的、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作为依据, 把规划和项目相联系, 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

3) 对于世行打捆项目, 为便于管理, 子项目点的选择不宜过多, 活动不宜分散。尽量选择已批复的相关规划中的近期或中期骨干项目。同时, 设置一些与贷款项目相关的软课题研究、能力提升、机制创新等领域, 这样才能比较符合世行贷款项目的审查标准;

4) 世行贷款项目只在土建、货物、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但不安排资金支付移民拆迁的任何费用。因此, 在项目选择中, 在不影响项目整体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拆迁;

5)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世行的关注点之一, 凡是涉及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一定要慎重选择;

6) 对于世行专家在鉴定时就认为部分子项目建设内容不甚科学的问题, 项目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 及早调整项目建设内容, 防止项目评估阶段出现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的重大变更;

7) 世行鉴别后, 项目单位要积极与审批部门沟通, 尽早获取项目建议书 (立项) 批复, 便于开展下一步项目准备工作。

1.2 项目准备

世行项目的准备, 实际上是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研究和分析, 将项目概念或初步设想深化为具体完整的项目目标, 使项目的决策建立在科学和可靠的基础之上, 从而确定拟建项目是否有必要且有可能实施。项目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第一阶段选定的项目从技术、经济、财务、机构、社会和环境5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多个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进行必选确定最佳技术方案, 再对最佳的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和设计。

项目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按国内程序进行可研、环评、水保、节能等报告的编制与报批, 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出具取水许可、用地预审手续, 并按省级财政的要求完成财务评估工作。同时遵照世行程序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计划、社会评价报告、移民安置计划、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等报世行审批并在其要求的网站和媒体进行公布。

世行项目准备阶段的工作, 一般由项目单位负责组织完成。项目准备阶段, 世行会派出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代表团, 通过双方面对面磋商会谈和世行反馈《准备团备忘录》, 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和分歧, 为下一步的项目预评估/评估工作打下基础。项目准备阶段任务繁重, 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世行项目准备阶段的所有报告中, 可研报告是最重要的, 其余报告都是建立在可研报告的基础之上。因此选择有同类世行贷款项目经验的咨询单位将是决定性因素。咨询单位可以直接与世行专家进行沟通或讨论技术问题, 理解世行专家的审查意见, 并能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技术力量前往现场补充调查数据,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出高质量的满足世行要求的可研报告, 并将有效减少报告反复修改的次数;

2) 如果项目涉及专业较多, 按单体工程比重较大的工程类别为主, 可委托一家咨询单位做总可研编制牵头单位, 其它相关咨询单位参与。同时邀请省内各行业咨询专家组成技术咨询组, 对可研报告的编制给予指导, 弥补专业不全的缺陷, 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

3) 世行贷款项目一般点多面广, 涉及项目活动繁杂。项目活动中, 世行非常强调培训、基层管理机构能力加强等“软投入”。该阶段还要完成项目安保文件 (社评、环评等) 的准备。面对如此多的环节、如此细的要求, 首先应对世行和国内的审查程序进行了梳理, 紧抓项目准备、评估、可研审批等关键环节, 按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 对一些可交叉进行的前期工作提早入手, 与可研同步开展;

4) 世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的快慢, 机构建设是关键, 这也是世行关注的重点。世行贷款项目涉及面广, 常常需要跨部门协作。项目启动之初, 省级和地方就应该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 尽早落实专职工作人员。

1.3 项目评估

当项目准备工作基本结束, 研究接近尾声时, 世行就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项目评估。很多时候, 项目评估前世行会有一个预评估阶段, 但预评估不是必须的步骤, 它是项目准备的后续行动, 正式评估的前奏, 一个短暂的过渡。项目评估是项目周期中世行第一次全面和直接参与项目的阶段, 这一阶段世行和项目单位会详细的讨论项目技术方案、财务经济分析、组织机构、采购计划、环评、社评、实施计划、资金筹措、招投标、贷款支付等一系列问题并要基本确定, 为今后项目的实施和项目后评价奠定基础。世行评估团会准备一份详细的项目报告—《项目评估报告》, 得出其调查的结果并提出有关贷款方面的建议。待世行执董会审查, 项目贷款谈判后正式确定下来。项目评估报告是世行提供贷款的文件依据, 但它不是法律文件。

1.4 项目谈判

项目前期准备的最后一个阶段为项目的谈判, 世界银行和借款国双方针对贷款协议和项目协定两个法律文件的条款进行确认, 并就有关技术问题展开讨论。法律文件得到世行执董会批准, 双方授权代表签署贷款协定后, 标志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所有工作全部完成, 项目正式进入了实施与监督阶段。

2 总结和建议

近几年, 全过程参与了多个世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后, 我深深的体会到项目决策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希望各级项目单位的工作人员、咨询单位的技术人员在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时能从上述几大方面引起重视, 充分了解和掌握利用世行贷款前期准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各单位之间保持衔接沟通, 按项目进度要求顺利完成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提高利用世行贷款的水平和质量。

摘要:重点从项目选择、准备及评估3个方面介绍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和特点, 同时分析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了相关经验, 对类似世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世行贷款,前期准备工作,认识,看法

参考文献

[1]万杰, 宫丽彦.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建设回顾与思考[J].林业经济, 2011, 21 (5) :115-117.

[2]屠年松, 吕素芬, 马勇.云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 2009, 18 (2) :14-15.

篇14:我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重点

今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笔者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长方式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取得积极成果。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规模的扩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鉴于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进一步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把过去我国一直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质上是解决新时期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点分别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概括。结合“十二五”规划,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扩大内需为主导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扩大消费是提高经济内需型增长的根本途径。释放我国的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从消费的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逐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要处理好内需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应当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增加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的着力点,把投资增长更多与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扩大内需另一个巨大潜力在于统筹城乡,也即城镇化。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会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这不仅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由农民变成市民以后,其消费支出将大大高于在农村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城镇化战略转折的机遇,使其内需巨大潜力能够持续地、有序地释放出来。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乃至于发展的后劲,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要统筹考虑,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此,国家应在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思路的前提下,以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两个基本支撑,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同时,要增强国家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关键

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2010年,国家相继制定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方面的中长期规划规划,这都覆盖“十二五”,需要认真加强执行。在此基础上,我国“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现在全球都在抢占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发展压力前所未有,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前所未有。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确实单位能耗高,对我国来说,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紧迫的重要举措。当然,针对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浪费,节能环保不仅可以产生生态环保的效应,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倒逼机制形成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调结构、上水平。这样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上一篇:膝关节走路痛该怎么办好呢?下一篇:大讨论大学习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