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2024-04-27

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精选14篇)

篇1: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精密管理为基本特征,以严密的制度控制、严格的业绩考核手段为目标,通过优化管理(岗位)流程、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团队协作能力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

集团公司将下属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列为2011年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这是一个非常适时和准确的决策,它既是集团公司下属各个企业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公司赢利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如果把成功的管理比作一栋高楼,那么精细化管理就是这栋高楼的基础,没有坚固的基础,就不会有万丈高楼。在集团公司内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从药业公司各生产企业的现状分析,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当前必须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动员全员参与。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意识。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这虽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思想,但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

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涉及到企业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要想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全公司范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统一全员的思想认识,要使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要充分认识到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职工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才能提高全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将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才能真正把精细化管理当作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总抓手,才能实现由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转变,从而达到激励企业控制成本,实现全面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二、要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选准突破口。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途径与方法,选准工作的突破口,结合药业公司各个生产企业的实际,当前要从制定和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标准、精细化管理标准及相关考核、激励办法着手,要把精细管理目标任务明确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全面提高岗位作业水平。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各个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和考核。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要通过对各生产企业现有各岗位、各工种、各工序的岗位标准、规定、责任进行全面梳理与细化整合,形成标准体系。真正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同时,要建立职工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办法,科学制定计件工资定额标准,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对结果进行评审,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并按考核结果予以兑现。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大工程,不但要设计制定总体目标,而且要设定实施细则,初期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准突破口,分清实施的层次,以阶段性目标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制度、成败在考核。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制度为依据,以提高管理效率与企业效益为目标。实行精细化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又涉及到企业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对基础管理进行不断的细化,使其根源于管理创新之中,融入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具体工作中要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通过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起一套既科学规范又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使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创新,进而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企业要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的考核、落实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本企业、本岗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改进,要把精细化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制度上精雕细刻、管理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考核上斤斤计较。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建立在严密完整的考核平台上,这个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短腿”效应。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指标标准化、定量指标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决定成败的因素,严格考核要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同时还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不可有一丝松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细化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重点在认识,关键在制度,成败在考核。因此,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用职工自己认同的管理方法、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管理行为,自觉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消除管理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长武检测四班

王浩

篇2: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使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由此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最为坚决的阵地。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操作上的偏颇,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还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

每个教育对象的真实发展本身又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具有发展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服从于教育主体,即拓展、提升、完善幼儿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所赖于追求的“生命质量”。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应注重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

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至于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相关的人文素养,如人性的陶冶、身心的平衡,却所提甚少。毋庸置疑,认知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浅者要讲清知识,深者要发展能力,但并非是唯一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该涵盖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部人生体验,包括情感、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交往技能等等。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希冀在一次教学或一组教学中全部完成,但至少应该贯彻始终。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在人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起着平衡与协调的作用。

素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在统合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素养和具有个性意义的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

过分突出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和谐、具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氛围已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识,“启发式”和“情境”教学的方法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幼儿素质培养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为追求形式而“启发”,为单纯的创设情境而创设,过分突出了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讲: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过多的“创造”实际上是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一种剥夺!

二、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较多考虑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生命意义却日渐忽视。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内容充实形象,符合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其辅助作用在于调动各种感官,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功效。正是其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频频,似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便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承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不只表现为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更新,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重大进步,也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但不管教学的手段如何先进,它的宗旨还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活动,应该是积极而有度的。

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经常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而不应仅凭一两种先进的教育手段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3: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1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 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 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 不懂得如何操作。

1.2 单位员工流动性大。

单位员工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和器材、设施使用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 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 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 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 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 部分员工甚至根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 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 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 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 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 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 单位效益差, 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 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 效益差, 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 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 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 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 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 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 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 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 归属混乱, 职责不清, 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 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 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 因此, 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 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 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6 台帐资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民营企业和建厂时间较长的企业在台帐资料方面有所欠缺, 不能认真规范地进行填写, 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有特权思想, 不能按照消防部门的统一规范进行整理。

1.7 习惯性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近几年, 通过消防部门在整治歌舞厅、录像厅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使一些违法行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一些通过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来进行防火分隔的单位, 对违法行为的整治目的及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1.8 自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够。

其中导致消防设施完好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部分产品质量差或已达到其使用寿命, 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头使用时间过长, 导致误报率特别高;二是一些单位消防控制室、水泵房等消防设施因缺乏正确的维修保养, 已不能正常使用。

1.9 消防控制室等重点部位人员流动大。

一些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人员, 因工作需要频繁调动, 给安全留下了隐患。还有一些单位将消防控制室交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这部分人员大都是临时工且文化素质低, 根本不能掌握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知识。

2 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的管理对策

2.1 严格确定本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关系国计民生,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严格管理, 严格监督, 是我国多年来做好消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 减少火灾事故危害具有重要作用。要严格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 结合本地实际, 严格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发文确定, 及时录入重点单位管理系统, 不让一个该严管的单位漏掉。并由政府与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实行目标管理。

2.2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严格履行法律职责。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依法加强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严格自觉的履行《中华人民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确定的职责, 结合本单位实际, 明确法人代表、行政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 以及各级负责人, 对所管范围的消防安全负全责, 分别规定出他们的具体职责。对各种规定细化、量化工作标准, 定期总结评比, 奖优罚劣, 保障消防法律法规的规章和规范在本单位的全面贯彻执行。

2.3 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 要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指导, 积极为重点单位搞好消防咨询, 热情为重点单位排忧解难, 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也要将消防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安排一定的资金, 开展有关消防教育活动, 将安全态度、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三方面内容贯彻教育培训之中, 提高员工消防素质, 不断改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条件。

2.4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服务落到实处。

政府要求从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和消防验收的工程项目开始把住火灾隐患的源头关, 通过严格的业务程序, 从每个环节上强化项目审核工作。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中, 要真正的为重点单位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新规范要求做好现有各重点单位的改建与扩建的图纸审核工作, 以此来防止和杜绝各类先天性隐患的萌发, 为重点单位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5 灭火预案的基础设施落到实处。

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每月要对灭火器、应急照明、水带、水枪等可移动式消防设施进行检查, 每季度对火灾自动报警、喷淋、防排烟等固定式自动消防设施进行测试检查和检验检查, 确保消防设施处于完好。通过组织消防演练来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及灭火和逃生知识, 克服对火灾的恐惧心理, 以提高应对初期火灾的能力。规范灭火救援演练制度, 在支队每年不定期组织对重点单位开展灭火救援联合演练的基础上, 同时要求各重点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每季度至少进行两次演练, 并结合实际, 不断完善预案。支队要求各重点单位结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每半年举行一次演练, 并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每年对每名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新上岗和转岗的员工必须岗前培训, 并有记录。

2.6 加大督导力度。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三条指出, 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按照这一要求, 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制定督导方案, 经常派出督导检查组深入基层消防机构, 对其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督促改进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结合自己在基层大队的三年多来, 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有所认知, 就如何做好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的安全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重点单位,安全管理,主要问题,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篇4:对实施“算法多样化”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实施;算法多样化;方法

一、实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想出的不同方法

以“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为例。

情境导入: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打算怎样计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来探索解决方法。

学生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28+28+15+15=86(米);(2)28+15+28+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2=86(米)。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当然我们都知道第4种方法是最简便的,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他达不到这样一个层面。但这4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都体现了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我们都应予以肯定,而不能说“你的方法不好,谁还有更简单、更好的方法?”不要给学生一个定论,我们要展现算法“多样化”,而不是“最优化”、“唯一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正确的想法,即使是比较麻烦、笨的方法,可以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进而再慢慢优化。因为我发现,在上完这节课的第一次作业中,仍有很多学生没有接受“简便方法”,而慢慢的,在下面的几次作业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会自我淘汰这些“笨”方法去接受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实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一道题目可能有多种方法,方法多了就会有比较,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不可能每种方法都用上,那就要自己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算法多样化提倡的是一种探索,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而优化是将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提炼、实现第二次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比较、选择、优化。

以“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为例。

师:比较一下,这些方法都对吗?你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第二种,直接把长方形的四条边按照顺序加起来,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生2:我喜欢第一种算法,先把两条长边加起来,再加上两条宽边。

生3:我觉得第3种算法比第一种更简便,乘法算起来要快一点。

生4:我最喜欢第四种算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只要先算出一条长边和宽边的和,再乘2就行了。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算法,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目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98厘米,宽72厘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算完了就站起来。

生1(计算得慢):198+198+72+72=540(厘米);

生2(第一个站起来的):我比他计算得快,我的方法简单一些,198+72=270(厘米),270×2=540(厘米)。

全班通过比较、讨论后得出结论,用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计算起来也快。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比较出方法的优劣了。

三、算法多样化不是算法全面化

举例:三年级下册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书上给出了四种口算方法,(1)12×9=108,108+12=120;(2)12×5=60,60×2=120;(3)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4)12×1=12,12×10=12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因为12×1=12,所以12×10在得数12的后面加一个“0”就行了。

生2:我先算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陷于沉默中……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过,但我们会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能不能转化一下?

生3:把12分成6×2,先算6×10=60,再算60×2=120。

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4:把10分成5×2,先算12×5=60,再算60×2=120。

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又陷于沉默中……

在这里教材上出现的四种算法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呈现吗?在学生没有回答出(1)、(2)两种算法时,教师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去挖掘吗?老师是否可以直接跳过书上另外的两种算法进行下面的教学?教学并不应该完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教材中编写的多样化算法进行有选择地调整、加工。

所以算法多样化不是算法全面化,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每种算法,要因具体情况而定,要因人而易,要注意多样化的对象。

算法多样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思维定势,有利于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更好地解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地实施。

篇5:对高中学生班级管理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学生班级管理的几点看法

唐保林

甘肃成县化垭中学(742500)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因为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易冲动、易怒,逆反心理增强。另一方面,有了一定的思想和追求,但容易走向极端。此刻,他们的思想复杂,感情丰富,容易形成高远理想,也容易走向堕落,是人生的危险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最难管理,往往使班主任深感困惑,常常见到知难而退者。然而笔者带高中差班多年,不仅未感到痛苦,而且深感到成功的喜悦。也深深感到他们其实很可爱,是完全能够塑造的。现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谈几点看法,望能给广大同仁以启示。笔者认为,要带好他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不断丰富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

对人的管理,有许多层次,最高者莫过于用思想去管理,使被管理者佩服而追随。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层次的就是是学生不知老师在管理、约束他们,只知暗暗追随老师去学习,去奋斗。其次才是令学生感到可亲,赞美老师,并向老师学习。再次就是是学生感到害怕,被动的去接受知识。最低的层次,就属于虽为班主任,但已经使学生众叛亲离,想方设法对付老师,结果两败俱伤。对于学生,耽误了前程;对于老师,不能开心工作。

若论管理,自然是前两者为上,然而要达到那两种境界,没有渊博的.知识是不行的。因为要是他们潜移默化,要是他们佩服,不在于外表,而在于精神实质。当你的知识远远高于学生,使学生深感佩服时,学生自然对你惟命是从,哪里还能反抗?

2要有厚德载物的精神

对人的管理,到了崇高的境界,归根到底是精神感化,而非纪律约束。和写文章一样,管理,其实也是唯有真情才感人。学生能否听你的话,关键是看你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如果位置高,学生自然听;如果位置高度一般,那么学生也就有所折扣;如果你的形象很普通,那么学生就无从听你的。

要带好学生,如果有高尚的道德境界,有厚德载物的精神,有铁肩负道义的形象。(班主任论文 )试问,哪一个学生不能被感动?那一个学生不听你的?宋江之所以能够率那些比自己武艺高强的好汉,关键就在于它的精神内涵是好汉们的偶像。

3要以普济苍生的思想去关爱学生

关爱,是管好学生的关键。正如有人所言“如果没有爱,太阳约会结冰”,相反,因为爱,一切矛盾都会化解。例如佛家的思想,其实欠缺甚多,但是能被人们超越阶级、国度和民族的去接受,关键就在于对生灵高尚的爱。

我们的学生,即使是最不成器的,他们也想有所作为,渴望着成功。如果我们能做他们心灵的朋友,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去帮他们树立志向,去帮他们改正错误,去手把手的教他们长进,难道他们还能不听我们的?如果真能这样,你会觉得,他们其实很可爱。怎么教不好呢?

4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其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管好学生的前提,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了你带领的对象,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如果这些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就必能推行,实施也就会水到渠成,不仅没有难度,而且能助你成功。如果方法欠妥,或制度脱离实际意义,就谈不上成功了。在方法和制度的建立上,要注意做到实可行,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有章可依,违纪必究,同时又照顾到问题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去处理问题。

总之要给学生方正、规范、大气的感受,并能因此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若能这样,就是成功的管理。否则你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就是制订了周密的管理条例,都是徒劳和废纸。

5要培育学生高瞻远瞩的志向

要管好学生,与其拿繁文缛节的纪律去约束他们,还不如帮他们树立雄心远志,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以及为国家和人民有所作为的激情。这样,你就不必费过多的力气而能达到良好状态,使学生茁壮成长,使你硕果累累。

篇6: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方城县赵河镇 王桂全

2012-4-1

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看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机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在农民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由原来的国家或集体经营逐渐向个体经营转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当前乃至今后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依法管理是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切实而有效的途径。

一、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1部分农机驾驶员错误地认为在田间、场院、乡村道上驾驶、操作农业机械进行作业,不必办理有关手续,并且拒绝接受管理部门的管理。

2.有的驾驶员为了挣钱而无视安全,擅自加高车厢或更换大的拖车,甚至想方设法提高车速,经常发生超载、超速行驶的现象;有的驾驶员致富心切,起早贪黑连轴转,经常发生疲劳现象。所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就不能及时处理。

3.目前,很多驾驶员只会开车,而不懂如何对机车进行保养不能使机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且对机车发生故障没有预见性有时会因为中途机件损坏、失灵而耽误行程或酿成事故。

二、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一定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

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从上述规定可知,《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机手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提高其操作、保养机车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

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在农忙季节,集中精力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监管,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5.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比较易认定。但对于拖拉机违章载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处理机关一般都认定驾驶员负全责。其实,这样划分事故责任是不客观的,更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些违章搭乘拖拉机者的行为。《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货运汽车挂车、拖拉机挂车、平板车、起重车、自动倾卸车和罐车不准载人”。根据这一规定,利用拖拉机载人的驾驶员和搭乘拖拉机的人员其行为都是违反《条例》的。概括起来,对农田作业农机事故的处理,应按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以责论处,以便教育广大农民朋友人人都要遵守安全规定,及时消除各种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6.农机安全监理的重点应在乡村道路、场院、田间地头,对这些地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留死角,使无牌、无证和未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无法行动。对这些经多次入户动员后,仍拒不办牌、办证和参加年检年审的农机户,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以增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制性和严肃性。

篇7: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关于对档案与图书一体化管理构想的几点看法

分析了档案与图书在属性、来源、服务对象、提供利用的目的、整理方法和保管要求等方面的`区别,对档案与图书一体化管理的构想提出了看法.

作 者:郑婕 ZHENG Jie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黄石,43500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23)分类号:G250关键词:档案 图书 一体化管理

篇8: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分包单位现状

1)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差,工人普遍技术水平层次不齐,高低相差较大;2)分包单位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单位资金实力较差;3)工人流动性大,各方面培训教育无延续性;4)目前,工程利润率较低,分包单位承揽工程价格普遍较低,不利于分包单位管理的提升;5)专业技术工种持证上岗较少;6)工人的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对规范要求不了解;7)有些工程,甲方指定分包,增加了总包单位对其管理协调的难度。

二、分包单位的选择

分包单位选择应实地考察,严把关,考察分包单位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在建项目管理情况,项目经理管理能力,业绩等,应具备如下条件:

1)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专业管理力量较强,具有独立组织工程施工能力;2)专业技术工人水平高,工种比例适当,持证人员数量满足施工要求;3)具有与其企业资质相适应的机具、装备及各类专业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相关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4)持有相应资质等级证书;5)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履约能力和信誉;6)具有独立施工能力,能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

三、分包合同管理

1)分包合同在法律上赋予了甲乙双方应有的权利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合同内容应详实完善。2)约束甲乙双方履约,对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技术要求、措施费、工程款支付结算方式、变更签证、合同争议等事项进行约定。3)合同应明确分包单位投入组建项目成员构成,明确人、机、材的投入。4)分包单位应提供保证金或履约保函。

四、工程管理

(一)分包技术管理与资格审查

1)总承包单位工程技术部负责协助项目部对分包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管理知识培训,并监督实施。2)分包单位执行总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规定,负责分包工程的技术管理,并接受总承包单位和项目部的检查和监督。3)分包单位进驻项目前应提供拟进入项目的技术人员名单与相应的岗位证件和业绩证明,并经项目部审核。4)在进驻现场前,分包方应为技术人员配备相应的满足工程施工标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施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1)项目部应对分包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适当时,内容包括:a.顾客要求;b.总承包单位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有关程序与内容;c.总承包单位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审批规定;d.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与交付要求;e.项目部有关的技术管理规定;f.项目工程与分包专业工程的特点;2)项目部应对分包方施工作业层进行培训与交底,内容包括:a.工程目标;b.项目工程与分包专业工程的特点;c.分包工程的施工方法、程序与质量验收标准;d.质量记录的填写与保管要求;e.项目部其他的有关管理要求。

(三)质量控制

1)上道工序不经检查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分包单位内部工序交接由分包方质检员组织,项目部质检员进行抽查。3)分包单位与外部工序交接检查,由项目部质检员组织。4)工序交接检查必须填写工序交接记录。5)分包单位在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应及时通知项目部质检员,在质检员验收确认前,不得自行隐蔽。6)项目部质检员在接到分包单位的隐蔽工程报验后,应及时进行检查确认。

(四)安全管理

1)分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接受总承包单位各级安全人员的监督、检查,包括特种作业操作证审核等。2)分包单位施工中若有人员变动,要及时提供一份人员变动对照表给安全质量部门,并补办相应的手续。3)分包单位进入总承包单位项目部施工前:具体控制、检查分包工程实施过程中持证上岗、安全管理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等工作。4)按照分包单位提供的名册,特种作业人员需提供合格有效的操作证,全员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作业。考试合格后,每名职工都要签订《安全生产保证书》,并在施工生产中严格遵照执行。5)分包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保证网络(体系),确定各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报项目部审查并备案,以明确双方现场安全管理的对口工作人员。6)提交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承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7)分包单位要落实施工或检修方案,定安全措施、定检查制度,危险性较大的特殊作业方案必须报总承包单位有关部门审批。8)分包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遵章守纪教育和管理,对于分包单位人员施工中的违章行为,总承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制止、纠正,并按总承包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罚。9)分包单位所使用的“三宝”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工作服、劳保鞋、口罩、防护眼镜等器具,必须符合劳动部门有关规定。10)分包单位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项目部要按照总承包单位《事故管理制度》立即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归口上报,并报总承包单位安备案。11)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因工程项目不同,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分包单位也在日渐完善并壮大自身的实力,总承包单位也将把主要精力从基础的管理与协调分包单位转移到致力于把工程做细做好。总之,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将一起把每个项目都建成让业主满意放心的精品工程。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 总承包单位作为施工的主体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 而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管理, 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好坏。分包单位技术实力、资金能力、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素质、工人技术水平等层次不齐;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选择、合同管理、现场管理等,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合同管理,现场管理

参考文献

篇9:我对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4、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1)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 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篇10: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安丘市景芝经管站 崔春兴 林亮

笔者多年来从事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近年来农村经管工作发生了很多政策性的大变化,从1999年的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及后来的完善整改,2001年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2005年取消农业税,到近几年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集体收入锐减,自1999年的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以后,农村土地只有5%的机动地由集体支配,通过承包收取土地承包金,成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这作为村级经费主要来源之一的土地承包金,作为减人不减地的配套政策,在以后的几年中这5%的机动地也因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分配。而作为后续政策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很多村是雾里看花,很难达到规定的同意率,也就不能向村民收款和筹集劳动力。因此,很多村集体主要靠吃老本,清收欠款,变卖资产,借贷等手段,来保证村级政权运转和村里的福利事业发展。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全面落实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实现村级财务的“双代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搞好财务公开,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各级农经管理干部也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有些村的农村财务仍比较混乱,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认识。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不能保证村干部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去年笔者所在镇,全额发放了农村干部工资的不到三分之一,严重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有的村部分资产早已卖掉或报废,由于班子更换频繁,竟不知道何时何人处理,帐面也没作任何处理。为数不少的村是帐有实无,资产流失严重,帐实严重不符。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为赢取下届选举,吃尽分光集体资产。

(三)农村财务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村干部插手管钱管物。日常审计中发现,有些村干部违规违纪插手管钱管物。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村集体应在取得收入后把款项交由经管站代管,开支使用时再按规定提款手续提取。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到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上级规定办,坐收坐支。此类情况占总村数的一半左右。三是借支挪用。有些村干部,该上交经管站的款项不交,自己需要钱到村里随便借支挪用,打张便条顶着库存,把村里的钱和个人的钱混为一谈。四是设立帐外帐,私设“小金库”。个别村把一些收入不入帐,单独设帐外帐,用于超额非生产性开支。五是巧立名目,乱发资金和实物。

(四)村级实非生产性开支超标。审计发现,许多村招待费差旅费开支过大,严重超标。有的村为避开审计,以招待费和差旅费的名义变通报销违规开支。

(五)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财务公开力度不够。通过调查发现,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是通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村两委主要干部指定,使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调查统计,这种情况占60%左右。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也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草率签字盖章,不认真履行职责,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调查统计,这种情况约占80%左右。三是虽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公开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实施监督。这种情况约占90%左右。四是民主理财活动搞形式,走过场。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有的村由村会计拿着民主理财小组的章。据调查统计,这种情况约占30%左右。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财务监督不力,会计监管流于形式。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忽视对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的学习和运用,轻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除了应付上级对村级财务的例行审计检查、农民负担检查,一般不过问村财务情况,更不研究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会计监管流于形式。

(二)财务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农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现金存款管理制度、各项收入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一些主要村干部自律性差,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财务人员或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或惧怕打击报复以至同流合污,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

(三)财务民主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力。由于农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只能是阶段性的,而长期的、经常的监督要靠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一些地方根本不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有的地方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理财人员都是村支书的朋友或亲属,形同虚设,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导致部分村的财务由个别干部说了算。

(四)财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按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村级财务人员应由经管站考核调配,但每逢支部、村委换届,新班子都选配自己信得过的财务人员,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不良现象,而新上任的会计多数素质较低,业务不熟,不能系统地处理各种会计帐务,新会计因为是新班子按个人口味选配,日后财务工作中显然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人为形成财务混乱。

(五)村级经济基础差,使很多村步履维艰。由于很多村资不抵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不足,上级工资补助有限,村级体必须的公益事业开支有的靠干部垫付,农村干部工资的村级自发部

分就更不用说。虽然上级明文规定,民主理财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但实际发给其补助的村不到30%。民主理财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例行公事,难以调动理财人员的积极性。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各级领导一定要克服重视抓经济,轻视抓经营管理的片面思想,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混乱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良好的农村财务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真正把财务管理作为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密切干群关系、保护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二)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要制定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等,使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更易贯彻执行。

(三)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理财监督。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推选一批敢监督、会监督的理财人员,不仅能把住支出单据的真实性关,也能加强合理性、合法性监督。首先民主推选理财人员。由群众民主推选一些政治觉悟高、原则性强、办事公道、关心集体、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并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其次要提高民主理财人员的理财水平。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

(四)坚定不移实行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一是设立固定的公开方式,以公开栏为主。要设置能遮风避雨、地点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公开栏应设在交通要道旁。二是公开的内容要完整。各项财务收支都要公开,公开内容要清楚明白,便于群众监督。三是公开时间要及时。要做到年初公布当年财务预算,年末公布当年财务决算、收益分配、债权债务、固定资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每月定期公布月份财务收支情况。

篇11:对离婚案件的几点看法

一、值得重视的导致离婚的几个原因

导致离婚的原因形形色色,个案有其不同情形,除常见的诸如家庭暴力等原因外,从

近年对离婚案件的审理看,以下三方面原因比较典型,值得重视。

1、因外出务工,夫妻分多聚少而导致离婚。分三种情形,一是外出一方在新的环境,接触新异性,产生婚外情而要求与留守在家的配偶离婚;二是留守在家一方因配偶长期在外,不甘寂寞,产生婚外情进而要求离婚;三是夫妻双方均产生婚外情而要求离婚。

2、婚前在外务工,经人说合草率结婚。分两种情况,一是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因性格原因难以建立应有夫妻感情;二是女方在外已有男友,甚至已与男友同居,因男友系外地人,父母不同意而为其在家另定亲事,因为草率结婚,婚后或因不忘前情,或因男方发现女方欺骗自己不堪忍受而导致离婚。

3、婚前男方给女方许诺的条件不能兑现,婚后为此夫妻矛盾不断而导致离婚。离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们应该建立正确的婚姻观、道德观和性观念,应重视婚姻,珍爱家庭,减少不应有的离婚发生。

二、两个问题

1、已有男友并怀孕而隐瞒事实另与他人结婚,该婚姻的效力问题。近两年,笔者所在法庭受理了多起此类案件,如某女与某男系同乡,该女在外打工期间已有男友(系外地人),经媒人介绍2005年8月该女回来与某男见面定亲。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三万元后,于2005年10月登记结婚,男方家为办喜事,添置家俱花费二万余元。2006年4月,该女生产一子,小孩满月后,该女即带着孩子外出,再不和丈夫联系。某男称除结婚第三日经强烈要求有一次性生活外,夫妻再未有性生活,鉴于农村娶媳妇不易,含辱维持,但该女走了数月无任何联系,为此要求离婚,并要求该女返还彩礼。对此案,若依“婚姻法”,其不具备无效或可撤销的要件,但若认定该婚姻有效,一方面某男在该女分娩后一年内不能起诉要求离婚,这势必使男方忍受更长时间的精神痛苦,另一方面,男方给付的彩礼也不能返还,男方将面对人财两空的结果,从公平和情感角度很难让人接受。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契约性质,如果参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男方有证据证明其结婚时不知情,被欺骗而主张该婚姻无效时,认定这类具有欺骗性质的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男方就有了诉权,经济损失也能得到一定挽回。婚姻法应规定“隐瞒重大事实欺骗对方而结婚,对方可在知道该事实后半年内提出撤销该婚姻的请求”,“隐瞒怀有他人孩子的事实而结婚,其配偶在请求撤销该婚姻的同时,主张返还彩礼的,应予支持”。

篇12:对汉字起源的几点看法

陈俊杭 2010213340

汉字是怎么来的?至今为止众说纷纭。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有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八卦造字说,结绳记事造字说,书契记事说,手势造字说等,还有一些包括现代学者所赞同的文字源于图画之说。至于在现代,因为考古学的作用,人们发现更多的可能与汉字起源有关的第一手史料,由此产生新的汉字起源说,如原始文字起源于陶符之说。但是最终没有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汉字起源仍然很神秘。

在关于汉字起源的认识方面,我提出三点:一是汉字起源是以中国各地文明相互交融为基础而产生的。二是夏朝是汉字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三是汉字不走纯表音道路的原因是人类早期造字的规律和八卦的唯象思维这两者影响。

汉字产生有多个源头,而不是由某个地方的文字单独演化而来的。在古文字学课上,老师在课件里列出汉字起源小结,小结说各种类型的符号来自不同的文化。如指事为特征的符号可能主要来源于仰韶文化的刻画符。我是比较赞同小结的观点。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成不是由某个部族文明单独进化而成,而是多个部族文明相互交融,同时以华夏族文明为主体这样形成的。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前,在中华大地上,各地区的部落文化一直在相互交流。比如良褚的和内地的交流。又比如,中原部族文明和东夷的部族以各种方式交融,就形成了夏朝以前中原地区的一个最强的准国家文明。如此,各部族会把自己的符号文字传出去,在这个大文明里相互碰撞最后形成了汉字。从考古发现来看,在上古时代,很多地区出现了和文字有关的符号,比如距今约五千年山东省大汶口的陶器符号,山东省丁公村丁公陶文,河南舞阳贾湖村的距今约八千年的符号,山西临汾的陶寺朱砂字,等等。这么多地方出现了文字符号,而且和后世的古汉字很像,这可以推测汉字的起源是各地区文字符号相互交融最终形成的一个体系。这就是我对课堂小结的观点的理解。

夏朝是汉字形成的重要时期。夏朝是有文字的。因为商朝出现了已经成熟了的文字甲骨文,在夏朝以前出现了类文字符号,又有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之说,即说明夏朝以前已出现了对汉字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所以夏朝作为古史传说时代和商朝的纽带,必然有文字。夏朝不仅有文字,而且该朝代是汉字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了基本的六种造字方法“六书”。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占了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那么可见,在夏朝,六书也都出现了。而且,夏朝作为第一个王朝国家,它的社会制度比以前更加完备,这就要求夏人进一步整理、规范、统一文字,而夏朝以前已出现类文字符号。那么在夏朝的时候,汉字的雏形已全部出现了,或者说定型了。所以说,夏朝时期汉字可能基本定型了,因为六书都出现,且汉字的到进一步规范化。

篇13: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看法

1 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纵观目前市场的经济条件, 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同时, 都给予客户相应的优惠条件, 商业折扣、折让及赊销等优惠形式被广泛运用。因此就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而言, 有受政策因素影响的成分, 同时也受到市场操作惯例的影响。但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未能准确把握应收账款的本质

应收账款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收入大于成本, 这样赊销才是有利的。赊销可以实现收入的增长, 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这就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成本分析。不仅是赊销程度和赊销方式必须符合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要求, 对于逾期应收账款的收回, 也必须满足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 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在我国, 企业进行赊销时, 一般不进行各种赊销方案的对比;在采取各种收款方案时, 也不进行各种收款方案的对比分析, 不管是几个月还是一年甚至数年, 只要能收回款项就可以, 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这种粗放式的应收账款管理, 并没有真正确立成本效益原则, 势必会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帐, 不及时清理的局面, 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下滑。

1.2 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清收

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 对如何理财还缺乏相关的意识和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发出及劳务的提供, 而忽略了款项的回收, 认为经营部门负责赊销, 款项的追讨清理往往是财务部门的责任, 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在这些企业中, 财务部门只是起着单纯的记录作用, 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 而账龄分析也只是帐面显示时间的一种反应, 这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1.3 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应收账款销售风险的本质是“风险损失”。有些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缺乏经营理财观念和意识, 没有制定一套有利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来衡量应收账款的投资效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为了扩大销售, 挤占市场, 便盲目地采取赊销, 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 以至于不能及时收回, 具有可能形成坏账的风险性, 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 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局面。使得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正常的企业再生产, 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我国企业受传统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间的“三角债”和相互拖欠货款现象十分严重, 坏账损失率较高。这种传统的粗放式应收账款管理已明显不适合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那么,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呢?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确定适当信用标准, 针对客户评定资信等级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 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 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

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决策时, 应考虑信用销售对收入、融资成本及资金流转的影响, 主要根据历年客户往来结算情况, 以及对客户资信程度进行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设定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从而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评定客户信用等级, 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同时, 还要及时的根据客户的最新情况, 定期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再次评定。考虑到目前在国际经济危机的特殊情况下, 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的重大影响以及评定信用等级的难度, 客户群较大的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人员或评估单位进行相应工作。

在信用等级评定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 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 是否能按期如数付款, 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

二是客户的偿债能力, 主要关注客户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 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

三是客户的经营条件, 主要是关注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2.2 加强内部管理机制, 制定应收帐款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率, 加强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首先让企业经营管理者, 建立货币时间价值理念, 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使应收帐款管理制度不仅涉及到经营部门的产品销售及劳务提供环节, 同时也要涉及到财务部门结算的各个环节, 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三重控制, 将经营部门同财务部门密切结合, 并建立相应的对帐制度和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与客户单位的对账工作, 及时进行应收款项的回收及清理工作, 同时还须将客户欠款情况及时地反馈给经营部门, 使经营部门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并进行相应的催促及监督。当企业应收账款欠款时间, 超出财务预警设置时间时, 立即启动财务预警系统, 及时防范财务风险,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3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分析、控制和管理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应收账款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当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收回特定应收账款时, 就产生了损失。在损失发生前, 要评估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而在损失发生后, 要评估损失的大小。因此要找出企业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收帐款信用政策管理模式来规避、预防各种风险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程序。通过风险评估, 将客户划分不同风险等级, 按照一定风险等级确定赊销方式, 从而使应收账款的综合风险大幅度降低。

2.3.1 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

严格的审批手续可以预防经营人员有意识的赊销, 减少企业的损失。在签订合同前, 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等级评定, 详细审查客户的主体资格、资信及履约能力等情况, 确保合同规范有效, 预防出现交易纠纷或者遭受商业欺诈。

2.3.2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 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 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企业要遵循谨慎性原则, 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 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3.3 取得第三方担保

当某客户被评价为高风险等级时, 企业一般不再对该客户实行信用优惠, 但如果有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 承担连带责任, 也应该考虑采用赊销方式, 一旦发生损失, 可以对第三方进行追讨。

3 结语

综上所述, 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企业部门之间建立起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机制, 制定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使各部门分清责任、明确义务、紧密配合。同时, 兼顾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将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全面展开, 实现应收账款向现金流的及时足额转换, 促使企业营运资金结构更加合理, 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晖.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财会月刊, 2009 (2) .

[2]黄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8 (3) .

篇14:对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2000年开始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和多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着的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此,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不在组织和筹集资金,而在于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即用好管好有限的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由财政会计结算中心远程审核结报,有的通过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预算外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实现了部门预算的阳光工程。这些财政职能的运行与发挥,实质上是利用市场手段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财政资金供给,从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财政体制的改革和职能分化是强化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三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既有拨款,又有其他收入;而有些单位只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收入,经费紧缺。在统一的财政大环境下存在不同的小环境。财政部门虽严格规定开支,但现在仅限于工资的统一审核,对福利、津补贴项目尚无成熟的规范约定,从而造成贫富不均、开支不一的现象。总的来讲,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事业上受本单位领导,个别财务人员随领导意志而变换。财务人员在行政事业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单位负责人财经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很好地履行对财务会计的领导责任;另一方面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及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有些会计人员甚至不重视专业知识更新,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及牵制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财务决策、执行及支出审批未严格执行相关财经制度,随意性很大,内控制度设计存在程序性及实质性缺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修正滞后于财攻体制的改革。

(三)票据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票据管理较混乱,一是不按规定向财政部门领取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而是自行印制或在外购买;二是虽然在财政部门购买了票据,但在收费时,有“搭车收费”、提高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现象;三是对票据的领用注销不严肃、领用不登记,核销不及时,责任不清,甚至未经批准就把各类票据的存根联和记账联自行销毁。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

一是笼统性发票较多,数额较大。主要是购买烟、酒、礼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食品水果、网络耗材、会议支出等原始发票要素不全、项目多、数额较大的发票未附明细清单,其真实性难查证;二是一些单位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按相关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办事,如在差旅费中发放下乡补贴、出勤补助、考勤费、旅游费等福利性补助;列支就餐费、食品费、水果费、香烟费、用品费等不属于差旅费性质的费用;三是招待性支出与职工福利性支出没有严格区分核算,如来人接待、业务往来、节日礼品、购买食品等;四是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支出混在一起核算,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五)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片面、滞后问题

有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管理和核算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拨入资金,在申请争取同级财政资金时对这部分资金隐瞒不报,隐瞒截留、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和应缴预算收入;部分资金账外管理,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现象严重。部分主管部门还存在不按预算拨款,滞留和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二次分配和安排已指定用途的财政资金等现象。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规范财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这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财务人员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行动指南,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每年开展适合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与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密切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也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牢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逐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二)要健全规章制度,这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依据和保障

财务制度的健全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应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有章可循。根据《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补充完善,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要严格按章办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考核制度,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完善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同时严格执纪,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防止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

(三)要加强票据管理,合法使用票据

财政收费票据和税务发票是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的合法票据,应由各单位财会部门统一领购和管理,其他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购买。要加强票据缴销管理工作,实行缴销收费票据与稽核财政资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与征收入库额度相等。

(四)要建立单位支出审核制度

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填写齐全,凭证要字迹清晰,数字准确,印章清楚,如实填写付款单位、付款日期以及数量、单位、金额,根据财经制度的规定,每张单据经办人必在背面签字说明事由,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使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在单位内部得到具体的体现和贯彻落实,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要严格监督检查,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开展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促进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二是建立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资金预算管理,费用控制。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行政单位应改变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开支。

上一篇:化水专业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写在香烟盒上的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