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绘本教学

2024-04-28

安的种子绘本教学(精选7篇)

篇1:安的种子绘本教学

绘本《安的种子》教学设计

西江中心小学 宋颖姗

一、绘本内容简介

《安的种子》以本、静与安三个和尚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自然规律的寓言故事。该书文字精准而乾脆俐落,图像简纯而突显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击赏。前糊贴页以肃穆的深秋始,并连安与小狗走过的足印,色调暗沉; 后糊贴页则以荣华盛夏予以呼应,绿意盎然。作者巧妙地以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作结,使四时有序的寓意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看图一边质疑,在说话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2.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3.通过讨论交流领悟故事隐藏的内涵,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得到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难得珍贵,你会怎么做?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绘本,就是关于种子的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中国原创的优秀图画书。这一本小小图画书,不仅仅风靡于中国,而且走向了世界。令无数人震撼、感动,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仔细聆听——《安的种子》。

(二)引导看封面,看前环衬,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齐读课题。

2.出示封面:了解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学生可猜一猜故事内容。

师:看图画书应该从封面开始看。因为往往故事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封面会暗藏着一些线索,引导你情不自禁进入故事。大家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质疑:你觉得有可能讲的什么故事?

(2)介绍作者和绘者 3.出示前环衬,引导孩子看图。

看完了封面不要急着读故事,先看看前环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很好,那,这究竟是谁的脚印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两行脚印走进去.....(三)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大胆猜测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2.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边质疑,话题预设:安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安还不种下种子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

4.小组讨论交流:本和静为什么种不出莲花?而安可以?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和安。

(1)师:故事讲完了,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莲花种子,而安可以呢?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安是个怎样的孩子。(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把描写本、静、安的句子梳理出来,让学生边品读句子边谈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边引导,课件相机出示: ①学生交流本。

师小结:是的,本为了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课件出示: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②学生交流静。师:静对花的表现让你想到了谁?

师小结:静的小心翼翼,过分溺爱却违背了莲花种子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课件出示:不以他本来的样子爱他,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他,足以害了他。

爱是需要真正的阳光的,爱是需要无尽的自由的。③重点走进安。他为什么知道莲花要在春天种下呢?导孩子们观察他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这幅图。

师小结:是的,安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他从容淡定,耐心等待!

(本:急于求成,急躁,没有耐心,但认真,执行力强,积极,果断。

静:耐心,细致,爱钻研,爱学习,但过于迷信书本,追求表面。

安:勤劳善良,安守本分,尽职尽责,淡定从容。)

(四)深华主题,大胆表达

1.出示后环衬:同学们,故事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不是的,我们最后看看后环衬,对比前环衬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他又回到普通的生活当中.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课件出示:(安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学会等待。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2.联系生活,大胆表达:

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

假如你也得到了像“千年莲花种子”这样珍贵的东西,你会如何对待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推荐阅读,总结。1.结语: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孩子都是那颗珍贵的莲花种子。只要耐心等待,就会看到属于你们的千年莲花,在某个盛夏的清晨绚烂的绽放!祝福你们!

2.荣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青蛙与男孩》、《西西》

篇2:安的种子绘本教学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个”!心像即是物像,当本追求“第一”时,心就不会止、定、宁、慧。而先哲常说知止而后有定,心定方安,安则宁,宁则慧。)

本跑去寻找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爱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爱,爱可以润泽一切、滋养一切、生长一切、疗愈一切。安把种子放在了心里,放在了爱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安 住于当下。)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真正的修行,只在生活中。扫雪、扫地,都是在扫心地。本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在修行。)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安和以前一样坐着斋饭。(平常心、平等心和慈悲心一样重要。)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不以它本来的样子爱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它,足以害了它!)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里,我们是否给对了生根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的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

有缘看到《安的种子》的人们——无论你是不是准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莲花的种子”?!

匆匆忙碌着的人们,且看安的那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湖水,多么难得!

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的琐事,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

篇3:安的种子绘本教学

一、抓住阅读元素, 挖掘绘本内涵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 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值得反复咀嚼的橄榄, 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 回味着幸福的余味。如绘本《鸟窝里的树》, 这篇童话故事美丽而富有朝气。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小树长大、合欢树开花, 一幅又一幅图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充满了一种又一种情感:惊喜、烦恼、快乐和爱。情和景和谐交错, 体现了童话的意境美。在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些元素, 让幼儿在细致的观察中体验、感受, 突出故事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并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体会关爱的情感。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运用等一系列活动, 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二、注重教育机智, 合理巧妙设疑

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 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 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 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 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 提出有效的问题, 可以是发散式的, 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 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 为其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如在绘本《鸟窝里的树》的阅读中, 教师以“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 你怎么看这件事?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这个问题, 唤起幼儿对鸟窝、小树苗知识经验的认知, 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好事还是坏事?则打破了以往听故事问问题的程式化教学, 不拘泥于同一个答案。开放式的提问, 使幼儿的思维逐渐活跃。接下来, 教师又提出新的设疑:“对鸟窝里的这棵小树苗, 螳螂、蚱蜢、鸟先生、鸟太太, 它们的想法一样吗?你支持哪种想法, 为什么?”幼儿通过自由谈论、与同伴的相互交流, 做出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在大家想法碰撞的同时, 自己对关爱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能从幼儿的回答中, 捕捉到幼儿对关爱的情感需求, 为下一环节做好了情感的铺垫与渲染。

无论什么书, 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 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小猪变形记》的封面, 上面是一只可爱的小猪, 小猪的脚上绑着羽毛。当请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 幼儿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小猪在给大家做时装表演”、“小猪想和小鸟一样飞起来”、“小猪梦见自己飞起来了”、“小猪给自己绑上羽毛, 走起路来就轻松了”……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这么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毫无根据, 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这无疑是令人惊喜的。

三、关注幼儿情感, 引发情感体验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 幼儿的情感世界也是敏感和丰富的。他们既体验着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 也感受着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情感的变化, 同时, 故事本身或诙谐、或幽默、或惊险、或温馨、或悲哀的情节也能引起幼儿情绪思潮的激荡。

一天, 笔者发现班中的小雨和嘉嘉在争执着:“你说的不对, 小女孩没有死!她睡着了。”“明明是死了嘛, 你看, 这个抢了她鞋子的小男孩还哭了呢!”“就是没死!她睡着了, 在做梦!”一了解, 原来他们两个在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最后, 小女孩手里握着燃烧过的一把火柴, 冻死在街头。其实小雨知道小女孩死了, 但是她善良、柔软的心无法接受这一切, 所以她会说“她睡着了, 还在做梦”。这无疑是幼儿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中, 在情感的驱使下对故事进行了再创造。

事后, 我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绘本———《长大要做好爷爷》, 它图文并茂, 表现了小熊和爷爷之间浓浓的亲情和爱,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亲人的死亡。我想, 这么好的绘本, 小雨这些幼儿肯定喜欢, 同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这个绘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果然, 可爱的封面图画、鲜艳的色彩, 一下子吸引住了幼儿的目光。绘本中在树屋上的内容, 是情感体现最突出的地方, 我带着幼儿一起想象爷爷和小熊说的话、做的事情, 想象他们亲密地依偎, 爷爷温暖的大手从后面抱着小熊, 小熊躺在爷爷的怀里……简单的几页图画和文字, 让幼儿对树屋充满了向往, 向往着自己也能上去, 能在那里看“三熊山”, 看会变颜色的小河, 更想在下雪的时候也去踩出一串串小脚印……爷爷所做的, 爷爷所带给孩子的快乐, 也是我们的亲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所以, 看到爷爷生病, 看到小熊对爷爷的想念, 我们都很难过。讲到熊妈妈告诉小熊, 爷爷永远都不能醒来的时候, 我哽咽了。很多孩子都明白这“永远不会醒来”的意思, 也都不做声了, 小雨还抹起了眼泪。这一次, 她没有再像上次和嘉嘉一起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那样不愿接受事实。这个故事里熊爷爷病、死亡不可避免, 虽然残酷, 但也是个充满温馨的过程。这样的故事, 静静地讲述着死亡和对亲人的怀念, 带着坦然的态度, 不感人也难。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没有一句教条, 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 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 却能激起孩子的心绪激荡。

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享受阅读快乐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将有助于他们在进入小学后迅速地、大量地、有效地掌握书面语言, 有利于他们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如《我家是动物园》这一绘本, 故事内容和故事中的角色都贴近幼儿的生活:祥太的一家人都是一种种动物———调皮可爱的祥太是猴子、爱吃肉爱发脾气的爸爸是大狮子、爱美的奶奶是狐狸……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 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教师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 让幼儿在自主阅读后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 使幼儿掌握着主动权, 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而以往的阅读活动中, 我们常常抛开儿童阅读的起始兴奋点, 以教师为主体, 带领幼儿阅读, 这样往往是从儿童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 结果儿童兴趣乏乏。如今这种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 改变了儿童被动接受的过程, 变被动为主动, 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幼儿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

又如在绘本《蚯蚓日记》的阅读中, 因为此绘本的画面比较丰满而且富有情趣, 文字穿插较少, 于是教师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在想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大多能仔细观察每一个画面, 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猜想, 然后他们又会进行推断, 互相商讨问题的答案。当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想象、猜想后, 他们再把书翻到下一页, 猜对的孩子会大声地欢呼起来, 体验了成功感, 更加激起了孩子阅读的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 幼儿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了, 他们喜欢上了阅读。每当拿到一本绘本幼儿总是喜欢先自己认真地看, 遇到问题就提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人云亦云, 有异议的时候就一起翻阅书本, 在书中寻找答案。虽然他们不太会认字, 但绘本它那丰富的画面和精致的绘画, 传达给孩子的意义是明确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篇4:《安的种子》创作手记

太喜欢《安的种子》,也太喜欢它的创作者们。伴着主编,部分见证了《安的种子》的初胚到今日成品的过程,也共同体验着黄丽在创作中的那份倾心倾力,感动和敬佩由此而生。这份用心,不会只是画家自知,你我,万千的读者必将都能在其中读到,看到,感受到。

2007年,9月7日:

计划准备的工作:

1.去山里拍摄寺庙的资料。

2.画出特定的人物草图(A、本,急躁、毛糙的男孩;B、静,内向、象溺爱孩子的母亲,女性化的男孩;C、安,弱小、平凡的男孩。)(角色的设计)

2007年,9月15日

与文字作者早早通电话讨论《安的种子》第3稿,故事的框架基本确立,主题的方向也已确定,现在的问题是故事的内容略显平常,读过《安的种子》,从开始就预知了故事的结果,没有伏笔或疑问,所以也无所谓结局。这应该是讲故事技巧不足的问题吧。我想尝试是否可从绘画的角度进行叙述上的突破,看是否可埋下伏笔或造成情节上的落差。

2007年,9月21日

莲花种子生长与时间有关。本、静两人种种子的时间较短,但会有短暂的时间过程,从阴天-小雪-大雪-雪晴。安种种子经历了冬天-春-初夏-盛夏等时间的变化。(时间的设计)

2007年,11月2日

《安的种子》文稿第6稿基本通过了……故事的内容是安定的主题。这次在绘画的设计中,我想采用的风格是一种“安静、松驰”的风格。“安静”容易表达,但“松驰”一直是我画风上的弱项。是否能够突破自己,心里并无自信,试试看吧。(绘画语言的设计)

2007年,11月24日(上海)

昨夜与保冬妮老师在房间讨论《安的种子》的草图设计,其中在第8页加入安询问农夫种植方法的情节,这样安的等待和莲花的盛开才顺理成章。但结尾还是少了许多的趣味。在封底加入“老和尚观赏莲花的情节”还是显得不太到位。

2007年,11月27日

上海的图画书研讨会,时间紧凑,每天有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三天下来有些累了。不过,还是很有收获:梅子涵老师讲的“图画书的高度”对我很有启发,使一直困扰我的《安的种子》也由此产生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小和尚安的种子终于开出了千年莲花之后,他又回到日常普通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情节,使故事有了“高度”,也有了回味的感受,这也是中国人的美学思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叙述故事的设计)

2008年,1月12日

雪后的兴教寺,整体的色彩感受是暖色的。其中有四种颜色:灰色的庙宇、院墙、地面,而灰色中有暖暖的土色,土红色的柱子、横梁、庙门以及白色的雪。在寺庙里去看望了老和尚,询问了一些他们的生活细节:衣服的颜色、香袋、木鱼和罄等。(色彩的设计)

2008年,2月8日

篇5:安的种子绘本教学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教学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习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根据反思生成第二次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3.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难点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师:封面是谁?它有什么特点?住在什么地方?对和尚你还了解哪些知识?他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会做些什么?

师: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小结:故事的名字叫《安的种子》,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环节分析:无论是什么书籍,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从封面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内容,结合幼儿经验,展开讨论。

二、细致观察画面,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1.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谁可以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上的内容。寺庙里有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拿到种子以后先做了什么?在哪里看出来的?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

师: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去?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了?

师:本是怎么种种子的?请你描述一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狗还会来吗?如果来了它会做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3.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师: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最终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师:我这里也有一颗莲子,哪一个小朋友可以模仿安种莲子的过程来表演?

4.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表演。

师:安拿到种子后和本、静拿到种子后做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他最终种出莲子了吗?为什么?

师:如果小朋友就是故事中的安,请你来学一学安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安的表情和动作。

环节分析:运用提问策略,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本的表情和动作,都有对下一页内容的提示,如:“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又跑出预测性提问“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反复出现幼儿则有意识这一页可能有下一页的线索,当一次次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情境表演能够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或者现象的探索欲望,对画面的观察更加细致,”揣摩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三、利用表格进行记录,提升幼儿的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出示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上都有什么?最左面一行是什么?(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最上面一行代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种植过程、结果)你觉得这个表格应该怎么记录?

师: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师:请部分幼儿讲述记录表的内容,其中注意幼儿语言的连贯性。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复述故事的内容。

篇6:安的种子读书笔记

最近爱上漂童书,儿子不喜欢看,就我自己看,碰到有满意的句段,就用铅笔轻轻作个记号,读一遍给儿子听,请他帮我摘抄下来,但是安的种子,我没法摘抄,也不忍心去亵渎书中,悠然见南山,自然平淡中求人生真谛意味。看完之后,我憨畅淋漓,睡了个好觉,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纷扰;也没有计算今晚我得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安是个普通憨厚小和尚,却能种出千年莲花,没有豪年壮语,没有才高三斗,没有营养培植,没有华丽花盆,只是怀踹种子,心怀感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里种下,然后慢慢等待……发芽、吐叶、开花。顺其自然,就能期待奇迹。

篇7:安的种子读书笔记

绘本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安是一名小和尚,一天师傅给了他和两个师兄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三个小和尚自然十分喜悦,于是分头去种。本立刻把种子种在雪地里,等了很多天自然没有发芽,他气得刨烂了地、摔断了锄头;静把种子种在金花盆里,按照书上说的浇上名贵药水,种子终于发芽了,他用金罩子罩住了幼芽,结果幼芽因为没了阳光和空气,枯死了;安呢,他把种子放在胸前的布袋里,对自己说:哦,我有一颗种子了。安一如既往地干着寺庙里的活,诵经做功课以及天天散步。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盛夏的清晨,温暖的阳光下,千年莲花绽开了清新纯净的笑容。

在书评里,作家赞美了安的淡定从容,尊重自然规律,乐于享受平凡小事,我很赞同这些观点。可是思考一番后,我还是觉得对于一个普通人,让他把当下很紧急很重要的事情放下去干并不重要的事,实在是有站着说话之嫌。尤其对于工作和子女的教育,任谁都很难那么洒脱自如。那么为什么安能够如此从容呢?难道他不希望千年莲花早点盛开?我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于安而言,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千年莲花种子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去买东西可以保证寺院物品的供应,扫雪可以防止师傅和师兄们摔倒……我猜安在看到斋饭做好、水缸挑满后,心里的满足和喜悦应该不会比看到自己的千年莲花开放更少吧。这样看,每天乐呵呵忙进忙出的安,是不是就更容易让人理解了呢?

在很女儿小的时候问过我:为什么我要学这么多东西?我告诉她:只是为了多种下几颗种子,等你长大了这些种子也就长成大树了。现在的她,已经学会在感到累的时候安慰自己:我画画、跳舞并且坚持,以后我身上会长出很多棵树。

上一篇:精选同学离别发言稿下一篇:唐代端午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