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种子市场营销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种子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篇1:

整合模式下种子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合格的种业专业人才队伍是建成发达种业的先决条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种业人才需要依赖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种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种业认识的整体观,增强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应对农业领域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整合专业实践课程,利用不同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论是研究生录取率还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都反映出种子综合实训的确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种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整合模式

Key words: Seed industry;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mode

長久以来,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随着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业占比急速下降,社会关注度明显弱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高速工业化带来的诸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农药滥用、违规使用植物激素等副作用愈发明显,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社会舆论对绿色环保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种植业是农业的核心,而种业又是种植业的重要基石,发展高水平的种业是建成绿色高效农业的关键一环,培养合格的种业人才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在2017年提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提到“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9年提到“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2020年提到“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1年则提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加强制种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由此不难看出,培养“懂生产、专技术、通法律、精政策,会经营、视野广”的专业复合型种业人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探讨了整合模式下如何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以期通过相关实践课程的优化组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 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种子专业课程通常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特色等课程。以安徽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实施的2015、2017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遗传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田间试验统计方法、种子生物学等7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作物育种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加工贮藏技术和种子经营管理等5门课程,专业特色方向课程则是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园艺植物种子学、农业推广学等23门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属于必修课,特色方向课程属于选修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这一过程遵循了“重基础、强专业、宽视野”的人才培养方略,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理论+实验+实践”的3段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强化实践能力也是打造复合型种业人才的内在要求[1]。然而,随着社会对种业人才要求的快速提升,只在以各门课程单独开设实践课进行相关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各门课程之间往往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例如,种子检验中的田间检验需要在大田环境下检验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而这也是种子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种子生产环节需要熟悉相关的病虫草害以及如何会对种子质量构成威胁。如果割裂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反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加强综合实践训练的重要性。

2 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作物育种技术、作物栽培技术、田间试验统计、植物保护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种子经营管理学等8门相关性最显著的主干课程作为核心板块,将课程的主要精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种子综合实训体系(见图1)。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某个指定作物品种的选育开始,掌握常规作物、杂交作物品种选育方法、流程和操作,如何通过小区设计对高代品系或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评价,并对统计结果开展数据分析,深刻理解统计分析的价值;如何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评价参试材料,完成DUS测试,充分了解参试材料的特征特性,与对照品种相比优势何在,比如在生育期长短、增产潜力、生态适应性、肥水的需求、对不良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等方面综合比较,最终通过审定(或登记);审定通过的品种,如何在田间生产环节将育种家种子进行大规模扩繁变成原种及大田用种,需要注意哪些肥水管理和植保技术,怎样依据相关国家标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种子质量,田间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怎样发挥作用;对于田间收获的不同类别、级别的种子,怎样开展扦样和室内检验操作,充分理解《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的检验方法和流程要求,《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对于4项必检指标对于衡量种子质量的意义所在;在加工贮藏期间,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种子加工、包衣,如何做到安全贮藏、延长种子的使用寿命,怎样通过种子检验保障这一过程能够实现;对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或登记)和新品种保护现实意义的理解,怎样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认识到优良品种对于种业公司的重要性;种业公司如何整合社会资本及种质资源,优化企业结构开发适应性强的大品种,在WTO和“一带一路”框架下怎样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种业巨头;种子质量纠纷如何化解,怎样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条款协调生产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怎样促进种业市场健康稳定繁荣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整合,将学生实践训练扩大到种业的全产业链,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实践,而是全流程的训练,培养学生从更高的视角认识清楚种业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3 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现

理论教学环节是学生最初接触到专业课程的阶段,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实践环节能否正确展开。将种子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高度整合化后,并在实践环节突出应用性的价值,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理论环节的不足。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從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应用与应变能力,充分考查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3.1 作物案例式 就目前大多数种业公司的运作模式,通常会设立不同作物事业部,如小麦事业部、玉米事业部等。因此,可以将某个具体作物作为实践综合训练的起始点,围绕品种选育策略、植保栽培技术、生产检验流程、加工贮藏环节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要点开展综合实训工作。如果以小麦作为案例作物开展综合实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小麦种质资源、品种审定、原种生产、大田用种生产、加工贮藏和商品种子等6大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均设置不同考查方面和多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都需要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大田用种生产环节,需要学生回答出小麦生产田里常见的病虫草害种类以及应对措施,这些考查点都可以作相应衍生,评价学生对更多细节的掌握程度(见图2)。

3.2 事件情境式 以种业全流程中一些关键事件或节点作为实训内容,随机考查学生的综合掌握情况。针对种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点,在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品种选育审定登记流程、原种及良种生产关键技术、加工贮藏科学方法、种子市场营销策略和种子质量纠纷解决办法等6个方面做了教学课程安排,给予相应情境要求学生设身处地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以解决种子质量纠纷为例,将学生分为种子使用者、提供者和管理者3个不同方面,通过情境式交流,商讨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种子使用者一方的学生,需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怎么去向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反映问题,并根据相关要求提供证据,如田间作物生长状况、种子购买合同发票等,以及田间的栽培管理措施,如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情况等,必须如实地提供相关依据,并配合管理部门保存好现场现状,方便开展现场鉴定,按照《种子法》相关规定合法合理地进行经济损失申索。作为从种子提供者一方的学生来说,需要清楚一旦接到相关纠纷的报告必须认真对待,要尽快和农户一起去现场勘查问题,如有必要可以自行邀请一些种子、植保、土肥方面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如果确实是种子方面的问题,应当向农户赔偿相应损失并获得谅解;如果不是种子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帮助其找到问题原因,寻求对策,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无条件配合种子管理部门的调查,做到不隐瞒、不谎报,直面问题,按照《种子法》的相关规定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相应的售后服务工作,维护好种子企业及品种品牌的形象。作为种子管理者一方的学生来说,需要吃透《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对基本事实进行确认,如受理投诉和查验有效凭证和倾听事实表达,如何组织现场技术勘查,勘查中应注意品种形态特征的典型性、一致性,分析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病、虫、药、肥伤害情况,以及相邻农户、田块同一品种的表现情况,最终判定事故原因并进行合理处罚。情境式交流有助于学生进入特定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随机应变思维,努力发现知识能力的短板,特别是所学课程中的一些缺漏和不足,都能通过情境式交流给予发现和补充。

3.3 翻转课堂式 种子专业课程众多,任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所有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独立学习能力,而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好的实现形式。在种子综合实训中,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内容,就可以由学生自学自授来完成。以种子检验环节为例,涉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验相关内容在近些年有很多新进展,特别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检验已逐渐成为主流,学生需要将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植物分子育种中学到的知识融入进来,从DNA测序、分子标记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行查找相关知识点,特别是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进展。以小麦为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如果要验证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可以根据个体与个体的遗传一致性和差异性来综合判断。充分利用分子标记,如SSR标记等,或基因芯片,如55K、90K、660K制式芯片等,对特异片段进行PCR扩增或特异SNP位点扫描,如果检测到绝大多数位点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是同一个品种,若出现差异则说明存在变异,同时再分析变异来源,综合分析是否是其他品种或变异株。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比较田间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的优缺点,还可以分析分子标记法和基因芯片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如何等。作为任课教师,需要把握住翻转课堂的整体导向,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课程任务。

4 教学成效

长期以来,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在内很多农科类专业并不被社会青睐,从全国涉农类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分数线往往是同类院校或是各专业中最低的,意味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需要专业任课教师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努力帮助学生喜爱上这样一个专业。有了学习热情,学生才会把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努力探寻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疑惑。通过近2届学生的综合实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研究生升学率近3年保持在60%以上,而参加考试的学生可以保持95%以上的录取率,同时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导师反馈意见来看,普遍认为这些学生的种子专业基础课很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进入到课题研究状态,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

(2)部分已毕业学生进入种子企业、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从事种业方面工作,以各单位人事主管对这些学生的综合评价来看,普遍认为他们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流程规范,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业务骨干,其中多数人在工作1年后就能升职。

5 问题与展望

虽然种子综合实训在执行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一些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需要将不同课程的教师组合起来,在不同实训环节由相应课程教师进行评价,因此要求搭建一个综合课程组来完成实训,这就意味着教学院系要对整个专业进行顶层设计,而非只是一门课程改革;二是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2],后者是对学生学业应用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而種子的综合实训在其中大有可为,特别是将专业素养与之深入融合,会促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快速发展,受到更多青年学子的青睐;三是如何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3],这也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一大批爱国爱岗敬业的种业人才是建成我国强大种业的先决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正与种业发展高速融合,智慧农业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步取代传统农业[4],作为种子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时刻盯紧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把它们纳入实践实训环节,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种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许峰,时侠清,舒英杰,等.大农学背景下《种子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242-244.

[2]郝佩佩,孙磊,汪欢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501(02):137-140.

[3]漆勇政,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45(06):46-48.

[4]任妮,郭婷,孙艺伟.全球智慧农业发展对我国“十四五”学科布局的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1):1-4.

(责编:张宏民)

作者:许峰 舒英杰 李文阳 程昕昕 王丽华 李瑞宁 郑甲成

种子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篇2:

校企合作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索

摘   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果表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深入种子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過分工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教学和企业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直接关键因素[1]。我国农作物种业自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全新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种业市场全面开放,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种业发展与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任,是为我国种业培养从事相关工作人才的主阵地[2,3]。现代种业发展对种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现代种业的发展对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具备坚实的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质量检验,种业经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在种业及相关行业从事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更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成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桥梁,也因此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对种子科学研究、种子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种业发展,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招生,迄今在我国多所农科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同时,多所农业高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4~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开始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2],已经培养了数百名此专业学生,为全国种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贯穿大学4年课程培养的始终。

高校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的课外教学实践模式,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出人才。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模式,既可以让企业接收到满意的人才,同时可以让高校完成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环节,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索将暑期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多个种业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如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承担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习,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实践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还聘请基地人员兼任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提高协同育人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实施暑期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专业与企业共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种子企业管理、种子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引导和支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性成果向企业集聚;另外,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进一步引领专业培养中办学理念的更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完成了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检测、种子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此时设置的暑期综合实践,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校企合作,在实施暑期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顶岗实习”,是注重培养质量、注重教学实习环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新模式。为此,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顶岗实习”,创新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实习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深入了解种子企业的运营、组织与管理方式,从学生专业的视角去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种业发展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1   开拓视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与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分拓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同时聘请企业负责人及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主题讲座与培训,开拓学生的视野,确保校外实习取得一定成效。学生通过与企业家之间的对话,对种子行业及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提前进行了解与感受,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提升技能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走进种子企业各个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一起从事种子的收购、检测、加工、储藏等工作。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同时开展对应的培训,包括各类种子加工、包装、运输机型的工作原理和种子质量检测及操作技能。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暑期综合实践实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3   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深入种子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协助单位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实习指导教师将整个实习报告划分为若干板块,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报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不同的小组负责本组的报告内容。通过将所学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组建了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为组长,种子科学系主任、主管教学的秘书、学生辅导员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负责老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课程老师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相关内容的安排、实习企业的联系、车辆安排、实习考勤、考核工作等。组织建设了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实施团队,对整个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与促进作用。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座谈,在开展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的内容,实习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现代种业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撰写实习报告,编制现代种业发展规划,进行多媒体汇报考核。学院组织校内、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完成的实习报告进行评审。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专家打分占40%、企业负责人打分占20%、参加实习考勤占10%、小组成员互评打分占10%、实习报告撰写与答辩占20%。

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利用暑期实践教学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到种子企业实习,对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种子企业的实习、实地调研、技术培训、技能训练和考核阶段,很好地实现了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种子产业的了解、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顶岗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现代种业发展及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最终为培养出基础理论坚实、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实践教学实习新形式——“顶岗实习”多次进行报道,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在生产实践一线锤炼农林人才”的报道,并把这种新的教学实习模式作为范例介绍。新华网署名文章“顶岗实习:暑期实践教学新途径”也指出,“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与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利用暑期教学实习进行“顶岗实习”,开创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新思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总结,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企业、基地协作育人功能,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双赢,使此类实习在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钱虎君,郑安俭,赵楠楠,等.种子产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10,28(02):1-4.

[ 2 ] 陈宏涛.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05):117-120.

[ 3 ] 郭宝健,许如根,张新忠,等.种子科学与工程專业建设的探究[J].中国种业,2016(02):18-19.

[ 4 ] 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59-161.

[ 5 ] 孙群,王建华.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种子加工理论教学[J].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153-154.

[ 6 ] 汪国平,冯淑杰.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种子,2013,32(01):124-126.

[ 7 ] 赵光武.浙江农林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J].中国种业,2013(04):6-7.

[ 8 ] 张桂莲,张海清,唐启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92-93.

[ 9 ]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04):70-73.

[ 10 ] 郑跃进,孟超敏,王黎明,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  17(03):123-125.

[ 11 ] 孙群,王建华.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夏季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02):65-67.

[ 12 ] 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08):54-56.

(收稿日期:2018-08-24)

作者:李晓燕 郭东伟 李学军 冯永忠 马守才 李得孝 闵东红 孙晖 高翔

种子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高校种子检验实训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是安徽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单独设课的实践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种子检验实训;改革;应用型种业人才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十分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据“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改革。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安徽省第一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是安徽科技学院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农艺师计划支撑专业,更是安徽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单独开课的实践课程,对实现安徽科技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农学类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试验统计方法、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及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环节共同构成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

1 种子检验实训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种子检验实训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学生从事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管理、种子生产、种子营销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种子扦样、种子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生活力测定、活力测定、水分测定、重量测定、健康测定、包衣种子测定、品种纯度室内检验和田间检验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种子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掌握种子检验规程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实践教学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切入点[1]。目前,种子检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脱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能听懂,不会用”现象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不断深化,本课程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索、改革。

3 教学改革与探索

3.1 转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更系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师生情感的交流;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更直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种子检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板书+演示)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发挥2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多观察指导,发现好的实验结果和图片便加入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细心、认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课程教学QQ群或微信群[2],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在群中学生可通过讨论对课堂操作中的技术规范进一步深化认识,也可对实验中和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群可更快速地发现和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课程教学群对教学过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2 丰富课程实验材料 以往的课程所提供种子样品比较单一,造成全班的实验结果相似,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不高,老师不好判断实验成绩的尴尬局面,实验报告的抄袭情况也时有发生,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细化和减小了实践操作分组,按学号顺序每2人1组,每组提供完全不同的种子样品。这样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截然不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完成本组实验,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愿,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和掌握所学的种子检验理论和规范。

3.3 完善仪器设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意愿,但因条件限制,个别仪器的台套数较少,造成实验时有排队等待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专门申请购置了缺少的仪器设备,配备完善实验中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3.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原采用的是实验报告+考勤+回答问题的总成绩,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成績。通过几年的探索,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实验报告成绩、考勤成绩、课堂提问成绩,还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中的过程考核成绩及综合考核成绩。综合考核是在所有的课程内容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检验标准及实践操作的考核,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测试项目,独自完成所抽取到的检验项目并完成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的填写。考核中,监考老师负责对检验过程进行打分,考核项目结束后对检验结果报告单进行打分,综合检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分数形成综合考核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系统和全面,更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3.5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安徽科技学院自2010年开始举办“金禾工程”种子检验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竞赛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增加了相应的内容,并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安徽科技学院种子专业学生在首届全国种子解剖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的相互融合[3]。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宣传,对学生稳固专业思想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材料、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积极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竞赛,种子检验实训的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种子检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结果。今后仍需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种业应用型人才,为实现种业振兴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淑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价值认识、作用机理和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46-49.

[2]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三微一体”教学模式在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0):122-124.

[3]蔡志君.市场营销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课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55-156.

作者:王丽华 许峰 舒英杰

上一篇:发展县文化产业论文下一篇:寿险市场营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