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4-04-11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精选8篇)

篇1: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沧州市沧县捷地乡金城小学

李冬

【内容提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错误地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儿”——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儿”,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儿”。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以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关键词】玩与兴趣 农村小学 兴趣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怎样看待信息技术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兴趣对农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是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课外作业,要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在学生有一定潜在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在的学习兴趣是指教师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教育,把学生还没有或很少的学习兴趣发展起来。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激发是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可能有的人会说,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环境);二是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三是游戏的吸引力确定太大了。如何将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呢?光讲空洞的道理是不行的,我根据我校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步的尝试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先入为主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实施中,我的做法是:先入为主。

学生首次进机房,我放映介绍计算机应用的精美视频,展示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板报、幻灯片、动画片头、商业广告、电子游戏等,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求学欲。接着,我才有意识地告诉他们哪是主机、显示器等硬件以及如何开机、关机,什么是操作系统等,为学生保持持续、高涨的热情推出了一个良好的前奏。类似这种“前奏”不仅在学习本课程的开始运用,在普通节次教学中也频频亮相,学生因而乐此不疲。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学生认识画图窗口时,根据10-11岁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将“画图窗口”平面图用抓图软件抓下来,然后在photoshop软件中处理,最后在Powerpoint中制作成图文并茂,并配有声音的幻灯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画图窗口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同时鲜艳的色彩,良好的动态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

农村小学生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城市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在农村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同时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像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例如键盘操作,键盘操作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它是一项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要掌握好这项技术,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对键盘上各个键位形成深刻的键位印象。但农村孩子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更别说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所以给学生上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出于学生今后要学的输入法是拼音输入法的考虑。所以我采用了步进式训练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基本键位练习。先掌握食指的击键方法,再加入中指击键,接着再加入无名指,最后加入小指,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键的基础上,然后补齐各排各键位进行练习,最后加入常用的功能键进行全键盘练习,在教学功能键的运用时,注重示范、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各个击破。

三、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讲解,学生也难以接受,如何使繁难、枯燥的内容变得简洁生动呢?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对于小学生信息课教学尤为重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又达到了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教学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这两个概念时,我通常这样进行比喻:计算机中的文件就好比同学们书包中的各种学具,书包就好比文件夹,书包不同的夹层可以整齐、规范地存放学具。学生们很快就领悟到文件夹是用来存放文件的,根据需要,在一个文件夹里还可以新建小文件夹。又如:在讲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绘画时需要设置好前景色和背景色,对于这两个抽象的词语,讲解意思学生不易听懂,我是这样比喻的:同学们在上美术课时都要准备纸和不同颜色的笔,在画图画时按所画的内容先选定纸再选需要什么颜色的笔,在电脑中画画也是一样,选好纸(背景)再选定笔(前景)的颜色……诸如此类比喻,如果用得好,用得贴切,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玩与兴趣,这是针对小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玩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那他们的智力会在玩中得到开发,在娱乐中学得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寓教于乐。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中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如通过玩扫雷、纸牌,可以练习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通过拼图游戏开动脑筋,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习惯,通过“射击”游戏,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应变能力等。他们在玩中学,学得有趣、投入,其乐无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对计算机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愁他们学不好吗?同时还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要想玩游戏,必须完成某些学习任务之后方可进行。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计算机知识虽然不难,但要上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教师只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贯彻“趣味引路”的思想,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才能使学习变成“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成功教育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篇2: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曹军

(武岭小学;溪口 31550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和家庭,成为教与学的工具,促进了学校根本性的改革。可同时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此我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和广大教师共勉,以更好的搞好我们的教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色的人材。

[关键词]学生 信息技术 兴趣 培养

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小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画画、写文章、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给计算机设置屏幕保护,为计算机美化桌面,在画图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Word中输入字母、文字、编辑、排版„„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下面我谈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点一点、画一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生电脑上装一些练习鼠标的小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给小姑娘穿衣服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的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又非常地灵活,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非常宽的选择余地。比如“用计算机画画”,要求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Windows画图程序作为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其它选择,没有必要照本宣科,使一些对画图程序已经“玩”得很溜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调查,学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他们乐学。例如:在讲WORD软件中“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不会游戏就等于不会学习。”聪明的教育家也总是鼓励孩子从游戏中学习、明白道理。我们在游戏中学到的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而且游戏的乐趣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繁重的课业,让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放松和休息。既然学生很喜欢游戏,教师就应该指导他们玩。在电脑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计算游戏、七巧板、拼图、简易加法、赛车、吃苹果、打地鼠、青蛙过河、摆键盘、机器猫打字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通过十分美丽的场景和动听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二)通过游戏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布置好学习任务,谁完成得快,谁作得好,谁达到了教师的要求,谁就可以去玩小游戏。学生为了早早地玩到这个游戏,会特别紧张地思考、特别激烈地争论、特别快速地上机操作。一点小小的奖励,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逆向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先展示教学的结果,也就是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向学生解释过程,再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在兴趣课上教学LOGO语言基本命令时,可以首先告诉学生,“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海龟”,接下来让“小海龟”在教师的指挥下画出图形。孩子们看见漂亮的图形,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再教给学生语言的用法。

又如:在给学生讲word中文字修饰这一部分时,我对学生说:“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然后我把提前准备好的一段文字展示给学生,隔了几分钟,我又把经过变换字体、字号、颜色的文字展示给学生。学生们都露出惊讶的神色,接着我对他们说:“老师的魔术相当简单,想不想也学会这个魔术?”学生立刻情绪高涨,都说想学。然后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可以给他们一点点提示),这样,因为对这个 “文字魔术”的好奇,他们都会很努力的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教学的好处,远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好的多。

五、通过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会抓住孩子天性的竞争意识来学习一些必须学习的有些枯燥的东西。比如在练习键盘操作时,我会让学生们来比赛谁是第一名,谁是前三名,谁能进入前十名,在比赛进行中不断扩大数量,学生会觉得自己很有希望,所以积极性特别的高。这样,枯燥的知识没有让孩子感到厌烦,仍然一如既往的喜欢信息技术课。

六、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就激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七、用教师的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探索,没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况且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太成熟,需要教师及时地、不断地给予鼓励,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当学生作品中人所创新,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进行一些误操作,这时教师应该宽容地对待学生,容忍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以正确的示范,有意地重复,合理的操作,不应过多地批评,以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表扬,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自主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棒的,老师从“讲解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从“接受者”变成了“探索者”,从而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当然,在教学中更应当尽力避免信息技术课程的千篇一律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农村小学生学习、浅显易懂、适用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这门课程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提高,质量,培养,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 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这就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内部因素之一, 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 又由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容易使人产生枯燥感。在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时, 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 这种意向能使学生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情绪稳定、意志坚韧, 有利于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积极性, 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自如, 对于消除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相反, 如果对信息技术没有兴趣, 就会对那些枯燥的操作和抽象的符号感到茫然, 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 完成上机实验任务信心不足, 导致学习困难, 而学习困难则使学生讨厌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 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走马镇地处农村, 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较少, 我首先就给学生讲一些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如结合教材内容中“画笔”工具, 让学生了解在“画笔”中画画, 比平时在纸上画画省时, 又省材料, 还可随意修改, 既直观、又生动形象。当我把这一切演示给学生看后, 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又如, 我把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播放给学生看时, 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兴趣也一下子就来了。当然, 对于每一节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则要根据本课教材的具体内容来精心设计。

1.2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丰富的史料, 通过计算机发展史的介绍,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可以懂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 对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史料中, 有关信息技术的趣闻轶事很多, 通过这些的介绍可以极大地唤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我在跟学生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时, 就特别强调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通过几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的对比, 让学生了解为何要用那么高的运算速度。在这里我以学生每天从电视机中看到的天气预报为例,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其中的运用。学生对此无不惊叹,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来了。

1.3 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 它主要表现在友好的界面和动人的画面上。我让学生欣赏计算机演示动画, 让学生在游戏画面中去体会美。如让学生看我制作的纪念卡、书签等。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这些对于培养、激发、稳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通过精炼的语言、精辟的分析、生动的讲解、巧妙的启发, 把自己的语言美、思维美、教态美与信息技术的和谐美、简洁美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听课中得到美的享受, 从而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1 精心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为爱玩游戏, 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2 创设情景, 调动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 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 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

如在图像软件教学时, 我把自己的头像变到了周杰伦的身上。学生看后, 课堂立即沸腾起来:“这不是老师吗?”“怎么弄的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做的, 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 发挥自由的想象, 你们同样可以做到, 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2.3 给予学生好的期望,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乐学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是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成欲。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除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来进行演示操作,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外, 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求成欲。

学生求成欲大多表现为:希望获得成功, 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因此, 利用和发展这一心理动机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注重正面评价, 适时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我在课堂上多表扬学生, 表扬的形式力求多样化, 让学生能增强自信心。如在教学“画笔”时, 对学生提出一些期望, 让每个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我相机进行表扬、鼓励学生, 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当学生获得成功后, 他就更加愿意学习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 我还注意多帮助和鼓励学生, 有些学生很可能由于一时的困难而削弱了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 及时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帮他分析原因, 找出改变现状的方法, 引导他去战胜困难, 使他在失败时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得到强化。

2.4 使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对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和应用之广泛, 许多人尚未认识到, 人式智能模拟和“克隆”技术的出现, 使有的学生产生一种恐惧, 认为人类最终会被机器人所替代。因此, 我在讲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性的同时, 还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让学生消除恐惧感和对立情绪。同时, 我在教学中还十分注意保护好学生已经有的学习兴趣。如多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力量, 强化学生的兴趣心理。在教学中, 尽量注意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不挫伤学生积极性, 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1 利用社会舆论,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社会舆论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如果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听说过计算机非常有用, 将来无论干什么都要使用计算机, 在现代社会和家庭生活中, 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而学习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生就会对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老师讲得好, 学生听了以后上这个老师的课, 就很愿意学习使用信息技术。

3.2 利用“乡村少年宫”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走马镇小学是一所“乡村少年宫”学校, 每周开展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和拓展,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区别在于没有强制的因素, 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 因此它对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主要是开展以专题讲座和游戏竞赛为主的活动。专题讲座内容主要是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信息等。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 也是最有趣的, 开展游戏竞赛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外主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游戏, 如“纸牌游戏”“警察与小偷”等, 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我还通过对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篇4: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成果展示

所谓的成果展示是指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让学生在技术应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相关知识之前,我们可以事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应用成果,目的就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体会中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Flash”的相关知识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转动的风车”“移动的小车”等,这样的成果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Flash”教学的价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之中,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是指让学生在动手应用中,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应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最终也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在基本的知识点讲授之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模仿任课教师制作的PPT,自选学科,自主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制作,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在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地发展。

总之,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又要在實践操作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同时,也能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地实现。

参考文献:

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篇5: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这一状况,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并且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本人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想法及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纯真可爱,如果在40分钟的课堂上眼睛时刻盯着显示器、手握着鼠标,让学生会产生枯燥的感觉,难以激起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偶而放个小动画看看、放首音乐听听、通过网络传送个小游戏玩玩,调解一下紧张而枯燥的氛围。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趣味激情,激发兴趣

趣味性的知识学生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一些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用“烤肉”(一种锻炼鼠标操作能力的游戏)等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还充分运用一些有趣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等,让学生自己作一些认为美丽的图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利用里面现成的一些图片进行组合和加工,形成一些好看的图画。一次,我给学生们画小鸡,当我画好后,学生们眼中充满了惊喜,并且一起拍起手来叫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来了一个小高潮,非常简单的一个作品,竟然和学生的心交汇到了一起,当我让他们自己画时,他们每个都认真地看着计算机,并且认真地画着,认真地讨论研究着。作品做好后,我将他们画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给一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刚刚开始学,没办法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或和我们实际生活相结合,再配上音乐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结合眼前的实物进行对比,找到相应的硬件,再将形象的类比,和实物结合在一起,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创设氛围,激发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以前我的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有时在上课前跟同学们讲个笑话,或者猜个谜语,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再讲课,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学习资源,这样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也可以一边看教师演示一边看教材,让他们充满了自信,排除了心理障碍,课上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要有创意,尤其是新课程,不能照搬原来的常规教学,要适合本学科的特点。

三、精讲多练,加深印象,夯实基础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三年级进行“键盘”练习时,采用了《金山打字通2006》版,使学生对键盘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让他们先是自己练习,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然后将胜利的一组,选派出一人给同学们讲他是如何练习的,怎么样做才能打字更快,这样他们互相指点,交换,让每一位学生都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主动去学,最后我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然后在每节课前都给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打字练习,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一些技巧,许多同学自己“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地给他们

一些求知的欲望、一些学习的兴趣、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篇6: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杜家村中心小学 原静赏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很早以前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而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趣,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自习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3)引入竞争,体验成功,循序渐进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指点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小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的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

(1)类推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推荐大量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查找式。像《太阳》这样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可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荐读式。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再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4.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2)在班级定期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让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故事,课后自行排练,课堂上举行表演或讲故事比赛,看谁的表现好,由同学鉴评,对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

(3)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可限定篇目,设计题目,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搞征文比赛或办手抄报,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大有好处。

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师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愿农村小学课堂也能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篇7: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小学网

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王红元

篇8: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让学生爱学、乐学信息技术课, 应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我适时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结合小学生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 不断进行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以下谈一谈个人几点想法:

一、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兴趣, 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到了寓教于乐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

如在教学给桌面换漂亮桌面背景时, 可以使用看谁换得快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是教师制订一幅桌面背景, 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换得最快, 小学生的求胜心都很强, 有些急于昭示大家他操作最快的孩子不听从口令就完成了操作, 虽然不遵守纪律但这也反映出学生乐于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愿意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不再费心监督哪位学生不听讲的问题, 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了, 而且学生也愿意学。这样就把大家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然后再讲解知识点,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适当的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 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 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初识键盘一课时, 先给学生看一个动画片, 内容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在键盘上洒了果汁, 将键盘拆下来清洗却组装不上了, 需要同学们来帮帮忙。帮忙之前就要先了解键盘的结构, 这下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才能帮这个忙。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 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 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 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繁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 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 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 教师不急于讲解, 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 即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 课前我给学生留个家庭作业 (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 , 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 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 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 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准备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和小组的同学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课堂上还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出来。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五、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 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 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如果学会了该操作技能, 但没有进行重复训练, 也许过几天后就会忘记这一操作方法;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是, 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一矛盾, 开展重复训练, 对基础较好的少数同学感到根本不必要, 老师还未讲完操作步骤, 学生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不开展重复训练, 则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这些操作技能, 使得学生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那么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更好的引导, 先设置较容易的任务, 再慢慢地增加难度, 这样学生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自然懂得勤于操作, 胜利自然属于他。

总之,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M].

上一篇: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下一篇:那碗粥让我学会了坦然面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