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2024-04-07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精选7篇)

篇1: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目前国内针对城市管理的研究,按照关注的程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旧有城市管理方式的缺陷,城市管理的地位,城市管理与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的关系,城市管理的主体,城市管理的手段,城市管理的对象(公共交通,绿地,生态,餐饮,地下管线,灾害,房产,经济区,空气质量,垃圾,社区,商业污染,反贫困,流民,艾滋病,公共产品,危机管理,增长管理),城市管理比较研究,城市管理信息化,城市管理理念研究(新公共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治理,民主化管理),行政人员城市管理经验(小商贩管理,“牛皮癣”广告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管线应急事件处理,宠物管理)

在目前针对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的研究也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企业参与经营城市,非政府组织(法制,反贫困,应急管理,参政,公共环境管理,外籍劳工管理),公民参与机制(参与时机,参与理论,社区建设,团队意识,公民权利,建设管理),公共权利与公平。在社会建设,特别是城市管理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查找技能和权利,信息理解技能和权利将成为各方面把握社会话语权利的关键所在。城市管理的落后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导致城市管理落后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管理方式的惯性作用,政府行政体制本身就具有刚性作用,行政体制之间的非开放性导致内部管理的紊乱。二是重建设轻管理,把建设和管理割裂开来,未把建设纳入统一管理之中;三是受政府任期和目标的影响。政府任期时间是有限的,同时对政府的考核指标首要的还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未把城市管理的标准和实现程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整个城市管理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直没有跳出的思维怪圈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简单的叠加式的思维方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结果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只好针对后遗症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管理部门却忙得团团转。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和框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反思,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也可以理解为市民参政议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也利于城市管理民主行政的开展,便于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有利于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政府的办事效率。

市民参政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口头表述、署名的文字表述(电话、信函、新闻、意见或建议书)等方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也逐渐演变成市民参政议政最简便、最快捷和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上海市民巡访团。这支巡访队伍,是当时上海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为加强城市管理、整治交通市容环境卫生而推出的一个举措。10年来,这支队伍扎根在社区,通过日常的渠道联系着各级政府和里弄居委,他们反映市民呼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市民的信任,被大家称作为城市管理的“啄木鸟”和“布衣钦差”。

“市民巡访”之所以能得到政府和群众的拥护,主要在于这个市民巡访活动,是把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在参与中让市民自己教育自己。并且,巡访活动在各个时期都有鲜明的主题和内容。特别是为迎接上海世博会600天行动计划,市民巡访又频频出现在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中,人们几乎每天可以从平面和网络媒体上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以此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质,提高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文明程度,并且无私地劳动着。

从这个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城市是人民的,人民爱护自己的城市,需要一种关爱和奉献的精神,务实精神和勤奋行为。市民的参与可以作为一种“突击整治”的方法,但更主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所必要的一种制度化、经常化和法制化的运作机制,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也体现出市民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篇2: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个人提纲:

1、解释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市民参政议政)的定义;

2、介绍市民参政议政的价值和意义;

3、举例分析

正文: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可以理解为市民参政议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也利于城市管理民主行政的开展,便于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有利于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政府的办事效率。

市民参政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口头表述、署名的文字表述(电话、信函、新闻、意见或建议书)等方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也逐渐演变成市民参政议政最简便、最快捷和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方式。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却是义务教育的一块荒漠———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开始建设,自2009年9月1日之前,拥有七万住户的开发区内没有优质的公立学校,亦庄的居民从2003年入住开始就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自救,有的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有的打公益官司,为孩子来讨要教育权,有的甚至自己来办一所学校,然而这些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亦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更有人无奈地将孩子送进市区的学校,过上钟摆式的生活。

亦庄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终于被市民反映到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主任牛继升那里。2009年的政协全会上,牛继升提案建议尽快在亦庄建成一所高质量公立学校。在提案办理中,牛委员将提案挂到了两会期间的市民参政议政的网站上,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和踊跃跟帖支持,支持率直线上升,在市政协的18个重点提案中排名第二。这样,提案引起了市政协专委会的极大关注,被划入重点督办范围。市民在与牛委员的网上交流中逐渐形成达成共识并推选出市民代表,由市民代表、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市教委等多次与牛继升委员座谈,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开发区管委会虽然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的主管部门,却没与教育管理职能。去年5月,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向市教委申请教育管理职能,考察开发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牛继升也进一步建议在开发区现有的实验学校内开展义务教育…………亦庄开发区的义务教育难题开始逐步被打破

去年9月1日,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宣布,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民办校,将承接开发区义务教育的任务,并享受开发区管委会的教育经费拨款。即便是外地的孩子,只要在开发区购房,他的学费也会被拨到实验学校,从而享受义务教育,结束了亦庄无义务教育的历史。

困扰了亦庄居民十几年之久的难题,在人大代表、开发区管委会和亦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短短的几个月得到了解决。居民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为两会代表委员的认真执着所感动,他们为民为社会鼓与呼的使命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公民意识的回归。与此同时,居民们也为自己积极参政议政的成就感所鼓舞。也正是由于自己积极地参与两会提案的网上投票,才能引起市政协专委会的关注;也正是由于自己自始至终的与委员交流到达成共识,采有了一个如此满意的结果。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也利于城市管理民主行政的开展,便于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有利于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政府的办事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市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呢?

首先 要构建上层建筑与民间基础畅通沟通的渠道:每个市民都有表达观点的自由,但是如果没有通畅的言路,上层建筑与民间基础将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现在的言路通道,为这种信息通达提供了可能。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一直行走在倾听民意的前沿,而网络的引入,为察纳民声增加了更便捷、更广泛的通路。正如上文所述,把市民所关心的议案挂到网上,吸纳群众的声音和见解;

其次 关注民生,搭建公众参与的决策平台,激发公民意识:普通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显示了可贵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保持一个社会良性演进的人文标准。而缺乏公民意识的城市,即使物质再丰饶,也是一座缺乏精神底蕴和文化活力的枯城。同理,如果城市管理决策平台与民意割裂存在,这样的决策平台只会成为秀场,而民意只能流转于坊间街巷而不能上传下达,这无疑是城市管理的悲剧

有了畅通的沟通渠道,打下了市民彰显意识的基础;搭建了便于参与的城市管理决策平台,也就摆下了考校城市管理者的考场。民情、民意、民间声声声入耳,家事、城事、政府事事事关心,才是和谐社会、和谐政府、和谐民生的理想写照。

小组讨论提纲:

1、解释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市民参政议政)的定义;

2、介绍市民参政议政的价值和意义;

3、介绍市民参政议政的方式,互联网、媒体演变成最简便、最快捷和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方式

4、举例分析:关于经市民参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结束无义务教育历史过程的分析

篇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一般认为, 社会宪政氛围的形成, 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外在条件。仅从公民个人的角度看, 权利主体的素质、社会实力、财富拥有的状况、自组织形态、利益的个别化要求、行为的自主能动性以及意识开化的程度等, 都是公民对公法权利呈现特定需求, 进行主张并能够实际享有的基本前提。特定社会的成员在公共权力的实行中是否享有可获得的利益, 享有多少和何种程度的利益, 不仅取决于促动公法权利发展与实现的社会总体水平, 还与个体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有着密切联系。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现实关系的具体反映, 而权利的存在和行使状况则主要依赖于权利主体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地位, 这种实力主要是其对公共权力提出权利的能力以及满足自我需求的实际能力。所以, 政治参与意识与宪政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权利主张者对宪政目标的倾向程度以及实现的实际能力, 作为衡量的客观性指标及方式。这种检测方式, 仍然是建立在前文提出的法律意识既具价值要素, 又是经验事实的立论观点之上, 正因为政治参与意识是具备“客观特征”的社会事实范畴, 才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定对象, 便于从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探索其固有规律与性质, 同时, 这也是对其进行经验考察和科学分析的实证基础与有效方法。“这样研究的目的不是把存在的高级形态降为低级形态, 完全相反, 是要使前者 (观念) 具有至少与大家公认的后者 (事实) 具有的实现条件相等的实现条件”[2], 作为一种从外部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它同样能够有力揭示事物内在的深刻内涵, 并使相关解释更具说服力。

将以上几个方面作为衡量政治参与意识和宪政价值目标之间实际关系的原因, 主要是基于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在内的公民权利意识本身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主张方式, 这些内容影响着权利实现的目标、效果和方式。权利意识是特定社会成员对自我利益的认知、主张和要求,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权利意识的基本内容, 认知是权利个体对自己应该或实际享有的利益的了解和认识;主张是在了解基础上予以主动确认和维护的意识;而要求则更加明确和具有深度, 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 主动向社会或政府提出具有新内容或新层次的权利请求的意识。从权利意识本身的要素看, 利益成为权利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个人争取并愿意享受权利, 是因为他有某些利益需要获得制度化的保护。社会个体利益的增长与利益要求的增长总是呈正比例关系, 利益要求的增长与权利要求的增长也总是呈正比例关系。对于政治参与意识的衡量, 同样是在贯彻利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而主体的利益主张程度是与其具有的社会实力相关联的, 这种实力主要包括提出权利主张或要求的实际能力以及对自己或身边事务的担当能力。一般来说, 这些能力主要通过个人的财富状况、自我组织程度、利益的个体化程度、行为自主程度和意识开化程度等指标来衡量[1]。所以, 权利意识是取决于主体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的。

具体来说, 当个人拥有的资产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时, 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也就浮现或要求的标准更高, 相应的权利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同步提高并趋于明确化, 对公共权力的依附与被动状况会逐渐被主动要求与更高需求所代替, 同时期望公共权力机构的利益保障功能和建构功能更加发达和健全。这些需求一方面通过个人呼吁或参政议政等方式表达,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成员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 并借助于组织化的力量提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或实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愿望和利益, 也能明确地以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主张的集团为依托, 对公共权力机构明确提出公法上的权利要求。自组织程度的提高, 可以增强社会成员满足在基本需求方面的自主能力, 减小对公共权力的一味依赖, 减轻社会负担, 并使他们对公共权力的要求更具实力。但再发达的社会组织也不能完全取代个体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要求, 如果个体利益无法获得相对于团体利益的独立存在, 尤其是在对财物的拥有、使用、保护、积累以及增值上缺乏独立性时, 宪政制度倡导的个人权利便无法实现。没有个体化的利益, 就没有相应的个体利益要求, 也就不存在对权利的实质享有。“个人自治的核心是个人对其财产的独立的排他的支配权, 如果连治产的权利都没有, 就谈不上权利治身。”[3]利益的个体化与主体的行为自主程度相关, 利益的个体性包含着对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权利行使的自主性, 而利益的个体化程度越高, 行为的自主性越强, 享受权利的范围和程度亦能获得相应的扩展和提高。当然, 宪政建设的经验表明, 一个合格的权利主体, 仅具备权利本能或权利直觉是不够的, 观念、传统习惯、经验以及局部或短期利益等因素, 同样会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实际行为, 甚至抑制个体的权利本能, 使之出现淡漠、放弃等消极情绪, 因此, 个体权利意识的开化度和包容性对宪政价值目标的实现, 存在直接影响。在公法权利方面, 个体政治意识和公权观念的进步程度对权利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只有对权利有了科学理性、层次丰富的认知、主张和信仰时, 才能有意识地提出并主张相应的公权要求。

因此, 实现宪政的价值目标, 除了要具备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 公平合理的民主政治制度, 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环境等社会条件外, 更是一场公民意识的变革。宪政实践要求具备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即社会成员的宪政观念和意识获得普及与提高, 这是一个公民政治心理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法律文化重建的过程。确立法律信仰尤其是宪法信仰, 成为达到宪政价值目标的必要思想准备, 其本身也是这一目标体系中的内容之一。“公法就其效力来说, 依赖于广大民众对其基本生活条件的接受。人民的接受, 而不是形式上的法律机构, 是宪法得以贯彻的决定性力量。”[4]

这种普遍性意识的发展能对社会制度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指出的, 是人类基于一种源自“内在冲动”的固定需求, 要把世界理解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或“有意义的宏大秩序”, 而社会科学正是从发现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 尤其是人类生活的固有意义的努力中产生并发展的[5]。依据该理论, 要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社会整体做有意义地认识与解读, 需要关注社会场景下的特定社会主体的心理意识状态。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之间, 通常是以个人的认识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微观变化作为媒介产生联系的, 宪政文化要借助一定的个体心理结构基础, 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 体现其固有价值。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宪政目标总会存在一些差异, 但宪政在其根本价值上, 是为人们追求政治上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设计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心理需求的标准, 亦即形成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宪政文化。无论是个人心理层面的宪政认识、情感和态度, 还是整体价值层面的宪政思想、目标和评价, 从文化层面来理解的宪政, 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观念和现实观念构成的混合体, 因此关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心理机制以及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所采用的实际方式, 解析政治行为形成的心理背景, 不仅能为制度建设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 其研究本身也能将对宪政价值目标的合理性论证引向深入。

个体政治参与意识的发展状态以及对宪政价值目标的影响, 是同个体的公权主张意愿和实际能力密切相连的, 也可以把这种意愿和能力, 看做是实现和发展宪政的必要条件。当前的社会阶层中, 私营企业主是相对较具备此类意识和社会能力的一个群体, 或者说, 他们是在客观上能推动宪政价值目标实现的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当然, 尽管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人员素质和范围, 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断获得提高和扩展, 但在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而且, 宪政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根本上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努力, 而不单纯地是某一个阶层, 否则就背离了宪政价值的主旨, 客观上也无法实现。本文在中立的立场, 挖掘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意识中对宪政价值目标有积极促进作用内容的同时, 也明确指出其意识中对该目标的推进和实现可能产生消极抑制影响的内容, 使分析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 提出通过制度规范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思路。

摘要:宪政的价值目标, 除了要具备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 公平合理的民主政治制度, 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环境等社会条件外, 更是一个公民意识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宪政实践要求具备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即社会成员的宪政观念和意识获得普及与提高, 这是一个公民社会心理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法律文化重建的过程。参与意识的发展状态以及对宪政价值目标的影响, 同个体的公权主张意愿和实际能力密切相联。

关键词:参与意识,宪政价值目标,关系,衡量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620-635.

[2][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胡秉诚,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7.

[3]刘军宁.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27.

[4][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朱曾汶,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60.

篇4:某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调研报告

摘要:

市民美好生活离不开良好城市治理,良好城市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公共参与对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从市民角度出发,对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平台进行系统性整理,调查参与平台普及率使用情况,分析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现状,并在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xx 市

市民

参与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1]]国之富强,离不开城市建设,城之繁荣离不开有效治理,城市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城市的主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是民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人民主权的重要内容。《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参与城市治理属于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继 2013 年我国第一部专章规定“公众参与治理”的地方性立法《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出台以来,全国各地城市治理中市民

参与问题成为一种重要话题,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各类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途径和渠道的拓宽,政府也对市民在城市治理中所贡献的力量逐渐加强重视。公众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一方面拓宽了管理者的视野,能更大程度地发掘到城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助于美好城市的建立;另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全面、民主、科学的治理,当将市民所反映的城市不合理之处积极地进行治理,会提高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目的 虽然如此,我们在生活中却发现,面对许多与城市治理相关的问题有时仍无从下手,反馈机制仍旧模糊,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及时上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影响市民对城市的服务体验,因此本课题对 xx 市现有的市民参与方式进行调查归纳,并了解其在 xx 市民中的普及率、使用情况等,在了解市民参与现状的同时提出建议意见。

(三)研究意义 理论上,从市民角度了解当前 xx 市公众参与现状,便于了解 xx市市民参与的特点、弊端,调查已有参与渠道,发掘其优缺点,有利于探索适合 xx 市实际情况的公众参与模式。

实践上,对于市民而言,普及公众参与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管理的意识,便于市民了解当前参与方式和已有参与平台,使参与意愿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对相关部门而言,引起重视,使相关工作不止留于形式,调整当前参与平台使用方式,加强公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改善当前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城市治理靠近。

(四)研究方法 1.定性资料分析法:前期主要通过查阅参考书、论文、法律条例和政策文件,丰富对“公众参与”的认识,系统归纳 xx 市市民参与方法、平台。

2.自填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以得到定量资料。

3.统计分析法:运用 Excel 和 SPSSAU 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等,最终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五)研究创新点 站在市民的角度调查 xx 市市民参与现状,细致地落实到市民具体参与方式如网站、APP 等,对 xx 市为市民参与打造的平台进行整理,调查各平台的普及率、使用情况及设计合理性等,能够为有参与意愿的市民指明参与方式,为已有的参与方式提供反馈。

[[1]]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3-20

二、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公众参与的概念及特点 公众参与指市民不仅仅参与有关政治色彩的活动,还参与有关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治理的事项,进而推动政策决策过程的一种行为,它分为个人参与、组织参与、代表参与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可见公众参与的范围广泛意义重大,市民参与作为公众参与的一部分同样重要。

(二)国内公众参与的研究现状 1.基于公众参与概念、发展历史的理论性研究 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大多离不开对于公众参与的起源、历史、概念的研究。龙飞、李智在《公众参与概念的透析》[[1]]中明确界定了公众参与的主体是自然人、组织或团体,范围主要涉及立法、环境、城市规划和公共预算,参与方式按照参与主体分为个体参与、组织参与和代表参与。胡德胜在《“公众参与”概念辨析》[[2]]中讨论了国内外学术界、国外政策法律等对公众参与不同的定义,并从程序和权力两方面解释公众参与内涵。蔡定剑在《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3]]

中详细的阐述了公众参与在中国的发展特点,中国公众参与的概念、困境及前景。罗文剑等在《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4]]中分析了中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变原因为社区居民身份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充分论证了公民参与作为城市治理绩效的源动力对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提升公民参与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 的作用等途径,促进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改进。

2.基于具体实践的公众参与研究 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很多从某一城市或是某一时间段内不同城市的具体实践入手展开讨论,通过具体政策分析公众参与的发展、缺陷再提出相应意见。杜淑芳等在《浅谈内蒙古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5]]中结合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推行和听证办法说明内蒙古在公众参与方面的探索,随后阐述内蒙古公众参与面临公众与管理机构互动不足、参与角色单一、参与领域不平衡、参与过程不全面等问题,提出要优化参与模式、拓宽参与渠道、完善法律制度等意见。杨惠仪在《清远市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6]]中的论述也大同小异,根据《清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展开,简要介绍了公众参与的概念、重要性,分析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建议,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律规范对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影响。但此类研究往往在积极发展方面有具

体依据,如相关政策、文件等,但在现存困境方面的论述没有提供具体的依据,且对于该城市公众参与方式的列举很少侧重分析不足,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三)从法律规定角度研究公众参与 有关公众参与的研究几乎都离不开法律条例,有的在建议意见方面强调完善法律制度,有的直接从法律入手研究公众参与。姜安明在《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7]]中首先依据法律的制定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公众参与,阐明了法律是维护公众参与强有力的保障,体现在法律可以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程序、方法等,最后还结合具体真实案例分析信息化时代下公众参与的发展趋势。李娟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法治化探析》[[8]]中从通过列举宪法到法规地方法规的部分内容,说明公众参与已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并不断在法治化层面进行尝试和探索,但目前相关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系统性可操作性不足、法律主体不明确、公众参与范围、程序不明确、如何承担责任等问题,导致公众参与程度范围严重受限,行政效率下降等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法律规定的具体建议。大部分研究都涉及到具体法律规定中的部分条例,说明本课题组在后续的调查中哪怕不从法律角度分析,也要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展开调查。

(四)小结 上述文献中,从理论层面、法律层面对公众参与进行的研究较为专业,并且已经有了较深入全面的成果,而基于具体实践的公共参与方面的研究大多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公众参与,探讨意义、阐述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但都没有落实到公众具体参与方法,无法解决市民困惑、指导市民参与,没有对市民产生实际效果,因此本课题组打算从市民角度,基于城市已有的具体实践调查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较之前的研究更注重具体参与方式的搜集整理,尽量囊括 xx 市目前所有的市民参与方式,能够为有意愿参与城市治理的市民指明渠道,同时调查这些参与方式的普及率、实际使用情况等了解市民参与现状,最终通过提出建议。

[[1]] 龙 飞 , 李 智.公 众 参 与 概 念 的 透 析 [J].中 学 政 治 教 学 参考,2013(18):51-53.[[2]] 胡德胜.“公众参与”概念辨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05):103-108+2.[[3]] 蔡 定 剑.公 众 参 与 及 其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J].团结,2009(04):32-35.[[4]] 罗文剑,黄燕.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31(03):64-67.[[5]] 杜淑芳,任丽慧.浅谈内蒙古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北方经济,2018(05):69-72.[[6]] 杨惠仪.清远市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2):14-17.[[7]]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J].中国法学,2004(02):28-38.[[8]] 李娟.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法治化探析[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01):3-8.三、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实证研究(一)调查过程 1.前期文献收集整理

对城市治理的发展、各城市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相关案例分析、以及具体项目治理过程中市民参与效果分析等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对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条例、方式进行查找。

2.问卷制作与试调研

设置与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现状及后续宣传工作相关的问题,并预计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据此设计问卷。先在亲友间进行小范围测试,并对填写过程中反馈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后进行广泛发放。

3.问卷发放与分析

通过朋友圈、同学群、家长群、业主委员会群等线上途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发放,尽量保证调查对象年龄均衡,问卷比例合适,并剔除无效问卷,运用 Excel 和 SPSSAU 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

(二)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形式 1.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

2.民意调查,公共管理者运用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向公众了解他们对公共政策的态度和所持的看法,并期望公民能够提供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3.信访,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短信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请解决问题,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

4.听证会,听证会以及咨询委员会一般有政府召开,公民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在会议中表达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对政府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公共政策进行讨论、协商,政府也通过会议使公共政策得以宣传并争取公民的理解和支持。

5.关键公众接触,即公共管理者选择一些相关的公民或者重要的公民团体,通过电话访谈或者小型会议等方法,进行政策咨询,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并与其进行磋商。这种方式往往由政府发起并主导,优势在于其目标明确、参与人员少、信息沟通相对容易、在技术上也便于操作。但是,由于参与对象仅仅限于关键公众即所谓的公民中的精英分子,所以其代表性比较差。

(三)xx 市观山湖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

1.政府官网。主要有政务公开、信访(局长信箱、区长信箱)、民众调查 ①xx 市政府官网 ②xx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③区政府官网 ④通过区政府官网查询社区服务中心联系方式/地址进行反映,其中金麦社区、金源社区、金岭社区、金华园社区、新世界社区、会展社区提供了城乡管理部联系电话。

⑤xx 市生态环境局官网 2.“百姓拍”APP 以奖励的形式发动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工作,通过“我要举报”(发现和举报城市管理问题)、“我来核实”(参与城市管理问题的核实和处置)两大功能板块。举报内容包括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渣土管理、园林绿化、工地管理六大类 35 小类。观山湖区覆盖 45 条道路:奥兴路、北京西路、碧海南路、长岭北路、长岭南路、诚信路、翠柳路、东林寺路、福建路、福州街、观山东路、观山西路、合肥路、鉴湖路、牡丹路、松林路、金西延伸段、金清线、金阳北路、金阳南路、金源街、金朱西路、金朱东路、康乃馨路、兰州路、林城东路、林城西路、龙泉苑街、龙滩坝路、玫瑰路、黔灵山路、上麦路、石标路、石林路、兴黔路、兴筑东路、兴筑西路、郁金

香路、云潭北路、云潭南路、中心环北线、紫金花路、会展路、会展东路、南苑路。

3.向 xx“12345”市长(政府)热线致电反映。

12345 于 2017 年 7 月 1 日在 xx 市正式启用,整合了 12319 城建服务热线、12369 环保热线等功能,会根据市民致电内容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记录、转接、上报等处理,并定期对来电市民进行电话回访,全年每天 24 小时提供服务。

4.通过“筑城微治”公众号投诉。

“筑城微治”是借助微信应用平台,以网格信息为基础,通过居民和网格员上报案件,经区网格化调度中心周转,由相应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创新治理模式 5.参加“院落楼栋(物业)自管会”“商户摊贩自管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居委会驻地单位共治会”“社区志愿者协会”“„门前三包‟自治商户委员会”“园区商务楼宇服务社”等组织。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参与者基本信息(1)总共回收问卷 358 份,除去非 xx 市民的问卷样本,有效问卷 332 份 年龄分布:以 18-60 岁的市民为主,且分布较均匀,能大致代表不同年龄阶段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实际情况。

(1)学历:以本科为主,这也是市民中人数最集中的学历,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包含高中及以下、专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参与者,丰富了样本。

(2)工作性质:包含了绝大多数工作性质,其中其他包含退休、全职妈妈及无业。由于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人数很少,涉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2.市民对公众参与方式了解情况及参与情况分析

(1)问题六:您了解以下哪些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形式(多选),目的为调查市民对于城市治理中市民参与方式的了解情况。

结果显示,了解民意调查与政府信息公开两种形式的市民远多于其他形式,且居然有 13.86%的受调查者均不了解。一方面反映出市民对于参与城市治理 的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说明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民意调查与政府信息公开都是政府主导的面向广大群体的参与方式,很大程度上市民是被动参与民意调查,而信访制度则是需要市民主动联系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表达自身建议,因此民意调查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普及率远高于信访说明市民对于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听证会、关键公众接触虽由政府等相关机构组织,但由于本来就是面向少数人的参与方式,所以知道的市民占少数。政务公开是近年来结合大数据发展较快,宣传力度较大的参与方式,关

注新闻的市民应该都了解,而有超过 10%的参与调查者对以上方式均不了解,说明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

(2)问题七:您通过以下那些方式获取政务公开信息(多选),目的为调查哪些平台是使用率较高受到市民青睐的。

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而报纸、微博为其中使用率较低的方式。说明市民倾向使用时间成本低、方便快捷的平台。

(3)问题八:您知道以下哪些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多选),目的为了解市民对于已有参与城市治理的具体渠道的了解方式。

结果显示各种渠道的普及率都不高,只有市长热线的 xx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普及率高一些,这说明 xx 市城市治理中的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相关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反映出市民参与方式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提升普及率、利用率的宣传方式、相关政策仍需要完善。

在调查中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政府的官网等权威网站上并没有一份完整的具体的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方式的报告,相关的宣传零零散散阅读量也不高,宣传并没有到位,尽管为市民们提供了多种渠道,但却没有让渠道得到有效利用。

(4)问题九:您使用过以下哪些平台参与城市治理(多选),目的为调查市民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

结果显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过程中,使用市长热线、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区政府官网、“筑城微治”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治理的方式占多数,而参与“院落楼栋(物业)自管会”“商户摊贩自管会”等线下组织、使用百姓拍 APP 的市民则相对较少。甚至有 44.88%的市民从未参与过城市治理。且各类渠道知晓率普遍高于使用率,说明市民在城市治理当中的参与度并不算高,参与城市治理的市民中则对相对方便的电话致电、线上投诉有所偏好,但具有同样特征的“百姓拍 APP”并未得到较高使用度,与其启动时间不足两年,后续宣传力度不到位有关。

(5)问题十:您希望以什么形式获得城市治理方式的宣传教育(多选),目的为了解市民所乐意接受的城市治理方式的宣传教育形式,为后期普及工作做准备。

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市民愿意通过微信推送学习相关内容,社区宣讲会也为市民较为愿意的方式。在市民提供的其他方式中提到电视广告、以有奖参与的形式宣传等,但由于我们技术有限难以实现。而市民对于纸质资料、网课、知识竞赛等比较枯燥、耗时的宣传方式接受度相对较低。说明市民更愿意接受方便快捷、省时的方式进行学习,后期宣传工作应考虑到此因素。

3、相关性分析 (1)参与意愿与年龄、学历、工作性质无关,学历与满意度负相关

说明目前的参与程度与市民参与意愿严重不匹配,尽管目前已有众多平台可供选择但普及率普遍不高,使用率更是不高,亟需改善宣传方式减少参与成本,参与的领域、范围也需要扩大而不仅仅局限在投诉、举报的事后参与,如何有效调动积极地市民参与到治理中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应该有效调动高素质市民,让他们得以提供高质量的参与。

(2)是否参与过城市治理与年龄正相关。

因此在制定参与方式时可以弱化对于低年龄群体的针对性,但在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是要注重对于低年龄群体的公众参与的意识,培养“主人翁”意识,对于年龄更大的市民重点宣传参与方式,以鼓励参与。

(3)年龄、工作、学历与其了解的市民参与方式无关

当下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职业差别,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各类人群接受信息都变得方便快捷,信息的传播也变得快而广。而大多数可行的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方式就通过这类网络信息在大众间进行传播的,依托书本、特定工作作为宣传条件的了解方式较少。

(4)工作性质与参与方式有关,年龄学历与参与方式无关

①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对于所有参与方式的了解情况远均高于平均水平。

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均只有一名参与者,因而导致数据分析中以个人数据代表整个团体结果,不具有普适性。但可以看出两位参与者属于较积极参与城市治理的市民,这与其企业管理理念带有一定国际视野有关。

②行政单位选择区政府官网的比例 68.42%,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0.18%。

行政单位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就职人员对于所属区政府管理更为了解,同时对官网的构成和运行也更加熟悉,因此选择区政府官网进行城市治理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方式。

③行政单位选择 12345 市长热线的比例 63.16%,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2.23%。其 他选择 12345 市长热线的比例 50.00%,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2.23%。

12345 热线是一个全国性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由地方行政单位开通,但在 xx 市宣传力度不算高,行政单位人员对此熟悉度更高,采用此方式进行城市治理的比例也更高。此外通过市长热线进行口头反馈比官网写信反馈更方便直接,无需线上文字输入,因此成为较多“其他”职业的人员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

④行政单位选择百姓拍 APP 的比例 21.05%,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4.16%。私企选择百姓拍 APP 的比例 20.00%,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4.16%。

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百姓拍 APP 虽然进行过一定的宣传,但普及力度仍然不足,真实的使用情况也不佳。百姓拍 APP 需要市民对一些暴露在公众视野的问题进行取证拍照并加以描述,相较于其他职业,就职行政单位和私企的市民对于这类处理方式会更加熟悉。

⑤事业单位选择“院落楼栋(物业)自管会”“商户摊贩自管会”等组织的比例 18.52%,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2.95%。

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从事具有社会公益目的的活动。自管会等组织特征与其有一定的相似性,均面向一定群体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事业单位就职人员对参与自管会进行城市治理较其他人更有所偏爱。

⑥学生选择未参与过的比例 62.0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4.88%。私企选择未参与过的比例 51.43%,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4.88%。

当前的市民参与城市治理中的途径以及从发现问题到反馈问题,再到监督问题的解决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而学生和私企工作者两大人群都属于对自身所需掌握领域要投入大量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于自身工作,往往会降低他们在城市治理当中的参与率。

⑦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各类方式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多属于较容易实现的形式,没有与年龄、学历有关的明显特点,故无论年龄大小、学位高低,对参与方式无所偏好。

(5)学历与希望获得的宣传方式无关

所设想的宣传方式均属于平易近人、无需过多文化知识储备便于了解的方式,因而与市民学历与对于所希望的宣传方式无明显关系。

四、完善 xx 市公众参与的建议(一)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是完善市民参与的前提。目前的市民参与大是投诉、问题反馈,大多是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考虑参与治理,这种独善其身的态度大大限制了市民参与的范围和程度,要加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在宣传教育中树立市民“主人翁”意识,市民要承担作为城市治理成果享有者的责任,有效的使用自己的权利。提高市民参与治理的能力是保证参与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是要提高参与者的素质,在宣传教育方面普及相应的知识尤其是政治、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明确市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必须遵守的准则,提高市民参与质量才能防止效率的下降。

(二)优化宣传手段、内容 优化目前的宣传方式才能提高已有的市民参与平台的普及率和利用率,才能有效利用已有资源而不是留于形式,宣传内容也应该更全面。目前关于公众参与的宣传内容上要么太过零散缺乏系统的整合,要么太空泛只有政策的介绍没有具体平台的列举,宣传效果差,即使是宣传力度较大的“百姓拍”APP 普及率也不高。宣传方式上,调查中发现是否参与过城市治理与年龄正相关,应该拟定主要面向年龄较大市民的宣传方案,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媒体,在地方台新闻时段宣传可信度更高,通过线下单位、学校、社区进行宣传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普及效果,且目前的宣传都很短暂,没有后续的跟进、反馈报道,仿佛走个过场没有被认真对待。

(三)整合各平台功能,提高参与渠道使用效率 一方面,尽管市民参与渠道丰富但功能却大致相似,线上参与方式主要以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投诉、民意调查为主,部分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民全部需求,而许多平台功能重合,以上情况增大了市民参与的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市民的参与热情,应整合各平台功能,通过打造一平台满足市民绝大部分需求以降低是市民参与成本,为市民参与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平台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 xx 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的民意调查居然没有一个调查参与人数过 10 人,官网上公示的下载次数也不多,可见很多平台还是留于形式,提高参与渠道使用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五、附件

xx 市市民对于参与城市治理方式了解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为调查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本社会实践小组在xx 市范围内开展线上调查。本次问卷不涉及填写者的个人隐私,感谢您于百忙中参与问卷填写!

1、您是否是 xx 市市民()

[单选题] * ○A、是 ○B、不是。您并非调查对象,可关闭问卷,感谢您的参与。(请跳至第问卷末尾,提交答卷)

2、您的年龄是()

[单选题] * ○A、18 以下 ○B、18-30 ○C、30-44 ○D、45-60

○E、60 以上

3、您的学历是()

[单选题] * ○A、高中及以下 ○B、专科 ○C、本科 ○D、硕士及以上

4、您所在工作单位性质为()

[单选题] * ○A、行政单位 ○B、事业单位 ○C、国企 ○D、私企 ○E、外企 ○F、中外合资企业 ○G、自由职业 ○H、学生 ○I、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5、您是否愿意参与到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去()

[单选题] *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6、您了解以下哪些参与城市治理的形式()

[多选题] * □A、民意调查 □B、政府信息公开 □C、信访 □D、听证会 □E、关键公众接触 □F、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G、均不了解

7、您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政务公开信息()

[多选题] * □A、报纸 □B、公告

□C、政府官网 □D、微信公众号 □E、微博 □F、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8、您知道以下哪些 xx 市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

[多选题] * □A、xx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官网 □B、区政府官网 □C、12345 市长热线 □D、百姓拍 APP □E、“筑城微治”公众号 □F、“院落楼栋(物业)自管会”“商户摊贩自管会”等组织 □G、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H、均不了解

9、您使用过以下哪些平台参与城市治理()

[多选题] * □A、xx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官网 □B、区政府官网

□C、12345 市长热线 □D、百姓拍 APP □E、“筑城微治”公众号 □F、“院落楼栋(物业)自管会”“商户摊贩自管会”等组织 □G、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H、未参与过

10、您对当前城市治理中市民参与程度是否满意 [单选题] * 很不满意

○1 ○2 ○3 ○4 ○5 很满意

11、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方式的宣传教育()

[单选题] * ○A、有必要

○B、没必要

12、您希望以什么形式获得城市治理方式的宣传教育()

[多选题] * □A、社区宣讲会 □B、纸质资料发放 □C、微信推送 □D、开设网络课程 □E、相关知识竞赛 □F、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请问您的性别是()

篇5: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也要作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和挑战.分析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以促进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作 者:吴茜 韩忠勇 Wu XI Han Zhongyong 作者单位:吴茜,Wu XI(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政治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05)

韩忠勇,Han Zhongyong(厦门建筑设计院,福建,厦门,361005)

篇6:城市综合管理致市民的一封信

大家好!

为改善我县城区公共秩序,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营造一个干净、舒适、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标准,切实改善城区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树立文明城市形象,真正彰显山水红城、健康xx县魅力。县委、县政府决定从X月份开始,在县城区范围内开展公共秩序综合整治活动。

城区公共秩序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及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也是我县加快提升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工作大局、塑造我县对外新形象的内在需要,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保障交通通畅、清除安全隐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

全民参与,身体力行。城区居民都要为城区公共秩序综合整治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城区公共秩序综合整治中来,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停车辆,不乱摆摊点,不乱搭乱建,不乱贴乱画,不破坏公共卫生设施,自觉维护河道环境,严控各类噪音排放,用实际行动支持城区公共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城区经营户和居民户朋友们,从现在开始,都应积极主动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流动摊点归店入市,彻底改变店外经营、店外加工、店外维修的现状;自觉服从城管人员的引导,改变乱堆乱放、乱吊乱挂、乱搭乱建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规范户外广告、跨街横幅、霓虹灯、店招牌匾等设置,保持城区环境整洁有序。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辆严格按划定停车位停放、客运车辆一律入站管理,一律实行车进站、人归点,禁止在街道滞留、随意站外上下。正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非道路观光用旅游代步车(含老年代步车)在禁行时段、禁行区域严禁通行。共同营造便捷高效、规范安全的交通环境。

xx县是我家,整治靠大家。打造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树立良好的xx县形象人人有责,家家受益。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齐抓共管,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为建设山水红城、健康xx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XXX

篇7: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

文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必须了解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笔者通过对苏州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对苏州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 并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框架分析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理论框架、量表设计及分析方法

(一)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说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简称TPB) 是由Ajzen在1985年提出。该理论是由Fishbein&Ajzen于1975年所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简称TRA) 演变而来的, 理性行为理论主要用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TPB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决定于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等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会受外生变量的影响。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 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对行为研究的预测力和解释力, 因而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中关于行为意愿的定义为: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 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履行意愿。影响行为意愿的因素有三个[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计划行为理论是最有效的也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态度和行为的概念性框架之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框架, 笔者认为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受到市民对参与城市文明建设本身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图1) , 并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说:

H1:市民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态度越积极, 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越高。

H2:市民积极的主观规范与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

H3:当市民关于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愈正向且知觉行为控制愈强的话, 则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也会愈强。

(二) 量表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根据以上假说, 笔者共设计四个潜变量 (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和相关可观测变量。测量方式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尺度计分法, 即1代表很不同意, 2代表比较不同意, 3代表一般, 4代表比较同意, 5代表完全同意。根据程培堽[3]等 (2011) 采用的量表项目的筛选方法, 笔者最终确定四个潜变量所对应的可观测变量, 共有13个题项 (表1) , 并进行了量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信度是指量表的可靠性或者稳定性, 笔者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a系数) 来测量问卷的信度, 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四个潜变量的13个可观测变量进行信度分析 (见表1) 。分析表明, 潜变量的Cronbach’a值介于0.851与0.901之间。问卷整体的Cronbach’a值为0.944。一般认为Cronbach’a值达到0.6以上即可接受, 最好达到0.7以上, 在本研究中, 各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 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本文主要检验两种常见的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指量表内容 (或者题项) 的合适性, 即量表内容是否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本量表的测量项目建立在国外计划行为理论量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进行专家访谈, 对测量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因此量表的内容效度是有保证的。结构效度是指某一测量工具能够测得一个心理特质的程度。笔者通过SPSS17.0计算发现, 各可观测指标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 (见表1) , 这表明各潜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 分析方法和程序

为检验理论模型中假设的因果关系, 笔者主要应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进行实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其中测量模型用以描述潜变量 (Latent Variable) 和观测指标之间的关系, 通常可写成如下测量方程:

式中, ξ和η分别表示外生和内生潜变量;X是ξ的观测指标;Y是η的观测指标;δ是X的测量误差;ε是Y的测量误差;Lx是q*n系数阵, 由X在ξ上的因子载荷构成;Ly是p*m系数阵, 由Y在η上的因子载荷构成;m和n分别表示外生和内生潜变量的数目;p和q分别表示外生和内生观测指标的数目。

结构模型用以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 V表示随机干扰项, 反映了η未能被解释的部分;B是内生潜变量的系数阵, 描述内生潜变量η之间的相互影响;G表示外生潜变量的系数阵, 描述外生潜变量ξ对内生潜变量η之间的影响。本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所有估计均通过AMOS17.0软件完成。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 数据来源及特征

笔者选取了苏州市主城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五个行政区划内的15个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笔者2013年9月1日—9月17日组织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员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调查前, 笔者对调查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样本的选取过程为:笔者首先在五个行政区划内随机抽取了15个社区;然后在每个社区内按照门牌号码再随机抽取家庭户。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 调查采用一对一访谈, 共发放500份问卷, 收回480份, 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和回答信息矛盾、错误等问卷,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54份, 有效率94.58%。

从调查的样本特征来看 (表2) , 男性所占的比重为43.6%, 从年龄分布来看, 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达到56%;从收入分布来看, 中低收入群体占到样本总数的93%, 高收入群体约为7%;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看, 大专学历占到总体的四分之一以上;从就业性质的分布来看, 全职人员占样本的三分之一以上。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数据

(二) 样本描述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数据。**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市民参加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与文化程度、就业性质、性别以及年龄之间并无相关性。仅仅与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现出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数据。

从表四可以看出, 仍有2.4%以上的市民没有听说文明城市建设这件事。较低的市民知晓率必然会影响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三、模型检验与数据分析

(一) 验证性因子分析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参数估计方法为最大似然法 (ML) ;C.R值即t值

利用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 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行为态度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409, 且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主观规范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174, 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276, 也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另外, 所有观测变量载荷系数的t值都大于2, 且都在99%的置信度下显著, 表明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之间的载荷系数估计具有显著性。

(二)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对上述经过载荷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模型再进行模型适配度的检验, 选择绝对适配指标、增值适配指标与简约适配指标来评价模型的优劣, 结果详见表5[4]。从模型评价的结果看, 除了x2值以外, 所有适配指标值均满足模型可接受的标准。整体而言, 测量模型的总体拟合情况较好[5]。

注a:2x值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随样本数量增加而增加, 因而有许多学者 (Bagozzi, 1988;Rigdon, 1995) 认为不是一个很严格的指标。b:具体参见吴明隆 (2009)

(三) 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 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前文提出的假设, 如表4所示。从行为态度到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409, 且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 这意味着市民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态度越积极, 越愿意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从表1中可以看出, 关于行为态度这一潜变量的三个观测变量中, “我很享受参与文明建设活动的乐趣”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最高, 达到0.901, 对行为态度的影响显著且较大, 表明目前市民在进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决策时, 更主要地是从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给自己带来哪些影响这一思维层面来来考虑问题。根据马斯若的需求层次理论, 当个人的温饱、安全问题得到满足之后, 消费者才会追求社会交往, 并在交往中追求被尊重的感觉。在调查中发现, 当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 只有在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中越能享受到活动本身带给参加者带来满足的市民才越有可能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 市民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持积极的态度。

从主观规范到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174, 且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 表明市民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非常重视其他人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 如果周围重要他人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持积极的评价, 则其本人也会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来, 反之, 则参与意愿明显减弱, 持观望或拒绝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从表1可以看出, 在主观规范这一潜变量的三个观测指标中, 父母、最好的朋友以及经常走动的亲戚对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看法的标准因子载荷分别为0.883、0.943和0.915。表明社会网络对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非常大, 并成为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从知觉行为控制到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276, 在1%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知觉行为控制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意愿的形成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 在知觉行为控制这一潜变量的四个观测指标中, “能够协调好自己的生活和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时间安排”标准因子载荷为0.880, 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大。表明如果市民闲暇时间越多, 那么越有可能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参与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四个潜变量和13个可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以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这三个潜变量对参与意愿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 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对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进行较好的解释, 再一次说明计划行为理论是广泛应用的, 用于分析态度和行为的概念性框架之一, 计划行为理论具有很好的跨文化和适应性的特点。

第二, 市民关于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态度的形成更多的是基于对自己收益情况的判断, 即市民会关心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收益, 特别是参与类似的活动会给自己带来哪些精神层面的享受。

第三, 市民在进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决策时, 更多地是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 特别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父母以及经常走动的亲戚的影响。

第四, 市民参与文明城市的过程中, 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市民在积极的态度和正向的主观规范的作用下, 将会有较强烈的意愿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去。

根据上述分析, 为了提高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意愿, 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第一, 减少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行政强制力的干预, 引导市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去, 并能够让市民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享受参与的乐趣, 让市民在付出辛勤的劳动之后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特别注重精神层面的回报。

第二, 鉴于社会网络对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意愿的显著影响, 需要加大文明城市建设社会舆论的宣传, 让市民树立“建设文明城市, 人人都是责任人”的意识。

第三, 在宣传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注重宣传对象的选择, 特别是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宣传, 他们将会有较强的意愿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

第四, 文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 但是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市民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成本, 如果超过了市民的承受范围, 该活动的意义再重大, 市民也不会投入足够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钱鑫.苏州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建文明城市路径的探索及其完善[D].苏州:苏州大学.2013年.

[2]苏州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十大城市”.http://js.people.com.cn.

[3]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1991 (50) :179-211.

[4]程培堽, 卢凌霄, 殷志扬等.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形成:理论与量表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6-11.

[5]Rigdon E., A necessary an sufficient identification rule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estimated,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995, (30) :359-383.

上一篇:比海更宽阔的是胸怀的哲理故事下一篇:伟民小学迎接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