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2024-04-26

《卫星比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中,在导入环节还比较可取,简短精炼,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在整个环节中,也做到了关注学生,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在授课时,肢体语言和表情上也比较到位、自然、得体。但不足之处也仍有许多,首先中间学习“卫星”的环节,时间没把握好。因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特性不理解,不能分辨。这直接影响了自主探究环节的效果和速度,而我在引导时,为了使他们理解,讲话就略显啰嗦,不干脆,使时间被拖延。这里应该提前让学生复习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来加强课堂上的效率。其次,便是重点没有板书。重点便是说明方法,它应板书在表格旁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吸收和分清每种说明方法的特性。最后,因为时间关系,课堂小结也草草了事,在小结延伸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其他卫星的资料,并试着仿写,以此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并为人类科技发展而感到自豪的情感。但最后都被省去了,这使整个课堂显得虎头蛇尾,以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环节时间的把握,这才能使各个环节得以施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内容。除掉整体环节,还要补充的是,粉笔字还需加强,这更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在日后的的教学中要继续保持可取之处,并努力完善不足的地方。每一点教学经验的累积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所以要做到常反思,改不足。

篇2:《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认识到,要想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必须做到:

1、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卫星不同寻常的形状和作用,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我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我成功创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理解词语并用词语说话等情景,做到“以境促思,以思促说”。

2、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⑴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⑵生生互动。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说来有:小组内成员互相介绍;小组代表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小组进一步进行介绍;畅谈自己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比赛竞争中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敢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较好地培养了小组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首先,这节课里学生都在老师的“牵”下学习,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情绪虽然很高,但是与那种“自己想学”的学习情绪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言尽量地精彩,让学生在教师准确的、精彩的语言里去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那些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无限想像。

还有,这节课的“品读”过少。学生通过了精读、精析的过程情感已经上来了,但是我没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导致品读没有进行,学生的情感只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没有升华。

尤其是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不同的卫星时,学生交流自己学到的不同的卫星的形状和作用时,我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朗读渗透,好像变成每个小组只关心他们那一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了。在这堂课中我的评价过于单调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后我会更加注意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课堂资源,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篇3:教学比武活动感言

一、学会信任

首先, 我们要谨记师德师规, 不断拓展专业知识。为人之师, 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 做一个学生信任的老师, 用一颗爱心去信任学生,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没有永恒的教师, 也没有永恒的学生, 作为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不仅信任优秀学生, 更要把信任放在学习困难的潜能生身上, 要认为他们都愿学、能学。其次, 还要善于认识学生自身的资源,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出来, 先让他们自学, 上课再把问题抛给他们。当我们怀着信任和期待注视着学生的眼眸时, 学生会把你当作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倾诉的对象, 他们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二、学会欣赏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被人重视, 被人欣赏, 特别是被老师欣赏。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赞赏会引起很大程度上的失败感, 如果把课堂这个舞台的灯光只打在个别优秀生的身上, 势必就放弃了大部分角色。所以,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主角, 我们应该更广泛地关注学生, 要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去欣赏, 既要教他们欣赏自己, 更要教他们欣赏别人。在语文课上, 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口才和胆量, 我开设了五分钟的“今日王婆”说话训练栏目, 让“王婆”走进课堂, 大胆地自夸、他夸。“今日王婆”每次登台, 首先夸自己的一大优点, 然后至少夸班上一位同学的优点。要求口齿清楚, 声音洪亮, 有理有据。同学们都很乐意成为“男王婆”和“女王婆”, 尤其是在“他夸”的时候, 他们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 夸者洋溢着自豪, 被夸者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但却是快乐、喜悦的。这样一来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 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因为觉得有人欣赏自己, 也开始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那些平时目中无人的同学发现他人的优点, 也态度谦虚向他人学习了。一位平时较为自傲的同学在夸别人时, 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还没有一位同学夸我呢, 我都有些等不及了。我想夸我的同桌, 说实话, 我有点私心, 希望他到时也能回夸我。”他可爱的坦率透着他可爱的期待。想不到“今日王婆”栏目成了课堂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同学们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在书海遨游。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成功教育”和“和谐课堂”吗?

其次, 作为教师更应该当一位“他夸”的“王婆”, 因为我们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发展, 从而不断取得成功。一个不断学习成功的学生, 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会十分自然地感到老师的课上得好, 会十分自然地对老师产生的敬重感。所以, 课堂上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 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提高深入探究的兴趣。对学生的任何回答, 我们都应细心处理, 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后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 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在你的课上会感觉到有希望, 有信心, 爱上你的课, 上好你的课, 课堂洋溢着和谐的气氛。试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当学生不再有苦于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 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 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 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 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三、学会微笑

有了太阳的微笑, 草儿会更绿, 花儿会更艳;有了教师的微笑, 课堂更温馨, 学习更快乐。课堂上的微笑是一种付出, 更是一种收获。教师的微笑能获得学生的亲近, 能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更具有向师性。执教以来, 我都习惯以师道尊严进入课堂, 以一副凶脸上了一节又一节课, 直到一次教学的“意外”, 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有一次, 我正在讲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回答问题:教师节到了, 学生送给老师贺卡或礼物, 作为老师, 你应该对学生说些什么?其中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回答是:“你们如果把花在送贺卡和礼物上的时间, 用来读书, 老师会更高兴的!”当时, 我非常生气, 当场批评了这位学生。可这位学生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去年教师节, 我也送贺卡给您, 您就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怔住了, 依稀记忆里, 有这么一回事!课后, 我主动找了班级里的同学交流:“老师, 在课堂上, 如果您能笑一笑, 我们的学习会更有热情的。”“老师, 如果您能笑口常开, 会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 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这次交流, 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 我知道, 学生渴望他们的老师能微笑着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能微笑着交流!后来, 每一次上课我都要求自己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进入课堂;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或者疑问, 我都会送上真诚的赞扬;而每一次遇到争论时, 我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地聆听;当然遇到不会的知识或者自己犯错误时, 坦白承认是我的原则。课堂上, 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老师的情感, 老师则在交流中感受学生的心跳。学生可以坐着回答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和反驳;有时甚至会围绕一个观点分组进行激烈的争论, 大家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四、学会释放激情

语言的魅力, 首先就在于有激情。老师要用知识的火焰点燃学生心头的熊熊烈火。尤其是语文课, 最忌平铺直叙。语文老师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生动的体态和适当的手势等外部语言, 创造鲜明的形象, 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和氛围中。如果老师总是一个腔调, 学生听着容易恹恹欲睡。就拿表扬同学来说, 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老师平淡地说:“读得不错, 给他鼓鼓掌。”接着是一阵稀里哗啦的掌声, 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如果老师激动地说:“读得太好了, 同学们, 让我们为他的精彩而鼓掌!”老师的情绪就会迅速传染给学生, 响起的掌声一定非常热烈。

当然, 激情还来源于对文本的解读, 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他不一定是诗人, 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他不一定是作家, 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因此他更应该广博地读书, “胸有诗书气自华”, 也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篇4:我与教学比武

新的形势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赋予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使命和任务。我们在教学比武的活动中,着重进行了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比武,教学课题是《效果预览 文档打印》,这节课有一定的难度,我特意设计了教学板块,制作了教学课件,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巧妙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可以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提出任务和引导的高手。教师提出的任务和引导,既体现在一堂课的整体设计上,又体现在一个个小环节的局部处理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流向,也决定学生课堂上活动的深浅。如何带领学生在预设的程序上自然生成,在无痕的指导中引领学生充分地欣赏到文中的无限风光,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互相配合、相互支持,促进互动学习。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教师作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和重点,接着按照拟定的自学提纲,结合课本进行重点知识的梳理。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只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书本学习应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践是第一位的,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比武中,我特意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有效地促成了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我找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只要我们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参与的情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在感知、讨论、考察、探索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就能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一堂课的背后,都凝聚着我们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为了我上好一节课,组内的其他老师也是功不可没的,直到让我满意为止。确实,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教师身上同样需要,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以实现我们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课件质量也比平常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说,课堂上展示的是我们一个团队整体的水平,是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展示。

比武活动让我看到教师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同样也是老师出错的地方,所以有了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说法,确实,课堂教学永远不是完美的,它有时甚至还是残缺的。通过比武,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开放的课堂,更需要老师有效的调控。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强调课堂要向学生开放,但是开放的背后,有着许多我们无法估计的难题。学生到底会反馈给我们什么,我们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是任何一节课都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因此,开放的课堂更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机智加以有效的调控,如果一旦调控不当,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在预设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用板块式教学,以不变应万变,使得课堂永远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问题的设计,更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是教师组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不断深入的纽带,好的提问,就是一节课探究的主线,使得整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但是如果提问覆盖面小,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话,提问就会变得无效而繁琐,整节课也会显得支离破碎,不成整体。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有利于学生思维直接切入,应该具有思考价值,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还要具有情景功能。

不可否认,这次比武,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充分的准备,预设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比武活动留给了我许多的思考,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如何找到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在积极倡导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我们应该提炼传统教法中的精华之处,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一条积极有效的教学新路。有效的接受学习,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扎实的双基训练,不管是怎样的课程改革,这些都是不会落伍的,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衷心地祝愿自己能以这次比武活动为专业发展的新起点,找到一个继承与创造的最佳结合点,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今后我要继续课堂教学,更加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吸取众家之长,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创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篇5:四年级《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一、温故知新。问: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卫星?(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

二、教师相机板书卫星名称,设问导读: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呢?布置自学要求,边读边画边思。

三、小组交流,展示。

四、卫星大比武。(学生选择一种卫星用自己的话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评议。)

五、小练笔。(学习本文先介绍特点后写功能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养之有素,不论是课始向听课老师问好,还是上课对自己评价的同学说“谢谢”,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2、课上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积极发言,参与度高,当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五种卫星的用途时,同学们更是跃跃欲试,一个同学说:“导航卫星在我们迷路时,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的车里就安装有导航。”另一个同学说:“我们的手机,电视都是通信卫星在帮忙……”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联系生活体会了五种卫星的本领,这不正是我们要的效果吗。

3、孩子们活灵活现地表演,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五种卫星的特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正是课改之所在。

篇6:《卫星比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2、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9、卫星比武

篇7:《卫星比武》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1、第三单元以“热爱科学,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卫星比武》、《巴斯德征服狂犬病》、《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四篇课文。《卫星比武》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学生在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外还要学会作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悟”出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2.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虽然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真正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很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不但被动,而且获取的知识量也小,很难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将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根据卫星的功能和的特点,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推广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3、在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习作方法。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文章的习作方法

篇8:教学大比武反思

——参加学校教学大比武活动体会

2013年12月17日到18日,学校组织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如火如荼的举行了,经历了紧张、认真地备课、授课。我在听了其他老师的几节课,平时都在积极地听取老老师的课,听数学老师的课,第一次有机会有时间听了语文课和英语课,感受不同的课堂气氛。在整个活动中我有一下体会:

一、认真备课 及时反思

对于这次学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也认真对待,从多个方面积极准备,课本、教参、网络、视频等材料看了很多遍,并且请教我的指导老师缪老师,帮我查找各个环节的不足。反复研究,不断斟酌,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为了预设孩子上课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时间的掌握问题,我提前在七年级四班进行试讲,课后积极反思,进行二次修改,将课上出现的问题和模糊的地方又和老老师进行探究,请教。在自己正式的课堂比武展示中,我主要夯实学生关于余角和补交的概念,让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做题,思考,没有设计特别深的题,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几何奠定基础。课后,积极反思课堂上的不足,主要有:个人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评价语言不够灵活,对学生的评价指导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课堂教学机智还需要进一步训练、积累和培养;教学工作光有认真的态度还不够,还需要用心揣摩,用脑思考。

二、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篇9:《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3.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4.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重点难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2.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篇10:《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平时力学作图题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进行力学的综合复习,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力学中力的示意图,杠杆中的力和力臂,滑轮组的绕法。

作图题是中考常见的、基本的题型,所占分值为4分。作图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分,主要失分原因有:①画非“所问”,②作图欠规范③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本节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规范的作图习惯,同时通过作图重点突破力学相应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经历归纳总结作图问题的过程,学会各种光学作图方法,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激发学习热情,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就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复习基础——导学探究——讨论归纳——中考解答——练习反馈——评价反思”的复习模式,在每个环节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的发挥,力求实现“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课按照知识的内在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训练“力的示意图”通过三个力学图让学生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把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到综合类作图当中,通过学生的自我讨论,学生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规律,落实了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和易错点,学生存在不少不会做,没有思路,无处下手的情况,或者想当然,导致没有根据的错误,通过杠杆中力和力臂的概念归纳以及“二力二臂三点”的记忆理解与应用,使学生明确了此类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及时记下来,及时掌握落实。通过生生讨论,师生归纳总结,突破了这一难点。

第三部分滑轮组的绕法问题,通过“奇动偶定”含义,绕线方法练习,使学生明确掌握了此类题的步骤方法,总体来说这三部分即是复习基础知识,又是训练作图,达到了复习基础与基础灵活运用“一箭双雕”的目的。通过中考真题解答讨论练习,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很容易的得到解决。然后通过

练习反馈使学生加强了认识,提高了应用能力。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反思,使学生进一步归纳升华,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以上为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但是本节课自我感觉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节课如果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效果将会更好,有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思路不清晰,导致这部分学生对此类问题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刻程度。

另外如果能够在每一部分都能够采取更加及时有效地评价,给多数学生更多自我展示和思维深入的过程会效率更高。

自我语言精练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语言更加精炼,更有逻辑性,使思路更加严谨,展示更加立体化。

篇1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一、 成功之举

1. 德育教育渗透始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一直是我们教育人教学工作的基石,所以,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很注重捕捉与教学有关的任何教育元素。在本节课初,先用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进行师生问好,不仅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基调定在了爱国上。后来用一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视频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所收集的关于卫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收集数据、关心国家时事的能力。

2. 导课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本课导课环节中我播放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视频,我从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运用课改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得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在本课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质疑,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规范竖式计算的格式、明晰算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以及优缺点,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提醒大家注意易错点。最后通过节约用水、阅兵等情境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发现节约用水、爱国等具体实践,让学生自由创编应用题是一个拓展和延伸。最后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整个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4.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一直秉着与人友善,与学生为友的宗旨,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给潜能生发言的机会,给学优生引领的机会,给中等生发展的机会,本课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在下课的发言统计中,发言人数、发言率高达96.8%,分层教学、分梯度设计习题,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收获。

二、 “败笔”之处

1. 结构化预习的指导到位,但课堂前测没有落到实处。新课改特别强调学习要发生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所以结构化预习是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资料对话后,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自学方式,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前测,好的课堂前测可以让老师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和自学程度,本课中就忽略了这个环节。

2. 课堂习题的内容过多。本课在教学中为了凸显多层达标,设计的练习题较多,通过课堂反馈,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完,所以在习题的精选上还要多下功夫。

三、 教学机智

篇12:《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

当我看到这篇课文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题目《跟踪台风的卫星》中“跟踪”二字,围绕着“跟踪”角色情绪及动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抓住关键词“狂怒”、“狂暴”、“暴跳如雷”、“泄气”来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并感悟到台风貌似强大实际上是“软弱”的;抓住“偏偏”、“嘲笑”、“自豪”等词语感受卫星的自信和坚定,并让学生体会看来渺小的卫星实际上威力无比。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读,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并且在读中相机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再深入研读。这样一来,就简化了头绪,直奔重点。

篇13:《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既感兴趣又陌生。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查找资料等途径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制作成“月球卡片”,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信息。

教学设计环节上,在了解月球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着重于对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整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关于月球的信息交流讨论这个环节中,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尽量要发言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记录下有冲突的地方;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通过整理后分类介绍;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孩子们是非常接受这样的汇报会的,效果也非常好。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孩子们的信息来源比较广,有的从电视上知道的,有的上网查阅的,还有的的来源于其他渠道。这说明孩子们课余学习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从汇报情况来看,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值得继续研究和实行的,它对培养孩子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学习、如何交流、如何分析归纳都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

重要的是学习好的科学方法。

篇14:《卫星比武》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二要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网络、,书籍等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学会制作“我的月球卡”。

4、请同学们观看46页这几幅图,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

5、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6、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在探月路上的几个重大事件。

7、你知道我国为实现飞天梦想做了哪些努力吗?

8、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月球的体积、月球的直径、表面积、质量

9、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呢?

10、月陆、月海、月球的地形、环形山、月谷

11、月球的年龄,月球是地球分裂出来的吗?

三、制作我的“月球卡”

12、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都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13、小组内先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14、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情况,完成“月球小档案”的填写。

15、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16、展示自己的“月球卡”。

四、拓展延伸

17、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18、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天狗吞月》等故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从军行》

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

板书:肉眼观察

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上一篇:网上案例分析讨论下一篇:齐王筑城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