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比武

2024-04-27

大学教学比武(共8篇)

篇1:大学教学比武

x月x日比武心得体会

x月x日我段在xxx组织了针对大学生的比武活动,主要进行了两项内容的考核,一是单根抽换枕木,二是道岔保养评定。尤其是单根抽换枕木对我而言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扛枕木、扒窝、起道钉、捣固、砸道钉等环节都是对我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再加上下午炎热的天气,可谓艰巨无比,同时更是一个学习和锻炼,当汗水一点一滴、一股一股的往外冒,从里湿到外,滴到火热的铁轨、道砟上,绽放出绚丽的生命赞歌,才真心体会到我们铁路人的艰辛和伟大。鉴于天气特别热,段领导决定两人一组,一组一根,进行考核,由此可见段对我们大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之后又安排师傅向现场送暖暖的绿豆汤和开水,让我们分外感动。此次比武虽然辛苦,但是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1、安全第一思想

上线前、作业前老师就再三强调“安全”,大家作业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使用工具要注意前后,抬运枕木要步调一致,砸道钉时要准,避免磕伤、碰伤、砸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我们铁路部门来说,规矩就是安规、行规、修规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大家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牢牢树立起“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遵章守纪才能保障安全生产,有了安全才有效益。

2、全局观、整体思维

就换枕木而言,在大家都知道具体环节流程的时候,全局观、整体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何将每一步细节都合理的连接在一起,视为一个整体去对待,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做到面面俱到,步步省时是极为关键的,比如在枕木哪头进行抽换比较适宜、工具如何摆放最合适能做到随用随拿又不会影响到自己作业、新旧枕木的位置等等,树立全局观、整体思维,将一件事考虑的全面细致,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和计划。

3、团体意识、效率最大化思想 两个人搭配进行抽换枕木作业,要认识到自己和队友是一个团体,决不能个人单干、蛮干,同时一定要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不合理的分工会造成浪费体力和时间,那样就糟糕了。我们这组里面有几位是桥梁的,对流程不太了解,这样就依赖于线路的同志进行指导,说的清楚、明确即可。依据自身体力,明确自己和队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什么事可以同时干相当重要,这样会最大效率发挥各自的作用、不窝工,做到队友之间的取长补短。再者对于扒窝,扒多深合适,扒浅了枕木不容易抽出来,就是抽出来也不好换进去,另一方面扒太深,虽然容易抽换枕木,但是过于浪费体力和时间,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所以如何使得作业效率最大化是一个关键点。

篇2:大学教学比武

在场的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场下的各位队员:

大家好!国旗护卫队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如期而至,作为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的负责人,很高兴能参加自己所领导的队伍举办的这一次大型活动,并提前预祝此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军人出身的我看到只是大学生的你们同样具备军人的面貌与气质,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时刻贯彻落实“护旗爱旗,纪律严明,团结活泼,自强励志”队训的你们堪称河北经贸大学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我希望并且也相信,国旗护卫队会在你们的坚守与传承下会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向前。最后祝愿我校国旗护卫队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2014.5.12 主持人:感谢书记的精彩讲话,下面掌声欢迎x老师为我们致辞!老师致辞 同学们:

大家好!看着大家整齐的队列,坚定的神情,我此刻最真实的心情,就是感动。第十二届的三十六名队员,为着一份梦想,一份责任,一路走来,在艰苦的训练中一次次重复简单枯燥的动作,在日常的升旗中无畏风吹日晒的考验,对自己的选择始终专注、认真、坚持。一年做一件事,反复做,做到从单调平凡中走出来,铸就成河北经贸大学最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国旗护卫队。从60周年校庆升旗,到刚结束不久的运动会入场,不论是同学,老师,还是学校,都见证了你们的优秀,都被你们的爱国心、意志力和青春的激情深深感动。我更相信,这份信念、理想和汗水凝结而成的珍贵经历,会一代一代传承,成为永远飘扬在河北经贸的一面旗帜!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比武中出色发挥,展现风采,同时预祝我们的春季技术比武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4.5.12 主持人:感谢x老师,我们定不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下面掌声欢迎第十二届国旗护卫队队长司东林发言。

队长致辞

各位领导,学长学姐们: 大家下午好!

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成立于2002年3月21日,是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四大学生组织之一,是河北经贸大学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先锋队。为了适应新时期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进步团体,为全队工作实现新突破我们开展了此次春季技术比武。此次比武,旨在对全体队员动作成效和综合素质进行一次大检阅。今天我们将在气势恢弘的轮滑广场与您一同见证跨入新时期的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奏响豪情激越的盛世华章。在此我代表第12届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全体成员向给予此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同学、和各兄弟学校的国旗护卫队成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让我们预祝此次比武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4.5.12

主持人:现在有请XX宣布比武开始!

XX:我宣布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开始!

庞佳腾(超大声,震住气势):齐步走!

解说:看!他们走来了,身着笔挺的军装,迈着矫健的步伐; 他们走来了,他们精神饱满,他们气宇昂扬。庞佳腾:正步走!

解说:起步正步彰显他们不凡的气势,正步齐步透露他们昂扬的精神。庞佳腾:敬礼!

解说:敬礼的手臂见证他们是最忠诚的国旗卫士!(绕场半圈,回到指定位置面对嘉宾)

队形变化

解说(找外援):有一种声音叫做步履铿锵;有一种颜色叫做赤胆衷肠,有一种使命叫做守望国旗;有一种骄傲叫做国

护荣光。看!他们走来了,身着笔挺的军装,迈开矫健的步伐;看!他们走来了,投出坚定的目光,呼喊响亮的口号;看!他们走来了,挥洒饱满的精神,飞扬轩昂的气魄。头顶是和煦的阳光,脚下是坚实的土地,天边是温柔的白云。仰望红旗,那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仰;汹涌豪情,那是一腔热血,一腔赤诚;豪迈步伐,那是一份坚韧,一份刚强。无悔青春,凌云壮志;中华少年,聊发轻狂。护旗爱旗,纪律严明,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于整支队伍的中心,寓意我国护队员用诚挚的崇敬,用热烈的豪情,戎装一身,苦练技术,捍卫祖国的象征,捍卫人民的信仰;团结活泼,自强立志,呈包围状行进的队伍,寓意我国护队员以整体的姿态,以凝聚的力量,扶持相助,携手共进,同担肩上的责任,同开前路的蛮荒;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整体呈飞翔状的队形,寓意我威武国护定将以如火斗志,磅礴气势一路阔步向前,消减安逸,力克险阻,团结一心,势不可挡!看!他们又在绽放!36名队员好比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蓝天和白云下,花瓣缓缓舒展,作为经贸中一抹难得的橄榄绿,他们目光坚毅,心怀博大,他们是一朵铿锵绿色的花!他们是青年,体内涌动着青春的血液,他们热爱这支队伍,他们更肩负着护旗爱旗的光荣使命!我们的队员承担责任,向往荣誉,梦想更如花朵般灿烂!一次次的蹲下起立,如花瓣在微风中徐徐招展,花蕊舞动,国护明天必将更加缤纷绚烂!队形变换,英姿飒爽,永远蓬勃向上----国护是一支创新的队伍,开拓与尝试,反思与总结,他们不甘平庸,他们不守陈规,一年年全新的血液,一次次崭新的姿态,他们缔造精彩,他们开创辉煌。看我飒爽英姿,绽放青春风采,听我震耳呐喊,飞扬火红理想!爱国情怀谁堪比,护旗自有后来人。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一路昂扬!

主持人:我们是忠诚的国旗卫士,护送国旗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刻苦训练,无怨无悔,让我们与激情同在,与豪迈为伍,向前走,走过灿烂的昨天,走在炫丽的今天,走向辉煌的明天!我们是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迎队旗!

(司队长接旗,挥舞!插好队旗!)

庞佳腾:报告队长,河北经贸大学国旗护卫队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全体队员集合完毕,是否开始?!队长:是!

(庞佳腾就位)庞佳腾:全体都有,立正!必选动作

主持人:这十一个基本动作都承载着我们队员太多的汗水,经过了将近一年的磨砺,我们见证了第十二届国旗护卫队队员的成长,此时的他们脸上多了一份成熟,眼神中多了一份

坚定,但他们又不失青春的活力,接下来趁我们评委紧张评定上一环节成绩的时间,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全体队员:好!

主持人:好吧,那我们就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每个班准备一句与自己班人数相配的话(要求积极向上),然后第一个人说这句话重音落在第一个字,第二个人重音落在第二个字,依次向后,中间中断或出错的班级则从头开始来,根据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时间,来分出名次,以此来决定自选动作的展示顺序。(举行游戏,确定自选动作出场顺序)

主持人:哈哈,我们的队员还真是严肃与活泼并举啊,往届老队员都说过这第十二届的队伍是最活泼最有才的一届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国旗卫士们的创新能力,他们可以用稀松平常的齐步正步玩出各种花样,向国旗致敬,下面进入自选动作展示环节,根据刚刚游戏班级所得名次确定的自选动作的出场顺序是:„„ 自选动作

主持人:到此,我们队员的动作展示就结束了。评委们此刻正在忙碌着统计成绩,等待的间隙里我们依旧有游戏时间,咱们来玩个“萝卜蹲儿”的游戏吧。相信大家都玩过,不过

我还是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吧

游戏规则:箩卜蹲 将参与者分成四堆,每堆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且每组前面有一位代表是学长学姐或观众。给每堆人以颜色命名,任意指定一堆萝卜开始统一下蹲,代表同时还要念词,再指定别的萝卜堆做同样动作,依此类推但不能马上回指。

以一实例加以说明。有红、白、黄、紫四堆萝卜,白萝卜前面的代表说蹲下,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马上要开始蹲且其代表的口中一样要念念有词,之后他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

进行游戏 <颁奖> 号令员下口令,全体队员从马扎上起立到场地中央成4*9,然后变换成颁奖队形

主持人:最紧张的时刻到了,鲜红的证书承载着你们无悔的汗水,荣誉属于你们。经过评委们公平、细致的评判,获奖队员名单已记录在册!

有请XX宣布获得此次比武三等奖的队员

XX:我宣布获得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三等奖的队员是

XX,XX,XX,掌声有请他们上台领奖!

主持人:有请XX宣布获得此次比武二等奖的队员 XX:现在我公布获得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二等奖的队员有XX,XX,掌声有请他们上台领奖!

主持人:刚刚我们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相信大家心中早已经有了一等奖获得者的最佳人选,下面有请XX为我们揭开谜底!

XX:我宣布,获得河北经贸大学第十二届春季技术比武一等奖的队员是————XX!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XX上台领奖!主持人:团结是我们队的传统,精诚合作才能让我们的队伍更加坚强有力,下面有请XX公布团体奖项

XX:获得最佳排面奖的是X班X排,获得最佳班级奖的是X班,获得最佳创新奖的是X班,获得最佳综合奖的是X班,获得最佳风貌奖的是x班,获得最佳活跃奖的是x班,有请各奖项代表上台领奖。

主持人:请再一次用最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获奖队员和参与组织此次比武的所有人员表示最衷心的祝福与感谢!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把时间交给十二届国旗护卫队队员,有请十二届国旗护卫队队员xxx上前发言!„„

篇3:教学比武活动感言

一、学会信任

首先, 我们要谨记师德师规, 不断拓展专业知识。为人之师, 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 做一个学生信任的老师, 用一颗爱心去信任学生,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没有永恒的教师, 也没有永恒的学生, 作为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不仅信任优秀学生, 更要把信任放在学习困难的潜能生身上, 要认为他们都愿学、能学。其次, 还要善于认识学生自身的资源,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出来, 先让他们自学, 上课再把问题抛给他们。当我们怀着信任和期待注视着学生的眼眸时, 学生会把你当作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倾诉的对象, 他们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二、学会欣赏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被人重视, 被人欣赏, 特别是被老师欣赏。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赞赏会引起很大程度上的失败感, 如果把课堂这个舞台的灯光只打在个别优秀生的身上, 势必就放弃了大部分角色。所以,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主角, 我们应该更广泛地关注学生, 要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去欣赏, 既要教他们欣赏自己, 更要教他们欣赏别人。在语文课上, 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口才和胆量, 我开设了五分钟的“今日王婆”说话训练栏目, 让“王婆”走进课堂, 大胆地自夸、他夸。“今日王婆”每次登台, 首先夸自己的一大优点, 然后至少夸班上一位同学的优点。要求口齿清楚, 声音洪亮, 有理有据。同学们都很乐意成为“男王婆”和“女王婆”, 尤其是在“他夸”的时候, 他们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 夸者洋溢着自豪, 被夸者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但却是快乐、喜悦的。这样一来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 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因为觉得有人欣赏自己, 也开始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那些平时目中无人的同学发现他人的优点, 也态度谦虚向他人学习了。一位平时较为自傲的同学在夸别人时, 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还没有一位同学夸我呢, 我都有些等不及了。我想夸我的同桌, 说实话, 我有点私心, 希望他到时也能回夸我。”他可爱的坦率透着他可爱的期待。想不到“今日王婆”栏目成了课堂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同学们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在书海遨游。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成功教育”和“和谐课堂”吗?

其次, 作为教师更应该当一位“他夸”的“王婆”, 因为我们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发展, 从而不断取得成功。一个不断学习成功的学生, 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会十分自然地感到老师的课上得好, 会十分自然地对老师产生的敬重感。所以, 课堂上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 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提高深入探究的兴趣。对学生的任何回答, 我们都应细心处理, 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后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 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在你的课上会感觉到有希望, 有信心, 爱上你的课, 上好你的课, 课堂洋溢着和谐的气氛。试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当学生不再有苦于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 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 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 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 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三、学会微笑

有了太阳的微笑, 草儿会更绿, 花儿会更艳;有了教师的微笑, 课堂更温馨, 学习更快乐。课堂上的微笑是一种付出, 更是一种收获。教师的微笑能获得学生的亲近, 能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更具有向师性。执教以来, 我都习惯以师道尊严进入课堂, 以一副凶脸上了一节又一节课, 直到一次教学的“意外”, 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有一次, 我正在讲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回答问题:教师节到了, 学生送给老师贺卡或礼物, 作为老师, 你应该对学生说些什么?其中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回答是:“你们如果把花在送贺卡和礼物上的时间, 用来读书, 老师会更高兴的!”当时, 我非常生气, 当场批评了这位学生。可这位学生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去年教师节, 我也送贺卡给您, 您就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怔住了, 依稀记忆里, 有这么一回事!课后, 我主动找了班级里的同学交流:“老师, 在课堂上, 如果您能笑一笑, 我们的学习会更有热情的。”“老师, 如果您能笑口常开, 会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 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这次交流, 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 我知道, 学生渴望他们的老师能微笑着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能微笑着交流!后来, 每一次上课我都要求自己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进入课堂;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或者疑问, 我都会送上真诚的赞扬;而每一次遇到争论时, 我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地聆听;当然遇到不会的知识或者自己犯错误时, 坦白承认是我的原则。课堂上, 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老师的情感, 老师则在交流中感受学生的心跳。学生可以坐着回答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和反驳;有时甚至会围绕一个观点分组进行激烈的争论, 大家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四、学会释放激情

语言的魅力, 首先就在于有激情。老师要用知识的火焰点燃学生心头的熊熊烈火。尤其是语文课, 最忌平铺直叙。语文老师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生动的体态和适当的手势等外部语言, 创造鲜明的形象, 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和氛围中。如果老师总是一个腔调, 学生听着容易恹恹欲睡。就拿表扬同学来说, 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老师平淡地说:“读得不错, 给他鼓鼓掌。”接着是一阵稀里哗啦的掌声, 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如果老师激动地说:“读得太好了, 同学们, 让我们为他的精彩而鼓掌!”老师的情绪就会迅速传染给学生, 响起的掌声一定非常热烈。

当然, 激情还来源于对文本的解读, 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他不一定是诗人, 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他不一定是作家, 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因此他更应该广博地读书, “胸有诗书气自华”, 也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篇4:写东北大学,难度比武大高很多

填补空白 树立典范

作者张在军其实是靠武汉大学校史研究起家的,在撰写该书之前,他在近五年内已经先后推出了关于抗战时期武大校史的五部曲:《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1937—1946》(2012年)、《西遷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2013年)、《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2013年)、《才情与风范: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续编》(2013年)、《当乐山遇见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2015年)。

作者对于武大校史有如此丰厚的成果,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自己的写作天赋与不断挖掘史料的耐力,另一方面也与武汉大学的相关史料相对完整、齐全有关。而东北大学则不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写东北大学的难度,比武汉大学高出若干倍。零星散落的史料,搜集不易;众说纷纭的谜团,辨析不易;千头万绪的线索,梳理不易。”恐怕正是由于这种种因素,在近些年来高校“重写大学史”的热潮中,东北大学史的研究仍是“人迹罕至”,无人问津。

有关东北大学校史研究的阙如,有物质资料上的原因:它的档案材料在战争年代焚毁、散失,也与我们对于东大内迁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不到位有关。目前学界对于东北大学在历史上的地位与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东大14年辗转多地、播迁流徙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史、抗战史上的意义同样没有得到充分的体认。该书作者在书前的引言中就曾点出:“东北大学的流亡史,是民国大学兴衰的一个缩影”,“东北大学的命运,就是东三省的命运。东北大学的流亡史,其实就是一部国难史”。在此崇高立意之上,再在史料的挖掘上下一番功夫,何愁写不出一部栩栩如生、体大思精的校史来?无疑,张在军《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一书不仅填补了学界巨大的空白,而且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经典的“战争中的大学史”的书写范式。

画面立体 场景生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文学史”叙事的兴起,许多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对于民国大学史的书写也有过许多创见,如钱理群在探索“民国大学史”写作的新范式时,曾有过一个基本的预设与企盼,即希望以“具体的历史事实的描述为主,以‘设身处地’的原则,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研究者自身要努力进入历史情境之中,以获得历史感”,因此要特别重视历史细节的运用,重视日常生活的再现,在史的叙述中追求报告文学式的现场感,但又要绝对避免虚构,做到材料都有历史依据。该书可以说很好地做到了上述几点。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空间场景的切换,书写得非常自然、到位,由此,东大师生播迁、流亡的画面总是立体地呈现出来。内迁高校大都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才陆续开始迁徙,然而东北大学是个例外,早在六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沦陷后,它便被迫南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从此东大师生背井离乡,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借住开封,南渡潼川,一路跋山涉水、颠沛流离,历经艰险,终于在三台站稳脚跟。及至抗战胜利之后,东大师生又开启了一段漂泊复原之路,先是复原沈阳,于辽沈会战打响之际再迁北平,前后一共经历了八次规模较大的迁徙,走了18年的流亡路,“最后伴随着中共建国而解体”。该书作者也带领读者重新踏上东大师生从东北到西南流离迁徙,复从西南回到东北的足迹,在学校、师生的迁徙中,在空间场域的转换中,还原一幕幕历史画面。

随着地域空间的不断位移与变换,作者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学校颠沛流离的宏观场景上,而且还关注到了许多细枝末节的微观侧面。这在书中第三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宝光寺的军训生活”“办学经费与衣食住行”“疾病与校医”“天灾与物价”“闲情与雅兴”“雨后春笋般的壁报”“抗敌国剧社与实验剧团”等诸多小节,作者透过这些篇章,带我们领略三台东大师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情趣。原来,东大不仅有流亡、抗日、学潮,而且还有学术、情趣与追求。这样的东大风貌才显得更为真实、立体、丰富。这样的叙事手法非常接近时下颇为流行、前沿的“新文化史学”,即不追求“大历史”的抱负,而是注重“小历史”的意义。就此而言,该书作者的确能够匠心独运、无师自通地达到与西方前沿史学接轨的高度。在他的笔下,东大流徙、命运沉浮这样的宏大叙事与师生的衣食住行这样的微观图景得到了有机的结合,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韵。

史料殷实 论说有据

从《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一书中所征引的材料来看,该书确实做到了“言必有据”,达到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境界。笔者注意到,在书后所罗列的参考文献当中,有一连串被命名为“大陆内部出版物的”资料,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在找材料方面做到了“竭泽而渔”的证据。平心而论,在东大校史档案材料难以觅得的情况下,能充分将这些散布在各处的材料加以考订、整合,并与上述学人传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相互参证,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学校流徙的史诗画面,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nlc202309090341

作者对于相关史料之熟悉,几乎做到了“信手拈来”。兹举一例,1948年初,东北局势急转直下,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败局已定,当局为了裹挟东北青年南下进关,打着“到北平后可以公费读书”的幌子,将东大迁到北平。作者在此处恰到好处地征引了《东北大学校友通讯》中刊载的一个当事人的日记,将当时东大师生在北平的悲惨遭遇立体地呈现了出来:

1948年6月15日,今天写了一封信回去,告诉妈,我已经平安地到北平了。虽然住的破庙,睡的走廊,吃的每顿两个窝窝头、几颗卤萝卜,但是我没有写,只说一切都很好。每顿两个窝窝头,实在不够,精神有点不好。出去也没意思,没钱什么也引不起兴趣来。躺在走廊上成日看天,望着屋檐,想家。谣言很多。临大筹办还杳无消息。同学们要求保送北平市其他学校就读,没有确切的答复。同学们心情不安极了,成日聚在一起谈论着这件事。谈来谈去也都得不出要领,最后总是自己安慰自己说:不要紧,政府一定会想办法的。这是唯一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安定力量。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该书毫无缺陷。就史料运用而言,尽管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竭泽而渔”,但仍有“稍显不足”之处。就叙事手法而言,该书还是多了一些文学的色彩,少了一些史学上的严谨;就材料上而言,该书对于目前仅存的一些档案材料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对于民国的报刊材料,作者也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些“缺陷”反映到内容文本上,便导致了一些章节的论述力度不够,如尾章“中共建国前后”关于东北大学史如何被肢解,又与后来的东北师范大学有一层怎样的渊源关系,以及它最后的命运如何,读后确实让人有种“语焉不详”之感,相较于前面论述的充分,此处倒略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当然,这些“缺陷”其实都“无伤大雅”,而作者也曾一再表示,待“解甲归田”以后,再慢慢“著史”“修订”,笔者对此尤为期待。

人物臧否 客观平允

提到东北大学,不能不提臧启芳。如果说每所大学都有一个“大学之父”的话,那么配得上“东北大学之父”这一称号的,非臧启芳莫属。臧启芳(1894—1961),字哲先,辽宁盖平人。1920年赴美留学,初入加州大学研究院,后转伊利诺大学,习经济学。1923年返国后,历任中国大学、华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28年任东北大学法学院院长,1930年曾一度出任天津市长。西安事变后,臧启芳代理东大校长。1939年7月初,代理国立东北大学校长一年半的臧启芳,终于“转正”——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为校长。从上面一个简单的人物履历不难看出,与东大的前三任校长均系职业政治家或军阀不同的是,身为第四任东大校长的臧启芳无疑是一位学者出身、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大学校长,他经受过西方教育的洗礼,谙熟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所以在他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为东大师生营造一个自由、理想的学术环境。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大学之所以能在烽火遍地的情况下迁徙、流亡并得以最终生存下来,与臧启芳的各种努力、斡旋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臧启芳,就没有三台东北大学的发展与成长。以下再举书中两例加以说明。臧氏对于东大的发展,无不亲力亲为,尤其是面对迁校事宜,更是事必躬亲。1937年11月太原会战结束以后,日军进逼潼关,西安岌岌可危,然而臧氏最初接到的命令,竟是“命东大向青海迁移”,这在他看来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此举无异于让东大就地解散。后来臧氏先斩后奏,“冒着受处分的风险违令迁川”,随后又向教育部陈立夫、张道藩、顾毓琇等部长、次长据理力争,多方斡旋,才最终得以力挽狂澜,使东北大学绝处逢生,将校址选定在三台。无疑,是臧启芳“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挽救了东北大学”。有人曾指出臧氏背后的陈果夫陈立夫派系背景,这确是不争事实,但从这次惊心动魄的交涉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这层背景,臧启芳恐怕也不能说服陈立夫,从而也就不能挽救东大。进一步说,若是没有陈立夫出掌教育部,臧启芳或许也不是最佳的校长人选。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在近代中国大学史上,大学校长这一角色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政治家”或者“教育家”,在很多情况下它前者的身份标识可能会明显一些,而无论校长是什么背景、贴上哪一派哪一系的标签,只要能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就不应该否定他的历史功绩。

《戰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一书阅毕,掩卷而思,唏嘘不已。通过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不断地摸索、挖掘与勾稽,一所偏安一隅、四处流浪的大学,一条艰辛漫长、横跨大半个中国的流亡道路,一件件深藏在史料与长河中的史事,一个个被世人弃忘、已经模糊不清的人物,逐渐从地底浮出地表,由远处拉到近端,再经由作者不断勾稽、加工、排列、组合,这若干个要素构成了一幅清晰、立体、富有层次感的动态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灵动而明亮,却也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或许,这就是我们重新结识臧启芳、认识东北大学的开始。

篇5:教学比武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玉溪镇城南小学,时令已经进入秋冬,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观摩宜章县2015年“新”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是多么温馨愉快而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呀!今天共有6节参赛课程,上午安排了5节,下午安排了1节,每节课限时35分钟。赛课后还有精彩的评课环节,最后是总结颁奖。

咱们的参赛教师们风采各异,经过精心准备,不断磨砺,将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堂,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交流与学习。

第一节课《小小男子汉》李西

顶天立地、责任担当,是我们对于男子汉这个词的第一印象,而现实中也有这么一个小小男子汉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他不畏困难、意志顽强的一面。接下来有请玉溪镇城南小学的李西老师和四年级127班的孩子们带我们一起走进小小男子汉的故事。

——

动人的语言,巧妙的环节设计,孩子们深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不难感受到小小男子汉洛迪的勇敢、坚强、懂事、爱母亲的可贵品质。

第二节课《小姑娘的朋友》黄精英

接下来这堂《小姑娘的朋友》是二年级语文里的一篇讲读课文,故事内容是分生动,并且蕴含着做人的道理。那课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有哪些朋友呢?让我们跟着瑶岗仙学校黄精英老师和二年级2班的孩子们一起去看看吧!

——

咱们的同学们真可爱,黄老师个性化的评价语,启发引导,有趣的分角色朗读,让孩子们轻松地明白了课文所体现的道理。

第三节课《妈妈的账单》吕君

我们经常见到那忙碌的身影,那是妈妈在辛勤的工作,我们也经常见到妈妈那欢快的身影,那是妈妈为了孩子学习进步而高兴,妈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妈妈的爱也太浓太深。接下来这节课《妈妈的账单》,授课老师:岩泉学校吕君,上课班级:三年级130班。

——

这堂课贴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孩子们和小主人公彼得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体会到了那无私的母爱。

第四节课《江雪》姚雪葳

天气入冬,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这样的景色大家都不陌生,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山水诗《江雪》便将这景致诠释的绝妙。接下来有请关溪学校姚雪葳和四年级125班的孩子为我们带来《江雪》。

——

姚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完成了和古诗文的对话,渔翁垂钓,孤寂凄凉,这是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听出的情感。第五节课《采访对象是棵树》李玲芝

我想说种树不容易,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种树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我所说的树,它包含太多感人的故事,也体现了太多高尚品格。接下来这一课《采访对象是棵树》,授课老师:迎春学校:李玲芝,上课班级:六年级113班。——

李老师讲课时的激情,精彩的评价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对象哪是棵树呀,而是像老班长、军马、上海女知青一样的英雄。

第六节课《迷人的秋色》柴梅

百花争艳、骄阳似火、硕果累累、白雪皑皑,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让你如此忘怀,如此入迷》?让我们跟着杨梅山学校柴梅老师和三年级129班的孩子一起去领略这《迷人的秋色》。——

感谢柴老师和孩子们带我们去领略了一番秋色。今天的6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充实的课堂,精彩的展示,让我们感到时间脚步匆匆,如果你感觉意犹未尽,那么接下来的评课环节一定会令你收获颇丰。

篇6:《咏雪》教学比武教案

——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内集、儿女、文义、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多方讨论,交流看法,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延伸,积累课外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4、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产生羡慕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查找些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大家注意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播放班得瑞的《初雪》)

2、学生回答刚才所提问题,如:雪很美、很纯洁、很轻盈、意犹未尽·······

3、是呀,雪是那样的纯洁、轻盈,在这么一种意境中,能不使那些文人墨客产生吟诗作

画的雅兴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里面就讲述了一位谢太傅在寒雪

日召集孩子们谈诗论文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介绍《世说新语》和刘义庆

1、《世说新语》是部怎样的书呢?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解释“清谈”)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

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

人小说”的代表作。“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叙人物言行事迹。

2、有谁知道刘义庆是何许人也?(点名回答):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

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研读《咏雪》

<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出示节奏划分,师范读,再全班齐读.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学生评议.小结: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你们就像一片片洁白、轻盈的雪花,展示了你们的风姿。为了更

好地理解文意,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译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件出示要求:(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理解的文言字词。(2)小组讨论,解

决疑难问题。(复习以前传授的文言文译文法:留、补、删、换、调)

2.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解释。

3、课件出示古今意字叫学生释义。

3.指名翻译全文。

4.师出示译文,全班齐读。(见课件)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

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过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如没有,老师倒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解决。

<三>答

1、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

2、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

(1)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叔叔)

(2)王羲之是王凝之的(父亲)

(3)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

3、“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哪三句话重点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找出并将这三个诗句译成现代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5、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同学们怎么理解他的“大笑乐”,为谁而笑乐;作者也没有表态。那么作者赞赏哪个呢?

6、“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7、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并 说明理由。

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同学们很羡慕文章里的两位小主人吧?其实不必羡

慕,在老师眼里,你们都是出类拔萃的才子才女,老师要为你们颁发一个才子才女奖。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五、巩固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

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_________

2、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

五、布置作业

1、每人把你喜欢的咏雪诗记录在笔记本上,并选择其中的三首背诵下来。

篇7:教学大比武反思

——参加学校教学大比武活动体会

2013年12月17日到18日,学校组织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如火如荼的举行了,经历了紧张、认真地备课、授课。我在听了其他老师的几节课,平时都在积极地听取老老师的课,听数学老师的课,第一次有机会有时间听了语文课和英语课,感受不同的课堂气氛。在整个活动中我有一下体会:

一、认真备课 及时反思

对于这次学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也认真对待,从多个方面积极准备,课本、教参、网络、视频等材料看了很多遍,并且请教我的指导老师缪老师,帮我查找各个环节的不足。反复研究,不断斟酌,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为了预设孩子上课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时间的掌握问题,我提前在七年级四班进行试讲,课后积极反思,进行二次修改,将课上出现的问题和模糊的地方又和老老师进行探究,请教。在自己正式的课堂比武展示中,我主要夯实学生关于余角和补交的概念,让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做题,思考,没有设计特别深的题,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几何奠定基础。课后,积极反思课堂上的不足,主要有:个人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评价语言不够灵活,对学生的评价指导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课堂教学机智还需要进一步训练、积累和培养;教学工作光有认真的态度还不够,还需要用心揣摩,用脑思考。

二、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篇8:大学教学比武

浙江省衢州市2009年重点中学优质课比武的内容是NSEFC Book 7 Unit 4 Sharing的教学。获一等奖的两位教师都选择了语言应用课的教学, 凸现该课型教学设计上的人文特色、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及教学风格, 在课堂导入、任务开展、主题深化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在课程资源的处理方面, 教学设计体现了两大特点:围绕落实语言目标的准则大胆删节整合教材内容, 灵活分配时间;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知识面增加充足的语料资源, 创设语境, 扩充学生的内容图式, 为学生的语言输出作好铺垫。

一、教材的处理

1. 省略已知

教材提供的材料是个直观的网页, 分为网页说明、礼物清单和分享卡三部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中第一条是: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之前回答五个问题, 以使学生对网页的布局、设计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授课者了解到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如何上网和制作简单的网页等方面的知识, 故省略了这一步并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容。

2. 补充呈现

授课者按照自己的整体设计思路 (学生有没有能力捐款—给谁捐款—怎么募捐—捐款的意义) ,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Budget your day”作为新课的导入, 要求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省的费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学生终于明白:他们都有能力帮助贫困儿童, 可以从节约每一分钱做起, 加入为10亿贫困家庭分忧的行列, 使自己的零花钱更有价值。

点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 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授课者在导入新课部分就体现出不俗的设计, 不仅仅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且充分利用文本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贫富、强弱的差异和帮助别人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同情弱者、救困济贫的思想。

3. 提取要点

授课者没有让学生逐句浏览网页说明部分, 而是抽取了关键词汇重新组句, 通过PowerPoint呈现给学生, 采用传统的方式要求学生集中朗读巩固。生词解释通过超级链接图片完成。承接上文的过渡句简洁如下:

Now, we are going into a place where you can spend your pennies more meaningfully.The place is www.worldgifts.org.

段落承接改写如下: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an unusual gift?Then this is the catalogue for you.The gifts you give arenot something for your loved ones but a voluntary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lives of people in need.

点评: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解决教学系统和过程中的问题。该部分的语言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donate”“catalogue”“voluntary”“in need”四个新词汇, 授课者采用以上的设计简化阅读内容, 补充直观形象的图片解释词汇, 变抽象为具体, 突出了学生对词汇的关注点, 迅速而有效地落实了既定的语言目标。

4. 梳理归类

课本的网页提供了21项礼物清单及标价,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建议是任务性阅读:要求学生根据练习2提供的描述, 找到对应的礼物, 并鼓励学生对其他礼物进行描述。但是词汇的处理方面缺乏加工, 授课者巧妙地抓住不同的群体需要不同的礼品的特征, 通过提问和直观图片呈现将清单中的新词汇整理归类到不同的语境中, 具体归类如下:

Housewife:A sewing machine, nutritionalsupplements

Super woman:A loan to set up women’s self-help group

Animal lover:Oxen for ploughing

Bookworm:A trunk library

Eco-warrior:tree seedlings

点评:组块在语言中的频繁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 使学习者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系, 从而以整体形式习得, 以独立单位储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情况、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等因素, 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形成组块记忆, 使信息加工更省时省力, 降低了语言记忆和运用的难度。

5. 拓展过渡

网页的最后部分呈现了购买礼品者可以得到的一张分享卡, 授课者通过PowerPoint呈现关键句子:When you purchase a gift, we will send you an attractive card for you to send to your special person.You can use the cards for any special occasion—weddings, births, birthdays, Christmas or anniversaries, etc.重点解释生词“purchase”“anniversaries”的含义和用法, 落实新词汇。此外, 提醒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可以和朋友分享助人的快乐, 甚至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助人的行列, 拓展主题的意义。用以下提问顺利完成语境过渡。

T:Where do the gifts go?Actually you can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letter of the passage.Tell me the three countries’names.

S:India, Kenya, Bangladesh.

T:Now, my last question would be“How willthe gifts from the website help the poor people inthose three countries?”Listen to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wo Indian girls—Saleha and Sahera.

点评:依托于语境的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法当中是最持久有效的。教师把本课中的词汇分解到“捐赠与分享”主题下的各个小语境中, 分步落实, 顺利达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 同时又体现了文本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兼顾对学生“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等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提供的语言材料偏重工具性和科学性, 缺乏人文性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需要授课者增加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语料资源。

二、语料的补充

课程资源是促成优秀课堂的重要部分, 教材以外的语料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次语言应用课授课者根据教学问题和学习需要恰当地补充课程资源, 搭桥铺路, 使学生有能力从当前的发展水平提高到教学预期的发展水平, 使教学设计趋于完美。授课者通过网上搜索、日常接触积累和自己改编加工的形式制作了三个视频短片, 从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到陶冶情操、丰润情感, 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观, 培养“救困济贫、合作分享”的高尚情操。

1. 激发动机,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授课者通过醒目的英语文字和有声画面相结合的办法制作了“更有意义地花费你的每一分钱———帮助需要的人”的视频, 利用画面, 师生互动:

T:Now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loud together, go!

S:Make a better life for them!

T:And read the following, go!

S:In this life, we can not do great things.We can only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Mother Teresa

T:Thank you!Spend our pennies in a more meaningful way.Yes, I will, will you?

S:Yes, I will.

T:Oh, that’s very nice!

语言本身是思想的载体, Mother Teresa名言的引用促使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承载的内涵上。学生跳出语言学语言, “要我学”就转化为“我要学”, 施教者顺利完成了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扩充内容图式, 增加问题的厚度

本课情感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通过捐款购买礼物的方式帮助印度、肯尼亚或孟加拉国的贫困家庭, 但是课本只提供了黑人妇女使用缝纫机工作和贫困儿童合影等两张照片, 学生缺少直观的感知。授课者及时补充了视频———Sahera和Saleha的故事, 让学生观看两位印度女孩捡垃圾分担家庭负担的生活片段, 以及一位由“世界礼物组织”发薪的教师就地给她们那些贫困儿童授课的场面。辛酸的画面、动人的配音和感染人的文字融合在一起, 形象地展现在听课者面前, 使学生对贫困人民的生活有了直接的感知, 了解了那些地区的社会实际,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 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助的愿望, 实现了英语教学人文性、欣赏性、知识性相统一的目标。

3. 搭建脚手架, 降低问题的难度

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购买礼物来帮助穷人, 学生往往囊中羞涩, 直接购买礼物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语境不够真实。授课者把本课的语言输出定位为:用自己有创意的方式募捐钱款, 帮助文本所及的贫困家庭。虽然通过前面的环节授课者已经解决了学生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障碍, 铺垫了交流的基础, 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 学生对募捐的途径和方式经验仍然不足。授课者及时搭起脚手架, 利用过渡句“Now, can you think of a creative way to get money?But there are some rules.I will give you a cozy reminder”转到以下视频。

(1) 为汶川地震捐款实录:全国性公演赈灾募捐、学校现金募捐、“我爱记歌词”公益金筹集的场面。配词:welfare fund。

(2) 外国人参与日常募捐的短片。配词:British people’s ways to collect 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Nicky (a chatterbox) sponsored silence to collect 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Emily managed to raise1, 700 pounds by cutting her hair by 22 inches;The school managed to raise money by allow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who donate money to dress up a school;The students made and sold cakes to raisemoney for Children in Need.

(3) 募捐注意事项。配词:Your way to collect money shall not harm your own health;It shall not harm the benefits of others, either.

最后, 授课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募捐方式, 确定最佳募捐方案。有了不同募捐方式这些脚手架, 学生的思维拓宽了, 讨论问题的难度也随之明显降低。

4. 深化主题, 提升问题的高度

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扶贫募捐活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善心, 并身体力行地为弱者做些事情。一等奖获得者不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设计了本校教师和学生集体或个体表达心声的视频, 通过一张张质朴的师生形象的画面、一句句“I will...”“We will...”的誓言营造了热心助人的感人氛围, 让听课者产生加入助人行列的冲动, 真正使本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使一节英语课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 令听课者动容, 也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 语言应用课的教学给英语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应是每位教师对自己日常工作的要求, 也是吸引学生、让课堂出彩和收获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

上一篇:饭局邀请函范文下一篇:网络学院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