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检检验工作指引

2024-04-20

首检检验工作指引(共3篇)

篇1:首检检验工作指引

首检检验工作指引

1.0 目的:

明确首检检验作业流程, 使产品首检作业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首检作业的质量及保证批量生产。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首检检验作业;

3.0 职责与权限:

3.1 品质部:

3.1.1 QA组长负责对对首检确认,对首检不合格状态进行复评;

3.1.2 IPQC负责首件检验、首件记录及监督生产部门执行;

3.1.3.主管对首检产品不合格问题进行再确认﹐如仍判定不合格时通知转入首检会签流程。

3.2 生产部:

3.2.1,生产计划全面指揮首检全过程,并及时跟踪首检状态。

3.2.2.生产领班负责本线首检产品制作过程的统筹及在《首检检验报告》上签名,拉长负责具体首检制作。

3.2.3.拉长负责对不合首检报告连同样品的会签跑单。

3.3研发部﹕负责对首检过程中的产品设计方面的技朮问题签署意见及提出改善方案。

3.4工程部﹕负责对首拾过程中的工艺方面的技朮问题签署意见及提出改善方案﹔

3.5总工程师、总经理﹕负责对部门会签的不合格首检进行最终判定和签名。

4.0 定义:

4.1首捡:订单批产前,为验证本批有无能力量产而设置的小量试产和检验的过程称谓首检。

主要考核人、设备、材料、工艺或环境的五要素状态。原则上五要素的任何变更都需要重做首件。相对应,批产中间,批产结束阶

段的进行抽样验证检验称之谓中检和末检。

4.2 免首检﹕就是不需要作首检就直接进入正式的批产的情形﹔

5.0 内容:

5.1首检检验时机:

5.1.1新产品或新订单的首次量产

5.1.2物料变更替代﹔

5.1.3.技朮或工艺改良后的产品﹔

5.1.4已投产过程中临时改物料时﹐需对已改物料作首检。

5.2免首检的情形

5.2.1当生产订单数量少于100PCS且单件产品的价值比较低时可免首检﹔

5.2.2.虽属不同订单,但是属连续供应的同样物料。

5.2.3.上张订单结束不到10天﹐本次相同物料订单又到,且在原生产线用原工艺进行。﹔

5.3中检和末检情形

5.3.1.同一张订单单量在10000pcs以上,必须进行中检和末检。

5.3.2,汽车用产品必须进行中检和末检。

5.4 首检制作:

5.4.1生产领班根据生产计划安排通知拉长,由拉长负责首检产品的制作。

5.4.2.由拉长和IPQC一起进行首检物料抽样,必须要从批量生产的物料中尽量均

匀地随机抽取。应保证导光板每一模穴最少抽5片,且在不同层次包装中抽取。

5.4.3.生产计划必须在组装生产线的首检前,提前1-3天通知固晶帮锭生产线或SMT生产线做

好他们自己LED的首检准备。生产计划应按照第5.4.2条抽样要求,填写《首检检验报告》相关部分,送相关辅助线做LED首检,辅助线IPQC有能力完成LED首检条件下先做好LED首检。如没有能力完成,则由领班和辅助线IPQC填写好《首检检验报告》中辅助线该填写的部分,随同标识好的首检部件,将《首检检验报告》连同图纸等相关数据一起给配合线参与首检制作(例如帮锭总线帮锭好的底背光PCB板送底背光生产线协助做首检)。这时候LED和新导光板如能同时首检,则本次首检过程有效。

5.4.4.首检产品必须按正常工艺流程进行﹐由拉长跟进制作全过程﹐相关生产线配合完成﹔对于首检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品上或以其它方式作好“首检”字样标识﹐以避免造成混淆错误。对于带有导光板的首检产品﹐在制作中要标识清楚模号。

5.5 首检检验

5.5.1首检产品制作完成后﹐生产部拉长将首检样品和填写的《首检检验报告》一起交给IPQC进行检验、试验;根据图纸和检验标准全面检查首检产品的 规格﹑尺寸﹑外观及电性等内容﹐并在相关栏目内填写和做出分析判定的结论。对于质量标准把握不定的应及时上报;

5.6 首检判定

5.6.1首检检验内部判定流程:

5.6.1.1 IPQC:依据检验标准、产品规格和样品等初步判定首检是否符合要求,即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5.6.1.2.领班和PIE员会同IPQC一起对首检产品进行检查核定如判定合格则由三人同时签名,认定 后批产。对只通过简单的生产过程中的改善就能纠正首检的问题时﹐可不需再作首检﹔如三人认定属线内工艺或材料选择问题重做首检能解决问题时,亦可同时签名,再次做首检。

5.6.1.3.如在标准判定上存有分歧意见,或其他原因无法结论时,则IPQC通知品质主管进一步核准首检检验判定结果。

5.6.1.4.如品质主管仍判定 不合格又无时间重投时,转入会签流程。

5.6.1.5.该判定流程方法同样适合于中检和末检过程。

5.6.2 首检不合格会签流程:

5.6.2.1.由拉长将首检报告以及不合格样品,按照工程部—研发部—市场部—总经办的顺序,由主持工程师或部长对首捡状态进行分析,工程部侧重在应急工艺措施的提出和可行性落实﹔研发部侧重在结构尺寸﹑外观﹑发光效果的再判定或持采建议.意见应尽量细化以便于操作;市场部侧重在客户能否接受的可行性判定并及时和客户沟通;

5.6.2.2.由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对部门会签的判定意见进行最终判定。并决定通知相关部门执行。

a)对于会签结论是可以批产(含特釆)的﹐由生产部进行批产;

b)对于会签结论是重新做首检的﹐则需按首检程序和相关改善意见重新做首检;再次执行首检流程, 并在《首检验报告》上注明二次送检(与第一次首检检验编号相同)二次首检报告的相关部位填写可以简化,但IPQC捡验内容应详尽填写。二次首检判定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c)对于会签意见是无法改善﹐需停止批量生产的﹐由生产部长及时通知计划部﹑市场部调整生产计划;

5.7首检档案的保存:

5.7.1.整个生产订单完成后 ,生产部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应将生产状态如实记录该产品的生产履历表中。履历表按流水方式记录。最少应含生产日期,生产数量,生产历经时间;首检问题;批产问题;生产线别;生产拉长。

5.7.2.《首检检验报告》和《末检记录报告》)连同合格样品(每穴各一件)和相关辅助技术资料一同存在该生产档案袋中。

5.7.3.档案袋中的样品应明显标识日期, 并最少保存本批和上一个批次的样品。文纸档案保存保存期二年。

5.7.4.该产品下批产品再次投产时,应随同新的生产指令单,一并发到相关生产线.。供生产线参考。原则上同一产品应尽量在生产过的生产线生产。

6.0 记录与表格:

6.1 《首检检验报告》

6.2 《不合格纠正措施要求表》

7.0 流程图:

篇2:首检检验工作指引

自从Baruch Lev开创性地将行业差异引入财务比率研究领域以来,财务比率的行业考察就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究其原因,准确揭示财务比率行业间的差异将给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依据不同行业财务比率的不同表现进行行业评价,进而进行行业调整和产业规划;另一方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财务比率行业特征的信息对于个人资产组合的调整、投资品种风险的揭示都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对上市公司行业进行恰当分类是保证财务比率行业特征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如果行业分类依据发生变化,建立在旧行业分类标准上的研究结论是否仍有参考意义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在2012年10月我国证监会出台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比率行业特征进行再次检验,并将研究结论与既有结论进行比较,然后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较早对财务比率在行业间的关系和效应进行研究。Baruch Lev(1969)、Robert M. Bowen等(1982)和Peter Mackay(2005)等的研究结论均表明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由于国外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与国内有较大差异,因此其相关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验证。国内对财务比率的研究主要围绕财务预警问题展开,关于财务比率行业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郭鹏飞和杨朝军(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七个财务比率进行了分行业统计分析,认为财务比率在行业门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连玉君和李丹(2006)对我国1998~2003年260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比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总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行业差异相当稳定,而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的行业差异不具有稳定性。宋效中(2011)使用熵权主成分分析工具构建了一种财务比率的行业绩效评价方法,并指出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对绩效评价有重要影响。范惠玲(2012)则从金融危机的角度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更趋明显。

2012年10月,证监会公布实施新《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同时废止2001年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新《指引》对上市公司行业门类进行了扩展,各门类包含的具体内容也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那么在新分类指引下,财务比率的行业特征会否发生变化?已有的研究结论能否解释上市公司新的行业分布格局?现有文献尚未对该类问题展开系统完整的研究。本文拟在同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实施新分类指引的背景下,对财务比率的行业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把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

三、研究设计

(一)行业分类依据分析财务比率的行业特征,首先必须对行业进行权威、科学的分类。本文对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依据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10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二级分类,把我国上市公司分为19个门类和90个大类。为便于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本文选取行业的原则为:(1)只选取新旧分类中门类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行业;(2)剔除行业特征不明显的综合类上市公司;(3)剔除财务比率匡算方法和计算口径特殊的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4)剔除样本数量过少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经过上述调整后,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分布于10个门类行业。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的样本公司为2011~2013年始终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了使分析简明又不失严谨,且与传统比率分析具有可比性,对样本筛选制定如下规则:(1)为排除异常值的影响,剔除ST、*ST和PT类上市公司,剔除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大于100%或小于-100%的上市公司,剔除周转率大于1000的上市公司;(2)剔除在研究期间改变行业归属的上市公司;(3)剔除样本期间数据缺失或比率无法计算的上市公司。按上述规则筛选后,得到1108家上市公司三年的数据,分布于10个行业门类。本文数据源自CCER数据库,所有数据的处理和检验结果均通过运行SPSS20.0统计软件得到。

(三)指标选取传统财务比率分析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在西方主流的财务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一般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本文选取能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6个指标进行研究,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见表1。

(四)模型构建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首先检验这种差异的稳定性,方法选用上借鉴Bowen等(1982)使用过的LSD进行两两比较检验。然后以行业门类为虚拟变量,对样本公司2011~2013年的6个财务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进一步考察行业因素对财务比率的解释力是否显著,以及多大比例的财务比率差异可以由行业因素进行解释。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FinancialR atios为财务比率;Ii为行业虚拟变量,当公司属于行业i时,Ii=1,否则Ii=0;β0为常数项,βi为虚拟变量Ii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首先对样本公司的6个财务比率分行业进行均值统计,结果见表2。从公司数目分布来看,制造业公司占60.8%,这反应出我国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主体地位的事实。其余公司分布相对平均,数目最少的农林牧渔类也有24家,保证了统计检验的有效性。从财务比率的均值来看,行业差异一目了然。以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为例,均值最高行业是均值最低行业的3.8倍和5.5倍。但这种差异是否具有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差异稳定性检验为详细考察行业间财务比率差异的具体情况,本文采用LSD检验对各行业进行两两比较。针对2011年数据,财务比率在行业门类间两两比较检验结果见表3。限于篇幅,对于其他年份财务比率行业门类间检验的详细情况未予列出,只给出检验结果汇总,见表4。由表3和表4可知,净利润率、债务资产比率和资产周转率的行业差异比较稳定,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行业配对数占行业配对总数的比重均超过60%(以净利润率2011年结果为例,行业配对数为45,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配对数为32,后者占前者71%),说明这三个比率行业间的显著差异并不是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引起的。而另外三个比率的行业差异则呈现一定波动性。

注:*、**、*** 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单位:%

注:括号内数字为行业配对总数 C102=45,括号外数字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 0.1 检验的行业配对数。

反映盈利能力的两个比率行业差异的稳定性不同。净利润率行业差异比较稳定,这表明在我国受制于行业竞争程度、生命周期、政府政策等因素,不同行业净利润存在差异,且在较长时间内这种差异仍将延续。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差异存在随机性,究其原因,该比率受到股本规模的影响,而我国股票市场IPO和再融资的无序和随机性引起股本的波动,进而造成净资产收益率的不稳定。

反映偿债能力的两个比率的行业差异稳定性亦存在分化。债务资产比率的行业差异具有长期稳定性,这说明诸如经营风险、生命周期、避税意愿等行业长期属性对债务资产比率影响显著。流动比率的行业差异不具有稳定性,究其原因,该比率受短期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影响较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都容易受行业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一方面,流动资产项目常常会随着政策调整、宏观经济景气度等波动而波动;另一方面,流动负债经常会被作为调整项目以维持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在营运能力方面,资产周转率的稳定性表明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倾向于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营运效率。公司的运营效率与行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密切相关,这两者都属于行业的长期属性,很少出现短期波动。

综上分析可知,与行业长期属性关系密切的比率的行业差异具有稳定性,如净利润率、债务资产比率和资产周转率;而对于主要受行业外因素和宏观环境影响较多的其他三个比率的行业差异不具有稳定性。

(三)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考察行业因素对财务比率的解释力是否显著,以及多大比例的财务比率差异可以由行业因素进行解释,本文以行业门类为虚拟变量对样本公司2011~2013年的6个财务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行业对财务比率差异的解释力在三年中都非常显著,但不同比率的差异可由公司所处的行业来解释的比例存在区别:比例最高的是资产周转率,三年均值达到15%;债务资产比率次之,三年均值为11%,这个比例高于郭鹏飞等(2003)的9.5%,说明行业对资本结构比率的解释能力在增强;其他4个比率的比例均未超过10%。换言之,行业对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和综合营运能力的比率的解释效果较好,而对于其他比率尤其是盈利能力比率的解释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债务资产比率和资产周转率不仅具有显著且稳定的行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能被行业解释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处于同行业的公司在产品结构、资产结构、竞争强度以及面临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Konings等,1997),这些相似性决定不同行业倾向于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资本结构和营运效率。

注:限于篇幅,文中仅列出调整 R2 和 F 值;虚拟变量中不包括 C 类行业,以避免共线性问题。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新分类指引对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选取2011~2013年沪深两市1108家样本公司进行财务比率的行业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这种显著性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第二,不同比率行业差异的稳定性存在区别:净利润率、债务资产比率和资产周转率三个比率的行业差异具有稳定性,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三个比率的行业差异不具有稳定性;第三,行业对财务比率差异的解释力非常显著,但不同比率的差异可以由公司所处行业来解释的比例存在区别:债务资产比率的比例为11%,资产周转率的比例为15%,其他比率的比例未超过10%。

篇3:科学发展作指引 提升认识上水平

在学习中,跳出陵川看陵川,能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能提高执行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加深对“四个毫不动摇”的理解,能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定信念。

发展是第一要义

在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中,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是我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通过学习,认识到,三代中央领导和胡锦涛同志对“发展是第一要义”都是“扭着不放。毫不动摇”,都是“坚定不移,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充分说明科学发展不是弱化发展,而是对发展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是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在科学发展观内涵中处于最前端最突出的位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住了第一要义,就把握住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背离了第一要义,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也就与时代前进的步伐背道而驰。

同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给予有效解决,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也是背离价值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发展,是“吃了祖宗饭”还将可能“断子孙路”。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新思想新路径。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国内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小平同志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也不能变”,因为这是由党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据此,我个人理解,对发展是第一要义,在认识上,一百年都不能“折腾”。

通过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解和学习我还认识到,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总书记,历届中央领导都把发展视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大政方针,同时。每一届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教育,都极其重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教兴国战略是集建国60年经验的延续。也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集成和实践总结。发展方针决定方向,科教兴国解决路径,超越领先需要创新驱动,技术和人才是最需要突破的前沿。

核心是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他说共同致富是“大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如果通过学习还没有牢固树立起以人為本的意思。如果在实践中还是见物不见人,见官不见民,思想认识就没有更新,认识就没有上水平。这是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要求和决定的。是共产党人的本质情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发展的定语,是对发展内涵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条件。

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奠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还在1985年时指出要按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为今后50年以至70年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基础”。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就曾指出,“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康这两个字很重要”。他说:“这是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整体,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打断。”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相对而言,只有局部的、片面的、单一考核指标的、不均衡的、以“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为代价的发展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金融危机为借口的停滞不前不发展更不是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统筹兼顾,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小平同志的“两手抓”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不“关门”是个大统筹,他在南巡中的讲话集中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讲述宏观调控的体系时比喻说:中央和地方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翻了,无一幸免,都要遭殃。他还指出两个文明两手抓是重要的战略方针。在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他说,这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系统精要地讲述了要统筹兼顾的重大关系,同时指出,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要有统筹兼顾的思想。要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特别是要有全局整体一盘棋的思想方法。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的、现实的思维体系就是要放眼全局,着力要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学习中,同时还体会到:

解放思想是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的先导。不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接受新理论需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从这个意义讲。思想大解放本身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没有领导干部的思想大解放就不可能有陵川的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内涵”中的各大要素,要整体把握,既要认识要点,但又不能割裂肢解,要通过融会贯通,从中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继承性,认识到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的创新精神。

思想大解放是指群体思维的大概念,不是指个体的思想自由。这要与西方的所谓的民主自由相区别。职工的思想活跃和群体思维的多样性都是客观存在,同时也需要给予健康的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既要谦虚地向职工群众学习又不能只当“尾巴”。要按要求带头学好科学发展观。通过思想大碰撞把职工群体的认识引导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上来。继而达到普遍认知,进而达到思想大统一提高自觉性。这种思想认识的大统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对形势任务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措施上来,统一到陵川公司毫不动摇的执行上来。

党员干部受教育,主要是要通过学习使自我受到教育。学习的时间、内容、讨论、找问题订措施等等都是“规定动作”。如果学习有水分,受教育就打折扣,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路障”,对整个团队的科学发展上水平将会造成“堵路”的危害。

职工群众得实惠是活动的目的和起点也是逻辑的终端。“受教育”一“上水平”一“得实惠”是个逻辑链。徐总对“上水平”是“核心、根本、关键”的定位非常精准,发展的水平上不去职工群众永远得不到实惠,如大起后出现大落,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这有一种必然的因果联系,绝不能本末倒置。

思想观念的“六破六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条,就是要破除既成即满的守成思想,树立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陵川厂实现了“脱险搬迁”其实并没有真正“脱险”,全球性金融危机向我们严峻挑战的事实迫使陵川人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起”的责任感。陵川人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挖掘资源,从军品、民品两个市场中鼎立产品,在军民融合中开创出新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家长给小学毕业子女的一封信下一篇:致最可爱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