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缝工作指引范文

2024-04-13

车缝工作指引范文(共6篇)

篇1:车缝工作指引范文

XX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工作指引

第一条

为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公众知晓度,扩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成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监督信息等情况。

第三条

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实行悬挂《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张贴宣传海报和印制便民服务卡等制度。

第四条

公示牌公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基本信息应当包括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姓名、照片、执业机构、联系电话(含手机)、电子邮箱以及执业机构的地址等内容。

第五条

公示牌公示的监督信息包括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月现场服务的时间,负责监督指导的司法行政部门的名称和联系电话等。

第六条

公示牌公示的服务内容应当包括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五个方面。

第七条

地级以上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统一全市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格式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台签。

第八条

《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应当悬挂在村居委办公楼门口及周边显眼位置或者村务公开栏等村居民经常关注的地方。

第九条

村(社区)法律顾问发生人员变更的,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村(社区)及时更换《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

第十条

村(社区)法律顾问在现场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应当摆放台签。

第十一条

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统一印制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公益服务海报张贴在辖区村(社区)公共场所。

第十二条

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辖区所有村(社区)法律顾问印制便民服务卡,正反两面包括便民服务卡名称、律师姓名、律师事务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服务内容。

便民服务卡应放置在村(委)会或其它公共场所供群众取用。律师开展现场服务时,应放置便民服务卡。

第十三条

本指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2014年7月30日发布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工作指引(试行)》同时废止。参考样式一:

说明:

1、规格:长50cm,宽30cm;

2、整体颜色由深蓝色(CM100)与白色相间构成;

3、左上角放置司法行政徽;

4、公示的内容:律师的姓名、手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名称、联系电话、地址,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电话,简要描述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内容。

参考样式二: 说明:

1、规格:长50cm,宽30cm;

2、整体颜色由深蓝色(CM100)与白色相间构成;

3、左上角放置司法行政徽;

4、公示的内容:律师的姓名、手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名称、联系电话、地址,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电话,简要描述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内容。

律师台签:

篇2:车缝工作指引范文

1.总则

1.1编写目的

为进一步落实桥梁管理单位桥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桥梁管理单位落实桥梁通航安全措施,提升桥区水域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本指南。

1.2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桥梁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3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江苏海事局辖区在建和已建桥梁管理单位推进落实通航安全责任。

1.4名词解释

桥梁管理单位是指负责桥梁运营和管理的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包括在建桥梁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2.概述

2.1编制背景

长江江苏段航运发达,船舶通航密度大,水域通航环境复杂,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对通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江江苏段跨江桥梁众多,截止2017年底,已有建成投入使用桥梁24座,在建桥梁3座,规划拟建设桥梁多座。已建设的桥梁中,部分桥梁水域航道和水文条件发生改变,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与原有桥梁防碰撞能力设计不相符合;在建桥梁建设过程中大幅占用通航水域,建设周期长,与通航的交互影响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桥梁自身和船舶通航安全,2017年,江苏海事局借鉴“特高压”管理理念,创造性地探索提出了桥区水域安全监管工作方法。

2.2工作目标

按照交通强国战略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桥梁安全和通航安全为重点,全面落实桥梁管理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着力提升桥梁本质安全水平。

2.3管理理念

以江苏海事局“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为引领,充分运用“四个导向”,紧紧围绕“警”字诀,培树桥梁“不能碰”的“红线意识”、构建桥梁“碰不到”的“防护网”、打造桥墩“不怕碰” 的“安全盾”理念,着眼特高压意识培树、高标准责任落实、系统化综合治理、智能化过程管控,全面落实桥区水域海事监管责任的工作目标,建立责任明确、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2.4风险分析

2.4.1 人为因素:部分驾引人员对桥区水域不熟悉,技能和经验不足,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不安全的驾驶行为。

2.4.2 船舶因素:船舶流量逐年增大,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部分船舶技术状况差、失控险情时有发生,船舶碰撞桥梁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增加。

2.4.3 环境因素: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复杂,水文航道条件多变,助航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桥梁因素:跨江桥梁密集,障碍性桥梁对船舶航行安全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航运的快速发展对桥梁防撞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落实桥梁通航安全主体责任

3.1完善桥梁通航安全责任制

已建桥梁管理单位应将桥梁通航安全责任纳入桥梁安全责任体系并认真组织落实。

在建桥梁建设和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2执行桥梁通航安全标准

3.2.1拟建桥梁应严格执行相关桥梁通航标准规范,优化设 计桥址、桥梁通航孔设置及其尺度,以高标准组织、设计和建设通航安全保障设施。

3.2.2 桥梁建设施工前应按规定开展通航安全评估,取得水上水下施工许可,对外发布航行通(警)告。建设单位应严格施工单位准入,规范施工单位和施工船舶管理。

桥梁建设和施工单位应认真落实各项评估意见、建议,严格执行安全保障和防污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宣传。

施工结束后,应申请通航安全核查。通过核查并对外公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3.3做好桥梁通航相关信息发布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跨越长江干线通航水域的桥梁,桥梁管理单位在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将通航净空尺度向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备案,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向社会公布。

4.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4.1已建桥梁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

桥梁管理单位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到桥区水域通航安全因素,有效识别和管控风险,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4.2在建桥梁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

在建桥梁管理单位应根据施工方式、施工范围、通航环境和水文气象等特点,系统分析和辨识施工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要建立动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及时排查施工进展 中发现的隐患,按隐患排查治理相关要求建立台账记录,进行隐患定级、挂牌督办和销号,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资金及相关保障,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涉及通航安全的较大隐患在整改前,不得进行相关作业。

5.建设通航保障设施

5.1建设桥梁通航保障设施

桥梁管理单位应当保证通航桥孔满足通航标准,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设置桥涵标、桥柱灯等助航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维护保养,保证处于使用状态。

5.2 建立桥梁监控预警系统

为提升桥梁安全防护水平,管理单位应建设监控设施设备,根据需要逐步实现超高预警、船位异常报警等智能监控功能,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5.3建设桥梁防碰撞设施

为保障桥梁自身安全和桥区通航安全,桥梁管理单位应根据桥梁状况、桥区通航情况、水文气象条件等因素,配备满足通航桥孔涉水桥墩安全需要的防碰撞设施和非通航桥孔防误入设施,并保障对航行安全有影响的墩柱、塔架的防撞能力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6.建立应急反应体系

6.1 完善应急反应预案

6.1.1 已建桥梁管理单位应根据桥区水域应急处置特点,将涉及通航安全方面的应急反应内容纳入总体应急反应预案。6.1.2 在建桥梁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应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水上突发事件等内容。

6.2强化应急值班

桥梁管理单位应完善应急值班制度,强化对桥梁水域的安全监控,发现异常情况时,按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6.3开展应急演练

篇3:车缝工作指引范文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五大发展理念 高校图书馆 指引工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提升我国高校的全球竞争力,进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政策提出后,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组织,应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与用户需求的形式随之变化,为满足高校建设及读者教学、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人要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工作。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逐步构建图书馆的创新机制。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决定实践的高度乃至成败。图书馆理论创新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学校党政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把图书馆各项创新的成果理论化,进而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创新。制度创新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结合自身实际,扬弃过去管理中不利于服务师生的陈规旧制,稳妥推进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服务、图书采购、研讨室使用、读者服务等制度建设,做到“按制度开展工作、按制度服务读者”。加强校级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建设,设立党员服务先锋岗、师生业余馆员机构、专题工作项目组,建设学习研究型组织。科技创新要以信息科技支持图书馆、服务师生读者需求为出发点,逐步提高纸质资源检索数字化、电子资源检索远程化、借阅图书自动化、资源信息传播便捷化的水平。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工作格局,应强化图书馆的对外协调和向内协调,全面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对外协调,图书馆要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加强与学生、科研、人事、规划、资产、后勤部门,特别是教学部门的合作,不断接受学校职能部门的建议,加强与学院的沟通,不断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图书馆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成为“教师科研的得力助手、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改进图书馆服务,营造良好的读者环境,促进图书馆工作科学发展。向内协调,图书馆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保持班子成员精诚团结,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开好图书馆部室主任例会;好的班子带出好的骨干,要以上率下,用好的骨干打造出好的队伍。其次,要加强窗口部门与后台部门在图书采编、咨询教育、读者借阅、资源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中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优化馆员结构,明确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接口,推动人员分类考核,加强培训与交流,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努力使用图书馆工作整体协调推进。最后,要注重提升读者体验,使到馆现场借阅学习和通过网络接受服务的读者都能增强愉悦感、舒适感和获得感;全体馆员要和读者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解决他们与科研、学习、成长密切相关的诉求。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走具有高校图书馆特点的绿色环境、绿色氛围、绿色队伍的发展建设道路。绿色环境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空间利用与再造,不论老旧馆还是新建馆,都要创建安静舒适、布局合理、内务优美、资源齐备的实体服务环境。绿色氛围侧重体现在图书馆人文精神层面的建设与凝练,基本的氛围是良好、和谐的馆员人际关系与积极、温馨的读者互动关系,是图书馆在教师科研方面提供的资源检索、专家辅导等智力支持与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释放的爱生活、爱读书等情感认同,最高的境界是图书馆在大学校园中的人文引领作用与在师生心目中的人文情怀港湾。绿色队伍要求图书馆务必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筑牢馆员队伍的从业发展底线;帮助馆员树立自信心,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强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崇尚人人都是教育家的职业发展追求。

四、开放是图书馆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开放发展,是促进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着力推动理念开放、宣传开放、服务开放。理念开放要有学习的胸怀,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境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走出去、请进来,到兄弟高校图书馆取经,请图书馆领域专家送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办馆理念。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考察国外优秀大学图书馆的成功实践经验,借鉴他们有益的工作管理制度,吸收他们的先进服务理念。宣传开放要建设传播渠道,改进传统媒体,利用新兴媒体。要培养“内容为王”意识,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多以读者的角度策划、发布信息,多角度宣传图书馆的工作,挖掘、宣传先进典型,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服务开放要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最大程度惠及师生和服务社会。要在对在校生借阅开架、上机免费的基础上,加强馆际互借、原文传递服务,向在校生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建立读者建议征询、答复机制。要尝试为毕业校友提供一定形式的图书馆服务,办好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活动。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了图书馆事业发展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要在发展进程中共享资源、共享成果,提高图书馆利益攸关方的获得感。图书馆的立馆基础在于其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常规资源即传统的纸质文本、电子数据库等以及潜在资源即可创新的利用空间、服务平台等。共享资源,就是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时要认真了解、分析资源使用效益,优先建设共享程度高的资源;而在资源投入到位时要充分调动、挖掘读者使用需求,用心培养使用资源程度高的读者;依托师生业余馆员机构,建立、健全读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平台,不断扩大读者群。共享成果,就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果不但要惠及读者,也要惠及馆员;营造的和谐、浓郁人文关怀,让大家工作舒心、顺心;困难的解决、读者的满意,使大家获得成就感;个人能力、图书馆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大家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进步与集体荣誉完美结合起来。

篇4:车缝车间操作规范

一、领料工作:

车间领料员到裁剪领料时,根据裁剪配箱单领衣坯和肩带,到仓库领料时,根据仓库的款型发料单,对领的材料清点无误后,签字领料,并自己做好相关记录。领料员根据车间安排将每一款型的材料发给流水线,交给流水线组长,由组长派人对材料清点验收。及时将流水线上疵片到裁剪车间换片。

二、车缝工作;

缝纫工:每天做好上班前的清洁准备工作,查看机器是否清洁,是否漏油,针头是否毛,各车种针距,缝份按工艺要求,所做的工段制做符合尺寸规定,线要平整,遇到疵片要拿出来交领料员去换片,下道工检查上道工所做工段,要符合工艺要求再进行制作,有问题要及时向组长汇报,下班时做关闭电源,做好缝纫机台板等周围清洁工作,用套子套好车子。

组长要按车间计划要求安排流水线生产,新品种要做好产前样,以熟悉新品种工艺流程。要安排好每道工序和每道工序之间衔接,不使组内生产脱节,检查每个员工所做工段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保证质量,每天完成生产指标。

款型结束及时将余料整理好退回仓库。

三、前检(巡检员):

首先弄清制作款式在每道工序中的质量要求,巡检员不但自己要会熟练制作而且还能指导他人;对每道工序进行逐步检查:

(1)平车:查看是否做平、不起皱、不起劣、不断线、不跳针,针距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尺寸是否一样;

(2)双针车:查看是否做平整,不抽紧、不扭曲、针距是否统一,分开线是否居中,支口是否保持在0.1mm以内,尺寸是否一样;

(3)切刀车:查看是否按照要求切掉按缝处的多余部分,缝份是否大小一致,吃势是否均匀;

(4)千鸟车:查看针距是否符合制作工艺提出的要求,底面线是否调节好,拧开会不会断线,四点车外口支口缝头是否留0.1mm,下摆的尺寸要符合尺寸表的要求。

(5)套结车:查看是否调节好长度和宽度,缝份是否掌握好,是否打偏和高低;

(6)三本车:调节底面线,不能断线,确正缝份,针距;

(7)拷克车:要注意宽窄度、密度、底面线好不好,掌握好拷边正确度。

四、后检(小组检验员):

先要熟悉本小组所做款型对各工段的要求,然后再检验产品,查看尺寸是否要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是否有线头、污渍、高低,两边是否对称。核对产品数量和商标,要求做好检查记录。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并通知生产组长,进行改进。

五、抽检(品检组长):抓好产品的质量检验,按20%的比例抽查各小组检验员每天检验通过的产品,具体查看各道工序是否符合缝制要求,查看产品各部位的尺寸是否正确,产品是否干净,有没有油渍。合格率必须达到97%,才可以入库。

六、设备工作:

(1)每天上下班前,下班后,机修工要按照分管小组,对机器的保养状况进行巡视检查,(尤其要查看油内是否清洁和零配件是否松动)。并将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车间小组长或车间主任,坚持“一天一小查,七天一大查”。

(2)上班时间,机修工必须坚守岗位,尽心尽职,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修,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3)要定期对机器设备的保养检修,包括空压设备,蒸汽设备,洗油污设备,要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负责到底,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分工不分家,做到互相通气,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备用机器要保持完好状态,能正常使用。

(4)机修工要钻研技术,熟悉业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检修水平,要了解掌握机器的构造,用途、性能,一般故障均能排除。

(5)机器的零配件要妥善保管、控制使用(以旧换新)。零配件的购买、使用情况要登记上帐,并做到帐物相符。机针必须以旧换新(包括断针)断针要专人负责登记造册。

(6)须搞好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帐,订上设备固定资产的名牌编号,核清每台机器的性能状况,确保设备完好率为100%。

篇5:离职手续办理指引(范文模版)

1.目的:规范离职手续办理流程。

2.范围:**有限公司准离职员工。

3.定义:

3.1离职类型包括:辞职、辞退、无补偿解雇等,详见《员工手册》之离职管理规定。

4.试用期及合同期辞职流程操作:

4.1离职方申请流程:

4.1.1提出离职申请--②部门助理处领取离职申请表――③填写离职申请单详细内容――④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正规医院的诊断证明书,例如生病、怀孕等)――⑤逐级审批。

4.1.2离职申请表填写规范须知;

4.1.2.1禁止用红色笔,须用同一颜色笔填写。

4.1.2.2禁止涂改,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4.1.2.3因特殊原因需修改离职日期或其它相关内容时,须经部门副经理或以上职务人批准签字,方可作为离职依据。

4.1.3离职前相关准备工作:

4.1.3.1内宿或外宿员工于辞职当天下午四点前到宿舍管理员处开具放行条。

4.1.3.2饭卡交于一楼前台。

4.1.3.3厂牌、钥匙交于薪资核算人员。

4.2用人部门审核、审批程序:

4.2.1调查员工离职原因;

4.2.2审核员工申请离职日期和实际离职日期;

4.2.3核对员工购买社保及厂服扣款事项,并备注相关信息;

4.2.4核对准离职员工的考勤,于离职当天下午4点前以邮件形式通知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确保员工考勤无误。若因部门原因未能及时发布考勤异常,薪资误差由用人部门承担。

4.2.5核对因特殊原因离职的证明材料,并将诊断证明书的原件附于离职申请单后。

4.2.6用人部门审批、面谈规范流程:

4.2.6.1试用期内辞职:

4.2.6.1.1员工申请离职的当天由领班――总领班――主管逐级面谈,以尊重事实为依据,填明离职原因。

4.2.6.1.2离职申请表必须在审批完后的一个工作日内交于人力资源部。

4.2.6.1.3已交到人力资源部的离职申请单,因特殊原因需撤回,需主管及以上职务者书面注明撤回原因,经HR的审批后方可撤回,离职申请单留人力资源部备案。

4.2.6.2合同期内辞职:

4.2.6.2.1当员工提出申请离职时,在三个工作日内由领班――总领班――主管逐级面谈,以尊重事实为依据,填明离职原因。

4.2.6.2.2员工提出离职的第四个工作日,由部门助理或相关人员将审批的离职申请单交到人力资源部。

4.2.6.2.3已交到人力资源部的离职申请单,因特殊原因需撤回,需主管及以上职务者书面注明撤回原因,经HR的审批后方可撤回,离职申请单留人力资源部备案。

4.3人力资源部

4.3.1办理手续流程:

4.3.1.1时间:①如离职日期为周一至周五,办理时间为离职当天下午四点后。

②如离职日期为周末或节假日,离职时间推前或移后必须由主管及以上职务者的签字审批。

4.3.1.2薪资发放:①正常离职员工手续办理完之后,核算薪资并签名,工资于次月25日到帐。

②辞退或无补偿解雇员工的工资发放按实际情况处理。

4.3.2离职面谈流程:

4.3.2.1试用期辞职员工面谈: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部递交员工辞职申请表的当天,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协调时间,安排员工做离职交谈,具体时间以人力资源部通知时间为准。

4.3.2.2合同期辞职员工面谈: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部递交员工辞职申请表的第二个工作日,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协调时间,安排员工做离职交谈,具体时间以人力资源部通知时间为准。

4.3.2.3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汇总周离职原因,部门离职率等,以周报和月报呈上级审核。

5辞退或无补偿解雇手续办理流程:

5.2试用期内辞退或解雇员工的操作流程:

5.2.1试用期内用人部门责任:

5.2.1.1用人部门以书面形式证明员工在试用期被辞退或解雇的原因及员工本人签名。

5.2.1.2用人部门提前五个工作日(如遇节假日时间推前)提供员工被辞退或解雇的书面材料交于人力资源部。

5.2.1.3用人部门在递交书面材料的同时以邮件形式告知人力资源部主管,抄送给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经理。

5.2.1.4用人部门在试用期内要辞退或解雇员工,需向人力资源部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如未咨询,出现劳动纠纷,由用人部门承担相关责任。

5.2.2试用期内人力资源部责任:

5.2.2.1人力资源部提前三天对试用期内被辞退或无补偿解雇的员工开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见附件)

5.2.2.2人力资源部向用人部门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咨询,协助用人部门处理劳动纠纷。

篇6:境内外上市全程指引[范文]

对于满足世界各地上市的利润条件的企业而言(实际上,如果满足某主要发达国家的利润上市条件要求,则基本意味着其满足了实际上所有国家上市的利润要求),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还是选择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往往成为企业面临的两难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海外资本市场,笔者认为,不同区域的市场都能在不同层次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企业海外上市热潮的背 后,我们应更加关注促使企业纷纷“离家出走”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何种资本市场真正能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和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其所经办的境内外 企业上市经验,予以对比和总结,借以抛砖引玉。

一、模式的比较

(一)境内上市

企业境内上市地可以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二者上市的实质性条件没有丝毫差异。其中,公开发行股本在1亿股以上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本在1亿股及以下的在深交所上市。

企业在境内上市的流程分为以下6个步骤:(1)企业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中介机构尽职调查与辅导;(3)上报申请材料;(4)证监会审核申报材料;(5)路演、询价与定价;(6)发行与上市。正常情况下,各阶段的大致时间为:从筹划改制到设立股份公司需3-6个月,规范的有限责 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间可以缩短,外资企业整体变更需商务部审批需要增加1-2个月。尽职调查和制作申请文件需3-4个月。证监会审核到发行上市需 3-4个月。总体时间为一年左右。具体如下表:

(二)境外上市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地主要有: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日本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英国证券交易所、德国证券交易所等,境外上市可采取H股模式或红筹股模式。

1.H股模式:境内企业境外上市

以H股方式在香港上市需经过中国证监会依法审批,并出具同意函。公司申请发行H股,证监会将会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企业是否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规定,经过初步审核后,函告公司是否同意受理其境外上市申请。在中国证监会同意之后,方可向境外证 券交易所申请上市。

2.红筹股模式:境外企业境外上市

红筹上市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境内企业在境外(如百慕大、开曼群岛)注册一个壳公司;(2)将境内企业的资产跨境注入境外 壳公司,目前基于合理规避10号文的目的,常用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实现境外上市;(3)境外企业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4)境外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调回 境内投资。

二、优势的比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境内上市具有发行价格较高、财富效应较大、上市成本较低、文化制度熟悉、后续管理容易、政策导向易把握、再融资申请 较便捷等七个优势;境外上市具有上市成功率高、资金供给多、前期规范成本低等三个优势;另外,在上市进度、广告效应、股权转让三方面孰优孰劣要看具体企业 而定。

(一)境内上市优势

1.发行价格较高

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每股盈余×发行市盈率,在每股盈余固定的情况下,发行市盈率越高,发行价格越高,相应的,募集资金的数量 就越多。重新启动IPO以来,境内资本市场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5倍,是境外资本市场的2-3倍(香港主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是10倍,新加坡市场平均发行市 盈率是7倍);这意味着企业同样的股份可以在境内募集到境外2-3倍的资金。

2.财富效应较大

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之后的二级市场价格=每股盈余×二级市场市盈率。目前境内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是30倍,香港主板市场的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是12倍,这意味着在不同地方上市,股东的账面价值差距达到4倍以上。例如: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无论是香港市场,还是新加坡市场,都对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持有一种莫名的态度,因而,企业在上市地认同度差,价值被严重低 估。比如,在新加坡以红筹方式上市的一家科技企业,是一家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业的科技型公司。目前在国内市场仅次于华为,排名第二。2005年7月在新加 坡挂牌,IPO募集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发行市盈率不到7倍。据公司介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通信类公司市盈率都很低,有些公司市盈率仅在2-3倍 间,这些公司得不到市场认同,价值被严重低估。

3.上市成本低

第一,首次发行上市成本较低。据统计,境内中小企业板的发行费用占筹资额的比例平均约为6.05%,基本上是其它市场的1/3。即使承 销费有时超过收费标准,总体上仍比境外市场低。第二,每年持续支付的费用较低。境内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向交易所支付的上市费用等维持费用,远远低于境外 市场。而且,在境外市场上市,维护成本高,需要向在当地聘请的信息披露联络人以及财务总监等,需支付较大金额费用。据统计,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维护费用 约为100万元/年左右,约为其它市场1/6到1/3之间。

4.文化制度较熟

企业对境内的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熟悉,语言沟通方面没有任何障碍,效率相对较高。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在路演时和投资者沟通,也有利于企业 上市之后和监管部门、交易所、媒体、股东沟通,降低维持上市成本。比如,创维集团在香港上市之后、网易在美国上市之后,都曾经由于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遭遇法律诉讼。

5.后续管理容易

企业在境内上市之后,只需聘用境内人士与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进行后续沟通;而在境外上市,则需聘用懂外语又懂证券投资的境外人士与上述部门沟通,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均会增加。

6.符合政策导向

为了境内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境内上市得到地方政府、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而境外上市则受到更多的限制。

首先,能否上市受到限制。如果企业选择H股模式到境外上市,仍然需要中国证监会出具无异议函,但出于发展境内资本市场的目的,中国证监 会已经基本不给境内优质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出具无异议函。如果企业选择红筹股模式到境外上市,也会遇到政策限制。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税务 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外管局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10号文),并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实施。10号文 第39条规定:“特殊目的公司系指中国境内公司或自然人为实现以其实际拥有的境内公司权益在境外上市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境外公司……”第40条规定:“特 殊目的公司境外上市交易,应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10号文实施之后,境内企业选择红筹股上市模式很难继续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实现跨境资产注入,除非企业在10号文颁布之前已经完成股权并购,如安踏公司。

第二,境外资金汇入受限制。企业上市之后如何及时将融得的资金返程投资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现有政策,企业境外上市融得的资金返程投资需要外汇管理机关审批,手续繁琐,而企业境内上市就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第三,企业境外上市之后回归困难。有些民营企业想先到境外上市之后,再转回境内上市。但这种想法得不到政策支持,比如,中国证监会对H 股上市公司回归有“4、5、6”要求,即最近一年净资产达到4亿元,按合理的市盈率预期,集资额不少于5千万美元,上市前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千万元。最 新的征求意见稿还提高了门槛。

7.再融资方便

企业再融资(增发、配股)的价格是参考二级市场的股价,目前境内二级市场市盈率30倍,而且交投活跃,中小企业板日均换手率达4%,而 香港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而且交投清淡,换手率只有0.22%。这意味着境内上市再融资价格可以达到境外市场的4倍多,而且更容易卖出去。

(二)境外上市优势

1.上市成功率高

首先,海外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高,发行上市时间短,程序便捷,可预期性强。并且,由于海外市场的政策透明度高,能否上市,企业基本上可以自己预先做出判断,确定性较强。

境外上市(特别是香港、新加坡上市)的门槛低,条件更加灵活。比如没有连续三年盈利规定,控股公司也能上市等。其次,香港、新加坡等地 的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实行注册制,交易所就能够决定企业能否上市;而境内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实行核准制,上市成功率受审核通过率的影响。

2006年新老划断恢复首发以来,境外市场在这方面的优势正在缩小。一是境内上市取消一年辅导期的规定,发行条件更加细化,程序更 加简化;二是发审委审核通过率在80%左右,而且企业发行申请未获得核准,在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之日起6个月后,企业可再次提出股票发行申请,如果加 上二次审核通过的企业,发审委审核通过率在85%以上。

2.资金供给多

境外上市(特别是在美国、香港上市)面对的是国际资本市场,可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充足的资金供给,对于股本特别大、资金需求量特别多的企业(如工商银行、中石油)比较适合。但是,资金供给优势对于发行量较小的民营企业意义不大。

3.前期规范成本低

由于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门槛低,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对于境内企业情况不了解,有些企业到境外上市之后,继续保持不规范的做法,比如不需要 补缴以往所得税以降低改制成本,继续保持境内境外两套帐以降低经营成本,过度包装盈利以抬高股价等。这些做法在客观上降低了上市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融 资金额。

4、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监管体系

境外市场法律环境完善,监管严格,从监管部门到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监管体系,有利于公司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使公司真正成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运作规范的公众公司。

(三)优势不明确因素

1.上市进度

境内上市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核,但时间明确、周期缩短。从目前情况来看,平均时间为改制6个月,辅导3-4个月,审核到上市3-4个月,平均时间1年多一些。

对于境外上市来说,如果民营企业选择H股模式基本上已经走不通,如果选择红筹股模式要看是否在75号文实施之前完成了股权并购,如果在之前完成了股权并购,则进度可快于境内上市,如果未完成股权并购,采取别的方式,则进度可能慢于境内上市。

2.广告效应

境内上市将大大提高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境内有大约1亿的投资者,对于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的企业来说,在境内上市可以让更多 的潜在客户了解公司及其产品,建立信任度,为公司各项业务开展带来便利,而境外上市能够扩大企业品牌在海外(特别是上市地)的影响力,有利于企业打开国际 市场。因此,企业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哪里,哪里上市的广告效应更大。

3.股权转让

企业如果在境内上市,控股股东股份需要锁定36个月才能在二级市场转让,但是境内资本市场交投活跃,转让容易,转让价格高;企业如果在境外上市,发起人的股份锁定期一般只有6个月,但是大陆民营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总体上交投清淡,转让价格低。

笔者详细罗列了有关境内外上市的比较图,详见附件。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第一,企业选择上市地的核心并不是选择交易所,而是选择企业自己的股东和市场,这样才能使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 相得益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照境内上市优势因素、境外上市优势因素和优势不明确因素,分析判断在哪里上市更好。要通盘考虑,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规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一个有志于发展为百年老店的企业来说,规范成本是必须要付出的,而且越早规 范,成本越低。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规范成本,选择境外上市,在上市之后继续偷税漏税、虚假包装,不但丧失了一次借助上市将财富阳光化、将经营规范化的机会,而且在未来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并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

第三,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企业要积极听取专家、中介机构等各方面意见,提高判别能力。

三、境内外上市中的委托持股

委托持股,又称股权代持或隐名投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在企业中委托持股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它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为人所诟病,本文将对委托持股进行解析。

委托持股的类型

从安排原因的不同来看,委托持股可以分为两类情形。第一类是为了规避股东人数限制的情形,《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2人以上200人以下。当股东人数超过法律人数限制时,必须将部分股权由一人代持。第二类是不存在规避股东人数限制的情形,此类情形下,即使不委托持股,股东人数也不会超限。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如出资人不愿意暴露股东身份,出资时不符合股东资格,方便控制和方便工商登记等,股东也选择了委托持股。法律法规

《公司法》

我国《公司法》第3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1)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2)股东的出资额;(3)出资证明书编号。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由此可知,持有公司股权是要式法律行为,只有履行了登记手续才能确认股东身份,产生公司法上的效力。委托持股本身并不是直接的出资行为,而只是一种股东身份的委托,委托持股关系不以公司法为基础,而以信托法、民法和合同法为基础,委托人不能基于委托持股关系向公司主张公司法权利或对抗第三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公司法解释三”)

《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该规定明确认同了双方的委托持股协议,对委托持股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实际出资人尽管没有在股东名册上出现,但是其股东权益应该得到认可和支持。但是该规定并未突破《公司法》关于持有公司股权是要式法律行为的限制。实际出资人要真正行使股东权益仍需在法院判决的基础上采取工商登记、变更等进一步的行动。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首发管理办法”)

证监会公布的《首发管理办法》第13条要求,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股权清晰意味着企业要上市就必须厘清委托持股等股权问题。证监会认为股权代持关系复杂,容易引起纠纷,不利于对小股东和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上市公司的代持容易滋生腐败。

风险及应对

风险

具体来说,委托持股有如下风险:(1)由于委托持股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一旦受托人不能偿还其自身债务,则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可据相关债权人的申请依法查封持股股权,并将其用于偿还该债务;(2)如受托人离世,则委托股权很可能将成为继承人争夺继承财产的标的,使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受损;(3)因委托人并不参加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委托人的重大决策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和分配权等股东权利实际上均由受托人行使,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4)受托人的股权转让、质押等行为严重损害委托人的可期待利益,特别是在公司盈利的情形下,但委托人很难控制该行为;(5)对故意规避国家法律而产生的委托持股行为,一旦有人以此为依据请求确认违法和无效,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巨大的风险。

一般应对

在委托持股关系中,委托持股协议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是保护委托持股权益最有效的措施。委托持股协议须做到明确、具体、合法,一般可做如下规制:(1)明确受托人在行使公司重大决策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及其相应的后果;(2)明确受托人因代持股权而可能获得的任何利益,如股利、分红、转让款、清算收入等向委托人转移的方式、期限及其责任;(3)明确在委托持股期限内,委托人是否有权按照一定程序将相关股权转移到自己或自己指定的任何第三人名下;(4)排除代持股人的财产权。防止代持股人行使其名下股权的财产所有权,当出现意外死亡、离婚分割等情况时,其代持的股权不是他的个人财产;(5)明确委托人有权对受托人持股行为进行监督与纠正,并有权要求其承担损失;(6)明确受托人重大事项的报告义务及相关违约责任等;(6)在可行的情况下,告知其他股东或者公司的利害关系人,以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上市应对

在国际资本市场如美国、香港等,法律中均允许在申请上市文件中出现beneficial owner(实际权益拥有人)的概念,即只要尽到披露的义务,是否委托持股并无关系。中国的《公司法解释三》也认同了委托持股协议,并对其进行了法律界定。囿于《首发管理办法》中关于“股权清晰”的规定,证监会对委托持股还是持严厉的监管态度。IPO公司必须披露真实情况,并且在上市前提前解决。代持现象不允许在IPO公司中出现,若委托持股被发现或被举报,将会造成上市的致命障碍。与国际上一般通行的“披露即合规”的做法大相径庭,证监会在上市审核实践中全面严格禁止“股权代持”,“代持”几乎成了令监管机构、中介机构、上市公司都谈虎色变的雷区。但与之背道而驰的是,股权代持现象屡禁不止、层出不穷,自创业板开板以来尤其严重。在创业板市盈率高得骇人的情况下,资本市场隐秘的“代持”现象,犹如汹涌泛滥的暗流。证监会严厉打击的目的,是以取得非法利益为目的的代持,初衷虽好,实际却走上了歧途:上市前严打,上市后却无可奈何,代持的违规成本实际上很低;禁止员工持股及高管代持,断送了各上市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阳光安排,体制上的代价巨大;而针对隐秘代持行为如火如荼的根源,发行审批制造成的一二级市场的暴利,监管部门却始终下不了改革的决心。

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委托持股问题,一般是通过股权转让形式进行清理,将显名股东受托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还原真实的股东情况。为此企业通常设立空壳公司,让空壳公司持股。所谓空壳公司持股,即由自然人股东先成立空壳公司,空壳公司对拟上市公司投资,从而实现自然人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间接持股。

股权转让还需面对一系列的监管,在前文第一类委托持股中,监管机构主要关注受让方的背景以及与发行人的关系。在第二类委托持股中,监管机构主要关注委托持股的背景和真实原因,委托持股清理之后名义股东是否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实际持有人,以及是否存在股东退出和新股东受让的情形。两类委托持股都需说明,股权转让是双方全部的真实意思表示,股权转让价格合理,股权转让决策程序完备,不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和纠纷。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公证机制,对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

案例—北京利尔

代持原因

利尔有限成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万元,实际股东数量达92人,不符合当时《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规定。为此,利尔有限采取了委托持股的方式以符合《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要求。

代持协议

利尔有限设立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股东共有21位,其中11位自然人股东受71名投资者的口头委托代理持有48万元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24%。2002年11月,经利尔有限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丰文祥将其持有的利尔有限3万元出资转让给谭兴无,其中2万元为丰文祥代胡忠兴等4名委托人持有,此次转让完成后,此出资相应转由委托谭兴无持有。2003年2月16日,除委托人陶新霞以外的其他70名委托人均与受托人补签了《股权委托代理合同》,陶新霞则继续口头委托陈路兵持有其利尔有限的出资额。《股权委托代理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下:

1委托人将各自持有利尔有限的股权全权委托受托人代理;

2委托人只按出资比例享受利尔有限分红所带来的收益,不再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力; 3委托人在股权转让和继承时,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协商解决。但委托人股权转让仅在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股东内部进行;

4受托人有权代表委托人行使股东可以行使的一切权力;

5受托人代表委托人行使股东权力时,事前应与委托人协商,事后应将股东大会的决定告知受托人,但事前委托人与受托人协商不一致时,则受托人有权按自己的决定代表委托人行使股东权力。

2003年2月18日,经利尔有限股东会全体股东同意,利尔有限通过了利润分配和增资方案。根据该方案,委托人陶新霞、赵世杰分别以分得的现金股利20万元、4万元,认购了利尔有限新增的20万元、4万元出资,并分别口头委托原受托人陈路兵、张广智持有其新认购的出资。此次增资完成后,张广智受赵世杰委托、陈路兵受陶新霞委托持有的出资额分别变更为5万元、25万元。

清理情况

2006年7月,为清理利尔有限内部存在的委托持股情况,利尔有限内部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

第一次股权转让。2006年7月,李绍奇等71名委托人与赵继增等人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根据该合同,该71名委托人将其持有的利尔有限的股权转让给赵继增等人,同时原《股权委托代理合同》终止。

第二次股权转让。在第一次股权转让过程中受让王建强所持股权的王建勇、受让王学文等12人所持股权的李苗春、受让胡忠兴等4人所持股权的赵继增、受让韩春香所持股权的寇志奇分别将所受让的股权转让给了张广智、郝不景、张建超、何会敏、谭兴无、汪正锋等6人,并分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与转让方在第一次股权转让中所受让股权的价格一致。

上述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李绍奇等71名委托人委托受托人持有的出资最终分别转让给了赵继增、张广智、郝不景、牛俊高、丰文祥、李苗春、汪正峰、张建超、何会敏等9名股东。除委托陈路兵、张宪持有利尔有限出资的17名委托人将其出资转让给赵继增外,其他54名委托人所持利尔有限的出资最终分别转让给了其委托持股的相应受托人。

律师就发行人曾经存在的委托持股及清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68名委托人进行了访谈,被访谈的委托人均对其在利尔有限曾经存在的投资行为及委托持股行为进行了确认,同时确认其在2006年将委托持股全部转让,并收到了转让价款。对无法联系到的3名委托人,本所律师对其签署的转让价款收据和转让合同等法律文件进行了核查,确认无误。股东承诺

就上述委托持股规范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责任问题,赵继增、张广智、郝不景、牛俊高、丰文祥、李苗春、汪正峰、张建超、何会敏等9名发行人股东于2008年6月出具了承诺函,保证通过上述股权转让行为后,发行人股东中不再存在委托持股的情况,并承诺:在任何情况下,若因上述委托持股行为及其清理行为而产生纠纷的,将全部由其共同负责解决;若因此而给发行人造成损失的,将全部由上述9名发起人股东共同承担责任。

发行人22名发起人股东出具承诺,保证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目前不存在质押、司法冻结、权属纠纷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形,并保证所持股份不存在信托持股、委托持股等任何其他权利负担,不存在任何法律权属纠纷。

律师经合理核查认为,利尔有限曾经存在的委托持股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不属于公开和变相公开发行行为,且该等委托代理关系已全部终止。利尔有限股权代持的形成及清理不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不会对发行人本次股票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法律障碍。

结语

上一篇:宁夏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下一篇:全品高考复习方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