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2024-04-09

《差异化教学》读后感(精选8篇)

篇1:《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这本书有个故事我读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主要讲两个孩子同样在上两节课,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不同。爱丽丝是个活跃的女孩,她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新奇,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老师安排座位是按照字母顺序坐的,她却抱怨怎么不能改姓,然后与座位后面的谢莉尔打招呼,却收到了里奇得老师的批评说他没有遵守纪律。这节课爱丽丝上得很压抑。而与此相反的是杰弗里,他是个整洁干净礼貌待人的男孩,他在本节课上非常认真的听着里奇得老师的讲解,认真做着笔记,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第一节课下课了,第二节课开始了。很显然,这节课是爱丽丝喜欢的课。看她与合作的小组成员准备好物品后等待着教师的下一步安排,她需要展示小组的成果。而与此相反的是杰弗里,他迫切希望这堂课内容赶快结束,他担心他的小组工作,他不希望最终还要完成其他人的工作。第一遍读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杰弗里,不太爱创新,喜欢直接接受教师的知识,再读的时候,发现这种现象小学常见,每个孩子都有其出彩特殊的一面。最后读,我在寻找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多多运用视觉听觉和动觉,学生不仅会学得更快更容易,而且他们也会喜欢学习。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关注学习,那么他们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本书中杰弗里是个视觉型学习者,也就是说他偏爱的输入系统是视觉的。他喜欢坐前排,并且喜欢阅读书本,他也是个独立的学生,对他来说在小组中工作会感觉不舒服。他在“学校课业比赛”中是成功的,他知道如何获取语义信息,而且可能擅长将这些信息用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标准化测验中。

另一方面,爱丽丝需要活动和交谈,她是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活动来输入信息,通过伙伴或者团体合作,爱丽丝有机会借助动觉和听觉通道来加工信息。听觉学习者需要说和需要听得一样多,这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到东西的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建议教师要运用各种信息输入方式。所有的信息通过感觉系统进入我们的大脑,教育者必须意识到个人不仅有有偏爱的感觉系统,而且很有意义的是被触动的感觉悦动,从而使感觉变得更加完美。所以,对于爱丽丝,如果允许爱丽丝走动和说话的话,那么她会从视觉方面接受信息,不言而喻,我们都能够使用所有的感觉通道。在不同方式接受信息的能力方面,有些学生会比其他人更平衡些。

但是千万不要让学生利用感觉偏好作为不恰当行为或者不能完成任务的借口,这是重要的信息和极好的工具。没有理由让学生靠此来扰乱课堂,它会让你意识到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书中有个例子,贾森是一个表现出听觉偏好的8年级学生。他通过听和说比以前学得更好,当这一点得到证实之后我发现自己也比较少在他说话的时候指责他,除非他干扰了课堂。但他开始利用这一新信息作为借口,我对课堂模式进行改变,设计成试听动模式,运用黑板、投影仪、讲义、PPT演讲文稿等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运用某种动作或活动。

本书还介绍了学生不同的感觉系统对自身学习的影响,比如视觉记忆偏好,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浮想到各种情节以便更好地回忆起来,对他们而言,电影、地图、图形、表格和绘画通常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动手学习者他处理问题不会去阅读录像机的手册,他直接动手实践直到弄明白为止。最有意思是涂鸦者学习方式,他们在涂鸦过程中可以使大脑兴奋起来,表现更加活跃,静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通常的情景是,如果教师待在附近,就会让那个学生平静下来,摸一下肩膀以表示肯定,也会让其安静下来。

通读本书后,理解了差异化并非意味着每节课都按照复杂性来进行教学设计。它是指找到有趣的、吸引人的和适当的方式来尊重多样性,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和技能。

篇2:《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一、面向人人的均等教育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差异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要面向人人,不能太难、揠苗助长式的拔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各个分组与分布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动态的观察学生的课堂投入情况,对走神的、投入度低的学生,多提问、多调动,对独立性强、自主性高的学生,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要贸然打断。

科学应用同质分层的方法,有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学中倡导的隐性分层、动态分层,教师对学生水平全面有效的掌控,以便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分层不代表贴标签,而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弹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遵从学生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课堂分组。

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低压开关》教学章节中,学生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低压断路器、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将学习目标进一步拆解,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识别、安装低压开关,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选用低压开关。通过教师前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学生差异的了解,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求每一个都能识别、按照低压开关,要求每一个小组经过讨论后能够正确选用低压开关。这样,既做到了面向人人,又关注了动态分层与小组合作。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能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情感、磨砺意志、锻炼行为等,以上部分都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自我成长。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赢得了同学的认可与自我悦纳,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必须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早恋情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应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有助于达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多样需求。小组学习中的异质合作,要尽量达成优势互补,让不同学生特点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不同强势智能的学生相互搭配,每个小组中都有擅长语言表达的,有擅长动手操作的,有擅长沟通交流的,有擅长提问发言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依赖关系。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篇3: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一、学生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六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潜能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能上则上,该降就降,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以免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导致教学工作弄巧成拙。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1、预习目标分层,关注需求

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激发兴趣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

三、施教分层,着眼差异

分层施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分层策略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A层(潜能生)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中等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优等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这种分层策略尊重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为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内容分层,体现能动性

教师应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即学习内容分层)进行研读,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说得生动热烈,读得入情入境,写得有滋有味,整个课堂灵动飞扬。

2、方法分层,发挥灵活性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即学习方法分层)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培养。

四、评价分层,增强信心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2、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饱吃了”。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基础题(适合A层潜能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B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C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

篇4: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应用

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针对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下面我们将从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阐述出发,分析其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进一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问题及建议

1 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创造出无限可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身体素养的培养。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中强调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初中体育,初中体育作为初中教学中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它不同于基础理论课程,它的教学场地突破了教室的地理限制,它要求初中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要求初中学生用手、用脚全身地去运动。另一方面是差异化教学,它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我国初中体育教师根据每位初中学生的不同身体特征施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每位初中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其去适合每位初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帮助其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增强身体素养,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1.2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推进了我国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从实质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来源就在于教育,成功的教育能够培育人才,而失败的教育只会产生人渣,而在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下是无法培育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差异化教学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得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和充分发挥,能够使得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从而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个性化和创新性人才。

2 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目前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在初中体育的改革在近几年才逐步开始,对于初中体育的重视尚未达到预期。我国目前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意识的淡薄。在我国长期沿用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理论学习之上,而忽略了初中体育课程,甚至还出现了理论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造成初中学生几乎所有时间身体都“固定”在了凳子之上,导致了初中学生抵抗能力下降和疾病率的上升,这又反过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差异化教学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淡薄。在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沿用过去传统的模式化教师方式,即用自己的教学模式去套用所有的被教学学生,使学生去适应教师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这种灌输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师占据了主体性地位,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偏爱主导了整个初中体育教学,忽略了初中学生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感受和需求,造成了初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供给和需求的脱节,初中学生身体素养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对初中体育课程的反感和厌恶,甚至更为恶劣的影响。例如在我国某高校体育800米期终考核时,某学生因为体力透支而晕倒,结果未及时送至医院而导致死亡。这种差异化初中体育教学的淡薄意识,将会导致我国初中学生接受不科学的体育培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2我国目前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资源匮乏、技能不成熟

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而每个学生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足球,可能是篮球,可能是羽毛球,可能是乒乓球,也有可能是游泳等,但是初中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除此之外,差异化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教师对于差异化教学的应用技能尚不成熟,未能相当熟练地将差异化教学方法合理地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来。

3 提高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应用效率的建议

3.1强化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

人的意识影响着行为,人的行为反映着意识。要想提高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应用效率,就必要用从根本上加强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体育课程在我国初中教学课程中的意识,将其课程视为与基础理论课程同等重要的课程,基础理论教师若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占用体育课程的上课时间,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体育课程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差异化教学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初中学生放置在教学主体性地位上来,了解每位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差异,根据每位初中学生的身体特质的不同以及其度体育项目的偏爱不同,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安排,采用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和成长。

3.2丰富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差异化教学模式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普及之后,初中体育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资源供给就得和需求相匹配。一方面,要加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资源,从种类上讲,无论是乒乓球、羽毛球、还是排球、篮球、足球等多种教学设施都应该得到建设,从而满足不同初中学生的兴趣偏好,从而防止初中学生需求难以满足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技能,使得其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求其掌握了解初中学生差异的技能、掌握针对不同初中学生差异进行体育安排的技能、掌握帮助不同初中学生在其本身身体特质上进一步提升的技能。要想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差异化教学的真正内涵,即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能够通过研究差异化去扬长避短。其次要求教师能够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实践中去反思和总结教学技巧使用中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去创新差异化教学方法,使得初中学生更能够去接受和喜欢。

4 结论

综上所述,差异化教学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推进了我国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差异化教学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我国目前差异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淡薄、教学资源匮乏、技能不成熟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可以通过强化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意识、丰富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等途径提高我国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海林.试论差异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9):361-361.

[2]谢小陆.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6):132-133.

[3]尉红华.差异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4,(21):207-207.

作者简介:

篇5:《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一、面向人人的均等教育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差异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要面向人人,不能太难、揠苗助长式的拔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各个分组与分布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动态的观察学生的课堂投入情况,对走神的、投入度低的学生,多提问、多调动,对独立性强、自主性高的学生,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要贸然打断。

科学应用同质分层的方法,有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学中倡导的隐性分层、动态分层,教师对学生水平全面有效的掌控,以便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分层不代表贴标签,而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弹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遵从学生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课堂分组。

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低压开关》教学章节中,学生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低压断路器、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将学习目标进一步拆解,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识别、安装低压开关,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选用低压开关。通过教师前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学生差异的了解,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求每一个都能识别、按照低压开关,要求每一个小组经过讨论后能够正确选用低压开关。这样,既做到了面向人人,又关注了动态分层与小组合作。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能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情感、磨砺意志、锻炼行为等,以上部分都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自我成长。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赢得了同学的认可与自我悦纳,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必须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早恋情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应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有助于达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多样需求。小组学习中的异质合作,要尽量达成优势互补,让不同学生特点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不同强势智能的学生相互搭配,每个小组中都有擅长语言表达的,有擅长动手操作的,有擅长沟通交流的,有擅长提问发言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依赖关系。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马卡连科说过“只有在学会15种、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要当会在脸色、姿势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师可以依赖自己的自身魅力和多种教流方式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也可以科学的帮助学生小组自我教育。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所以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策略》,觉得受益匪浅,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有不少指导意义。其实所谓的“差异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将学生间的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

差异是永恒的,无法消除的,人没有了差异就成了“机器人”,即使是“机器人”也是有差异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人,也正是这样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书中,作者肯定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确实,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也或多或少有着差异。

教师是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首先在各个教学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课堂上要特别强调在教学关键环节的兼顾,学生这时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上课提问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班级大部分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另一部分针对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有学习困难或超常的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提供成功感教学。

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如同学间合作,小组合作等等。在口语交际中,我常常运用这种方式,让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上台来表演对话。对于这种方式,学生都很乐于接受。

施差异教学,首先需要一颗宽容的心。承认差异不难,可当面对差异时,要正视它却不容易。有了这颗宽容的心,就能包容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有针对地教学,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到这一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所有的学习要求,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体现这个差异。

其实,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好好地运用差异教学这一教学理论,让它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另外,教师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差异特征。教师决非事事万能,正确地认识了学生的差异,还要学会通过分析自己的长短优劣来采取一种适合师生双方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必须做到学会反思。

第一,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来自于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标准则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程度来度量的。

第二,注意自己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主动地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线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从而获得成就感。

第三,成为学习型教师。经常阅读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能。

第四,有顽强的意志力,只有顽强的意志力,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同时,教师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一定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三)

《差异教学策略》指出:我国目前中小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从客观上讲,班级学生还是存在个性差异的,而应试教育是不断筛选出学得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高一级教育,不断淘汰学得不好的学生。学得不好的同学,往往是学得较慢,但并不是不能学好。应试教育的课堂着眼于少数学得好的同学,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是一种低效率的教学。我们应实施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

为了使班集体教学能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必需提高时间利用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差异教学论》指出:可以多角度地研究课堂教学,力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研究中,的确有许多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看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平时我们也经常说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照顾全面的学生,但在操作的时候,并不是能全部做到。有的时候,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下来给他们,而事实上,在实际课堂上,在不断地引导困难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其他学习有优势同学则感到无趣,注意力会有所分散。

而为了照顾有优势的同学,总把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留给他们,久而久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似乎与这类思考性的问题沾不上边。长此以往,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日俱减少,而是会逐渐拉大。而教师总是考虑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暇深思这类问题,而是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到底在课堂上,怎样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呢?怎样用有效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呢?说实话,我也感到困惑。的确,我们做教师的往往用一种教案来面对不同的学生,目前能做的只是在提问中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看了此书后,觉得自己现在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的就是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书上指出: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小组中,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组长的组织中,组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各司其职,而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可以增加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共同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困难者来说,可以聆听他人对自己发言的指导,可以参与思考性问题的讨论,不必担心自己的困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对于有优势的同学,他能在小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学习会更具备积极性。

由此还想到,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同学,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设计得有坡度,适应大家的需要。简单的问题可以和复杂问题交替进行,这样有困难的同学在回答好自己的问题外,可以听取他人对难度问题的回答,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记得在上《10迷人的蝴蝶谷》时,在这一课中,我对这一课的定位是积累描写蝴蝶的优美词句,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把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好词句找出来,估计兴趣一般。而且估计在分类找的过程中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难度。

那时我想到:能否先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然后迁移到新课中,于是,我在进入蝴蝶谷美景的时候,先不让学生看书,而是用音乐和图片把学生先带入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你来到蝴蝶谷,你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你最想说的一个词?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其实,学生说的都是描写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词,由于这个问题开放性大,所以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词语板书归纳入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这三类中,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寻找书中的这类好词。难度降低,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6:《差异化教学》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11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1100字1

《差异教学策略》认为“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的多样差异,以满足他们各不相同的教育需求。

一、面向人人的均等教育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差异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要面向人人,不能太难、揠苗助长式的拔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各个分组与分布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动态的观察学生的课堂投入情况,对走神的、投入度低的学生,多提问、多调动,对独立性强、自主性高的学生,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要贸然打断。

科学应用同质分层的方法,有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学中倡导的隐性分层、动态分层,教师对学生水平全面有效的掌控,以便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分层不代表贴标签,而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弹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遵从学生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课堂分组。

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低压开关》教学章节中,学生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低压断路器、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将学习目标进一步拆解,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识别、安装低压开关,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选用低压开关。通过教师前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学生差异的了解,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求每一个都能识别、按照低压开关,要求每一个小组经过讨论后能够正确选用低压开关。这样,既做到了面向人人,又关注了动态分层与小组合作。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能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情感、磨砺意志、锻炼行为等,以上部分都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自我成长。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赢得了同学的认可与自我悦纳,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必须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早恋情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应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有助于达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多样需求。小组学习中的异质合作,要尽量达成优势互补,让不同学生特点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不同强势智能的学生相互搭配,每个小组中都有擅长语言表达的,有擅长动手操作的,有擅长沟通交流的,有擅长提问发言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依赖关系。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马卡连科说过“只有在学会15种、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要当会在脸色、姿势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师可以依赖自己的自身魅力和多种教流方式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也可以科学的帮助学生小组自我教育。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1100字2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所以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策略》,觉得受益匪浅,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有不少指导意义。其实所谓的“差异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将学生间的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

差异是永恒的,无法消除的,人没有了差异就成了“机器人”,即使是“机器人”也是有差异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人,也正是这样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书中,作者肯定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确实,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也或多或少有着差异。

教师是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首先在各个教学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课堂上要特别强调在教学关键环节的兼顾,学生这时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上课提问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班级大部分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另一部分针对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有学习困难或超常的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提供成功感教学。

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如同学间合作,小组合作等等。在口语交际中,我常常运用这种方式,让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上台来表演对话。对于这种方式,学生都很乐于接受。

施差异教学,首先需要一颗宽容的心。承认差异不难,可当面对差异时,要正视它却不容易。有了这颗宽容的心,就能包容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有针对地教学,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到这一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所有的学习要求,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体现这个差异。

其实,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好好地运用差异教学这一教学理论,让它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另外,教师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差异特征。教师决非事事万能,正确地认识了学生的差异,还要学会通过分析自己的长短优劣来采取一种适合师生双方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必须做到学会反思。

第一,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来自于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标准则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程度来度量的。

第二,注意自己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主动地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线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从而获得成就感。

第三,成为学习型教师。经常阅读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能。

第四,有顽强的意志力,只有顽强的意志力,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同时,教师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一定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1100字3

《差异教学策略》指出:我国目前中小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从客观上讲,班级学生还是存在个性差异的,而应试教育是不断筛选出学得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高一级教育,不断淘汰学得不好的学生。学得不好的同学,往往是学得较慢,但并不是不能学好。应试教育的`课堂着眼于少数学得好的同学,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是一种低效率的教学。我们应实施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

为了使班集体教学能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必需提高时间利用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差异教学论》指出:可以多角度地研究课堂教学,力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研究中,的确有许多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看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平时我们也经常说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照顾全面的学生,但在操作的时候,并不是能全部做到。有的时候,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下来给他们,而事实上,在实际课堂上,在不断地引导困难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其他学习有优势同学则感到无趣,注意力会有所分散。

而为了照顾有优势的同学,总把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留给他们,久而久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似乎与这类思考性的问题沾不上边。长此以往,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日俱减少,而是会逐渐拉大。而教师总是考虑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暇深思这类问题,而是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到底在课堂上,怎样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呢?怎样用有效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呢?说实话,我也感到困惑。的确,我们做教师的往往用一种教案来面对不同的学生,目前能做的只是在提问中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看了此书后,觉得自己现在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的就是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书上指出: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小组中,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组长的组织中,组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各司其职,而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可以增加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共同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困难者来说,可以聆听他人对自己发言的指导,可以参与思考性问题的讨论,不必担心自己的困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对于有优势的同学,他能在小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学习会更具备积极性。

由此还想到,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同学,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设计得有坡度,适应大家的需要。简单的问题可以和复杂问题交替进行,这样有困难的同学在回答好自己的问题外,可以听取他人对难度问题的回答,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记得在上《10迷人的蝴蝶谷》时,在这一课中,我对这一课的定位是积累描写蝴蝶的优美词句,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把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好词句找出来,估计兴趣一般。而且估计在分类找的过程中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难度。

那时我想到:能否先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然后迁移到新课中,于是,我在进入蝴蝶谷美景的时候,先不让学生看书,而是用音乐和图片把学生先带入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你来到蝴蝶谷,你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你最想说的一个词?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其实,学生说的都是描写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词,由于这个问题开放性大,所以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词语板书归纳入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这三类中,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寻找书中的这类好词。难度降低,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7:差异化教学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

我教的其中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来我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对此班进行差异化教学,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各自情况“因人施教”。并为自己订立教学目标,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

有一次上此班的课是一节认识新单词和新句子的新课,我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读上一堂课教会他们的单词和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其他学生知道学习成绩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我会经常在私底下或他们家长的面前表扬他们。

跟着在教学生新单词和新句子的时候,我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等媒介让他们加深感观认识;通过分排、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随时根据情况变换学生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我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不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在差生的教学方面,他们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上课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还有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注意到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他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我随时注意自我调控。为了激起差生的兴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单词。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赞扬而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篇8:差异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研究

一、差异化与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指主体在个性、能力等特征方面体现出来的异质性, 是针对群体的同一性体现出来的个体非同一性。学生的差异化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同一性形成, 却不能也不应该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个性的差异化。

差异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差异化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不同学者侧重于不同出发点, 形成了两类不同的定义。如华国栋以学生为基点, 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 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而汤姆·林森则从教师的角度思考, 认为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

尽管侧重点不尽相同, 但两者涵义基本一致, 都倡导教育是把差异化作为教育教学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遵循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全面负责, 强调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努力, 最终达到学生能力提高的核心目的。

二、差异化教学设计

1.定义

本文的差异化教学设计指在尊重学生差异化的前提下,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 无法一一计量, 所有非态度、能力维的因素, 都作为误差影响因子, 归于个人背景, 定义如下:

态度 (X)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 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但又可影响行为发生的潜在因子。因此, 态度主要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倾向, 表现为愿意不愿意的程度。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 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 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力。在其他条件基本相等的条件下, 学习态度好的学生, 学习效果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

能力 (Y) :指促进顺利完成学习内容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同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最终判断依据是学习活动的效率。效率高指短时间内完成较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学习, 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强, 否则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弱。能力无法直观评判, 本文以智力水平计量。

个人背景:泛指一切影响学生学习的、除态度和能力之外的相关因素, 如年龄、健康状态, 家庭富贫程度, 个别特殊事件等。

2.建立差异化矩阵

基于以上两个主要指标, 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以智力因素代替) , 按弱 (1) 、中 (2) 、强 (3) 分别分为三个层次, 进行组合。结果如表1所示。如 (1 1) 表明该学生学习态度差, 学习能力弱。将实验学生分别编入九个模块中。

3.设计差异化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分类, 在同一教学内容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针对性教学手段:

针对 (1 1) 类:多辅导+多鼓励+批评; (1 2) 类:适度辅导+批评辅以鼓励+提要求; (1 3) 类:少辅导+多批评+提要求; (2 1) 类:多辅导+多关心+多鼓励; (2 2) 类:适当辅导+适当关心+多表扬; (2 3) 类:少辅导+提要求+多表扬; (3 1) 类:多辅导+多关心+多表扬; (3 2) 类:少辅导+适当关心+多表扬; (3 3) 类:少辅导+高标准+适当表扬。

如此操作的依据是, 能力弱的同学需要较多的外部辅导学习才能提高效率, 而态度弱的同学需要激励措施。批评和表扬是激励其学习的惯常手段。

4.评判手段

评判差异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效果是在与实施非差异化教学手段效果相比较而得出的结果。

因此, 在具体操作时针对同一批次教学班学生, 期中考试前, 采用单一制教学, 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采用单一教学计划和大纲, 无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进行无差异化考核;期中考试后采用差异性教学模式, 以差异化矩阵为前提, 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期末进行无差异化考核, 与期中考试成绩比较。

确定学生成绩情况:成绩下降5分以上, 为下降;成绩变动在[-5 5]间, 为稳定;成绩增加5分以上, 为提高。进而, 采用描述性统计, 得出结果进行分析。

三、差异化教学效果

通过对2个专业3个班级的共146名学生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 分别以态度和能力维层次进行描述性统计, 采用差异化教学手段后, 学生成绩变动情况呈现如下特征:

1. 不同态度维学生成绩上升显著

以态度维进行统计, 三维度学生成绩上升 (>=5) 比例分别为33.33%, 22.39%和19.57%, 下降 (<=-5) 的比例分别为3.03%, 13.43%和10.87%。以能力维进行统计, 三维度学生成绩上升 ( (>=5) 比例分别为33.74%, 34.33%和15.03%, 下降 (<=-5) 的比例分别为8.33%, 18.29%和4.95%。成绩上升的同学比例 (均值25.10%和27.74%) 大于下降同学的比例 (均值9.11%和10.52%) 。表明, 采用差异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 随态度维增加, 差异化教学效果下降

成绩变化显著的 (>=5) 学生比例由态度维1的33.33%下降到态度维3的19.57%。总体上反应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能力较弱, 仍停留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逼迫学习阶段。老师关注多则多学精学, 反之少学粗学。态度维低的学生需要老师较多的关注。

3. 差异化教学手段对于低能力维层次学生的影响更明显

能力维1和能力维2的学生成绩提高 (>=5) 的比例分别为33.74%和、34.44%, 能力维3的学生该比例为15.03%。表明, 差异化教学对于自学能力强, 能力层次高的学生作用相对较弱。

无论从态度维, 还是能力维进行评价, 成绩保持稳定者比例较大, 最大值为73.58%, 最小值为48.94%, 印证了考核难度的相似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通过对差异化和差异化教学的讨论, 以态度和能力两个维度, 把实验学生潜在的分成九个模块, 实施不同的教学应对策略。以描述性统计为手段, 发现差异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对于不同的态度维和能力维学生, 作用的显著性不同。不足之处在于, 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是以日常教学关系中形成的老师对学生认知为基础, 设计不全面, 缺乏有效的设计原则规范。

参考文献

[1]汤姆林森著, 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黄莹.中国国内差异化教学的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 2010 (4)

上一篇:去培训前感言下一篇:寻寻觅觅之李清照